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1课百家争鸣 (46)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1课 百家争鸣 课件 (共55张PPT)

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 张?
深化·拓展
六、“百家争鸣”的意义
⑴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 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体系的基础。
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 有深远的影响。
非攻(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各国和平共处) 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2、主张(哲学思想)
认识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三表 法”) 逻辑学:重视类比和推理,建立了由个别到一 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
特点: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汉平帝谥孔子 为“褒成宣尼公”, 唐玄宗封孔子“文 宣王”,元代封他 为“大成至圣文宣 王”,清代孔子被 尊为“大成至圣文 宣王先师”。
“大成”,乃集大成之意, “至圣”,最高的圣人。
孔子故里 曲阜孔庙
(一)儒家学派
1、代表
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战国荀子-丰富完善
2、主张
核心
(1)
孔子说“仁者爱人”。 “爱人”:一是要求统 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二是提 倡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 反映了孔子倡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思想, 是一种以民为本的观点。
(2)
就是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 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孔子追求的“礼”, 是周礼(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 的等级名分制度)希望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等级 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恢复周礼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的保守性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 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
高中历史 专题检测一 第1课 百家争鸣(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检测一第1课百家争鸣(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基础巩固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答案 C解析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句话揭示了他的主张是( )A.无为而治B.仁者爱人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答案 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
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A项为老子的主张;B项是孔子“仁”的思想;D项虽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但与材料意思无关。
3.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答案 B解析A项是墨家的主张,C项是孔子的主张,D项是法家的主张。
4.某班同学在对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进行比较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二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B.二人都推崇孔子“仁”的思想C.二人对人性的理解高度一致D.二人的主张都体现了民本思想答案 C解析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
因此,C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5.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 )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D.兼爱非攻答案 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体现了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辩证法,老子在政治上还主张“无为而治”。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
6.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
对他这种思想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B.与当今依法治国有本质的区别C.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D.强调法律的至高无上地位答案 D解析韩非子的主张是建立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之上的,故君权高于法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1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7张PPT) (1)

老子 春秋 道家
庄子 战国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无为而治” 乐天安命;顺从自然
法家 韩非 战国 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变法革新,
知识·梳理 儒家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仁礼
清静 无为
法治 兼爱 非攻
守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株 待
民,皆守株之类也。”
兔
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 什么样的认识论和政治观点?
①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不能因循守旧。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加强君主集权
观点主张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 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 国时期最“有用”的 思想?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 权的需要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 争的需要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墨家的主张
墨子
材料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 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材料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 获敛……百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
这句话对你们处理同学关系有什么启示?
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归纳孟子的思想: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有其规律的,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人在自然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利用 自然为人类服务。
思考:为什么春秋时期孔子的思 想不被采纳?
周游列国 叶落归根
叶落归根
什么是仁?
仁
人
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1课 百家争鸣课件 人民版必修3(1)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 材料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 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 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 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 为务、从事精神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 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吴起、申不害等人。
•
(3)韩非子思想:集法家思想之大成,主张加强 君主
集权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
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
• 2.法家思想的影响 • 至秦(1始)法皇家统的一理全论国对,中都国专起制到主了义重政大治作体用制。
的建立乃
•
(2)汉代以来,独立的
逐渐消失,其法治思
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建立“性善论”来
对其进行论述,并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
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
• 二、老庄之学
• 1.学派思想: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
循自然的“
”“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无为
• 2.老子思想
•
(1)哲学思想
•
①世界观: “
• ②客观上: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2)“礼”实质是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主张贵贱有序, 是孔子思想的保守部分。
• 2.老子的思想
•
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
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侮之。……悠兮其
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自然。
• ——老子
• 材料中体现了怎样的治国主张?对此你如何评价?
• 诗歌巧记诸子百家思想 • 兼爱非攻贤被尚,爱人不分民与王。 • 民贵君轻仁主张,政在得民桀纣亡。 • 人定胜天荀思想,唯心哲学我老庄。 • 窃钩窃国不一样,改革集权法主张。 • 韩非思想放光芒,诸子文章各有长。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1(共20张PPT)

昨日的明天是今天。明天的昨日是今天。为什么要计较于过去呢(先别急着纠正我的错误,你确实可以在评判过去中学到许多)。但是我发现有的人过分地瞻前顾后了。为 何不想想“现在”呢?为何不及时行乐呢?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是时候该重新考虑一下了。成功的最大障碍是惧怕失败。这些句子都教育我们:不要惧怕失败。如 果你失败了他不会坐下来说:“靠,我真失败,我放弃。”并且不是一个婴儿会如此做,他们都会反反复复,一次一次地尝试。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就走走其他途径,不 断尝试。惧怕失败仅仅是社会导致的一种品质,没有人生来害怕失败,记住这一点。宁愿做事而犯错,也不要为了不犯错而什么都不做。不一定要等到时机完全成熟才动手。 开头也许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渐渐熟悉你的事业。世上往往没有完美的时机,所以当你觉得做某事还不是时候,先做起来再说吧。喜欢追梦的人,切记不要被 梦想主宰;善于谋划的人,切记空想达不到目标;拥有实干精神的人,切记选对方向比努力做事重要。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 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鱼搅不浑大海,雾压不倒高山,雷声叫不倒山岗,扇子驱不散大雾。鹿 的脖子再长,总高不过它的脑袋。人的脚指头再长,也长不过他的脚板。人的行动再快也快不过思想!以前认为水不可能倒流,那是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认 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这是还没住到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 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奇正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 无穷。机遇孕育着挑战,挑战中孕育着机遇,这是千古验证了的定律!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会被晒死,种子放在水里会被淹死,种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发芽结果。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1、1百家争鸣(共45张PPT)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法义家而丧其国,
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上述材料各表述了哪一学派的观点和主
张?
2009 3
zxb
35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
无欲,而民自朴。——《老子》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基础)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阶级关系: (统治者为加强实力重视招贤纳士,为文化的繁荣
提供了相对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
思想文化: 从“学在官府” 到“学在民间”
(学术下移,私学兴起,提供人才基础)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孔子生平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私人讲学; 51岁从政; 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 68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 73岁去世
观) 维护社会 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 稳定: 税) 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009 3
zxb
21
孔子问道于老子 相传一代宗师孔子曾长途跋涉、虚心求教于博学多才的 老子,这所表现出来的诚恳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后世学者 感叹羡慕不已,这成了我国文化史上一个动人的故事。
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 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
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 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15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2.孟子
相传孟子问齐宣王说:“如果一个人把妻儿托给朋友后远 行,回来后发现妻儿在挨冻受饿,他该怎么办?”宣王回答: “应当同他绝交。”孟子又问:“如果管刑罚的官员不能管 好自己的下级,又该怎么办?”宣王回答:“撤他的职!” 孟子又问:“如果一个国家治理得很不好,那又该怎么办?” 王顾左右而言他,不敢正面回答。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共32张)PPT课件

酒”。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
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
的入室弟子。
12
荀子
政治:主张“仁义”和“王 道”, “君舟民水”
哲学:“天行有常”、“制 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
伦理想观:人性本恶
13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
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思想观 政治观 伦理观
仁,礼
仁义
仁义
仁,德治
仁政民贵 君轻
王道 君舟民水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
1.1 百家争鸣
1
百家争鸣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 涌现及各学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数量多。后世主要 分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 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小说家、
方技家等。
所谓“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 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中国古代史(2002年版高级中学教科书3 )
材料三:“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贵族垄断的文化学
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使私人办学蓬勃兴起,像孔子所办的
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教育的对象不分贵贱等级,只要
学生送给他““束士俯””(一阶串腊层肉)的作为兴学费起,就可以了。这
样便大大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因而有学问的人多了起
“合则留不合则去”,因此,人才的流动也空前的频
繁。
——中国通史 4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 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 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 阶层活跃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发展为 学在民间 ,学术思想自由活跃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一第1课百家争鸣(共15张PPT)

——《论语·为政》
“爱人”,以 人为本,注重 民生。
推行“德政”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克己复礼
目的: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 明的社会。
1)孟继子承曰“:仁“”省的刑思罚想、,薄发税展敛为”“。仁政”
B、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 材料二: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 之,孰与应时而②使学之习!上:最高目标把握“礼”
荀况 战国末期 ——早期儒学的集大成者
春字名姓老
秋聃耳李子
楚
者
——
国
《也
史
记
》
老子之思想成就:
• 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孔子 名丘 字仲尼 春秋鲁国人 至圣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要内容
思
政治 思想
“仁”(核心)和“礼” “为政以德”(德治)、“克己复礼”
想
“敬鬼神而远之”
学
说 教育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全面发展
成就
文化贡献
言论被编纂为《论语》;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
3
材料1 子曰:“仁者爱人。” ——《论语·雍也》
对后世: 2)、为பைடு நூலகம்华民族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 思想文化遗产,充实了人类的思想文 化宝库。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百家争鸣的出现,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 社会大变革时期。
经济上:铁犁牛耕技术逐渐被推广,井田制崩溃;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 开争霸兼并战争; 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 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圣林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课外延伸
请结合下面几幅图片谈谈 孔子在国内外产生了什么 影响?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探究 问题
我们该如何对待孔子的思想?
孔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内容,应加以批判的继承,特别 是对当今社会的有效成分,应予 以借鉴。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 “礼” ?
师生互动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子、荀
子的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备。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探究学习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
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矣。”子贡曰:
学大 秋派的 时思 期想 , 代家 楚表, 国生 苦活 县秦于 人始春 ,皇佩服主要思想 儒他 一墨家对 本子后 叫,世 《 孔名的 道孟翟影 德,响 经墨主 》的家要 的“是 著 韩学非子”
作派,创他始开人创。了其我思国想古代 代
墨哲表家学了思下想 墨层的子劳先动河群。“兼众爱,” “非攻” “尚贤”“节
回顾孔子的主要成就 和文化贡献。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知识梳理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要内容
思 政治 “仁”(核心)和“礼 ”“为政以德”
想 思想 “敬鬼神而远之”(民本)
学 教育 说 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创办私学; 言论总结《论语》 文化贡献 整理文化典籍,儒家五经
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请回答
三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
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 者应怎样做?
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课外延伸
请说说孔子在国内外产生了什么影响?
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 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孔子的思想飘扬过海,影响深远。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材料1
材料2
1、子曰:“仁者爱人。”
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苛政猛于虎”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子曰:“有教无类。”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
亦乐乎。”
6、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 依据材料、结合教材
而远之,可谓知矣。”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 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 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课堂演练:
1. 下列对孟子与荀子的分析正确的是: A. 都主张性善论 B. 都强调礼法 C. 都主张“仁”,“德”治天下 D. 都取百家之长
主会场——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万仞宫墙前,
隆重举行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曲阜孔庙
祭孔大典,揭开了全球首次联合祭孔活动
的序幕。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孔子的思想还飘扬过海。
孔子对许多西方人来讲是个谜,从久远的年 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这位中国著名的思想 家和哲学家。孔子是中国哲学最具影响力的 代表,他闪烁着智慧的人生哲理不仅贯穿中 国文化,同样也传播到西方国家,并对西方 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法国文化孔部子长在阿柏亚林贡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发 展
⑴孟子的主要观点 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
系统的“仁政”思想; ②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
出“民贵君轻”思想;
⑵荀子的主要观点 ①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 ②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百家争鸣”的含义 2、形成原因 3、表现 ★4、影响
⑴是中国学术文化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 基础。 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 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3)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 本精神。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 。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 ★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荀子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 广。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天行从而有天 使而 之常颂 !”之★,“孰制与天制天命命而而用用之之!”望★时而重待“之,礼孰”与应时
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知识·梳理 儒家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孟荀 子子子
老庄 子子
韩非子 墨子
请同学们任选儒家三位人物中的其中一名,设计一张名 片介绍该人物,看谁设计得简洁明了且具有特色。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时 期 春秋末期 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奠定 基础
体系完整, 成为大宗。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
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
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材料二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
天子而为诸侯 ,得乎诸侯为大夫。…… ”
材料三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孔子在汉城 美国旧金山市政 孔子在柏林 广场的祭孔活动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2004年10 月28日 《孔子文 化展》在 巴黎吉美 博物馆拉 开帷幕。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 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 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 家与哲学家。
⑷阶级关系: “士”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 成
1、“百家争鸣”的含义 2、形成原因
★3、主要流派和代表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3、老主子要是我学国派古代的伟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俭”
庄尤子其是老手子工业者朴而素治的的”利辩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 道是 闻益 到家个 达。 冷苟 的 庄战 遇全 人 子庄国 不性 , ,子后 受命 也 名该 重, 符 周不 合 ,思 视继是他 求 庄想 了承“遭 。我老”子的的主学观说产,物认为 世界 法子 禄家敝 的履 隐韩富 士非贵 思, 想子淡 。薄历君利 史主向专前制发中展央、 集政 权治改革、主张法治、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提出“舟水之喻”? 后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1、民本思想。 2、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关 心爱护百姓。 3、“民贵君轻”的观点。“施仁 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4、继承发扬了儒家民本思想,认 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巨大。唐太宗 君臣以此为鉴,出现了“贞观之 治”。
(1)主观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 隶主的统治。
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 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2)具有进步性:
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 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3)在当时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孟子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1、孔子创立儒家思想 (1)简历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 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出身、从政、周游、从教)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孔子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希望大 家尊守周礼,讲仁、信,重建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