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课时练习

合集下载

《诗经》两首练习及答案详解

《诗经》两首练习及答案详解

《诗经》两首练习及答案详解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二首练习及答案详解(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基础巩固(20分,1- -5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ch 1)乘彼垝垣(hu n)载饥载渴(z i)小人所腓(f ifB.尔卜尔筮(sh)i靡有朝矣(zh a o)其水汤汤(t a ng)四牡(m u业业C.匪我愆期(qi a n)于嗟女兮(ji e)渐车帷裳(ch ng)不遑(hu ng)启居D.将子无怒(ji ng)体无咎言(ji )u犹可说也(yu £四牡骙骙(ku )1解析:A项,"垣”应读yu d n; B项,"汤”应读sh a ng D项,"将”应读qi a ng "说”应读tu Q 答案:C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载笑载言载:动词词头,无义B ?以我贿迁贿:财物C.女也不爽. 爽:直爽、爽快D .静言思之言:助词,无实义解析:C项,爽:过错。

答案:C3?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 .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匪来贸丝/于嗟鸠兮 D ?象弭鱼服/小人所腓解析:A项,莫一暮;C项,匪一非,于一吁;B项、D项无通假字。

答案:C4. 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①不遑启居,'狁之故A? B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②彼路斯何?君子之车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CC.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答案: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

“颂”分为周颂和鲁颂, 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 .《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8下语文《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同步练习(含解析)

8下语文《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同步练习(含解析)

《诗经》两首课时作业单选题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读《蒹葭》,我们领略了金秋拂晓、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的空灵意境。

B. 《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 《全唐诗》作为一本唐诗合集,编校于清代康熙年间,收录了约二千二百余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作。

D. 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把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也是一座启迪心灵的宝库。

2.下面对《诗经·关雎》和《诗经·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运用了“兴”的手法,表现出了小伙子对心上人念念不忘、执着追求的感情。

B.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此句是实写,描写了男子与追求的淑女结婚时的热闹情景,表达了他的美好愿望。

C.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几句采用的是“兴”的笔法,描写了秋天水边的景色,营造出充满朦胧的艺术境界。

D.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宛”字是“仿佛、好像”的意思,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3.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左右流之(求取)寤寐求之(醒时)B. 左右芼之(挑选)水中沚(水中的高地)C. 道阻且跻(〈路〉高而陡)水之涘(水边)D. 道阻且右(向右迂曲)溯洄从之(逆流)4.下列句子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B. “琴瑟友之”的“友”是“友爱”的意思。

C. “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D. “钟鼓乐之”的“乐”是“使……快乐”的意思。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2023-2024学年初中人教部编版8年级下语文课时练《第12课 诗经二首 蒹葭》(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初中人教部编版8年级下语文课时练《第12课 诗经二首 蒹葭》(含答案)

12《诗经》二首蒹葭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雎鸠..(yǎotiáo)..(jūjiū)窈窕B.好逑..(wùmèi)..(hǎoqiú) 寤寐C.溯洄..(sùhuí) 荇.菜(xìng)D.道阻且跻.(jī) 水之涘.(sì)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喜欢、爱好)B.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一种植物)C.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阻止)D.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仿佛、好像)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雎》第一节用雎鸠的叫声起兴,写一个男子对心中喜爱的人的向往之情。

B.《蒹葭》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主人公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

5.文学常识填空。

《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______篇,这些诗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课内精读(一)阅读《关雎》,回答问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下列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在河之.洲B.求之.不得C.左右采之.D.钟鼓乐之.7.翻译下面的句子。

第二单元 4 《诗经》两首(优秀经典课时作业及答案详解)

第二单元 4 《诗经》两首(优秀经典课时作业及答案详解)

[课时作业] 单独成册对应学生用书第91页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愆.期(qiān)垝垣.(huán)孔疚.(jiù) 尔卜尔筮.(shì)B.涉淇.(qí) 夙.兴夜寐(sù)咎.言(jiū) 自我徂.尔(cù)C.不遑.(huánɡ) 象弭.(mǐ)归聘.(pìn) 雨.雪霏霏(yù)D.桑葚.(shèn) 棠棣.(dì)嗟.叹(jiē) 咥.其笑矣(diē)解析:A项“垣”应读yuán;B项“咎”应读jiù,“徂”应读cú;D项“咥”应读xì。

答案:C2.《诗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B.彼尔维何?维常之华C.行道迟迟,载渴载饥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解析:C项是赋,其余是兴。

答案:C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A.氓之蚩蚩来既我谋秋以为期B.既见复关非来贸丝乘彼垝垣C.体无咎言靡室劳矣信誓旦旦D.夙兴夜寐其黄而殒无与士眈解析:A项既—即;B项非—匪;D项殒—陨,眈—耽。

答案:C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愆:拖延B.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C.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聘:请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来:回家解析:“聘”,问。

答案:C5.比较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尔卜尔筮,体无咎言.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③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④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A .①与②的意思不相同,③与④的意思不相同B .①与②的意思相同,③与④的意思相同C .①与②的意思不相同,③与④的意思相同D .①与②的意思相同,③与④的意思不相同解析:①言,预兆;②言,助词,无实义;③④匪,通“非”,不是。

高中语文 必修2 4 《诗经》两首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高中语文 必修2 4 《诗经》两首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一、句子默写(名句名篇默写)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组(语用综合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建设一支强大的中国军队一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

为了这个梦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奋斗和努力。

每年不断增加的军费投入,是我国加强军事建设的最好体现。

任何时候,只有自己强大,才能避免1。

那么建设一支强大的一流军队的意义到底有多大呢?也许经历了太久的和平年代,人们已经忘记了2。

十九到二十世纪,西方国家仗着拥有强大的军队和先进的武器,侵略中国,3。

要是没有足够强大的军队和武器保护祖国和人民,那么注定会被强者欺负。

《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对于大家再也熟悉不过了,从小唱到大,告诉大家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屈辱的教训。

但是随着日子过得越来越舒服,人们好像已经淡忘了这样的意识。

甚至产生了一个很可笑的现象:有些人4,总觉得国外的东西好一点,前段时间甚至有留学生说她觉得国外的空气更清新。

但请别忘了,是祖国赋予你生命,赋予你出国留学的机会。

( 5 )。

有的人觉得国外的大学更好,出去镀一层金回来就更有市场,有的人甚至出去就不回来了,这些都是我们思想在退化的表现,作为国人,首先一定要爱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中率的国亲最()A.《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对大家再也熟悉不过了,被人们从小唱到大,告诉大家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屈辱的教训。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唐朝诗人。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B.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C.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D.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3.名句默写。

(1)《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关雎》中开头“, ”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2分)(2)蒹葭苍苍, 。

(《诗经·蒹葭》)(1分)(3)《关雎》中用来表达诗人对文静美好的女子日夜思念的句子是“, 。

, ”。

(4) ,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1分)二、综合性学习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档中国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让曾经流行于古代的诗词歌赋在现代又“火”了一把。

文以载道,歌以咏志。

《经典咏流传》所选每首诗词,都有强烈的现实观照:《墨梅》里“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中国风骨,《明日歌》里的惜时如金,《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历史激情……无论曲风,也无论题材,不变的情怀链接了经典与时代。

【材料二】好风凭借力,送“诗”上青云。

《经典咏流传》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和诗以歌”的形式,把古诗词原创改编成歌曲,以经典为船,以流行为帆,把经典的诗歌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古人的思想、智慧和情怀与今人产生强烈的文化共鸣。

(1)根据上述材料,探究该节目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诗经》二首》练习(含答案)

《《诗经》二首》练习(含答案)

12《《诗经》二首》练习(含答案)《诗经》二首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 。

(柳宗元《小石潭记》)(2)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关雎》)(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子衿》)(5)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默写完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1)关关jūjiū(),在河之洲。

(2)悠哉悠哉,zhǎn zhuǎn()反侧。

(3)窈窕淑女,qín sè()友之。

(4)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小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将给我们奠定坚实深厚的文化基础。

B.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C.这位多年从事教育事业的老教师,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十分热心,一贯好为人师,给了青年教师很多的帮助。

D.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中国疾病防控中心的相关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迷恋上含有致癌物的电子烟,成为潜在的烟民。

(删去“根据”)B.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进入快速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

(把“方式”改为“途径”)C.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一宏大而富有创新性的教育改革与开放之路,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将“之路”换成“进程”)D.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做出”前加“是否”)5.下列的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小伟爱讲脏话,小明批评道:“脏话既脏人耳,又伤人心,文明用语才让人舒心啊!”B.体育课上,小平不小心撞到小明,他连忙扶起小明并道歉,小明说:“没关系,我‘大人不记小人过’。

高中语文2课时练:第4课《诗经》两首

高中语文2课时练:第4课《诗经》两首

第二单元第四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采薇.(wēi)(yán)狁靡.(mǐ)室靡家B.不遑.(huánɡ)归聘.(chěng) 王事靡盬.(ɡǔ) C.孔疚.(jiù) 戎.(rónɡ)车四牡骙骙.(kuí) D.所腓.(fēi)象弭.(mǐ)雨雪霏霏.(fēi)【答案】C(A.:xiǎn,B.聘:pìn,D.腓:féi。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薇亦作止.(停止)莫.止(同“暮”)狁之故.(缘故)B.不遑.(闲暇) 归聘.(问)载.饥载.渴(又……又……)C.忧心孔.疚(很) 不来.(回家)彼.路斯何(那)D.四牡.业业(雄马) 所腓.(遮蔽)狁孔棘.(同“急”)【答案】A(止:句尾语气词。

)3.下列句子中没有借代用法的一项是( )A.不见复关,泣涕涟涟B.淇水汤汤,渐车帷裳C.披坚执锐,以挡来敌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答案】B(A.“复关”代指从复关来的“氓”。

C.“坚”“锐”代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D.“总角”代指少年时代.)4.诵读要读出诗作的感情色彩和语调。

对下列诗句所含感情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思念、回忆)B.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伤心、无奈)C.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热情、温柔)D.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哀伤、无奈)【答案】D(决绝,刚烈。

)5.下面关于《采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本诗通过一个戍卒归途中的自述和回顾,描写了当时征夫的生活.B.诗篇真实地描写了远征生活的苦难,征人久戍思归的凄楚心情。

C.全诗交织着抗敌卫国和思家恋乡的矛盾.D.本诗主旨在揭露和控诉了统治者穷兵黩武,不顾百姓安危的残暴统治。

【答案】D(主要表达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6.《采薇》全诗共分六章,其中前三章都由“采薇采薇”引起,这是《诗经》中的什么手法?请概括前三章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兴”的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四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采薇.(wēi)(yán)狁靡.(mǐ)室靡家B.不遑.(huánɡ) 归聘.(chěng) 王事靡盬.(ɡǔ)C.孔疚.(jiù) 戎.(rónɡ)车四牡骙骙.(kuí)D.所腓.(fēi) 象弭.(mǐ) 雨雪霏霏.(fēi)【答案】C(A.:xiǎn,B.聘:pìn,D.腓:féi。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薇亦作止.(停止) 莫.止(同“暮”)狁之故.(缘故)B.不遑.(闲暇) 归聘.(问)载.饥载.渴(又……又……)C.忧心孔.疚(很) 不来.(回家)彼.路斯何(那)D.四牡.业业(雄马) 所腓.(遮蔽)狁孔棘.(同“急”)【答案】A(止:句尾语气词。

)3.下列句子中没有借代用法的一项是()A.不见复关,泣涕涟涟B.淇水汤汤,渐车帷裳C.披坚执锐,以挡来敌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答案】B(A.“复关”代指从复关来的“氓”。

C.“坚”“锐”代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D.“总角”代指少年时知识改变命运4.诵读要读出诗作的感情色彩和语调。

对下列诗句所含感情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思念、回忆)B.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伤心、无奈)C.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热情、温柔)D.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哀伤、无奈)【答案】D(决绝,刚烈。

)5.下面关于《采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本诗通过一个戍卒归途中的自述和回顾,描写了当时征夫的生活。

B.诗篇真实地描写了远征生活的苦难,征人久戍思归的凄楚心情。

C.全诗交织着抗敌卫国和思家恋乡的矛盾。

D.本诗主旨在揭露和控诉了统治者穷兵黩武,不顾百姓安危的残暴统治。

【答案】D(主要表达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6.下列诗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遑启居,犭严狁之故——没有时间安居休息,因为和犭严狁打仗的缘故。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没有人可委托去打听家里的消息。

C.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内心非常痛苦,从此以后再也不来戍边了。

D.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儿?是棠棣知识改变命运【答案】C(“来”当回家讲。

)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7~8题。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狁之故。

不遑启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7.从哪里看出时间的推移的?下列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发出嫩绿的芽尖。

B.第二章“采薇采薇,薇亦柔止”,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

C.第三章“采薇采薇,薇亦刚止”,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

D.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

这里用赋比兴的手法,说明时光的流逝及戍卒的思归。

【答案】D(没有赋)8.每章开头两句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改变命运_________________【答案】都是使用比兴的手法。

不仅引出下文,还有显示时间变化的作用。

从春到秋薇菜由刚出嫩芽到变老,说明士兵戍边时间之长。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9.对这首诗中词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点明出征时是春天。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

“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答案】B(“霏霏”是形容雪下得很大。

)10.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戍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及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知识改变命运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答案】A(这首诗没有运用起兴的手法。

起兴是中国诗歌中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宋代朱熹认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通俗地讲,“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直接叙述,而非对他物的描绘。

)三、延伸提高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1~14题。

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①。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②。

陟彼崔嵬,我马虺阝贵③。

我姑酌彼金罍④,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⑤。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注】①采采:不断地采;另一说,采采,茂盛貌。

卷耳:即苓耳。

形如鼠耳,叶青白色,白花细茎,蔓生。

可食,但滑而少味。

盈:满。

顷筐:浅筐。

②彼:指顷筐。

周行:大路。

行,道路。

③虺阝贵(huītuí):马疲劳生病。

④金罍:青铜酒器,比酒樽大,是青铜时代贵族所用的器物。

⑤玄黄:生病。

1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陟彼崔嵬”一句是说采卷耳的人因思念远方人儿走上高高知识改变命运的山岗。

B.“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是说文中的“我”以斟满酒杯来消除对远方人的思念。

C.诗人用了“虺阝贵”“玄黄”“瘏矣”等词语,把旅途中马的疲劳的神情刻画了出来。

D.诗人用“崔嵬”“高冈”“砠”等词语,表现了旅途的艰难和自己采卷耳的辛苦。

【答案】D(D项中没有指明表现了谁在旅途中的艰难,同时,表现了“自己采卷耳的辛苦”也是错误的,诗中没有反映出采卷耳有多么艰辛。

)12.对这首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

B.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重复,带有变化的重复在《诗经》中并不常见。

C.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在“周行”而去寻找他。

D.诗歌开头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将自己比喻成丢弃在路边的卷耳被丈夫抛弃。

【答案】A(B项后半句是错误的,“带有变化的重复”在《诗经》中是经常出现的,如《采薇》;C项,诗中并没有看出要将采卷耳的筐放在路边去找思念的人,所以是错误的;D项诗中开头只是运用了起兴的表现手法,并未有比的表现手法,更没有将自己比喻成卷耳的意思。

)1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知识改变命运A.这首诗意在表明一位采卷耳的女子被其丈夫抛弃后的心理变化。

B.该诗多处运用反复,强烈地表达了情感,反映了女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C.《卷耳》为中国诗歌长河中蔚为壮观的“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其深远影响光泽后世。

D.诗的最后是以一种自问自答体收场,以“吁”一字对全诗进行总结,点名“愁”的主题,堪称诗眼。

【答案】A(该诗并没有表现女子被丈夫抛弃的内容。

)14.对于“我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我马”是想象的,并非实际存在,作者想以此来说明采卷耳人的辛苦。

B.作者通过“我马……”的反复,意在刻画怀人思归的惆怅。

C.古人外出皆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作者借此以说明远行的人所受的漂泊之苦。

D.为寻找心上人,女子骑马远行,以马的疲劳和生病来说明女子寻找心上人的辛苦。

【答案】B(A项中说通过“我马”来说明采卷耳人的辛苦是错误的,“我马”应是思家念归男子的马;C项说“漂泊之苦”是错误的,诗中没有表达出漂泊的意思;D项说女子骑马远行是错误的,并未说明她要骑马远行,这些都是作者想象的。

)四、高考热点15.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

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知识改变命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②“蒸”这种烹调方式更值得推崇③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④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⑤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⑥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莱肴的原形、原味【答案】②⑥③⑤①④(本题中⑥③说的是菜的形、味,衔接紧密;而⑤中“并且还”与⑥中“这是因为”相呼应,由此可确定⑥③⑤需排在一起;④中“因此”“无菜不蒸”紧承①“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由此可确定①④排在一起,并有总结的作用,所以应放在最后;而②中的“更值得推崇”与上文“但”相呼应,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②⑥③⑤①④。

)16.读某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较图,按要求完成填空。

课知识改变命运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字以内)尽管语文课是教语文的,而语文又离不开文学。

因此,要重振语文教学的精神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字以内)【答案】(1)兴趣依次减少(2)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新京报快讯(记者许路阳)9月4日上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意见》要求,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告别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

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

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同于传统高考,将上升为国家级考试,教育部要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级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管理。

一是省级专业命题机构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统一命题,二是考试在国家标准考场进行,三是统一阅卷程序、标准和方式。

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

《意见》显示,将于今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知识改变命运施。

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1)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