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城市用地扩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比较分析对象

我国城市用地扩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比较分析对象

要趋 向。城 市土 地扩展 是城 市形 成发展 的基 本属 性 , 国 民经 济现 代化 发展 的客 观需求 , 同时这 是 但
种扩 展也必 然会 带来 优质耕 地 的损失 , 使城 市建设 用地与 耕地 保护 之 间的矛 盾越发 突 出。因此 , 摸
清城 市土地 扩展 的影 响 因素 , 利于从 根源 上控 制城市用 地规模 的无序 扩张 , 有 有利 于提 高土地利用 效率 , 缓解 F益 突 出的土地供 需 矛盾 。 t
N . O r o 62 07 G n rl e i o 1 4 e ea r lN . 8 S a
我国城市用地扩展影响 因素的实证研究
— —
以长江三 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为比较分析对 象
唐 礼 智
( 门 大 学 经 济 研 究 所 , 建 厦 门 310 ) 厦 福 60 5

许多学 者的研 究成 果都 表 明城市人 口规模 是 城 市用 地 规模 扩 展 的 最重 要 影 响 因素 之一 。 8 - J
周倩认 为城 镇建设 用 地规模 等 于城镇 人 口规模 与人 均 建设 用 地 面 积 的乘 积 。 梁 进社 、 曼 从城 J 王
市位 序一 规模 法则 出发推 导 出城 市用 地规模 与城 市人 口呈 异 速增 长 的关 系 , 即城 市 用地 增长 率 和 人 口增长率 之 比是 一个 不 变的 常数 。 u 等 人 的研 究 结 果 显示 , 口密 度 是 城 市 规模 扩 张 的 内部 J 人
收稿 日期 :07 8 3 2 0 —0 —1
作者简 介 : 唐礼智 ( 7 一 , 安徽和县人 , 1 0 ) 男, 9 厦门大学经济研 究所副教授 , 经济学博士。

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驱动力研究——以广州为例

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驱动力研究——以广州为例

的驱动 因素对 于城 市建成 区面积扩 张的影 响也各异 。选取2 0 ~ 0 9 近十年广 州市城 市建成 区面 00 20年 积 、人 口城 乡构成比 、经济指标数据 ,探讨广 州城 市建成 区扩 张过程 中各驱 动 因素对其面积扩张的
制 导作 用 。
关键 词 :广 州 ;城 市 建成 区 ;驱 用 了城市的位序一 规模法则和首位城市法则 ,以建成区面积为表征研 究中 72 0 ) 国城市规模 分布 ,陈洋等(0 7 结合1 8 、1 9 、2 0 年三个特定时间截面总结 了中国城市化时空 20) 2 0 00 9 9 演变 以及 中国城市化水平差异 因素 ;另~ 类则着 重研 究特 定城市建成 区扩张 的驱动 因素 ,如人 口、
社 会 、经 济 等 因 素 。 朴 妍 、 马 克 明 ( 0 6) 析 讨 论 了北 京城 市 建 成 区 1 7 - 2 0 年 扩 张 的经 济 20 分 98 02
驱动。郝素秋 ,徐梦洁等 ( 0 8) 2 0 通过分析南京城 市建成 区扩张的时空特征总结其 扩张的驱 动力因
圈 CI C N T H A NI TI NA E CY
d v r a ed fe e te f cso h r a u l- p ae .Th sp p rc o c 0 0 2 0 e ry tn y a s i r e sh v if r n fe t n t e u b n b it u r a i a e h ie 2 0 - 0 8 n a l e e ’ r u b n b it u r a、 u b n a d r r l ae o o uai n、 e o o i n iao ’ Sd t o a ay i h td rn r a u l— p ae r a n u a t fp p l t r o c n m c id c tr aat n l sst a u g i t ep o e so a g h u’ Su b nb i - p ae ’ se p n i nh w o te ed v r r f i. h r c s fGu n z o r a ul u a x a so o d s r e swo kO t t r h i

小城镇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及预测

小城镇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及预测
T、
epa px+ 22…" i) x ( 1 px + 1 + tX - i [  ̄ 1 epa p 1px+  ̄ i + x ( l + 22 …+ i) + x X
… ‘
式中P 一 概率或定性变量或是具有二分性 的变量 ,在本 研 究 中 , 示城 镇 用地 扩 张 , J表 0表 示不扩张 ;一常数 项 ,表示 自变量取值全 是 0
时, 比数 ( 与 Y O的概 率 之 比 ) 自然 对 数 ; = 的
价因子的区域差异性和资料的可获得性为原则 , 结合 已有 的研究成果和繁阳镇 的实 际情况分别 从 自然驱动力和社会经济驱动力选取与城镇用
地扩张有较大联系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自 然驱 动力主要从 自 然环境条件方面选取驱动因子 , 包

城乡一体化进程 中起着枢纽作用 , 区域城镇建设 用地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迅速扩大。 ( ) 究 方法 二 研
1小 城镇 用地扩 张驱 动力 因子 的选取 。 研 . 本 究 以选 取 因 子 的全 面性 、 表 性 、 代 主导 性 以及 评
Y I■- =+1l 2 + 4i (、 = 卜_ aD + x …- X , n = x p2 - i 1  ̄ J
向的基 于时间序列 的社会经济数据与土地利用 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 , 也有学者利用 l ii模型 o sc gt
从空 间 角度 ,对 区域 土地 利 用变 化 的驱 动力 、 城
而为城乡规划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研 究 区概况 与研 究方法
( ) 究 区概 况 一 研
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进行分析 , 但是分析的尺 度多集中于大中城市 , 对于小城镇这一城镇用地 扩张活跃点的研究则不多见。 探寻影响小城镇空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在土地上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耕作、建筑、采矿、林业、城镇建设等。

而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则是指土地利用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及其产生和影响的原因,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时空变化特征(一)时间变化随着经济、社会、技术等发展的不断推进,土地利用也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化。

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目的也在逐渐变化,即从最初的农业、牧业、渔业发展到工业、城市化等现代经济活动的利用方式。

同时,不同时间段内土地利用的主导特征也不尽相同,比如在20世纪初,农业仍是世界各国的主要产业,土地逐步用于农业生产,而到20世纪末,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城市和工业用地占据了土地利用的主导地位。

(二)空间变化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一般是指在不同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状态的差异。

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受到地理、气候、土地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各地在土地利用上的差异也显得十分明显,在不同地域内,土地利用的主导产业及其分布情况各不相同。

二、驱动力分析(一)人类活动驱动人类的活动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关键驱动力。

人类对土地的活动主要通过征地、改造、建设等方式进行,人类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追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等都是人类活动驱动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

同时,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压力十分巨大,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引起了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

因此,在人类活动中,需要不断强调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引导人类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二)经济发展驱动经济发展也是推动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总体来说,经济发展带来了人类活动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变化。

尤其是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直接推动城市用地的大幅增长。

但同时也带来了土地资源有限、污染治理困难等问题,因此革新诸如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等经济模式,加大农村、生态、水环境等领域的投资,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及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及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及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赵婷婷;张凤荣;杜颖;姜广辉【摘要】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利用1996,2002,2009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及统计和调查数据,综合运用Mapgis6.5,Arcview3.3空间分析工具,SPSSl1.5中空间聚类(Hierarchical Spatial Cluster)等方法,分两个时段研究建设用地扩展分异特征及驱动力因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城镇、交通及特殊用地扩展速度加快,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扩展速度趋缓;而新增建设用地来源涉及所有其他地类,其中耕地贡献最高,达61.40%.1996-2009年建设用地扩展形成了潮白河沿岸及以西向中高水平扩展,而东部扩展缓慢,其鲜明对比格局形成3个建设用地高水平扩展空间连续的集聚中心,分别是以西南部天竺、后沙峪、南法信为主的空港经济圈;西北部高丽营、赵全营为主正在迅速崛起的重点镇区域;以及潮白河上游北小营、南彩为中心的奥运商圈.高水平扩展区域的首要驱动力依次为人均纯收入、村镇企业地均产值、城乡收入差异;中水平扩展区域驱动力依次为城乡收入差异、人口密度;而低水平扩展区域的驱动力集中于村镇企业地均产值.【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3(025)003【总页数】7页(P548-554)【关键词】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驱动力【作者】赵婷婷;张凤荣;杜颖;姜广辉【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林医药学院,北京100031;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100094;北京中地华源土地规划设计中心,北京100089;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4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与改变日益深刻[1-3]。

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集聚地,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是引发和改变周边土地资源环境的主要动力[4]。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2 期
李平 等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1 31
表 1 不同类型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社会 -自然指标特征 Tab.1 Soci-na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driving f orces of land-use change
驱动力类型
生存型经济福利 驱动 最优经济福利驱动 生态安全与环境福 利驱动 粮食安全驱动
2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的基本矛盾
许多学者根据各种不同来源的资料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 1] , 特 别是耕地面积的变化[ 2 , 3 , 4] , 将总体趋势归结为 :耕地总量持续减少 , 非农建设用地发展 迅速 ;林地面积有所增加 , 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 。其中 , 东部地区优质耕地向非农产业的 转移和西部脆弱生态地区农业的扩张表现最为突出[ 5] 。 近年来 , 国家土地利用政策也突 出表现两个方面 , 即东部地区耕地的保护和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 。作者认为 , 上述趋势 是现阶段 (主要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土地利用的两个基本矛盾的集中反映 :
表 2 中国部分生态工程及其分布 Tab.2 Some important ecological projects in China
工程名称 “ 三北” 防护林体系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 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 辽河流域防护林体系
防沙治沙工程 太行山绿化工程
建设时间
1978 ~ 2050 1989 ~ 2010 1996 ~ 2010 1996 ~ 1996 ~ 1991 ~ 2000 1986 ~ 2000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2.商务印书馆 北京 100710)

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变化路径识别

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变化路径识别
的人 口承载 力 与经济 支撑能 力 。
2 模 型设计 与数据选取
2 1 模 型 设计 .
建设 用地 扩 张的影 响效 应将 会 由正转 负 , 设用 地 的扩 张 建
整 则有 利于产 业用 地 的集 约化 和用 地结 构 的优化 , 即产业 结构 调整 有利 于遏 制建设 用地 扩张 的势头 。 () 3 消除 效应 。在经 济 发展 的起 步 阶段 , 由于 政 府 的 财力 有 限 , 关注 的焦点 是如何 脱 离贫 困和获 得快 速 的经 其 济增 长 , 再加 上经 济起 步 阶段 耕地 资 源 较 为 丰富 , 全社 会
非 完全 符合 库兹 涅兹 曲线 的变 动规 律 。
13 建设用地库兹涅兹曲线 .
目前 国内学 者关 于 耕地 库 兹 涅 兹 曲线 的研 究 是 以耕
地 资源 流失 数据 或耕地 非农 化数 据 ( 即耕 地转 为建 设用 地
数据 ) 为模 型 的 因变 量 , 作 以人均 G P表 示经 济 增 长指 标 D
的耕地保护意识还很薄弱 , 因此, 在这个时期 , 建设用地 的
规模会 随着 经济 的发展 而不 断膨胀 。但 是 , 经济 发展 达 当 到一定 水平 之后 , 由于 受 社会 资 本 存 量 的影 响 , 设 用 地 建
的规模 扩张并 不会 带来 相应 的经济 增长 , 格 的土 地管 理 严
加剧 , 当经济 发展 达 到 一 定 临 界水 平 之 后 , 而 经济 发 展 对
在 空间上 的积 聚效应 , 由更 多的依 靠资 源投 入转 向更 多 的 依靠 技术进 步 。而这将有 利 于改 变 我 国现 阶段 资 源 高 消耗 、 长 高速度 、 展低 贡献 的现状 , 高 我 国建 设 用地 增 发 提

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实证

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实证
1 现 状
沿 海经 济带包 括 大连 、丹 东 、锦 州 、营 口、盘
锦 、葫芦 岛 6个市 ,共 辖 l 8个县 、2 个 区、9 1 0个
乡 、2 7个 镇 、 2 2个 街 道 , 总 行 政 面 积 5 6 4 4 . 8万
沿海 经济带 依托 黄海 ,面 朝渤海 ,东起鸭 绿 江
此 以建成 区面 积来 表 征 研 究 区 域 的建 设 用 地 面 积 ,
线 ” “ 点 ”指 包 括 在 这 其 中 的 5个 重 点 发 展 。 五
区域 ,即 大连长兴 岛临港工 业 区 、营 口沿 海产 业基 地 ( 口沿海 产业 基地 和 盘锦 船 舶 工业 区 ) 营 、辽 西 锦州湾经 济 区 ( 州 西 海工 业 区 和 葫 芦 岛北 港 工 锦 业 区) 、丹 东 产业 园 区 和大 连 花 园 口工 业 园 区 ,总
挥 作 用 的 空 间 ,如 运 用 得 当 可 以 较 好 地 实 现 土 地 政 策 的 宏 观 调 控 作 用 。 关 键 词 :建 设 用 地 ;驱 动力 ;沿 海 经 济带 ;辽 宁 中 图 分 类 号 :F3 1 2 0 . 4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0 2 — 1 ( 0 0 0 — 1 10 5 89 7 2 1 ) 5 1 0 ・ 0 4
海 经济带 有 广阔 的腹地 ,可以 为东北 三省 以及 内蒙
古东 四盟 提供 最便 捷 的出海 通道 。 振兴 东北 老工 业基 地战 略形 成 以来 ,沿海 经济
带 的经济 发展 势 头 良好 ,社会 各 项 事 业 稳 步 推 进 , 人 民生活 水 平不 断提 高 。截 至 2 0 0 7年 末 ,该 地 区 生产 总 值 达 56 6 3 元 ,比 上 年 增 长 了 2 . % , 9 . 亿 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作者:王世忠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第08期摘要:研究目的:研究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

研究方法:基于改进C-D生产函数修正的STIRPAT模型和岭回归方法。

研究结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总人口每增加1%,将导致建设用地增加0.211 0%,城市化率每提高1%,将导致建设用地增加0.054 2%,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提高1%,将导致建设用地增加0.025 5%;货币资本投入每增加1%,将导致建设用地增加0.015 7%。

研究结论:(1)人口增长是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最主要驱动力。

(2)城市化是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重要驱动力,城市化率的提高并没有导致建设用地总量的减少。

(3)社会富裕水平和建设用地总面积之间不存在环境Kuznets曲线。

(4)货币资本和建设用地之间的替代关系不明显,技术进步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关键词:建设用地;改进C-D生产函数;改进STIRPAT模型;岭回归;驱动力中图分类号 F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8-01-06Abstract:In this paper,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riving forces of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improved C-D production function、improved STIRPAT model and ridge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construction land and populat ion、GDP、urbanization rate、capital input、labor input、technical progress、social affluence level during the period 1985 to 2008.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n the other conditions are the same,each increase of 1%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will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land 0.2110%,each increase of 1% of the urbanization rate will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land 0.054 2%,each increase of 1% of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will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land 0.025 5%,each increase of 1% of the monetary capital input,will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land 0.015 7%.It is concluded that:(1)Population growth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2)Urbanization rate is the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Although the city construction land intensive and economical utilization level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rural,the rise in percentage of population residing in urban areas does not lead to reduce the total amount of construction land.(3)There is no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between construction land and social affluence level,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cial wealth,the construction land demand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4)There is no obvious substit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ey capital and construction land.The role of technical progress to promote the level of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is performing far under capacity,and the speed of technical improvement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one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land intensive use level.Key words:Construction land;Improved C-D production function;Improved STIRPAT model;Ridge regression;Driving forces建设用地是承载人类非农经济生产活动的主要基础,同时也是二三产业经济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

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因此,对中国建设用地增长的驱动力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建设用地增长的核心变量,对于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土地利用规划,有效地调控建设用地总规模,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外有关建设用地增长驱动力的研究主要分为城市扩张驱动力研究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力的研究[1-4],而国内则主要侧重于区域尺度和城市尺度的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研究[5-9],全国尺度和农村尺度的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驱动力研究相对较少[10-12];在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选取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计量分析方法来研究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

STIRPAT模型最早由York等在2003年提出,目前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态环境和能源压力的研究中,但已有的研究对反映技术水平的评价指标非常不统一,有采用研发投资强度和单位能源产出率[13],能源强度[14],第二产业比重[15],第三产业比重[16]等一系列差异巨大的评价指标,而技术水平的评价指标不同,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本文拟用改进的C-D生产函数来推导出反映某一地区技术水平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对原有STIRPAT 模型进行修正,并采用岭回归方法来分析全国建设用地扩张与人口、GDP、城市化率、货币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技术进步以及社会富裕水平之间的驱动关系。

在本研究中,由于建设用地的生态价值几乎为0,因此,环境压力I用建设用地总面积来表示;人口数量P用人口总数来表示;富裕度A以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表示。

2 模型的数据及其处理模型的数据主要是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国土资源统计年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所的1985-2008年全国历年统计数据:(1)本文研究所指的建设用地类型包括: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等三大类,参照的标准是从2002年起执行的《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适用)标准。

但是2001年之前我国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一直沿用的是1984年9月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标准。

在前后2个标准中,水利设施用地的含义有所差异,农村道路用地的归属有所不同。

因此,在整理2001年之前的建设用地数据时,应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1984)中水域类型里面的水库水面以及人工建筑物划归建设用地类型,而将交通运输用地中的农村道路分离出去,以使建设用地数量前后保持统计分类的一致性。

(2)资本本身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可以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土地,本文的资本指的是物质资本。

在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中,即时资本不易得到,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研究者一般会用资本存量来代替。

目前学术界有关资本存量的估算方法广泛采用了戈登史密(Goldsmith)在1951年开创的永续盘存法,其后被普遍应用于大多数的经合组织国家(OECD)[22]。

资本存量的估算可以采用相对效率几何递减模型,计算公式如下所示:[Kt=Kt-1(1-δt)+It=Kt-1-Dt+It] (10)式中,t指的是第t年,该模型中隐含了4个变量,其一为当年投资(I);其二为投资品价格指数;其三为经济折旧率([δ])或年度折旧额(D);其四为基年的资本存量(K)。

本文基年采用1978年,折旧率和基准年的资本存量数据参照张军等(2004)的研究成果[23]。

(3)为了保证可比性,对当年价的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进行了调整,按照不变价格计算,统一修正到1978年。

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 模型结果由于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对数变换,其误差项反映的是一种相对误差,而相对误差往往具有同方差性,因此采用STIRPAT模型本身能较好的解决模型的异方差问题。

考虑到原始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首先利用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OLS)对回归模型(8)式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和相关统计量见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调整后的R2分别为0.996 8,F统计量的p值为0.000 0,残差平方和为0.000 4,说明自变量能较好地解释因变量的变化,模型整体拟合效果很好;但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各变量的系数基本上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通过各变量间的自相关检验发现,各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共线性问题。

当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时,用OLS方法估计的模型回归参数将很不稳定,回归系数的方差随着多重共线性强度的增加而加速增长,造成回归方程高度显著的情况下,有些回归系数却通不过显著性检验,甚至无法对回归系数的正负号给予合理的经济解释[24]。

基于保持模型结构的考虑以及更长时间序列的数据难以获得,本文通过岭回归分析法来削弱多重共线性的不利影响,岭回归的岭迹图见图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