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热处理改色
常见宝石的优化处理

宝石的优化处理宝石的优化处理是通过改变宝石的颜色、光学效应或韧度改善宝石外观的过程,它不包括宝石的切磨和抛光对于优化处理的宝石些已经被市场所接受,可以当作天然宝石出售。
例如,斯里兰卡灰白色蓝宝石经加热处理变为蓝宝,坦桑尼亚褐色黝帘石经热处理变为蓝色黝帘石无色黄玉经辐射处理变为蓝色黄玉,以及玛瑙经过染色和熔烧呈现出各种颜色等些处理宝石需注明出售也能被市场接受。
如,辐射处理的蓝色钻石,注油的红宝石和祖母绿,染色的翡翠和石英岩等。
而一些经处理后带有有害物质的宝石,则不能被公众接受。
如带有放射性残余的黄玉等近年来,随着优质珍贵宝石资源的枯竭,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改善宝石品级、丰富宝石市场越来越重要,宝石优化处理工作成为宝石科研的重要课题常用的宝石优化处理方法有表面处理、染色处理、热处理、辐射处理等一、表面处理在透明宝石底部涂上一层颜色或贴上一小块彩色箔,然后采用封闭式背面镶嵌以改善宝石的颜色。
在不透明或半透明宝石表面涂上一层蜡,以增加宝石的光泽和色彩这是一些古老的改色方法,现在有时仍在使用,将浅黄色钻石亭部涂以一弹层蓝色以消色彩:在玻璃仿制品背部涂以不透明涂料增加亮度,将绿松石表面进行蜡处理以改鉴定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不难发理各种处理的痕迹,这些处理一旦被去除,将会使宝善光和颜色石的外观发生变化二、染色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常用于多孔的材料或含相当多裂纹和裂隙的宝石,染料可以渗透进宝石被孔隙和裂缝中。
染料可以是有机染料或无机的化合物,前者通过溶剂的挥发而致色,后者经过化学反的孔或裂中应而沉淀,无机染色通常着色耐久,面有机染色颜色鲜艳但会退色市场上大多数祖母绿都经过油浸染处理,有时是有色油注入其裂隙之中,改善了祖母绿的清晰度和颜色。
石英岩、大理岩,玛瑙玉等常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染色大量出现常常以假乱真,灰玉翻和一些多孔的蛋白石在糖溶液中煮过,经浓硫酸处理后,除去糖中的氢和氧,所剩下的是均匀的黑色的碳,使宝石变为黑玉和黑蛋白石。
常见宝石的优化处理

宝石的优化处理宝石的优化处理是通过改变宝石的颜色、光学效应或韧度改善宝石外观的过程,它不包括宝石的切磨和抛光对于优化处理的宝石些已经被市场所接受,可以当作天然宝石出售。
例如,斯里兰卡灰白色蓝宝石经加热处理变为蓝宝,坦桑尼亚褐色黝帘石经热处理变为蓝色黝帘石无色黄玉经辐射处理变为蓝色黄玉,以及玛瑙经过染色和熔烧呈现出各种颜色等些处理宝石需注明出售也能被市场接受。
如,辐射处理的蓝色钻石,注油的红宝石和祖母绿,染色的翡翠和石英岩等。
而一些经处理后带有有害物质的宝石,则不能被公众接受。
如带有放射性残余的黄玉等近年来,随着优质珍贵宝石资源的枯竭,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改善宝石品级、丰富宝石市场越来越重要,宝石优化处理工作成为宝石科研的重要课题常用的宝石优化处理方法有表面处理、染色处理、热处理、辐射处理等一、表面处理在透明宝石底部涂上一层颜色或贴上一小块彩色箔,然后采用封闭式背面镶嵌以改善宝石的颜色。
在不透明或半透明宝石表面涂上一层蜡,以增加宝石的光泽和色彩这是一些古老的改色方法,现在有时仍在使用,将浅黄色钻石亭部涂以一弹层蓝色以消色彩:在玻璃仿制品背部涂以不透明涂料增加亮度,将绿松石表面进行蜡处理以改鉴定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不难发理各种处理的痕迹,这些处理一旦被去除,将会使宝善光和颜色石的外观发生变化二、染色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常用于多孔的材料或含相当多裂纹和裂隙的宝石,染料可以渗透进宝石被孔隙和裂缝中。
染料可以是有机染料或无机的化合物,前者通过溶剂的挥发而致色,后者经过化学反的孔或裂中应而沉淀,无机染色通常着色耐久,面有机染色颜色鲜艳但会退色市场上大多数祖母绿都经过油浸染处理,有时是有色油注入其裂隙之中,改善了祖母绿的清晰度和颜色。
石英岩、大理岩,玛瑙玉等常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染色大量出现常常以假乱真,灰玉翻和一些多孔的蛋白石在糖溶液中煮过,经浓硫酸处理后,除去糖中的氢和氧,所剩下的是均匀的黑色的碳,使宝石变为黑玉和黑蛋白石。
宝石的优化处理方法

宝石的优化处理方法
进行宝石的优化处理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利用宝石鉴定技术:通过专业的宝石鉴定仪器和方法,对宝石进行准确的鉴定,确定宝石的种类、品质和价值。
这样可以确保宝石的真实性和市场价值。
2. 进行宝石的切磨处理:对于原始的宝石,可以通过切磨技术进行优化处理,使宝石的外观更加美观,同时也可以增加宝石的重量和透光度。
3. 进行宝石的热处理:部分宝石在热处理后可以改善它们的颜色和透明度。
这种处理方法在宝石市场上比较常见,但需要确保处理过程符合行业标准,并且向消费者公开处理信息。
4. 进行宝石的色彩增强处理:有些宝石在色彩上可能不够鲜艳或均匀,可以通过染色、涂层或辐射处理等方法来增强宝石的颜色。
这种处理方法需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并且需要向消费者提供明确的处理信息。
5. 进行宝石的修复处理:对于有裂纹或损伤的宝石,可以采取修复处理方法,使宝石恢复原有的美观和完整性。
这种处理方法需要技术娴熟且谨慎,避免对宝石造成二次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在宝石处理过程中,应当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向消费者提
供真实和准确的宝石信息。
此外,消费者在购买宝石时应选择信誉好、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商家,以确保购买到优质和合法的宝石。
珠宝玉石的优化处理

珠宝玉石的优化处理
67、由于珠宝材料的稀缺,价格昂贵,人们将珠宝材料的残次品,通过人工的优化处理,改善珠宝玉石的外观颜色、净度及某些特殊性能,用做装饰品仍然美丽,适用。
优化:在人们改善珠宝材料时,未破坏材料的结构、耐久性及其主要特性,被人们能普遍接受的方法。
处理:通过物理、化学及放射性幅照等方法,改善珠宝的颜色、外观特性,破坏了材料的结构,降低了材料的耐久性,一般不被消费者接受。
优化处理的主要方法:①漂白:通过化学方法除去珠宝外表杂色,主要用于翡翠、珍珠等。
②加热:通过加热的方法改善珠宝内杂志元素的价态,从而改变珠宝的颜色,有时配合幅照改色使用,主要用于玻璃、翡翠、锆石、红宝石、蓝宝石等。
③充填:主要用胶、有色油、玻璃等充填珠宝裂隙,改变珠宝的牢固度、透光性和颜色,主要用于红宝石、蓝宝石、锆石、绿松石、翡翠等。
④镀膜:用在珠宝成品外表涂层法涂胶膜或用静电法在珠宝表面镀一层金属离子,主要用于锆石、水晶、翡翠等。
⑤激光钻孔:用高能量的聚焦激光烧灼宝石内的杂质,提高宝石的净度和透明度,主要用于钻石。
⑥幅照处理:利用放射源采取放射幅照的方法,改变宝石内部的结构,达到改善宝石颜色的方法,主要用于钻石、猫眼、水晶等。
⑦表面扩散处理:将致色元素包襄宝石,通
过加热的方法,使致色元素渗透到宝石外表层,改善宝石的颜色。
主要用于红宝石、蓝宝石等。
⑧染色处理:利用物理方法将有机或无机染料或有色油充填注入宝石裂隙内部,达到改善宝石颜色的目的。
主要用于玻璃、翡翠、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等。
宝石热处理

宝石的热处理热处理法用的最多的是在刚玉中,因为大部分的刚玉需要热处理来改善,国际市场中的红宝石,蓝宝石有90%以上都经过了处理。
一、刚玉类宝石(红、蓝宝石)(1)热处理刚玉的改色机理1.含铁离子刚玉从无色、浅黄绿色到黄色、橙色的互变在蓝宝石(Al2O3)中的铁,常以二价态Fe2+或三价态Fe3+存在。
在高温晶体生长的条件下,铁一般以Fe2+或FeO出现。
当这样一种Fe2+在取代刚玉中的Al3+时,为保持晶体电中性,每两个Fe2+的存在就会出现一个氧空位,这样可以产生几乎无色的刚玉晶体、或者略带一点绿色调。
其组成为:(1-x)Al2O3+2xFeO→Al2-2x Fe2x O3-x在高温下,气体中的氧可以通过扩散将Fe2+氧化成Fe3+4Fe2+ +O2→4Fe3++2O2-在刚玉蓝宝石中,这时没有氧空位了,相当于Al2O3中存在着Fe2O3杂质,电荷是平衡的,依Fe3+浓度的不同,宝石可以出现浅到中等的黄色。
若在还原气氛中加热,比如在H2或CO的条件下,就会产生相反的作用Fe2O3+ H2→2FeO+ H2O或Fe2O3+ CO→2FeO+ CO2如果更强烈的加热,Fe2O3可能会聚集形成多分子颗粒,从而产生更深的黄到褐的颜色。
当铁离子以二价的形式存在于刚玉中时,宝石是无色略带一点绿色调。
在高温下,通过气体扩散Fe2+可以氧化成Fe3+,随Fe3+含量的多少,宝石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黄色。
相反当有还原气氛存在时Fe3+又可以转为Fe2+,宝石又可恢复原来的颜色,但较氧化反应难进行。
氧化成Fe3+的反应甚至在有钛存在时才可能。
当宝石中铁的含量远远超过钛的含量时,铁离子之间的电荷转移占主导地位,宝石仍可呈现出黄色,但含钛所形成的黄色比不含钛所形成的黄色暗得多[1]。
当铁离子和铬离子共存,铁为二价时,宝石为粉色,经氧化加热铁变为三价,宝石成橘红色。
这些热处理的温度很高,常接近刚玉熔点(2050℃)的温度,即1500℃以上。
宝石的优化处理方法

宝石的优化处理方法
宝石的优化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切割加工:对宝石进行切割加工,使其形成更完美的外形和更好的光泽度,从而达到优化宝石的效果。
2. 热处理:通过加热宝石,改善其颜色和透明度,使其呈现更亮丽的色彩和更好的光线穿透性,从而提高宝石的价值。
3. 化学处理:通过使用化学方法,可以去除宝石的内部纹理和颜色等不良因素,以达到优化宝石的效果。
4. 填充处理:填充材料可以填充宝石表面细微的开裂和缺陷,从而改善宝石的外观和透明度,提高宝石的质量。
5. 涂层处理:将一层透明的薄膜覆盖在宝石表面,可以改善宝石的光泽和色彩,从而优化宝石的外观和质量。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宝石优化处理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处理方法也可能会对宝石的原始质量产生影响,如果不正确使用,可能会导致宝石的质量下降,影响宝石的价值和售价。
因此,在进行宝石优化处理时,需要选择正规且有经验的
商家或专家进行处理。
宝石优化处理及方法

宝石优化处理及方法宝石是一种非常珍贵且具有高度价值的天然矿物,在珠宝制造和装饰方面广泛应用。
为了让宝石展现出最佳的外观和性能,需要进行优化处理。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宝石优化处理及方法。
1.研磨和抛光:研磨和抛光是宝石处理的首要步骤。
通过使用研磨工具和磨料,可以将宝石表面的瑕疵和不平整部分去除,使其表面光滑平整。
这不仅可以增强宝石的外观,还可以提高其光亮度和折射率。
2.热处理:热处理是一种常见的宝石优化方法,特别是对于彩色宝石。
通过加热宝石,可以改变其颜色、减少内部缺陷、增强光亮度和增加透明度。
热处理需要控制温度、时间和气氛以确保宝石的质量和稳定性。
3.染色和渗透:染色和渗透是一种常用于改变宝石颜色和增强其外观的方法。
染色通常使用颜料或染料,通过将其渗透到宝石的内部,达到改变颜色的效果。
这种处理方法通常用于低价值的宝石,以提高其市场价值。
4.填充:填充是一种用于修复宝石表面裂纹和缺陷的方法。
通过填充透明物质,如沥青或塑料,可以填补宝石的裂纹,使其看起来更完整。
然而,填充过的宝石可能会在时间和磨损下失去填充物,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维护。
5.磨光和切割:磨光和切割是使宝石具有理想外形和几何形状的重要步骤。
通过使用精密的切割工具和技术,可以将宝石切割成各种形状,如圆形、椭圆形、心形等。
同时还可以调整宝石的比例、角度和大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光学性能。
总之,宝石优化处理方法多种多样,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宝石的外观和性能。
宝石业的专业人士通常会根据宝石的类型、质量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处理方法可能会改变宝石的天然属性和原始状态,因此在购买宝石时应该了解其处理情况,并根据个人喜好和预算做出选择。
红蓝宝石的优化处理方法与鉴别特征

红、蓝宝石的优化处理及其鉴别特征红、蓝宝石的优化处理的方法很多,有传统的热处理、染色处理、注油处理等,新发展的处理方法有玻璃充填、加充填物的热处理、表面散处理和辐照处理等。
一、红、蓝宝石的热处理及其鉴别特征红宝石和蓝宝石均可进行单纯的不添加其他化学物质的加热处理,用于改善红宝石和蓝宝石的颜色,如消除红宝石的紫色调和蓝色色斑,加深无色或浅色蓝宝石的颜色,或者改变蓝宝石的颜色。
加热处理还可用于消除红宝石或蓝宝石的丝绢光泽或者增强星光红色、蓝宝石的星光现象。
红、蓝宝石的热处理被认为是优化类型。
热处理红、蓝宝石的特征有:(一)熔蚀的金红石针高温下热处理通常会使金红石针完全分解或者部分溶蚀。
金红石针熔蚀的典型特征是长针状的晶体被熔断,形成点状线、断续线或者较粗大的晶体被熔蚀成线状溶滴。
(二)熔蚀的晶体包体如果加热的温度达到或接近晶体包体的熔点,晶体包体发生完全熔化或部分熔解。
晶体包体的棱角被熔蚀,形成浑圆状的形态;晶体包体完全熔化后凝固成白色或灰色的球状体或似球状体,被称为“雪球”,是热处理的标志性特征。
有些晶体熔融或部分熔融后会在与主晶的接触面上形成颜色浓集的区域,称为“色边”,也是热处理的典型标志。
(三)穗边裂隙如果晶体包体完全或部分熔化后,部分熔体溢入裂隙,形成环绕熔化的晶体分布的熔滴环,或者充填到裂隙的其他位置,溢出的熔体还可能在熔化的晶体周围形成强对比度的空穴,在应力裂隙的最外环,通常形成非常特征的,呈白色或灰白色的边沿,如同环礁的形态,故也称为环礁裂隙。
(四)热处理应力晕(锆石晕)由于锆石具有很高的熔点,在热处理过程中锆石包体不受影响,但其所伴随的应力裂隙有可能会形成环边裂隙。
当晶体包体因加热发生熔融或分解作用时,还可能诱发应力裂隙或者改造原生已存在的应力裂隙,常见现象有:盘状、穗边、环礁裂隙以及锆石晕。
(五)热处理后的愈合裂隙(水管状的包裹体)红、蓝宝石的指纹状愈合裂隙经热处理会形成连通的水管状包裹体和破裂的树枝状包裹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刚玉类宝石(红、蓝宝石)热处理法用的最多的是在刚玉中,刚玉也大部分需要热处理进行改善.目前国际市场上的刚玉红、蓝宝石有90-95%是经过不同方法热处理的.因此在此分类详细介绍热处理法改变刚玉的颜色。
(1)热处理刚玉的改色机理1. 含铁离子刚玉从无色、浅黄绿色到黄色、橙色的互变在蓝宝石(Al2O3)中的铁,常以二价态Fe2+或三价态Fe3+存在。
在高温晶体生长的条件下,铁一般以Fe2+或FeO出现。
当这样一种Fe2+在取代刚玉中的Al3+时,为保持晶体电中性,每两个Fe2+的存在就会出现一个氧空位,这样可以产生几乎无色的刚玉晶体、或者略带一点绿色调。
其组成为:(1-x)Al2O3+2xFeO→Al2-2x Fe2x O3-x在高温下,气体中的氧可以通过扩散将Fe2+氧化成Fe3+4Fe2+ +O2→4Fe3++2O2-在刚玉蓝宝石中,这时没有氧空位了,相当于Al2O3中存在着Fe2O3杂质,电荷是平衡的,依Fe3+浓度的不同,宝石可以出现浅到中等的黄色。
若在还原气氛中加热,比如在H2或CO的条件下,就会产生相反的作用Fe2O3+ H2→2FeO+ H2O或Fe2O3+ CO→2FeO+ CO2如果更强烈的加热,Fe2O3可能会聚集形成多分子颗粒,从而产生更深的黄到褐的颜色。
也就是说,当铁离子以二价的形式存在于刚玉中时,宝石是无色略带一点绿色调。
在高温下,通过气体扩散Fe2+可以氧化成Fe3+,随Fe3+含量的多少,宝石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黄色。
相反当有还原气氛存在时Fe3+又可以转为Fe2+,宝石又可恢复原来的颜色,但较氧化反应难进行。
氧化成Fe3+的反应甚至在有钛存在时才可能。
当宝石中铁的含量远远超过钛的含量时,铁离子之间的电荷转移占主导地位,宝石仍可呈现出黄色,但含钛所形成的黄色比不含钛所形成的黄色暗得多。
当铁离子和铬离子共存,铁为二价时,宝石为粉色,经氧化加热铁变为三价,宝石成橘红色。
这些热处理的温度很高,常接近刚玉熔点(2050℃)的温度,即1500℃以上。
因此,必须具有良好的控温系统,否则会使宝石部分或全部熔化。
实验中,为将Fe2+氧化为Fe3+常采用敞开坩埚的方法,一般不需要使用可引起化学反应的化学药品。
为了防止宝石炸裂,缓慢升降温和填入缓解温度的化学药品很有必要。
这种方法得到的宝石颜色十分稳定,对光和热均不退色。
2.含铁和钛离子的无色或浅蓝色刚玉颜色加深及深蓝色刚玉颜色变浅这是两个相反的过程,实现这两个过程的理论基础是:铁和钛的的电荷转移是引起蓝宝石颜色的主要原因。
这种电荷转移,涉及到如下作用:Fe2+→Fe3++e- Ti4++e-→Ti3+ 得:Fe2++Ti4+→Fe3++Ti3+方程右边的两项比左边的两项具有更高的能量状态。
当光照射到宝石上时,单电子吸收光能从铁转移到钛,使方程向右进行。
由于右边的能量高于左边,但电子吸收能量就形成从黄色到红色宽阔的吸收带从而产生了人们熟知的宝石蓝的蓝色。
这种电荷转移产生颜色的特点是具有很高的吸收率,对光产生强吸收,所以呈现的颜色很鲜艳。
第一个过程浅颜色加深,浅色或无色的含铁和钛的刚玉中一般铁是以二价形式存在,钛是以化合物TiO2的形式存在为使方程进行,必须使TiO2的钛以离子形式存在于刚玉中,就需要进行高温处理。
典型的例子是斯里兰卡的“Geuda”的热处理。
这种刚玉是一种乳白至褐黄色或带有蓝色调的牛奶色的刚玉。
这种刚玉经高温处理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蓝色,有的可以达到蓝宝石的极品色。
在热处理中最重要的是要防止宝石炸裂,因此,必须首先是将宝石原料修整好,去掉一些表面的裂隙和较大的包裹体,然后进行热处理。
随热处理时间以及加入化学药品的不同,其作用被认为是防止在加热炸裂和加快颜色改变的速度。
加热的温度也有差别,一般在1500-1700℃也有采用1900℃的。
较低的温度需要加长恒温时间,采用较高的温度时只需短时间恒温。
从经济实用的观点看,高温短时间加热的成本高,燃料的费用也大。
整个热处理过程可以从几个小时至长达几天不等。
从理论上看,还原环境有助于铁元素以Fe2+的形式存在。
第二个过程,含铁和钛的深颜色变浅。
这是第一个过程的反作用,主要是改变和调整形成蓝宝石深蓝甚至黑蓝色的杂质元素,如铁和钛的含量和比率。
典型的例子是玄武岩产状的蓝黑色刚玉。
例如中国山东、海南岛及澳大利亚产出的刚玉。
这种刚玉颜色的改善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但目前在实践中尚未找到一个理想的方法。
3.红宝石紫色调和蓝色调的消除对于那些含紫色调和蓝色调的红宝石,人们也普遍使用热处理。
其目的是改变引起红宝石篮紫色调杂质,在宝石中的含量和赋存状态,让这些杂质不呈现颜色,从而使宝石中的铬离子呈现的红色鲜艳。
这种处理的温度低得多,常在1000℃左右。
但若以消除红宝石中丝状包裹体为目的而增加透明度的处理,则需要较高的温度。
4.星光和丝状包裹体的消除、析出和再造许多晶体在一定温度下可与其所含的杂质共同结晶形成固体。
当温度降至一定程度,这些杂质在晶体中过饱和,则会以雏晶或微晶的形式析出,而使晶体产生乳状包裹体。
刚玉中,能出现这种析出现象的主要是其中所含的钛。
人工合成刚玉的实验表明,在Al2O3中加入0.2%的TiO2,在高温下合成刚玉后以较快的速度冷却,结晶出的刚玉晶体仍为蓝色透明,无任何第二相存在的痕迹。
但将这块晶体在1100-1500℃的温度下重新加热,维持一周左右,会有细小的丝状或针状包裹体出现。
这种大量的极细小的金红石包裹体,呈针状定向排列,在平行刚玉晶体底面形成三角形互为120的定向包裹体。
宝石冷却到室温后定向加工成素面,可出现清晰的六射星光。
因此,在杂质的浓度相同时,不同的温压条件,可以使刚玉产生或消除是光和丝状包裹体。
这种研究结果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天然刚玉质量的改善中。
5.合成宝石生长纹和应力地消除及指纹状包裹体的引入这种方法常应用于焰熔法生长的红、蓝宝石,在结晶和冷却过程中,由于受配料均匀度、设备控温稳定度、生长取向及结晶的速率等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如内应力、弯曲的色带及生长条纹等明显的缺陷。
为消除这些缺陷一般在合成之后都要进行常规煺火处理。
为了使合成品更接近于天然品,有人提出了在接近宝石熔点的热温场中,对宝石进行高温处理,温度需在1800℃以上,恒温较长时间。
这样不但可以消除应力,减少脆性,而且能通过高温扩散减少宝石中的弯曲色带和生长条纹,或者使其不明显。
这样处理后的合成宝石为其准确的鉴别增加了困难。
但这种方法无法使合成中的小气泡去除。
另一个方法是在合成宝石中引入指纹状包裹体。
使用不均匀加热,在宝石表面产生细小的裂纹,然后将宝石局部浸入到一些添加剂中加热,用一些特殊的溶剂如硼砂,使这些局部裂纹再熔合。
这样可以产生非常接近于天然宝石的指纹状包裹体。
这种伪造的指纹包裹体大多数在宝石的表面上,在鉴别时要格外小心。
(2)热处理刚玉的鉴别特征经热处理后的红宝石、蓝宝石表现的鉴定特征大致相同1.颜色热处理后的红、蓝宝石可有颜色不均匀的现象,如出现特征的格子状色块、不均匀的扩散晕等。
另外热处理前后原色带的颜色、清晰度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斯里兰卡乳白色的Geudas刚玉经热处理后呈现美丽的蓝色,其蓝色常集中在一些不规则的色带和色斑里,放大检查可看到这些色带或色斑的颜色是由一些边缘模糊的蓝色质点聚集而成的雾状包裹体。
而我国山东蓝宝石在热处理后原本的蓝色的色带可转变成无色透明的色带。
棕褐色色带可转变成蓝色色带,原本不显示色带的样品热处理后可显示出黄色色带。
2.固态包裹体经热处理后的红、蓝宝石其固态包裹体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红、蓝宝石内部的低熔点包裹体,如长石、方解石、磷灰石等,在长时间的高温作用下发生部分熔解,原柱状晶体边缘将变得圆滑。
一些针状、丝状固态包裹体如金红石则随着熔解程度的不断加强转变成断续的丝状、微小的点状等形态,有时高温处理的红、蓝宝石表面可见到一种白色丝斑,是金红石高温破坏后的产物。
3.流体包裹体红、蓝宝石内的原生流体包裹体在高温作用下会发生胀裂,流体侵入新胀裂的裂隙中。
4.表面特征由于高温熔解作用,成品红、蓝宝石的表面会发生局部熔融,因而产生一些凸凹不平的麻坑。
为了消除这些麻坑,样品需要二次抛光,二次抛光作用不能保证一次抛光中刻面棱角的完整性,常使原本平直的刻面棱角出现双角棱、多面角棱现象。
5.吸收光谱和荧光特征据报道经热处理的黄色和蓝色蓝宝石在台式分光镜下观察,缺失450nm吸收带,某些热处理的蓝色蓝宝石在短波紫外光下显示弱的淡绿色或淡蓝色荧光。
二、石英类宝石(1)热处理石英类宝石简介1.黄水晶紫水晶加热(350℃以上)可以改变成黄水晶,经辐照变成烟水晶的晶体,再经热处理可改成黄水晶,浅绿色水晶经热处理后也可改色成黄水晶。
黄色水晶呈现浅黄色,一般深黄色水晶较少。
虽然也有鲜艳的黄水晶,但是数量是极少的,一般由烟、茶色水晶处理而成,黄色中带有邪色(褐色、茶色等),并有褪色现象,对光和热是不稳定的,有些随时间流逝会恢复到烟、茶色。
褐色水晶几乎很少,因此可以说市场上所见到的黄褐色水晶,一般都是由烟晶热处理而来的。
2.绿水晶某些紫水晶进行热处理可得到绿色水晶;含Al、Fe的石英或无色石英进行辐照后再热处理可变成浅绿黄色水晶。
绿色水晶,自然界很少,几乎没有。
市场上所见都是由处理产生的。
3.无色水晶某些烟、茶水晶进行热处理,可变成无色水晶;紫色水晶经热处理可以改色成无色水晶(温高于600℃以上)。
4.红色玉髓、玛瑙、东陵石对含氧化铁的石英、玉髓经加热处理可变成红色石英、玉髓;含氧化铁的玛瑙经加热处理可变成红色玛瑙;含氧化铁的东陵石,经加热处理后也可变成红色。
5.紫水晶、紫一黄双色水晶对某些含氧化铁的烟、茶色水晶进行热处理,可改变成紫水晶;对某种(含铁)烟水晶经热处理部分可变成紫水晶。
(2)热处理石英类宝石鉴定特征总之,对于任何颜色的热处理水晶,其色泽淡而不浓,色调不正,色泽不鲜而发暗。
绝大部分热处理水晶无色带,若有则为平行条纹。
热处理水晶的颜色对光和热较稳定,个别有褪色现象。
主要区别是晶体内有无棉絮状物质。
热处理的水晶一般由天然水晶(紫晶、烟晶等)改色而成的.因此除了具有天然水晶的三相包裹体(固、气、液)外,还具有因热应力作用在包裹体四周出现的微细的裂隙.换句话讲处理水晶与天然水晶在包裹体上的区别是在三相包裹体的四周是否存在因热应力造成的裂隙(从裂隙的彩环看出)的光环。
有时在紫晶、黄晶中可看到类似皂沫状包裹体(或波纹状)。
三、绿柱石类宝石在绿柱石中铁离子引起的颜色范围很宽,有黄色、绿色、黄绿色、蓝色等,铁有两种价态,且常以两种形式存在于绿柱石的内部。
第一种形式是铁取代绿柱石分子中铝的位置。
若Fe3+取代Al3+,则宝石出现黄色。
随含量的多少可以从金黄降至无色,含少量的Fe3+是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