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新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新初中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新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款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
③炳烛:点燃蜡烛。
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
昧,暗。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恐已暮矣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答案】(1)到,等到;迟,晚(2)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
(3)①知错就改(吕蒙);②随时可学(师旷)。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及”,等到;“暮”,迟,晚。
(2)重点字词:“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少”,少年时代;“壮”,壮年时代。
(3)【甲】文结合“蒙乃始就学”,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在学习上我们是可以学习的;【乙】文的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Word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务:致力,从事。
⑤伎:同“技”。
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及守荆南回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3处)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
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等到(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课内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一)孙权劝学知识点一重点词语1.古今异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治: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2)但.当涉猎..但: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涉猎: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3)见往事...耳见: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往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4)及.鲁肃过寻阳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5)即更.刮目相待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当: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_____但当.涉猎________________3.其他实词(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_____(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________________(3)及鲁肃过.寻阳过:________________(4)卿今者才略..才略:____________(5)即更刮.目相待刮:__________(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__________4.虚词意义及用法(1)以: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2)乃:蒙乃.始就学________________(3)与:与.蒙论议______________(4)者:卿今者.才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而:结友而.别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成语探源1.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特殊句式1.肃遂拜蒙母。
(完整版)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测试卷含答案

a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ing 甲文:(《孙权劝学》)
th 乙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e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th 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
in 往之情。
s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g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in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d A 三 望 岳 (杜甫)
n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a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e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__________气势和
tim ____________景色。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re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a 4.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分析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至少二点)(5 分)
eing (二)登幽州台歌(5 分)
b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ir 1.这首古诗选自《
》,作者是唐代的
。(2 分)
e 2.赏析该诗,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阅十余岁 阅:___ (2)竟不可得 竟:___ 3 如是再啮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测试卷含答案

C、诗人登高远望 ,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 ,一览
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 ,语意双关 ,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 ,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4、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释加点词的含义 (4 分 ) ⑴惟吾德馨 : 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
⑵无案牍之劳形 : __________ ⑷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4 分 ) ⑴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就是非木柿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沙上 ,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 ,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沙性松浮 ,湮于
一老河兵闻之 ,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 ,必于石下 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 ,至石之半 ,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就是再啮 ,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 ,遂反潮流逆上矣。 求之 下流 ,固颠 ;求之地中 ,不更颠乎?” 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 ,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4.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分析赵普与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
(至少二点 )(5 分 )
(二 )登幽州台歌 (5 分 )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古诗选自《
》 ,作者就是唐代的
。(2 分 )
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一)阅读《伤仲永》1.解释加点的字(1)未尝识书具( ) (2)指物作诗立就( )(3)不能称前时之闻( )(4)稍稍宾客其父(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4.翻译下列句子。
⑴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孙权劝学》⒈《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______,该书是北宋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__家。
________________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体通史。
⒉解释下列词语。
⑴当涂:________________ ⑵涉猎:________________⑶见往事耳:________________ ⑷刮目:________________⒊翻译句子。
⑴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⒋孙权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忽一人大呼“火起”,……几欲先走。
(完整版)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测试卷含答案(最新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四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甲文:(《孙权劝学》)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乙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赵普》)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4 分)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③及为相④家人发箧视之4、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 分)2.下列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3 分)A.蒙/ 辞以军中多务B.非/复吴下阿蒙C.太祖/ 常劝以读书D.家人/发箧视之五、阅读《游山西村》回答下列问题3.翻译下列句子。
(4 分)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1.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4.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分析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
(至少二点)(5 分)2、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诗,全诗紧扣一个“”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3、一个“ ”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一个“ ”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二)登幽州台歌( 5 分)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 专项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3)见往事..()..耳()(4)卿今者才略2.“博士”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束全文,试谈谈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1)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权期望吕蒙学得怎样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吕蒙用“军中多务”来推辞不学时,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和好处的是哪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说明吕蒙因“学”而才略有惊人长进的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想一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文言文复习《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请再写一个古今义现象的词语。
“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列各句。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6.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C(A 动词,掌握/能源动词,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认清。
)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
3.文中的“往事”在这里是“历史”,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文中的“但”在这里是“只”,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4.(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分)(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2分)(3)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4)学习必须身心宁静,才智必须经过学习,不学习就不能使自己的才学广博起来,没有志向就不能使自己的学识有所成就。
5.B(正面)6.参考答案: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木兰诗》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一、解释下列划线的词:⑴木兰当户织:⑵不闻机杼声:⑶惟闻女叹息:⑷问女何所忆:⑸昨夜见军帖:⑹军书十二卷:⑺愿为市鞍马:⑻旦辞爷娘去:⑼万里赴戎机:⑽关山度若飞:⑾朔气传金柝:给下列字注上音标:机杼()鞍()鞯朔()气辔()头戎()机阿姊()啾啾()霍霍()唧唧()可汗()金柝()胡骑()二、一词多义:⑴市①愿为市鞍马:⑵机①万里赴戎机:⑶买①东市买骏马:②东市买骏马:②不闻机杼声:②欲买舟而下:三、划分朗读节奏: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四、默写填空:⑴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⑵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⑶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
⑷形象概括木兰从离家出征至凯旋回朝全过程的句子是_____。
⑸“_______,______。
”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⑹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
五、选择题:⑴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⑵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⑶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⑷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对偶反复夸张B.对偶对偶排比对偶C.借代反复排比对偶D.对偶反复对偶比喻⑸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解释划线词:⑴策勋十二转:⑵赏赐百千强:⑶可汗问所欲:⑷愿驰千里足:⑸出郭相扶将:⑹著我旧时裳:⑺雄兔脚扑朔:⑻雌兔眼迷离:⑼双兔傍地走:⑽安能辨我是雄雌:二、一词多义:⑴帖①昨夜见军帖:⑵将①将军百战死:②对镜帖花黄:②出郭相扶将:三、划分朗读节奏: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四、辨析下列词的古今意义:⑴阿爷无大儿古义:__,今义:__⑵双兔傍地走古义:__,今义:___五、回答下列问题:⑴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①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②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⑵有两个成语出自该文,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⑶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⑾选出与例句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①双兔傍地走()A、走马观花B、茶走味了 C、车刚走D、走漏消息②安能辨我是雄雌?() A、坐立不安B、安敢如此C、安的什么心D、安营扎寨③木兰当户织() A、捷报飞来当纸钱B、当着大家谈一谈C、他会当家D、旗鼓相当⑿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__________。
案:㈠一、⑴对着;门⑵织布的梭子⑶只⑷思念⑸文告⑹表示多数,不是确数⑺为此;买⑻早晨⑼战争⑽过⑾北方二、⑵①买;⑵①军机军事⑶①买②集市②织布机②雇,租三、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四、⑴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⑵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⑸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⑹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五、⑴A⑵C⑶B⑷B⑸C⑹C答案:㈡一、⑴记功;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⑵有余⑶想⑷希望⑸外城;扶持⑹穿⑺动弹⑻眯着眼⑼并排跑⑽怎么二、⑴①文告⑵①带兵的人②通“贴”②搀扶三、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四、⑴爷:古义指父亲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⑵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五、⑴①夸张②对偶③排比④对偶⑵磨刀霍霍;扑朔迷离⑶A⑾①A “走”古汉语中,做“跑”讲。
雌兔和雄兔紧贴着地面奔跑。
“走马观花”即“跑马观花”,意思是浮光掠影,很不深入。
“走味”是失去原味。
“车刚走”的“走”是“离开。
”“走漏”即“透漏”出。
②B “安能”、“安敢”中的“安”,都是表反问的疑问代词,解为“怎么”。
A、C、D、中的“安”,依次为“安定”、“怀着”、“安置、设置”。
③B “当护织”和“当着大家”中的“当”,都是“面对”的意思。
其作的分别为“充当”、“主持”、“相配”、“相称”之意。
⑿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但微颔之()夸耀;曾经;放下;斜着眼看,文中形容不在意的样子;只是(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公亦以此自矜以钱覆其口B.尝射于家圃取一葫芦置于地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以钱覆其口D.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笑而遣之【解析】选B。
都是“在”的意思。
A.凭借/用;C.代词,代陈尧咨/代词,代葫芦;D.表转折连词,但是/表修饰连词,不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答案: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