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讲稿一、教材整体安排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第一、二、六、七、八单元是由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其人文主题分别是“触摸自然”“革命岁月”“保护环境”“艺术之美”“走近鲁迅”,其语文要素分别是“想开去”“点面结合”“把握主要观点”“体会艺术之美”“理解主要内容”;第三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重在培养学生有目的地阅读。
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让学生关注小说的情节和环境,感受人物形象;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的方法。
二、本单元内容介绍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这是本套教材第四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前面三次分别为:三上第四单元预测,四上第二单元提问,五上第二单元提高阅读速度。
此类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这个单元围烧“有目的地阅读”这一策略进行编排。
“有目的地阅读”首先要根据自已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减少无关材料和不重要的材料对阅读的干扰。
确定阅读内容后,还要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展开阅读活动,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
学会“有目的地阅读”,能提高阅读效率,有助于尽快完成相关任务,是阅读高效的一种表现。
本单元对“有目的地阅读”进行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
《竹节人》通过学习提示,安排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不同。
《宇宙生命之谜》通过旁批呈现了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这篇文章的思维过程,课后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根据阅读的目的开展阅读。
在阅读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还提出两个新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开展新的阅读活动,进一步体会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
《故宫博物院》是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学生将在精读课文里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逐步实现自主“有目的地阅读”。
“交流平台”对如何根据阅读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示学生要在今后的阅读中自觉养成“有目的地阅读”的习惯。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单元说明 (3)1 草原 (6)2 丁香结 (12)3 古诗词三首 (16)4 花之歌 (24)习作变形记 (27)语文园地一 (32)第二单元单元说明 (41)5 七律.长征 (44)6 狼牙山五壮士 (48)7 开国大典 (55)8 灯光 (64)口语交际演讲 (68)习作多彩的活动 (72)语文园地二 (78)第三单元单元说明 (84)9 竹节人 (86)10 宇宙生命之谜 (92)11 故宫博物院 (95)习作 ____让生活更美好 (100)语文园地三 (104)第四单元单元说明 (109)12 桥 (112)13 穷人 (119)14 在柏林 (129)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132)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 (135)语文园地四 (138)快乐读书吧 (143)第五单元单元说明 (147)15 夏天里的成长 (149)16 盼 (156)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160)习作例文 (163)习作变围绕中心意思写 (166)第六单元单元说明 (168)17 古诗三首 (170)18 只有一个地球 (174)19三黑和土地 (178)20 青山不老 (182)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187)习作书写倡议书 (190)语文园地六 (193)第七单元单元说明 (197)21 文言文二则 (199)22 月光曲 (204)23 京剧趣谈 (210)口语交际聊聊书法 (212)习作我的拿手好戏 (216)语文园地七 (220)第八单元单元说明 (223)24 少年闰土 (225)25 好的故事 (232)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36)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241)习作有你,真好 (245)语文园地八 (249)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教学内容备注一9.2—9.6《草原》(3)《丁香结》(3)书法(1)课外阅读(1)二9.9—9.12《古诗词三首》(2)《花之歌》(1)习作(2)《语文园地》(2)三9.16—9.20《七律·长征》(3)《狼牙山五壮士》(3)书法(1)课外阅读(1)中秋节放假四9.23—9.27《开国大典》(3)《灯光》(1)《口语交际》(1)《习作》(2)课外阅读(1)五9.29—9.30《语文园地》(2)《竹节人》(3)《宇宙生命之谜》(3)六10.8—10.12《故宫博物院》(1)《习作》(2)书法(1)10.1—10.7国庆节放假七10.1—10.18《语文园地》(2)《桥》(3)《穷人》(3)八10.2—10.25《在柏林》(1)《口语交际》(2)《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九10.28—11.1《夏天里的成长》(3)《盼》(2)《习作》(3)十11.4—11.8《古诗三首》(3)《只有一个地球》(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一11.1—11.15《三黑和土地》(2)《青山不老》(1)《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2)十二11.1—11.22《文言文二则》(3)《月光曲》(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三12.2—11.29《京剧趣谈》(2)《口语交际》(1)《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十四12.2—12.6《少年闰土》(3)《好的故事》(3)书法(1)课外阅读(1)十五12.9—12.1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1)《习作》(2)《语文园地》(2)课外阅读(1)十六12.1—12.20复习(8)十七12.23—2.27复习(8)十八12.30—01.3期末考试第一单元单元说明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与反思【第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竹节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材分析:《竹节人》是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玩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写出了老师童心未泯的一面,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儿时玩具带来的心灵快乐。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教材在阅读提示中给学生安排了三个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同一篇文章,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
二、教学目标:1.会写“凛”、“棍”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了解做竹节人的过程;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
四、教学难点:学习有目的地阅读,完成三个阅读任务;体会“根据阅读的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的语文要素。
五、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小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学习任务1.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的课文,请翻开单元导语页,齐读单元导语。
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是本单元的习作要素。
)板书课题――竹节人2.猜一猜课文写什么?(预测、提问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发现策略秘密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围绕竹节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
预设:刚才同学们自觉运用了预测、提问等阅读策略。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它对于课文的学习有哪些要求?板书:有目的地阅读(三)聚焦阅读任务,分组合作阅读1.明确本课的三个阅读任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学设计(教案)《9竹节人》《10宇宙生命之谜》《11故宫博物院》

第三单元本单元以“阅读方法”为主题,包括《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习作:___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都是要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找到恰当的阅读方法去解决阅读问题。
教学本单元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理清学习任务,学习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根据阅读任务有针对性地运用阅读方法。
写事物时,注重融入情感,表达看法,本单元的习作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点滴事物,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语文园地”则是通过系统性地总结、语用练习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竹节人 2 回忆童年时竹节人游戏给作者带来的快乐。
1.会写28个字,会写3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快速浏览重要文段。
3.能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
宇宙生命之谜 2 以科学的视角探索宇宙中的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9 竹节人1.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疲倦”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
3.通过文中表达竹节人给作者带来乐趣的语句,感受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4.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重点体会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难点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1.字词教学本课14个生字,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词语和语段进行教学。
可把本课的词语进行分类,分别有“跺脚”“大步流星”“轻手轻脚”这类跟动作有关的词,“疙瘩”“冰棍”这类名词,“别出心裁”“技高一筹”这类形容词,还有“沮丧”“忘乎所以”这类描绘神态的词语。
不同类型的词语要有不同的学习策略,比如在学习“威风凛凛”的时候,注意前后鼻音的区别,体会竹节人有气势的样子。
在识记“跺脚”“大步流星”“轻手轻脚”时可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教案第【1】篇〗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优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竹节人》所在单元为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
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前面“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单元。
单元导语是著名作家杨绛的一则名言: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强调了读书要有一定的目的,由浅入深,慢慢琢磨,必能达到一定的造诣。
《竹节人》是一篇散文,共29个自然段,以回忆性的文笔通过对“做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
特别是通过孩童眼睛描述了老师也加入斗竹节人这一童年趣事,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欲罢不能,进而产生强烈的继承情感与动手制作的冲动,有效体现出“通过事物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一要素。
作为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第一课,《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一)故事情节层层深入首先亮明是小时候的事情,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阅读欲望,接下来给出主题:“有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童年的一段小事就这样呈出在学生面前。
此时的文字犹如一条涓涓细流,汩汩而来。
做竹节人,玩竹节人层层递进,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竹节人的乐趣,自然而然产生创新、实践的冲动与想法。
(二)阅读任务层层递进课前导读中直接根据课文内容呈现了三个阅读任务。
这三个阅读任务由物到情,情中见人,浑然成为一个整体,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这一语文要素。
轻而易举的体现了“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又一个语文要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懂得阅读时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从而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2.阅读描写人入迷的样子的句段,体会其中运用的多种描写方法,试着自己写一写。
3.试着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这种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感受分条列举法的好处,学习用有条理性的表达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想法。
4.学习古诗《春日》,感受春日的生机,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重点难点】: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学会分析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描写,学习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把人物入迷的样子描写生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回顾阅读本单元课文时所采用的阅读方法,交流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所采用的阅读策略。
2.读一读描写人入迷的样子的语段,分析其中的描写方法,并学会仿写。
【课时重点】1.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2.学习描写人物入迷的样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回顾本单元课文,学生说说自己选择的阅读任务及采用的阅读方法。
(1)就《竹节人》一课展开交流。
生1:我选择的阅读任务是“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阅读时我特别留意了关于老师的内容,也就是关注老师没收竹节人、玩竹节人的内容,理清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对如何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的内容只是快速浏览,这样就节省了很多时间,而且抓住了重点。
(2)就《宇宙生命之谜》一课展开交流。
生2:我对火星特别感兴趣,想知道“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所以阅读时我重点阅读了关于火星的段落,而对其他内容没有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就提高了阅读速度,而且也得到了我了解的知识。
(3)就《故宫博物院》一课展开交流。
生3:这篇文章太长了,要是全部读完得花很长时间。
但如果我的阅读目的是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的话,就只需要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
而且对材料三只需要了解一些信息,如游览的进出口,材料四则可以结合材料一一起来看。
统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本组教材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
小说《穷人》赞美了穷人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
《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
《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故事。
本单元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
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围绕本组主题,口语交际安排了“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本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阅读加拿大作者蒙格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等作品,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人间真情,熏陶学生的情操。
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能规范书写并学以致用。
2.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美感和韵味来。
3.通过本单元课文学习,共同感受真情的美好,并让爱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扎根。
4.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
【重点】1.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2.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
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难点】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信、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穷人》2课时《别饿坏了那匹马》1课时《唯一的听众》2课时《用心灵去倾听》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三3课时回顾·拓展三1课时总课时10课时9 穷人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
有目的地读,有目的地写:六上语文第三单元解读与大单元设计

有目的地读,有目的地写:六上语文第三单元解读与大单元设计关于策略单元这是统编版教材中编写的最后一个阅读策略学习单元。
三年级,学习预测策略;四年级,学习提问策略;五年级,学习如何提高阅读速度——速度快慢的要求,关乎策略,但本身不是一种策略;六年级的本单元,学习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方法要合乎目的,这是常识,但阅读方法的合目的性并不是一种具体的阅读策略。
所以,虽然统编版教材编写者将这几个单元定位为“策略”单元,但实际上并不是严格的“阅读理解策略”的学习。
所谓阅读理解策略,指的是为了帮助理解而选择运用某种特定的阅读技能。
阅读理解策略是相对普适性的,是阅读过程中心理思维活动方式的运用。
最基本的阅读理解策略大致包括一下八种——预测,即在阅读起始阶段,基于标题和关键词等来预测将要阅读的内容;故事文本阅读中,对人物、事件、故事结局等进行预测。
联结,即在阅读过程中调取已有的背景知识和个人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义。
提问,即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都能够提出基于文本的或从文本出发的问题,从而更深刻理解文本的含义。
推断,即能够利用文本提供的线索,合理进行补充假设和合乎常理的推断。
图像化,即在阅读过程中,由其“思维之眼”创造出“多重感官图像”,从而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
确定重点,即根据文本的组织结构特点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重要和不重要的分类,并细读重要的内容。
释疑,即能够意识到自己遇到了理解困难,并为了读懂而停下来,回头重新阅读。
综合,即能够分析信息,整合文本和自己的认识或经验加以思考,并得出结论。
此八项阅读理解策略前后没有必然的顺序,它们相互联系并在实际的阅读理解过程中综合地运用。
也有的研究和倡导者将“自我监控和调节”也算作阅读策略之一。
“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认识上属于常识,实践上就属于能力,要具备这样的能力,离不开阅读策略的运用——这里的阅读方法,可以理解为阅读策略的综合选择和运用,也可以理解为为了达成阅读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阅读措施和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阅读方法”为主题,包括《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习作:___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本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都是要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找到恰当的阅读方法去解决阅读问题。教学本单元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理清学习任务,学习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根据阅读任务有针对性地运用阅读方法。写事物时,注重融入情感,表达看法,本单元的习作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点滴事物,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语文园地”则是通过系统性地总结、语用练习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竹节人 2 回忆童年时竹节人游戏给作者带来的快乐。 1.会写28个字,会写3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快速浏览重要文段。 3.能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 4.能根据阅读任务和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5.学习阅读记叙文、科普文、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 6.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热爱历史文化的情感和勤于思考的兴趣。 宇宙生命之谜 2 以科学的视角探索宇宙中
的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
故宫博物院 1 通过四组材料,从故宫博物院的结构、太和殿修复的历史、故宫博物院官网简介、平面示意图四个方面来介绍故宫博物院。
习作 2 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1.能结合生活体验发现生活的美好之处。 2.能通过具体事例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看法。
语文园地 2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1.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回顾,总结出不同阅读任务的不同阅读方法。 2.能用生动的语言写出人入迷时的场景。 3.能有条理、有逻辑地口头表达观点。 4.朗读、背诵古诗《春日》。
9 竹节人 教学目标: 1.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疲倦”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 3.通过文中表达竹节人给作者带来乐趣的语句,感受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4.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重点 体会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难点 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疲倦”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梳理文章脉络,明确阅读任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竹节人”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你们小时候最爱玩什么玩具?有动手制作过玩具吗?(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今天,咱们要回到20世纪,去看看那时候的小朋友爱玩什么样的玩具。 (板书课题:竹节人) 3.生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们有疑问浮现出来吗? 预设1:什么是竹节人? 预设2:竹节人怎么玩? 5.课件出示: 师:竹节人是怎么做的?又是怎样玩的?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 【设计意图】 课堂伊始,通过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共鸣,围绕题目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既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最快地接触到文本的核心。 二、初步感知,完成阅读任务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完成阅读任务单。 课件出示: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我要关注的内容(相关段落) 1.写玩具制作指南。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在读课文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出示课件,介绍范锡林。 课件出示: 范锡林,江苏无锡人,1950年一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68年赴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务农,后历任靖江团结中学教师,靖江中学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江苏省第八届人大代表。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睁开吧,长长睫毛的眼睛》获《少年文艺》好作品奖,中篇小说《秘道》获上海市首届巨人优秀作品奖。 3.指名小老师带读本课17个词语,注意纠正字音、字形、字义,全班齐读。 威风凛凛(lǐn) 别出心裁(裁:设计;选择。) 技高一筹(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等。) 【设计意图】 高年段不仅要识记字音、字形、字义,更重要的是能联系积累和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4.生齐读词语。 课件出示: 疙瘩 疲倦 冰棍 橡皮 跺脚 颓然 沮丧 威风凛凛 呆头呆脑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大步流星 暴露无遗 念念有词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轻手轻脚 5.将生字新词放回课文中,同学共享阅读的智慧,指名学生来分享填写的阅读任务单。 6.给出示例: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我要关注的内容(相关段落) 1.写玩具制作指南。 第2~4自然段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第5~18自然段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第19~29自然段 7.对应阅读任务中需要关注的相关段落,梳理文章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小时候大家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怎样制作竹节人。 第三部分(第5~18自然段):讲述怎样玩竹节人。 第四部分(第19~29自然段):讲述竹节人与老师之间的故事。 【设计意图】 高年级学生阅读,不再局限于了解文本,重在学习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能力。通过寻找阅读任务中对应的内容,引导其围绕中心、有目的地阅读文章,快速提取有效信息,能提升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的能力。 8.刚才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课文,现在你们认识竹节人了吗?知道竹节人是怎么做成的吗? 让我们一起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吧! 课件出示: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1)制作竹节人有哪些步骤?有什么注意事项吗?(抓住动词“锯”、“钻”、“穿”) 步骤: 步骤一: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 步骤二:毛笔杆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步骤三:再锯八截短的毛笔杆,做成四肢。 步骤四:用一根纳鞋底的线穿过钻的小眼和四肢,把它们穿在一起。 玩法:把制作好的竹节人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能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了。 注意事项:锯的时候要小心,不要让毛笔杆崩裂。 (2)完成玩具制作指南。课件出示: 竹节人制作指南 所需材料 毛笔杆、工具刀、纳鞋底的线
制作步骤 1.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 2.毛笔杆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3. 再锯八截短的毛笔杆,当四肢。 4.用一根纳鞋底的线穿过钻的小眼和四肢,把它们穿在一起。
玩法 把制作好的竹节人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能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了。 温馨提示:锯的时候要小心,不要让毛笔杆崩裂。否则前功尽弃哦! (3)制作竹节人的过程给你什么感受? 预设1:自己手工制作,非常有趣。 预设2:从“就成了”可以看出,这个制作过程极其简单,所需的材料是极其简便的。 【设计意图】 根据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寻找与制作竹节人相关的段落,再抓住段落中重点的动词,使学生充分了解制作竹节人的过程,写出竹节人的制作指南,感受制作竹节人过程的简单有趣。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有趣的竹节人,通过梳理文章脉络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明晰了三个阅读任务需要着重关注的相关段落,并完成了阅读任务。为完成任务,我选择的阅读方法是:先快速浏览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玩具制作的部分。读完后再把制作过程的关键步骤理一理,用表格的形式来完成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有针对性地阅读,完成接下来的两个任务吧!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回忆“竹节人” 1.复习。 上节课,我们刚刚认识了《竹节人》,大家还记得这篇文章围绕“竹节人”讲了哪些内容吗?竹节人是怎么制作的呢? 2.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有趣的竹节人交朋友。(板书课题:竹节人)(齐读) 【设计意图】 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回顾既是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程度,也有利于他们更好的熟悉文本内容。 二、精读文本,趣斗“竹节人” 1.竹节人的制作过程是这么的有趣,难怪大家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生答)。要完成第二个阅读任务,我们该怎么读书呢? 2.生交流。 3.师小结: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的句子,读一读,把体会到的乐趣简要地写一写。 4.文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乐趣呢?一起交流分享吧! (1)斗竹节人的“古战场”有趣。 ①师:斗竹节人的“古战场”就是这些破旧的课桌,课文是怎样描述的呢? 课件出示: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