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试论影响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摘要:大众体育开展的好坏是一个国家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影响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入手,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为捉进我国大众体育的莲勃开展提供对策。

关键词:大众体育;因素;对策

“大众体育”的口号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口号的宗旨就是,“帮助全体公民,不论年龄、性别、职业与贫富,认识和理解体育的价值,促使人们终身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由于这口号符合国民本身的一种内在要求,也符合体育的宗旨和本质要求,所以口号提出后,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可并掀起了大众体育热潮。我国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众体育的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本文尝试对影响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影响大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1、体育价值观

体育价值观是一种体育社会心理现象,它不仅影响个人行为,也影响群体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或个体对体育基本态度。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里,受经济的制约和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对体育健身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参与热情不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根深蒂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

高,人们开始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许多人把体育列入自身的生活需要中,产生了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观愿望。“健康第一”、“花钱买健康”的观念逐步形成。特别是国家推广全民健身计划以来,参与体育活动成为一种时尚,如那些利用森林、草地、水库、海滩等自然资源开展的体育活动(滑雪、游泳、郊游、凳山、骑马、高尔夫、滑翔伞),因其独特的休闲性成为人们乐此不疲的追求。通过这些活动可增强体魄、陶冶情操、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增强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随着我国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人们的健身意识与体育热情大大增强,极大地推动了大众体育的发展。体育价值观取向已向现在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包括健身价值观、健美价值观、现代生活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消费价值观、心理健康价值观、友谊价值观、社会交往价值观、精神价值观、欣赏价值观和娱乐价值观等,这些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大众体育的发展。

二、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一切社会因素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大众体育的兴起,很大程度上信赖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的日、美、德三国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尚存在较大差距,生产力水平

相对较低,可供体育投资的财力都是有限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如体育人口、美国、日本、德国的体育人口均超过60%,我国为31、4%;体育设施方面,美国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约为14平方米,德国1989年人均场面积为4平方米,而我国人均占有体育场地仅为0、65平方米;体育立法方面,1919年美国国会就提出了《体育法案》,而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于1995年颁布的;体育组织方面,日本有社会俱乐部37、04万个,德国有8、1万个;而我国俱乐部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可见,我国与发达国家大众体育发展水平确实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将出现前所末有的繁荣景象。

三、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协调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际奥委会转变了态度,开始积极投入大众体育。1993年6月萨马磁奇主席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签署了双方合作备忘录,指出“双方合作的核心目标是全民体育和全民健康”,由此确立了大众体育的重要地位,使得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构成了当今体育两大支柱。根据国人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竞技体育的发展与其国民生产总值提高速度密切相关。当前,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排列前10位,而国民人均收入则排在100名左右,两项经济指标的落差给我们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同步协调发展

增加了困难,再加上时代背景的影响,我国只抓竞技体育,忽视大众体育的旧观念一直存在。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计划》的相继出台,为发展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指明了方向。两者的协调稳定的发展是21世纪我国体育工作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四、社区体育的的发展程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城市社区越来越显示出在社会生活多方面的重要性。作为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社区体育,是大众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途径,社区体育和发展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大众体育发展的程度。但是社区体育现象的出现在我国毕竟时间较短,大部份社区体育处于自发管理状态。社区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机制的不完善、体育设施的缺乏、政府关注对较少等。因此,在新世纪我们必须加快社区体育的发展步伐。

五、大众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素质

目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虽然已达到空前的纪录,但大多数人对健身科学知识知不多,例如,对活动的频率、强度、地点、以及最适宜的运动项目等问题大都不甚了解,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指导员的帮助,而目前指导员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从业人员少;虽然我国自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

技术等级制度》以来,已培训了各级别的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10万人,如果按照日本平均每2000人中有1名体育指导员的标准来计算,我国应有社会指导员60万人以上,可见差距还很大;学历层次低;大专以上体育专业毕业的仅占

13、87%;等级结构不合理;国家级指导员占0、8%,一级

占9、72%,2、3级占90%以上;许多指导员都没经过培训,没有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等。此外,多数指导员都有收取适当的费用,而在西方,90%以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分文不取的的志愿者。1994年美国至少2000多万人参加了社区体育的志愿服务活动,德国每年体育志愿者为国家至少节省40亿马克的经费,相当于国空对体育的财政拨款。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国家和体育锻炼者都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投入,这在客观上制约了大众体育的发展。

六、大众体育社会化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体育是由国家政府部门指令办的,对体育运动的普及开展有一定的局限。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由政府办变办大家办,体育管理体制由行政型转向社会型,变政府的“输血”为体育自身的“造血”。但目前我国的社会办体育主要集中表现在竞技体育上,通过企业与专业运动队的联姻,拓宽了运动队资金来源的渠道,同时也使企业的知名度得以推广。而社会办大众体育的投资中直接取得经济效益。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情况有些好转,一些社会团体,企业已经意识到大众体育背后有

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他们将部分目光转移到体育设施、场馆的建设及体育活动的配套服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尚属开创阶段,大的市场潜力待以后进一步挖掘。

二、发展大众体育的对策

1、引导锻炼者正确认识体育,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音像制品等工具,宣传科学的体育健身观念,提高大众参加体育的意识,只有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自我意识得到强化和端正,价值取向和实践活动的价值目标明确,其参与大众体育活动的行为才能趋于主动和积极。

2、发展经济,增加体育投入,引导体育消费

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促进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进而提高国民收入,为大众体育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3、推动大众体育与竞技的协调发展

体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继续保持发展竞技体育为国争光的同时,也要加大大众体育发展的力度。竞技体育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群众体育的普及也需要竞技体育的引导和推动,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4、重视大众体育的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

通过发挥政府行政的指导作用、完善继续培训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化以及建立与高校联合联合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制度,;加紧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健全社会指导员与志愿者制

度,鼓励志愿者参与社区体育的指导、组织和管理工作;不断加大对社区体育的投入,使社区体育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5、促进大众体育的社会化和产业化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转型时期,要结合我国实情,大力开发和创造国内体育市场,尤其是大众体育市场。在正确的引导和法律规范下,培育大众体育的体育市场意识及消费观念,建立合理的大众体育资源的市场配置及高质量的配套服务体系,努力拓宽营销渠道,促进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能.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倪同云.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8

[3]梁进,等.中.日.美.德大众体育兴起的社会经济背景比较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报,1998.3

[4]向家俊.大众体育意识淡薄的深层原因探析[J].体育学刊,1999,1

[5] 曲小锋.从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看我国全民健身运动[J]山东体育学院报,1997.3

[6]蔡有志,等.我国现阶段大众体育活动的特点与对策(综合).[J].北京大学学报,2000,3

[7]冯淑凤,等.国际大众体育发展特点[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3

[8]曲宗湖主编.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9]李树怡,等.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J].体育科学,1999.4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到阳光下、至燥场上、到大自然中陶冶身心

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课教案 课题:怎样科学的健身 一、教学目标 使全体学生知道科学健身的新理论,明确现代健身的新观念,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激情, 能自觉认真的上好体育课,有目的的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保持有健康的身体,现在能担负起繁重的学习任务,毕业以后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理论上讲清科学健身的新概念。 三、教学难点 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说明科学健身的新概念,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提问与讨论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讲授与展示图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五、板书设计 (一)题目用红色笔写出 (二)小标题用白色笔写出

(三)板书要写清楚 六、教学内容与程序 (一)课的导入 21 世纪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年代,政治经济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人才的竞争是一切竞争的根本,国民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一个国家的实力和进步。参与健身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不仅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且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体育锻炼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保持健康的体魄是现代人追求的重要生活目标之一,但如何科学地达到这个目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掌握的,我们大家都要认真的学习。 养身是潮流、锻炼成时尚、运动讲科学、健身出效果。这是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二)现代科学健身观 1、引言 一个人的身体构造和功能生来就是为运动而设计的,人类学家指出:人之所以要运动是出于一种“搏斗或逃跑”的本能反应。为了寻找食物,原始人有时不得不同其它食肉动物进行搏斗或为了生命安全而奔逃,在上述情况下人的反应通常是快速激烈的,离我们比较近的人类祖先,运动占据比重大。到了近代由生产自动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现代文明时代劳动强度大幅度地下降。 统计资料显示近100 年来世界每年的人均工作天数在不断地下降,余暇时间增加,如果说以往过大的劳动强度及其它自然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导致人的健康受损和寿命较短外,那么现代社会中运动的减少给人的健康同样带来了新的问题,科学研究表明缺少经常运动导致人的身体适应能力下降,运动缺乏症,健康的生活方式较之任何单一的因素将更加有助于保持人的最佳状态。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应加强学习,下决心改变自身的不良生活方式,以积极的态度和努力的实践保持身心的健康。 2、关键的概念要掌握现代科学健身的理论知识,首先必须了解几个关键的科学概念,经常温习这些词汇,使其牢牢地扎根于个人的意识之中才能自觉地进行科学锻炼和生活。 ①身体运动:一般都是指人身体大肌肉群的活动(包括高度专门化的相对不那么费力的小肌肉群的活动。指人的正规或不正规的一切身体活动) ②运动缺乏症:指由于缺乏运动而引发的病症,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腰背痛等。 ③健康:是指在人的遗传和个体能力所限的范围内,人的身体智力、道德、情绪和精神等方面所达到的和谐状态。健康是高质量生活的保证,尽管不患疾病是健康的重要标志,但健康却不仅仅是不患疾病。(三维健康观) ④最佳健康状态:是健康和身体适应力等各种要素(包括智力、道德、情绪、和精神等)高度整合时的表现。这种状态有助于发挥人的潜能,以高效地生活和工作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往往反映人对生活的感受(幸福感)以及人有效发挥功能的能力,最佳状态是与疾病状态相对应的是健康的最高境界。 ⑤疾病状态:人体的正常机能遭到损害时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有时也指身体不适的感受。 ⑥生活方式:是指人的生活行为模式或个体典型的生活习惯。 ⑦身体适应能力:是指人体充分和有效地发挥功能的能力,包括与健康相关的适应能力和技能相关的适应能力两大类。最佳身体适应能力的获得离不开经常性的身体锻炼。 1、现代健身观俗话说:“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健康,人类最宝贵的就是健康。社会调查显示99%的人认为,保持健康是最为关注的社会价值之一。 ①最佳健康状态远不是身体没有疾病。(三维健康观)健康状态与高质量生活是最佳状态

体育与健康 论文

体育与健康 “仙丹妙药灵芝草,不如天天练长跑”。说起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中国民间这句谚语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体育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就是最珍贵的药物都无法比拟的。而在我瞧来,体育与健康就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体育运动就是不可否认的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指数的最好方式,而良好的健康,也为人们参加体育运动,尤其就是自己热爱的运动,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 说到这里,不禁问:何为体育,何为健康呢?“体育”一词,从广义上来讲,就就是“体育运动”,即指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过程与文化活动。而“健康”一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提出,健康不仅就是没有疾病与身体不虚弱,而且就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与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也即就是通常所指的“身心健康”。这样来说,一个人要满足“健康”的标准,她必须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与道德健康几方面都健全。运动,就给我们提供了健康发展的契机。 一、体育运动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就像柏拉图所说:“身体教育与知识教育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体育应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体格。”而体育对人身体健康的作用,也大抵如她所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增进健康。体育运动能提高人体的吸氧能力,从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与解毒过程;体育运动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肌肉得 到充分的营养,提高肌肉的代谢能力,使肌纤维变粗、发达、结实、匀称而有力。 2、体育运动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体育运动能 促进胃肠蠕动、消化液分泌、有助于机体的消化吸收,可预防与治疗习惯性便秘、消化不良等疾病。有研究表明经常运动的人比不经常运动的人不易生病且长寿。 3、常参加锻炼可使大脑的兴奋性增强,抑制加深,兴奋与抑制更加集中,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提高,反应迅速而准,从而改善神经对各器官的调节作用,使之更加 灵活协调,发挥出最佳效果。 4、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塑造自己的形体。骨骼的生长发育需要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而体育锻炼中的各种动作,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良好刺激作用。科学的体育锻炼会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中脂肪减少、肌肉毛细血管增多等等,使身体显得丰满而结实。 5、可以使人体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经常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二、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与智力的发育。 1、体育使人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坚持经常锻炼,需要自觉性与自制力。长期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培养我们克服困难的毅力与与持之以恒的精神。另外 体育锻炼还可以促进个性培养、陶冶情操、培养勇敢、果断、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体育运动可调节人的一些不健康的情绪与心理如、消沉、沮丧 体紧张等。体育竞赛运动特别就是一些团体运动它要求团结协作、诚实、守纪、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第4章《体育与社会适应》教案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第4章《体育与社会适应》教案 本章学习内容与其他章节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因为,无论是学生身体的发展、体能的增强,还是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提高,都需要通过具体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才能实现;而通过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也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一、本章内容与结构及其要点 (一) 内容与结构 本章主要包括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现代社会中获取体育和健康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崇尚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等内容。具体内容结构如下: 五、教学建议 (一) 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 社会学的角度介绍了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和体育在促进人的社会化 (即提高人的社会适应性) 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主要的知识点有: 1.知识点 知识点①──“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要说明了人由自然的人 (或者生物的人) 向社会的人 (即人的社会化) 的转化及其必然性,人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等问题。该知识点的介绍比较通俗易懂,一般学生都能看懂,但有些学生对该知识点未必能够真正领会。因此,教学中在运用社会学关于人的社会化的知识说明问题的同时,应注意引用有关具体实验范例,说明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适应能力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主动适应社会、自觉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意识。 知识点②──“体育有助于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介绍了为什么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人的社会适应性,参加体育活动能满足人的交往需要,并使人的性格得到改善等要点。这些要点的介绍比较简捷,因此,教学中需要注意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如在说明为什么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人的社会适应性的问题时,应在着重说明体育活动具有交往性特点的同时,补充说明这种交往活动具有娱人性、有助于建立人的友谊、满足人的交往需要、消除孤独感、改善人的性格等特点,以使学生理解体育活动在促进人的社会性发展和娱心、健心等方面的功能。 知识点③──“体育活动中的角色扮演”。主要说明了体育活动的角色扮演和规则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法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这种相似性有利于提高人的社会适应性。这些知识点的介绍简要,没有进行具体的例举说明,因此,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具体的例证分析,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参加体育活动时的角色扮演和规范行为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扮演、遵纪守法的关系,启发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更加积极主动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遵守体育道德规范,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主要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 1.增进身体健康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 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二)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三) 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四) 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学习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国内大众体育的发展状况

国内大众体育的发展状况 1.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历程 我国建国以来体育事业的发展大致经过了这样一个历程: 1952年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新中国全民健身指导方针。这一指导方针的提出可以说为我国发展大众体育发奠定了基础。当时新中国刚成立,国家处于百废待兴阶段,在毛泽东12字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大众体育迅速发展,自上而下地成立了全国总工会体育部、各行业体育协会、基层体育协会,城市和农村体育协会其会员快速增长。在当时良好的环境下,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为日后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也逐渐提上日程,为了在二十一世纪抢占体育事业发展的先机,彻底摘掉被扣在我国头上的“东亚病夫”的帽子。国务院在1995年6月,在广泛听取各种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奠定了大众体育事业的基础,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也为后来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大大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让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已经基本完成了向体育强国形式上的转变,但伴随着体制的僵化,各种问题开始显现,因此,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对体育事业内一些迂腐陈旧的行政机制进行了取缔,简化了各种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发展的各种阻碍,为体育事业的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要求有关政府部门积极为各类赛事活动举办提供服务,扩大职业体育的社会参与。不仅如此,2015年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也重点讨论了体育事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把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发展全民体育事业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将大众体育的发展纳入十三五计划。2016年5月5日,在各方面的建议以及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国家体育总局在深入研究后出台了《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这一文件明确提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全面促进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完善各种体育设施,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大力提倡全民体育活动,形成家庭、社区、学校、企业、社会一体的全民健身网络,保障人们的健康权益。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提

【学科教学论】国内体育与健康教学论的发展历程

简要介绍国内外体育与健康教学论的发展历程 1、近代中国体育教学理论(1840年—1949年)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由独立自主的封建专制的国家演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中国的教育也进入了近现代时期。在体育教学思想领域中,各种教学思想、理论经过冲突、融合,出现了新的特点。 康有为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体育教育理论,他是中国近代最早从资产阶级全面教育的意义来认识和阐述体育的。在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比较系统地介绍西方文明到中国来,特别注重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全面发展教育学说,因而第一次从全面教育角度把西方体育教育引入中国,并且有了初步的实践。改良派的体育教育思想与理论在当时对我国体育教育理论的发展起了非常有益的启蒙作用。 五四”运动期间,中国兴起了反封建主义,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的新文化运动。一些进步的体育思想理论对我国体育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世纪后半叶,以美国为主的英、美各教派在我国创办了教会学校,并设立了基督教青年会,宣传西洋体育。西洋体育在我国的广为传播,对我国体育教育理论产生了较大影响。 2、我国当代体育教学理论(1949年至今)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理论先是批判并全盘否定美国的自然体育思想,在学习前苏联体育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体育教育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理论不仅呈现出和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相对应的趋势,而且其自身也经历着不断深入与丰富发展的新进程。 结合体育与健康教学论的发展趋势,谈谈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对全国实行强身健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小学是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和强化的最好时期,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不怎么需要干重活,所以整体的身体状态不如从前。所以,提高农村小学体育的教育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对现在存在的问题做浅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良措施,希望能对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和受过系统培训的老师 我国农村学校体育老师的配给要少于城里学校,很多学校因为缺乏资金或者根本就不配体育老师,而是由其他任课老师代替。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年龄一般都偏大,学历也普遍偏低,很多都是代课老师,没有受过正规体校专业化的培训,在思想和业务上无法达到要求,在制定教学内容、计划以及实际的操作中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无法真正地理解体育精神,所以在课改方面的创新也不会很大。很多老师因为带班比较多,工作量都很大,但是在待遇方面确比主课老师要少很多。 (二)缺少经费和投入 虽然国家对农村的教育经费进行了很大的投入,但是由于农村教育本来底子就很薄,很多都远远不够,用于体育的专项经费更是屈指可数。现在很多学校把体育课和活动课当作可有可无的课程,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导致农村小学很难有符合标准的设施,器材和活动场所。有些学校虽然占地面积很大,但有的时候宁愿盖校舍,给食堂养猪缺码舍不得给学校建一个标准的活动场所。同样那些体育器材就更不要说了,很多都已经不能再用却没有经费进行购置。在一些更贫困的地区,一根牛皮筋、一个乒乓球桌就能让学生们很满足。 (三)观念落后 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但重智轻体的观念依旧未改变。很多的教师和家长都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为成绩好就一切都好,就可以出人头地。所以大家一贯把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只是一味追求升学率,使得学生在这种陈旧思想的影响下,放弃上活动课的机会。久而久之上活动课的人越来越少,影响了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积极性。素质教育的提倡对农村学校的发展虽有积极影响,但人们的观念并没有得到完全扭转。同时很多老师也不是太重视体育课的内容,认为学生只要在做运动,不出任何意外,老师的任务就算完成。正是因为这种传统的教学思想阻碍了农村小学体育发展。课堂活动老师大都安排跑步,做操,打篮球等,因为器材的缺乏选择的范围不是很广很多也不具有技术性,根本就无法培养出专业的农

体育锻炼对健康促进的认识与体会(两篇)

体育锻炼对健康促进的认识与体会(两篇) 体育锻炼对健康促进的认识与体会【篇一】学校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科学教育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条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水平,使青少年得到全面发展。1867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未来教育对于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这一论述也充分说明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中学生拥有强健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应该是直接影响其它如智育、德育、美育等诸多方面的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今天许多科学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了体育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 一、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道德品质和塑造完美个性的重要手段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是德育的任务,也是体育的任务。学校体育教育用其自身的学科优势

不失时机地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首先,体育锻炼以它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广大青少年。而中学生在这一阶段可塑性很强,同时也是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刻。通过体育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适应青少年的年龄特征,特别是结合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的要求,能较全面的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进行培养。如田径运动可以培养青少年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具有突出的教育作用;集体性非常强的如篮球、足球等球类项目, 对培养中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和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有显著的作用;体操、武术等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沉着、果断及自制能力。 其次,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大多是集体的实践活动。在各种共同协作、相互配合的集体活动中,学生会表现出各种思想和行为。在一节体育课中,老师要求学生对体育器械、场地的爱护和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等,这些活动本身就具有道德教育的成份,有助于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约束之间的关系,以及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浅谈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浅谈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体育”与“健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体育是通过身体练习即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已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不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众人均知,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遗传、自然环境、教育、生活习惯、个性心理、营养、体育锻炼,还有社会文化环境等。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对于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最能积极促进身体健康的。1、体育锻炼对人体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锻炼的刺激首先可直接作用于骨、关节和肌肉等运动器官,并因而使之产生适应性的变化。体育锻炼可以通过对骨骼的刺激,增加骨矿物质的吸收,促使人体长高;可以通过对骨骼肌的刺激,增加肌肉蛋白质的合成,改善肌肉细胞代谢,促使肌肉发达,增强人体的各个宽度和围度,因而是一种有效的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手段。2、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可以达到从多方面促进健康的目的。体育锻炼可促进心血管功能的改善、可增强骨骼肌功能,延缓骨骼的衰老、可阻碍、减少、避免疾病的发生。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快而准确,有利于增强人体的适应能力和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有着积极的作用。1、体育锻炼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促使学生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2、体育锻炼是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3、体育锻炼能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4、体育锻炼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总之,体育锻炼是指导人们善度余暇、清除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节奏、陶冶情操、调节身心陶重要和有效的手段。长期适当的身体锻炼,还可以起到加强人际交往,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环境适应性的作用,它完全能起到促进心理健康,预防身心疾病的良

影响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试论影响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摘要:大众体育开展的好坏是一个国家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影响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入手,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为捉进我国大众体育的莲勃开展提供对策。 关键词:大众体育;因素;对策 “大众体育”的口号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口号的宗旨就是,“帮助全体公民,不论年龄、性别、职业与贫富,认识和理解体育的价值,促使人们终身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由于这口号符合国民本身的一种内在要求,也符合体育的宗旨和本质要求,所以口号提出后,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可并掀起了大众体育热潮。我国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众体育的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本文尝试对影响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影响大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1、体育价值观 体育价值观是一种体育社会心理现象,它不仅影响个人行为,也影响群体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或个体对体育基本态度。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里,受经济的制约和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对体育健身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参与热情不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根深蒂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

高,人们开始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许多人把体育列入自身的生活需要中,产生了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观愿望。“健康第一”、“花钱买健康”的观念逐步形成。特别是国家推广全民健身计划以来,参与体育活动成为一种时尚,如那些利用森林、草地、水库、海滩等自然资源开展的体育活动(滑雪、游泳、郊游、凳山、骑马、高尔夫、滑翔伞),因其独特的休闲性成为人们乐此不疲的追求。通过这些活动可增强体魄、陶冶情操、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增强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随着我国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人们的健身意识与体育热情大大增强,极大地推动了大众体育的发展。体育价值观取向已向现在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包括健身价值观、健美价值观、现代生活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消费价值观、心理健康价值观、友谊价值观、社会交往价值观、精神价值观、欣赏价值观和娱乐价值观等,这些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大众体育的发展。 二、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一切社会因素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大众体育的兴起,很大程度上信赖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的日、美、德三国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尚存在较大差距,生产力水平

体育锻炼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课题:体育锻炼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单位:河南省临颍县三家店镇一中 作者:吴根跃 邮编:462600 邮箱:wugenyaob@https://www.360docs.net/doc/0715868240.html,

课题: 体育锻炼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 一、教案背景:1、面向全体学生中学学科:体育 2、课时:1 3、老师课前准备: A、多媒体网络教室(与互联网相连)以及投影设备 B、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 C、教学的PPT课件 D、利用百度引擎查阅相关的资料备好课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地质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体育与健康》第三阶段第一篇健身篇A健身知识章的第一节---体育锻炼与健康。本节课主要讲述:1、什么是健康?健康有三个组成部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2、体育锻炼与疾病的预防;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预防疾病。如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自救、互救的能力,提高身体适应能力,有助于病愈后的康复等。主要内容就这么多,如果老师只是泛泛的说,学生根本无心听、无心记,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他们不理解,记得快忘得也快,起不到上理论知识课的作用;但是初中学生对玩电脑是情有独钟,所以本节课我想利用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在电脑室中上课,让学生在有兴趣的电脑活动中获得我要传授给他们的知识。 教学难点、重点 使学生掌握健康的概念以及体育锻炼与预防疾病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的概念。 2、让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对疾病的预防作用。 3、学生通过学习能加强自己的体育锻炼意识。 四、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五环节教学法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步骤:(1)创设问题的情境(2)选择与确定问题(3)讨论与提出假设(4)实践与寻求结果(5)验证与得出结论五环节教学法即导学---自学---展示---探究---总结。 五、教学思路: 老师导入问题,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或分组讨论、老师引导、然后再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的百度引擎找到最佳答案的教学思路,从而有意的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找到一种自主学习和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的情境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几幅画: 一二三四

体育健身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

体育健身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 健身锻炼是使人身心具健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对锻炼者的身体健康的很大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改善和提高人体全身各系统的机能水平,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1健身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经常参加体育健身运动可以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供给,使人的骨密质增厚,骨头变精,抗折、抗压缩、抗扭曲等机械性能都大大提高;增强关节的稳固性;高关节的缓冲能力;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可使肌肉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首先,表现为肌肉体积增大,其次,表现为肌肉力量增强,能量供应更加充足)。 2健身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对心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善研究证明,健身锻炼可使心壁增厚,心脏体积增大,(为心脏组织提供营养的)冠状动脉增粗1~2倍。随着心脏结构、形态的良性变化,其心脏收缩功能也大幅度提高,心脏的体积和容量加大,在较小的心跳次数下就能满足身体的需要。锻炼者的心跳徐缓,可使心肌得到很好的休息,减少心肌疲劳,提高心力贮备,使心脏工作“节省化”。 (2)对血管的影响经常从事体育健身运能够增厚血管壁,增加其弹性,增大管径。改善神经血管的调节机能,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增强小动脉血管的张力和弹性。血管形态结构的改善能够维护血压的正常,促进血液循环畅通。健身活动让身体更好地将血液输送到肌肉中,进一步减少心脏负荷,同时使氧的代谢和营养物质的代谢更加迅速。 (3)对血液成份的影响健身锻炼能使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红血球)、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多,提高血容量,从而提高人体的载氧能力和代谢能力以及缓冲酸性物质和搞缺氧能力,改善循环系统的功能。另外,经常参加健身锻炼的人,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会增加,胆固醇和血浆纤维蛋白水平会降低。 3 健身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3.1健身锻炼能够提高呼吸肌的机能 人们进行健身锻炼时,随着呼吸加强并变得主动和有力,呼吸肌机能随之增强,胸廓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因此,经常进行体育健身锻炼,呼吸肌变得发达有力,胸围增大,锻炼者的呼吸机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能更好地进行呼吸运动。 3.2增大肺活量,提高呼吸效率 进行健身锻炼时,机体的需氧量增大,呼吸加强,肺的气体容量增加,肺活量增大,从而提高了呼吸系统的功能。另外,肺活量的增大导致呼吸运动加深,呼吸深度加强,呼吸频率降低,使用于呼吸肌工作的能量消耗也大大节省;同时又减少了剩余容量(肺功能中未被利用的部分),使呼吸时更多的空气进入肺泡,提高了氧气从肺进入血液中的能力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能力。 4 健身锻炼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经常进行健身锻炼,能够增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促进能源物质的合成,使机体的代谢增强,从而提高食欲,使消化状态良好,能吸收和储存更多的营养物质,对防治胃肠道疾病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提高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增强胃肠的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肝脏、胰腺的功能,提高消化和吸收能力。如饭后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消化器官的自由泳循环,增进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5 健身锻炼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经常参加健身活动,能改善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促进条件反射的建立;可提高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增强抗疲劳的能力;使脑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到充分发展,激活脑细胞的功能,发挥脑细胞的潜力;促使脑部的血液循环畅通,供氧充中,加强大脑皮层

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运动与健康 摘要 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本文对自己运动经历过程中发生的一件或一类人体事件进行描述和分析。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运动应适当三个方面说明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关键词运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 科技的发达、生产和生活设施的日益自动化,客观上促进着人们的体育需要,主观上促进着人们对回归自然的向往;这种状况,促使体育运动的意义更加突出。 进入新世纪,健康的概念有了新思潮。如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的,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界定健康,即:健康的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也就是说,人的健康是一个体系化的、动态的平衡体系,从完整人的角度来认识,寻求健康是一个不断进行和适应性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总能达到或总能保持的静止状况。换言之,健康意味着不断适应变动不止的生物和社会环境。也就是说,人的健康是生命运动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追求。【3】 一、运动与生理健康的关系 (一)运动有助身材完美 我身高154cm,而13岁的妹妹身高已达158cm。而且观察我的身体比例,腿不长。 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因素包括人种、地域、民族、遗传、父母身高等。后天因素包括饮食营养、体育锻炼、作息方式等。 我的遗传基因还可以吧。父亲身高173cm,母亲160cm,在60年代出生的人中身高还是比较可观的。家人都知道,我小时候偏食,好静,不爱运动;而妹妹活泼好动,小时候楼上楼下地跑,喜欢做各种运动上的尝试。 我也切身体会到运动有助身体长高。特别是在青少年阶段,参加一些适宜的体育锻炼,如引体向上、单杠悬吊、游泳,跳跃运动等真的很有必要。 (二)运动防止肥胖症 上面提到我的身高是154cm,上大学后,我的体重曾经增到55公斤。 根据WHO推荐的国际统一使用的肥胖分型标准参数及公式。 BMI=实际体重(kg)/身高(m2) 我的BMI值为23.19。而亚太地区的正常范围值是18.5~22.9;超重范围为23.0~24.9。究其原因,还是缺乏运动。到了大学,体育课只剩一星期两节,晨跑也没了。平时基本上就呆在寝室,大部分时间是坐着的,不运动。 肥胖者增加体育锻炼,不但可以达到增加体内脂肪的“支出”,使体型恢复的目的,而且还可以使身体的各器官得到锻炼,增强体魄。 这是因为运动可以增加脂肪的消耗,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促进脂肪代谢;

国际大众体育的理念和意义

国际大众体育的理念和意义 13080319 陈红杰 1919年1月,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首先提出“一切体育为大众”的理念,他在致力于推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强调大众体育活动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础。但人们公认,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大众体育运动始于20实际60年代中叶的欧洲。从1946成立世界卫生组织到1969年12月国际健身与大众健身协会在挪威奥地利成立,大众体育越来越受到国际的重视,世界各国纷纷提出提倡国民进行体育活动,每个人都拥有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大众体育又有了新的认识。60年代以前,体育学着一般认为,体育应当是具有一定规则的、有竞争性的、有组织的身体活动。而最新的理念认为大众体育应该是一种积极生活的态度。 积极生活的概念始于1986年加拿大举行的“健身高峰会议”,会上一致认为,健身运动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强调参加能够提高肌肉力量、柔韧性以及耐力的体育活动,使得许多人不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因此强调积极生活的理念。大会同时指出,积极生活是一种体育活动受到重视并融入日常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意味着在日常活动中寻找愉悦的机会,在家庭、学校、工作单位以及在闲暇时间参加体育活动。 在提出积极生活理念的同时,国际奥委会、世界卫生组织及其他体育组织非常重视提倡人们从事体育运动。1985年,国际奥委会成立了“大众体育委员会”,并从次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大众体育大会,提出“2000年,体育为人人,健康为人人”的口号。而世界卫生组织作为在全球有广泛影响的国际组织,十分重视通过国际大众体育运动,推动全球健康事业的发展。80年代末,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奥委会及其他体育组织在大众体育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推进了大众体育的推广及发展。 进入9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纷纷推出了本国的大众体育发展计划。这些计划是这些国家的政府对发展大众体育实施目标管理的具体体现。这些计划的主体

人体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人体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首先体育锻炼与身体生理健康的关系。 人体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和感觉器官等组成。体育锻炼是由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所完成,同时,体育锻炼又对各器官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一、体育锻炼与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与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可把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将它送入淋巴和血流,以供身体生长和维持生命用,并将代谢过程中的残渣排出体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消化系统的机能有良好影响,可使胃肠的蠕动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加多,因而使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提高;也能增加人体对食物的欲望和需要量,有利于增强体质。 二、体育锻炼与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挥整个机体活动的"司令部"。人体的一切活动,其本质都是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都是经过感知、分析、判断、作出反应这个过程来完成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使之思维敏捷,调控身体运动更准确协调;还能有效地消除脑细胞的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三、体育锻炼与运动系统。运动系统又称骨骼肌肉系统,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构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使骨密质增厚,骨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张力和压力更加整齐有规律,这是由于骨的新陈代谢加强,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在形态结构上产生良好变化的结果。经常参加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使人体关节的机能得到提高。关节面骨密质增厚,提高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关节面软骨增厚,既加大了关节的稳固性,又提高了关节的运动缓冲能力;关节囊增厚,加固关节;关节囊内层的滑膜层分泌滑液功能提高,减少软骨之间摩擦;关节滑膜囊与滑膜皱襞的形态、结构产生良好变化,避免关节面过大的撞击和摩擦;关节周围肌腱和韧带增粗,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提高了运动能力。经常参加锻炼可使肌肉体积明显增大,肌肉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肌肉灵活协调、反应迅速、准确有力、耐久高效。还可以消除多余脂肪,防止肥胖症。 四、体育锻炼与心肺循环系统。在人体的各器官系统中,由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组成的人体氧运输系统(即心肺系统),对人的健康及生命活动有十分重要作用。人体通过心肺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人体的各个细胞,同时将其代谢最终产物向体外运输与排出,这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有双向效应;一方面,我们要肯定科学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能产生良好影响;另一方面,如果体育锻炼违背了客观规律,也会有害健康。缺少科学性的盲目锻炼,对人体的健康促进作用很小,甚至还可能使锻炼者产生损伤、疲劳等症状,严重损伤身体机能。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原理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其次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论体育健身服务对提高大众健康素养的影响

论体育健身服务对提高大众健康素养的影响作者:洪家云 来源:《海峡科学》2012年第03期 健康素养是评价公众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是“个体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或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健康决策以维持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2005年世界健康促进大会通过了《全球健康促进的曼谷宪章》,把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作为健康促进的重要行动和目标,美国也作为全民健康目标之一。目前我国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12月18日卫生部公布的“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中国只有6.48%的居民具有健康素养。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水平。目前,我国国民对健康含义的理解,大部分还局限在生理健康的层次上,对现代化社会中体育的娱乐和休闲价值、社会价值、情感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领悟,距离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去甚远。具体表现为体育活动的认同及参与意识不强,部分人群的体育价值观更新速度较慢等。因此,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水平,体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1体育健身理念对大众健康素养的指引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根据这个定义,提示人们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它还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心理健康指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工作,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长期以来,体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公认的科学生活方式,目前,学界和实践领域都将体育看成健康促进的有效方式,体育活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目前普遍存在的体育锻炼运动量不足以及以静坐为主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民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体育锻炼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健康促进组织的重视,体育锻炼不仅被看作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作医疗手段,成为某些慢性疾病必要的辅助治疗工具,从而为减轻患者和国家的医疗负担做出了重要贡献。在2008年国家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等主办的“健康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与会者公布了中国当前慢性病发生正处于快速增长期的结论,并指出高血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不断提高,并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针对这种情况,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我国居民的日常饮食、体育行为等给出了相应的推荐意见。体育运动方面,鼓励天天运动,并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天保持6 000步的运动量,可以进行有氧耐力运动、肌肉力量训练和关节柔韧性等相关练习,有利于控制血脂水平及临界高血压患者安静时的血压,增加机体的葡萄糖耐量和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并能增加骨密度,调整免疫功能和心理状态。这些体育锻炼对于预防上述慢性病具有显著作用。 从运动健身处方提高体质健康的视角来看,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促进体质健康为目的开展了对现代运动处方的研究和应用。运动处方是指对从事体育锻炼的人或病人,根据医学检

大众体育发展趋势的思考

大众体育发展趋势的思考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阶段。同时党的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把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纳入其目标体系之中。这个目标的制定无疑又给新时期的大众体育健身工作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与保证,势必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开创全民健身的新局面。 一、我国大众体育现状 (一)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1 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是生活方式疾病。北京大学医学部社区2000-2005年居民生活方式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疾病依次是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卒中和肿瘤。“生活方式”已成为影响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在这种状况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需要体育运动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二)体育场地设施不足 大众体育活动离不开必要的体育场所,而大众体育发展中面对的现实问题是人口众多,场地奇缺。据国家体委的调查表明,1995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馆615693个,场馆总面积10亿七千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0.6平方米[1]。中国的体育场地还有一个特点,即大多数不属于社会,不属于社区,而多属与部门和系统。中国城市中很少能找到社区体育场馆,农村更谈不上体育场馆。 (三)体育城乡差异显著 从地域环境看,由于受到经济基础、环境特点、气候特点、文化习俗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大众体育的开展情况如同经济发展水平一样,也存在着明显的落差。一是由东向西所呈现出的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经济复苏地区和老少边贫困地区之间的落差;二是城市之间和农村之间的落差;三是城市之间、农村之间的落差。城乡之间大众体育的差异是全方位的显著性差异。我国城乡之间大众体育的差异是多年形成的,是多方面的和整体性的。除了锻炼人口比例、选用练习方法内容和锻炼时间安排等体育表象差异之外,还包括许多潜在的深层差异,如锻炼价值观差异、锻炼目的性差异、休闲传统差异和性别地位差异等等。这种差异虽不明显外现,但却是根深蒂固的,改变起来,甚至比表象差异更为复杂和困难[2]。 二、对我国大众体育发展趋势的思考 (一)体育人口增加明显化 近年我国体育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事实正向我们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即我国人民群众中具有体育需求的人口数量将明显增加。据统计,2000年我国16岁以上体育人口达到18.3%,比1996年的15.5%增长了2.8个百分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群众中体育需求意识不足和体育需求能力不足的人口将向体育人口转变,准体育人口、潜在的体育人口将向现实的体育人口转变,间接体育人口将向直接体育人口转变。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8届奥运会上所取得的优异的运动成绩,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而且还培养和造就了数以亿计的观赏型体育人口,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群众体育的宝贵资源。 (二)大众体育的价值需求趋向多元化 由于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健康、健身和健美等基本需要,体育的价值和功能在不断延伸。首先,社交的需求。体育娱乐可以为人们提供社会交往的场所和机会,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交需要,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结识新的伙伴或保持、延续已存在的社会关系。其次,感官刺激的需求。新奇、独特、危险的体育活动能够引起参与者心理上的异常兴奋和紧张,在活动中能够体验到强烈的心理刺激、产生特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