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及作业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代)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在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男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织之事,却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的树荫旁学着种瓜。
2.《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轻轻敲打,清脆的响声穿林而过。
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一般的声音。
3.《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
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闪动着粼粼的波光。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注释及赏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注释及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杂兴:各种感受。
(2)童孙:孩子们。
(3)未解:不知道。
(4)供:参加。
(5)傍:靠近。
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代表作品。
范成大六十一岁时,在石湖养病期间写下了六十篇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总题“四时田园杂兴”。
诗篇把农民的勤劳,淳朴的美德通过儿童天真活泼的举动不经意地展现,更显童趣盎然。
第一句用昼和夜对比,向我们展开一幅乡村男女耕田、绩麻,日夜忙碌的画图——白天男人们下田去除草,晚上妇女们在家里搓麻线。
第二句笔锋一转,孩子们天真烂漫,不懂得耕田纺织,但看着父母忙忙碌碌,却甚觉有趣,也不肯闲着,也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地下学着种瓜。
全诗描写了农村男女日夜劳碌紧张的劳动生活,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热爱劳动的品质。
语言通俗浅显,没有刻意追求的痕迹,文笔清新轻巧,生动自然,犹如信手拈来。
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溢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三首古诗包括《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忆江南》、《牧童》),下面是这些古诗的内容和简单介绍:
1. 《浪淘沙(其一)》: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一首诗,用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描绘黄河雄伟的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忆江南》: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词,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深深怀念和无限向往。
3. 《牧童》:这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一首诗,描写了一个放牛的孩子的自在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作业第9课《古诗三首》(含答案)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课后作业一、填空题1.读拼音,写生字。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rèn()yuè()上mó()天。
yí()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形近字组词。
岳()遗()楼()凉()摩()兵()遣()搂()掠()磨()3.写出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写在括号里。
(1)这场决赛,难道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吗?()(2)山风梳理着他那蓬乱的头发。
()(3)葛洲坝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 4.积累名句。
(1)博学之,__________,慎思之。
__________,笃行之。
《礼记》(2)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西林壁》(3)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中“可怜”的意思是_________。
《暮江吟》二、连线题5.请把相对应的诗句及题目连接起来。
露重飞难进乾坤日夜浮《迎燕》翅湿活微雨落日满秋山《咏蝉》谈笑有鸿儒风多响易沉《陋室铭》荒城临古渡往来无白丁《归嵩山作》吴楚东南拆泥香带落花《登岳阳楼》三、语言表达6.口语交际。
你不小心伤害了一位知心朋友,想向他真诚道歉,最得体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综合实践。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典诗词。
节目中诗词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等各个诗歌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7.《中国诗词大会》的徽标设计很巧妙,你认为巧妙在哪里?(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马腾同学想研究一下唐代的边塞诗他先搜集了一些边塞诗,然后写了一篇研究报告。
下面的诗歌中,()(多选)可能是他搜集的对象,他的研究报告的名字可能叫()(单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1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 (含练习)完整版

比喻
你觉得这里儿童的心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开心快乐
失望伤心
这首诗是从哪两方面描写儿童天真烂 漫形象的?
动作:脱晓冰、穿取当银钲 声音:玉磬穿林响、玻璃碎地声
全诗的文眼是哪个字,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全诗的文眼是“稚”。表达了诗人对孩子 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生活的赞美与向往之情。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吧!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 盆中的冰块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提在手 中,轻轻敲打。敲出的声音像玉磬发出的声音 穿越树林,冰块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碎裂 一样的声音。
山 落日 池塘
“草满池塘水满陂”中的两个“满” 字的作用是什么?
写出了春末时节的景物特点,绿 草碧水满眼皆是,处处生机勃勃。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从这两个字词你能感受到什么? 牧童不好好坐在牛背上非要横着坐,笛
子也是随心吹,充分体现出了牧童的调皮可 爱,悠然自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1 古诗三首
天真活泼 乐趣无穷
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 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东 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 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 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 为描写对象的诗歌。
1.认识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四 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重点)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所描述 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难点)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以朴实的语 言描写了农家夏日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不仅表 现了诗人 对劳动人民的敬重 ,还流露出对热爱劳 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之情 。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包括《从军行》、《塞下曲》、《月夜忆舍弟》三首诗,以下是它们的原文:
1.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以上为三首诗的原文,如需理解或赏析,可以查阅教辅或古诗书籍。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生字组词
仞:rèn(千仞、五千仞、山高千仞)
岳:yuè(东岳、五岳、岳父)
摩:mó(摩擦、摩天楼、摩拳擦掌)
遗:yí(遗书、遗忘、遗憾)
涕:tì(鼻涕、涕泪、痛苦鼻涕)
巫:wū(巫婆、巫师、巫峡)
蓟:jì(蓟北、山蓟、蓟县)
襄:xiāng(襄阳、襄办、襄理)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从“又”字中体会到老百姓的什么感受?
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苦盼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
课文主题
《从军行》通过描绘边塞地区开阔荒凉的景象,表达了戍边将士奋不顾身、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
【导语】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以下是wo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从军行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珙县人(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成“李杜”主要作品:《望岳》《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③[五千仞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它很高。
④[摩天]碰到天。
⑤[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⑥[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⑦[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译文】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是一堂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课程。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接触到三首名家古诗,分别是杜甫的《望岳》,李白的《将进酒》和陆游的《秋夜将晓入铁梧》。
这些古诗不仅包含着诗人们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还展示了他们卓越的诗歌才华和艺术创作之美。
让我们来欣赏杜甫的《望岳》。
这首诗是杜甫写给他的老师孟浩然的一首赠诗。
杜甫在诗中向孟浩然表达了对他的尊敬和敬仰之情。
诗中描绘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师长的敬重之情。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师友之间深厚情谊的珍视,以及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
杜甫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壮美的峨眉山,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这首诗通过对师友之情和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示了杜甫高超的文学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品味李白的《将进酒》。
这首诗是李白写给友人的一首劝酒诗。
诗中表达了诗人豪迈豁达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人借酒助兴,畅饮欢歌,表达了对友谊和欢乐的追求。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那种豪气干云的风采和不拘一格的人生态度。
李白用朴实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引人入胜,令人难以忘怀。
让我们一起赏析陆游的《秋夜将晓入铁梧》。
这首诗是陆游在秋夜写给友人的一首寓情诗。
诗中描绘了秋夜的寂静和凄凉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思念之情。
陆游通过对秋夜景色和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友情的忠诚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邃,给人以沉郁之感。
陆游以细腻凝练的笔法,勾勒出秋夜的静谧之美和内心的无尽思念,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虽然情感深沉,但却不乏雅致之美,令人陶醉其中。
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品读和赏析,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文学魅力和思想情感,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体会古诗表达的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昼、耘、供” 3 个生字;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 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 通过观察插图、 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 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5. 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 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板书 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辛勤劳动 赞美 天真可爱 喜爱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
,村庄儿女各当家 。
,也傍
学种瓜 。
1. 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溢着辛劳,也充溢着恬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
),对劳动人民的
( ),以及对乡村生活的(
)。全诗语言平白、
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喜爱 赞美 热爱
2. 学生自由阅读。【 出示课件 13】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 宋 )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 搜集并阅读《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其他诗句。
耘.田 (
)①在田里锄草 ②犁地
傍. (
)①靠近
②并排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在学习完课文之 后,补充《四时田园杂 兴》的其他诗句, 鼓励 学生自读自悟,激发学 生收集和阅读田园诗 的兴趣。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 一、 1. 夜绩麻
童孙未解供耕织
桑阴 2. ① ①
①学生观察生字,交流生字的书写特点。
②老师范写 , 学生认真观察。 新课 ③学生练习书写 , 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 ( 28 ④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学生习字,让学生相互交流、相 )分钟 互借鉴。
鼓励学生运用多 种方法识记生字、 理解 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 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 性,养成学生良好的学 习习惯。
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
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
想。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 初读诗歌,读准生字,指导书写 。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 【 出示课件 5】重点指导读
新课 准“稚”。 教学 ( 30 (3)指导书写会写字“晓”。 )分钟 ①学生观察生字,交流生字的书写特点。
成大。他十分喜爱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写了很多描写农
村四季的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
一个场景的一首。(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师,激发学生的认知兴
5. 朗读诗题,理解题意:指名学生读课题。(引导学生理 趣,使学习成为他们自
解:“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的意思是兴致;“杂 身迫切的需要,是引导
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 ( 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 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具 准备
1. 自主学习字词, 读准“稚”字音,理解字义, 识记字形; 正确书写会写字 “晓”; 正确读写课文中“稚子”等词语。 2.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 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 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B.读出农民的忙碌,表现繁忙的劳动场面。 C.读出农家生活的和谐。 ②反复读: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读、学生再读、齐读。 (4)教师小结:从短短的诗句里我们感受到了农民劳动 的辛苦和劳碌,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诗人这 种文人墨客所向往的。忙碌了一天,晚上一家人各自做着 各自的事情,这种温馨,使人们劳动的疲倦和劳累一扫而 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人们从劳动中得到的。再次齐读 课文,试着把这种满足与快乐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 赏析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板
课题
古诗三首
1.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 课时
1.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 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教学 目标
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音。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 指名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然后找同学说 一说,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场景。全班同学齐读诗歌。 2.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 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1)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
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农活?(插
秧、收割、犁地、积肥……)。
③看到此情景作者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农家男
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你们虽然辛苦,但生活是快乐
的。)
(3)指导朗读。(读出对“村庄儿女”的敬重和赞美之
情,读出诗的节奏。)(板书:赞美)
①指名读,师生评议。
A.读出农民的辛苦。
②老师范写 , 学生认真观察。
③学生练习书写 , 教师巡视指导。
④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学生习字,在相互交流中引
导学生相互借鉴。
2. 理解词语: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
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出示课件 6】
1. 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好学;读出作者对他们的喜爱之情……(板书:喜爱)
3. 了解写法。
(1)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什么为写作题材?(农村生活。)
(2)作者是怎样描写农家生活的?(作者抓住农家生活
的片段,运用通俗的语言,如“耘田、绩麻、村庄、儿女、
童孙、耕织、种瓜”等词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教师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平白、朴实、自然
想象到的当时的情景。
课堂小 结及拓 展延伸 (4 )分钟
(2)你们了解了这些孩子的什么特点?(天真、勤劳、
好学、可爱、爱劳动……)(板书:天真可爱)
(3)教师引读:在当时的农村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
各尽其能,做着分内的事,就连那小孩也——“童孙未解
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 出示课件 12】小组交流:从“童孙”“学种瓜”
比赛读。
2. 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 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出示课件 7】:清晨,满
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串
起,当做银钲。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
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
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
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国古代诗人杨万里吗?
2. 学生交流与杨万里有关的资料。 3. 教师评议。【 出示课件 3】学生自由阅读。
杨万里( 1127 年 10 月 29 日 -1206 年 6 月 15 日),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
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 初读诗歌,读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课件 4】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
准“昼、耘、供”。
(3)【 出示课件 5】指导书写会写字“昼、耘”。
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和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很多古
导入 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欢 ( 8 ) 的一首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
分钟 2. 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3. 教师评议。
4. 【 出示课件 2】谈话揭题:我国宋代有一位诗人,叫范
捕蝶的欢乐场面,作者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
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舟过安仁》浅白
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
稚的行为——以伞当帆来使船前进。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
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聪明。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描写儿童生活的另一首古诗《稚子弄
2. 理解词语。
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
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 学生熟读古诗。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比赛读。
2. 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 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
了夜晚回家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
兴”的意思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诗中表示的是一年 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
四季。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 习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