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指标数据:3-11 6岁及6岁以上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结构(2018年)

合集下载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我国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起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本次普查全面查清了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报告将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人口普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政府、社会和学术界提供参考。

二、人口总量与增长1. 人口总量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为14.11亿人,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3.39亿人增加了7100多万人,增长率为5.38%。

其中,男性人口为7.23亿人,女性人口为6.88亿人。

2. 人口增长速度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从2010年到2020年,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53%,较上一个十年(2000-2010年)的0.57%有所下降。

这表明我国人口增长进入新常态。

三、人口结构1. 年龄结构(1)0-14岁人口:我国0-14岁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54%。

与2010年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

(2)15-59岁人口:我国15-59岁人口为8.96亿人,占总人口的63.35%。

与2010年相比,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

(3)60岁及以上人口: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

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

2. 性别结构我国男性人口为7.23亿人,女性人口为6.88亿人,性别比为104.61。

与2010年相比,性别比有所下降。

3. 城乡结构我国城镇人口为9.01亿人,占总人口的63.89%。

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四、人口分布1. 地区分布(1)东部地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为4.44亿人,占总人口的31.82%。

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

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

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

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教育部2020年12月引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充分发挥教育统计工作对教育管理、科学决策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教育部组织专家对2015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

修订工作广泛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对监测指标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测算验证。

本次修订以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导向,更加关注促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需要,主动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教育目标,在原监测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删减了部分陈旧指标,新增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体育美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等相关指标。

同时,修订了部分指标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明确了指标定义、适用范围和数据来源。

修订后的指标体系分为5类120项,与修订前的指标体系相比,保留原指标36项,修订整合原指标50项,新增指标34项。

修订后的指标体系中,有18项为国际组织的常用教育指标,有18项借鉴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教育监测评价指标,并结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

本指标体系可用于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科学开展教育事业发展监测与评价工作。

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参照使用。

说明1.指标体系中,依据教育事业统计中的城乡划分类型,农村指镇区(含镇中心区、镇乡结合区、特殊区域)与乡村(含乡中心区、村庄)之和,分城乡中的城市指城区(含主城区、城乡结合部)。

2.指标体系中,若无特殊说明,幼儿园指独立设置幼儿园;小学指普通小学;初中包括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含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指按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并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机构),未含技工学校。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分析

一、引言区域经济发展对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划至关重要,因此国内外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

H ·钱纳里(1986)分析了人均生产总值和阶段划分问题,把现代经济划分为三个阶段:工业化起始阶段、工业化实现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西蒙·库兹涅茨(1989)则认为,工业化演变主要是由产业结构来反映的,由于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多,产业结构会从“一二三”型向“三二一”型转变。

陈栋生(1994)在《区域经济学》一书中提出将区域经济划分为待开发、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周学(1994)则认为区域经济划分为以农业为低收入、温饱、小康、富裕、高富裕五个阶段;杨森、廖福林(2011)把福州市的区域经济划分为恢复、经济调整、快速增长、调整改革等几个阶段。

苏芮等(2017)将区域经济发展划分为缓慢积累期、加速成长期、高速发展期和平稳成熟期四个阶段。

由此可知,按照不同的标准和依据对区域经济进行划分,会有不同的划分结果,本文采用应用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的钱纳里划分阶段为标准;学者研究的指标和方法各不相同,会得出不同的划分结果,且大部分研究都是以国家为研究对象。

本文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判别河南省的经济发展阶段,并据此提出该阶段下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河南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分析□文/张笑梅(郑州商学院河南·巩义)[提要]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划分关系着地区经济规划,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但是,由于划分依据和标准不一致,因此划分的阶段并不相同。

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在相关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钱纳里经济发展阶段的判别方法,对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河南;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20年12月25日经济/产业《合作经济与科技》No.3x 2021图4河南省历年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统计图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图3河南省历年城镇化率统计图图1河南省历年人均GDP 统计图图2河南省历年产业结构优化图省的经济全面、长远发展。

幼儿验光数据分析报告书(3篇)

幼儿验光数据分析报告书(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近视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为了了解幼儿近视的现状,预防近视的发生,本报告通过对某地区幼儿进行验光数据分析,旨在为我国幼儿视力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数据来源与方法1. 数据来源本次数据来源于某地区幼儿园,共收集幼儿验光数据1000份,其中男童500份,女童500份,年龄范围3-6岁。

2. 数据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幼儿验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度数、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等。

(2)相关性分析:分析幼儿验光数据与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等因素的相关性。

(3)回归分析:建立幼儿验光数据与相关因素的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幼儿视力的影响程度。

二、数据分析结果1. 描述性统计分析(1)平均度数:男童平均度数为-0.98D,女童平均度数为-0.94D。

(2)标准差:男童标准差为1.20D,女童标准差为1.10D。

(3)最小值:男童最小度数为-0.25D,女童最小度数为-0.15D。

(4)最大值:男童最大度数为-3.00D,女童最大度数为-2.50D。

2. 相关性分析(1)年龄与度数:年龄与度数呈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近视度数逐渐增加。

(2)性别与度数:男童与女童在近视度数上无明显差异。

(3)家庭背景与度数:家庭背景对幼儿近视度数有显著影响,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幼儿近视度数较低。

3. 回归分析(1)模型建立:以年龄、性别、家庭背景为自变量,近视度数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模型。

(2)模型结果:年龄对幼儿近视度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家庭背景,性别对幼儿近视度数的影响较小。

三、结论与建议1. 结论(1)幼儿近视问题严重,近视度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2)家庭背景对幼儿近视度数有显著影响。

(3)年龄是影响幼儿近视度数的主要因素。

2. 建议(1)加强幼儿视力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幼儿视力保护的重视程度。

五普调整数据分析报告(3篇)

五普调整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数据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五普数据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我国人口结构、分布、素质等方面的特点,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去除重复、错误和异常数据。

(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数据分类:根据研究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类,便于后续分析。

三、人口结构分析1. 人口规模根据五普数据,我国总人口为139271万人,较上一次普查(2000年)增加约6.84%。

其中,城镇人口为74916万人,占总人口的53.73%;乡村人口为64255万人,占总人口的46.27%。

2. 性别结构我国男性人口为70815万人,女性人口为68156万人,性别比为103.06。

与上一次普查相比,性别比有所下降,说明性别结构逐渐趋向平衡。

3. 年龄结构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

0-14岁人口为23185万人,占总人口的16.61%;15-59岁人口为89645万人,占总人口的64.23%;60岁及以上人口为20644万人,占总人口的14.16%。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4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34%。

4. 教育程度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

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984万人,占总人口的12.14%;具有高中(含中专)教育程度的人口为21447万人,占总人口的15.36%;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口为50157万人,占总人口的35.99%;具有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的人口为33123万人,占总人口的23.41%。

四、人口分布分析1. 地域分布我国人口地域分布不均。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低。

基于PCA的河南省各地市社会经济对比分析

基于PCA的河南省各地市社会经济对比分析

基于PCA的河南省各地市社会经济对比分析摘要:本文以2010年河南省各地市市区社会经济主要指标统计数据为参考对象,选取了与三大产业、工业效益、教育医疗等相关的25个宏观经济指标进行研究,采用主分量分析进行特征压缩,通过含有绝大部分异变信息的少数几个主分量重构低维特征空间,并最终提取单一指标横向对比各地市的对外贸易发展。

关键词:河南;社会经济;pca;社会经济评价指数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一、概述过去几年,我国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河南省作为农业、工业大省,同样经历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波折。

通过全省人民努力,终于实现了社会经济主要指标的“v”型反转。

当前,河南省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在各项政策作用下,工农业生产、省内外需求均保持稳定增长;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物价、房价问题在各方高度关注下调控总体有效;充分运用市场环境趋紧的倒逼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化压力为动力,主动转方式、调结构,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加大对保障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健全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

尽管河南省各地市的社会经济均有较好发展,但个体差异仍很明显,所以在总体分析河南省社会经济现状的同时,有必要对各地市情况进行对比,这样有利于明晰省内区域经济现状,对今后河南省、市两级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以及政策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主分量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对于大样本量、多维特征空间的数据处理有独特的优势,是一种较常使用的统计方法。

在研究区域社会经济时,pca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如同一时期不同区域之间[2,3];也可进行纵向比较,如同一区域不同时期[4,5]。

本文以2010年河南省各地市市区社会经济主要指标统计数据为参考对象,选取了与三大产业、工业效益、教育医疗等相关的25个宏观经济指标进行研究,以pca为工具进行特征指标的降维压缩,并最终提取“社会经济评价指数”这一指标来横向对比各地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人口数据评估报告(3篇)

人口数据评估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人口数据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状况、发展趋势和结构特征的重要指标。

准确的人口数据对于政策制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2017年的人口数据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其特点、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政策制定和人口管理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评估方法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某地区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人口抽样调查评估报告》。

评估方法包括:1. 统计分析:对人口数据的基本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增率、城镇化率等。

2. 比较分析:将本地区人口数据与全国平均水平及邻近地区进行比较,分析本地区人口数据的特殊性。

3. 趋势分析:分析本地区人口数据的历史变化趋势,预测未来人口发展态势。

4. 问题分析:针对本地区人口数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三、人口数据评估结果(一)人口规模及结构1. 常住人口:2017年,某地区常住人口为72.3万人,户籍人口为73.1万人。

与2016年相比,常住人口增长率为1.2%,户籍人口增长率为0.7%。

2. 出生率:2017年,某地区出生率为10.1‰,较2016年下降0.5个千分点。

3. 死亡率:2017年,某地区死亡率为4.5‰,较2016年上升0.2个千分点。

4. 自增率:2017年,某地区自增率为5.6‰,较2016年下降0.7个千分点。

5. 城镇化率:2017年,某地区城镇化率为45.9%,较2016年上升2.1个百分点。

(二)人口结构1. 性别结构:2017年,某地区人口性别比为104.6,较2016年略有下降。

2. 年龄结构:2017年,某地区0-14岁人口占比为21.5%,15-59岁人口占比为62.1%,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6.4%。

3. 教育程度:2017年,某地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比为25.3%,较2016年上升1.5个百分点。

(三)人口流动1. 外出人口:2017年,某地区外出人口为631人,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0.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