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茶叶质量检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合集下载

茶叶检测方法

茶叶检测方法

茶叶的检验方法与包装特点第一、茶叶现行国际标准和检测方法为维护茶叶的信誉,促进茶叶市场繁荣,保护消费者利益,国际标准化组织--农业食品技术委员会茶叶分技术委员会,先后推荐了茶叶国际标准和检测方法,将其罗列如下:1.红茶规格及检测方法60年代末至70年代,ISO/TO34/SO8围绕组织制定红茶标准,进行了大量调查分析、试验研究,在70年代中先后推荐出ISO1572等标准,现行标准如下:ISO1572-80茶-已知干物质含量的磨碎样品的制备;ISO1573-80茶-103时质量损耗的测定;ISO1574-80茶-水浸出物的测定;ISO1572-87茶-总灰分的测定;ISO1576-88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ISO1577-87茶-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ISO1578-80茶-水溶性灰分碱度的测定;ISO1839-79茶-取样;ISO3720-86红-规格;ISO3720-86(附录)茶粗纤维测定方法;ISO3103-80茶-用于感官检验的茶汤的制备;ISO6078-82红茶-术语。

红茶的品质要求集中反映在ISO3720中。

该标准在引言中肯定茶叶品质一般由茶师通过感官审评来评价,而标准的技术要求则是根据化学特定成分来确定品质规格的。

标准将水浸出物、总灰分、水可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和粗纤维作为红茶的特定的成分,规定了最高(低)限量指标:(1)水浸出物%(m/m)最小值32;(2)总灰分%(m/m)最大值8,最小值4;(3)水溶性灰分(总灰分的%)最小值45;(4)水溶性灰分碱度(以KOH计)%(m/m)最大值3,最小值1;(5)酸不溶性灰分%(m/m)最大值1;(6)粗纤维%(m/m)最大值16.6。

并且规定上述相应的国际标准为检测方法。

ISO3720的技术要求可以保证红茶不掺杂,不受泥土污染和叶子不地份粗老。

但由于尚未建立茶叶咖啡碱、茶多酚含量等红茶的重要化学特征成分的检测标准,尚未将茶叶的滋味、香气包含在内,因此,检测内容还有待充实。

我国的茶叶标准(一)

我国的茶叶标准(一)
中 国茶 叶 加 _ 2 0 () 1  ̄ 3 [ 0 9, : 9 2 3
图 回 圆 困 团 圆 圆 一
郭桂 义 曹璐 z 王 在 群 夏 晓 娟 陈秀 兰 张 秀 清 程 伟
f. 阳农 业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食 品科 学 系 河 南 省 高 校 信 阳毛 尖 茶 产 业 工 程 技术 研 究 中 心 , 河 南 信 阳 1信 440 600
础 和共 性技 术所 制定 的 .或者对 其 他标 准 具有 普 遍 指导作 用 的标 准 。
11 我 国 的 茶 叶 卫 生 安 全 标 准 .
茶 叶标 准 化技 术 委员 会 正 式 成 立 , 一 步 建立 和 进 完善 茶 叶标 准 体 系 , 进茶 叶 的生 产 、 促 贸易 、 量 质 检 验 和 技术 进 步 . 好 地 推 动和 完 善 茶 叶标 准 化 更 工 作 。经过 各部 门 2 0余 年 的标 准化 工作 , 步建 初 立 了我 国 的茶 叶标 准体 系 。到 2 0 0 9年底 , 制定 涉 及茶叶的国家标准 9 5项 , 中 , 础 通 用 标 准 9 其 基 个 ( 中茶 叶卫 生 安 全标 准 4个 ) 茶 叶产 品标 准 其 ,
混 有异 种 植 物 叶 , 含 非 茶类 物质 . 异 味 。 不 无 无异
易、 检、 商 轻工 和机 械 。笔 者 以茶 叶产 品标准 为 主
收 稿 1期 :0 9 0 — 0 修 改 日期 :0 0 0 — 9 5 1 20— 81 . 2 1— 9 0 基 金项 目: 围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国 家标 准 制 修 订 计 划 项 目 《 地 理 标 志产 品 信 阳 毛 尖 茶 )2 0 19 一 一 6) (0 7 2 7 Q 4 9 、河 南 省 教 育 厅 自 然 科 学 研 究 计 划 项 目 (0 8 2 0 0 ) 2 0 C 1 0 6 作 者 简 介 : 桂 义 ( 9 3 , , 南 辉 县 人 , 授 . 要 从 事 茶 学 郭 1 6 一) 男 河 教 主

茶叶质量安全与标准

茶叶质量安全与标准
GB/T 14456.2—2008绿茶 第二部分:大叶种 绿茶,以大叶种茶树的鲜叶加工而成,具有 大叶茶树品种品质风格的绿茶、分蒸青茶、 炒青茶、烘青茶和晒青茶,理化指标细分, 产品定级有标准
可编辑课件
4、茶叶包装相关标准
【GB 7718—2003】食品标签 常常出现标注不全现象。另外,出现问题
教会农民科学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合理地使用农 药,掌握好安全间隔期
可编辑课件
3、加强源头的控制和监管
农药和化肥是田间生产的重要投入物。 农业主管部门应对农药实行强制性管理,
杜绝在茶园中使用禁用农药和未登记农药, 督促农资销售点建立销售台帐制度,实施 对使用农药的溯源制度,对来历不明和化 学成分标注不清的农药禁止销售,同时应 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对违规使用、销售 农药的行为进行处置
影响较大的有吡虫啉0.05、啶虫咪0.1, 印楝 素0.01、除虫菊素0.5、鱼藤酮0.02,哒螨灵 0.05、噻嗪酮0.05、三氯杀螨砜0.05
硫5mg/kg、铜40mg/kg元素有要求
可编辑课件
3、国家标准重大变更
GB/T 14456.1—2008绿茶 第一部分:基本要 求代替了GB/T 14456—1993 绿茶,理化指标 与原标准相当,卫生指标引用GB 2762和GB 2763.2008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销售包装应符合SB/T 10035的规定,各种盒、 罐要求无味胶水粘合
可编辑课件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
限量指标 商品类别
包装空隙 率
包装层数
部分
食 品
饮料酒 糕点 茶叶 粮谷
55%及以下 55%及以下 25%及以下 10%及以下
3层及以下 3层及以下 3层及以下 2层及以下

茶的国家标准

茶的国家标准

前言本标准5.1.3,5.5,8.1.1及5.4中表2的部分指标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轻工业局行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广东乐百氏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旭日集团有限公司、大闽食品有限公司、统一企业食品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清渠、陈玉铭、李言郡、许志强、高昊峰、戴裕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茶饮料QB2499—2000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茶饮料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调配(或不调配)等工序制成的饮料。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91-19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59.2-1996 碳酸饮料卫生标准GB 2760-1996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4789.2-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 4789.4-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5-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查GB 4789.10-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CB 4789.11-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 4789.15-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4789.26-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GB/T 5009.11-1996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GB/T 5009.12-1996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 5009.13-1996 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GB/T 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 7718-19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 9679-1988 茶叶卫生标准GB/T 10786-1989 罐头食品的 pH测定GB 10789-1996 软饮料的分类GB/T 10790-1989 软饮料的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GB/T 10791-1989 软饮料原辅材料的要求GB/T 10792-1995 碳酸饮料(汽水)GB/T 12143.1-1989 软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方法折光计法GB/T 12456-1990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GB/T 13738.2-1992 第二套红碎茶GB/T 13738.4-1992 第四套红碎茶GB/T 14456-1993 绿茶GB/T 14771-1993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GB 16321-1996 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GB/T 16344-1996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方法GB/T 16771-1997 橙、柑、桔汁及其饮料中果汁含量的测定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43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我国茶叶标准体制

我国茶叶标准体制

我国茶叶标准体制
我国茶叶标准体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指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发布的茶叶相关标准,包括茶叶的分类、质量要求、检测方法等内容。

国家标准具有法律效力,是茶叶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

2.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指由行业协会或组织制定的茶叶标准,用于规范行业内部的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例如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发布的《茶叶品质评定规范》等。

3. 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方领导
或相关机构发布的茶叶标准,用于适应地方特色和需求。

例如,云南
省发布的《云南普洱茶》标准。

4. 企业标准:企业标准是指由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自行
制定的标准,用于规范企业内部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
市场竞争力。

在茶叶标准体制中,国家标准是最重要和权威的标准,行业、地
方和企业标准在其指导下逐渐完善和发展。

茶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通
常通过专家论证、试行和公示来实施,以确保茶叶质量的标准化和持
续改进。

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

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

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也是世界上广泛饮用的饮料之一。

为了保障茶叶的质量和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茶叶检测国家标准,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对茶叶质量、安全和标识的要求。

在茶叶质量方面,国家标准规定了茶叶的外观、色泽、干燥度、杂质含量、香气和口感等指标,以确保茶叶的品质。

在茶叶安全方面,国家标准规定了茶叶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此外,国家标准还规定了茶叶的包装、贮存和运输的要求,以确保茶叶在整个流通环节中的质量和安全。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茶叶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是如何执行的呢?国家标准的执行主要由相关部门和机构负责。

这些部门和机构会对茶叶进行抽检和监测,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同时,它们还会对茶叶生产、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茶叶的整个生产流程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对于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茶叶,相关部门和机构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责令停产、召回产品、处罚违规企业等,以维护茶叶市场的秩序和消费者的权益。

最后,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对于茶叶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的检测标准和执行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增强茶叶行业的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茶叶质量和安全问题,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茶叶产品,共同维护茶叶市场的秩序和消费者的权益。

总之,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是茶叶行业的重要规范和保障,对于提高茶叶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并遵守国家标准,共同维护茶叶市场的秩序和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希望茶叶行业能够不断完善国家标准,提高茶叶质量和安全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茶叶产品。

关于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标准的探讨

关于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标准的探讨

1 7 t t l : 次乌龙茶因稀土超标而不合格。2 0 1 2 年 绿 色和 全风险评估 ,广泛征 求了社会公众 和相 关行业部 门的
平”组织发布 < < 2 0 1 2 年茶叶农药调查报告》。该组织通 意见, 完成了对原有标准 的整 合修 订任 务,统一 为6B 7 6 3 — 2 O l 2 g  ̄ G B 2 7 6 2 — 2 0 1 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过购买各类品牌数十种茶样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茶叶 2 样本均含 有至 少3 种农药残 留,检 出的农药种类总数高 达2 9 种,其中还检 出含有农业部禁用的灭多威、硫丹、
准 食 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及我国监管食品中污染物 6 6 0 — 2 0 0 3《 茶叶中 甲萘威、丁硫 克百威、 多菌灵、残 Y 6 61 — 2 0 0 3《 茶 限量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 2 7 6 2 . 2 0 1 2《 食品安全国家标 杀威和抗蚜威 的最大残 留限量》、 N 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新修订的GB 2 7 6 3 — 2 0 1 2 标准 叶 中氟 氯氰 菊酯 和 氟氰 戊 菊酯 的 最大 残 留限 量》 、 Y 1 5 0 0 . 2 0 0 7《 农产 品中农药最 大残留 限量》 、N Y 于2 0 1 3 年3 月1 日起 实 施, 此 前 涉及 食 品 中农 药最 大 残留 N 5 0 0 — 2 0 0 9《 农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4 个标 准 限量的6 项 国家标准和1 0 项农业行业标准同时废止。新 1 修订的G8 2 7 6 2 — 2 0 1 2 标准于2 0 1 3 年6 月1 日正式施行, 作废。与这4 个作废标准相 比,新 标准仍保 留了甲氰 菊
G B 2 7 6 2 — 2 0 0 5《 食品 中污染物限量》即行废止。新标准 明确说 明其他国家标准 中涉及本标准中的指标以本标 准 为准。这2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指标是有史以来最多

茶叶标准

茶叶标准

国家标准(110项)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302-2013 茶取样GB/T 8303-2013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 8304-2013茶水分测定GB/T 8305-2013茶水浸出物测定GB/T 8306-2013茶总灰分测定GB/T 8307-2013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8-2013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9-2013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GB/T 8310-2013茶粗纤维测定GB/T 8311-2013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 8312-2013茶咖啡碱测定GB/T 8313-200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T 8314-2013 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GB/T 9833.1-2013 GB/T 9833.2-2013 GB/T 9833.3-2013 GB/T 9833.4-2013 GB/T 9833.5-2013 GB/T 9833.6-2013 GB/T 9833.7-2013 GB/T 9833.8-2013 GB/T 9833.9-2013紧压茶第1部分:花砖茶 紧压茶第2部分:黑砖茶 紧压茶第3部分:茯砖茶 紧压茶第4部分:康砖茶 紧压茶第5部分:沱茶 紧压茶第6部分:紧茶 紧压茶第7部分:金尖茶 紧压茶第8部分:米砖茶 紧压茶第9部分:青砖茶 GB/T 13738.1-2017 红茶 第 1 部分 GB/T 13738.2-2017 红茶 第 2 部分 GB/T 13738.3-2012 红茶 第 3 部分 GB/T 14456.1-2017 绿茶 第 1 部分 GB/T 14456.2-2008 绿茶 第 2 部分 绿茶 第3部分:中小叶种绿茶GB/T 14456.4-2016 GB/T 14456.5-2016 GB/T 14456.6-2016 绿茶第4部分 绿茶第5部分 绿茶第6部分 珠茶眉茶 蒸青茶GB/T 14487-201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GB/T 18526.1-2001速溶茶辐照杀菌工艺GB/T 18625-2002茶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量的简易检验方法 酶抑制法GB/T 18650-2008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GB 11767- 2003茶树种苗红碎茶工夫红茶小种红茶基本要求 大叶种绿茶 GB/T 14456.3-2016GB 19965-2005砖茶含氟量GB/T 20014.12-2008良好农业规范 第12部分: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 GB/T 20354-2006地理标志产品 安吉白茶GB/T 20360-2006地理标志产品乌牛早茶GB/T 20605-2006地理标志产品雨花茶GB/T 21003-2007地理标志产品 庐山云雾茶GB/Z 21722-2008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B/T 21726-2008 黄茶GB/T 21727-2008固态速溶茶 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T 21728-2008砖茶含氟量的检测方法GB/T 21729-2008茶叶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GB/T 21733-2008 茶饮料GB/T 21824-2008地理标志产品 永春佛手GB/T 22109-2008地理标志产品 政和白茶GB/T 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GB/T 24710-2009地理标志产品 坦洋工夫GB/T 26530-2011地理标志产品 崂山绿茶GB/T 22291-2017 白茶GB/T 22292-2017 茉莉花茶GB/T 22737-2008地理标志产品 信阳毛尖茶GB/T 23193-2017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204-2008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GB/T 18665-2008 GB/T 18745-2006 GB/T 18795-2012 GB/T 18797-2012 地理标志产品蒙山茶 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 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 固态速溶茶 固态速溶茶 固态速溶茶 固态速溶茶 固态速溶茶 GB/T 18798.1-2017 GB/T 18798.2-2008GB/T 18798.3-2008GB/T 18798.4-2013GB/T 18798.5-2013 测定GB/T 18957-2008地理标志产品GB 19296-2003茶饮料卫生标准GB/T 19460-2008 GB/T 19598-2006 GB/T 19691-2008 GB/T 19698-2008 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第1部分 第2部分 第3部分 第4部分 第5部分洞庭(山) 取样 总灰分测定 水分测定规格 自由流动和紧密堆积密度 碧螺春茶 黄山毛峰茶 安溪铁观音 狗牯脑茶 太平猴魁茶色谱-质谱法GB/T 23205-2008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3376-2009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3379-2009水果、蔬菜及茶叶中吡虫啉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供销合作行业标准(17项)GH/T 1070-2011 GH/T 1071-2011 GH/T 1076-2011 GH/T 1077-2011 GH/T 1090-2014 GH/T 1091-2014 GH/T 1115-2015 GH/T 1116-2015 茶叶包装通则茶叶贮存通则茶叶生产技术规程茶叶加工技术规程富硒茶代用茶西湖龙井茶九曲红梅茶法GB/T 23776-2009 GB/T 24614-2009 GB/T 24615-2009 GB/T 24690-2009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紧压茶原料要求紧压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袋泡茶GB/T 30357.1-2013 GB/T 30357.2-2013 GB/T 30357.3-2015 GB/T 30357.4-2015 GB/T 30357.5-2015 GB/T 30357.6-2017 GB?T 30357.7-2017 GB/T 30375-2013乌龙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乌龙茶第2部分铁观音乌龙茶第3部分黄金桂乌龙茶第4部分水仙乌龙茶第5部分肉桂乌龙茶第6部分单丛乌龙茶第7部分佛手茶叶贮存GB/T 30376-2013 茶叶中铁、锰、铜、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GB/T 30377-2013GB/T 30378-2013GB/T 30483-2013GB/T 30766-2014 锌、镍、磷、硫、钾、钙、镁紧压茶茶树种植良好规范紧压茶企业良好生产规范茶叶中茶黄素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茶叶分类GB/T 31740.1-2015 茶制品第GB/T 31740.2-2015 茶制品第GB/T 31740.3-2015 茶制品第1部分2部分3部分固态速溶茶茶多酚茶黄素GB/T 31748-2015茶鲜叶处理要求GB/T 31751-2015 紧压白茶GB/T 32719.1-2016 GB/T 32719.2-2016 GB/T 32719.3-2016 GB/T 32719.4-2016 GB/T 32742-2016 GB/T 32743-2016 GB/T 32744-2016 GB/T 34778-2017 GB/T 34779-2017基本要求花卷茶湘尖茶黑茶第黑茶第黑茶第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1部分2部分3部分眉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白茶加工技术规范‘ 茶叶加工良好规范抹茶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范GH/T 1117-2015桂花茶 GH/T 1118-2015金骏眉茶 GH/T 1119-2015茶叶标准体系表 GH/T 1120-2015 雅安藏茶 GH/T 1124-2016茶叶加工术语GH/T 1125-2016茶叶稀土含量控制技术规程GH/T 1126-2016茶叶氟含量控制技术规程GH/T 1127-2016 径山茶GH/T 1128-2016天目青顶茶ISO 标准(24项)茶已知干物质含量的磨碎样制备 茶103 C 时质量损失测定水分测定 茶总灰分测定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 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茶取样茶感官审评茶汤制备 红茶定义和基本要求 红茶术语 固态速溶茶规范 固态速溶茶 松散容重与压紧容重的测定 固态速溶茶 水分测定固态速溶茶 总灰分测定固态速溶茶 取样茶水浸出物的测定ISO 9884.1:1994茶叶规范袋 第1部分:托盘和集装箱运输茶叶用的 标准袋 ISO 9884.2:1999茶叶规范袋 第2部分:托盘和集装箱运输茶叶用袋 的性能规范 ISO 10727:2002茶和固态速溶茶 咖啡碱测定(液相色谱法) ISO 11286:2004茶按颗粒大小分级分等 ISO 15598:1999茶 粗纤维测定ISO 14502.1:2005绿茶和红茶中特征物质的测定第1部分:福林酚 (Foli n-Ciocalteu )试剂比色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总量 ISO 14502.2:2005 绿茶和红茶中特征物质的测定第2部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绿茶中儿茶素ISO 11287:2011 绿茶定义和基本要求 ISO 1572:1980 ISO 1573:1980 ISO 1575:1987 ISO 1576:1988 ISO 1577:1987 ISO 1578:1975 ISO 1839:1980 ISO 3103:1980 ISO 3720:2011 ISO 6078:1982 ISO 6079:1990 ISO 6770:1982 ISO 7513:1990 ISO 7514:1990 ISO 7516:1984 ISO 9768:199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行茶叶质量检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
标准
【引用】现行茶叶质量检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11年05月31日
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产
品标准 1 GB/T9172-88 花茶级型坯本栏均为国家和行业推荐性标准,适用于生产、流通、贸易活动中表列各类茶叶。

2 GB/T9833.1-88 紧压茶花砖茶 3 GB/T9833.2-88 紧压茶黑砖茶 4 GB/T9833.3-88 紧压茶
茯砖茶 5 GB/T9833.4-88 紧压茶康砖茶 6 GB/T9833.5-88 紧压茶沱茶 7 GB/T9833.6-88 紧压茶紧茶 8 GB/T9833.7-88 紧压茶金尖茶 9
GB/T9833.8-93 紧压茶米砖茶 10 GB/T9833.8-93 紧压茶青砖茶 11
GB/T13738.1-97 第一套红碎茶 12 GB/T13738.2-92 第二套红碎茶 13
GB/T13738.4-92 第四套红碎茶 14 GB/T14456-93 绿茶 15 SB/T10167-93 祁门红茶 16 SB/T10168-93 闽烘青绿茶 17 GH016-84 屯、婺、遂、舒、杭、温、
平七套炒青绿茶原国家供销社发布 18 WMB48(1)-81 茶叶品质规格出口茶标准 19 ZBB35002-88 炒青绿茶技术条件理
化检验方法标准 1 GB8302-87 茶取样根据需要或贸易双方的有关协定和进出口标准要求,确定检验项目。

本栏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2 GB8303-87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
物质含量测定 3 GB8304-87 茶水分测定 4 GB8305-87 茶水浸
出物测定 5 GB8306-87 茶总灰分测定 6 GB8307-87 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
灰分测定 7 GB8308-87 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8 GB8309-87 茶
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 9 GB8310-87 茶粗纤维测定 10 GB8311-87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11 GB8312-87 茶咖啡碱测定 12 GB8313-87 茶茶多酚测定 13 GB8314-87 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 14 ZBX50001-86 出口茶叶取样方法 15 ZBX50002-86 出口茶叶磨碎试样干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16
ZBX50004-86 出口茶叶水分测定方法 17 ZBX50005-86 出口茶叶 18
ZBX50006-86 出口茶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方法 19 ZBX50007-
86 出口茶叶酸性不溶性灰分测定方法 20 ZBX50008-86 出口茶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方法 21 ZBX50009-86 出口茶叶水浸出物测定方法 22 ZBX50010-86 出口茶叶咖啡碱测定方法 23 ZBX50011-86 出口茶叶粗纤维测定方法 24 ZBX50012-86 出口茶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方法 25 ZBX55001-86 出口茶叶中硒的荧光测定方法 26 WMB48(3)-81 茶叶检验方法感官审评 1
GB/T14487-93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适用于各类茶叶品质、规格的检验 2
GB/T10157-93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3 ZBX50003-86 出口茶叶品质感官审评方法 4 ZBX55003-88 出口茶叶感官卫
生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 1 GB9679-88 茶叶卫生标准适用于各类茶叶,本栏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GB9679 代替GBn144《红、绿茶卫生标准》 2 GB5009.57-85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3 GB5009.12-85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 4 GB5009.13-85 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 5 GB5009.19-85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量的测定方法 6 ZBX50015-86 出口茶叶中六六六、滴滴涕残贸量检验方法水冲泡法 7 ZBX50016-86 出口茶叶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检验方法有机溶剂提取法 8 GB4789.15-94 食品中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本栏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适用于各类茶叶 9 GBB13107-91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限量卫生标准 10 GB13108-91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限量测定方法 11 GB4809-84 食品中氟允许量标准 12 SN0497-95 出口茶叶中多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检验方法 13 GB5009.18-85 食品中氟含量测定本栏标准为国家茶叶卫生标准的补充 14 GB8321.1~2-87 农药合理使用标准(一)、(二) 15 GB8321.3-89 农药合理使用(三)茶
叶包装运输贮藏标准 1 SB/T10035-92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本栏均为行业推荐性标准 2 SB/T10036-92 紧压茶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3 SB/T10037-92 红、绿、花茶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4 SB/T10094-93 毛茶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5 SB/T10095-93 茶叶贮藏养护通用技术条件 6 LY/T1170-95 茶叶包装箱用胶合板本栏均为出口茶叶强制性标准 7 WMB101-84 出口散茶运输包装瓦楞纸箱 8 WMB102-84 出口散茶运输包装牛皮卡纸板箱 9 ZBX50013-86 出口茶叶包装检验方法 10 ZBX50014-86 出口茶叶质量鉴定方法本栏为国家强制性标准适用于包括茶叶在内的食品 11
GB7718-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12 GBn147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13
GB9683-88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14 GB13432-92 特殊营养食品标签适用于营养保健茶类 15 WMB48(2)-81 茶叶包装适用于出口茶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