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达RTK操作步骤 培训教材
中海达(华星)-RTK操作方法

RTK操作方法数据导出:打开软件——项目——项目信息——记录点库——点击|“导出图标(最右下角图标)”——输入导出文件名称—-选择导出格式—-确定数据导入:打开软件-—项目—-项目信息—-放样点库——点击|“导入图标(最右下角倒数第二个图标)”-—找到导入文件不限格式(可以是TXT,DAT,CSV)选择择确定——自定义数据格式如:点名,XYH,分隔符为逗号--确定,完成外挂电台模式:基站:打开软件——GPS--连接GPS-—连接-—基准站设置-—平滑——数据链选择“外部数据链”—-其他差分模式RTK,电文各式RTCA,高度截止角5-16之间随便选择——确定(设置成功OK)注意:此时仪器的状态为已知点,基站第三个灯为红色一秒闪一次,电台中间的的RX\TX灯为红色一秒闪一次移动站:接基准站设置完毕以后断开GPS——连接GPS——连接-—移动站设置—-数据链选择“内置电台"频道与电台频道必须相同—-其他差分模式RTK,电文各式RTCA,高度截止角5—16之间随便选择——确定(设置成功OK)注意:此时移动站第三个灯为双色且一秒闪一次至此外挂电台设置完毕,可以开始测量手机卡模式(GSM):基站:打开软件——GPS-—连接GPS-—连接—-基准站设置-—平滑--数据链选择“内置网络,GPRS,运营商CMNTT,服务器IP202。
96.185.34,端口9000,网络:ZHD,分组号0392+001,小组号001”—-其他差分模式RTK,电文各式RTCA,高度截止角5—16之间随便选择——确定(设置成功OK)注意:此时仪器的状态为已知点,并且仪器语音提示连上了移动站:接基准站设置完毕以后断开GPS——连接GPS-—连接——移动站设置——数据链选择“内置网络,GPRS,运营商CMNTT,服务器IP202.96.185.34,端口9000,网络:ZHD,分组号0392+001,小组号001”--其他差分模式RTK,电文各式RTCA,高度截止角5—16之间随便选择—-确定(设置成功OK)仪器功能键操作使用:长按I键开关机;单点F调节频道;(只有移动站调频道)双击F,三灯同时亮,可以进行模式调节即:基站,移动台,静态三者之家进行调节;长按F,三灯同时亮,可以对数据链进行调节,即外挂(仅仅是基站时候才会用到外挂),UHF,GSM之间进行切换;参数计算:参数—-坐标系统,参数计算——四参数+高程拟合——添加源坐标(一般直接采集)-—输入目标坐标,重复操作第二个点—-计算——应用—-保存即可检校方法:查看缩放比例应该在1左右。
中海达v8 RTK实用操作指南

中海达RTK -V8 的使用一 RTK定位技术简介GPS实时动态定位(Real Time Kinematic,简称RTK)技术是一种将GPS与数传技术相结合,实时解算进行数据处理,在1~2 S的时间里得到高精度位置信息的技术。
使GPS从只能做控制测量的局面中摆脱出来,开始广泛用工程测量领域。
使用RTK技术可以方便、快捷、高效、快速地实现高精度的测量作业,但是RTK 技术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使其在现实应用中受到了限制.主要表现为:①用户需要架设本地的基准站:②误差随距离的增长而增大;③误差的增大使流动站和基准站之间的距离受到限制(<15 km);④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行性随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对于RTK测量来说,两台接收机(一台基准站,一台流动站)都在观测卫星数据,同时,基准站通过其发射电台把所接收的载波相位信号(或载波相位差分改正信号)发射出去;那么,流动站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也通过其接收电台接收基准站的电台信号;在这两信号的基础上,流动站上的固化软件就可以实现差分计算,从而精确地定出基准站与流动站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观测条件、信号源等的影响会有误差,即为仪器标定误差,一般为平面1cm+1ppm,高程2cm+1ppm,适合我们工地上精度要求不高的测量验线工作,但是控制测量位移观测等最好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以确保精度。
为了保证RTK的高精度,最好有三个以上平面坐标已知点进行校正(计算七参),而且点精度要均等,并要均匀分布于测区周围,要利用坐标转换中误差对转换参数的精度进行评定。
如果利用两点校正(计算四参),一定要注意尺度比是否接近于1。
小范围内(30平方公里以内)四参七参都可以用,但是超过30平方公里的范围最好使用七参以保证质量。
二 V8的使用我们公司的RTK包括3个主要部件:接收机两部(分别作基准站和流动站),电台一部。
(1)a. 接收机主机控制面板有按键两个:F 键(功能键)和电源键,指示灯3个,分别为电源、卫星、状态。
中海达V3050、F系列GNSS RTK系统使用说明书

手册修订情况修订日期修订次数说明2010年5月1中海达V30/50、F系列GNSS RTK系统使用说明书版本目录序言本章节介绍:■引言■相关信息■技术支持■您的建议引言欢迎使用中海达V30/50、F 系列GNSS RTK 系统使用说明书,此说明书适用于V30\V50\F61\F62\F66 GNSS RTK 系统。
本说明书是以V30 GNSS RTK 系统为例,对如何安装、设置和使用GNSS RTK 系统进行描述。
即使您使用过其它型号的GNSS RTK 系统,为了您能更好的使用V30 GNSS RTK 系统,中海达建议您仔细阅读本说明书。
如果您对GNSS RTK 系统不了解,请查阅中海达的官方网站:3G3G200m3G3G65摄氏度-40摄氏度控制面板 上下控制面防护螺丝位电池正电池负八芯插喇叭通信模凸五星损突电池通信模块弹针电源连接螺模块连接手机差分天线防护Clo Ope卫星灯状态灯电源灯电源键功能键功能键●64MHD。
您可以使用随机配置的Y型数据线的USB口与计算机连接,使用U盘操作方式将静态数据下载到您的电脑上。
提示:当储存卡空间不足,数据灯(状态红灯)快闪,并将停止记录数据。
现有的数据文件不会被覆盖。
RTK数据存储iHand 10手簿和GIS+手簿都可以通过蓝牙或电缆线连接中海达V30接收机,当设置完成开始工作以后,采集到的RTK数据存储在手簿的存储卡里,可通过随机配置的手簿数据线将RTK数据下载到您的电脑上。
欲了解更多有关手簿的信息,请阅读GIS+和iHand 10手簿说明书。
复位接收机超长按F1,复位主板。
警告:复位主板将使接收机第一次锁星时间变长,并需要重新设置接收机的工作模式。
恢复出厂设置超长按F2,恢复出厂参数设置,各功能模块自动诊断及恢复。
以下是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出厂设置参数:工作模式出厂设置参数静态卫星高度角:10°采样间隔:5秒数据链模外挂式GSM网络运营商:CMNET 网络模式:ZHD 通信方式:GPRS IP:端口:9000 用户组号:0020001小组号:001警告:确保仪器需要恢复出厂设置时才可进行此操作,否则您当前的设置将丢失。
中海达HIRTK常规操作流程 ppt课件

重复上面(二)的操作步 骤
C
A
B
中海达HIRTK常规操作流程
• 1、菜单【参数】-【坐标系统】--【参数计算】
点击 点击
中海达HIRTK常规操作流程
点击 点击
中海达HIRTK常规操作流程
点击 点击
中海达HIRTK常规操作流程
点击 点击
中海达HIRTK常规操作流程
点击 点击
中海达HIRTK常规操作流程
点击 点击
中海达HIRTK常规操作流程
点击
中海达HIRTK常规操作流程
点击 点击
中海达HIRTK常规操作流 • 1、打开GPS程主机电源,在GPS主机
的液晶面板上设置GPS接收机为(移 动站)模式
• 2、用蓝牙连接好移动台,将GPS天 线对中、整平。
中海达HIRTK常规操作流程
显示 显示
中海达(三H)I、R在TBK点架常好规GPS操, 作流程
点击 点击
点击
手簿连接电脑下载数据
将手簿用USB数据线连接电脑电脑上 • 出现下图对话框后,点“取消”:
中海达HIRTK常规操作流程
点击
中海达HIRTK常规操作流程
点击
出现下图对话框后,点击“NandFlash”
• 手簿主程序安装目录: \NandFlash\Hi-RTK。
• 数据导出目录为: \NandFlash\Project\Road\Unnamed\Points。
中海达HIRTK常规操作流程
GIS+手簿操作快速入门
中海达HIRTK常规操作流程
• 假设有一测区如下图,现只知两个点的本地坐标。 其坐标椭球为“北京-54”椭球,坐标系为自定义 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本测区中央子午线(114: 00),两点施工坐标分别为:(单位:米)
中海达HI-RTK常规操作流程(手簿)概要

点击
点击
点击
b.点击左上角下拉菜单【坐标系统】 设置坐标系 统参数,(如下图)
b1.点击椭球,源椭球 选择WGS84,当地椭球 选择北京54或者国家80, 其它不要改
点击
b2、再点设置投影参数, 设置中 央子午线经度(度:分:秒) 示例输入114:00:00
b3 、椭球转换模型选无
点击 点击
B4 、平面转换 模型选择无 b5 、高程拟合模型选择无
Y=10000
Y=12439
H=40
H=56
• 作业:在C点架设基站,在A、B点求转换参数 (四参数),然后开始测量
示意图
C
A
B
一、在C点架设基站
• (一)、架好GPS
• 1、连接好GPS,将GPS对 中、整平(最好在C点做个 临时点位标记,以便下次作 业;若只测一次,则可以不 做标记且不用对中)
点击
点击
2、再输入另外一点,然后点击解算,四参数的结果DX和 DY一般较小,旋转在0度左右,缩放最好在0.9999-1.0000 之间,平面和高程残差越小越好,确认无误后点运用。这时 会弹出坐标系统,平面转换和高程拟合都应用了新数据点保 存即可 。软件自动运用新参数。
点击
点击
3、碎步测量 点击测量,即进入碎步测量模式,点击小红旗或者按手
• 2、打开GPS主机电源,在 GPS主机的面板上设置 GPS接收机为BASE(基站) 模式
(二)、手薄设置GPS
1,运行手薄上的RTK程序
按电源键打开GIS+手簿,双击桌 面上的HI-road RTK.exe文件,打开 道路测量软件。
测量界面:
a、点击【项目】→【新建】→ 输入项目名 →【√】
中海达RTK操作步骤

中海达R T K操作步骤(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步骤一:室外架设基准站步骤二设置项目:1,项目——新建——输入项目名称-对勾确认2,项目信息——坐标系统在椭球选线卡选择适合当地的椭球(国家80),投影选线卡输入中央子午线(天津是117:00:00:00000E)椭球转换,平面转换,高程拟合均选择无,点击保存,点击右上角X退出。
步骤三:设置基准站1,GPS——接收机信息——接收机信息——连接GPS——选择仪器号进行连接2,菜单——基准站设置——等待卫星锁定,输入天线高——点击平滑进行平滑采集10次,对勾——数据链(内置电台,频道,功率)——其他——差分模式(RTK)——差分电文——(CMR)——点击确定——等待弹出设置成功后,观察基准站差分灯是否一秒闪烁一次。
3,菜单——断开GPS步骤四:设置移动站1,菜单——移动站设置——数据链(内置电台,频道和基准站一样)——其他——差分电文格式(CMR)——确定2,菜单——天线设置,弹出界面输入天线高——应用进入测量——固定解——测量步骤五:求解转换参数(四参数+高程拟合)1,到达欲求解参数的点位后,将队中杆立好,采用平滑采集,回车保存,其他点同样。
2,将控制点坐标添加到控制点库。
在测量界面,菜单——控制点点库点击+号,输入点名,x,y,h。
——对勾保存,同样添加其他控制点点库3,参数——坐标系统——参数计算——添加——源点右边的——记录点库中选择控制点B1——目标右边的——控制点点库中选择控制点B1对应的点——保存。
同样方法适用于其他。
至少两个坐标点。
4,点击结算。
观察比例缩放因子K是否接近于1(至少或者)——运用——核对参数无误后点击对勾保存,保存坐标系统,并更新坐标点库。
中海达Hi-RTK操作说明

中海达RTK操作流程基准站模式:GSM基站;移动站模式:GSM移动台基准站任意架设在条件良好的地方。
打开手簿,打开桌面软件HI-RTK一建立项目1点击项目。
2点击新建起一个项目名字完成后点对勾(即回车)。
3点击左上角项目信息,选择坐标系统,源椭球选择WGS84,当地椭球选择实地坐标系,是北京54选北京54,是国家80选国家80,如果未知坐标系或者是自定义坐标系,选择WGS84。
4点击投影,自定义高斯投影,中央子午线改成当地中央子午线经度(赤城为117度)。
5点击椭球转换选择无,平面转换选择无,平面网格不启用,高程拟合选择无。
6点击保存,点击右上角X号关闭。
二设置基准站1,点击GPS,点击左上角接收机信息,连接GPS,点击连接。
2,点击搜索,搜到仪器后点击停止,选择基准站的号码(号码在基准站下面写着,一般为奇数),点击连接3,点击左上角项目信息,选择基准站设置4,点名可以修改为方便记忆的点名,天线高量一下斜高,输入进去,然后点击平滑,等待主机主动采集10次坐标,然后点击右上角的对勾!5,点击数据链(如果用电台的话,选择外部数据链;如果用网络的话选择内置网络)6,点击其他差分电文为RTK 电文格式为RTCM(3.0),高度截至角为107,点击确定,一定不要忘记这一步!然后点击左上角项目信息,断开GPS三设置移动站1,点击GPS2,点击左上角接收机信息,点击连接GPS, 选择移动站的号码,点击连接3,点击接收机信息,点击移动站设置,数据链应该为内置电台,电台频道选择和电台相同的频道(如果用网络模式,那么网络参数输入和基站相同的参数)4,点击其他,差分电文格式为RTCM(3.0),高度截至角为105,点击左上角,点击天线设置,弹出的窗口在天线高处修改天线高为2.067,选择斜高,点击应用6,点击确定,点击右上角关闭。
四求参数1,点击测量2,看下上面碎部测量右边的解状态是不是固定解,如果不是,等待固定解3,把移动台拿到已知点上,气泡对中,点击工具栏按钮采集坐标4,在弹出的窗口处,修改点名(假设为A),点击右上角对勾保存5,去下一个已知点,气泡对中,点击工具栏右边第二个平滑按钮采集坐标6,在弹出的窗口处,修改点名(假设为B),点击右上角对勾保存7,点击右上角关闭8,点击参数,点击左上角坐标系统,点击参数计算,点击添加,点击源点右边的,从点名中调出刚才采集的第一个碎部点A,点击右上角对勾,在目标处输入A点的已知坐标,点击保存!再点击添加,点击源点右边的,从点名中调出刚才采集的第二个碎部点B,点击右上角对勾,在目标处输入B点的已知坐标,点击保存9,点击解算,看下缩放是不是十分接近于1的数字,如果不是,则是坐标输入错误。
中海达RTK操作说明书

中海达RTK操作说明书一、引言二、设备组成中海达 RTK 系统通常由以下部分组成:1、基准站:负责发射差分信号,提高移动站的定位精度。
2、移动站:接收卫星信号和基准站差分信号,进行实时定位测量。
3、手簿:用于设置参数、采集数据和处理测量成果。
三、准备工作1、检查设备完整性,确保基准站、移动站和手簿等部件齐全且无损坏。
2、给设备充电,确保电量充足。
3、安装 SIM 卡(如果需要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并确保开通了相关的数据服务。
四、基准站设置1、选择合适的基准站架设位置,应视野开阔,无遮挡物,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和强电磁干扰源。
2、安装基准站接收机,将三脚架调平,确保接收机安装稳固。
3、连接基准站天线,并将天线尽量垂直放置。
4、打开基准站接收机电源,在手簿中进行基准站设置。
包括设置工作模式(如静态、动态等)、选择坐标系、输入基准站坐标等参数。
五、移动站设置1、安装移动站接收机和天线,确保连接牢固。
2、打开移动站接收机电源,在手簿中进行移动站设置。
与基准站设置类似,需要选择工作模式、坐标系等参数,并设置接收基准站差分信号的频率和通道。
六、手簿操作1、打开手簿上的测量软件,新建或选择已有项目。
2、进行蓝牙连接,将手簿与移动站接收机建立通信。
3、在软件中设置测量参数,如精度要求、采集间隔等。
4、可以进行点测量、线测量、面测量等操作。
点击测量按钮后,手簿会显示实时的测量坐标和精度信息。
七、数据采集1、在测量现场,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点进行采集。
2、确保移动站接收机能够稳定接收卫星信号和基准站差分信号,以获得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3、采集的数据会自动存储在手簿中,可以随时查看和编辑。
八、数据处理1、将采集的数据导入到电脑中的专业处理软件中。
2、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剔除异常数据、平滑处理等。
3、根据需要进行坐标转换、高程拟合等操作,以得到符合要求的测量成果。
九、注意事项1、在使用中海达 RTK 之前,务必熟悉相关的操作手册和安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