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道路GPS-RTK操作步骤
GPS RTK操作步骤

科力达RTK操作流程基准站架设注意事项:基准站要选择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点架设,具体视当地测区条件选择,最好架设在测区中间,以便信号能够更好的覆盖,需注意的是基准站只要保持基本水平即可。
架设好以后按I键将主机开机,按电台上的ON键将电台开机即可。
开机几分钟后,基准站的第一个灯sta灯(红灯)每秒闪一次,电台上的TX灯(红灯)每秒闪一次,表示基准站正常工作。
移动站操作流程求转换参数流程1、新建工程:输入工程名(一般为当天日期)然后确定,点击编辑,再点击编辑,选择椭球(根据控制点的实际情况选择如BeiJing54),输入中央子午线(如99),点OK然后确定再点确定回到主界面。
2、到1号已知点平滑测量1次,取名a1,到2号已知点平滑测量1次取名b1,点击“输入”下拉菜单“求转换参数”点击“增加”按钮,输入1号已知点的已知坐标,点OK,将会弹出对话框,选择“从坐标管理库选点”,选择a1,点确定,将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刚才选择的坐标将显示在对话框上,再点击OK,这样1号已知点就和我们测量的坐标配对完毕。
再次点击“增加”按钮,输入2号已知点的已知坐标,点OK,将会弹出对话框,选择“从坐标管理库选点”,选择b1,点确定,将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刚才选择的坐标将显示在对话框上,再点击OK,这样2号已知点就和测量的坐标配对完毕。
点击“保存”,输入参数文件名(因为所求参数为4参数,建议取名为4CS),再点确定,系统提示保存完毕,然后点击“应用”。
综上所述:四参数求取其实就是一个已知坐标和测量坐标进行的一个配对的过程,如果有需要可以增加两个以上点求四参数。
单点校正当基准站因意外断电而关机,或者遭到意外移动时,需要点校正(只要基准站关机或者移动了就需要及时进行校正),方法为:先将移动站开机,打开工程之星将手簿与移动站连接上,移动站达到固定解以后,点击输入下拉菜单“校正向导”,选择“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下一步,将已知点坐标输入对话框,输入天线高(杆高),将移动杆在已知点上对中后点击屏幕右下方的“校正”,然后点确定即可,接着将移动站在已知点上对中,采集一个坐标与已知坐标进行对比,误差不超过两公分即可进行测量了,如果不符合则重复以上步骤重新校正、比对,直至精度满足要求。
GPS--RTK简易操作步骤(无图版)

GPS--RTK简易操作步骤(⽆图版)GPS—RTK(⼯程之星3.0)简易操作步骤GPS--RTK由两部分组成:基准站部分和移动站部分。
其操作步骤是先启动基准站,后进⾏移动站操做。
⼀、基准站部分1.将脚架于未知点上,再将基准站固定在脚架上⼤致整平即可,再将电台挂在脚架上。
2.接好电源线和发射天线电缆。
注意电源的正负极正确(红正⿊负)。
3.打开主机和电台(为开机键),主机开始⾃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卫星数和卫星质量达到要求后,主机上的STA指⽰灯开始快每秒钟闪1次,同时外挂电台上的TX指⽰灯开始每秒钟闪1次。
这表明基准站差分信号开始发射,整个基准站部分开始正常⼯作。
注意:为了让主机能搜索到多数量卫星和⾼质量卫星,基准站⼀般应选在周围视野开阔,避免在截⽌⾼度⾓15度以内有⼤型建筑物;为了让基准站差分信号能传播的更远,基准站⼀般应选在地势较⾼的位置。
⼆、移动站部分1.将移动站主机接在碳纤对中杆上,并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底部(如果需要可将⼿簿⽤托架架在对中杆的适合位置)。
2.打开主机,主机开始⾃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达到⼀定的条件后,主机上的STA指⽰灯和DL指⽰灯开始每秒钟闪1次(必须在基准站正常发射差分信号且基准站与移动站电台通道相同的前提下移动站的STA、DL指⽰灯才开始闪烁)。
表明已经收到基准站差分信号。
这时就可以正常⼯作了。
3.打开⼿簿,双击⼿簿屏幕下⽅的“蓝⽛”图标打开“蓝⽛设备管理器”,点击“扫描设备”,在搜索到的设备中双击需要连接的设备的机⾝号,再双击“串⼝服务”,选择“串⼝前缀”为“COM”,再选择“串⼝号”(默认为“7”),点击“确定”,点击“OK”,启动⼯程之星软件(快速双击EGStar图标),若提⽰“打开端⼝失败”则点击“配置”选择“端⼝设置”将“端⼝”改为和在“蓝⽛设备管理器”中选择的“串⼝号”⼀致后点击“确定”即可。
(通过蓝⽛将⼿簿与GPS主机配对连接完成,第⼀次使⽤设置后只要没更改设置以后使⽤⽆需重新设置)4.启动“⼯程之星”软件后,单击“⼯程”—>”新建⼯程”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程名称”(⼀般以当天的时间命名,如20100526)输⼊完毕后点击下⾯的“确定”,在弹出的界⾯中点击“编辑”在出现的坐标系统列表中再点击“增加”在弹出的界⾯中输⼊“参数系统名”(⼀般和⼯程同名如⼯程名为20100526就输⼊20100526)选择“椭球名称”(Beijing54或者Xian80 坐标系)再修改“中央⼦午线”(重庆的“中央⼦午线”为105,若不知当地中央⼦午线可查看当地经度,取经度的整数位)输⼊完毕后点击“OK”再点击“确定”—>“确定”。
RTK测量操作步骤

RTK测量操作步骤RTK测量,全称实时动态差分GNSS测量技术(Real-Time Kinematic),是一种高精度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方法,主要通过接收导航卫星系统(如GPS、GLONASS、Galileo等)的信号,利用差分技术进行高精度的位置、速度和时间测量。
下面是RTK测量的操作步骤:1.设备准备:a.准备一套RTK测量仪器,包括GPS接收器、天线、数据采集器、电池等。
b.检查设备和电池的电量,确保能够持续工作一段时间。
c.确保设备上的固件、软件和数据文件都是最新版本,以保证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d.确保天线固定部件正确安装,保证无遮挡和良好的观测环境。
2.选择观测点:a.根据测量任务的需求,在待测区域内选择适当的观测点,以覆盖需要测量的区域。
b.每个观测点应尽可能远离高建筑、大树等遮挡物,以保证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质量良好。
3.设备设置:a.打开RTK测量仪器,确保其与导航卫星系统建立通信。
b.进入设备设置界面,设置测量参数,如观测间隔、卫星系统、观测模式、坐标系等。
c.设置测量仪器的参考站坐标,在测量过程中将自动与参考站进行差分计算。
4.安装天线:a.将天线正确安装在天线固定部件上,并调整天线水平方向,以保证测量精度。
b.连接天线与测量仪器,并确保天线接收到卫星信号。
5.开始观测:a.在每个观测点,按下“开始测量”按钮,测量仪器将自动记录卫星观测数据。
b.观测过程中,保持测量仪器的稳定,避免震动和干扰,以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6.观测结束:a.观测时间一般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b.当观测时间到达设定值时,测量仪器会自动停止观测,并保存观测数据。
c.检查观测数据的质量,并根据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和分析。
7.数据处理:a.将观测数据导入计算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差分计算。
b.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检查数据完整性、剔除异常值等。
c.根据差分计算结果,得到高精度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并进行误差分析和评估。
rtk测量操作流程

rtk测量操作流程
RTK(实时动态)测量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测前准备:进行项目立项、方案设计、施工设计、测绘资料收集整理、仪器检验和检定、踏勘、选点、埋石等步骤。
2. 基准站安装:找到控制点并架好三脚架和基座,对中整平。
安装GPS基
准站主机,开机并检查是否为外挂基准站,如果不是则设置为外挂基准站。
拧上天线连接头,把主机安装在基座上,拧紧螺丝。
连接电台,安装、连接电台发射天线,并在基准站旁边架设一个对中杆或三脚架,将两根连接好的棍式天线固定在对中杆或三脚架上,用天线电缆连接发射天线和电台,电台连接电源,然后开机。
最后,量取仪器高,在互为120度的3个方向上分
别量取1次仪器高,共3次,读取至毫米,取平均值。
3. 测中:作业队进驻,进行卫星状态预报,制定观测计划,进行作业调度及外业观测。
RTK仪器静态测量操作包括打开手薄的测量软件,点击配置→仪器设置→静态采集设置,设置静态记录点名、采集间隔、天线高、截止角和PDOP等参数。
设置完成后点击启动,主机开始采集静态数据。
记录仪器号、点名、仪器高和开始时间。
开机,确认为静态模式,主机开始搜星并卫星灯开始闪烁。
达到记录条件时,状态灯会按照设定好采样间隔闪烁,闪一下表示采集了一个历元。
请注意,这只是RTK测量的基本操作流程,实际操作中可能因设备型号和使用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建议咨询专业技术人员或查看设备使用手册。
GPS-RTK操作2020.09.17

一,基准站设置1打开手簿电源和基准站接收机电源进入主菜单选择:开始测量——转到基站菜单2,仪器的设置:选择仪器——仪器连接——其他所有连接——选择“基站接收机”——点击屏幕“编辑”(接收机:GS10|GS15——连接时使用“选择蓝牙”——点击手簿上面“搜寻”——选择基准站(序列号)对应蓝牙进行连接)——确定(等待蓝牙连接,一定要到手簿上面图标感叹号消失出现蓝牙标志(对应语音提示)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选择“基站RTK1”——点击“编辑(勾选“发送RTK基站信息”——连接使用“端口2”——点击屏幕上的“设备”——选择电台“Satel 3AS(GFU14)”——确定——RTK数据格式“Leica”——确定)——确定——确定(返回基站菜单)3,设站:基站仪器设置完了就进入设站:开始测量——选择“在已知点上”——输入基站的天线高度——天线选择“GS15脚架缩短”——点击屏幕“下一步”——选择我们基准站的点号——确定(提示基站设置完成、查看手簿上面电台标志向上箭头闪烁、基准站接收机发射灯也要闪烁)——切换到流动站。
注意:a,如果蓝牙连接不上,连接改成电缆后确定了在该成蓝牙重新搜索连接,在不行就都关机重启在搜索连接,还是连接不上就用电缆线连接;b,设站完成后基站发射灯不闪主要看手簿上面,可能是基站电台选错、设站的坐标选错都有可能。
二,流动站设置:开启流动站手簿进入主菜单:选择仪器——仪器连接——其他所有连接——CS 连接“GPS流动站”——点击屏幕“编辑”(接收机:GS10|GS15——连接时使用“选择蓝牙”——点击手簿上面“搜寻”——选择流动站(序列号)对应蓝牙进行连接)——确定(等待蓝牙连接,一定要到手簿上面图标感叹号消失出现蓝牙标志(对应语音提示)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选择“接收机连接”——选择“RTK流动站”——点击屏幕“编辑”(勾选“接受RTK数据”——连接使用“端口3”——点击屏幕上的“设备”——选择电台“Satel(SLR5)”——确定——RTK数据格式“Leica”——确定)——点击屏幕上“控制”(选择对应的通道,查看流动站频率和基站电台一致——确定)——确定(回到主菜单),有固定解表示设置没有问题注意:设置流动站完成后手簿上电台图标的向下接受标志闪烁,仪器主机接收灯也会闪烁,过一会手簿左上角出现十字或语音提示已获得RTK固定解就表示我们设置没有问题;如果得不到固定解就要检查我们的设置是不是正确了(主要检查RTK基站数据是不是在发射、电台通道、数据格式是否设置正确、使用端口、电台类型等是否都设置好);流动站都正常了之后我们就要对我们这些设置进行验证:到另个控制点上去看我们坐标的精度是不是符合的;如果点没有问题单最后我们验证结果差的比较大的话就要看我们项目坐标系统建立是不是正确的、基准站的设置是不是正确的(重新设站);验证没有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测量和放样作业了所有设置正确在外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关说明:1,流动站距基站距离没有多远就没有信号或者信号不好:测量位置是不是天空遮挡比较严重(找一个没有什么遮挡的地方可以验证);基准站电瓶电量不足(更换电瓶);地形条件复杂电台信号干扰严重(区域多找地方进行测试,都没有就考虑搬站)。
RTK操作步骤

RTK操作步骤RTK(Real-Time Kinematic)即实时动态差分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GPS定位技术。
下面是RTK操作的步骤:1.配置RTK基站:首先需要在一个合适的位置搭建RTK基站。
基站通常包括GPS接收器、天线和数据传输设备。
将GPS接收器连接到天线并放置在开阔的地方,确保没有遮挡物影响GPS信号接收。
然后使用数据传输设备将基站和用户设备连接起来。
2.收集观测数据:对于RTK定位,至少需要两个GPS接收器,一个用作基站,另一个用作移动设备。
在操作开始前,需要先收集基站和移动设备的观测数据。
分别记录基站和移动设备接收到的GPS信号数据,包括卫星编号、接收时间、载波相位等信息。
3.数据传输:基站和移动设备之间需要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
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无线电传输、蜂窝网络传输、卫星通信等。
根据环境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数据传输方式,并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差分处理:将基站和移动设备的观测数据进行差分处理,消除大气延迟和钟差等误差。
差分处理的核心是将基站观测数据作为参考数据,通过与移动设备接收到的GPS信号进行比较,计算出其相对于基站的精确位置。
5.实时定位:基于差分处理的结果,实时计算出移动设备的精确位置,并将结果显示在用户界面上。
实时定位的精度取决于基站和移动设备之间的距离,一般可达到几厘米至几分米的精度。
6.结果验证:对实时定位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估。
使用其他精度较高的定位技术或通过地面控制点进行测量,来验证RTK定位的准确性和精度。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7.系统维护:对RTK系统进行常规维护和管理,包括设备检查、数据备份、系统升级等。
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
总结:RTK操作的步骤包括配置RTK基站、收集观测数据、数据传输、差分处理、实时定位、结果验证和系统维护。
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操作和管理,以确保RTK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rtkgps测量操作流程

rtkgps测量操作流程
RTK-GPS是一种高精度的全球定位系统,它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并与基准站进行通信,可以实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
在实际的测量操作中,RTK-GPS的使用流程如下:
首先,确定测量任务。
在进行RTK-GPS测量之前,需要确定测量的目的和范围,以及测量的精度要求。
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RTK-GPS设备和配套的软件。
其次,设置基准站。
在进行RTK-GPS测量之前,需要设置一个基准站,用于提供参考坐标和校正信号。
基准站通常会放置在一个已知坐标的位置上,并通过无线通信与移动设备进行连接。
接着,设置移动设备。
将移动设备与基准站进行连接,并进行一系列的设置,包括选择测量模式、设置坐标系统、校准设备等。
确保移动设备能够正常接收卫星信号,并与基准站进行实时通信。
然后,进行实地测量。
在设置好基准站和移动设备之后,可以开始进行实地测量。
通过移动设备上的软件,可以实时显示当前位置的坐标和误差信息,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最后,处理数据和生成报告。
完成测量后,可以将测量数据导出到电脑上进行处理,生成测量报告和相关图表。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得出最终的测量结果,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校正。
总的来说,RTK-GPS测量操作流程包括确定测量任务、设置基准站、设置移动设备、实地测量和处理数据等步骤。
通过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可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测量和地理信息采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gpsrtk操作规程

gpsrtk操作规程一、GPSRTK操作规程GPSRTK是一种全球定位系统在实时动态条件下提供测量精度达到厘米级别的技术方法,广泛应用于测绘、建筑、土地管理等领域。
为保证GPSRTK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以下操作规程:一、前期准备1.1 确认工作区域:确定需要进行GPSRTK测量的工作区域,并进行必要的测量准备工作。
1.2 确认设备状态:检查GPSRTK设备的电量、存储容量等状态,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1.3 确认信号接收情况:在工作区域内确认GPS信号的接收情况,确保有足够的卫星信号可供接收和定位。
二、设备设置和校准2.1 设备设置:按照GPSRTK设备的说明书和操作手册进行设备设置,包括基站和测量站的设置、测量参数的设置等。
2.2 设备校准:进行设备的校准,包括水平仪的校准、天线高度的测量校准等,确保设备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三、基站设置和数据采集3.1 基站安放:根据工作区域的要求,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作为基站,安放GPSRTK设备,并确保设备接收到足够的卫星信号。
3.2 数据采集:启动GPSRTK设备,开始采集基站的测量数据,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可靠。
四、测量站设置和测量4.1 测量站安放:根据工作要求,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作为测量站,安放GPSRTK设备,并确保设备接收到足够的卫星信号。
4.2 控制点测量:在测量站上进行控制点的测量,通过设备提供的测量功能,测量控制点的坐标等信息。
4.3 移动测量:根据工作要求,将GPSRTK设备移动到需要测量的点位,进行测量操作,获取相应的测量数据。
五、数据处理和结果输出5.1 数据处理:将基站和测量站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导入、数据对齐、数据差分等处理过程,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5.2 结果输出:根据实际需要,将测量结果输出为报表、图形等形式,以满足后续数据分析和应用的需要。
六、实时监控和调整6.1 实时监控:在测量过程中,实时监控设备的状态和测量结果,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道路GPS-RTK操作步骤
HI-RTK操作
四参数法
——基准站架设
在未知点上
说明:1、可以为任意坐标系
2、必须知道2个已知点
一、新建项目
1、项目
2、新建
3、输入项目名,点√
二、新建坐标系
1、坐标系统
3、椭球
源椭球:WGS84,当地椭球:北京54(按实际情况选择)
4、投影(按照已知点输)
(1)、投影方法(选择投影方法)
(2)、中央子午线,输入中央子午线后,点√
5、椭球转换(无)
6、平面转换(无)
7、高程拟合(无)
8、保存,确定
三、设置基准站
1、GPS
2、连接GPS
(1)、选择手薄类型(如图设置),连接
3、基准站设置
(1)、位置
(A)、点名:输入点名
(B)、天线:输入基准站天线高
(C)、平滑,等待GPS自动平滑后,点√
(2)、数据链(选择数据链)
如果是使用外挂电台,则选择外部数据链;
如果是使用手机卡,则选择内置网络;数据链、运营商、服务器IP、端口设置如图,分组号(7位数)和小组号(3位树)要和移动站相同
(电台)(手机卡)
(3)、其他(如图设置)
(4)、确定(5)、断开GPS
五、移动站设置
1、GPS
2、连接GPS
(1)、选择手薄类型(如图设置),连接
3、移动站设置
(1)、数据链
如果是使用电台,则选择内置电台,选择频道(要和基站外挂电台相同);
如果是使用手机卡,则选择内置网络;数据链、运营商、服务器IP、端口设置如图,分组号(7位数)和小组号(3位树)要和基站相同
(电台)(手机卡)
(2)、其他
(4)、点╳
六、求参数
(一)、采集已知点WGS84坐标(至少采集2个点坐标)
1、到一个已知点上采集WGS84坐标,
解
2、在解状态为固定时,对中整平,点或
按F2,输入点名、天线高,点√
3、到另一个已知点重复1-2操作
4、点╳,退出采集界面(二)、求参数
1、参数
2、参数计算
(1)计算类型:选择参数计算方法,高程拟合模型:选择高程拟合方法
注:A、七参数、一步法至少需要3个已知点,且平面高程均要知道;
B、四参数至少需要2个已知点
C、平面拟合至少需要3个已知点
D、曲面拟合至少需要6个已知点
E、建议一般使用四参数
(2)添加
(3)源点(WGS84坐标):点,添加计算点(要在记录点里选择),点√
(4)、目标(已知点坐标):输入相应已知点坐标
(5)、保存
(6)、重复(1)-(4),添加其他要参与计算参数的点
(7)、点(保存计算参数点),输入文件名后,确定,确定(可以不做该步)
(8)、解算,应用,
(8)、ok,ok,
(9)点√,点“是、确定”,更新点库;点╳,退出参数计算界面
七、工作
(一)、测量
解
当前手
动
碎部测量主界面
1、在解状态为固定时,对中整平,点或按F2,输入点名、天线高,点√
(2)、重复上个步骤,采集其他点
(二)、点放样
1、点放样
(1)、点,输入坐标,点√,根据状态栏提示,放样
2、重复上个步骤,放样其他点
(三)、点库放样
1、建立放样点文件(可以是任意格式,但是必须是文本格式,EXECEL的CSV格式亦可)
2、传到手簿上
3、将点库文件调入到放样点库
(1)、进入放样点库
(2)、点,调入点库文件(3)、选择点库文件,确定
(4)、定义点库文件的格式后(选中左边的选项,点),点√
4、点放样
(1)、点,点<或>,选择放样点,点√,根据状态栏提示,放样
(2)、重复上个步骤,放样其他点(四)、线路放样
1、平断面编辑;
方法一:交点法
(1)、点,添加交点要素后,点√
(2)、添加完所有交点要素后,保存交点文件方法二:线元法
(1)、输入起点要素,点
(2)、添加交点要素后,点√
(3)、添加完所有要素后,保存交点文件
2、点,检查里程
3、在检查里程后输入里程;点,查看坐标是否正确,最好首、中、尾的里程都检查
4、检查里程正确后,点√,回到输入界面
5、道路放样
(1)、点,添加线路文件
(2)、点,选择平断面文件,点√
(3)、点,选择放样里程,放样
6、横断面采集
(1)、点,添加线路文件
(2)、点,选择平断面文件,点√
(3)、点,选择断面里程,采集横断面
同坐标系同点第二次架设基准站作业
一、打开第一次项目
二、设置基站
1、连接基站
2、基准站设置
(1)、位置
(A)、点库:选择控制点库,选择第一次在该点上架设基站时的点名,点√
(B)、天线:输入基准站天线高
(2)、数据链(选择数据链)
如果是使用外挂电台,则选择外部数据链;
如果是使用手机卡,则选择内置网络;数据链、运营商、服务器IP、端口设置如图,分组号(7位数)和小组号(3位树)要和移动站相同
(电台)(手机卡)
(3)、其他(如图设置)
(4)、确定
(5)、断开GPS
三、设置移动站
四、工作
同坐标系同测区第二次任意架站
一、打开第一次项目
二、设置基站
1、连接基站
2、基准站设置
(1)、位置
(A)、点名:输入点名
(B)、天线:输入基准站天线高
(C)、平滑,等待GPS自动平滑后,点√
(2)、数据链(选择数据链)
如果是使用电台,则选择外部数据链;
如果是使用手机卡,则选择内置网络;数据链、运营商、服务器IP、端口设置如图,分组号(7位数)和小组号(3位树)要和移动站相同
(电台)(手机卡)
(3)、其他(如图设置)
(4)、确定(5)、断开GPS
三、设置移动站
四、点平移
1、参数
2、点平移
3、到一个已知点或测量过的点后,对中整平,平滑,等GPS自动平滑完后,点√
4、在已知区域里,点选择校正点坐标,或输
入校正点坐标,点
5、对照下当前坐标,如果没有错,则点╳,退出点平移
五、工作
数据的导出
(一)、记录点数据格式转换
1、项目
2、记录点库
(3)、点,输入文件名,选择转换格式
(二)、横断面点数据格式转换
1、项目
2、横断面点库
(3)、点,输入文件名,选择转换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