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富贵不能淫》同步习题
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21 富贵不能淫 练习题

21 富贵不能淫练习题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妾妇之道(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女子之嫁也A. 悍吏之吾乡(《捕蛇者说》)B. 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5.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6. 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8.得(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得志,与民由之戒(3)往送之门,戒之曰(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9.“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2分)10.翻译下面句子。
(4分)(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11.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2分)12.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2分)13.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14.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富贵不能淫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第23课《孟子》三章之《富贵不能淫》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3课《富贵不能淫》一、基础训练1.通假字往之女家______通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丈夫..之冠也古义:()今义:女子的配偶。
3.词类活用①动词用作名词居天下之广居原意为居住。
()②动词的使动用法A.富贵不能淫本意:惑乱, 迷惑文中意思:()B.贫贱不能移本意:改变.动摇文中意思:()C.威武不能屈本意:屈服文中意思:()4.一词多义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得志得:()②戒之曰戒:()必敬必戒戒:()③居天下之广居居:()居天下之广居居:()④丈夫之冠也之:()父命之之:()妾妇之道也之:()往送之门之:()5.重点实词(1)丈夫之冠也冠:()(2)父命之命:()(3)以顺为正者顺:()正:()(4)与民由之由:()(5)独行其道行:()道:()(6)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焉:()(7)以顺为正者以……为:()6.句子翻译(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比阅读(甲)《富贵不能淫》(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
【最新】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21 富贵不能淫 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doc

21 富贵不能淫练习题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妾妇之道 (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女子之嫁也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B. 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5.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6. 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8.得(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得志,与民由之戒(3)往送之门,戒之曰(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9.“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2分)10.翻译下面句子。
(4分)(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11.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2分)12.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1用自己的话作答。
(2分)13.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14.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富贵不能淫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1 富贵不能淫 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1 富贵不能淫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妾妇之道 (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女子之嫁也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B. 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5.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6. 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8.得(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得志,与民由之戒(3)往送之门,戒之曰(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9.“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2分)10.翻译下面句子。
(4分)(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11.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2分)12.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2分)13.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14.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富贵不能淫参考答案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1. 下面各组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与民由之B.往送之门,戒之曰必敬必戒,无违夫子C.女子之嫁也无案牍之劳形D.安居而天下熄居天下之广居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B. 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揭示了大丈夫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4. 给划线的字注音。
公孙衍( ) 丈夫之冠( ) 女家( ) 富贵不能淫( )5.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父命之 .(4)以顺为正者 .6. 一词多义。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1) 戒戒之曰:必敬必戒:(2) 谓谓此之谓大丈夫: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太守谓谁:7.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标两处)(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标两处)8. 翻译下面句子。
(1)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2)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 课文中点明了景春心中的大丈夫形象的句子是:,10. 课文中运用排比句式,阐明了大丈夫应具有的精神品质的句子是:, ,11.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12.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测试题

《富贵不能淫》测试题及答案
一、古汉语知识:
1.通假字
(1)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2.一词多义
(1)戒:
①往送之门,戒之(告诚)
②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谨慎)
(2)居:
①居天下之广居(居住)
②居天下之广居(住所)
(3)之
①母命之(代词,她,代指女儿)
②往送之门(动词,去、到)
3.古今异义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
今义:诚实、真诚)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古义准则、标准。
今义:正直,正义等)
4.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迷惑)
(2)贫贱不能移(“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使……动摇)
(3)威武不能屈(“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能屈。
翻译:富贵不能使他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屈服意志。
三、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大丈夫“独行其道”的“道”指的是什么?
大丈夫所坚持的原则即所坚守的仁义礼之道
2.谈谈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违背仁义礼的原则,不以天下太平为已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完全是为了满足一己之私欲,迎合一人之喜好,随意挑起战争,祸国殃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21 、富贵不能淫 练习题

21 富贵不能淫练习题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②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④。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⑤;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注】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②公孙衍:著名的说客。
③张仪:纵横家。
④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⑤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
(6)广居、正位、大道: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妾妇之道. (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女子之.嫁也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B. 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5.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6. 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_______ __________(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译文: __________ _______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得(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得.志,与民由之戒(3)往送之门,戒.之曰(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9.“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2分)10.翻译下面句子。
【精选】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21 富贵不能淫 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doc

21 富贵不能淫练习题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妾妇之道 (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女子之嫁也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B. 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5.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6. 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8.得(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得志,与民由之戒(3)往送之门,戒之曰(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9.“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2分)10.翻译下面句子。
(4分)(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11.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2分)112.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2分)13.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14.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富贵不能淫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富贵不能淫 练习题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②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④。”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⑤;女子之嫁也,母命
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①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②公孙衍:著名的说客。③张仪:纵横家。④熄:
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⑤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
父亲开导他。(6)广居、正位、大道: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2分)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4分)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妾妇之道. (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B. 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
5.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6.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_______ __________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译文: __________ _______
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得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得.志,与民由之
戒
(3)往送之门,戒.之曰
(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9.“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2分)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1.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2分)
12.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试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
13.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14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答案解析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2分)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4分)
(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
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
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
其身,达则兼济天下”。(4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妾妇之道. (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
3、(1) ①方法 ② 这,这样的人 ③ 居住 ④违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B. 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
4.A
5.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5.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6.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____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译文: ___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_______
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
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1分) 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1分)。
8.得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得.志,与民由之
戒
(3)往送之门,戒.之曰
(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8:(1)能够 (2)得到、实现 (3)训导 (4)谨慎
9.“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2分)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1)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11.孟
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2分)
1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2.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试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
12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
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
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13.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13.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
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14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14.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
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作者留言:.....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
...
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
.......
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