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高热
恶性高热

1.什么是恶性高热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目前所知的唯一可由
常规麻醉用药引起围手术期死亡的遗传性疾病。它是一种亚临床
肌肉病,即患者平时无异常表现,在全麻过程中接触挥发性吸入 麻醉药(如氟烷、安氟醚、异氟醚等)和去极化肌松药(琥珀酰
15
附:
丹曲洛林(Dantrolene)
丹曲洛林(Dantrolene)是治疗恶性高热的特效药 物。治疗的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肌质网内钙离子释 放,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水平上发挥作用,使骨 骼肌松弛。 在使用丹曲洛林治疗时,应尽早静脉注射丹曲 洛林,以免循环衰竭后,因骨骼肌血流灌注不足, 导致丹曲洛林不能到达作用部位而充分发挥肌松作 用。 该药具有乏力、恶心及血栓性静脉炎等副作用
(4)尽早建立有创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监测; (6)治疗心律失常; (7)根据液体出入平衡情况输液,适当应用升压药、利尿 药等,以稳定血流动力学,保护肾功能;
13
预防
(1)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注意有无肌肉病、麻醉后 高热等个人及家族史; (2)对可疑患者,应尽可能地通过术前肌肉活检进 行咖啡因氟烷收缩试验明确诊断,指导麻醉用药; (3)对可疑患者,应避免使用诱发恶性高热的药物; (4)麻醉手术过程中除了脉搏、血压、心电图等常 规监测外,还应监测呼气末CO2及体温,密切观察患 者病情变化。
5
4.诱发药物
挥发性麻醉药:氟烷、甲氧氟烷、恩氟烷 去极化肌松药:琥珀胆碱 局麻药物: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甲哌卡因? 其他药物:氯丙嗪、氯胺酮? 非去极化肌松药可延迟发作?
恶性高热——一种罕见的麻醉并发症

健康域麻醉在现代医学中,外科手术的发展依赖于麻醉的发展。
虽然麻醉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麻醉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有专家指出,即使经验丰富、细心敬业的麻醉医生谨慎地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也不能避免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本文将深入探讨一种罕见且严重的麻醉并发症———恶性高热。
通过对恶性高热的简单概述,尤其是对患者围麻醉期生命安全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的介绍,以提高读者对麻醉安全性的重视。
人类是怎么发现恶性高热的1966年,科学家才首次正式使用“恶性高热”这一术语,但早在百年之前,已有相关的或者可疑的病例报道。
据记载,在1915—1925年,一个家族发生了3例麻醉诱发的以肌肉僵直和高热为特点的死亡,但死亡原因曾使研究人员困惑了很久,最终在体外肌肉活检中发现了这个家族3个后代都存在此类并发症的易感性。
之后,又有一些类似病例被报道,直到1960年,一位澳大利亚的大腿骨折患者,因为其家族中已有10位亲戚在之前的手术麻醉中或麻醉后相继死亡,所以术前非常焦虑紧张,从而引起了为明确恶性高热病因的世界范围的讨论。
当这位患者采用当时新型的吸入麻醉药———氟烷(现在已淘汰)后,也出现了恶性高热的一系列症状,经抢救恢复后,改用椎管内麻醉才顺利完成手术。
针对这些家族性发现,相关组织机构也孕育而生,如:美国恶性高热联合会、北美恶性高热登记处等,为这些家族的相关人员提供教育、交流、建档等服务。
什么是恶性高热恶性高热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麻醉并发症,主要特征是在围麻醉期使用某些麻醉药物(主要是吸入麻醉气体和琥珀胆碱肌松药)后,患者体温急剧升高,超过40℃(104华氏度),或核心温度(食道、鼻腔、膀胱)每5分钟上升1℃。
这种体温的异常上升有迟发现象,甚至在复苏期间仍可能发生,并常伴随着肌肉僵恶性高热———一种罕见的麻醉并发症姻单宇(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106RRJK硬、心跳加快、心律失常、代谢紊乱、高碳酸血症、紫绀以及一系列潜在的心脏和呼吸系统紧急情况。
术中恶性高热抢救措施

术中恶性高热抢救措施术中恶性高热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突然升高至39摄氏度以上,伴随恶心、呕吐、心悸、意识改变等症状。
这种情况如果不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
在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迅速判断病情,采取相应的措施。
术中恶性高热引起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麻醉药物引起的恶性高热、术中出血、感染等。
对于术中恶性高热的抢救措施需要有明确的计划和步骤,以确保医务人员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
首先,在发现患者出现术中恶性高热的症状时,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手术,并及时通知麻醉科和其他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同时,需要对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记录相关数据。
其次,在抢救过程中,需要迅速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并酌情给予适量镇痛药物来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如果患者病情持续恶化,需要立即进行心电监测,以便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电情况。
在确定患者没有过敏史的情况下,可尝试给予患者抗组胺药物,以减少过敏反应。
但需要注意的是,给药前需要对患者的肝肾功能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药物的剂量。
如果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出现意识改变、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给予辅助通气。
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并及时调整通气参数。
当患者的体温下降至正常范围后,需谨慎进行术后镇痛,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防止引发其他并发症。
总结起来,术中恶性高热的抢救措施需要医务人员迅速反应,停止手术,并立即通知相关科室的医生。
在抢救过程中,需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给予适当的氧气吸入和镇痛药物。
对于病情恶化的患者,需要进行心电监测和人工呼吸。
在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氧饱和度和体温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术中恶性高热是一种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的情况,医务人员需要具备应急处理的能力,并遵循科学的抢救流程。
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正确的抢救措施才能有效保护患者的安全和生命健康。
因此,医务人员随时都应保持警惕,及时应对突发状况,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康复。
恶性高热应急预案脚本

一、背景恶性高热是一种罕见但危及生命的代谢性疾病,常在全身麻醉过程中发生。
患者体内代谢异常,导致体温急剧升高,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心率上升等症状,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本预案旨在规范恶性高热的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流程,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二、预案启动条件1. 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出现以下症状之一:- 体温急剧升高,超过41°C;- 二氧化碳分压持续升高,超过50mmHg;- 心率持续升高,超过180次/分钟;- 全身肌肉强直。
2. 医护人员怀疑患者可能患有恶性高热。
三、应急预案流程1. 立即停药:发现疑似恶性高热症状后,立即停止所有麻醉药物和肌松药物的使用。
2. 紧急降温:- 开启空调或使用冰毯降低室温;- 使用冰盐水灌肠或冰盐水冲洗胃部;- 使用冰袋敷于头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
3. 加强监护:-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等;- 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电图变化;- 做好呼吸支持,必要时给予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4. 药物治疗:- 使用特效药物丹曲林钠(Dantrolene Sodium)静脉注射,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和病情调整;- 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使用利尿剂促进毒素排出。
5. 多学科会诊:- 立即通知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会诊;- 组成多学科抢救小组,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6. 心理支持:- 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做好心理疏导;- 及时告知病情变化,取得家属配合。
四、应急预案终止条件1.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体温降至正常范围内;2. 恶性高热症状得到有效控制;3. 多学科会诊意见一致,同意终止应急预案。
五、预案总结本预案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恶性高热的认识,规范恶性高热的应急处理流程,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熟悉预案内容,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六、附件1. 恶性高热相关知识培训资料;2. 恶性高热应急预案流程图;3. 恶性高热特效药物丹曲林钠的使用说明。
恶性高热应急预案流程

一、背景介绍恶性高热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中。
患者在接受某些麻醉药物和肌肉松弛剂后,会出现体温急剧升高、肌肉强直、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酸中毒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启动条件1. 患者在接受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出现以下症状之一:(1)体温急剧升高,超过40℃;(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急剧升高,超过100mmHg;(3)肌肉强直,伴有或不伴有抽搐;(4)血钾、血钙、血磷等电解质紊乱;(5)出现酸中毒、低血压等症状。
2. 医护人员在观察患者病情时,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三、应急预案流程1. 立即通知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及护士长。
2. 麻醉医生暂停麻醉药物和肌肉松弛剂的注入,改为吸入高浓度氧。
3. 手术医生立即暂停手术操作,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4. 护士:(1)立即给予患者生理盐水快速静脉滴注,维持循环稳定;(2)给予患者降温治疗,如冰敷、酒精擦浴等;(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4)准备急救药品和设备,如肾上腺素、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肺复苏设备等。
5. 麻醉医生:(1)给予患者丹曲林钠(曲马多)等特效药物,抑制恶性高热;(2)调整麻醉药物和肌肉松弛剂的剂量,控制病情;(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手术室护士长:(1)组织协调多学科医护人员,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2)通知重症医学科,为患者准备重症监护病房;(3)向上级领导汇报病情,请求支援。
7. 重症医学科:(1)接收患者,进行重症监护;(2)给予患者抗感染、抗休克、抗心律失常等治疗;(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8. 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情况,转入普通病房或出院。
四、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恶性高热的认识,确保患者在发生恶性高热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应对恶性高热的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麻醉科术后恶性高热处理

麻醉科术后恶性高热处理麻醉科手术后的恶性高热是指术后患者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多数病例在术后第2-3天出现。
恶性高热的发生可能与患者自身因素、手术操作因素以及麻醉药物等多种因素相关。
正确有效的处理恶性高热,对患者术后康复非常重要。
一、病因分析恶性高热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麻醉药物相关因素:某些麻醉药物,如氟烷、丙氟醚、地氟烷等,可能导致恶性高热的发生。
2. 患者个体因素:某些患者自身因素,如遗传因素、代谢异常等,可能增加术后出现恶性高热的风险。
3. 此外,手术操作因素、麻醉深度监测不准确等问题也可能导致恶性高热的发生。
二、处理原则在处理麻醉科术后恶性高热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及时发现和诊断:在患者体温升高的早期,应及时发现和诊断恶性高热的可能,以便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积极处理症状:在确认患者出现恶性高热后,应积极处理相应的症状。
首先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血液和电解质平衡,以及稳定心律。
对于高热引起的意识障碍,还应给予相应的脑保护治疗。
3. 寻找病因并治疗:麻醉科术后恶性高热的病因复杂,可能涉及多个方面。
因此,在处理时需要积极寻找病因,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如明确是麻醉药物引起的,应及时停用相关药物;如为代谢异常所致,应积极纠正异常。
三、具体处理方法1. 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2. 退热措施:对于高热患者,可采取物理退热措施,如用冰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腋窝等部位,以降低患者的体温;同时,可以运用药物退热,如应用退热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
3. 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高热时,患者容易出现体液丧失和电解质紊乱,因此,给予足够的液体补充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非常重要。
4. 寻找病因并治疗:根据恶性高热的病因及时寻找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停用相关麻醉药物,积极纠正代谢异常等。
麻醉科术后恶性高热的处理需要临床医生多学科的合作。
恶性高热

• (2)肌细胞中钙离子大量释放,导致肌肉 痉挛性收缩、僵硬。 (3)高热和酸中毒进一步使肌细胞通透 性增加,使钾、钙和一些生物活性酶从肌 细胞中逸出----酸中毒、缺氧、高热、高钾 血症----心、肝、肾、神经系统继发严重的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 (1)骨骼肌异常:最初见于咬肌痉挛强 直(插管困难),直至扩展到全身肌肉 痉挛,肌松药不能缓解。伴随spo2下降, 气道压力增加。 (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 体温急剧升高:骨骼肌代谢大致二氧化 碳和体温升高(达到41度以上),呈持 续性,出汗多。钠石灰罐温度升高而烫 手。
• (9)尽早输注特效对抗药物:丹曲林 (2.5mg/kg),机制是通过抑制网内钙离子 的释放,在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水平上发挥 作用,使骨骼肌松弛。(目前国内罕有此药) (10)加强DIC和肾功衰的预防和治疗,运用 较大剂量的激素类(地米和氢考) (11)加强监测: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动 脉压、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凝血动能检 查、支持治疗、预防感染。 (12)该病死亡率高,约70-80%,患者多半 死于DIC、高热复发和循环衰竭。
III呼吸性酸中毒 PETCO2 >55mgHg(控制呼吸下) Pa CO2 > 60mmHg (控制呼吸下) PETCO2 > 60mmHg(自主呼吸) Pa CO2 > 65mmHg(自主呼吸) 高碳酸血症 呼吸急促
15 15 15 15 10 5 5 3
15 15 15 15 15 10
• Ⅳ体温升高 V心律失常 VI家族史 Ⅶ其它指标
以上每项只可记一个最高分。
• 表2 MH可能性分析 记分范围 等级 0 3-9 10-19 20-34 35-49 50+ 1 2 3 4 5 6
恶性高热_应急预案

一、背景恶性高热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代谢性疾病,患者在接受全身麻醉时可能会突然发病,表现为体温急剧升高、二氧化碳分压急剧升高、肌肉强直、心动过速等,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患者在恶性高热发生时的生命安全。
2. 提高医护人员对恶性高热的识别、诊断和抢救能力。
3. 建立快速、有效的多学科联合抢救机制。
三、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恶性高热应急小组,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应急小组由医院领导、麻醉科、手术科室、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四、预案内容1. 识别与诊断(1)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病史、家族史,关注既往麻醉史。
(2)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二氧化碳分压、心率等指标。
(3)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暂停手术,迅速排除其他原因,如体温过高、通气不足等。
2. 早期干预(1)立即停止所有麻醉药物的使用,包括吸入麻醉剂、肌松药等。
(2)确保患者充分通气,给予高流量氧疗。
(3)迅速降低体温,可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如使用冰毯、冰帽等。
(4)尽快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抗胆碱能药物、抗组胺药物等治疗。
3. 多学科联合抢救(1)麻醉科:负责患者的麻醉管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调整治疗方案。
(2)手术科室:密切配合麻醉科,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3)重症医学科:负责患者的生命支持,如血液净化、呼吸支持等。
(4)急诊科:协助处理患者突发状况,提供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护理部: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确保各项抢救措施落实到位。
4. 教育与培训(1)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恶性高热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识别和抢救能力。
(2)加强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整体抢救水平。
五、预案实施与监督1. 本预案由应急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定期检查、评估预案的执行情况。
2.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3. 对违反预案规定的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H的治疗 MH的治疗
MH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使死亡率为0。 MH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使死亡率为0 Dantrolene(硝苯呋海因) Dantrolene(硝苯呋海因) 是特效药,可有效 地控制钙离子依赖性的肌肉收缩和高代谢 状态。
阻滞麻醉,不用预先给予dantrolene,严密 阻滞麻醉,不用预先给予dantrolene,严密 监测 如果必须全麻
临床特点与诊断
MH初期的症状是PetCO2增高和PaO2下降, MH初期的症状是PetCO2增高和PaO2下降, 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 肌僵( 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 肌僵(肌松剂不能缓 解), 呼吸急促 (有自主呼吸者). 无法解释的 有自主呼吸者). 心动过速通常是第一个症状。另外的症状 有:高热和紫绀。当怀疑是MH, 有:高热和紫绀。当怀疑是MH, 以下实验 室检查有助于诊断:血气(代谢和呼吸性 酸中毒)、高血钾、高血钙、高血磷、 creatine kinase levels >1000 IU, 肌红蛋白尿 (咖啡色,61.6%)。所有这些检查有助于诊 (咖啡色,61.6%)。所有这些检查有助于诊 断,但不是决定性的。
/lc/0210/10_1.html
hyperthermia, 附: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 恶性高热(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 为一种遗传性肌 病,以高代谢为特征,病人接触到某些麻醉药物后触发。 发病可在麻醉后数小时。非去极化肌松药可延迟发作。 发病机制是肌浆网钙离子的重摄入减少(重摄入是终止肌 肉收缩必不可少的),由此引起肌肉的持续挛缩,产生高 代谢症状:代谢性酸中毒、心动过速、高碳酸血症、糖原 分解、低氧血症、高热。 某些病人可在发病前多次接触触发药物而不发病。典型的 MH由 succinylcholine(Sch) 或挥发性麻醉药物触发. MH由 或挥发性麻醉药物触发. MH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使死亡率为0。 MH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使死亡率为0 Dantrolene(硝苯呋海因) Dantrolene(硝苯呋海因) 是特效药,可有效地控制钙离子 依赖性的肌肉收缩和高代谢状态。
恶性高热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 许幸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 为一种遗 传性肌病,以高代谢为特征,病人接触到某些麻 醉药物后触发。 发病可在麻醉后数小时。非去极化肌松药可延迟 发作。 发病机制是肌浆网钙离子的重摄入减少(重摄入 是终止肌肉收缩必不可少的),由此引起肌肉的 持续挛缩,产生高代谢症状:代谢性酸中毒、心 动过速、高碳酸血症、糖原分解、低氧血症、高 热。 某些病人可在发病前多次接触触发药物而不发病。 典型的MH由 典型的MH由 succinylcholine(Sch) 或挥发性麻醉药 物触发. 物触发.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 中国:无资料 * 西方统计:具有MH遗传素质在人群中:1/10000, 西方统计:具有MH遗传素质在人群中:1/10000, 麻醉发病率: 在小儿为1/ 15000,在成人为 50000,男多 麻醉发病率: 在小儿为1/ 15000,在成人为 1/ 50000,男多 于女。 死亡率约10%. 死亡率约10%. * 日本:1960年第一例报道,麻醉发病率:1/70000,男/ 日本:1960年第一例报道,麻醉发病率:1/70000,男/ 女=3.6/1 * 并不是有遗传素质的人,使用触发药物后必然发病。 * 在没有特效治疗时死亡率达到80%,在有特效治疗时为 在没有特效治疗时死亡率达到80%,在有特效治疗时为 10%。 10%。
病因学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子女有50%的几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子女有50%的几率 患此病。 F·FMH+M·M= FMH+M· F·M+F·M+FMH·M+FMH·M=1/2 M+F·M+FMH·M+FMH· 20%的患病家庭发现在第19对染色体上决 20%的患病家庭发现在第19对染色体上决 定 ryanodine receptor(a calcium release channel) 的基因突变。另外还发现两个突变基因 fc20 和 fc34 但不涉及 ryanodine receptor.表现出 receptor.表现出 本综合征在遗传学上的多态性。
MH的诊断性检查 MH的诊断性检查
有以下特点的病人应 做诊断性检查 * 斜视 * 运动性肌痛 * 易发热 * 肌红蛋白尿 * 肌肉疾病 * 不耐受caffeine 不耐受caffeine
诊断检查金标准:halothane诊断检查金标准:halothane-caffeine 挛缩试 验(85%的特异性和100%敏感性)。 活检的肌 (85%的特异性和100%敏感性) 肉(通常是股外侧肌肉2g)分别浸泡在 1-3% 通常是股外侧肌肉2g)分别浸泡在 halothane和 caffeine溶液中,发生肌肉收缩 halothane和 caffeine溶液中,发生肌肉收缩 的速度和张力异常增高。 Creatine phosphokinase (CPK)在70%的病 CPK)在70%的病 人中增加,过筛. 人中增加,过筛.
附: 丹曲洛林(Dantrolene) 丹曲洛林(Dantrolene)
丹曲洛林(Dantrolene)是治疗恶性高热的特效药 丹曲洛林(Dantrolene)是治疗恶性高热的特效药 物。治疗的可能机制是通过抑制肌质网内钙离子 释放,在骨骼肌兴奋释放,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水平上发挥作用, 使骨骼肌松弛。 在使用丹曲洛林治疗时,应尽早静脉注射丹 曲洛林,以免循环衰竭后,因骨骼肌血流灌注不 足,导致丹曲洛林不能到达作用部位而充分发挥 肌松作用。 该药具有乏力、恶心及血栓性静脉炎等副作 用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 声明:内容仅供参考, 不对临床应用负责。 不对临床的处理
鉴别诊断
* 咬肌强直(Masseter Muscle Rigidity,MMR ):指 咬肌强直(Masseter Rigidity, ):指 Sch使用后,开口困难,本类病人可能发作MH,也 Sch使用后,开口困难,本类病人可能发作MH,也 会发生CPK增高、肌红蛋白尿、心动过速、心律失 会发生CPK增高、肌红蛋白尿、心动过速、心律失 常但并非是MH。 常但并非是MH。 * MMR的发生率在儿童中为1%(以 halothane 和 MMR的发生率在儿童中为1%(以 Sch诱导), 在斜视手术中为2.8%。一旦发现:停手 Sch诱导), 在斜视手术中为2.8%。一旦发现:停手 术或选择安全的药物。 * 甲亢危象 * 嗜鉻细胞瘤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Rosemberg H, Seitman D, Fletcher J: Pharmacogenetics. In Barash PG , Cullen BF, Stoelting RK [eds]: Clinical Anesthesia, pp 589-613. Philadelphia, JB Lippincott, 1992. 589Raines D, Chang BSP, Patafio O: Intraanesthetic problems. In Davison JK, Eckardt IIIWF, Perese DA [eds]: Clinical Anesthesia Procedures of the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pp 247-272. Little Brown, 1993. 247Weiss L: Malignant Hyperthermia. In Duke J, Rosemberg SG [eds]: Anesthesia Secrets, pp 320-322. Hanley & Belfus, 1996. 320Morgan P, Sendensky M: Malignant Hyperthermia in C. Elegans (Hot Worms). In Early 1995 International Worm Meeting abstract 250. URL: /abstracts95/breakout/wm95e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