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标准版本
建立城市灾害管理的规划与预防方案

建立城市灾害管理的规划与预防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的灾害风险也日益增加。
城市灾害的发生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城市灾害管理的规划与预防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灾害的特点、规划原则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灾害的特点城市灾害是指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两者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灾害事件。
城市灾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城市灾害的发生频率高。
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建筑物众多,灾害的发生概率较大。
例如,地震、火灾、洪水等灾害常常发生在城市中。
其次,城市灾害的影响范围广。
城市中人口众多,建筑物密集,一旦灾害发生,往往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城市还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旦受到灾害的破坏,将给城市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影响。
最后,城市灾害的防范难度大。
由于城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城市灾害的防范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
城市规模庞大,人口众多,各种因素相互交织,使得灾害的预测和防范工作变得非常困难。
二、建立城市灾害管理的规划原则为了有效应对城市灾害,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灾害管理规划至关重要。
下面是建立城市灾害管理规划的几个原则。
首先,科学性原则。
城市灾害管理规划应基于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制定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其次,综合性原则。
城市灾害管理规划应该综合考虑各种灾害类型和各个阶段的应对措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管理体系。
再次,预防性原则。
城市灾害管理规划应注重预防,通过加强灾害防范和减轻灾害影响,降低灾害风险。
最后,可持续性原则。
城市灾害管理规划应考虑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解决当前的灾害问题,还要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
三、城市灾害管理的预防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城市灾害的发生,应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首先,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通过建立完善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城市防灾减灾实施方案

城市防灾减灾实施方案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城市防灾减灾实施方案显得尤为迫切。
首先,要加强城市防灾减灾意识。
城市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都应该意识到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其次,要健全城市防灾减灾体系。
建立健全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
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建设,提高城市的整体防灾减灾能力。
再次,要加强城市防灾减灾技术支撑。
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城市防灾减灾信息化系统,实现对灾害风险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同时,加强城市防灾减灾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城市防灾减灾的科技含量。
此外,要加强城市防灾减灾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城市防灾减灾队伍,培训专业的防灾减灾人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城市社区的防灾减灾组织建设,形成居民自治、政府指导、专业救援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
最后,要加强城市防灾减灾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上相关机构和国家的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的防灾减灾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城市防灾减灾水平。
综上所述,城市防灾减灾实施方案需要从加强防灾减灾意识、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技术支撑、加强队伍建设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全面推进,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体系,为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高度重视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共同努力,共同建设更加安全的城市。
城市规划中的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城市规划中的自然灾害防治措施自然灾害是指地球自然界不可避免的自然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这些灾害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影响。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对城市的破坏和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城市规划中的自然灾害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常见的自然灾害防治措施,以期提供参考。
一、地震防治措施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给城市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带来重大威胁。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地震防治措施来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失。
首先,应加强地震防护建筑的设计和建造,采用抗震设防标准,确保建筑物能够在地震中保持稳定。
其次,应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出地震警报,提醒居民采取安全措施。
此外,应加强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防治,预测和评估地震风险,避免建设在地震活跃区域。
二、洪水防治措施洪水是城市规划中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防止洪水对城市造成严重的水浸和损失,需要采取一系列洪水防治措施。
首先,应制定科学的防洪规划,合理规划城市的排水系统,确保排水通畅。
其次,应加强河道的治理和护岸工程,保持河道的通畅和稳定。
此外,还应加强洪水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预测和发出洪水警报,提醒居民采取紧急避险措施。
另外,也要加强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避免在洪水易发区域建设重要基础设施或居民聚集区。
三、台风防治措施台风是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经常给沿海城市带来巨大的风暴潮和风力。
为了减少台风对城市的破坏和居民的伤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台风防治措施。
首先,应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测体系,及时发布台风预警,提醒居民做好准备工作。
其次,应加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造,采用抗风设防标准,确保建筑物能够抵御台风的袭击。
此外,也要加强沿海地区的防潮堤和防浪堤的建设,减少台风风暴潮对城市的侵袭。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除了地震外,地质灾害还包括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地质灾害给城市的居民和建筑物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城市的破坏,需要采取一系列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灾害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灾害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灾害是指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中发生的突发性、广泛性的事件,其具有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灾害给社会带来的损失,需要采取灾害预防措施和制定应急预案。
一、灾害预防措施1. 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报能力灾害监测是对自然现象和环境变化进行观测和监测,以及通过技术手段对灾害进行预测和预报,以提供预警信息。
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报能力,可以及时发现灾害的迹象和趋势,提前预警,为应急救援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便利。
2. 建立健全的防灾减灾体系建立健全的防灾减灾体系,包括科学认识灾害风险,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灾害风险管理机制,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等。
3. 加强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破坏者灾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包括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可以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4. 强化灾害应对能力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灾害应对能力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
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应急演练,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提高人们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效率。
5. 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和规划灾害风险评估是评估可能发生的灾害及其对人类活动和财产造成的威胁的能力。
通过灾害风险评估,可以确定灾害易发区域,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措施,减少灾害风险。
二、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预案是指为了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及时调动和组织社会资源,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效率的行动计划。
1. 指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急预案中需要明确各级官方机构和单位的责任,指定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和负责人,明确组织和协调各方资源的职责和权限。
2. 制定危险源和风险评估应急预案中需要对可能出现的灾害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的位置、性质和规模,评估可能的灾害损失和影响范围,为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3. 制定应急措施和流程应急预案中需要制定详细的灾害应对措施和流程。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5918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制: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正式样本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正式样本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平也渐渐提高。
但是,在繁华的里,人们享受较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承受着各种潜在的城市灾害的威胁,甚至每时每刻都有城市人遭遇着不同程度的城市灾害。
学习城市灾害这部分内容,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考虑: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
我们也可以用一个俗语来描述这两方面:天灾人祸。
的确,自然和人为是造成城市灾害发生的最主要因素。
当然,这样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科学的,因为很多灾害是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仅根据灾害的主要性质将其大略地分为上述两个方面。
城市自然灾害城市自然灾害有以下几方面:地质灾害、洪涝灾害、高温干旱灾害。
地质灾害是地壳动力地质作用及岩石圈表层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下,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
地质灾害中有地震、崩滑流、地面变形、开挖工程灾害、水土流失、风沙尘暴、海平面上升等多种灾害。
全球的地震带分布为: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城市防洪救灾的应急预警与预防措施

城市防洪救灾的应急预警与预防措施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洪灾频发,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灾害。
为了更好地保护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城市防洪救灾的应急预警与预防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应急预警的实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两个方面阐述。
一、应急预警的实施1. 洪水预警系统的建立城市防洪的第一步是建立一套有效的洪水预警系统。
这一系统应包括实时监测、信息传输和应急响应等功能。
通过各类水文监测设备、气象雷达、遥感技术等手段,及时获取洪水信息,并通过无线电、短信、社交媒体等途径将预警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和市民。
2. 预警信息的发布与传递在建立了洪水预警系统后,关键是如何及时、准确地发布和传递预警信息,以便市民能够做好应对措施。
这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渠道,包括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发布警报,同时通过政府网站、手机APP等途径将信息传递给市民。
3. 科学决策与指挥调度应急预警并不仅仅是发布信息,还需要有科学的决策和指挥调度机制。
相关部门应建立起紧密协作的指挥系统,明确责任分工,及时作出决策,并指导救援人员做好灾害应对工作,确保救灾行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预防措施的实施1.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城市排水系统是防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地势、降雨量等因素,合理设计和建设雨水污水管网,确保下水道畅通,减少内涝现象的发生。
2. 加强抗洪设施建设城市应当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抗洪设施,包括堤防、排涝泵站、防洪渠等。
这些设施能够在洪水来临时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保护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 加强综合管理和应急演练防洪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的密切协作和综合管理。
各级政府应加强组织和协调,制定完善的防洪救灾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结语:城市防洪救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科学合理地实施应急预警和预防措施,才能更好地减少洪灾对城市造成的破坏和损失。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城市防洪救灾工作,加强投入,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确保城市洪灾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城市灾害及防治办法

城市灾害类型及防治办法城市灾害是发生在城市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各种灾害。
中国城市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我国地域辽阔,地质地貌类型齐全,平原城市、沿海城市、山区城市及各类矿业城市类型多种多样。
虽然城市地质灾害具有共性,但不同的城市类型决定了各个城市的地质灾害具有各自的特点。
中国城市地质灾害的形成具有其特殊的区域性规律,中国沿海地区的城市的主要城市地质灾害以海侵、海蚀为主:以平原区城市的城市地质灾害表现为地下水漏斗引起的地质灾害;山区城市的城市地质灾害以崩塌、清坡、泥石流等山地地质灾害集中而突出,大多数矿业城市的地质灾害为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
城市所处的地质环境以及地质灾害形成的基本规律决定了城市地质灾害具有综合叠加特征,一座城市往往存在多种地质灾害,城市地质灾害的发生随不同时间、不同条件表现优势灾种不同。
但无论如何城市地质灾害一般首先服从于区域性规律,同时又必然反映城市自身特点。
○1地质灾害是地壳动力地质作用及岩石圈表层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之下,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及财富遭受损失的现象。
城市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灾害、崩滑流灾害、地面变形灾害、开挖工程灾害、水土流失灾害、风沙尘暴灾害和海平面上升灾害等七种。
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是世界上城市危害比较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
它仅次于地震灾害,危害惨重,分布广泛,且历史悠久。
城市崩滑流灾害对人类具有多种危害,主要包括导致人员伤亡、破坏城镇、矿山、企业、学校、铁路、公路、航道、水库等各种工程设施,破坏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特别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城市处于崩滑流灾害的包国之中。
水土流失灾害是土壤在外力(风、水等)的作用下,被剥蚀搬运和沉积.由于它的作用发生缓解,平时察觉不到,故有又称之为“静悄悄的危机”和“爬行性的难”。
气候、地形、土壤种类和植被覆盖等会影响水土流失的发生,但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壤,破坏植被则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风沙尘暴都是威胁城市安全的灾害性自然现象,但却是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目前,西部的西安、兰州、银川、鸟市、呼市、北京等常受到风沙的侵袭、因此,在受风沙尘暴危害严重的城市和地区,加强植被的恢复工作,提高植被的覆盖率,是减少灾害的最佳途径。
城市灾害防护措施

城市灾害防护措施引言:近年来,城市发展迅猛,人口聚集,对城市灾害防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城市灾害的发生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城市灾害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下文将针对常见的城市灾害,如自然灾害、环境灾害和人为灾害,探讨相应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城市居民的安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自然灾害防护措施1. 地震防护措施地震防护是城市灾害防护的首要任务之一。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需要经过严格的设计和监测。
加强地震教育,培养市民的自救互救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城市规划应考虑地震安全因素,建立抗震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
2. 暴雨洪水防护措施制定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和排放系统,是预防洪水的重要措施。
在城市规划中考虑水利设施的修建,确保排水系统的高效运行。
此外,加强对市民的防灾教育,提高他们对洪水威胁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也是减轻洪灾影响的关键。
3. 台风和飓风防护措施在台风和飓风多发地区,建立稳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至关重要。
强化建筑物的风险抵御能力,采用抗风设计和适当的材料。
此外,加强对飓风的预警体系和紧急撤离计划的制定,以提高市民的自救互救能力和逃生效率。
二、环境灾害防护措施1. 空气污染防护措施加强对污染源的管控和治理,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和推广,减少对煤炭等高污染燃料的依赖。
此外,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水污染防护措施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工作,严禁非法排污和乱倒垃圾。
加强水质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
引入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加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改造力度。
同时,提倡节水意识,鼓励市民使用节水设备和采取节水措施。
3. 土壤污染防护措施加强土壤污染源的管理,禁止非法倾倒有害废物。
鼓励有机农业和无害化农药的使用,减少农业对土壤的污染。
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工作,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和土壤保护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RHD-QB-K5918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标准版本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平也渐渐提高。
但是,在繁华的里,人们享受较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承受着各种潜在的城市灾害的威胁,甚至每时每刻都有城市人遭遇着不同程度的城市灾害。
学习城市灾害这部分内容,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考虑: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
我们也可以用一个俗语来描述这两方面:天灾人祸。
的确,自然和人为是造成城市灾害发生的最主要因素。
当然,这样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科学的,因为很多灾害是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仅根据灾害的主要性质将其大略地
分为上述两个方面。
城市自然灾害
城市自然灾害有以下几方面:地质灾害、洪涝灾害、高温干旱灾害。
地质灾害是地壳动力地质作用及岩石圈表层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下,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
地质灾害中有地震、崩滑流、地面变形、开挖工程灾害、水土流失、风沙尘暴、海平面上升等多种灾害。
全球的地震带分布为: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之间,也是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之一。
地震具有突发性、区域性、多重复杂性及连续性的特点,还伴随着山崩地陷、诱发火山爆发、海啸、泥石流以及导致火灾、爆炸、疾病等二次
灾害,进而使工厂停产、停工等三次灾害。
崩滑流灾害即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仅次于地震灾害,危害也相当惨重。
它们常在同一区域或地区相伴发生,属于外力作用下的岩石圈灾害,崩塌、滑坡发生地区,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固体物质来源,进而形成泥石流灾害。
崩滑流会导致人员伤亡,对城市建筑、铁路、公路、航道、水库城市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也会破坏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地面变形包括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裂缝。
地面塌陷主要是开车地下矿产资源和表面岩溶活动引起的。
地面沉降主要是因为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引起地面下降,与地壳运动、建筑物荷载等也有关系。
开挖工程灾害是一些城市周围矿产资源开发和隧道等工程建设中发生的突水、突泥、冲击地压、冒顶、瓦斯爆炸等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设备和工程毁
坏、资源冻结。
水土流失的威胁主要有三方面:土壤养分流失;水库受泥沙淤塞,水利设施有效作用期缩短;、湖泊和河道受泥沙淤塞,增加了发生洪水的危险。
主要原因归于自然植被的减少。
荒漠化引起的风沙尘暴在我国华北西北地区越来越频繁。
海平面上升会影响城市供水、阻碍城市防洪,并对旅游造成威胁。
我国东北、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和东部沿海低洼地带,海拔高度一般都在50米以下,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高温干旱灾害的形成与城市的气候背景、海气相互作用、大气环流、天气系统等多方面有关,高温干旱的发生会对农业、水利、林业、工业、电力、交通、航运以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威胁。
面对各种可能发生以及已经发生的自然灾害,城市要想化解灾难,必须完善相应的预防、应急、灾后处理的机制。
在物质方面,要完善各种设施,如安全通道、交通工具、医疗器具、物资储备等等,并在预报机制方面提升预报器械的精度,以便实现早预报早预防,因为很多自然灾害发生只是一瞬间,瞬间发生后造成的巨大破坏力是无法估量的,为了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提高预警精度、保障信息流通顺畅是很有必要的。
在机制方面,除了完善预警机制,还应对人群加强防灾演习、普及自救知识,强化相关工作人员面对灾害时的责任心。
城市人为灾害
城市人为灾害有以下这些方面: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空气污染、传染病、交通事故(高铁、地铁)等等。
城市水体被污染,有自然的因素,由于雨水对各种矿石的溶解作用、火山爆发和干旱地区的风蚀作用所产生的大量灰尘落入水体。
但是更重要的是人为因素,随着城市工业化的逐步发展、人们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化肥和各种废弃物排入水中,造成水质恶化。
水是构成生物体的最主要成分,不健康的水质对人和其他生物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据调查,世界上80%的疾病都是由水造成的,我们熟知的人类五大疾病(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均由水质不洁引起。
水污染防治,不能仅仅依靠污染后的治理,更应该注重加大对污染源头的管理力度,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观念。
城市垃圾污染是最贴我们日常生活的污染现象,其中主要有以下五类垃圾,它们造成危害是极其严重
的:(一)1。
塑料,难以分解, 破坏土质, 使植物生长减少30%;填埋后可能污染地下水;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
2.电池,钮扣电池含有有毒重金属汞,充电电池含有有害重金属镉,干电池含汞、铅和酸碱类物质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
3剩餐,如与垃圾或快餐盒倒在一起的剩饭,使得大量滋生蚊蝇;促使垃圾中的细菌大量繁殖, 产生有毒气体和沼气, 引起垃圾爆炸。
4.油漆和颜料,含有有机溶剂的油漆可引起头痛、过敏、昏迷或致癌,而且是危险的易燃品;颜料中多含重金属,对健康不利。
5.
清洁类化学药品,含有机溶剂或大自然难降解的石油化工产品;具有腐蚀性;含氯元素(如漂白剂, 地板洗剂等),人体有毒;药品含破坏臭氧层物质;杀虫剂中, 有50%含致癌物质, 有些可损伤动物肝脏。
防治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的主要措施,是建设城市
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和场所。
垃圾产生后就得合理处置,不能随意地倾倒、简单地堆放,否则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对于空气污染,虽然国家的污染治理力度有所提升,但是我国的空气污染还是很严重。
工业生产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工业生产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有各种烟尘和气体。
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
同时,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是当代的主要运输工具,它们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
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
防治城市大气污染,不仅要继续实行传统的方法,如调整能源结构,积极探寻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氢能、天
然气等清洁能源,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还应加大执法力度,尤其要对街边食物商贩进行严加管理,防治烹饪烟雾弥漫街道,造成大面积空气污染。
传染病如非典型性肺炎、甲流、瘟疫等等,一旦在人群密集的城市中蔓延,会造成惨重的破坏。
为防治这些高强度的传染病灾害,城市要加强防灾应灾的建设,软件硬件的建设都不应忽视:硬件上要完善安全通道、医疗设施、交通运输工具等,软件上要提升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探索更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同时控制城市人口密度,防止过度膨胀造成传染病的传染率升高及疏散的难度加大。
交通事故,几乎是各大电视台、广播台、网络等时时报道的新闻。
由汽车、火车包括动车高铁、城市地铁等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人群恐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造成交通事故的因素是多方面
操作指南/ OPERATION GUIDE 编号:RHD-QB-K5918的,除了交通工具本身的缺陷不足和交通道路的障碍外,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人为因素:醉酒驾车、疯狂飚车、不遵守道路规则、缺乏责任心。
有些事故如动车事故,也与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成熟有关。
所以,要想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不仅要强化人们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提升交通工具的安全系数,国家还应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保障交通安
;全。
此外,富二代、官二代之类的“飙车族”也应该自我检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