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母乳喂养的临床护理干预
剖宫产后母乳喂养的临床护理

4 6 . 5 %, 为世 界第 一 , 医疗工 作者 更 应该 注 意剖 宫
产 所带来 的母乳 喂养 问题 。我 科积 极 地对 行 剖 宫产 , 取 得 了 明 显 的 效 果, 现报 告如 下 。
1 临 床 资 料
母 亲角 色 , 为母 乳 喂养带来 便利 。注重 “ 三早 ” , 即早 接触 、 早吸吮、 早 开奶 。母 乳 富含 婴 儿所需 的全部 营 养物质 , 除 了为婴 儿提供 必需 的 营养 之外 , 还 能增 强 其免疫 力 和抵 抗 力 , 是 其 他 食 物 无法 替 代 的。孩 子 刚 出生 时 吸 吮兴 奋 点 最 高 , 觅乳 反应 最 灵 敏 。产
疼痛 的刺 激下 , 产 妇也 无 心 哺 乳 婴儿 。为 了缓 解 产 妇疼 痛感 , 一般使 用布 比卡 因镇 痛药 , 可 以有 效 减轻 痛感 , 也 能够促 进催乳 素 的分 泌 。 2 . 3 尽 早 活 动 术 后 第 2天 , 产妇 可 改 为半 卧位 , 减小 切 口张力 , 利于减轻 疼 痛 , 也利 于 恶露 排 出 。应 鼓励 产妇 早 日下 地活 动 , 有利 于身体 恢复 。 2 . 4 母 婴 同室 产 妇生 产 后 , 尤其 是 初 产 妇 , 角 色 的转变 可能使 其 心 理 不 能 迅 速适 应 , 故 而 要 求 母 婴
mi n 。母 乳喂养 , 为孩 子 的健 康成 长 提供 坚实 的保
障, 也 能有利 于增进母 子感 情 。 2 . 5 哺乳 方法 指导 首先 产妇 要选 择合 适 的体位 , 产后 6 h可以采用半 坐位 或者 坐位 , 产 妇一手 抱住 婴儿 , 可于婴儿 臀 部 垫一 软 枕 , 使 其胸 部 贴 紧母 亲胸 部; 产妇另一手 以“ c ” 字型托住乳 房 , 避免乳 房贴近婴 儿面部 , 影 响呼 吸 , 婴 儿应 含 住全 部乳 头 和 大部 分乳 晕 。交替 吸吮两侧 乳房 , 减轻乳 房胀痛 。坐位 哺乳 是 最佳体位 , 但 在 剖 宫产 最初 几 天 , 由于 产妇 收 到切 口 疼痛 的影 响 , 采 用 此体 位 可能 会受 到 限 制 , 可 以用 半 坐 卧位来 代替 。用温热 毛 巾热敷乳 房 , 但 是要注 意避 开乳头及 乳晕 。热敷 之 后 , 一 手 托住 乳 房底 部 , 另 一 手 由基底 向乳头 方 向按 摩 乳房 , 或 双手 环抱 乳 房 , 轻 轻按揉 。乳房按摩 每 日 2~ 3次 , 每次 5~ 1 0 a r i n 。
护理干预促进乳汁分泌的临床研究

进 行 螺 旋 式 按 摩 , 侧 5mn 然 后 一 手 托 住 乳 房 , 一 手 拇 每 i, 另
照组 , 效果 明显。
3 讨 论
件相 同的产妇 5 例作为对 照组。两组产妇 的体质 、 0 年龄 、 产 后出血量 、 新生儿平均 每 日吸吮次数 等 比较 , 异无 统计 学 差
意义(P >00 )具有可 比性 。 .5 ,
12 方法 .
观察组 : ①产后 当天 即进行 早接触 、 早开奶 。婴
【 关键词】 护理干预 ; 乳房按摩 ; 乳汁分泌 【 中图分类号】 R437 【 7.1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2 27 ( o)6 04 — 2 6 — 862 80 — 33 0 7 0
母乳喂养是婴儿期最理想 的喂养方 式 , 也是促进 婴幼儿 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 的重要 因素 。可是 由于我 国孕产 妇普 遍年 龄偏 大 , 压力 较大 , 上 客观 因素 ( 加 如长 期 穿戴 束胸 内 衣) 的影响 , 导致产妇乳 汁分 泌少或 无乳 汁分泌 。为 了使婴 儿出生后能及时得到母乳喂养 , 我们对 5 0例产后 无乳 、 泌乳
不畅 、 乳房胀痛 的产妇进行 连续性护理干预 以促进母 乳的分 泌, 收到 了较好 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 随机选 择 20 年 1 ~ 0 8 3月在我院 07 月 20 年
动作进 行 操作 , 用手 法有 推 、 、 、 、 、 、 、 、 常 拿 按 摩 擦 揉 抹 拍 点 等, 常用穴位 : 中 、 膻 中脘 、 足三里 、 三阴交 、 内关等 , 摩时间 按 各半分 钟 ; 5~7d为一疗 程 , 可使症 状改 善 , 到无痛 通乳 达
临床初乳喂养率低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 关键词] 初乳喂养率 ; 低下 ; 原 因; 护理干预 初乳蛋 白含量高 , 而脂肪糖含量少 , 初乳 中含有分泌 型的
I G A, 可 增强 婴 儿 呼 吸 道 和 胃肠 道 细 胞 的抵 抗 力 , 另 外 初 乳 中
后过于疲劳 1 7 4例 ( 2 1 . 7 5 %) , 乳头 平坦 、 凹陷或 破裂 1 3 7例 ( 1 7 . 1 2 5 %) , 自理 能 力差 4 3 8例 ( 5 4 . 7 5 %) , 精神 状 态 不 佳 3 0 2例 ( 3 7 . 7 5 %) ; 新生儿 因素 : 早 产疾 病等 6 7例 ( 8 . 3 7 5 %) ;
含有各种各样的细胞 , 可直接或 间接杀 死细菌 , 初 乳喂养对 新
生儿 和母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 了不 断提高初乳 喂养 率, 本研究对我院新生儿初乳 喂养情况进 行调查 分析 , 并 针对 影 响因素对 2 0 1 2年 6~1 0月在 我院分 娩 的孕 产妇给 予有 效
的 护理 干 预 , 现报 告 如下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2 . 3 两 组 产 妇 初 乳 喂养 满 意 度 : 详见表 2 。
表 2 两 组产 妇初 乳 喂养 满 意 度 比较
1 . 2 方法 : 两组 产妇 均给 予产科常规 护理 , 观察组在 此基 础 上针对影响初乳喂养的相关因素给予护理干 预。① 人 院前 责 任护士对孕妇及家属讲解母 乳喂养 , 尤其初 乳喂养 的好处 , 强 调初乳喂养对新生 儿生长发 育的重要 性 , 提 高初乳 喂养意识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 选择 2 0 1 2年 1—5月在 我 院分 娩 的孕 产 妇
护理干预提高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的临床观察

健 康 教 育 是 护 理 工 作 中 的 一 个 有 机 组 成 部 分 , 是 向 住 他 院患 者 和家 属 有 计 划 、 目的 地 进 行 思 想 教 育 的 一 个 过 程 , 有 使 患者加强 、 增进 健 康 的 知 识 , 立 正 确 的行 为 】 树 。
[ 摘
要 ] 目的 : 过 对 初 产 妇 母 乳 喂 养 的 临 床 护 理 干 预 , 讨 提 高母 乳 喂 养 率 的 护 理 方 法 。方 法 : 取 在 我 院 进 行 的 自然 通 探 选
产 初 产妇 40例 , 机 分 为 对 照 组 和 观 察 组 各 20例 , 2 随 1 两组 均 进 行 常 规 围生 期 常 规 护 理 , 察 组 在 此 基 础 上 进 行 针 对 母 乳 喂养 的 观
床 活 动 和 正 确 母 乳 喂 养 的 知 识 有 了新 的 认 识 , 被 动 活 动 为 变 主 动 活 动 。早 期 活 动 可 促 进 母 亲 生 殖 、 分 泌 、 理 、 理 功 内 心 生
能 的恢 复 , 产 妇 尽 早 进 入 母 亲 角 色 。 使 】
[ ] 童 宝 琴 , 志妹 . 院 产 妇 剖 宫 产 术 后 阶 梯 健 康 教 育 的 2 赵 住
4 参 考 文 献
对 产 妇 给予 心 理 指 导 , 产 妇 产 生 信 任 感 , 理 消 除 消 极 因 使 合 素 。在 进 行 了合 理 的 健 康 指 导 后 , 妇 对 剖 宫 产 术 后 早 期 下 产
[] 赵宏燕 . 1 产科 书 面 健康 指 导 在孕 妇 分 娩 前 后 的 应 用 [] J. 中 国 优 生 与 遗 传 杂 志 ,03 1()4 20 ,15 :8
产后护理干预在促进乳汁分泌中的临床护理观察

产后护理干预在促进乳汁分泌中的临床护理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护理干预对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生产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产后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干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产后护理干预。
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乳汁分泌时间、母乳喂养、乳房胀痛情况。
结果在乳汁分泌时间方面,干预组早于对照组;在母乳喂养方面,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在乳房胀痛方面,干预组要轻于对照组。
结论产后护理干预对促进乳汁分泌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重视。
【关键词】产后护理干预乳汁分泌作用【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292-02产妇分娩后的护理干预与乳房乳汁的分泌有密切关系。
正确的产后护理不仅能促进乳汁分泌,利于婴儿哺乳,减少乳房的胀痛,还能预防乳房疾病的发生。
为了促进产妇早日泌乳和保证足够的乳汁,我院对产妇实施了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产妇100例,以上所选择的产妇,均满足以下条件:①经阴道足月分娩的初产妇;②无乳腺炎症、乳头凹陷等乳腺疾病或发育不良;③无哺乳禁忌症及产后并发症;④新生儿能够自行吸吮,以上产妇年龄24-32岁,平均年龄28.1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行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上,加行护理干预。
两组产妇在年龄组成、孕周、产程时间、产时产后出血量方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在产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产后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2.1心理干预产妇认为哺乳会改变体型、担心奶水不足及紧张焦虑是影响母乳喂养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
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使她了解母乳喂养是母亲义不容辞的责任。
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评价

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2012年1-6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4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实验组由专职护士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采用产前健康渗透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技巧,及时疏通乳腺管,提高母乳喂养率。
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48小时乳汁充足达97.5%,满意度100%,对照组产后48小时乳汁充足达70%,满意度80%,实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产妇产后的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母乳喂养;成功率【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26-02母乳是婴儿最好的天然食品,具有营养均衡全面,清洁卫生、恒温、方便,易于消化吸收,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等优点。
纯母乳喂养指在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不给其添加任何食物,单纯靠母乳来哺育婴儿的方法。
该方法因其优点多而备受产妇及其家属的关注。
临床上进行纯母乳喂养的关键是在生产前后给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乳房进行正确有效的护理。
我们发现,哺乳早期由于部分产妇的心理因素、乳头问题及缺乏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而出现乳胀、乳汁分泌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母乳喂养的成功率[1]。
本文通过临床实践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6月在本院产科分娩的产妇4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0例。
两组产妇均无产科并发症及其他影响喂乳的躯体疾病,乳房发育正常,年龄22-25周岁,孕周37-42周,分娩方式有顺产和剖宫产,新生儿体重2500g-4000g,出生apgar 评分1分钟与5分钟7-10分,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常规护理,即加强营养,鼓励产妇让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鼓励按需哺乳,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母乳不足时采用奶粉喂奶。
产前乳房护理干预临床观察论文

产前乳房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评价产前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哺乳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300例产前检查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72例,以产前护理干护理为主,辅以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导乐陪伴分娩等孕期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于产妇产后3d,进行哺乳观察。
结果:产妇产后3d,研究组未哺乳发生率为3.49%,对照组为18.75%,研究组产后未哺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496,p0.05)。
1.2 方法1.2.1 护理干预研究组孕期全程予以哺乳护理干预,开展发放健康手册、电视示教、孕妇学校、导乐陪伴分娩、产后家庭访视为辅助方式,对孕产妇实施哺乳期健康知识宣教及适时的心理干预;对情绪不稳定、有不良个性特征、家庭关系紧张的孕产妇进行重点护理干预。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1.2.2 研究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步骤(1)从第1次产前检查开始,向孕妇宣传孕产妇正常的心理变化及哺乳的相关知识,发放健康手册,注重强调母乳的重要性,同时对其丈夫及家属也进行相关卫生保健知识的宣教,解答孕妇所提出的问题,使孕妇能正确认识孕期所出现的各种生理和躯体变化。
向孕妇及家属宣传正确生育观,开设孕妇学校,利用图谱和电视示教使孕妇及家属获得母乳喂养基本技能。
入院时,医护人员热情接待并主动介绍病室环境,为孕妇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对其评估心理和健康状况并主动与孕妇交谈,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消除孕妇对病房的陌生和恐惧心理。
鼓励丈夫及家属多关心和支持孕妇。
(2)预产期前一周护理干预:①乳房热敷:用温度45℃左右的暖手袋热敷整个乳房,10分钟左右;②自我按摩:用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从乳房根部向乳晕做螺旋式按摩。
然后一手托住乳房,另一手拇指和中指相对,向后指向乳房中央,快速挤压数次;③抖动:护士站在产妇一侧,一手五指自然屈曲分开呈弓形,指端抓住乳房根部肌肤作上下、左右抖动5分钟左右,抖动时的上下幅度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3)乳头护理:产前乳头平坦会直接影响产后婴儿吸吮的效果,主要是因为乳头先天性平坦。
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的效果观察

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的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2-10-11T06:19:35.502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4期作者:武亚妮余晓慧[导读] 目的:观察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的效果武亚妮余晓慧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四川成都 610100摘要:目的:观察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的效果。
方法:抽选本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出院的产妇共75例,采用区组随机化的方式,进其分为实验A组和实验B组。
其中,实验A组共37例,应用常规护理,实验B组共38例,应用产后访视护理干预。
在此期间,护理人员要准确和详细记录下需要进行观察的指标,为后期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结果:经研究数据可知,实验B组产妇产后3个月(73.68%)、6个月(73.68%)、9个月(47.37%)的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实验A组(51.35%)、(45.95)、(27.03),P<0.05;实验B 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7.37%)显著高于实验A组(86.49%),P<0.05。
结论:就本次研究所得的具体数据做对比分析发现,对产妇应用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后,其母乳喂养率有所提高,得到了多数产妇的肯定,各项数据对比发现,采用该护理方法比之于仅应用常规护理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可推广。
关键词:母乳喂养;产后访视护理干预;效果目前,母乳喂养已经得到临床医学的一致肯定,其优势非常显著,为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智力发育提供了重要的保障[1]。
近些年来,我国母乳喂养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总体喂养率在不断下降,这与产妇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分不开。
为有效解决母乳喂养率的问题,对出院产妇进行产后访视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上门随访的方式,对其进行专业的母乳喂养指导,能够极大提高母乳喂养率。
为探究此种护理方式的实际效果,我院选取75例出院产妇进行研究,取得不错成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次研究抽选我院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出院的产妇共75例,采用区组随机化的方式,进其分为实验A组(n=37)和实验B组(n=3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孕产妇母乳喂养的临床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对婴儿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以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
方法:对孕妇耐心细致的进行有关喂养知识的护理宣教,让孕产妇知道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并使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孕产期及产后。
结果:掌握正确的喂奶护理方法和产妇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对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提示对婴儿越早喂奶越好,可促进乳汁的分泌。
结论:母乳是理想的天然食物,它不仅能提供婴儿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还可以增强婴儿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利于母婴情感的加深。
关键词母乳喂养早产儿护理方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1.173
目前一些产妇由于缺少必要的母乳喂养护理知识,在给婴儿喂奶时,错误的把自己的婴儿头部紧紧搂在怀里喂奶,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资料与方法
2006年2月~2008年8月在我科分娩产妇156例,年龄20~40岁,平均27.3岁。
自然分娩122例,剖宫产34例。
其中单胎154人次,双胞胎2人次。
孕周32~36周,出生时婴儿体重2.0~2.5kg。
喂养方法:早产儿主张越早喂奶越好,可促进乳汁分泌。
在喂养前母亲要清洗双手,用温开水清擦乳头,把婴儿抱在怀中,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另一侧,这样使每侧乳房都有机会吸空。
哺乳时要注意观察婴儿的吸吮情况,完毕后擦洗乳房乳头,然后再将婴儿抱直,
头靠母肩,用手轻拍婴儿背部,使哺乳时吸入的空气排出,以防溢奶。
哺乳后婴儿宜向右侧卧,头稍垫高。
婴儿一般在10~12个月给予断奶,但在断奶前要有一个过渡阶段,切忌骤然断奶。
乳汁的分类:①初乳:产后至5~7天内母亲乳房分泌的乳汁称初乳,呈蛋黄色、质稠、量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较少,有大量的分泌型iga和吞噬细胞、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可增进新生儿呼吸道及消化道防御病菌入侵的能力,提高婴儿的抵抗力。
因此一定要将母亲的初乳喂给婴儿,保证初到人世的婴儿健康。
②过渡乳:生后7天至满月内母亲分泌的乳汁称为过渡乳,脂肪含量高,蛋白质与矿物质减少。
③成熟乳:生后2~9个月内母亲分泌的乳汁称为成熟乳,脂肪比较多,蛋白质、矿物质进一步减少。
④晚乳:生后10个月后母亲分泌的乳汁称为晚乳,其量及各种营养成分较前更减少。
母乳喂养的护理
卧位喂奶护理:产妇分娩后的第1天,告诉产妇要躺着侧身喂奶,喂奶的时候让婴儿躺在床上而不要躺在产妇的胳膊上,然后把婴儿的鼻头对着产妇的乳头,产妇要抱紧婴儿的臀部,不要用力抱婴儿的头部。
防止在婴儿吃奶时,如果鼻子被产妇的乳房堵住,就会影响婴儿的呼吸,婴儿会很自然地把乳头吐出来。
因为婴儿吸吮乳头吃奶,是对母亲乳房很好的一个刺激的过程,此时产妇很容易睡着。
而一旦产妇紧紧抱住婴儿头部,处于睡觉状态,就会造成呼吸困难或窒息,其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告诉产妇在喂奶时,一定要注意
手是扶着婴儿的臀部而不是头部。
坐位喂奶护理:一般在婴儿出生一段时间后,才可以采用坐位喂奶,这有利于婴儿吸吮乳汁。
产妇坐着的时候最好有靠背的东西,这样会比较舒服。
因为喂奶的时间较长,一般需要0.5~1小时,如果产妇坐得不舒服,就会很容易感到疲劳,失去耐心。
要教会产妇正确的喂养姿势,让婴儿的肚皮和产妇的肚皮紧贴,身体和头成一条直线,要注意婴儿的鼻头对准产妇的乳头,这样乳头很容易放到孩子的嘴里。
另外产妇抱婴儿的时候,一定要把婴儿贴近抱紧,不要离得太远,要注意产妇的手必须托着孩子的臀部。
托乳房喂奶护理:在产妇掌握躺着和坐着喂奶的护理方法的同时,还要教会产妇正确的托乳房喂奶护理方法。
告诉产妇不要用手持乳头往婴儿嘴里放,这样会把乳头上下的乳腺管堵死,影响婴儿的吸吮。
要提示产妇把乳头用手“c”字形托起,手不要离乳头太近,防止婴儿的嘴碰到产妇的手。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注意保持乳房的清洁护理。
清洁乳房不仅可以保持乳腺管的通畅,还有助于增加乳头的韧性,减少哺乳期乳头皲裂等并发症的发生。
母乳喂养的产妇,对乳房的护理应该暴露于阳光下进行,产妇每天准备一条干净毛巾和温水清洗乳房,擦洗时切勿造成乳头的刺激感或酸痛。
另外告知产妇在喂奶的时候,还应注意产妇的乳头,由于比较娇嫩,喂奶的时候应该让婴儿含住乳晕,防止乳头破裂。
母乳喂养的健康宣教
分娩前母乳喂养宣教:我们对孕妇要耐心细致地进行有关知识宣教,向每位孕妇发放母乳喂养宣教材料,传授有关知识及技巧,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定时向孕妇播放母乳喂养的录像,同时配宣教图片,让每位孕妇及家属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
在产妇进入待产室后,护士应再次向孕妇宣传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同时为孕妇清洗乳房,为哺乳做好准备工作。
分娩后母乳喂养宣教:孕妇分娩后,要及时将新生儿脐部处理完,并进行母婴皮肤接触。
接触吸吮30分钟后,将婴儿包裹好,放入开放式保温箱。
产后2小时,随母亲一起进入母婴同室病房,护士即开始进行母乳喂养具体措施的指导,随时注意婴儿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发现婴儿面部颜色和呼吸节律异常,需立即停止。
母婴皮肤及早接触吸吮,可以有效地刺激母亲大脑中枢,从而释放催乳素和催产素。
催乳素可以促使乳汁分泌;而催产素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同时可刺激下丘脑,使泌乳素分泌增多。
如果婴儿不能含接,就要定时挤奶,每日不少于6~8次,挤出的初乳应盛在已消毒的杯内,用勺子或注射器滴入婴儿口中。
在156例婴儿中,能够正常吸吮者150例,人工喂养者6例。
孕妇家属的宣教:家属的支持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因为婴儿过小,不会吸吮,许多家属不敢接触婴儿,为此这就要求我们护士耐心细致地指导家属正确母乳喂养。
对于确实存在乳汁分泌不足的产妇,告知她们也要频繁与婴儿进行皮肤接触,让其含接乳头。
护士要耐心指导,告诉产妇及家属,乳房是个复杂的内分泌器官,所
谓乳汁不够或无奶等现象均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不让婴儿吸吮乳房,乳房就会停止泌乳。
讲明婴儿吸吮力越强,就越能刺激母体,产生大量的泌乳素而分泌乳汁。
坚决杜绝奶瓶、奶嘴和禁止代乳品的使用。
讨论
母乳是理想的天然食物,它不仅能提供婴儿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还可以增强婴儿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利于母亲产后的康复。
母乳喂养还可有效预防佝偻病、肥胖症、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发生。
特别是最初分泌的初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人体所需的各种酶类等物质,因此一定要合理喂养,不要浪费。
目前提倡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在生后30分钟内让婴儿吸吮第一口奶,既可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又可促进母乳分泌,使奶量不断增多。
虽然母乳中维生素a、c、e的含量较高,但母乳中维生素的含量易受母亲膳食影响,因此哺乳的母亲要保持充足的营养和均衡膳食。
前2个月可按婴儿的需要随时喂奶,此后根据小儿睡眠规律可每2~3小时喂1次,逐渐延长到3~4小时1次,一昼夜共6~7次;到4~5个月后可减至5次,每次哺乳15~20分钟。
据报道,母乳中惟一的碳水化合物就是乳糖,肠道内的乳糖有利于钙的吸收。
如果母亲患有活动性肺结核、乙型肝炎、急性乳腺炎等疾病时,暂不要哺乳,待疾病治愈后再喂奶。
当母亲患感冒发热时,母亲必须戴口罩哺乳,以免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睡觉时不要让婴儿含着奶头,因为口含着奶头,奶汁或呕吐物不能随口吐出,只
能反流入气管或肺内,造成急性窒息而死亡。
有的孕妇因乳房扁平、乳头凹陷及乳头过大的影响,致使孕妇误认为婴儿的口小而不能含接,导致产妇从心理上不愿给婴儿哺乳,为此我们要及时纠正产妇不规范的母乳喂养方法,认真做好宣传教育指导工作,使产妇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有利于母婴情感的加深,从而避免不必要造成的损害,对婴儿的健康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郑红晶.母乳喂养护理方法探讨.中华现代护理学杂
志,2007,4(20):449.
2 付玉清,李小玲.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护理.山西护理杂
志,1996,10(3):120.
3 卫生部.主编.母乳喂养培训教材.第2版.北京:北京市新闻出版局,19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