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系统设计与创新能力的培养10

合集下载

电子创新设计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创新设计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创新设计技术课程设计课程简介电子创新设计技术是一门针对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子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主要涵盖电子元器件选型、电路设计、PCB绘制、程序编写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电子元器件的选型、使用和测试方法;2.熟悉电路设计和PCB绘制的过程;3.掌握单片机编程技术和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系统开发;4.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课程大纲第一部分:电子元器件基础1.常用电子元器件介绍: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电阻、电容、电感等;2.元器件选型原则和测试方法;3.电子元器件在电路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电路设计和PCB绘制1.电路基础和常用电路模型;2.PCB绘制工具介绍:Altium Designer、OrCAD、PADS等;3.PCB绘制规范和注意事项。

第三部分:单片机编程和电子系统开发1.单片机基础知识:原理、指令、寄存器等;2.常用单片机介绍:AT89C51、PIC16F877、STM32F103C8T6等;3.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系统开发流程和实例。

第四部分:项目实践1.团队组建和项目管理;2.项目调研和方案设计;3.项目实现和调试;4.项目验收和总结。

成绩评定1.课堂表现:40%;2.项目实践:60%。

课程参考资料1.郭建军. 单片机世界.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2.王宝珍, 张鸿. 电子系统设计.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3.罗浩安. PCB设计实战指南.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总结电子创新设计技术是一门重要的电子工程专业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电子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电子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知识,更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电子电工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电子电工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电子电工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系统日益复杂化的趋势,电工电子技术实践课从内容到形式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围绕电工电子技术实践课教学的改革,各中职院校都在不断进行探索。

而电子电工教学在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对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电子电工教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系统日益复杂化的趋势,电子电工技术实践课从内容到形式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围绕电子电工技术实践课教学的改革,各中职校都必须在不断进行探索,以使得中职学校毕业生具备有开拓的创新能力和扎实的基本技能。

而电子电工的教学恰恰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创新能力的平台。

但传统的教学观念关注知识的传授,忽略能力的培养,注重前人已有的成果,忽略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再加上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普遍不高,要创新就难上加难了。

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观念,在电子电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限于篇幅,本文仅从以下五个角度作浅近探讨。

一、理实一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电子电工教学具有丰富的实验,又有形形色色不同的实践活动,能培养人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但长期以来许多学校对此缺乏认识和组织,实验、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在学完理论后按照教师制定的步骤操作一遍,记录几个数据,写一份象征性的实验报告,即可万事大吉。

然而,电子电工中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培养创新思想和能力就这样被忽略掉了。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实行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导出理论。

在操作上都必须设计问题,提示实验实践理论方法,给学生一定的材料,采取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如在晶体三极管的放大特性教学中,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设计问题:发射极、集电极、基极上三个电流的分配是如何的、变化情况又如何?让学生设计连接电路,设计如何测量电流,设计如何研究三个电流的变化情况。

电子信息专业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

电子信息专业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

电子信息专业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摘要: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广泛、更新速度快,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本文针对目前地方性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方法和思路,通过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综合课程设计、以及面向工程的毕业设计等方面改革,旨在培养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关键词:电子信息;创新能力;实验实践;教学改革21世纪是以信息科学为关键技术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培养电子信息技术高级技术人才的主要专业之一[1][2]。

地方性院校在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上,既不同于清华大学等一流大学,也不同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内一些优秀的职业技术学院,如何在缺乏政策、资金、地域优势,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构建面向区域经济、行业经济的应用型、工程型人才培养体系是急需研究的问题。

本文针对地方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的一般性特点,探讨了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在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并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在某一专业方向具有技能专长的应用型和工程型技术人才。

一、课程设置保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如何培养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工程教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及地方与行业的需要,如何建立适应区域经济需求的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落脚点。

地方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遵循:保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面向工程应用的原则。

课程设置主要有: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必修课程群以及专业选修课程群。

专业基础课程力求保证学生具有较扎实的电子学科系统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专业必修课程使学生在电路系统、软件技术、信息处理、网络与通信等几个方面受到基本的、规范的专业教育;专业选修课课群则根据技术经济发展不断优化、更新,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跟踪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

电子系统课程设计

电子系统课程设计

电子系统课程设计
电子系统课程设计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专业课程,主要涉及到电子系统的设计、制作与调试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电子系统的开发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因此,电子系统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电子系统课程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设计,从而深入理解电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要点。

同时,学生还需要进行调试和测试,来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和实验,学生能够更快更深入地掌握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其次,电子系统课程设计也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在电子系统设计中,有时候需要学生采用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进行设计,同时还需要使用一些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

这些步骤都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为以后的科技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电子系统课程设计也是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将自己学过的各种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完成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制作。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学习到如何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这对于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之,电子系统课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以及帮助学生综合应用知识。

对于电子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他们成为优秀电子工程师的重要一步。

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子专业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涵盖了电子技术、电子器件、电子系统和电子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子专业人才需求也日益增长。

因此,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对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首先,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电子专业的理论知识相对复杂,包括电子器件原理、模拟电路设计、数字电路设计、电磁场理论等。

学生应在大学期间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其次,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电子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领域,学生应通过实验、实训和实践项目等方式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培养可以从基本的电路实验开始,逐渐深入到电子器件的制作和测试,最终涉及到电子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等方面。

通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子专业知识。

第三,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能力成为电子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素质。

学生应在大学期间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建立科研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资源和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第四,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电子专业中,往往需要多个人员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因此,团队合作能力也成为重要的素质。

学生应通过小组作业、团队项目等方式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如电子竞赛、工程设计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另外,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电子专业人才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总之,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系统的培养方案,可以培养出高素质、适应社会需求的电子专业人才,为电子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从电子设计竞赛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

从电子设计竞赛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

从电子设计竞赛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本文从电子设计竞赛出发,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经验,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了一条新路。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电子信息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高等教育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组成部分,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要重视实践环节[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实践教学没能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在教学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是纯理论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四大学科竞赛之一,是由教育部和前电子工业部共同倡导和主办的[2]。

我院于2000年首次派出代表队参赛,共取得全国二等奖一次,全省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多次的优异成绩。

以上这些优异成绩凝聚了老师心血和同学们的汗水,更证实了我院近几年来,改革实践教学内容、管理体制、加强实验室建设等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吸引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类竞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成对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我们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之路也是伴随着参与电子设计竞赛工作逐渐展开的。

竞赛要求参赛者在规定的时间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涉及到80%的专业课程知识,因此竞赛题目具有实用性强、综合性强、技术水平高、技术水平发挥空间大的特点。

每组参赛队员协作完成从题目选择到方案论证、从软件设计到系统整体调试、从电路的独立涉及到电路安装调试完成、最终的论文写作等全部工作。

涉及实践性教学环节有:专业实验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因此若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在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要脚踏实地,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相关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如下:1 结合实际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根据我院培养人才的需要,积极探索和改革实践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与内容,构建适合学分制相配套、开放式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前提,创新人才培养为主导思想,将实践教学改革融入到教学改革的总体中,强化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实践教学对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相结合,建立不断更新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机制,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电子设计竞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电子设计竞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大 学 的定位 及 培养 应用 型人 才 的发 展方 向 ,结合
我 院学 苗层 次及 办 学条 件 ,改革 了电子 信息 工程 专业 人 才培 养方 案 。 应 用 型 人 才 是 推 动技 术 创 新 和 实 现 科 技 成 果 转换 的重 要 力 量 , 学 型 大学 是 培 养 应用 型人 教 才 的摇 篮 , 以 应加 强 创 新 精 神及 实 践 能力 的培 所
才 培养 方 案 、 程 设 置 、 践 教 学 环 节 、 资 队伍 建 设等 方 面 进 行 改 革 , 进 创 新 型 应 用 型 人 才 的培 养 。 课 实 师 推


词 : 电 子设 计 竞赛 ; 新 型 人 才 ; 养 方 案 ; 程体 系 创 培 课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8 3 20 ) 304 -3 0 83 6 (0 8 0 。0 70
通 过 电子 设 计 竞赛 培 养 大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任 苹 , 恩 莉
( 阳 大 学 信 息 5 程 学 院 , 宁 沈 阳 10 4 ) 沈 / 2 辽 10 4

要 : 述 了 电子 设 计 竞 赛 的 意 义 , 出依 托 大 学 生 电 子 设 计 竞 赛 这 一 平 台 , 进 电子 信 息 工 程 专 业 人 论 指 促
影 响 是十分 巨大 的 ,大 多数 高校 都投 入 了很 多 的
人 力 和物力 来组 织 和指 导这项 赛 事 。现 在大 学 生 电子设 计竞 赛 已经成 为 推动 电子 信息 类 专业 教 学 改 革 的一个 非 常有效 的举 措 ,竞 赛不 仅 可 以激 发 参赛 者 的竞争 意识 、培养 大学 生 的创 新精 神 和创

电子信息工程创新训练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创新训练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创新训练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的核心技术之一,它涵盖了从电子设备制造、通信网络、信息处理、智能系统等多个领域。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电子信息工程人才,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设计了一套电子信息工程创新训练方案。

二、目标与意义1. 目标本训练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系统性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意义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

本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本方案将电子信息工程相关专业的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创新实践课程三个阶段。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电路、信号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等专业知识;创新实践课程主要包括项目实践、实验实践等课程。

2. 实践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方案将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包括项目实践、实验实践等。

其中,项目实践将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实践探索,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实验实践将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掌握实际技能。

3. 创新竞赛为了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方案将开展一系列的创新竞赛,包括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竞赛、科技论文发表等。

通过竞赛,学生将有机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展现自己的才华。

四、实施方案1. 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将结合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设置一系列有前瞻性、前沿性的课程,包括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同时,我们将通过案例教学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趋势和技术发展。

2. 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将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实践和实验实践。

在项目实践中,我们将鼓励学生围绕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形成创新解决方案;在实验实践中,我们将创设真实的实验场景,让学生积累实际操作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炼制技术的创新 地热能、海洋能的创新,先进、清洁安全核能技术和其他可
替代能源技术的创新……
将创造清洁可持续能源时代
21
发明将创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
节料、节能技术、资源节约生产方式 和生活方式的技术创新
8
发明是对于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创新
铁器的发明开启了农耕生产方式 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成为工业大
生产方式的标志
电机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形成及电话、电报、无线电的发明 将人类社会推进到电气化时代
计算机、集成电路、互联网的发明标志 着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9
2 发明改变了世界 10
发明创新工具与生产方式
流水线和自动线的发明开启了近代批量生产方式 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发明开始了柔性制造时代
快速成型、精密铸锻、现代物流技术等发明创造了精准制 造方式
环境友好材料与环境友好工艺的发明开始了绿色制造方式
11
发明改变了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
打磨新石器的出现,使人类从原始公社社会进化 到了原始氏族社会
青铜工具的出现,促成了奴隶社会的出现 铁制工具的出现催生了封建制度
4
发明是人类的经验与向自然学习的成果
钻木取火的发明是摩擦生热经验的启示 轮子的发明源自圆木滚动省力经验的启示 渔网的发明源自蛛网的启示 绳子的发明源自绞合藤本类植物承重的启示 蒸气机的发明源自蒸气顶开锅盖的启示 飞机的发明源自鸟类飞翔的启示 红外制导的发明源自响尾蛇红外感知能力的模仿 声纳的发明源自对蝙蝠超声定位能力的模仿
发明改变世界 发明创造未来
主要内容
1、发明的本质与动力 2、发明改变了世界 3、发明创造未来 4、创造孕育发明的环境
2
1 发明的本质与动力 3
发明的动力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远古人类发明石器是为农耕与渔牧的需要 发明钻木取火是为了取暖、熟食和御兽的需要 发明甲矛剑箭是为了战争和狩猎的需要 车舟的发明是为了渡运与渔业的需要 发明尺剪是为了度量裁剪的需要 发明雕版、活字印刷是为传存文化的需要 发明听诊器为了诊断心肺功能的需要……
工业化、高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要求全球 共同应对,节能减排,合作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清洁、 安全、先进核能,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
17
18
3 发明创造未来 19
发明将创造无线信息网络时代
智能、宽带、无线技术,语音、文字辨识、 合成、翻译技术,多核、超低功耗芯片技术
柔性、节能、薄膜显示技术 安全、可靠、开放、智能软件技术 环保、廉价太阳能电池技术等发明和普及 以及多样化信息网络应用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灵巧炸弹、智能鱼雷的发明 标志着进入了精确打击的时代
军事技术的信息化、网络化是新军事变革的 核心和时代特征
16
发明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核武器的出现和战略平衡曾使美苏出现了近50年的冷战对峙 军事高技术优势,引发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兴起
海空航运、集装箱运输、信息化、网络化推进了全球自由 贸易和经济全球化
蒸气机和火药将骑士阶层炸得粉碎,迎来了资 本主义时代
现代交通和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了全球经济和虚 拟经济的发展
12
发明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
火的使用使人类开始熟食生活 玉器、青铜器的发明开启了人类文明礼仪 纺织的发明使人类告别了茹毛时代
空调、暖气等发明使人的生活更为舒适 交通工具的发明拓展了人的活动空间 通讯工具的发明拓展了人信息获取和传播的效率 计算机和网络的发明改变了人的学习、生活方式
传承和社会文明 人类因创造了计算计、网络,创造了网络化时代和网络文明
15
发明变革了军事样式
火药、枪炮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热兵器时代 坦克、自行火炮的发明标志着进入了装甲时代 卫星侦察、GIS、GPS、飞机、无人机的发明
标志着制空天时代
巡洋舰、航母、潜艇等水面/水下作战平台的出现 标志着制海权时代
和经济模式
13
发明改善了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磺胺药、抗菌素的发明延长了人的平均期望寿命 疫苗和免疫治疗技术的发明使人类抵御传染病的流行 人造器官、康复器械的发明使残疾人得以恢复功能和自信
洗衣机、缝纫机解放了家务劳动,提高了生活质量, 促进了男女平等
14
发明改变了人类自身
人类学会使用火、熟食,发展了医学,而改善了营养和健康 人类因创造工具拓展了智慧和能力,区别于动物 人类因创造了文字、语言,推动了人的社会性、促进了知识
5
发明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蔡伦(?-121) 中国东汉发明家
蔡伦发明造纸术
万户(公元14世纪) 万户发明火箭椅企图奔月
中国明代军中工匠
Leonardo da Vinci
(1452 ~ 1519)
意大利画家
达·芬奇发明滑轮、透视图、圆规
Morse,
Harold Marston
(1892 ~ 1977)
将使人类连入一个无线、无缝、智能、自 由、共享的信息网络时代
20
发明将创造清洁可持续能源时代
发电和终端用户效率的提高,输运、变换、存储、建筑、运 载工具等节能技术的创新
高效、廉价光电/光化学/光热太阳能转化材料和器件的发明 新型高强度、轻质、自适应、环境友好风叶材料、结构和工
艺,高效稳压稳频、储能技术的进步 高光合作用生物物种的发现与发明,高效、清洁生物反应、
莫尔斯发明电报
美国数学家
6
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 ~ 192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美国发明家
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
美国发明家、企业家
Wilbur Wright(1867~1912 ) Orville Wright(1871~1948 )
世界航空先驱 美国飞机发明家
贝尔发明电话 爱迪生一生做出包括白炽灯、留声机在内的1700多件发明 莱特兄弟发明有动力的飞机 奥托发明内燃机…….
这些都是人类智慧之光和创造力的范例 7
发明是对于知识的应用和自然规律的驾驭
现代汽轮机的发明和改进基于叶轮流体力学知识 合金钢的发明与进步基于冶金学、金相结构学的知识 冰箱的发明与进步基于对工质相变热和热功循环的知识 X光机的发明基于对X射线穿透性和成像性的认识 核磁共振仪的发明基于对生物氢原子磁场极化现象的认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