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一科学说理题训练
压轴题07 说理题-物理类说理题(原卷版)-中考科学压轴题专项训练(浙江专用)

压轴题07 说理题——物理类说理题说理题是中考必考内容之一,这一类的高分率或者满分率比较低,很多学生反映对此类题的解答比较困难,原因可归纳:一是解题思路不够明确,没有找到解答说理题的方法与技巧。
二十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不够透彻,三是语言的组织能力欠缺。
一、解答说理题的步骤1.审题。
审题就是要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中说了些什么,弄清楚题目所给出的已知条件(包括挖掘隐含条件)和要求解答的结论。
2.寻据。
寻找依据就是在认真审题基础上,寻找出符合解题所需要的物理概念、定律、公式、定理等。
3.推理。
推理就是运用物理知识(物理概念、定律、公式、定理)去揭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过程。
4.作答。
说理作答是用规范的物理语言(用文字或符号图像)把分析的推理过程科学地、完整地、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二、物理说理题的分类与方法1.物理现象类这一类主要是有关物理现象的说理题。
物理现象包括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现象,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物理现象是物理过程的“直接记录”,虽然它还没有揭示现象的规律,但它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着。
因此,解答这类说理题重要方法是,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实质,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说明物理现象为什么发生和怎样发生。
怎样透过现象抓本质呢?第一,要善于将生活语言转化为物理语言。
第二,要善于寻找差异。
物理现象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的,条件改变了,物理过程也会发生改变。
因此,分析现象中要善于应用对比分析,找出差异。
第三,要区别影响现象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物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常常比较复杂,由多方面因素决定,因此要抓住现象的主要方面,有时可以忽略次要方面。
第四,要善于追根究底,找出关系。
要注意物理量之间的直接与间接关系。
2.理解题型类这一类是用于巩固、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理解的说理题。
解答这类说理题对澄清模糊认识,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等有直接的效果。
这些题目的特点是给出多种错误或模糊不清的说法以及由此引出的错误结论,然后问“这话对不对?…这话对吗?”甚至直接问“错在哪里”。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4.4 月相 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4.4 月相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下列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月相变化是月球形状的变化B. “月有阴晴圆缺”说明不同的天气条件使月相产生了变化C. 月相是月球表面起伏状况的表现D. 月相是从地球上看到的月面形状2.下列不属于产生月相的原因的是()A. 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B. 月球绕地球运动C. 月球本身不发光D. 地球绕日运动3.下列三球间的位置关系,能观察到上弦月的是()A. B.C. D.4.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出现在农历相同日期的是()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②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A. ①②B. ②④C. ①④D. ②③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人们在中秋佳节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的月相是()A. B. C. D.6.看图回答下列关于月相的问题:(1)A表示________月,发生在农历________;B表示________月,发生在农历________。
(2)按每月时间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3)月相为A、B时,日地月三者位置________;为C、D时,日地月三者位置大致________。
月相的变化周期平均为________天,称为________月。
月相变化规律即从新月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到新月,周而复始。
我国农历中月份是根据________确定的。
二、中档题7.“钱江潮水,天下奇观。
”每逢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钱塘江即使在无风的情况下也会有几米高的浪涛。
关于潮水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与月球的形状有关B. 与月球上的环形山有关C. 与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有关D. 与月球上无水有关8.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的月相过程的是()A. A→B→C→D→E→F→G→H→AB. E→A→G→B→F→C→H→D→EC. F→A→G→B→E→C→H→D→FD. E→D→H→C→F→B→G→A→E9.小科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夜晚看到的月亮应该是中的()A. B.C. D.10.根据下图回答:(1)图示时间所对应的月相为________。
浙教版初一(上)科学期末巩固训练题

浙教版初一(上)科学期末巩固训练题一、单选题1. 有关赤道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B.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C.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D. 赤道就是本初子午线2. 海笔是栖息在深海底部的一种无脊椎动物,因其形状非常像老式的羽毛蘸水笔而得名。
海笔细胞中不具有的结构是()A. 叶绿体B. 细胞膜C. 细胞质D. 细胞核3. 为了探究某种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条件,小帆同学将不同含水量的该种植物种子置于22 ℃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时保持其他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
记录7天后植物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种子含水量/%20 30 40 50 60 70 80种子萌发率/%8 16 33 56 73 86 81据表中的数据所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22 ℃B. 在环境温度为22 ℃时,该植物种子含水量约为70%时萌发率最高C. 在环境温度为22 ℃时,该植物种子含水量越高,萌发率越高D. 该实验数据表明,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含水量无关4. 小科同学找到七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其中所涉及的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成语是()①金蝉脱壳②惊弓之鸟③井底之蛙④画蛇添足⑤虾兵蟹将⑥如鱼得水⑦花飞蝶舞A. ①⑤⑦B. ③④⑦C. ①④⑤D. ①②⑥5. 用一只用后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给病人测体温,示数为38.3℃,则病人的体温是()A. 一定高于38.3℃B. 一定低于38.3℃C. 可能高于38.3℃D. 可能等于38.3℃,也可能低于38.3℃6. 下列属于同一结构层次的是()A. 梧桐树橘子的果实B. 肱二头肌神经细胞C. 番茄表皮血管内表皮D. 心脏运动系统7. 下图为各种宁波土特产,不属于果实的是()A. 宁海的白枇杷B. 慈溪的杨梅C. 奉化的雷笋D. 北仑的金柑8. 下列现象不属于地震前兆的是()A. 井水冒泡,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B. 鸡飞狗跳C. 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D. 出现地光9.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分别为:2.12cm、2.14cm、2.14cm、2.25cm。
完整版初中科学经典探究题练习

实验探究题练习?为研究这一问题,小科展开了相关的探究:1. 幼苗的出土率是否与种子种植的深度有关在相同砂土中按不同组,将相似的120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4天,发现只有三组有幼苗先后15深度种植,放置在相同且适宜萌发和生长的条件下。
连续观察15天对所有幼苗进一步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
出土,如图所示。
在第后,随着种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11cm(1)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当绿豆种子种植深度超过,根本原因是土率将会。
(2)第15天,取甲、乙、丙、丁四组幼苗各10棵,分别测定各组有机物总含量,则组的有机物含量最高。
2.近来饮用水的卫生与安全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饮水机放出的冷水和热水中的细菌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进行了探究.【取样】他们将不同品牌的10桶饮用水编号为1至10,分别安装在经过消毒后的10台同型号饮水机上,每天用采样瓶在同一时间对饮水机的冷水和热水进行采样(每次采样前采样瓶均消毒)。
实验小组对采样的方案有两种不同的设计。
方案一:每天用采样瓶按编号顺序只对一台饮水机的冷、热水采样方案二:每天用采样瓶对十台饮水机的冷、热水采样以上两种方案,你认为方案____________ 的设计较合理。
【培养】按正确方案采样后,配制培养基对各水样进行细菌培养。
由于细菌的营养方式为 ____________ ,所以培养基中除了琼脂、水,无机盐外,还必须含多种有机物。
【结果】培养后统计各培养基中的菌落数,并计算出每毫升水中的细菌数。
如图是对某一品牌桶装水的部分探究结果,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应用】相关部门规定桶装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为每毫升水中的细菌总数≤50个。
通过上述探究,请你对该品牌桶装饮用水的饮用要求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 。
3.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中考科学“说理题”

研究对象:
科学依据:
结 果: F重力 > F浮力,上升 F重力 < F浮力,下降 (ρ泡 > ρ空气 ,上升) (ρ泡 < ρ空气 ,下降)
逆推法
从结论入手,运用科学规律、原理等,将结论和条件联系 起来,通过论述已知条件和结论相符合来说明。
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
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本题考点涉及植物体对水分的的吸收、 利用和散失过程,考查学生对植物体 内水分代谢的完整感知与深层理解。
对应SOLO分层评价法,提炼了5个采分点,用来区分学生的要素分析、 逻辑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试题的甄别功能。可以说,也是适度拉开 得分高低的关键所在。 抽象拓 展结构 关联结 构 多点结 构 单点结 构
错误统计:
1.光从空气进入水中过程发生折射遗漏(19人 46%) 2.鱼反射太阳光遗漏(20人 49%) 3.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遗漏(9人 22%) 4.折射光线进入人眼遗漏(3人 7%) 5.光的折射发生在水中(3人 7%)
三、应对科学“说理题”的复习策略 1.注重平时 “说理”的训练 2.注重平时 “说理”的研究
一、科学“说理题”题型特点及来源形式
现象解释类 2、题型分类 问题解决类
考查运用科学语言,并运用因果关系,体现一定逻辑 顺序,来解释某一科学现象、解决某一科学问题。
一、科学“说理题”题型特点及来源形式
3、来源形式 (1)来源于生活实际。应用科学知识来解释 生活现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例题1
5.抽象拓展结构:全面思考,以及更高水平的概括和归纳,具创造意识。
(完整版)初中科学难题训练+答卷

科学部分本卷中g均取10N/kg。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Ca:40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分)1.受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影响,2011年4月,我国21个省市能监测到空气中微量的人工放射性元素铯(C S)。
小涛对铯元素产生好奇,查阅资料得到如下信息:铯单质色白质软、熔点低,在空气中能迅速氧化生成氧化铯(C S2O),铯不与氮气反应,但在高温下能与氢气反应。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铯的化学性质很活泼B.氧化铯中铯元素的化合价为+1C.氢氧化铯的化学式为C S2OHD.铯单质色白质软、熔点低属于铯的物理性质2.如图所示,在两个大小相等的力F 1和F2的作用下,质量为m的木块可在两长板之间以v的速度匀速向下滑落,如果保持两力F1和F2的大小方向不变,为了使木块在两长板之间以3v的速度匀速向上滑动,那么对木块向上的拉力是A.mg B.2mg C.3mg D.F1+F23.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图表所示。
根据图表判试管编号pH 温度/℃淀粉酶/mL 淀粉/mL试管Ⅰ8 60 1 1试管Ⅱ8 40 1 1试管Ⅲ7 40 1 1A.此种淀粉酶在60℃的环境中活性最强B.此种淀粉酶在作用32min后便会失去活性C.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比在碱性环境中的催化效果好D.此种淀粉酶在40℃的环境下比60℃的环境下催化效果好4.如图表示了初中科学中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
小涛等同学归纳后得出以下信息:①利用反应a可制得烧碱;②反应b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③圈甲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④圈乙中的化学反应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则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 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5.“蜻蜓点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蜻蜓点水后在平静的水面上会出现波纹。
某同学在研究蜻蜓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照片,照片反映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的水面波纹。
初一科学探究题24道

初一科学探究题24道班级:姓名:学号:1.阳台上的一盆茉莉花死了,“花为什么死了?”小豆豆提出了许多关于花死了的原因的猜测(1)恳请你也明确提出几个关于花掉丧生原因的猜测(至少明确提出二个)猜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在探究自然界奥秘时,第一步通常就是:_________。
(3)为了检验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必须通过____________来检验,要注意实验组与对照组除可控因素,其他条件必须____________。
花盆甲乙光线情况向阳处阴暗处温度20℃20℃水充足不充足2.以下是生活中保存食物的方法,请说出它们的原理:①将食物晒干存放不易变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新鲜蔬菜放进冰箱难于变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些食品采用真空包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铁罐包装的食品不易变质,是因为这种包装已采取______________。
由此你认为微生物的生长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3、(4分后)恳请你分析:柳树叶打著卷儿,小花一言不发,湖水也煮冷了。
小鱼该不能蒸熟吧!啊,嚷嚷!蜻蜓飞去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雪了,就要下雪了!”(1)小短文中提到的生物有哪些?(2)你能告诉大家,它们为什么是生物吗?(3)如把它们分为两组,你如何分?你的分类依据就是:4.一项研究表明了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
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两个主要结论是:原因滥捕栖息地的失去外来物种其他原因哺乳动物31%鸟类20%32%60%17%12%20%8%结论1:;结论2:。
中考科学“说理证明题”共31页文档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中考科学“说理证明题”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早晨,小明起床晚了,来不及做饭,就想泡方便面吃。可是没开水了,于是准备用电热壶
烧水。
(1)他应该烧一壶水还是烧半壶水呢?为什么?
(2)小明从饮水机中取水时,发现饮水机里有温水也有凉水,那么他应该取温水还是凉水?
为什么?
2.试解释为什么在盛夏炎日之下,河滩上的砂石灼热难熬,而河水却凉爽宜人。
3.试解释沙漠地区气温在一天内的变化较大,而沿海地区较小。
4
.试解释人的身体浸在冰冷的河水中会有生命危险的原因。
5.有人说:“把铁块分成相等的两块,铁的密度就减小一半”。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6.不用天平,只用量筒,如何量出0.1kg的酒精?
7.从冰箱冷冻室里取食物时常常感觉手被食物粘住,试解释。
8.质量分别为1克和10克的不同物体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则哪
个物体的比热大,试解释。
9.南极长城站附近气温常达-40℃以下。在那里测量气温应该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
计?为什么?
10.一个密封的玻璃瓶内装了水,放置在冷冻室几个小时后发现瓶子冻裂了,请用密度知识
解释。
11.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试解释?
1.(1)他应该烧半壶水。因为:首先,半壶水泡方便面已经够了;第二,烧半壶
水所需时间比烧整壶水更短。(为什么烧半壶水比整壶水所需时间更短?答:半
壶水比整壶水质量更小,升高相同温度所需吸收的热量更少,所以加热的时间就
更短)
(2)他应取温水。 因为:质量相同时,将温水烧开比将凉水烧开所需的时间少。
(为什么将温水烧开时间会更短?答:温水的温度比凉水更接近沸水,相同质量
时,温水烧开所需吸收的热量比凉水少,加热的时间更短。)
2.由于砂石的比热比水小,所以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砂石温度升高得比水更多,
因此太阳猛烈照射下的砂石温度很高而水温度不太高。
3.沙漠地区沙子多而水少,沙子的比热比水小得多,白天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后沙
子温度升得比水多,晚上放出相同热量后砂子温度降低得也比水多,因此沙漠地
区温差很大而沿海地区温差较小。
4.身体浸在冷水中时,由于冷水温度比人体低,冷水会吸收人体的热量导致人体
温度下降,时间久了人体无法依靠自身的体温调节维持人体正常体温,就会出现
危险。
5.铁块被分成两半后,剩余的铁块的质量和体积都变为原来的一半,但质量与体
积的比值不变,所以密度不变。
6.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V=m/ρ算出0.1Kg的酒精的体积为125mL,用量筒量取
125mL的酒精便可。
7.当手伸入温度很低的冷冻室时,手表面的汗水会遇冷凝固,从而将手与食物粘
住.
8.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时,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升高相同温度时,1克的A吸收的热量与10克的B一样多,则相同质量时,A
吸收的热量一定比B多得多,所以A的比热更大。
9.在零下40摄氏度以下,水银因为凝固点较高会凝固起来使温度计失效,而酒
精的凝固点远低于零下40摄氏度,不会凝固,所以南极长城站要选酒精温度计
测温。
10.放在冷冻室的水会结成冰,密度变小,在质量不变时,体积变大,将瓶撑裂。
11.温度下降且下降得越来越慢,最后保持不变。
刚开始时水的温度远高于空气,所以沸水将热量传递给空气很快,温度下降就很
快,随着水温的下降,热水与空气的温度差越来越小,热水将热量传递给空气也
越来越慢,导致热水温度下降得越来越慢;当水的温度下降到与空气一样时,(因
为两者没有了温度差,)不再发生热传递,故水温不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