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品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
玉米品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

5537X 强; 佳 密 度 = 70株 , 量 =7 .k。 6. 9 e 4 最 35 产 7 9 g 9
相 关 系数 检 验 : 品种 一 07 9 ; A . 6 B品 种 一 0 8 6 C 8 . 9; 7
品种 = 03 2 ; 一 . 7 D品种 = 1 2 9 一. 6 。 0
通 过 田间观 察 、 内考种 和指 数 回归分 析 , 室 承玉 1 8 ( 品种 估计 值 = 0 . 1X “¨ 相 关 系数 检 测 不显 A) 4 37 9 e 强, 7 著 , 67 最 佳 留苗 密度 应 为 40 每 6m 70株 , 获 最 高 产 可 量 7 3g 承玉 1 B) 0k; 9( 品种 估 计值 =643 7X 强, 3 .17 e 相 关 系 数 检 测 不 显 著 , 佳 留苗 密 度 应 为 30 最 50株 , 可 获 最 高 产 量 879 g 承 35( 品 种 估 计 值 = 1.k ; 6 c) 3 537X 6. 9 e 4 , 相关 系数 检 测 不显 著 , 佳 留苗 密度 最 应 为 40 0 0株 , 获 最 高产 量 5 39g 承 4 1( 品种 可 4 .k ; 2 D) 估 计 值 =6 .49 e 强, 关 系 数 检 测 极 显 著 , 5 537 X 相 最佳 留苗 密 度 应 为 35 70株 , 获 最 高 产 量 799g 可 7 . 。从 而 k
O O 0 0 0 0 0 0 O O 0
乏 雩薹
&昌 ;
பைடு நூலகம்
5£ ; 8
处理
吕 吝苔
图 1 品 种 密 度 与 产 量 的 关 系
率 、 间 和 数 量 等 因 素影 响 。玉 米 产 量 构 成 因 素 的变 时 化 均 与 种植 密度 有 关 。在 某 一 范 围 内 , 位 面 积上 的 单 有效 穗 数 随密 度 的增 大 而增 多 , 过这 一 范 围 , 超 因空秆 率 提 高 , 数 反 而 下 降 。穗 粒 数 和 粒 重 一 般 随 密 度 的 穗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作者:赵品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4年第05期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稳定。
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农业生产中,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用途广泛,既可作为食品,又可作为动物饲料,工业原料。
因此,提高玉米的产量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业生产中,根据玉米品种特性,土壤地力,水肥灌溉条件及气候条件等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一、种植密度对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玉米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是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的重要方面。
在农业生产中,种植密度可以影响玉米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一)种植密度对玉米养分吸收的影响玉米种植密度过大,植株土壤养分的吸收量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高种植密度可以增加单位面积内的玉米植株数量,从而增加了植株对养分的需求和吸收量。
但是,当种植密度过高时,玉米植株之间养分竞争加剧,导致养分吸收效率下降,反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二)种植密度对玉米的光合作用影响玉米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可以增加单位面积内的叶面积,提高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
但是,过高的种植密度会导致玉米植株之间相互遮光,影响光合作用。
另外,种植密度过高还会影响植株的光照时间和强度,进而影响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和分配。
(三)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细胞分裂等生理过程的影响细胞分裂是玉米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种植密度可以影响细胞分裂的速率和方向,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过高的种植密度会导致细胞分裂受阻,影响玉米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导致玉米产量下降。
(四)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中,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具有显著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可以促进玉米的养分吸收、光合作用和细胞分裂等生理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摘要:通过提高种植密度来增加玉米产量的想法已为大多数育种者所接受。
实践证明,增加人口密度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但是,种群密度的增加将对玉米产生许多不利影响,例如降低抗倒伏性、增加空茎比、增加秃顶生长、增加株高和穗位置、降低谷粒重量和粒重以及其他质量特征。
以代表性的玉米单交种为材料,根据生产实践设计不同的种植密度,以及不同种植密度对关键农业特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为选择玉米品种和高产栽培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产量和品质;提升策略引言:在我国的农业耕作体系中,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来源,也是国家战略粮食储备的重要资源,因此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对我国粮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分析各种种植密度和品种,调查其对玉米产量和性状的影响,在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并对问题株高进行深入讨论,讨论茎长和空心率高的因素,探索科学的玉米种植策略,增加玉米的产量,并确保我国的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
1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1.1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的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大,从某种意义上说,玉米的种植密度决定了玉米的产量。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农作物而言,玉米对于种植密度有着严格的要求。
在科学种植密度阈值下所种植的玉米种子,其产量可以达到相应标准,甚至超出预计数值。
在种植前期,种植者需根据实际需求设定种植密度,单位面积内玉米苗数应控制在科学密度阈值内,确保不会出现种植密度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如果玉米的种植密度过大,个体生长情况会与整体生长情况产生一定的矛盾,因为如果种植间距较小,每个玉米所能吸收的土壤、光照、水分等因素都会有所下降,最后的成穗率会降低。
当玉米种植密度过大时,玉米无法抵御自然因素的影响,产量也会随之下降,如果遭遇极端天气,会给种植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2种植密度对玉米质量的影响对于玉米种植者而言,种植密度不仅影响玉米产量,也会影响玉米质量。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农业生产中,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产量,并且对经济效益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我们通过该文档来探讨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
一、种植密度的概念和作用种植密度指在一定面积内,种植的作物株数,它是影响玉米产量和经济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种植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作物的亩产量,过于密集的种植会导致作物竞争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情况加重,从而导致单株产量的下降。
而过于稀疏的种植则会浪费土地资源,使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低,降低了作物的经济效益。
因此,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玉米,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是十分重要的。
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之间具有一定的技术关系,对于不同种类的玉米,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将能够有效地提高其亩产量。
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不同由于玉米的种类、生长环境和栽培管理等因素影响,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不同。
例如,对于白皮质高粱玉米,其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14~15万株;而对于甜玉米,其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12~13万株。
适宜的种植密度能够让每株玉米拥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从而获得更高的亩产量。
2、种植密度对玉米单株产量的影响除了不同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不同外,种植密度也会直接影响到单株玉米的产量。
一些研究显示,对于同一品种的玉米,不同的种植密度会导致不同的单株产量。
在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玉米单株产量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但是随着密度的继续增大,玉米单株产量就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因为过于密集的种植会导致玉米之间的竞争加剧,养分、水分等资源无法充足地分配给每一株作物。
三、种植密度对经济效应的影响种植密度还会对玉米经济效应产生影响,影响的方向也不尽相同。
1、种植密度对玉米成本的影响当种植密度不断增高时,单亩种子数量也不断增多,相应的种植成本也逐步提高。
探讨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探讨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本
文将探讨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通常以万株/亩为单位。
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1. 种植密度过低会导致产量下降
当玉米种植密度过低时,植株之间的竞争小,日照充足,养分供应充足,但是由于每
个植株的空间更大,株高和总穗粒数会增加,导致每株穗粒数减少,从而导致单株产量下降。
研究表明,当种植密度低于6万/亩时,玉米产量下降比较明显。
3. 适宜的种植密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
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使每株植株之间的空间适中,光合作用、养分吸收和利用等生长
过程相对平衡,从而达到最佳的生长状况,产量也会相应提高。
研究表明,适宜的玉米种
植密度为8-9万株/亩,可以获得最高的产量。
除了对产量有影响之外,玉米种植密度还对玉米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1. 种植密度过低和过高都会影响玉米品质
种植密度过低时,每株玉米的穗粒数较少,但是每个穗粒会更加粗大,导致单株玉米
的产量变低,但蛋白质含量较高,若是用于饲料作物,不如用于食用作物。
而在种植密度
过高的情况下,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每个穗粒的养分分摊更多,单个穗粒的产量会减少,但是玉米的叶绿素含量较高,玉米的着色也更加鲜艳,与玉米的品质关系较大。
综上所述,玉米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种植玉米时,应
根据土地、气候、品种、肥料等不同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从而实现玉米高产高
质。
不同密度对玉米新品种百玉2号产量的影响

不同密度对玉米新品种百玉2号产量的影响摘要:为寻求玉米新品种百玉2号的最佳密度,研究了不同密度对该品种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试验设置了5个密度处理,在中等肥力条件下对不同密度的百玉2号群体指标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百玉2号穗长、行粒数、千粒重等影响显著,在9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百玉2号;密度;产量中图分类号:s513.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2-0272-03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栽培的关键措施之一。
众多研究[1-4]表明,玉米产量随密度增加而提高,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密度增加产量反而下降。
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密度和产量间的关系,合理确定种植密度是获得玉米高产的重要途径[5-9]。
百玉2号是河南科技学院玉米育种中心选育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2009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为使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得以发挥,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百玉2号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该品种的大田生产和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为河南科技学院玉米育种中心选育而成的优良单交种百玉2号。
试验在河南科技学院农学试验田内进行。
试验地点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历年平均气温14 ℃,年平均降水量573.4 mm。
供试土壤为潮土,有机质15.6 g/kg,全氮1.14 g/kg,碱解氮87.4 mg/kg,速效磷11.6 mg/kg,速效钾185.0 mg/kg,肥力水平中等偏上。
前茬作物小麦,品种为百农矮抗58,平均产量水平7 500 kg/hm2。
百玉2号于6月麦后直播,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施肥数量为尿素450 kg/hm2(大喇叭口期施入300 kg/hm2,吐丝期施入150 kg/hm2),磷酸二铵112.5 kg/hm2(大喇叭口期一次施入)。
1.2 试验方法试验设置5个密度处理,分别为4.5、6.0、7.5、9.0、10.5万株/h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共15个处理小区,各小区长5.0 m,宽4.8 m,种植8行玉米,小区之间留0.5 m的间距用于做埂以方便灌溉;试验田四周设有保护行。
玉米合理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试验及实践性措施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玉米作为全球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始终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研究领域。
详细探讨了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并对相关的实验材料、方法进行了分析。
考察了土壤类型、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
此外,还讨论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调整种植密度,以及如何利用现代农机设备进行精准播种。
最后,提出针对病虫害管理和土壤养护的策略建议。
其生产管理技术尤为关键。
种植密度,作为决定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因子,一直是农学家和农业技术人员所关注的焦点。
正确的种植密度不仅能够确保每株玉米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而且可有效预防玉米病虫害问题,进而提高当地玉米的产量与质量。
本文旨在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出关于如何确定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的综合指南。
一、明确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1、基本原理种植密度是决定单位面积植株数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玉米的日照、空气流通、土壤养分利用等生长因子。
当种植密度过低时,土地利用率不高,玉米可以充分吸收阳光和养分,但单位面积产量可能不高。
当种植密度过高时,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可能导致水分、养分和阳光的不足,从而降低单株产量。
2、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关系曲线在初期,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也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增加了单位面积的植株数。
达到某一点后,进一步增加种植密度,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幅开始减少,直到产量出现下降。
这是因为植株间的竞争过于激烈,导致生长条件恶化。
3、影响因子气候条件:在水分充足的地区,增加种植密度可能更有利于提高产量;而在干旱地区,过高的种植密度可能导致水分争夺过于激烈,降低产量。
土壤肥力:土壤养分丰富的地块可支撑更高的种植密度。
玉米品种:不同的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的适应性不同,选择适当的品种对应适当的种植密度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4、现代农业实践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科技的应用已经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像玉米这样的主要粮食作物来说。
玉米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产量影响

玉米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产量影响牛海臣玉米的种植密度不同会影响不同玉米品种的生长、产量,这些因素对于玉米的形状、产量、光合作用等都能予以显示,玉米种植密度不同,不同的品种,其产量等影响较为明显,可以通过指标测定的方式,针对不同成长期的玉米加以测量,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的玉米,其形状和密度之间联系紧密,从而可以找出最佳种植密度,有效的为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
玉米种植密度不同,直接关乎玉米的成长、产量,种植密度的不同对于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各个重要因素均有密切关系,这样就会对玉米的生长状况、最终产量等产生影响。
一、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玉米生长和产量造成影响的原因1、影响玉米主要农艺形状据相关资料显示,一般而言,玉米种植密度越大,如果玉米品种不同,其株高也一般较高,且随着植株的增高,玉米的位也会随着增高。
但是玉米植株的茎秆却随着其增高不断变细。
总结而言,玉米种植密度增加,植株株高增高且变细。
2、影响玉米籽粒产量玉米的种植密度能够影响不同玉米品种的籽粒产量,主要原因是每种玉米都有最适合自己的种植密度,当此种类型的玉米满足最适合自己的种植密度,玉米的产量才能达到最高。
一般情况下,当种植密度较小时,会有较高的玉米单株产量,然而由于植株的数量较少,总体的产量想要实现最高仍旧难以达到。
当种植密度过大时,植株的数量非常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比较少的单株籽粒数量,这样想要达到最高产量也是不可能的。
3、影响穗部性状种植密度对玉米部性状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密度不同,玉米获取的成长空间和光照也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种植密度越大,玉米即使品种不同,但是穗长、穗粗却都是降低的,若达到过大的种植密度,就会形成大面积的玉米秃尖,最终造成玉米植株个体产量降低。
4、影响玉米光合性能玉米品种对于植株之间的光合作用的影响不高,其密度影响差异不是十分明显,一般情况下,种植密度越大,单个玉米植株获取的阳光也就不断减少,光合作用能力也不断减弱,单株面积以及叶绿素含量不断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品种的密度与其产量有直接的关系,每一个优良品种都要有其合理的种植密度,才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即要合理密植。
玉米产量由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因素构成。
穗数基本由株数决定,是产量构成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变化较大,也是易于人为控制的因素;穗粒数由植株个体营养条件、穗分化时期及开花授粉时期的气候条件决定;粒重主要由品种遗传特性决定,一般变化较小,是相对稳定的因素,但粒重的大小又受抽雄后光合生产率与光合产物向子粒运输的效率、时间和数量等因素影响。
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均与种植密度有关。
在某一范围内,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多,超过这一范围,因空秆率提高,穗数反而下降。
穗粒数和粒重一般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所以,玉米种植密度必须考虑影响产量三因素的协调发展,生产上应通过合理密植协调和统一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之间的矛盾,使三因素的乘积达最大值,最终获得较高的产量。
以2010年河北裕丰玉米研究中心的4个玉米新品种密度试验为例:参试品种有承玉18、承玉19、承
365、承421,依次用A、B、C、D表示。
留苗密度设5个处理。
承玉18的5个处理分别为3500、4000、4500、5000、5500株/667m2,株距分别为0.32、0.28、0.24、0.20、0.16m,小区株数分别为95、110、120、135、150株,行株数分别为19、22、24、27、30株;承玉19、承365、承421的5个处理分别为2500、3000、3500、4000、4500株/667m2,株距分别为0.44、0.37、0.32、0.28、0.25m,小区株数分别为70、80、95、105、120株,行株数为14、16、19、21、24株。
处理共分为A1 A5、B1 B5、C1 C5、D1 D5,计20个处理。
该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18m2,5行区,行长6m,行距60cm,收获中间3行计产。
对各品种分别进行指数回归分析,求得各品种最佳留苗密度。
通过田间收获及室内考种,指数回归分析见图1。
图1 品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
根据产量,通过指数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估
计值计算:A品种667m2产量变换的依变量平均
5.05,回归系数0.2113,回归截距403.7719;估计值=
403.7719Xe0.2113X;每667m2最佳密度=4700株,产量=
703kg。
B品种估计值=634.3177Xe0.2853X;最佳密度=
3500株,产量=817.9kg。
C品种估计值=365.3479Xe0.2471X;
最佳密度=4000株,产量=543.9kg。
D品种估计值=
565.3479Xe0.2667X;最佳密度=3750株,产量=779.9kg。
相关系数检验:A品种=-0.7896;B品种=-0.7896;C
品种=-0.3927;D品种=-1.026**。
通过田间观察、室内考种和指数回归分析,承玉18
(A)品种估计值=403.7719Xe0.2113X,相关系数检测不显
著,每667m2最佳留苗密度应为4700株,可获最高产
量703kg;承玉19(B)品种估计值= 634.3177Xe0.2853X,
相关系数检测不显著,最佳留苗密度应为3500株,
可获最高产量817.9kg;承365(C)品种估计值=
365.3479Xe0.2471X,相关系数检测不显著,最佳留苗密度
应为4000株,可获最高产量543.9kg;承421(D)品种
估计值=565.3479Xe0.2667X,相关系数检测极显著,最佳
留苗密度应为3750株,可获最高产量779.9kg。
从而
看出矮秆,紧凑型,耐密植的品种承玉18,株高、穗位
变化不大,而且秃尖小,空秆率低,无倒伏,适于密植高
产。
高秆大穗形品种承玉19、承365每667m2最佳密
度为3500、4000株。
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逐
渐增高,而且空秆率、倒伏率提高。
应以稀植为好。
承
421是个稳产品种,产量在2500 4500株之间,变化幅玉米品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
冯海侠
(河北省承德县农牧局,承德1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