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洪涝灾害及其防治

合集下载

城市防洪安全

城市防洪安全

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存在问题亟待重视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 人口密集,财富集中, 一旦遭受洪灾, 将造成巨大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 我国的洪涝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受灾范围广和一旦受灾就损失严重等特点。

今年发生在北京的暴雨,造成城市交通系统瘫痪,不但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且造成了人员伤亡,更加凸显城市防洪的重要性。

一、存在问题一是城市防洪标准偏低。

由于我国城市建设和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城市规划和建设经验不足,多数城市在城市建设中优先考虑城市地上建设,对防洪、排雨等地下设施投入相对不足。

导致现有的城市防洪标准与这些城市的社会经济地位不相称, 在遭遇大洪水时, 由于城市规模扩大, 人口增加和经济总量的扩大, 同样的洪水造成的灾害损失是过去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二是城市调蓄雨洪能力衰减, 城市内涝问题越来越突出。

城市一旦被列为有防洪任务的城市, 大都十分重视防治外洪, 通过建设堤防来防止洪水的入侵。

但是, 由于历史上的分部门管理, 往往忽视排涝工程的建设, 城市原有的水面、洼地、河滩及闲臵土地往往成为城市建设最易、“最佳”的可利用场所。

由于城市地区湖泊、洼地萎缩、面积减少, 土地硬化程度提高, 而且大量的建筑建造在原来的绿地和水域上, 致使城市调蓄雨洪能力锐减,易造成内涝。

另外, 许多城市的排水管网配套建设滞后,城区原有设计的排水管网很多都是建设年代已久、排放能力不够、排水标准比较低,很多新建居民小区未按标准新建排水设施, 而是接入原有的市政管线, 加大了排水负荷。

三是城市防洪排涝技术落后。

城市洪涝灾害防治除了依靠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以外, 还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 如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新的3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GPS卫星定位系统)等,我国目前在城市防洪排涝中对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水平还不高, 特别是对城市老管网的布设、抢险、探测还缺乏预先防范的手段和措施。

洪涝灾害预警预防培训

洪涝灾害预警预防培训

洪涝灾害预警预防
2013
2013年“7.9”洪灾是因我区上 游县(市)强降雨,致使流经我区 的毗河、清白江水量猛增,水 位猛涨。全区共造成经济损失 24194万元。
2018
2018年7月2日至11日,新都区 遭遇特大暴雨,发生了“7.2和 7.11两次较大的洪灾,低注地 段多处出现严重积水,最深处 近3米。
洪涝灾害预警预防
N
新 都 区 流 域 图
洪涝灾害预警预防
三、新都区洪涝灾害的特点



由蒲阳河、柏条河沿
当地暴雨产生的洪

都江堰内江分排的岷
途接纳由都江堰市、
水,若三种洪水同

江洪水。

郫县、彭州境内汇入
的区间洪水山溪洪水。
时发生,将会造成 严重的洪涝灾害。

洪水 特点
各河流上游多为高山深谷,地势陡峻,洪水陡涨陡 落,来势迅猛,一旦以最为不利的组合方式汇入河 道,必将对沿河两岸造成严重损害
同 与 异
共同点是地表积水(或径流)过 多。
区别是涝灾因本地降水过多而造 成,洪灾则是因客水入境而造成。
由于洪水和雨涝往往同时或连续 发生在同一地区,所以进行灾情 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时,大多难 以准确界定区别,此时统称为洪 涝灾害。
洪涝灾害预警预防
洪涝灾害预警预防
了解一下 二、洪涝灾害的常识
一、洪水:洪水是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
•⑥区防指加强会商调度,加强协调、督导全区防汛抗旱调度,并与相关区域加强视频会商,及时作出针对性的 安排布置。
单击此处可编辑内容
单击此处可编辑内容,根据您的需 要自由拉伸文本框大小
洪涝灾害预警预防

防洪排涝标准

防洪排涝标准

防洪排涝标准一、引言防洪排涝标准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制定的关于洪水防治和排涝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洪涝灾害频发,防洪排涝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防洪标准和排涝标准两个方面,全面、详细、完整、深入地探讨防洪排涝标准的相关话题。

二、防洪标准2.1 定义和目标防洪标准是针对城市洪涝灾害而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其主要目标是确保城市在遭受洪涝灾害时能够降低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2 制定原则和内容防洪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制定标准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确保其科学可行性和可靠性。

2.综合性:考虑城市的地理、气候、水文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综合性的防洪标准。

3.可操作性:标准应具备一定的操作性,方便实施与监控。

4.持续性:制定的标准应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持续性。

防洪标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洪水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洪水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预测洪水,提前采取防洪措施。

2.洪水安全标准:制定城市洪水安全标准,包括流量、涝深等指标,以确定防洪设施的设计水位和泄洪能力。

3.防洪设施建设:建设防洪墙、防洪闸、排涝泵站等防洪设施,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4.地下排水系统:制定地下排水系统标准,确保城市在遭受强降雨时能够及时排涝。

三、排涝标准3.1 定义和目标排涝标准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制定的关于排涝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其主要目标是确保城市在遭受暴雨等降水事件时能够及时排除积水,保持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正常。

3.2 制定原则和内容排涝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靠性:制定标准应确保排涝设施的可靠性,排涝能力应能满足城市规划的需求。

2.规范性:标准应具备一定的规范性,规定排涝设施的设计和施工要求,以保证质量和效果。

3.经济性:标准应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确保排涝设施的建设和运维费用合理。

4.可操作性:标准应具备一定的操作性,方便实施与监控。

洪涝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优秀8篇)

洪涝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优秀8篇)

洪涝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优秀8篇)针对突发状况你是否在苦思冥想应怎样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学好防洪涝灾害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只有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需要制定应急防震指南,小编推荐一篇有关“洪涝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为避免遗忘,还请您收藏本页网址!洪涝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篇1一、背景信息洪涝灾害是指因降雨量超过地表径流能力,导致地表积水形成淹没等灾害的自然现象。

对于洪涝灾害的应急处置,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预案,以便在发生灾害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预案目的1. 确保人员安全:预案旨在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

2. 提高反应速度:通过预案的制定,能够使各部门在灾害发生后能够快速行动,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3. 提高处置效率:预案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协同合作方式,提高了处置效率和救援效果。

三、预案内容1. 人员安排:确定各部门、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明确指挥关系和责任。

2. 预警机制: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加强对气象信息的监测和预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 救援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救援措施,包括撤离安置、紧急救援、物资储备等。

4. 群众疏散:制定群众疏散方案,组织群众有序撤离危险区域,确保群众安全。

5. 通信保障:保证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建立灾情汇报和通信指挥系统。

6. 灾后恢复:制定灾后恢复计划,积极组织救灾工作,修复受损设施,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四、预案执行1. 预案启动:一旦接到预警和灾情报告,各部门按照预案要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2. 命令传达:各级指挥机构通过指挥系统发布命令,指导各级部门和人员的行动。

3. 任务分工:根据预案规定,各部门及时组织人员,分工合作,进行救援和处置工作。

4. 监督检查:建立灾害事故处理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救援工作的监督,确保救援工作的有效进行。

5. 归档总结:灾后及时总结各项工作,做好经验教训的归纳和总结,为今后的灾害应急工作提供参考。

城市内涝成因及防治对策

城市内涝成因及防治对策

城市内涝成因及防治对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全球生态气候的不断恶化,我国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内涝的现象。

城市内涝主要是指因为连续降雨或者强降雨而导致超出城市排水能力所形成的积水灾害的现象。

城市内涝的产生,对城市中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对其成因的研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根本上对城市内涝的问题进行解决。

标签:城市;内涝;成因;防治;降雨;排水设施1 城市内涝成因1.1 气候变化,城市降雨量变大随着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不断严重,导致我国产生了很多的极端天气。

从降雨方面来说,主要造成暴雨频次增加,暴雨加大。

同时随着我国城市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区降雨量明显大于郊区,城市化对年降雨量、汛期降雨量和最大日降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作用。

1.2 城市排水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不匹配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城市面积在不断扩大。

但是城市中排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却没有继续发展和前进,出现小马拉大车的问题。

老城区排水管网建设年代早,建设标准低,排水能力小,一遇特大暴雨,内涝无法及时排除。

新建的城区、工业园区、住宅区等是由原农业区发展而来,本来农村的防洪排涝能力就很低,在新区建设中排涝设施没有同步实施,致使雨水不能及时下泄。

特别是在立交桥、公路桥、低凹地带,排水泵站排水能力不足,城市内涝问题更为严重。

形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排水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1.3 城市调蓄水能力与城市发展不匹配城市的中、小水库、沟塘水系具有天然良好的调蓄雨水、涵养渗流的功能。

但在城市扩张建设中,大量洼地、沟塘被填平或被侵占,自然蓄水和渗水的设施越来越少。

承担着城市蓄洪重要功能的中、小水库,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被人为填筑占用,或者没有进行除险加固,达不到原定的设计蓄水标准,不能发挥应有的调蓄水作用。

加之在城市建设中,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绿化面积较小,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也容易形成路面积水。

洪涝的防治生物措施

洪涝的防治生物措施

洪涝的防治生物措施引言洪涝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经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传统的防洪措施包括修建堤坝、建造排水系统等工程措施,但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些工程措施的效果变得有限。

因此,寻找新的防治洪涝的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生物措施作为一种可持续的防洪措施,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洪涝防治生物措施。

1. 湿地的恢复和保护湿地是自然界最重要的洪涝调节区之一,它们可以吸收和保持大量的降雨水分,减少洪水的泛滥范围。

因此,恢复和保护湿地是防治洪涝的有效手段之一。

具体的措施包括:•建立湿地保护区:划定一定范围的湿地区域,禁止采矿和开发等破坏湿地的行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种植湿地植被:湿地植被能够有效吸收水分,减缓洪水的流动速度,减少洪水带来的冲击力。

2. 河道生物工程河道的改造和管理对于防治洪涝起着关键的作用。

生物工程是一种利用植物和其他生物的力量来加固河道的方法,可以提高河道的稳定性和水动力性能。

常见的河道生物工程措施包括:•河道水生植物的种植: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以增强河道的抗冲击能力并减少水流速度,使水能均匀分布在河道中,减少水流对河岸的冲击力。

•鱼类的引入:适当引入一些能够消食的鱼类,如草鱼、鲤鱼等,可以控制河道中的水生植物生长,维持河道的稳定性。

3.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是指以自然系统为基础,通过模仿自然过程来恢复水文循环的建筑和工程。

它不仅可以提供洪水调控的功能,还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人居条件。

具体的生物措施包括:•绿色屋顶:在建筑物顶部种植植物,可以降低降雨水的径流速度,减少洪水的发生频率。

•建设湿地公园: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划定一定的湿地区域,以湿地公园的形式建设,既能起到洪涝调控的作用,又能提供城市居民的休闲场所。

4. 种植防护林带防护林带是一种通过种植树木来减少洪水冲击和泥沙冲刷的措施。

树木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常见的防护林带措施包括:•河岸林带:在河岸两侧种植乔木和灌木,形成一道绿色屏障,减缓洪水的流速,保护河岸。

中国城市内涝防治与大小排水系统分析

中国城市内涝防治与大小排水系统分析
中国城市内涝防治与大小排水系统分析

伍1,
杨 正1,
赵杨2,
李俊奇1
(1.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2.北京雨人润科生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44) 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如何科学、有效地解决城市内涝成为政府与专 业人员关注的热点。简要分析、总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城市内涝的成因及洪涝关系、我国城市内涝防治思路的局限
关键词:城市内涝;大小排水系统;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602(2013)16—0013—07
Analysis of Urban Flooding Control and Wul。
Major
and
Minor Drainage
Systems in China
to
ists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he
causes
come up with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solutions to deal with urban flooding.
of urban flooding,the relation between flood and waterlogging and the limitation of urban
的重大问题。

市排水和内涝防治关系重大的大小排水系统的相关
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2大小排水系统分析
2.1
大小排水系统概念、组成及关系 在一些英语国家排水系统中将传统的管道排水
系统称为小排水系统(minor system),一般包括雨水 管渠、调节池、排水泵站等传统设施,主要担负重现 期为1~10年范围暴雨的安全排放,保证城市和住 区的正常运行∽J。事实上,小排水系统本身就是内 涝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 来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的LID等源头控制措施越来 越多地结合到小排水系统之前或之中,有时甚至可 替代源头分散区域内的传统管道小排水系统。英国 建筑行业研究与咨询协会(CIRIA)2006年出版的手 册中,就将SUDS中的源头控制措施也划分到小排

防洪度汛方案

防洪度汛方案

防洪度汛方案第1篇防洪度汛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城市防洪度汛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洪涝灾害损失,提高城市防洪度汛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洪度汛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原则1. 目标:确保城市防洪安全,降低洪涝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原则:(1)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3)统筹兼顾,合理布局。

(4)科学调度,精细管理。

三、防洪度汛措施1. 工程措施(1)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标准。

(2)完善城市排涝设施,提高排涝能力。

(3)加强河道整治,保障行洪畅通。

(4)加强水库、湖泊等水源地保护,确保水源安全。

2. 非工程措施(1)加强防洪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全民防洪意识。

(2)建立健全防洪度汛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

(3)制定防洪预案,开展防洪演练。

(4)加强防洪信息监测预警,提高防洪决策水平。

四、具体实施方案1. 前期准备(1)开展城市防洪度汛现状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

(2)收集相关资料,为防洪度汛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3)开展防洪度汛风险评估,明确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

2. 方案制定(1)根据前期调查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防洪度汛总体方案。

(2)细化防洪措施,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3)制定防洪预案,包括洪水预警、人员转移、抢险救援等内容。

3. 方案实施(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方案落实。

(2)加大投入,保障防洪度汛工程建设和设施维护。

(3)加强部门协同,形成防洪度汛合力。

(4)定期开展防洪度汛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4. 监督评估(1)建立防洪度汛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2)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防洪度汛工作落到实处。

(3)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防洪度汛方案。

五、保障措施1. 政策保障(1)加强防洪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为防洪度汛工作提供法制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