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争端》论文

合集下载

浅析南海争端问题的国际法分析论文

浅析南海争端问题的国际法分析论文

浅析南海争端问题的国际法分析论文精品文档,仅供参考浅析南海争端问题的国际法分析论文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

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浅析南海争端问题的国际法分析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析南海争端问题的国际法分析论文摘要:本文在有限篇幅内尝试分析了南海争端中的国家领土法、国际海洋法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南海争端;国际法;对策南海问题的主要内容为岛屿归属和海洋划界争端,在法律上直接涉及国家领土法(及国家继承法)和国际海洋法两大国际法分支。

它不仅指有关国家提出的领土主权与管辖权要求发生内容重叠与冲突,更牵涉到多方对丰富资源的控制管理和地区大国的海洋战略布局。

近年来南海问题日趋复杂化,国际法的价值在其中日益凸显。

一、国家领土法因素(一)基本概念现代国际法认为,国家领土是一个立体概念,指完全隶属于国家主权之下的地球空间部分,由领陆、领水、领空和相应的底土构成。

近现代国际法里领土取得的方式包括先占、时效、添附、割让、民族自决、公民公决等。

(二)中国立场中国基于现代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指出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历史上,东汉时期即有对南海诸岛的初步记载。

元代则对南海诸岛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地理定位和描绘,且《元史》记载了元朝海军巡辖南沙群岛的内容,表明迟至元代南沙群岛已归我国管辖。

明代海南卫巡辖了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

清代《大清一统天下全图》等均将南沙群岛标入了中国疆域之内。

1932年和1935年,中国官方专门审定了南海的上百个岛屿名称。

法国曾于1933年侵占了南沙群岛的太平、中业等九个岛屿,遭到当地中国渔民的激烈反抗。

二战期间,日本侵占南海地区,并将之划归日治下的台湾管辖,中国对此坚决不予承认。

(三)国际法律文件二战期间及战后相继出现了一系列涉及南海主权问题的国家领土法律文件。

1、国际文件1943年《开罗宣言》规定日本须将台湾等领土归还中国,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南海争端政治论文600字

南海争端政治论文600字

南海争端政治论文600字南海,自古以来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南海有着无可争辩的主权。

通过阅读一些有关南海方面的图书,不仅能够了解南海的状况,可以从历史和国际法的角度对南海的归属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而且或许也能够帮助我们提供一些解决南海争端,抛弃情绪、坚持清醒理性的策略……中国人经略祖宗海的历史见证据7月10日光明日报报道:近日,《更路簿》历史文化专题座谈会暨《南海更路簿——中国人经略祖宗海的历史见证》图书发行仪式在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草塘村举行,那里是《更路簿》的诞生地之一。

《更路簿》由海南省委宣传部主持编纂,海南出版社编辑出版,分为“史海钩沉”“更路簿——祖宗海的航海秘笈”“海南渔民世代经略祖宗海——老船长的口述历史”“浮出历史的深海——探究更路簿”“保护更路簿,守护祖宗海”五个章节。

经专家们考证,《更路簿》起自明代,至今已经存在了600多年。

《更路簿》是海南渔民在开发和经营西、南、中沙群岛的过程中,利用文字和地图的方式描绘出的航海手册,是南海航行的经验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更路簿》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是中国人最早发现了南海诸岛,最早给南海诸岛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南海诸岛。

任何国际的强权、舆论的欺骗、政治的谎言都不能抹杀亮晃晃的史实,《更路簿》以最鲜明的印迹告诉世人,中国在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这本书,在所谓南海仲裁案实体问题裁决公布的前夕出版,在客观效果上,是对所谓的仲裁作出切合时宜而同时又对其谎言作切中要害的批判。

南海,是我们的祖宗海与太平梦去年5月,外文出版社出版了《南海,祖宗海与太平梦》(作者刘锋)。

从南海地区概况,南海问题的历史经纬,南海问题的发展演变,南海争端方主张,南海争议最新态势,南海争议的解决模式、南海合作共赢之路,南海与中国梦等方面进行论述评析,客观阐释影响和制约南海争议的现实与潜在因素,重点涉及南海断续线、共同开发、南海法律论战等内容,基本涵盖了牵涉南海的争议重点和难点问题。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南海争端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南海争端

浅谈南海争端摘要:南海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由于其丰富的油气资源与重要的海上地位而越来越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

进一步复杂化、国际化的南海争端已经逐渐陷入了既打不得,又谈不拢,更拖不起的被动局面。

通过课程的学习以及在网上查询的资料,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南海争端的由来、影响因素和解决的方法。

由此使我们当代大学生更肩负着建设强大中国,贡献自我力量的历史责任感。

关键词:南海争端由来依据解决方法海洋对于一个国家意味着边界、国防和海洋权益。

近代,清王朝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了所有中国人忽略海防将导致怎样的结果。

直到今天,东海钓鱼岛、南海争端、台海问题,仍在折磨着每一个中国人。

和其他大国相比,中国的弱势显而易见,没有航母并不是最大缺憾,领土不完整才是中国最大的痛。

放眼南眺,祖先留下的蓝色海洋现在还好吗?在我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上,有争议的有150万,其中相当部分已经被外国实际控制或蚕食分割,丢失的海洋国土面积相当于上世纪沙俄从中国割去的陆地疆域的总和。

一半海疆被明抢,中国什么时候变成了唐僧肉?这其中,情况最严峻的要属南海诸岛。

一、南海争端的由来大量翔实的史实证明,南沙群岛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开发经营的,中国政府早已对其行使管辖和主权。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45年,国际社会开始建立大陆架制度,当时主要是指水深200米以内的海底区域,这是美国提出的。

1958年,联合国制定了《大陆架公约》。

与此同时,拉美国家又提出了200海里海洋权的要求。

1973年开始的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讨论了大陆架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规定:大陆架按照大陆的自然延伸原则确定,同时,沿海国有权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专属经济区位于领海以外,不是沿海国领土的一部分,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有对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以及对海洋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建设人工岛等事项的管辖权,被认为是沿海国管辖海域的一部分。

南海问题论文 (4)

南海问题论文 (4)

南海问题论文引言南海问题作为东南亚地区的一大热点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

南海是一个地理位置重要的海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战略位置,因此成为多个国家之间的争议焦点。

本论文旨在探讨南海问题的背景、产生原因以及各方的立场和解决途径,以期对南海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

背景南海是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海域,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涵盖了众多岛屿、礁石和浅滩。

南海地区被誉为世界各大海洋中最为重要的海域之一,其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鱼类资源以及重要的海上航道。

然而,南海问题的产生源于对领土主权、海洋划界和资源开发权的争议。

产生原因南海问题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历史、法律和利益等诸多因素。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产生原因:1.历史因素:南海地区古代中国和其他周边国家的海上活动长期存在,并形成了一些历史性的争议。

不同国家对南海地区的历史纪录和定居点有不同的解读和主张,导致争议的继续存在。

2.领土主权争议:南海地区涉及涵盖了多个岛屿和岛礁,这些岛屿被多个国家声称拥有领土主权。

其中最著名的争议岛屿包括中国的南沙群岛、西沙群岛,越南的西沙群岛和东沙群岛,菲律宾的南沙群岛等。

3.海洋划界问题:南海地区的国家之间还存在着海洋划界问题,即如何划定各国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各国根据不同的法律和国际公约提出了不同的划界主张,导致了争议的产生。

4.利益驱动:南海地区的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其中包括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渔业资源等。

各国在南海地区的资源探测、开发和利用上存在着利益的争夺。

各方立场南海问题涉及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立场和主张。

以下是几个主要方的立场:1.中国:中国坚持自己拥有南海绝大部分岛屿的主权,并主张根据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原则划定海洋划界。

中国主张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南海争议,坚决反对任何一国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化行动。

2.越南:越南对南海地区拥有的岛屿主权主张与中国存在重叠,因此与中国之间存在比较激烈的争议。

越南主张通过国际法解决南海争议,反对任何一国在南海地区扩大势力和军事化。

南海争端问题论文

南海争端问题论文

对南海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计算机2班第一组南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

北接中国广东、广西,属中国海南省管辖。

南缘曾母暗沙为中国领海的最南端。

东面和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西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为面积3,500,000平方公里(1,351,350平方哩)的深海盆。

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重要的中国海上航路。

从此,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

中国元朝南方海军经常在南中国海巡逻到婆罗洲(加里曼丹岛)。

中国明朝海军多次通过南海下西洋,是南海的唯一正统力量。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国人民最早发现这些岛屿礁滩,长期以这些岛屿礁滩为基地进行渔业捕捞生产和居住,世代相继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辛勤的开发和经营,中国政府最早对这些岛屿礁滩实行管辖和行使主权。

近期,沉寂了多时的南海争端,又非常尖锐的凸显在了我们的面前。

之前,我国对南海问题的对外称“主权在我,合作开发”,但是主权只是个虚名,周围资源的利益才是真的。

实质上,开发权一直在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几个国家手中,尤以越南和菲律宾掌握的岛屿最多,而中国掌握的仅仅是少数岛屿,情况堪忧。

如今,两国更是变本加厉的加速开发,甚至公然宣称南海是其领土,使南海问题逐步的凸显。

究其原因,大致是有以下几点:1、能源问题。

能源问题是南海问题的核心问题。

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中南半岛和南中国海地区大陆架油矿丰富,储量惊人,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

这里还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

2、战略价值。

南沙群岛扼两洋、制八方,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兵家必争之地。

如果我国能控制南沙海域,我军防御纵深将增大上千千米。

中国应当向广阔的海洋寻找出路,但是据我所知,向北、向东、向南的所有海上交通要道都不在我国控制之下,美国在太平洋设置了“第一岛链”封锁线围堵中国,中国东海、黄海外是日本本土四岛,钓鱼岛也处于日本实际控制之中,台湾以东的海域可以直接进入太平洋,但这一出海口更是限制重重,南海现在又被东南亚国家所包围。

南海问题政治论文2000字范文(2)

南海问题政治论文2000字范文(2)

南海问题政治论文2000字范文(2)南海问题政治论文2000字范文篇二南海争端解决有关的法律问题思考【摘要】近年来,南海争端呈现出复杂化和国际化和趋势。

中国一贯致力于以谈判和协商的方式与南海争端方国家解决有关争议。

对南海争端有关的法律问题的思考更有助于中国在政治上赢得主动权。

【关键词】南海政策;法律特征;法律思考所谓南海争端主要是指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之间,围绕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南海诸岛礁主权的归属,以及南海海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界限的划定,所产生的法律与事实方面的争论、分歧甚至是冲突。

近年来,南海争端复杂化加剧,解决南海争端除了主要以谈判和协商的方式,但是也不能忽视法律准备的支撑作用。

一、南海政策回顾新中国成立至60年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成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取代了原中华民国政府在南海群岛享有的主权。

1958年9月,中国政府在发表的《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坚称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主权。

由于声明主要针对台湾局势,南海主权问题并没有引起南海周边国家的反应。

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南海诸岛开始遭到南海周边国家的侵占。

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随即进行主权宣示,坚持对南海诸岛无可争辩的主权,在无法避免冲突的情况下进行了自卫还击战,以避免事态扩张。

中国政府先后于1984年设立海南行政区、1988年改设海南省,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附近海域纳入行政管辖范围以加强行政管辖,进一步宣示主权。

中国政府长期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端,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海争端方国家不断挑起事端并加紧对南沙岛礁的侵占,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在这一时期开始作为中国的南海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中国积极与南海争端方国家进行协商和谈判;并且高度重视东盟对解决南海争端的作用,并推动与东盟在南海安全问题上建立合作机制,为解决南海争端提供必要条件。

南海问题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南海问题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南海问题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南海问题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南海问题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摘要:“南海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过定义,但都很难全面地反映“南海问题”应有的内涵。

只有从“原发性”和“诱发性”两个因素深入分析南海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才能很好地破解“南海问题”,这是实现中国和平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

关键词:“南海问题”;“原发性”;“诱发性”随着南海局势的不断升温,“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学术界对于“南海问题”的成因也已达成某些共识,比如利益说、主权说、地区话语权争夺说等。

但是,关于“南海问题”却没有形成一个明白的、清晰的共识性的定义。

本文力图在厘清“南海问题”的基本内涵的前提下,对“南海问题”深层原因做出分析。

一、“南海问题”的定义及内涵所谓“南海问题”,是指由于南海周边国家围绕中国南海海域的领土、资源、海域划界、海上航行等方面的利益进行争夺而产生的问题(“原发性”),以及由于美国、日本、印度等域外大国带着各自不同的战略目的介入这一问题而导致的一系列新的问题(“诱发性”),而“南海问题”是这两类问题的“和”。

“南海问题”涉及的面较广,在现有的研究中,一部分学者关注的是“南海问题”的第一层面(“原发性”层面),即围绕南海周边国家的主权争端、海域划界、资源争夺等进行研究;另一部分学者则主要从“南海问题”的第二层面进行研究(“诱发性”层面),即从美国、日本、印度等国介入南海战略层面进行研究。

对于这些学者来说,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大国关系,“南海问题”也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大国之间的问题。

而笔者认为,“南海问题”不仅关乎大国因素,同时也有不可忽视的南海周边国家因素,这个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它首先是一个地区性的问题。

要想真正厘清“南海问题”的成因,就必须全面的把握“南海问题”,分别从“南海问题”的两个不同层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索。

二、“南海问题”的成因“原发性”的“南海问题”是指由于南海地理位置、资源情况、周边国家的性质及结构而必然产生的问题。

精品—形势与政策论文_形势与政策20--南海问题论文三篇

精品—形势与政策论文_形势与政策20--南海问题论文三篇

精品—形势与政策论文_形势与政策20**南海问题论文三篇形势与政策20**南海问题论文(1)近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破坏。

在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集体发难的同时,南海问题产生矛盾频率和爆发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问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

一、南海问题的由来及现状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无论从南海诸岛的考古发现还是从历史典籍,都证明了这一客观事实。

在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社会也都承认中国队南海诸岛的主权。

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地质考古发现我国南海地区储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后,相关的周边国家开始蚕食、侵吞其中的一些岛礁。

而1982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获得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更加刺激了这些国家对南海诸岛的分割占领。

这些国家利用《海洋法公约》中的某些对其有利的条款,在南海领土主权问题上与中国公然抗争,大大提高了南海问题解决的难度,从而逐渐造成了今日南海的局势。

目前,南沙群岛虽然主权属中国,但189个已有命名的岛、礁和暗滩、暗沙中,中国仅控制着9 个岛礁,其中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大部分岛屿都不在中国控制之中。

这些国家包括: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南海问题绝不仅仅事关资源、领土或者主权的问题,更在于大国战略的实现、保证国家崛起的空间与长久的国家安全,南海问题事关国家安全。

对于中国来说,南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缘价值,它是我国东南部战略防御的前哨阵地和华南地区的海上屏障。

对于东南亚相关国家来说,南海问题主要包含着主权、领土、资源之争夺。

二、我国应逐步对南海问题采取的策施1、经济政策通过发展对东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大东盟各国对我之经济依赖。

首先,我们当然不需要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达到与南海各相关国实现政治统一的目标,但通过发展东盟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可以大大加强南海各相关国的在华利益,从而增强其对华的经济依赖。

其次,中国应当积极与东南亚努力建立共同开发海洋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开发的合作机制,在不同的国际市场梯次中实现进一步的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争端》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南海争端成因及维权之道
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x
系别: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09电信一班
指导老师: xxxxxx
完成时间: 2012-10-15
南海争端成因及维权之道
文献综述:
我所阅读的资料的题目是“南海争端成因及维权之道”,来自《时事报告》(大学
-2013学年度第1期第17页)。

生版,2012
对于本论文南海争端成因及维权之道,因着手分析南海的现状,再分析南海争端的原因,之后再出谋对付之。

一、南海争端的现状问题:
首先,南海划界复杂棘手。

南海划界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涉及国家最多、情况最为复杂的争端之一。

再者,资源争夺战越来越复杂。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岛屿或划界争端持续未解,其根本原因在于争议海域的主权和资源问题。

总体而言,中国的海岛及海洋权益正遭受严重威胁,中国的海上安全正面临着严峻形势。

二、南海争端的原因分析:
海洋逐渐成为经济提升的一大动力。

我们国人越来越关注海洋权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经济提升的动力有很大一部分力量来自海洋。

国人的国防观念有了进一步的加强。

南海周边几个国家对海洋权益越来越重视。

南海问题在南海周边的几个国家,比如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等,对海洋权益也越来越重视。

正是大家都重视海洋权益问题,海洋权益的分歧才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关注。

三、南海争端的维权应对之策:
1.思想重视,敢于面对。

2.树立海洋安全观,树立海洋经济观。

3.全面提升海防实力,主动出击。

海洋问题历来是国家战略问题,加强海洋战略研究事关海洋事业长远发展大局。

我们必须立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握国际海洋事务发展新动向,树立海洋发展全球观,坚决捍卫国家海洋权利和利益。

感想:
最近南海争端愈发激烈,在国际上前几日菲律宾国会通过了“海洋基线法案”,将本属于中国领土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为“所属岛屿”。

近日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3月5日登陆南沙群岛的弹丸礁,宣示马对该礁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

在我国国内,无论是官方和民间乃至网络上,纷纷要求强硬对待南海岛屿和领海争端。

我国军方近日也表示我国将会在南海问题上先礼后兵,决不放弃我国在南海的权益。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我国在南海问题上持宽容态度主要是囿于军事实力上的不足,我国在南海一旦开战,由于南海的许多岛屿远离我国本土依托,属于远距离作战,而我国海军不仅缺少远洋作战平台,而且就空军而言,我国空军主力战机的作战半径都稍嫌不足。

这将严重的制约我国军事实力的发挥。

其实,虽然我国海军缺乏远距离作战力量,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南海各国的军事实力都不是很强,综合军事实力与我国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如果真的决定武力解决南海问题,南海各国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我国的对手。

近日我国政协委员、海军东海舰队原
司令员赵国钧中将3日对香港《大公报》表示,从力量上看,我国海军完全具备保卫南海的实力。

尽管如此,为什么我国迟迟不在南海问题上采取实质性解决措施呢,我国长期以来在南海问题上一直奉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我国除了要保证经济发展的和平局面,在南海问题上还有两个最令我国担心、最想避免的问题: 一,南海各国因领土争端而团结一致把枪口对准我国。

纵观与我国有领土、领海争端的南海各国,都是一些小国,在综合实力上与我国都很大的差距。

虽然如此,但很多时候,双拳难敌四手,一旦我国在南海问题上贸然采取一些强硬的政策,很有可能在南海各国中引起连锁效应,使得各国因畏惧中国的强大而团结起来把枪口对我国。

二,南海问题的国际化。

在国际政治领域中,任何国家的任何问题一旦沾上国际这两个字就变得极为复杂了,特别是领土争端。

南海问题一直是我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之间的争端和分歧。

这一事件本身是属于地区事务范畴内的,只需要地区内相关国家进行解决便可以了。

但近几年来,随着南海地区在石油资源和地缘战略中的价值不断升级,惹的很多地区外如日本、印度和国际上如美国等国家的插手,以图借此分一杯羹。

虽然同样是领海和领土争端,但南海问题不同于钓鱼岛问题和东海问题。

东海、钓鱼岛问题只是涉及日本一个国家,如果谈判不能解决问题,一战便可定乾坤。

但南海问题涉及到多个国家,仅凭武力是很难彻底解决这一个问题,难道我国能通南海各国都开战吗,
因此说,军事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我国解决南海问题的后盾,箭在弦上,引而不发才最具有威慑效力。

所以,我国在南海问题上一方面要武力备战,形成强大的威慑效应;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的寻求政治途径解决南海问题,毕竟都是一些小国,胡萝卜加大棒最有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