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布线技巧

合集下载

PCB板布线技巧

PCB板布线技巧

PCB板布线布局一.PCB布局原则首先,要考虑PCB尺寸大小。

PCB尺寸过大时,印制线条长,阻抗增加,抗噪声能力下降,成本也增加;过小,则散热不好,且邻近线条易受干扰。

在确定PCB 尺寸后.再按结构要素布置安装孔、接插件等需要定位的器件,并给这些器件赋予不可移动属性,按工艺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尺寸标注。

最后,根据电路的功能单元,对电路的全部元器件进行布局。

1. 布局操作的基本原则A.位于电路板边缘的元器件,离电路板边缘一般不小于2mm。

电路板的最佳形状为矩形。

长宽比为3:2成4:3。

B. 遵照“先大后小,先难后易”的布置原则,即重要的单元电路、核心元器件应当优先布局.C. 布局中应参考原理框图,根据单板的主信号流向规律安排主要元器件.D. 布局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总的连线尽可能短,关键信号线最短;高电压、大电流信号与小电流,低电压的弱信号完全分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开;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分开;高频元器件的间隔要充分.E. 以每个功能电路的核心元件为中心,围绕它来进行布局。

元器件应均匀、整齐、紧凑地排列在PCB上.尽量减少和缩短各元器件之间的引线和连接。

F.相同结构电路部分,尽可能采用“对称式”标准布局;同类型插装元器件在X或Y方向上应朝一个方向放置;同一种类型的有极性分立元件也要力争在X或Y方向上保持一致,便于生产和检验。

2.布局操作技巧1. 元器件的排列要便于调试和维修,亦即小元件周围不能放置大元件、需调试的元、器件周围要有足够的空间。

2.元件布局时,应适当考虑使用同一种电源的器件尽量放在一起, 以便于将来的电源分隔。

3. IC去耦电容的布局要尽量靠近IC的电源管脚,并使之与电源和地之间形成的回路最短。

4.尽可能缩短高频元器件之间的连线,设法减少它们的分布参数和相互间的电磁干扰。

易受干扰的元器件不能相互挨得太近,输入和输出元件应尽量远离。

5.某些元器件或导线之间可能有较高的电位差,应加大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免放电引出意外短路。

PCB布线设计详介

PCB布线设计详介

PCB布线设计详介PCB布线设计是电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电路的稳定性和性能。

本文将对PCB布线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PCB布线设计的基本原则1.信号传输线要尽量短,减少信号传输时的信号损失,降低噪声干扰。

2.信号线和电源线要分开布线,避免互相干扰,减少互相串扰带来的影响。

3.布线路径尽量简单,避免交叉、弯曲、折返等复杂路径,减少布线电感和电容。

4.布线要避免悬线和盲孔,减少板间电容。

5.时钟信号和高速数据线要特别注意,要尽量短,布垂直于板面,避免与其他线路交叉干扰。

二、PCB布线的技巧1.差分线路的布线差分线路的布线技术是在高速传输系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

差分线路是指将信号线和其镜像线分开布置在PCB板上的一组线路,通过差模信号传输方式来实现。

差分信号与单端信号相比,具有抗噪声干扰、抗串扰、抗EMI(电磁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因此在高速传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布局的作用PCB布局与布线设计相辅相成,布局设计是为了让布线设计得以更好地实现。

优良的布局设计可以减少电路的噪声和信号干扰,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在PCB布局设计中,需注意尽量采用规则的布局结构,并在PCB布局设计中安排合理的电路模块布局。

同时还要注意小功率电路与大功率电路的分离,以及布局的美观性等。

3.选择合适的信号层在PCB布线设计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信号层是选择各层布线的关键之一,正确的选择信号层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结各种信号层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信号层非常重要,一般可按以下原则进行选择:a.如何选择信号层的数量:在一般的PCB布线设计中,两、四层板较为常见,根据实际需要可选择更多的层数。

b.信号层的放置顺序:一般而言,地层作为底基础层,供电层接在地上方。

地面层主要用来进行接地和铺敷地电位,因此在信号层的选择上要注意尽量使地层尽可能地与其他层隔离开来。

其余层的放置顺序和数量根据实际电路设计需要来决定。

PCB板布线技巧

PCB板布线技巧

PCB板布线布局一.PCB布局原则首先,要考虑PCB尺寸大小。

PCB尺寸过大时,印制线条长,阻抗增加,抗噪声能力下降,成本也增加;过小,则散热不好,且邻近线条易受干扰。

在确定PCB 尺寸后.再按结构要素布置安装孔、接插件等需要定位的器件,并给这些器件赋予不可移动属性,按工艺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尺寸标注。

最后,根据电路的功能单元,对电路的全部元器件进行布局。

1. 布局操作的基本原则A.位于电路板边缘的元器件,离电路板边缘一般不小于2mm。

电路板的最佳形状为矩形。

长宽比为3:2成4:3。

B. 遵照“先大后小,先难后易”的布置原则,即重要的单元电路、核心元器件应当优先布局.C. 布局中应参考原理框图,根据单板的主信号流向规律安排主要元器件.D. 布局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总的连线尽可能短,关键信号线最短;高电压、大电流信号与小电流,低电压的弱信号完全分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开;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分开;高频元器件的间隔要充分.E. 以每个功能电路的核心元件为中心,围绕它来进行布局。

元器件应均匀、整齐、紧凑地排列在PCB上.尽量减少和缩短各元器件之间的引线和连接。

F.相同结构电路部分,尽可能采用“对称式”标准布局;同类型插装元器件在X或Y方向上应朝一个方向放置;同一种类型的有极性分立元件也要力争在X或Y方向上保持一致,便于生产和检验。

2.布局操作技巧1. 元器件的排列要便于调试和维修,亦即小元件周围不能放置大元件、需调试的元、器件周围要有足够的空间。

2.元件布局时,应适当考虑使用同一种电源的器件尽量放在一起, 以便于将来的电源分隔。

3. IC去耦电容的布局要尽量靠近IC的电源管脚,并使之与电源和地之间形成的回路最短。

4.尽可能缩短高频元器件之间的连线,设法减少它们的分布参数和相互间的电磁干扰。

易受干扰的元器件不能相互挨得太近,输入和输出元件应尽量远离。

5.某些元器件或导线之间可能有较高的电位差,应加大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免放电引出意外短路。

PCB布局布线要点

PCB布局布线要点

PCB布局布线要点1.尽量减少线路长度:线路长度过长会导致信号延迟和互相干扰。

在布局时,应尽量将相关信号线放在一起,尽量减少线路的长度。

2.分隔高频和低频信号: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在传输特性和干扰问题上有很大差异。

在布线时,应尽量将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分开布局,以避免互相干扰。

3.避免信号线和电源线相交:信号线和电源线的交叉会导致互相干扰,产生噪声。

在布线时,应尽量避免信号线和电源线相交。

4.保持信号线的对称布局:对称布局可以使信号线的长度保持一致,从而减少互相干扰。

在布局时,应尽量保持信号线的对称布局。

5.地线的布局:地线是整个电路的共用参考点,它承载着回流电流和抑制噪声的功能。

在布线时,应尽量保持地线的宽度一致,减小回流电流的路径阻抗。

6.电源线的布局:电源线应尽量靠近地线布局,以减小回流电流路径的阻抗。

同时,电源线应避免与信号线相交,以减少互相干扰。

7.信号线与地线的配对布局:在高速传输中,差分信号线的布局对信号的传输质量有很大影响。

应尽量将差分信号线与地线配对布局,以减小信号之间的干扰。

8.规避信号线和边缘的平行布局:信号线和边缘平行布局会导致辐射噪声和电磁干扰。

在布线时,应尽量规避信号线和边缘的平行布局。

9.PCB层次布局:PCB可以分为多个逻辑层次,在布局时应尽量将相关的电路模块放在同一层次上,以减少信号线的跨层穿越。

10.确保足够的间距和间隙:在布线时,应确保信号线之间和信号线与其他元件之间有足够的间距和间隙,以避免互相干扰和产生串扰。

11.使用规范的信号线宽度和间距:信号线宽度和间距的设置直接影响信号传输的质量和速度。

在布线时,应使用规范的信号线宽度和间距,以满足设计要求。

12.使用较好的布线工具和规则检查:在布线过程中,可以使用专业的布线工具和规则检查功能,以提高布线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PCB布局布线的核心目标是尽量减小信号传输的延迟和干扰,以保证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布线,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降低故障率。

PCB布线技巧

PCB布线技巧

PCB布线技巧.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就是指电路系统中信号的质量,如果在要求的时间内,信号能不失真地从源端传送到接收端,我们就称该信号是完整的。

2.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由两个具有一定长度的导体组成回路的连接线,我们称之为传输线,有时也被称为延迟线。

3.集总电路(Lumped circuit):在一般的电路分析中,电路的所有参数,如阻抗、容抗、感抗都集中于空间的各个点上,各个元件上,各点之间的信号是瞬间传递的,这种理想化的电路模型称为集总电路。

4.分布式系统(Distributed System):实际的电路情况是各种参数分布于电路所在空间的各处,当这种分散性造成的信号延迟时间与信号本身的变化时间相比已不能忽略的时侯,整个信号通道是带有电阻、电容、电感的复杂网络,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分布参数系统。

5.上升/下降时间(Rise/Fall Time):信号从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所需要的时间,通常是量度上升/下降沿在10%-90%电压幅值之间的持续时间,记为Tr。

6.截止频率(Knee Frequency):这是表征数字电路中集中了大部分能量的频率范围(0.5/Tr),记为Fknee,一般认为超过这个频率的能量对数字信号的传输没有任何影响。

7.特征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交流信号在传输线上传播中的每一步遇到不变的瞬间阻抗就被称为特征阻抗,也称为浪涌阻抗,记为Z0。

可以通过传输线上输入电压对输入电流的比率值(V/I)来表示。

8.传输延迟(Propagation delay):指信号在传输线上的传播延时,与线长和信号传播速度有关,记为tPD。

9.微带线(Micro-Strip):指只有一边存在参考平面的传输线。

10.带状线(Strip-Line):指两边都有参考平面的传输线。

11.趋肤效应(Skin effect):指当信号频率提高时,流动电荷会渐渐向传输线的边缘靠近,甚至中间将没有电流通过。

PCB布线有什么技巧?掌握这三点就好!

PCB布线有什么技巧?掌握这三点就好!

PCB 布线有什么技巧?掌握这三点就好!
PCB 布线的文章很多,各种知识点、技能点的技巧文章分布在网上,但核心的其实就三点:
要实现原理图中所要求的功能:要让工厂能够以最具性价比的方式加工出合格的板子来,工程师或着PCBA 厂商能将元器件安装在板子上、调试成功;
要保证系统需要的性能:太多不同的信号线,有高速数字的,有对噪声比较敏感的模拟小信号,有大电流的电源供电等等,要保证系统的性能你必须让它们和睦相处互相不能干扰。

每个信号线里面都是以电流的形式在传输,而电流产生电、磁场,如何让每个信号线之间的电磁场干扰降到最低?所以才有接地、阻抗匹配、电源去偶、大面积铺地、相邻两层垂直走线等等的设计技巧。

这些设计技巧的核心都是为了避免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只有从这个本质出发才能够彻底解决板子上的所有问题;
要直观、美观:板子也是给人看的,不仅让自己觉得是个赏心悦目的做品,更重要的是在自己调试、其他人测试、安装、使用体验的时候能够凭着直觉了解到板子上所有的器件及其说明,丝印的放置和设置也是很重要的。

PCB板基础知识布局原则布线技巧设计规则

PCB板基础知识布局原则布线技巧设计规则

PCB板基础知识布局原则布线技巧设计规则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板是电子产品中常用的一种电路元件,它由导线和电子元器件组成。

在进行PCB板的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些基础知识、布局原则、布线技巧和设计规则,以确保电路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PCB板基础知识1.PCB板的分类: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板。

2.PCB板的材料:常用的材料有FR-4玻璃纤维布基板和铝基板。

3.PCB板的层次结构:底层、封装层(元器件的焊接)、布线层(导线的布局)。

4.PCB板的元器件封装:常用的有DIP封装、SMD封装和BGA封装。

二、布局原则1.分区布局原则:将整个电路板划分为功能区、电源区和信号区,使各个区域之间的干扰最小。

2.元件布局原则:将功能相似的元器件尽量靠近,减少导线长度,降低电磁干扰。

3.重要性能电路布局原则:将音频、射频等重要性能电路放置在相对比较靠近电源接口的位置,以避免电源和地的干扰。

4.高功率元件布局原则:高功率元件(如继电器、驱动板等)应远离低功率元件,以避免高功率元件的热与电磁干扰对低功率元件产生不利影响。

三、布线技巧1.信号线布线技巧:要尽量避免信号线的交叉,使信号线按照逻辑关系进行布线,减少互相干扰的可能。

2.电源线布线技巧:按照电流大小和电压的需求进行布线,尽量减小电源线的长度和电阻。

3.地线布线技巧:要保证地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形成环路和过长的回流路径。

4.时钟信号布线技巧:时钟信号的布线应尽量短且相等,以避免时钟偏差和信号失真。

5.差分信号布线技巧:差分信号的正负线要尽量靠近,长度要保持一致,以降低互相干扰的可能性。

四、设计规则1.间距规则:不同电压等级之间、信号与电源之间、信号与地之间要有足够的间距以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

2.导线规则:要根据电流大小和导线的宽度选择合适的线宽,以确保导线的稳定性和通气性。

3.焊盘规则:要根据元器件的引脚数目确定焊盘的大小,以保证焊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PCB电源布线的几个技巧

PCB电源布线的几个技巧

PCB电源布线的几个技巧
1、旁路瓷片电容器的电容不能太大,而它的寄生串联电感应尽量小,多个电容并联能改善电容的阻抗特性;?
2、电感的寄生并联电容应尽量小,电感引脚焊盘之间的距离越远越好;
3、避免在地层上放置任何功率或信号走线;?
4、高频环路的面积应尽可能减小;?
5、过孔放置不应破坏高频电流在地层上的路径;
6、系统板上一小同电路需要不同接地层,小同电路的接地层通过单点与电源接地层相连接;?
7、控制芯片至上端和下端场效应管的驱动电路环路要尽量短;
8、开关电源功率电路和控制信号电路元器件需要连接到小同的接地层,这二个地层一般都是通过单点相连接。

1、Y电容放置在需要吸收的地方,接地越近越好,但也要考滤具体的设备结构而定,但有一个原侧就是接地点不要远离Y电容中心接地端。

2、控制IC的CS脚与MOS和S极间的电阻应靠近MOS的S极,因为在此电阻上获取取样较低的电压,距MOS的S极远,总电阻会增加而产生误差,另外也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受到干扰,这也要看具体电路,如同步整流电路UCC28950就不是这样,CS分流电阻就离IC很近,原因是CS信号电压比较高,总的原侧是看哪边的电压比较低,IC的CS端就靠近哪边,但在开关电源中CS电阻一定要在SOM最近的接地处。

3、驱动电路应靠近控制IC,因为IC输出的电压不是很高,而驱动电路输出的电压相对比控制IC输出的电压高很多,受到外界影响要小很多。

4、初次极的吸收电路电阻靠近交流输入电压端为好(如经过滤波的+310),因为电阻含有电感成份,易受外部干扰,也同时干扰其它电路,该电阻远离开关元件(如MOS端),次极则是电阻靠近低电压处,如电解的负极接地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电路PCBA布局设计的注意事项:电子元器件的布局和走线1布局的设计Protel虽然具有自动布局的功能,但并不能完全满足高频电路的工作需要,往往要凭借设计者的经验,根据具体情况,先采用手工布局的方法优化调整部分元器件的位置,再结合自动布局完成PCB的整体设计。

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寿命、稳定性、EMC(电磁兼容)等,必须从电路板的整体布局、布线的可通性和PCB的可制造性、机械结构、散热、EMI(电磁干扰)、可靠性、信号的完整性等方面综合考虑。

一般先放置与机械尺寸有关的固定位置的元器件,再放置特殊的和较大的元器件,最后放置小元器件。

同时,要兼顾布线方面的要求,高频元器件的放置要尽量紧凑,信号线的布线才能尽可能短,从而降低信号线的交叉干扰等。

1.1与机械尺寸有关的定位插件的放置电源插座、开关、PCB之间的接口、指示灯等都是与机械尺寸有关的定位插件。

通常,电源与PCB之间的接口放到PCB的边缘处,并与PCB边缘要有3mm~5mm的间距;指示发光二极管应根据需要准确地放置;开关和一些微调元器件,如可调电感、可调电阻等应放置在靠近PCB边缘的位置,以便于调整和连接;需要经常更换的元器件必须放置在器件比较少的位置,以易于更换。

1.2特殊元器件的放置大功率管、变压器、整流管等发热器件,在高频状态下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较多,所以在布局时应充分考虑通风和散热,将这类元器件放置在PCB上空气容易流通的地方。

大功率整流管和调整管等应装有散热器,并要远离变压器。

电解电容器之类怕热的元件也应远离发热器件,否则电解液会被烤干,造成其电阻增大,性能变差,影响电路的稳定性。

易发生故障的元器件,如调整管、电解电容器、继电器等,在放置时还要考虑到维修方便。

对经常需要测量的测试点,在布置元器件时应注意保证测试棒能够方便地接触。

由于电源设备内部会产生50Hz泄漏磁场,当它与低频放大器的某些部分交连时,会对低频放大器产生干扰。

因此,必须将它们隔离开或者进行屏蔽处理。

放大器各级最好能按原理图排成直线形式,如此排法的优点是各级的接地电流就在本级闭合流动,不影响其他电路的工作。

输入级与输出级应当尽可能地远离,减小它们之间的寄生耦合干扰。

考虑各个单元功能电路之间的信号传递关系,还应将低频电路和高频电路分开,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分开。

集成电路应放置在PCB的中央,这样方便各引脚与其他器件的布线连接。

电感器、变压器等器件具有磁耦合,彼此之间应采用正交放置,以减小磁耦合。

另外,它们都有较强的磁场,在其周围应有适当大的空间或进行磁屏蔽,以减小对其他电路的影响。

在PCB的关键部位要配置适当的高频退耦电容,如在PCB电源的输入端应接一个10μF~100μF的电解电容,在集成电路的电源引脚附近都应接一个0.01pF左右的瓷片电容。

有些电路还要配置适当的高频或低频扼流圈,以减小高低频电路之间的影响。

这一点在原理图设计和绘制时就应给予考虑,否则也将会影响电路的工作性能。

元器件排列时的间距要适当,其间距应考虑到它们之间有无可能被击穿或打火。

含推挽电路、桥式电路的放大器,布置时应注意元器件电参数的对称性和结构的对称性,使对称元器件的分布参数尽可能一致。

在对主要元器件完成手动布局后,应采用元器件锁定的方法,使这些元器件不会在自动布局时移动。

即执行Editchange命令或在元器件的Properties选中Locked就可以将其锁定不再移动。

1.3普通元器件的放置对于普通的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等,应从元器件的排列整齐、占用空间大小、布线的可通性和焊接的方便性等几个方面考虑,可采用自动布局的方式。

2布线的设计布线是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实现高频PCB设计的总体要求。

布线包括自动布线和手动布线两种方式。

通常,无论关键信号线的数量有多少,首先对这些信号线进行手动布线,布线完成后对这些信号线布线进行仔细检查,检查通过后将其固定,再对其他布线进行自动布线。

即采用手动和自动布线相结合来完成PCB的布线。

在高频PCB的布线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2.1布线的走向电路的布线最好按照信号的流向采用全直线,需要转折时可用45°折线或圆弧曲线来完成,这样可以减少高频信号对外的发射和相互间的耦合。

高频信号线的布线应尽可能短。

要根据电路的工作频率,合理地选择信号线布线的长度,这样可以减少分布参数,降低信号的损耗。

制作双面板时,在相邻的两个层面上布线最好相互垂直、斜交或弯曲相交。

避免相互平行,这样可以减少相互干扰和寄生耦合。

高频信号线与低频信号线要尽可能分开,必要时采取屏蔽措施,防止相互间干扰。

对于接收比较弱的信号输入端,容易受到外界信号的干扰,可以利用地线做屏蔽将其包围起来或做好高频接插件的屏蔽。

同一层面上应该避免平行走线,否则会引入分布参数,对电路产生影响。

若无法避免时可在两平行线之间引入一条接地的铜箔,构成隔离线。

在数字电路中,对于差分信号线,应成对地走线,尽量使它们平行、靠近一些,并且长短相差不大。

2.2布线的形式在PCB的布线过程中,走线的最小宽度由导线与绝缘层基板之间的粘附强度以及流过导线的电流强度所决定。

当铜箔的厚度为0.05mm、宽度为1mm~1.5mm时,可以通过2A电流。

温度不会高于3℃,除一些比较特殊的走线外,同一层面上的其他布线宽度应尽可能一致。

在高频电路中布线的间距将影响分布电容和电感的大小,从而影响信号的损耗、电路的稳定性以及引起信号的干扰等。

在高速开关电路中,导线的间距将影响信号的传输时间及波形的质量。

因此,布线的最小间距应大于或等于0.5mm,只要允许,PCB布线最好采用比较宽的线。

印制导线与PCB的边缘应留有一定的距离(不小于板厚),这样不仅便于安装和进行机械加工,而且还提高了绝缘性能。

布线中遇到只有绕大圈才能连接的线路时,要利用飞线,即直接用短线连接来减少长距离走线带来的干扰。

含有磁敏元件的电路其对周围磁场比较敏感,而高频电路工作时布线的拐弯处容易辐射电磁波,如果PCB中放置了磁敏元件,则应保证布线拐角与其有一定的距离。

同一层面上的布线不允许有交叉。

对于可能交叉的线条,可用“钻”与“绕”的办法解决,即让某引线从其他的电阻、电容、三极管等器件引脚下的空隙处“钻”过去,或从可能交叉的某条引线的一端“绕”过去。

在特殊情况下,如果电路很复杂,为了简化设计,也允许用导线跨接解决交叉问题。

当高频电路工作频率较高时,还需要考虑布线的阻抗匹配及天线效应问题。

2.3电源线与地线的布线要求根据不同工作电流的大小,尽量加大电源线的宽度。

高频PCB应尽量采用大面积地线并布局在PCB的边缘,可以减少外界信号对电路的干扰;同时,可以使PCB的接地线与壳体很好地接触,使PCB的接地电压更加接近于大地电压。

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接地方式,与低频电路有所不同,高频电路的接地线应该采用就近接地或多点接地的方式,接地线短而粗,以尽量减少地阻抗,其允许电流要求能够达到3倍于工作电流的标准。

扬声器的接地线应接在PCB功放输出级的接地点,切勿任意接地。

在布线过程中还应该及时地将一些合理的布线锁定,以免多次重复布线。

即执行EditselectNet 命令在预布线的属性中选中Locked就可以将其锁定不再移动。

3焊盘及敷铜的设计3.1焊盘与孔径在保证布线最小间距不违反设计的电气间距的情况下,焊盘的设计应较大,以保证足够的环宽。

一般焊盘的内孔要比元器件的引线直径稍微大一点,设计过大,容易在焊接中形成虚焊。

焊盘外径D一般不小于(d+1.2)mm,其中d为焊盘内孔径,对于一些密度比较大的PCB,焊盘的最小值可以取(d+1.0)mm。

焊盘的形状通常设置为圆形,但是对于DIP封装的集成电路的焊盘最好采用跑道形,这样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大焊盘的面积,有利于集成电路的焊接。

布线与焊盘的连接应平滑过渡,即当布线进入圆焊盘的宽度较圆焊盘的直径小时,应采用补泪滴设计。

需要注意的是,焊盘内孔径d的大小是不同的,应当根据实际元器件引线直径的大小加以考虑,如元件孔、安装孔和槽孔等。

而焊盘的孔距也要根据实际元器件的安装方式进行考虑,如电阻、二极管、管状电容器等元件有“立式”、“卧式”两种安装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孔距是不同的。

此外,焊盘孔距的设计还要考虑元器件之间的最小间隙要求,特别是特殊元器件之间的间隙需要由焊盘间的孔距来保证。

在高频PCB中,还要尽量减少过孔的数量,这样既可减少分布电容,又能增加PCB的机械强度。

总之,在高频PCB的设计中,焊盘及其形状、孔径与孔距的设计既要考虑其特殊性,又要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采用规范化的设计,既可降低产品成本,又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的效率。

3.2敷铜敷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对于PCB散热和PCB的强度有很大好处,敷铜接地又能起到屏蔽的作用。

但是不能使用大面积条状铜箔,因为在PCB的使用中时间太长时会产生较大热量,此时条状铜箔容易发生膨胀和脱落现象,因此,在敷铜时最好采用栅格状铜箔,并将此栅格与电路的接地网络连通,这样栅格将会有较好的屏蔽效果,栅格网的尺寸由所要重点屏蔽的干扰频率而定。

在完成布线、焊盘和过孔的设计后,应执行DRC(设计规则检查)。

在检查结果中详细列出了所设计的图与所定义的规则之间的差异,可查出不符合要求的网络。

但是,首先应在布线前对DRC进行参数设定才可运行DRC,即执行ToolsDesignRuleCheck命令。

4结束语高频电路PCBA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的因素很多,都可能直接关系到高频电路的工作性能。

因此,设计者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研究和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并结合新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才能设计出性能优良的高频电路PC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