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继电保护复习要点总结(华电)
继电保护复习提纲(讲解)

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1、正常状态、不正常状态、故障状态要求:了解有哪三种状态,各种状态的特征2、故障的危害要求:(了解,故障分析中学过)3、继电保护定义及作用(或任务)要求:知道定义,明确作用。
4、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要求:构成三部分,哪三部分5、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四性”的含义要求:知道有哪四性,各性的含义6、主保护、后备保护、近后备、远后备保护的概念要求:什么是主保护、后备保护、近后备、远后备保护二、基本计算第二章电网的电流保护一、基本概念1、继电器的定义及类型要求:了解2、继电特性、动作电流、返回电流、返回系数要求:什么继电特性,动作电流、返回电流、返回系数的定义3、单则电源网络相短路时电流量有哪些特征要求:1)短路电流是单方向的,2)短路电流比正常电流大得多,3)短路电流的大小同系统运行方式、故障类型、电源电势、故障位置等因素有关4、最小运行方式和最大运行方式要求:了解最小运行方式的定义,用于校验保护灵敏度;了解最大运行方式的定义,用于整定保护的速断电流5、电流速断保护的工作原理、整定计算原则,动作选择性是如何保证的要求:电流速断保护的定义,根据什么参数来整定计算,上下级保护的动作选择性是如何保证的?靠整定电流的大小6、电流速断保护的主要优缺点(简述)要求:了解主要优缺点,如快速简单,不能保护线路全长7、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工作原理、整定原则要求:主保护,能保护线路全长,但不能用于下一级线路的远后备保护8、灵敏系数的定义,灵敏度需大于1的原因,III段式保护哪段最灵敏?要求:了解灵敏系数的定义,知道III段式保护哪段最灵敏(第III段)9、过电流保护的工作原理、整定原则,上下级保护的动作选择性是如何保证的?要求:了解过电流保护按躲过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上下级保护的动作选择性靠整定时间来保证的10、III段式电流保护是指哪三段?各段的保护范围、时限配合(分析)参见书中图2.13要求:要会分析,是三段式保护的核心内容。
继电保护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章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的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继电保护装置构成:测量比较元件,逻辑判断元件和执行输出元件。
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任务(作用) 1)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向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地恢复正常运行。
即内部故障时发出跳闸命令。
2) 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根据运行维护的具体条件(例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和设备的承受能力,发出警报信号、减负荷或延时跳闸。
即不正常工作时发出告警信号。
基本要求:选择性(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停电范围尽可能小,并保证系统中非故障部分继续安全运行。
)速动性、灵敏性(指对于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
)可靠性四性要求之间的关系: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是分析、研究、评价继电保护性能的基础,它们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选择性与速动性是一对矛盾体;灵敏性与可靠性是一对矛盾体),又要根据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被保护元件的作用,使以上四个基本要求在所配置的保护中得到辨证的统一。
在保证可靠性和选择性的前提下,强调灵敏性,力争速动性。
主保护:反映元件严重故障,快速动作于跳闸的保护。
后备保护:主保护不动作时备用的保护,由相邻设备的保护来完成。
后备保护的作用及优缺点:后备保护的作用是在主保护因保护装置拒动,保护回路中的其他环节,断路器拒动等原因不能快速切除故障的情况下,迅速启动来切除故障。
远后备保护:保护范围覆盖所有下级电力元件的主保护范围,能够解决远后备保护范围内所有故障元件由任何原因造成的不能切除问题。
缺点:当多个电源向该电力元件供电是,需要在所有电源侧的上级元件出配置远后备保护,动作将切除所有上级电源侧的断路器,造成事故扩大,在高压电网中往往难以满足灵敏度的要求。
近后备保护:与主保护安装在同一断路器处,在主保护拒动时近后备保护动作,动作时只切除主保护要跳开的断路器,不会造成事故扩大,在高压电网中能满足灵敏度要求。
继电保护复习知识点

2、两台变压器并列运行的条件是:接线组别一致、短路比一致、额定电压一致。
3、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利用对称分量可以将电流分为:正序分量、负序分量、零序分量。
4、运行中应特别注意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不能断线(开路);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不能短路。
1、电力系统最危险的故障是三相短路2、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有直接接地方式、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和不接地方式3、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是后备保护4、电力系统发生振荡时,各点电压和电流均作往复性摆动5、所谓功率方向继电器的潜动,是指只给继电器加入电流或电压时,继电器动作现象。
6、继电保护后备保护逐级配合是指时间和灵敏度均配合7、电力系统在发生故障或断开线路等大的扰动后仍能保持同步稳定运行,我们称之为系统暂态稳定2、若规定功率正方向为母线流向线路,区内故障时两侧功率方向相同,均与正方向一致3、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是后备保护4、电力系统发生振荡时,各点电压和电流均作往复性摆动6、零序电流保护的逐级配合是指零序电流定值的灵敏度和动作时间都要相互配合。
7、母线电压不能过高或过低,允许范围一般是±10%8、使电流速断保护有最小保护范围的运行方式为系统最小运行方式9、过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小于110、发电机横差保护的作用是保护定子绕组匝间短路7、电流互感器的二次额定电流一般为1A 、5A 。
电力系统不允许长期非全相运行,为了防止断路器一相断开后长时间非全相运行,应采取措施断开三相,并保证选择性,其措施是装设断路器三相不一致保护9、单侧电源线路的自动重合闸必须在故障切除后,经一定时间间隔才允许发出重合闸脉冲,这是因为故障点去游离10、当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对综合重合闸的动作描述正确的是跳开单相,然后进行单相重合,重合不成功则跳开三相而不再重合11、瓦斯保护是变压器的内部故障的主保护12、若规定功率正方向为母线流向线路,区内故障时两侧功率方向相同,均与正方向一致13、当中性点采用经装设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后,如果接地故障时所提供的电感电流大于电容电流总和,则其补偿方式为过补偿方式5、三段式电流保护中,III 段灵敏度最高,I 段灵敏度最低。
继电保护技术知识点总结

继电保护技术知识点总结继电保护技术知识点总结一、继电保护技术概述继电保护技术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电力系统中起着保护设备和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作用。
本文将以继电保护技术为主线,总结电力系统中的基础知识点。
二、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系统由发电厂、变电站和配电网组成。
发电厂负责将能源转化为电能,变电站通过变压器将电能从高压输送到低压,配电网将电能分配到各个用户。
在电力系统中,需要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保护,以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故障类型及保护措施电力系统中常见的故障类型包括短路故障、过电流故障、过压故障、欠电压故障等。
为了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针对不同故障类型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差动保护、零序保护、过电流保护等。
四、继电保护器的分类继电保护器可以根据其功能、工作原理、使用场合等对其进行分类。
常见的继电保护器包括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频率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
每种继电保护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五、保护装置的配置与调校为了保证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和适应性,需要对保护装置进行合理的配置和调校。
保护装置的配置包括选择合适的保护装置和安装位置,调校是指根据电力系统的特点和要求,对保护装置的参数进行调整,以使其在不同工作情况下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六、继电保护技术的新发展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目前,数字化继电保护技术、智能继电保护技术、光纤继电保护技术等已经开始应用于电力系统中,使继电保护技术更加智能化、精确化和可靠化。
七、继电保护技术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继电保护技术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误动、误动抑制、快速耗散能量等。
对于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如增加滞后特性、改变继电器的接线方式等。
八、继电保护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应用继电保护技术,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减少停电时间和损失。
继电保护复习资料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是: (1)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损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2)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或跳闸。
此时一般不要求迅速动作,而是根据对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危害程度规定一定的延时,以免暂时的运行波动造成不必要的动作和干扰引起的误动2.距离保护一般由启动、测量、振荡闭锁、电压回路断线闭锁、配合逻辑和出口等几部分组成。
启动部分用来判断电力系统是否发生故障。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启动部分不动作,距离保护装置的测量、逻辑等部分不投入工作;对它的要求是当作为远后备保护范围末端发生故障时,应灵敏、快速的动作,使整套保护迅速投入工作。
在模拟式距离保护中,启动部分是由硬件电路元件实现的,大多反应负序电流、零序电流或负序与零序符合电流的判断原理。
在数字式保护中,启动部分由实时逐点检测电流突变量或零序电流的变化的软件来实现的。
3.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一般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即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
4.所谓90°接线方式是指在三相对称的情况下,当1cos =ϕ时,加入继电器的电流如∙A I 和电压BC U ∙相位相差90°。
对某一已经确定了阻抗角的送电线路而言,应采用k 90ϕα-︒=,以便短路时获得最大的灵敏角。
5.灵敏I 段:是对全相运行状态下的接地故障起保护作用,具有较大的保护范围。
不灵敏I 段:用于在单相重合闸中,其他两相又发生接地故障时的保护6.电力系统振荡时,电压最低的这一点称为振荡中心。
在系统各部分的阻抗角都相等的情况下,振荡中心的位置就位于阻抗中心∑Z 21处。
(线路中间就是振中)7.过渡电阻的性质:短路点的过渡电阻Rg 是指当接地短路或相间短路时,短路点电流由相导线流入大地流回中性点或由一相流到另一相的路径中所通过物质的电阻,包括电弧电阻、中间物质的电阻、相导线与大地之间的接触电阻、金属杆塔的接地电阻等。
微机继电保护知识点复习整合

1.自动重合闸(ARC)装置,永久性故障10%:倒杆,断线,绝缘子击穿。
t=t u+t z(0.5-1.5s)、变压器和母线不使用重合闸。
两侧电源线路的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一侧检查有无电压,一侧检查同期条件。
重合闸前加速保护应用于,设备少便宜,可能引起大范围停电。
重合闸后加速保护:贵的有利而无害,不受网络和负荷影响,延时长。
单相重合闸动作时予以闭锁或整定动作时限。
潜供电流2.NO.1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荣NO.4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誉为我国电力装备行业配套能力最强的企业。
70年代第一代静态保护,80年代第二代静态保护。
1901机电式保护(电磁型,感应型,电动型),1960晶体管式保护,1970集成电路式保护,数字保护。
1901过电流保护原理,1910方向性电流保护,1920距离保护,1980工频变化量保护。
一直到1995年微机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高达97.26%。
EIA在1969年RS-232C串行总线,CAN控制器局域网,3.单相短路85%,纵联差动保护(高频、微波、光纤),零序或负序分量保护,瓦斯保护。
测量部分—逻辑部分—执行部分。
选择性(需要后备保护),速动性(220kv以上要小于30ms),灵敏性,可靠性(内在,外在)。
联系强不拒动,联系弱不误动。
3图:原理图,展开图,安装图。
灵敏性受运行方式变化影响大是电流保护主要缺点4.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相比,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绝缘好,便宜,但暂态响应长。
电流互感器减小误差:额定电流大,减小二次负荷,用气隙小的,采用高速动作的。
电流Ⅰ段,电流速断保护,牺牲灵敏性,不能保护全长,受运行方式限制大;电流Ⅱ段,限时电流速断保护,需要灵敏性(保护全长);电流Ⅲ段,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后备作用,可靠),动作时限与短路电流无关。
整定(躲过线路末端最大短路电流)三要素:整定值,动作时限,灵敏度校验(用保护范围衡量,最小短路电流)5.电流保护分三相星形连接(使灵敏系数增大一倍)用于贵重电气设备,两相星形连接(前者一半)用于相间短路。
继电保护知识点总结

继电保护知识点总结1、电保护装置的概念和基本任务:继电保护装置指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器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断路器跳闸或着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基本任务:自动迅速有选择的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反应电器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持条件而动作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
2、继电保护装置是由:测量部分,逻辑部分,执行部分组成3、保护的四性及含义:1选择性:指电力系统中有故障时,应由距离故障点最近的保护装置动作,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以保证系统中非故障部分继续安全运行。
2速动性:快速切除故障,提高电力系统并联运行的稳定性,减少用户在电压降低情况下工作的时间,以及缩小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
3灵敏性:对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
4可靠性:指在该保护装置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它应该动作的故障时,他不应该拒绝动作,而在任何其他该保护装置不应该动作的情况下,则不应该误动作。
过电流继电器的技术参数5继电器能够动作的条件:Me≥Mth+Mf,满足这个条件并能使保护装置动作的最小电流值称为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起动电流)Ik’act继电器能够返回的条件:Me≤Mth-Mf,满足这个条件并能使保护装置返回原位的最大电流值称为返回电流Ik’re 返回电流与动作电流的比值称为返回系数Kre,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求过电流继电器有较高的返回系数,如0.85~0.9。
6概念:最大运行方式:短路时流过保护装置处电流最大(系统阻抗最小)的运行方式最小运行方式:短路时流过保护装置处的电流最小(系统阻抗最大)的运行方式应用:最大运行方式应用于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最小运行方式应用于电流保护的灵敏度校验在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时的电流I3k’max在最小情况下两相短路I2k’min()k s k Z Z E I+=?3()ks k Z Z E I+?=?232六、功率方向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因为在正方向短路时,电流落后于电压的角度为锐角,在反方向短路时为钝角,所以利用判别短路功率的方向或电流、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就可以判断发生故障的方向。
继电保护复习知识点

2、两台变压器并列运行的条件是:接线组别一致、短路比一致、额定电压一致。
3、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利用对称分量可以将电流分为:正序分量、负序分量、零序分量。
4、运行中应特别注意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不能断线(开路);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不能短路。
1、电力系统最危险的故障是三相短路2、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有直接接地方式、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和不接地方式3、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是后备保护4、电力系统发生振荡时,各点电压和电流均作往复性摆动5、所谓功率方向继电器的潜动,是指只给继电器加入电流或电压时,继电器动作现象。
6、继电保护后备保护逐级配合是指时间和灵敏度均配合7、电力系统在发生故障或断开线路等大的扰动后仍能保持同步稳定运行,我们称之为系统暂态稳定2、若规定功率正方向为母线流向线路,区内故障时两侧功率方向相同,均与正方向一致3、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是后备保护4、电力系统发生振荡时,各点电压和电流均作往复性摆动6、零序电流保护的逐级配合是指零序电流定值的灵敏度和动作时间都要相互配合。
7、母线电压不能过高或过低,允许范围一般是±10%8、使电流速断保护有最小保护范围的运行方式为系统最小运行方式9、过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小于110、发电机横差保护的作用是保护定子绕组匝间短路7、电流互感器的二次额定电流一般为1A 、5A 。
电力系统不允许长期非全相运行,为了防止断路器一相断开后长时间非全相运行,应采取措施断开三相,并保证选择性,其措施是装设断路器三相不一致保护9、单侧电源线路的自动重合闸必须在故障切除后,经一定时间间隔才允许发出重合闸脉冲,这是因为故障点去游离10、当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对综合重合闸的动作描述正确的是跳开单相,然后进行单相重合,重合不成功则跳开三相而不再重合11、瓦斯保护是变压器的内部故障的主保护12、若规定功率正方向为母线流向线路,区内故障时两侧功率方向相同,均与正方向一致13、当中性点采用经装设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后,如果接地故障时所提供的电感电流大于电容电流总和,则其补偿方式为过补偿方式5、三段式电流保护中,III 段灵敏度最高,I 段灵敏度最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机保护复习重点:1、微机保护的特点:维护调试方便,可靠性高,易于获得附加功能,灵活性高,保护性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2、采样定理及其要求:采用低通滤波器,可以消除频率混叠问题,从而降低采样频率;次奥出频率混叠后,采样频率的选择基本取决于保护的原理和算法。
f S 》 2 f max3、 模数转换器逐次逼近法原理:并行接口的PB15~PB0用作输出,有微型机通过该口往16为A/D 转换器试探性地送数。
每送一次数,微型机通过读取并行口的PA0(作为输入)的状态(0或1)来观察试送的16位数位相对于模拟输入量是偏大还是偏小。
如果偏大,即D/A 转换器的输出Usc 大于待转换的模拟输入电压,则比较器输出0,否则为1.通过软件的方法如此不断地修正送往D/A 转换器的16位二进制数,直到找到最近的二进制数值,这个二进制数就是A/D 转换器的转换结果。
4、 两点乘积算法:假定原始数据为纯正弦量的理想采样值()()I s s nT I nT i 0sin 2αω+=()212πω=-s s T n T n ()()II s s I T n I T n i i 10111sin 2sin 2ααω=+==()I I I s s I I T n I T n i i 110122cos 22sin 22sin 2απαπαω=⎪⎭⎫ ⎝⎛+=⎪⎭⎫ ⎝⎛++==222122i i I +=211i i tg I =α21122212 2u u tg u u U u =+=α22212221i i u u I U Z ++==⎪⎪⎭⎫ ⎝⎛-⎪⎪⎭⎫ ⎝⎛=-=--21121111i i tg u u tg I U z ααα并行口PA 0PB 15PB 016位D/A 模拟量输入u sr -+比较器u sc 数字量微型机(导数法差不多,看书)5、 零极点法设计数字滤波器例:设Ts=5/3ms(即N=12),用零点设计法设计出能同时滤除3次和5次谐波分量的数字滤波器传递函数解: (1)滤3次的因子H3(Z)=1+Z-2(2)滤5次的因子H5(Z)=1+ Z-1+Z-2(这个通过书上(2-54)可以推出来,考试不给直接H (z )的) ()()()4321533231----++++==Z Z Z Z Z H Z H Z H()()()()()()42332213-+-+-+-+=n x n x n x n x n x n y6、 软件上提高保护可靠性的措施1> 抗干扰措施 (1)对输入采样的抗干扰纠错,利用默写输入量之间错在的规律(2)运算过程的校核纠偏:复算,或数据窗移位或复算(3)出口的闭锁:不允许一条指令就出口;中间加入核对程序(4)程序出格的自恢复。
2> 希望能够做到内部任意原件损坏时都不会引起误动,并能立即自动检测出并发出警报。
.7、网络化硬件结构的优点– 模块之间的连接简单、方便– 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扩展性好– 升级方便– 便于实现出口逻辑的灵活配置– 降低了对微型机或微控制器并行口的数量要求每章的基础性题目绪论题目22212211i i i u i u R ++=22211221i i i u i u X +-=1212ji i ju u I U ++= ()1221ju u U += ()1221ji i I += UU jU U U 11sin cos αα+= II jI I I 11sin cos αα+= 31、什么是微机继电保护?答:微机继电保护就是,利用微机来反映电力系统故障或不正常的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化装置。
2、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要求有哪些?答: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3、微机保护相对于传统继电器保护有哪些优点?答:1)维护调试方便2)可靠性高3)易于获得附加功能4)灵活性大5)保护性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第一章题目一、填空题1.某工频信号的数据采集系统,其采样间隔为T s=5/3ms,则其采样频率是600hz ,一个采样间隔相当于电角度30 ,每个周波有12 个采样点。
2.一个8位的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采用二分搜索法,需要比较8 次后方可确定输出值。
3.模数转换器的溢出现象有两种,一种是平顶溢出,其危害不大,可以通过数字滤波方法对它做出一些修正;另一种是清零溢出,这种溢出对微机保护的危害是致命的,必须避免。
4.微机保护选择AD时主要考虑两个指标,转换时间和转换精度。
5.电压频率转换器(VFC)输出的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输入电压成正比,而对脉冲的计数值和输入模拟量在Ts内的积分成正比。
6.VFC 的分辨率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最高频率;二是采样间隔和积分间隔的大小。
7.某VFC数据采集系统,最高频率f VFC=4MHz,采样间隔Ts=5/3ms,积分间隔数N=1,则其最大输出数字量为6667 ,其分辨率相当于12.7 位的AD转换器。
二、问答1.简述积分间隔对VFC型数据采集系统的影响。
答:积分间隔越大,VFC的精度越高;但作为低通滤波器,积分间隔越大,截止频率越低。
三、计算1.如图所示的4位模数转换电路,参考电压为U R,求数字输入B1B2B3B4=1000时对应的输出电压u sc。
第二章题目一、填空1、根据采样定理,要使信号采样后能够不失真还原,采样频率f S 与信号最高频率f max 的关系为: f S 》 2 f max 。
2、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为h (n ),输入为x (n ),则输出y (n )= h (n )*x(n) 。
3、提高FIR 滤波器频率选择性的主要方法是: 增加窗口长度 ;减小滤波器旁瓣波纹的主要方法是: 采用圆滑的时函窗口 。
二、选择1、如图所示的滤波器幅频特性曲线,可以确定该滤波器类型为(B )A 、低通滤波器B 、高通滤波器C 、带通滤波器D 、带阻滤波器三、简答 1、与模拟滤波器相比,数字滤波器有哪些优点。
答:一致性好;不存在由于温度变化、元件老化等因素对滤波器特性影响的问题;不存在阻抗匹配的问题;灵活性好;精度高。
2、周期函数的傅氏变换和傅氏级数的主要差别。
答:周期函数傅氏变换定义在连续域,各次谐波对应频率上出现冲激,谐波的大小用冲激强度来表示;而周期函数傅氏级数定义在离散域,间隔为基频f 0,谐波大小以有限值表示。
四、计算1、已知两个有限序列为:1(){12345}x n =,,,,,2(){1111}x n =,,,,求它们的卷积。
(参考公式2-34)解:{}()1,3,6,10,14,12,9,5y n =2、某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为()()2(1)5(2)h n n n n δδδ=+-+-,求该系统的频率特性。
解:系统的频率特性即为单位冲激响应的傅氏变换f s f s /2-f s /2-f s H (f )fS SS S S S Sj j S j 0j 1j 2j j2()()e 1e 2e 5e 12e 5e T nT n T T T T T X e h nT ωωωωωωω∞-=-∞-----==⋅++=++∑3、设T S =3/5ms (即N =12),用零点法设计出能同时滤除直流和3次谐波分量的FIR 滤波器的差分方程。
解:解:查表可得滤去直流的因子为10()1H Z Z -=-,滤去3次谐波的因子为,23()1H Z Z -=+,所以传递函数为0312123()()()(1)(1)1H Z H Z H Z Z Z Z Z Z -----==-+=-+-对应差分方程为 ()()(1)(2)(3)y n x n x n x n x n =--+---第三章保护算法1、基于理想正弦量的算法有:两点乘积算法、导数法和半周积分算法,其中数据窗口最短的是导数法,能够消除高频分量的是半周积分算法。
2、傅氏级数算法的基本原理,与两点乘积算法和导数法相比,它有哪些优点。
答:傅氏算法同时利用两个对基频信号的相移相差90º的数字滤波器,不需要再等5ms ,就可以实现两点乘积算法,与两点乘积相比能缩短延时,又避免了导数法对滤波器特性和采样频率要求高的缺点。
3、简述R-L 模型算法的优缺点。
答: R-L 模型算法的优点是可以不必滤除非周期分量,只需使用低通滤波器,算法的总时窗很短,响应速度快,不受电网频率变化的影响。
它存在的缺点是由于滤波器使用的是低通滤波器,获得快速响应的同时,频率特性会变差,导致信号中噪声成分比较大从而影响算法精度。
另外还要重点看一下选相法第四章题目1、微机因受到干扰发生读取指令出错,背离程序设计流程的现象称为程序出格。
2、微机保护装置的外部干扰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
3、对于如图所示的跳闸出口回路,跳闸条件是什么?设计跳闸子程序流程图,注意防止程序出格风险。
答:跳闸跳闸PB0=0,PB1=1。
程序流程如图所示。
第五章题目1、微机保护的程序结构主要有:顺序结构、切换结构和混合结构。
2、在电流保护的终端服务程序中,如何实现Ⅱ段电流的延时动作。
答:可以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设置一个计数单元,每次进入后进行加1操作,达到设定的延时后断路器动作跳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