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 (2)

合集下载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适用专业:建设工程管理学分和学时:学分2学时38编写执笔人:1.课程性质与任务1.1课程性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其教学目的是拓展培养学生装配化施工及管理的能力,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集成和创新能力。

1.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使学生能够较系统的熟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主要环节,能够熟悉装配式建筑施工顺序,能够掌握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和验收。

其前导课程为《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建筑构造与识图》等,平行课程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与预算》《装配式建筑概论》等,后续课程为《BIM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等。

2.课程目标与要求素质目标:(1)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2)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养成不怕吃苦的劳动精神;(3)形成分析、集成和创新的能力;(4)树立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增强互助互利和团队协作精神。

知识目标:(1)了解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分类、适用范围;(2)熟悉装配式构件码放和运输要求;(3)熟悉预制混凝土构件常用材料及配件;(4)熟悉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深化设计、制作;(5)掌握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吊装要求;(6)掌握构件灌浆要求;(7)掌握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的质量验收;能力目标:(1)具备识读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纸能力;(2)初步具备组织装配化施工的基本能力;(3)初步具备装配化施工质量验收的能力;(4)具有初步的施工管理实际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

(1)能利用检测工具对施工项目进行检查、检测、验收;(2)能对装配式施工工艺进行技术交底;(3)了解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4)掌握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5)能够编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案。

3.课程结构与内容3.1课程结构课程结构与课时分配表序号模块名称项目(单元、任务)名称教学要求参考学时备注模块一认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1.1装配式相关概念1.2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与现状1.3装配式建筑主要结构体系1.4装配式建筑常用材料与主要配件1.了解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2.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3.了解装配式的发展历史;4.熟知装配式相关术语;5.掌握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6.熟知装配式建筑常用材料与主要配件。

铝合金模板与预制装配式结构一体化施工工法(2)

铝合金模板与预制装配式结构一体化施工工法(2)

铝合金模板与预制装配式结构一体化施工工法铝合金模板与预制装配式结构一体化施工工法是一种先进的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减少人工和材料消耗,也是未来建筑工程施工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前言、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该工法的理论和实践。

一、前言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大,传统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建筑的需要。

铝合金模板与预制装配式结构一体化施工工法应运而生,通过铝合金模板和预制装配式结构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施工和装配的一体化,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二、工法特点1. 精准度高:使用铝合金模板和预制装配式结构,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施工和装配,减少误差。

2. 施工效率高:模板和结构件可以预先制作,到现场后直接进行装配,减少了施工时间。

3. 成本低:铝合金模板和预制装配式结构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能够多次循环使用,减少了材料和人工成本。

4. 环保可持续:模板和结构件的循环利用降低了对环境资源的消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适应范围铝合金模板与预制装配式结构一体化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建筑工程,特别是多层和高层建筑。

它可以满足各种结构形式和复杂性要求,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

四、工艺原理使用铝合金模板和预制装配式结构的施工工法,首先对实际工程进行测量和设计,确定好结构的尺寸和要求。

然后制作铝合金模板和预制装配式结构件,进行质量检验和调整。

最后将模板和结构件运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和固定。

五、施工工艺1. 准备工作:清理现场,铺设施工场地,组织施工人员和机具设备。

2. 搭建模板:按照设计要求,搭建铝合金模板,确保结构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3. 预制装配:制作预制装配式结构件,包括梁、柱、板等,保证质量和尺寸的一致性。

4. 运输和装配:将模板和结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和固定,确保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挂板底部标高调节施工工法(2)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挂板底部标高调节施工工法(2)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挂板底部标高调节施工工法一、前言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外墙挂板底部标高调节施工工法是一种常用的外墙挂板施工方法,通过调节挂板底部标高,使其与建筑结构的整体标高保持一致,并确保挂板的安装质量和外观效果。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和经济技术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1. 简化施工过程:该工法采用预制装配式挂板,大大简化了施工过程,减少了施工现场的人员和材料调配。

2. 提高施工效率:底部标高调节采用机械化设备进行,施工速度快,效率高。

3. 保证施工质量:通过精确的底部标高调节,确保挂板与结构的连接牢固、平整、美观。

4. 提升经济效益:工法成熟,操作简便,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施工时间和成本,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各类建筑外墙挂板的施工,包括住宅、商业楼、工业厂房等各类建筑结构。

四、工艺原理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根据建筑施工图纸确定挂板的安装位置和底部标高调整要求。

2. 技术措施:使用专用的调节设备对挂板的底部标高进行调节,确保与建筑结构的整体标高一致。

五、施工工艺1. 准备工作:确定标高调整方案,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2. 安装预制挂板:按预定的位置,在建筑结构上安装预制挂板。

3. 底部标高调节:利用调节设备对挂板的底部进行标高调节,达到与整体结构的一致要求。

4. 固定挂板:调节完毕后,采用专用的固定设备将挂板与建筑结构牢固连接。

5. 防水处理:对挂板与结构连接处进行防水处理,确保建筑结构的防水性能。

6. 检验与验收:对挂板的底部标高进行检验,确保调节符合施工要求。

六、劳动组织根据具体工程规模和工期安排施工班组和工人的组织,确定每个工序的工人数量和负责人员。

七、机具设备1. 底部标高调节设备:包括水平仪、千分尺、电子调平仪等。

2. 安装和固定设备:包括起重机械、脚手架以及专用的固定夹具等。

2024年二建继续教育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1、2试题及答案

2024年二建继续教育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1、2试题及答案

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1、2试题及答案2024年二建继续教育参考答案附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1一、单选题:(共4题,每题1分)1.梁柱节点处的钢筋要绑扎位置准确,采用开口箍筋要双面焊接()A.2dB.3dC.4dD.5d2.梁起吊时,用吊索钩住扁担梁的吊环,吊索应有足够的长度以保证吊索和扁担梁之间的角度大于()度A.30B.45C.60D.903.预制叠合板多点起吊时,吊索与板的水平面所成夹角不应小于()度A.30B.45C.60D.904.预制板应按照不同型号、规格分类堆放,叠放层数不宜超过()层A.2B.4C.6D.8二、多选题:(共3题,每题1分)5.校核墙体的水平位置和标高、垂直度,相邻墙体的平整度的工具有()A.全站仪B.经纬仪C.水准仪D.水平尺6.装配式建筑按照连接方式可分为()A.焊接B.锚栓连接C.螺栓连接D.法兰连接7.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的拆分,要()多家联合办公,共同确定最终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拆分预制加工图A.建设单位B.预制单位C.总承包单位D.监理单位三、判断题:(共3题,每题1分)8.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要设预制构件的集中堆场,要硬化处理,场地平整,排水通畅。

A.对B.错9.灌浆前应制定灌浆操作的专项质量保证措施。

A.对B.错10.竖向钢筋预留位置除现场的控制线检査外,还可以采用钢板套板进行控制和复核。

A.对B.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2一、单选题:(共4题,每题1分)1.非抗震设计中,以下最大适用高度最高的是()A.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B.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C.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D.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2.梁柱节点处的钢筋要绑扎位置准确,采用开口箍筋要双面焊接()A.2dB.3dC.4dD.5d3.预制板应按照不同型号、规格分类堆放,叠放层数不直超过()层A.2B.4C.6D.84.吊装就位时待构件下降至作业面()m左右高度时施工人员方可靠近操作A.0.5B.1C.2D.3二、多选题:(共3题,每题1分)5.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的拆分,要()多家联合办公,共同确定最终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拆分预制加工图A.建设单位B.预制单位C.总承包单位D.监理单位6.校核墙体的水平位置和标高、垂直度,相邻墙体的平整度的工具有()A.全站仪B.经纬仪C.水准仪D.水平尺7.装配式建筑按照受力方式可分为()A.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B.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C.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D.装配式混凝土排架结构三、判断题(共3题,每题1分)8.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饰施工时,建筑物的外脚手架采用工具式吊篮升降作业。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总结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总结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总结一、前言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概述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定义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总结1. 材料选用与质量控制(1)水泥的选用与质量控制(2)骨料的选用与质量控制(3)混凝土拌合物的调制与质量控制(4)钢筋的选用与质量控制2. 基础施工技术(1)地基处理技术(2)基础垫层施工技术(3)基础底板施工技术3. 墙体施工技术(1)墙模板安装及调整技术(2)钢筋加工及安装技术(3)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技术4. 楼板施工技术(1)楼板模板安装及调整技术(2)钢筋加工及安装技术(3)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技术5. 楼梯施工技术(1)楼梯模板安装及调整技术(2)钢筋加工及安装技术(3)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技术6. 屋面施工技术(1)屋面模板安装及调整技术(2)钢筋加工及安装技术(3)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技术四、结论一、前言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了新型的建筑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这种新型结构不仅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能,而且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因此,掌握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对于建设行业来说非常重要。

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概述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定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指将预制好的墙板、楼板、梁柱等构件在现场进行拼接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建筑结构。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构件精度高、施工周期短、质量可控、抗震性能好等。

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特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施工周期短:由于采用了预制构件,因此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

(2)质量可控:预制构件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了结构的质量。

(3)抗震性能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材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4)灵活性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拼接组合,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总结1. 材料选用与质量控制(1)水泥的选用与质量控制水泥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教学大纲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教学大纲
【主要内容】:
①装配式装修概述;(0.5学时)
②装配式装修设计理念;(0.5学时)
③全装修建筑主要分项工程施工;(1学时)
【重点】:全装修建筑主要分项工程施工;
【难点】:装配式装修设计理念。
【授课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线上利用优学院在线课程资源,完成课前预习、课后讨论、发布作业,随堂测等,线下面授注重对在线所学知识点的巩固与灵活应用。
【教学目标】:
①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流程、构件拆分设计及识图与制图要求;
②预制构件技术选型,与建筑、机电等专业之间的配合;
③装配式建筑框架、剪力墙、框剪等结构体系特征;
④课堂思政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积极思考,提高学生沟通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主要内容】:
①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设计概述;(0.3学时)
【难点】:升施工过程安全管理;
【授课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线上利用优学院在线课程资源,完成课前预习、课后讨论、发布作业,随堂测等,线下面授注重对在线所学知识点的巩固与灵活应用。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计划表
章节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概述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第一章
通过引入疫情期间火神山建造的真实案例,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发挥的重大作用
【重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发展意义与展望
【难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常见结构体系
【授课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线上利用优学院在线课程资源,完成课前预习、课后讨论、发布作业,随堂测等,线下面授注重对在线所学知识点的巩固与灵活应用。
第二章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全专业设计(共4学时,支撑教学目标②、④)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结构粘接与施工工艺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结构粘接与施工工艺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结构粘接与施工工艺装配式建筑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建筑方式,它具有快速、高效、环保等优点,正在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结构粘接与施工工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结构粘接与施工工艺。

一、结构粘接技术1. 结构粘接的基本原理装配式建筑采用模块化设计,需要将各个组件进行连接。

结构粘接技术就是通过使用适当的胶黏剂或粘合剂将组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通过考虑材料间的相容性、固化时间和强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胶黏剂对不同材料进行粘接。

2. 粘接技术的应用目前常见的结构粘接技术包括机械粘接、化学硬化剂粘接和热固性胶黏剂粘接等。

机械粘接主要通过螺栓、焊缝等方式实现连接;化学硬化剂粘接则是通过添加适量的硬化剂使胶黏剂固化;热固性胶黏剂粘接则是利用高温将胶黏剂熔化并涂覆在连接处,随后冷却形成牢固的结构连接。

3. 结构粘接的质量控制为了确保结构粘接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对胶黏剂和粘合剂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操作,注意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对胶黏剂硬化时间和强度的影响。

最后,在完成结构粘接后要做好验收工作,检查连接是否牢固,并进行必要的试验验证。

二、施工工艺1. 建筑模块化设计装配式建筑的首要任务是设计出合理、稳定的建筑模块。

设计师根据具体需求和使用场景,在充分考虑承重能力和空间利用率的基础上,确定模块尺寸和结构形式。

常见的建筑模块包括墙板、楼板、梁柱等。

2. 材料选择与加工为了确保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性能,需要选择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并进行加工处理。

常见的建筑材料有钢结构、混凝土、玻璃等。

这些材料经过精确的切割、冲孔、折弯等加工工艺,以适应装配式建筑的要求。

3. 运输与拼装装配式建筑一般在工厂内进行制造和组装,然后通过运输设备将模块化组件运送至施工现场。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好模块化组件,防止损坏和变形。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

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
1. 模板与支撑技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需要使用钢模板和支撑体系来支撑混凝土浇筑。

关键技术包括模板的设计和制作,支撑体系的设计和施工。

2. 混凝土浇筑技术:混凝土的浇筑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核心环节。

关键技术
包括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控制,以及混凝土的养护处理。

3. 钢筋加工与安装技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通常需要使用钢筋来增强结构的承载
能力。

关键技术包括钢筋的加工和焊接,以及钢筋的安装位置和间距的控制。

4. 电气与管道布置技术:在房屋建筑中,需要对电气和管道进行布置。

关键技术包
括电气线路和管道的设计和施工,以及与混凝土结构的连接和穿越处理。

5. 立面和外装修技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立面和外装修是影响建筑外观和质量的
重要因素。

关键技术包括立面的设计和施工,外墙的装修和保温处理。

6. 施工工序与协调管理技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需要按照一定的工序进行,不
同工序之间需要协调和管理。

关键技术包括施工工序的规划和安排,工序之间的交接与配合,以及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监督。

7. 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关键技术包括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和工作标准的制定,以及质量检测的方法和设备的选取
和使用。

8. 安全施工与安全防护技术: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的安
全性及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技术包括施工作业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的制定,以及安全防
护设施的设置和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直吊法 当柱平卧起吊抗弯能力不足时, 吊装前需对柱先翻身后再绑扎起吊,这 时需采用直吊法。
– 该方法的特点是吊索从柱的两侧引出,上端 通过卡环或滑轮组挂在横吊梁上,起吊时, 横吊梁位于柱顶上,柱身呈垂直状态,便于 柱垂直插入杯口和对中、较正。但由于横吊 梁高于柱顶,需用较长的起重机臂。
7.1.2.2 柱的吊升方法 • 工业厂房中的预制柱子安装就位时,常 用旋转法和滑行法两种形式吊升到位。
– 按柱起吊后柱身是否垂直分为斜吊法 ( 图7-2 、图 74a)和直吊法(图7-3、图7-4b)。
图7-2 斜吊法
7-3 一点绑扎直吊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7-4 柱的两点绑扎法
1、斜吊法 当柱平卧起吊抗弯能力满足要 求时,可采用斜吊法。
– 该方法的特点是柱不需翻身,起重钩可低于 柱顶,当柱身较长,起重机臂长不够时,用 此法较方便,但因柱身倾斜,就位时对中较 困难。
• 屋架在上弦顶面弹出几何中心线.并从 跨中向两端分别标出天窗架、屋面板的 吊装中心线,端头标出吊装中心线。 • 吊车梁在两端及顶面标出吊装中心线。 在对构件弹线的同时,还应根据设计图 样对构件进行编号。
7.1.2 柱的吊装 7.1.2.1柱的绑扎 • 柱子的绑扎位置和绑扎点数,应根据柱的形状、 断面、长度、配筋部位和起重机性能等情况确 定。因柱的吊升过程中所承受的荷载与使用阶 段荷载不同,因此绑扎点应高于柱的重心,这 样柱吊起后才不致摇晃倾翻。吊装时应对柱的 受力进行验算,其最合理的绑扎点应在柱产生 的正负弯矩绝对值相等的位置。
7.1.1.1 基础的准备 • 柱基施工时,杯底标高一般比设计标高低 50mm: 基础准备是指在柱构件吊装前,对基础底的标 高抄平记录;在基础杯口顶面弹线划出定位线; 通过对各柱基础的测量检查,计算出杯底标高 调整值,并标注在杯口内,其目的是为了确保 柱牛腿顶面的设计标高准确,因此这是一项细 致认真,不得失误的构件校核工作。 • 凡基础杯底标高出现有一定的偏差时,可用1: 2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将杯底偏差找平弥补。
图7-5 旋转法吊装 a)旋转过程 b)平面位置 l—柱平放时 2一起吊中途 3—直立
图7-6 滑行法吊柱 a)滑行过程 b)平面布置 l—柱平放时 2一起吊中途 3—直立
1.旋转法 起重机的伸臂边升钩边回转,使柱绕柱脚旋转 而呈直立状态,并较快地插入基础杯口内。
– 其特点是:柱脚靠近柱基础,为使其在吊升过程中保持一定的 回转半径(起重臂不起伏),应使柱的绑扎点、柱脚和基础中 心点三点共弧,该弧所在圆的圆心即为起重机的回转中心,半 径为圆心到绑扎点的距离(图7-5)。 – 若施工现场受到限制,不能布置成三点共弧,则可采用绑扎点 与基础中心或柱脚与基础中心两点共弧,但在起吊过程中,需 改变回转半径和起重臂的仰角,工效低且安全度差。 – 旋转法吊升柱振动较小,生产率较高,但对起重机的机动性要 求高。此法多用于中小型柱的吊装。
第七章 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
主讲 张建设 2015年4月
本章提要
– 本章主要介绍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的施工 机械、设备的选择;结构构件的吊装工艺; 吊装方案的制定;结构安装准备工作;构 件安装方法;构件安装的质量检查;安装 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等。 – 学习要求
1. 悉构件安装施工机械、设备,掌握起重参数的选择 方法; 2. 掌握构件吊装工艺及安装方法; 3. 了解构件安装的质量检查内容及安全技术措施。
7.1.1构件吊装前准备工作 • 由于工业厂房吊装的构件类型少,数量较多, 为了进行合理而有序的安装工程,构件吊装前 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 其内容有:基础的准备;清理及平整场地;修 建临时道路;各种构件运输、就位和堆放;构 件的强度、型号、数量和外观等质量检查;构 件的拼装与加固;构件的弹线、编号以及吊具 准备等。
• 单层工业厂房由于构件类型少,数量多, 除基础在施工现场就地浇筑外,其他构 件均为预制构件。
– 其主要构件有柱、吊车梁、屋架、薄腹梁、 天窗架、屋面板、连系梁、地基梁、各种支 撑等。 – 尺寸大、重量重的大型构件(柱、屋架等)一 般在施工现场制作;中小型构件则集中在构 件厂制作,运到施工现场安装。
• 自重 13t 以下的中、小型柱,大多绑扎一点; 重型或配筋小而细长的柱则需要绑扎两点、甚 至三点。有牛腿的柱,一点绑扎的位置,常选 在牛腿以下,如上部柱较长,也可绑扎在牛腿 以上。工字型断面柱的绑扎点应选在矩型断面 处,否则应在绑扎位置用方木加固翼缘。双肢 柱的绑扎点应选在腹杆处。在吊索与构件之间 还应垫上麻袋、木板等,以免吊索与构件之间 摩擦造成损伤。
• 结构安装工程的工作内容为:合理选择 施工机械、设备;确定构件吊装工艺; 制定施工方案;做好结构安装前施工现 场准备工作;构件的安装和安装质量的 检查验收;加强安全技术措施的拟定与 实施。 • 在结构安装工程中常见的起重机械有桅 杆式起重机、自行式起重机和塔式起重 机三大类。
7.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层工业厂房安装
2.滑行法 柱起吊时,起重机只升吊钩,不旋转, 使柱脚沿地面滑升逐渐直立,然后由起重机伸 臂使柱子对准基础杯口就位(图7-6)。
• 在工厂或现场预制的结构构件或构件组 合,用起重设备在现场将它们吊起并安 装到设计位置上,这样形成的结构叫装 配式结构。 • 装配结构施工分部
– 基础工程、结构安装工程、围护工程和装饰 工程的施工,主导工程是结构安装工程。 – 它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有效途径,对节约木 材、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速度,改善劳 动条件等都有显著的效果。
7.1.1.1 构件的弹线、编号 • 柱子应在柱身的三个面上弹出安装中心 线,并与基础杯口顶面弹的定位线相对 应。对矩形截面的柱子,可按几何中线 弹出;对工字形截面的柱子为便于观测 和避免视差,则应靠柱边弹出控制准线。 此外,在柱顶和牛腿面还要弹出屋架及 吊车粱的安装中心线(图7-1)。
图7-1柱子弹线图 1-柱中心线 2-地墙标高线 3-基础顶面线 4-吊车梁对位线 5-柱 顶中心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