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秋千》
《打秋千》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1、《打秋千》教学设计一等奖课题:《打秋千》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重点难点:两声部的音准。
课前准备:荡秋千录像。
教学过程:一、二声部发生练习二、导入1、观看荡秋千录像。
2、简单介绍仡佬族的风土人情。
三、学唱歌曲1、听录音范唱,感受二声部的音响效果。
2、哼唱歌曲旋律,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高声部。
3、指导、纠正(1)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注意下滑音的演唱。
(3)结尾处衬词的`演唱要干净利落,注意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4、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低声部。
5、指导、纠正(1)指导学生唱准八分休止符的时值,以表现铃铛的清脆。
(2)纠正“叮当”的咬字、发音。
6、二声部合唱。
7、指导、纠正(1)两声部要互相倾听,切忌大声喊唱。
(2)低声部为伴唱,音量要适当。
2、《打秋千》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通过对小伙伴打秋千的亲切咏唱,使学生领悟“仡佬族”儿童的快乐生活。
2、指导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的表现需要,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方法歌唱。
教学重点:1、运用正确的感情来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全面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难点:1、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
2、准确掌握结束句的唱法。
教学方法:听唱法、教唱法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钢琴。
学生自备:报纸、塑料袋、矿泉水瓶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播放开场音乐,设置鲜艳背景,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进入教室。
二、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大家好,今天老师很高兴在这里与你们一起上音乐课,希望大家听得准、唱得的好、表演热烈,和老师合作愉快,大家能不能做到?三、导入练习:首先,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大家来考虑一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你能不能用你的手势或是手中的小道具把它拍出来?(播放四拍子的歌曲,指导学生运用手中的道具拍出四拍子的节奏型。
)同学们做的真好,老师这还有一首儿歌,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好学生、要做到、上课时、不吵闹、敢发言、勤动脑、认真听、习惯好。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打秋千》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打秋千》人教新课标(2023秋)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下册音乐第六课《打秋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唱歌曲《打秋千》: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歌曲旋律和歌词,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歌唱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节奏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打秋千》歌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6.欣赏其他相关音乐作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欣赏其他与秋千有关的音乐作品,如童谣、民谣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1.增强音乐感知与欣赏能力:通过学唱《打秋千》,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2.提高音乐表现与创造能力: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节奏练习和歌曲创编,发挥个人创意,培养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打秋千》这首歌曲的基本概念。它是一首描绘儿童欢乐玩耍场景的歌曲,旋律轻快,节奏鲜明。这首歌曲能帮助我们感受音乐中的快乐情绪,并学习音乐的基本节奏。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聆听《打秋千》这首歌曲,来分析歌曲中的节奏特点,了解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在歌曲中的应用。
五、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打秋千》这首歌曲。从导入新课到实践活动,再到小组讨论,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打秋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打秋千》教案一. 教材分析《打秋千》是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歌曲,采用五线谱记谱。
歌曲旋律欢快,节奏轻快,富有童趣。
歌曲描绘了一群孩子在秋千上玩耍的场景,通过歌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自由、童真的氛围。
歌曲难度适中,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简单的乐理知识和基本的五线谱识谱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好奇心,善于模仿和创造,对于富有童趣的歌曲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但在音准、节奏、合唱等方面仍需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打秋千》这首歌曲,并能用欢快的情绪进行表演。
2.进一步巩固五线谱识谱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把握。
2.五线谱的识谱能力。
3.合唱部分的协调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练习法:针对音准、节奏进行专项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4.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五线谱、图片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秋千道具:用于营造课堂氛围。
4.合唱架:用于合唱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打秋千》歌曲,引导学生跟唱。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五线谱,引导学生认识谱号、音符、节拍等基本乐理知识。
然后逐句教唱歌曲,让学生跟唱,注意纠正音准和节奏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过程中可采用游戏形式,如“找不同”、“接龙”等,增加课堂趣味性。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让学生进行单独演唱,检查学习效果。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改编歌词、创作旋律等。
《打秋千》音乐教案

《打秋千》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打秋千》这首歌曲,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了解打秋千的传统习俗,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3. 通过合唱、分组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打秋千》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 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掌握。
2. 合唱部分的协调和音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音乐播放设备。
3. 合唱用具(如麦克风、指挥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打秋千的传统习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打秋千》的歌词和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特殊的节奏和音高。
3. 歌曲解析:讲解歌曲背后的文化意义,让学生了解打秋千的习俗和传统。
4. 练习合唱: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协调和音准。
5. 表演展示: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音高,以及合唱的协调和音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练习唱歌,并尝试与家人一起合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图谱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结构和旋律。
3. 通过分组练习和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素养。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打秋千》的歌词和旋律。
2. 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演唱。
3.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协调和音准,教师巡回指导。
4. 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展示合唱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 总结课堂教学,强调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和音高,以及合唱的协调和音准。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打秋千》歌曲,掌握特殊的节奏和音高。
3.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意义,了解打秋千的传统习俗。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打秋千的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打秋千的乐趣。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打秋千》教案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打秋千》教案一. 教材分析《打秋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湖南土家族民歌,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曲描绘了一群孩子在秋千上欢乐的场景,通过歌曲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土家族的文化特色。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模仿和参与实践活动。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能力方面仍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土家族民歌的特点,感受歌曲的童趣和民族特色。
2.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打秋千》,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了解土家族民歌的特点。
3.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魅力。
2.模仿教学法:引导学生模仿歌曲的演唱和动作,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打秋千》的音频、视频以及相关图片。
2.乐器:吉他、打击乐器等。
3.秋千:用于模拟歌曲中的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歌曲《打秋千》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秋千的特点,然后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打秋千》,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韵律。
然后教授歌曲的歌词,引导学生跟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根据歌曲的节奏进行演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用打击乐器伴奏。
然后互换角色,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5分钟)教师介绍土家族的文化特色,让学生了解民歌《打秋千》的民族背景。
然后引导学生创作类似的民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打秋千》的特点和土家族的文化特色。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打秋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打秋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打秋千》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孩子们在秋千上欢乐的场景,歌词简单易懂,旋律优美动听,富有节奏感。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同时,歌曲中的歌词也蕴含着一些教育意义,如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节奏、音高等方面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打秋千》的词曲,能够熟练地演唱。
2.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音乐素养。
3.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培养良好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歌曲《打秋千》的词曲掌握。
2.难点:歌曲中的节奏、音高变化。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歌曲的魅力。
3.互动教学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歌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打秋千》的曲谱、歌词等。
2.教学音频:歌曲《打秋千》的示范演唱。
3.秋千道具:用于创设情境。
4.教学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然后,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歌曲《打秋千》。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打秋千》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接着,教师展示歌曲的曲谱,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音高变化。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句教唱歌曲,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节奏错误。
三年级音乐《打秋千》教学设计及反思

音乐《打秋千》教学设计及反思1.学唱歌曲《打秋千》,指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和意思,用自然、真诚的声音演唱歌曲。
2.初步感知二声部,为学唱二声部做准备。
3.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歌曲中出现的附点四分音符及下滑音的掌握。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谁玩过秋千呀?师:好玩吗?师:怎么玩?谁来给大家做一下荡秋千的动作?师:让我们伴着音乐的节拍表演表演好吗?二、熟悉歌曲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打秋千》的歌。
请仔细听,歌曲中都有谁在打秋千?听后讨论回答2.教师简介歌曲:师:这首歌曲是仡佬族儿歌。
出示图片欣赏:他们是仡佬族的兄弟姐妹。
打秋千是仡佬族人民在过春节时进行的一项有趣的体育比赛活动。
他们有很多种打秋千的方式,你们想了解吗?出示图表,师说:这是拜秋,这是扁担秋,这是西洋秋。
是不是很好玩?:下面,我们再来来听一听,歌曲中的小伙伴是在用什么样的方式打秋千呢?(拜秋,扁担秋是其中最常用的比赛形式,)3.感知二声部:师:这是一场热闹的比赛,我们想不想加入其中为他们加油,请你仔细看(教师示范,学生选择。
学生练习)(尝试用第二声部的节奏韵律,喊加油!)师:大家也来试一试好吗?我们跟着音乐试一试。
练习二部配唱。
4.在这场打秋千的比赛中,你觉得他们用什么规则来评判胜负呢?请认真读一读,从歌词中找一找线索,再开动脑筋猜想一下。
规则:人们在比赛过程中看谁晃得高,晃得快,谁碰到秋千最上方的铜铃的次数最多谁就胜利了!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学生听音乐做动作。
“哟哎嗬哟”是什么意思呀?(胜利的欢呼)试着唱一唱呀!三、学唱歌曲:(一)整体感受:1.师:老师想唱一唱这首歌,好吗?请你从老师的歌声中预测一下,这场比赛谁会胜利?教师慢唱一二段,学生看书整体感受歌曲,然后说一说2.师:请你再读一读歌词,你觉得你认为的这个队,为什么会胜利?(二)分段学习:1.重点学唱第一段师生讨论:我觉得男队会赢。
部编小学音乐三年级《打秋千》陈世国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请同学们想一想:应该用怎样的心情与声音来 演唱歌曲才能表现出仡佬族小朋友荡秋千的欢 乐情景和愉快心情呢?带着这种心情演唱歌曲。
请同学们带着愉快的心情,用欢快灵巧的声音 随伴奏演唱歌曲。
拓展:打秋千的感觉真是太美妙了,请同学们 随着歌曲荡起我们身体的小秋千吧。
打花巴掌游戏
聆听歌曲
请同学们听一听:在这首歌曲中,小朋友们玩的 是什么游戏?
打秋千
仡佬族民歌
元方小学余宗敏
聆听歌曲 范唱歌曲
仡(gē)佬族, 中国少数民族 之一。
贵州省务川仡佬 族苗族自治县是 仡佬族的发祥地。 打秋千是仡佬族 人民在过春节时 进行的一项有趣 的体育比赛活动。
仡佬族
发声训练
聆听歌曲
请同学们挥拍视唱歌谱,注意音准、节奏,并 唱出下滑音的效果,注意换气符号。
下滑音
请同学们唱一唱下面两组旋律音程:
①
②
请同学们唱一唱带有下滑音记号的两组旋律音程,并 说一说下滑音带来什么不同的效果。
①
②
秋 千 晃来 秋 千 晃得 秋 千 晃得
又 晃 去 呀, 高又高 呀 快又 快 呀
聆听歌曲 读歌词
我们用美妙的声音来感受一下打秋千的高低 起伏好吗?
1=C→G 2/4拍
1 3︱5 3 ︱1 - ‖
lu lu lu lu lu
打秋千儿歌
• 4/4拍
X X X X X X︱X. X X X0 ‖ 打 秋千 打 秋千 打 秋 千 呀 X X X X X X︱X. X X X0‖ 打 过来 打 过去 打 秋 千 呀
拓展:如此欢快的歌曲,来,用上我们的乐器 来为歌曲伴奏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案《打秋千》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东简良小学
作者:董丽坤
距离的两对,再到上面架一条横杆,在中间系上两条铁绳(也有用粗麻绳,下面拴块木板,板上面能坐或站一至两人,在板上用力攀蹬,越蹬越
利用人的后蹬力推动,如同推磨一般,故也称“磨秋”,一般在秋收后作这种活动。
3、西洋秋:
或“转秋”。
(图片
(图片
师:谁知道他们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兄弟和姐妹呀?
师:他们是仡佬族的兄弟姐妹。
打秋千是仡佬族人民在过春节时进行的一
(出示图4)
说:这是这是拜秋,这是西洋秋。
哈尼族
侗族
朝鲜族
俄罗斯族巴斯克节这项活动不论男女老幼,
参加。
师:老师将这首好听的歌谣送给大家
展示歌谣):
“打秋千,打秋千,打起秋千像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