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
蓝海战略与红海战略

什么是蓝海战略“蓝海战略”注定成为2005年全球范围内管理界的一个关键词。
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教授合著的《蓝海战略》一书,自2005年2月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出版后,先后获得“《华尔街日报》畅销书”、“全美畅销书”等称号,迄今为止已经被译为27种文字,打破了哈佛商学院出版社有史以来出售国际版权的纪录!2005年9月7日由商务印书馆,商学院杂志和中国经营报联合主办的寻找蓝海——企业启动和保持获利性增长高端论坛邀请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教授做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摘录:莫博涅:你们能不能用比较简单的词句给我定义一下什么是红海、什么是蓝海呢?金博士:实际上对于红海大家都知道很清楚了,比如我们平常所说的竞争战略,进行产业的分析,竞争分析,定位等等,包括差异化的战略和低成本战略做权衡取舍,这我们知道很多了。
我们今天主要说的是关于蓝海,红海是基于产业组织经济学,蓝海战略它的理论基石是基于新经济理论,也就是内生的增长理论。
我们知道红海战略主要是在已有已知的市场空间竞争,在这里你相对于你对手是成本比他低,或是比他更加可以达到差异化的战略两者取其一,游戏规则是已经定好的,按照这个游戏规则,循着这个游戏规则进行针锋相对的竞争,你所要分析的就是竞争态势和已有产业的条件,这是红海战略需要研究的变量和因素。
蓝海战略不局限已有产业边界,而是要打破这样的边界条件,有时候蓝海是在全新的一片市场天地中开辟的,但是很多时候蓝海可以在红海中开辟,比如星巴克咖啡,原来麦氏,雀巢这些厂商都是采取低成本,在价格上竞争。
实际上咖啡已经商品化,星巴克一出现就击倒所有对手,就在原有红海中开辟了蓝海,几乎达到垄断地位的高度。
莫博涅:那么您说了半天好像蓝海战略,为什么不叫蓝海营销,因为你说了半天市场,蓝海战略和蓝海营销战略有什么不同吗?金博士:你们在商学院都学什么叫战略,如果我让你们30秒表述一下什么叫战略,能表述的请举手。
【优质】蓝海战略和红海战略黑海战略

对比蓝海
红海战略蓝海战略竞争于已有市场空间开创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打败竞争对手甩脱竞争开发现有需求创造和获取新需求在价值与成本之间权衡取舍打破价值与成本之间的权衡取舍按差异化或低成本的战略选择协调公司活动的全套系统为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协调公司活动的全套系统。基于竞争的红海战略假设,产业的结构条件是给定不变的,而企业则被迫在其间互相竞争。这
实现公平过程的关键不在于新的目标、期望和责任,而在于人们是否清楚地理解了它们。围绕公平过程的原则组织蓝海战略的制定,一开始就将战略执行建成战略创建的一部分,就能够将政治游说和偏袒减少到最低,使人们集中精力执行战略。
红海战略
红海是血腥的,红海的游戏规则就是弱肉强食,讲究的是一剑封喉。如果说在黑海中你根本连亮剑的机会都没有,在红海中,你不仅要现剑,而且还要打造出一把最锋利的剑。剑多也许不是好事,就算你满身别着飞刀,如果没有最锋利的一把,你一样会被更强的对手淘汰出局。在红海中,最重要的一个战略,就是专业化,也就是你的飞刀,抑或宝剑,一定要锐利无比,要无坚不摧。
3、买方群体:重新界定产业的买方群体
红海思维:只关注单一买方,不关注最终用户。
蓝海观点:买方是由购买者、使用者和施加影响者共同组成的买方链条。
实例:诺和诺德公司是一家胰岛素厂商,将胰岛素和注射笔整合创造出NovoLet注射装置,便于病人随身携带使用。
4、产品或服务范围:跨越互补性产品和服务看市场
红海思维:雷同方式为产品服务的范围定界。
“红海”是竞争极端激烈的市场,但“蓝海”也不是一个没有竞争的领域,而是一个通过差异化手段得到的崭新的市场领域,在这里,企业凭借其创新能力获得更快的增长和更高的利润。
“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_移动电商:营销方向_[共3页]
![“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_移动电商:营销方向_[共3页]](https://img.taocdn.com/s3/m/167cd40da58da0116d17492f.png)
移动电商:营销方向
114三、“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
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的概念最早出现于《蓝海战略》一书中。
红海战略指在现有的市场空间中降价竞争,通过增加销售成本或者降低利润来争取效益。
而蓝海战略是指发展新的市场需求,开创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通过提供价值获得新的市场并使该市场生存下来。
简单地讲,红海战略就是研究竞争的营销思想,蓝海战略则重在创新。
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的区别对比如表5-1所示。
表5-1 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 红海战略
蓝海战略
在现有市场竞争
开创无人竞争的市场 打败竞争对手
避开竞争对手 开发现有需求
发掘新需求 在价值与成本之间权衡取舍
打破价值与成本之间的权衡取舍 按差异化与低成本的战略选择协调公司的
全套系统 为同时追求差异化与低成本的战略协调公司的全套系统
由表5-1我们可以发现,红海中的产业市场界定已被人们熟知,即企业通过击败对手来获得更大的利润。
但是随着市场份额的减小,利润的增长越来越缓慢,这时候企业就开始由红海向蓝海转变,通过探索新的领域,开创新的市场需求,来获得更大的利润。
蓝海战略的六大原则如图5-10所示。
企业应通过把握蓝海战略的六大原则,开创合适的市场空间。
图5-10 蓝海战略六大原则
1.重建市场边界
重建市场边界一般包括6条路径,企业通过这6条路径重新构建一个新的市场空间。
这样,就避免了企业在饱和的市场中激烈争夺有限市场,即从红海向蓝海的转变。
蓝海与红海

很显然,蓝海战略在具备成熟管理知识的职业经理人的美国,是不可能叫座的。中国企业缺乏的恰恰是敢于正视竞争的“亮剑”精神,而不是逃避竞争的“蓝海”精神。这种蓝海精神和个人找工作一样,总是想找个“位高权重责任轻、钱多事少离家近”的思维本质上是一样的。
《蓝海战略》之所以如此畅销面理解
在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上,新的概念总是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蓝海战略强调的是产业创新。有过管理学常识的都知道,就是蓝海战略所追求的全新领域。正是追求非对抗性的战略方法,使得蓝海战略如此叫座。这恰恰反应了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的脆弱和投机的心理。它恰恰迎合了中国企业处于激烈竞争的困境时,需要找到出路的一种渴望的现状。
二、蓝海战略和蓝海营销战略有什么不同吗?
战略有三方面组成,一方面对于买方来说的价值主张,第二是对于企业来说的利润主张,第三是对于企业组织来说的人事方面的主张。价值主张对顾客来说,也就是对买方来说他必须对你的战略能为他们提供的东西感到非常兴奋和高兴,这也是营销这一点的长处,作为战略来说光这一方面不够,光让买方高兴,自己公司亏本破产也不行,你的企业也必须获利,就像一个国家政府不收税无法为公民提供福利。对公司也是,不能获利企业无法维系。有时候企业确实可以获利,如果是通过剥削、奴役压榨你员工,一年可以赚大钱,二年所有的人纷纷离去,那么你的企业也是无法维系的,战略是让三方面都满意,让企业满意,让所有所有者,股东,你的合作伙伴,广大社会都满意才能达到战略的良好效果。这三方面可以看到价值主张就等于教育减去价值,利润方面是用价格减去成本,人事主张方面需要让股东,雇员,商业的合作伙伴以及整个广大的社会都满意。因此作为整体系统的协调才是战略,包括效用,成本,人事方面的主张。
四、既然财富都集中在蓝海,为什么这么多人挤在红海里?
红蓝海战略

“红海战略”和“蓝海战略”“红海战略”和“蓝海战略”是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的W·钱·金教授和勒妮·莫博涅教授在其合著的《蓝海战略》一书中提出来的。
红海战略是指在现有的市场空间中竞争,是在价格中或者在推销中作降价竞争,他们是在争取效率,然而增加了销售成本或是减少了利润。
红海战略象征企业在需求增长缓慢甚至萎缩的传统市场空间采取的白热化的竞争行为,红海战略是紧盯竞争对手比试血腥的竞争战略。
蓝海战略象征企业跳出传统市场空间而开辟新市场和新竞争力的战略思维,蓝海战略是紧盯潜在市场比试创新的竞争战略。
从红海战略到蓝海战略,企业的视角从给定结构下的定位选择转变为对市场结构的改变。
按照《蓝海战略》一书中讲述的市场是由两种海洋所组成即为蓝色的海洋和红色的海洋,简称红海和蓝海。
红海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产业,这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则代表当今还不存在的产业,这就是未知的市场空间。
在红海中,每个产业的界限已被划定并为人们所接受,竞争规则也已为人们所知。
在这里,企业试图击败对手,以攫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随着市场空间越来越拥挤,利润和增长的前途也就越来越黯淡。
产品成了货品,残酷的竞争也让红海变得越发鲜血淋漓。
如果说红海战略是基于产业组织经济学,那么蓝海战略的理论基石则是基于新经济理论,也就是内生的增长理论。
蓝海战略不局限于已有产业边界,而是要打破这样的边界条件,有时蓝海是在一片全新的市场天地中开辟的,但是很多时候蓝海可以在红海中开辟,比如星巴克,是采取低成本,在价格上竞争,咖啡已经货品化,星巴克一出现就击倒所有对手,就在原有红海中开辟了蓝海。
星巴克在红海中以价格竞争为主,但是在红海竞争中他也利用了蓝海战略把眼光放在长远的利益之上。
他将企业的软文化发挥到看极致,在以红海中的价格为先锋,以蓝海中的企业软文化为主导加上良好的经营管理成功的成为了咖啡业的龙头老大。
不管是红海战略还是蓝海战略都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来分析市场经济,为企业这条船保驾护航。
读书笔记,仅供参考(蓝海战略)

何谓蓝海战略?1,蓝海战略是由法国著名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两门专家提出来的。
诞生的基础: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企业到底该采取何种策略?2,红海策略和蓝海策略:红海即是进行激烈的竞争,尤其是模仿竞争对手的产品、策略等多种方式的无差异化的价格竞争,而蓝海则是一种差异化的竞争。
3,蓝海瞄准的是没有敌人存在的市场,创造出一个未知的市场。
在蓝海市场中看不到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初期的时候可以获得相对庞大的利润。
4,实现蓝海战略的核心,是创新,价值创新(不同于科技创新)。
通过为买方提供一种从未有过的价值,构建出一个提升利润的商业模式,重新定义现有市场的边界。
5,一些竞争策略a)标杆分析法b)核心竞争力c)SWOT法d)五力模型:潜在的竞争者,行业内的竞争者,替代品,买方,供应商。
e)三种竞争战略:成本领先型,差异化,集中经营(前两者结合)。
6,蓝海战略不重视也不采用前面这样一些竞争策略,它希望通过同步达成差异化与低成本化,实现价值创新。
制定蓝海战略7,活用战略布局图,横轴是同行业的各企业致力于实现的各项要素,纵轴则是对应的价值程度。
8,依据战略布局图,绘制出业界标准,领先者和自家公司的曲线。
9,重新建立市场边缘,创造一个新的市场。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目光投向尚未成为顾客的买方。
10,何谓非顾客:a)准非顾客:虽为市场中的顾客,但是购买意愿很低,倾向于购买替代品。
b)拒绝型顾客:决定不采用此商品c)未知型顾客:不采用现有品,也不采用替代品。
11,针对上述三种顾客,找出共同点,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12,六大途径a)跨越他择产业:通过本产品和替代品,寻找出买方究竟对什么因素特别重视。
b)探讨战略集团:明确顾客购买决定的信息。
c)跨越买方链:把眼光放在拥有购买力和决策力的人身上。
d)跨越互补产品和互补服务。
e)切换功能导向和情感导向f)探讨未来趋势。
13,将战略具体化,通过“消除”和“减少”来降低成本,通过“提升”和“创造”来实现差异化。
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

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红海战略:根据差异化或低成本的战略选择,把企业行为整合为一个体系蓝海战略: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把企业行为整合为一个体系在红海中,产业边界是明晰和确定的,游戏的竞争规则是已知的。
身处红海的企业试图表现得超过竞争对手,以攫取已知需求下的更大市场份额。
当市场空间变得拥挤,利润增长的前景随之黯淡。
产品只是常规性的商品,而割喉式的恶性竞争使红海变得更加血腥。
与之相反,蓝海则意味着未开垦的市场空间、需求的创造以及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
尽管有些蓝海是在现有的红海领域之外创造出来的,但绝大多数蓝海是通过扩展已经存在的产业边界而形成的,正如太阳马戏团所做的那样。
在蓝海中,竞争是无关的,因为游戏规则还有待建立。
在红海领域中击败竞争者始终是重要的。
因为红海一直存在,并将始终是现实商业社会的一部分。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时,对市场份额的竞争虽然必要,但已不足以维持良好的业绩增长。
企业需要超越竞争。
为了获得新的利润和增长机遇,企业必须开创蓝海。
不幸的是,蓝海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
过去20年的战略研究主要集中于以竞争为基础的红海战略上。
通过分析现有的产业内在经济结构,选择降低成本、细分市场或重点突破策略,人们对在红海里开展有效竞争已经相当了解。
有些讨论是和蓝海有关的,但关于如何开创蓝海的实际指导意见却很少。
由于缺少对蓝海战略的分析框架以及风险管理原则,管理者虽然有开创蓝海的渴望,但同时又唯恐风险过高,难以形成战略。
本书则为寻找和赢得蓝海提供了系统的操作框架和分析手段。
红海蓝海《蓝海战略》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蓝海、红海”的概念。
作者说:“现存的市场由两种海洋所组成:即红海和蓝海。
红海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产业,也就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则代表当今还不存在的产业,这就是未知的市场空间。
”作者认为:在红海中,每个产业的界限和竞争规则为人们所知。
在这里,随着市场空间越来越拥挤,利润和增长的前途也就越来越黯淡。
什么是红海战略和蓝海战略

什么是红海战略和蓝海战略
蓝海战略:是指不局限于现有产业边界,而是极力打破这样的边界条件,通过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开辟并占领新的市场空间的战略。
蓝海战略就是企业突破红海的残酷竞争,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打败竞争对手上,而是主要放在全力为客户与企业自身创造价值的飞跃上,并由此开创新的“无人竞争”的市场空间,彻底摆脱竞争,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
蓝海战略要求企业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移向需求一方,从与对手的竞争转向为客户提供价值的飞跃;通过跨越现有竞争边界看市场以及将不同市场的客户价值元素筛选与重新排序,企业就将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从而摆脱“红海”的血腥竞争,开创“蓝海”,实现同时追求“差异化”和“成本领先”。
价值创新是开创蓝海、突破竞争的战略思考和战略执行的新途径。
红海战略:主要是立足当前业已存在的行业和市场,采取常规的竞争方式与同行业中的企业展开针锋相对的竞争。
红海战略和蓝海战略的主要区别
红海战略:
在已经存在的市场内竞争
打败竞争对手
争夺现有需求
在价值与成本之间权衡取舍
根据差异化或低成本的战略选择,协调公司活动的全套系统蓝海战略:
拓展非竞争性市场空间
规避竞争
创造和获取新需求
打破价值与成本之间的权衡取舍
为了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协调公司活动的全套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红海战略(Red Ocean Strategy)红海战略概述“红海战略”和“蓝海战略”的概念,是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W. 钱·金教授和勒妮·莫博涅教授在其合著的《蓝海战略》一书中第一次提出。
红海战略是指在现有的市场空间中竞争,是在价格中或者在推销中作降价竞争,他们是在争取效率,然而增加了销售成本或是减少了利润。
而蓝海战略是开创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超越竞争的思想范围,开创新的市场需求,开创新的市场空间,经由价值创新来获得新的空间。
红海战略象征企业在需求增长缓慢甚至萎缩的传统市场空间采取的白热化的竞争行为,红海战略是紧盯竞争对手比试血腥的竞争战略;蓝海战略象征企业跳出传统市场空间而开辟新市场和新竞争力的战略思维,蓝海战略是紧盯潜在市场比试创新的竞争战略。
从红海战略到蓝海战略,企业的视角从给定结构下的定位选择转变为对市场结构的改变。
市场是由两种海洋所组成:红色海洋和蓝色海洋,简称红海和蓝海。
红海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产业,这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则代表当今还不存在的产业,这就是未知的市场空间。
在红海中,每个产业的界限已被划定并为人们所接受,竞争规则也已为人们所知。
在这里,企业试图击败对手,以攫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随着市场空间越来越拥挤,利润和增长的前途也就越来越黯淡。
产品成了货品(commodities),残酷的竞争也让红海变得越发鲜血淋漓。
竞争战略里面的产业分析、竞争分析和定位,以及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战略的权衡取舍我们已经知道得很多了。
红海战略主要是在已知市场空间的竞争,在这里游戏规则已经订好了,你只需按照这个游戏规则展开针锋相对的竞争。
你所要分析的就是竞争态势和已有产业的条件,这是红海战略需要研究的变量和因素。
如果说红海战略是基于产业组织经济学,那么蓝海战略的理论基石则是基于新经济理论,也就是内生的增长理论。
蓝海战略不局限于已有产业边界,而是要打破这样的边界条件,有时候蓝海是在一片全新的市场天地中开辟的,但是很多时候蓝海可以在红海中开辟,比如星巴克咖啡,原来麦氏、雀巢这些厂商都是采取低成本,在价格上竞争,咖啡已经货品化,星巴克一出现就击倒所有对手,就在原有红海中开辟了蓝海,几乎达到垄断地位的高度。
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之比较红海战略蓝海战略竞争于已有市场空间开创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打败竞争对手甩脱竞争开发现有需求创造和获取新需求在价值与成本之间权衡取舍打破价值与成本之间的权衡取舍按差异化或低成本的战略选择协调公司活动的全套系统为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协调公司活动的全套系统基于竞争的红海战略假设,产业的结构条件是给定不变的,而企业则被迫在其间互相竞争。
这个假设的基础是学术界所说的结构主义观点(the structuralist view)或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25与之相反,价值创新所依据的观点则认为,市场界限及产业结构并不是给定不变的,而是可以为企业个体的行动和信仰所重新建造。
我们把这种观点称为重建主义(the reconstructionist view)。
在红海中,企业在同样的“最佳实践”规则下竞争,要想追求“差异化”,成本必然增加。
因此,企业的战略选择,要么是寻求差异化,要么是追求成本优势。
而在重建主义的世界里,战略目标是打破现有的价值与成本之间的权衡取舍关系,开创蓝海,从而创造新的最佳实践的规则。
(详见附录二:重建主义的战略观点。
)太阳马戏团打破了马戏业的最佳实践规则,跨越产业边界重组各种元素,从而同时实现了差异化和低成本两项目标。
那么太阳马戏,在经过一系列的剔除、减少、增加、创造的举措后,还是不是马戏呢?也许该算戏剧?如果是戏剧的话,又属于哪类--是百老汇舞台剧,还是歌剧,或是芭蕾?没人说得清。
太阳马戏跨越种种的演出形式,重构了演出的元素,最后,它跟哪个都有点像,又都不完全像。
它开创了蓝海,创造了崭新的、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而在这里,新产业该叫什么名字,人们还无定论。
一、红海战略一竞争一随需应变在红海中,产业边界是明晰和确定的,竞争规则是已知的。
身处红海的企业试图表现得超过竞争对手,以攫取已知需求下的更大市场份额。
因此,竞争是红海战略永恒的主题。
公司提升市场份额的典型方式,就是努力维持和扩大现有客户群。
而这通常引发对客户偏好的进一步细分,以便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
通过对客户需求变化的追踪来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这可以被称为“随需应变”。
迈克尔-波特于1980年出版了《竞争战略》一书,从产业结构视角提出为了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企业必须从三种策略中选择一种,即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与集中战略。
三种战略具有内部一致性,即要求企业要么把成本控制到比竞争对手更低的程度,要么提供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或专心致力于某一特定的细分市场或产品种类。
他还同时提出了产业竞争五力模型,用于分析产业竞争环境,指出产业竞争存在五种基本力量,这五种力量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同时决定了行业的最终获利能力,即行业吸引力。
五种基本力量分别为:行业内对手的竞争、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的威胁。
这个模型也被称作行业吸引力模型。
二、蓝海战略一价值创新一创造需求。
蓝海意味着未开垦的市场空间、需求的创造以及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
在蓝海中,竞争并不存在,因为游戏规则还没有建立。
价值创新是蓝海战略的基础,价值创新力图使客户和企业的价值都出现飞跃,由此开辟一个全新的、非竞争性的市场空间。
蓝海战略者认为市场的边界并不存在,所以思维方式不会受到既存市场结构的限制。
他们认为市场中一定会有尚未开发的需求,问题是如何发现这些需求。
因此,着眼点就应该从供给转向需求,从竞争转向发现新需求的价值创造。
以竞争为导向的战略思维使得红海中的企业先将行业分为有吸引力和没有吸引力两类,然后决定是不是要进入该行业。
而在蓝海探索者们看来,市场从本质上没有吸引和不吸引之分,因为这些是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和再造加以改变的,市场的结构可以改变,市场博奕的规则也可以改变。
原来博奕规则中的竞争可以变得无关,通过刺激需求,以及通过价值创新的战略,市场可以扩大,可以被创造出来。
价值可以通过创新来获得,而不是通过竞争来获得。
红海中的创新与蓝海中的价值创新任何企业都不会只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懈地追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持续发展的阶段性表现为实现不断的阶跃,而阶跃的支撑在于企业能够不断地创新。
因此可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创新为平台,创新是企业的生命。
红海中的企业十分重视贯穿于企业所有经营活动之中的创新行为。
熊彼特认为:“创新主要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新组合’,它包括5个方面:(1)引进新产品;(2)开辟新市场;(3)引进新技术、采用新的生产方法;(4)引用新的原材料、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企业本身的新组合。
”以创新的效益来说,过去的创新意味着创造附加价值,但是附加价值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也就是说今日的创新必须创造出“新价值”。
价值创新的重点既在于“价值”,又在于“创新”。
在没有创新的背景下,价值的焦点是规模扩张型的“价值创造”,它提供了价值,但并不足以使企业超越市场。
在缺乏价值的背景下,创新往往是技术拉动型、市场推广型的,或者是理想主义的,即忽略了客户是否愿意接受并支付相应的价格。
在此意义上,把价值创新与“技术创新”及“市场推广”加以区分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在企业把创新与效用、价格和成本进行有机结合的时候,价值创新才可能发生。
不像传统的技术创新,价值创新是建立在购买者、公司和社会各方共赢的基础上的。
价值创新是开创蓝海、突破竞争的战略思考和战略执行的新途径。
三、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在红海中的对立与在蓝海中的统一。
在红海中,低成本和差异化是三大基本竞争战略中的两种。
一般来说,不能同时采用这两种战略,因为它们有着不同的管理方式和开发重点,有着不同的企业经营结构,反映了不同的市场观念。
在同一市场的演进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两种竞争战略循环变换的现象。
一般来讲,为了竞争及生存的需要,企业往往以产品差异化战略打头,使整个市场的需求动向发生变化,随后其他企业纷纷效仿跟进,使差异化产品逐渐丧失了差异化优势,最后变为标准产品,此时企业只有采用低成本战略,努力降低成本,使产品产量达到规模经济,提高市场占有率来获得利润。
这时候市场也发展成熟,企业之间竞争趋于激烈,企业要维持竞争优势,就必须通过新品开发等途径寻求产品差异化,讦始新一轮战略循环。
四、蓝海的探索者们却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
蓝海的创造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为客户创造价值,从而获得企业价值和客户价值的同步提升。
由于客户价值来源于企业以较低的价格向客户提供更高的效用,而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价格和成本结构,因此价值创新只有在整个企业的效用、价格和成本行为正确地整合为一体的时候才可能发生。
成本节约通过取消或压缩某些竞争因素而发生,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价值创造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会进一步促进成本下降,即同时实现低成本和差异化。
五、红海存在的客观性与蓝海开创的必要性。
红海是客观存在的。
因为只要企业在行业中能够获取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率,行业就会被认为是有吸引力的,因而会招致大量厂商进入,从而引发行业内的竞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要市场上需求大于供给,行业未达到成熟阶段,行业内的各个企业都有较大空间制定“随需应变”的策略。
由此可见,红海一直存在,并将始终是现实商业社会的一部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红海正呈现出缩小的趋势。
有需求才有市场,所以当由技术进步、产品丰富、情报公开、人口减少等因素引起了既存市场中的需求减少时,企业竞争的目的所在一市场也随之收缩。
当越来越多的行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时,对市场份额的竞争虽然必要,但已不足以维持良好的业绩增长。
企业若要获得新的利润和增长机会,就必须超越竞争、开创蓝海。
六、红海与蓝海的关系。
“价值曲线”是建立蓝海战略的诊断框架和分析框架,它通过图形的方式,描绘出一家企业在行业竞争各要素上表现的相对强弱。
横轴显示行业内竞争和投资所注重的各项因素;纵轴显示了在所有这些竞争要素方面,购买者得到了多少,数值越高表明企业为购买者提供的效用高,在该因素上的投资也较多。
通过价值曲线可以了解企业的战略轮廓。
红海中的企业在价值曲线上有很大的趋同性,结果将会是比照竞争对手,在相同的元素上给予顾客多一点或少一点,并希望因此在竞争中胜出。
蓝海战略需要在原有的价值曲线基础上通过“剔除、减少、增加、创造”四步动作创造出新的价值曲线以避开竞争,另辟蹊径。
通过价值曲线可以看出,有效的蓝海战略必须具备三个互为补充的特征:重点突出、与众不同、以及令人信服的宣传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