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放射学最新版
《介入放射学教学》课件

评估内容:包括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
评估方式:包括理论知识、 操作技能、临床实践等方面
反馈内容:包括教学建议、 改进措施、教学效果等
06
介入放射学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介入放射学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3D打印技术:用于制作个性化支架和导管 机器人辅助手术:提高手术精度和效率 纳米技术:用于药物输送和肿瘤治疗 虚拟现实技术:用于模拟手术和培训医生
介入放射学的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跨学科合作:与其他学科如医学、工程学、物理学等合作,共同研究介入放射学的新技 术和新方法
学术交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同行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经验和成果
培训与教育:开展介入放射学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机构和专家合作,共同推动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与进步
介入放射学教学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解剖学、 生理学、病理学等
专业课程:介入放 射学原理、介入放 射学技术、介入放 射学设备等
实践课程:介入放 射学操作、介入放 射学病例分析等
选修课程:介入放 射学研究进展、介 入放射学伦理等
介入放射学教学方法与技巧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实际病例,让学员了解介入放射学的实际应用和操作技巧。 模拟操作:通过模拟操作,让学员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提高操作技巧和自信心。 互动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学员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介入放射学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隐私保护:如何保护患者的隐 私权和信息安全
知情同意:如何确保患者对介 入放射学治疗的知情同意
医疗责任:如何界定介入放射 学医生的医疗责任和法律责任
完整版介入放射学第6版chy

第二节 经皮穿刺引流与抽吸术
? 一、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 ? 1.外引流 ? 2内引流 ? 3内外引流 ? 4.永久性内涵管引流 ? 5.永久性支架引流
PTCD
手 术 过 程
二、经皮尿路引流
? 1.经皮尿路造影 ? 2.经皮肾盂造口术 ? (具体略)
三、囊肿、脓肿经皮抽吸引流
? 导引:各种影像设备,如B超、CT等。 ? 诊断及治疗并用
超选择性插管
介入穿刺入路
四、临床应用
? (一)止血 ? 1.外伤性出血 ? 2.医源性出血 ? 3.肿瘤出血 ? 4.溃疡出血 ? 5.胃食道静脉曲张出血 ? (二)治疗血管性疾病:动静脉畸形,动静脉
瘘,动脉瘤等。
四、临床应用(续)
? (三)治疗肿瘤 ? 1.手术前辅助性栓塞 ? 2.姑息性栓塞治疗 ? 3 .相对根治性栓塞治疗 ? (四)消除病变器官的功能:脾、肾 ? 1.内科性脾切除 ? 2.内科性肾切除 ? 3 .中止异位妊娠
右 肾 动 脉 狭 窄 球 囊 扩 张 成 形 术
二、血管内支架(Stent)
? (一)释放机制不同分类: ? 1.自扩式支架 ? 2.球囊扩展式支架 ? 3.热记忆式支架 ? (二)临床应用: ? 可治疗血管和非血管性腔道的狭窄性病变。 ? (三)TIP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
术:指在门脉的分支和肝静脉的汇入端或下腔 静脉之间在肝内建立一个分流道,集穿刺、 PTA、内支架置放术为一体的新技术。
? (六)其他:如 NBCA,MBCA,可脱性球 囊,微球等。
部 分 栓 塞 材
料
二、栓塞物运送导管
? (一)血管造影导管 ? (二)双腔阻塞球囊导管 ? (三)同轴导管
各种形状导管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概述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简称IR)是一种医疗技术,通过利用放射线技术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放射学无需开刀,可以通过小切口或者皮肤穿刺来进行操作,减少了对患者的创伤和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介入放射学的原理、应用领域和潜在风险。
原理介入放射学主要依靠X射线、CT、MRI等医学影像学的技术,结合导管、导丝和特殊的介入器械来执行诊断和治疗操作。
放射学家通过实时的影像引导,可以准确地定位病变部位,并将介入器械送入体内进行操作。
这些器械可以用于取材、打针、塞栓、放疗等治疗操作,同时还可以进行造影、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诊断和治疗手段。
应用领域介入放射学广泛应用于多个医学领域,包括血管介入、肿瘤治疗、病理学和神经介入等方面。
血管介入血管介入是介入放射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主要用于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通过血管造影可以清晰地观察血管的情况,发现狭窄、栓塞等异常情况。
在治疗方面,血管介入可以通过放置支架来扩张血管,或者通过栓塞术阻塞肿瘤的供血,达到治疗的效果。
肿瘤治疗介入放射学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穿刺和针刺等操作,可以将化疗药物直接送入肿瘤部位,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介入放射学还可以通过高能射线放射治疗来杀死肿瘤细胞,达到肿瘤的控制和消灭。
病理学介入放射学在病理学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可以获取肿瘤或组织的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这种方法无需开刀,切口小,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
神经介入神经介入是介入放射学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例如,在脑血管病中,通过介入放射学可以准确地定位血管畸形,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此外,在脊柱病变治疗中,通过神经介入可以缓解疾病的症状和恢复患者的功能。
潜在风险虽然介入放射学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第五章--介入放射学总论讲述

3
Seldinger技术
2024年7月16日星期二
4
第一节 血管介入技术
血管介入技术又称为治疗性血 管造影。应用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血管 造影明确病变部位、性质、范围及程 度,根据适应症,从导管内进行栓塞、 药物灌注、血管腔内成形等手段。
2024年7月16日星期二
5
一、设备、药物和穿刺插管技术
(一)设备
2、禁忌症:
①有出血倾向及凝血功能障碍 ②疑为包囊虫病、卵巢腺癌患者;
2024年7月16日星期二
47
3、操作注意事项
①可用B超或CT定位 ②深部病变(如胰腺)使用22G的千叶针;
表浅能避开大血管的胃肠道的病变可 选18G~20G的千叶针; ③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观察处理;
2024年7月16日星期二
其它方法了解。
2024年7月16日星期二
55
2024年7月16日星期二
56
(二)尿路结石处理 经皮肾造口肾/输尿管取石
术(了解)
2024年7月16日星期二
57
五、扩张术
由于手术后瘢痕狭窄,先天性或功能 器质性胃肠道、胆道、输尿管狭窄,采用 球囊扩张导管治疗,可起到创伤小、效果 好,可重复性的治疗作用;
2024年7月16日星期二
37
第二节 非血管介入技术
一、设备与导向技术
(一)经皮引流设备 导向设备: 1、带影像增强器的X线机; 2、B超; 3、CT; 4、场导或永磁型MRI
2024年7月16日星期二
38
(二)经皮活检针
1、获得细胞学诊断的抽吸针 (aspiration biopsy),常用COOK 公司千叶针16~22G。
2024年7月16日星期二
肿瘤的介入治疗(最新)

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介入放射学 是指在X线、CT、B超等影像设备导向下,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经人体动静脉、 自然管道、术后的引流管道或直接穿刺抵达病变区域,进行影像学诊断或取得组 织细胞、细菌或生化方面诊断,同时进行各种特殊的治疗。
介入放射学现状 七十年代以来,介入放射学有了飞速发展,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且已 经分出一些分支:如心脏介入放射学、神经介入放射学、肿瘤介入放射学等。
肿瘤介入分类
1.血管内介入包括:经导管动脉灌注术和经导 管动脉栓塞术。 2.非血管内介入包括:无水乙醇消融术、射频 消融术、微波消融术、氩氦刀、高能聚焦超 声和粒子植入术等。
常用器材
1.穿刺针 由针套和针芯组成,有的带闭塞器。 2.扩张器 用以扩张穿刺部位的穿刺孔及皮下组织,减轻血管的损伤。 3.导丝 又称引导钢丝,用于引导导管的插入、通过,加强导管的本原理 1.正常肝脏血供70%~75%的来源于门静脉, 25%~30%来源于肝动脉;而肝癌血供的 95%~99%来自于肝动脉,是经肝动脉栓 塞术的解剖学基础。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基本原理 2.肝癌血管具有虹吸作用,肿瘤血管缺乏平 滑肌,肿瘤组织无库普弗细胞,缺乏吞噬 能力,有利于碘化油较长时间并特殊集聚 在肿瘤血管及组织内,使其缺血缺氧坏死, 而对正常肝组织影响较小,此为经肝动脉 栓塞的肿瘤生物学基础。
• 动脉灌注化疗与血管造影一起进行 • 采用Seldinger技术 • 导管选用4F/5F Cobra、RLG、VER、Headhunter、Simmons等多
种型号 • 肿瘤供血靶动脉插管造影及药物灌注 • 选择敏感抗癌剂:DDP、5-Fu、MMC、ADM或EPI、MTX、NVB等 • 间隔4~6周重复治疗
《介入放射学》电子教材

第一章总论一、概念与简史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VR )是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在探索、创新、完善中发展起来的。
1928 年Santos 等完成第一例经皮直接穿刺主动脉造影,40 年代后期,瑞典学者Jonsson 首先用同轴针经皮穿刺颈总动脉后,将细针芯抽出,通过外套管送入细银线,利用细银线作引导将外套针向下送至主动脉弓行血管造影。
1953 年瑞典Sven-Ivar Seldinger 医师首创了用套管针、导丝和导管经皮股动脉插管作血管造影的方法,大大简化并提高了介入放射学操作的安全性,为当代介入放射学奠定了基础。
1964 年美国放射学家Dotter 开发了使用同轴导管系统的血管成形术,虽然现在来看当时的技术创伤性较大,且疗效欠佳,但仍是介入放射学新的亚专业—成型术实践和理论的奠基石。
在此基础上,才有球囊导管扩张术和金属支架置入术的出现。
1967 年Margulis 在美国放射学杂志AJR 上最早提出“Interventional diagnostic radiology a new subspeciality ”,但是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被学术界广泛认可是在1976 年Wallace 在“Cancer ”杂志上以“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为题系统地阐述了介入放射学的概念以后,并于1979 年欧洲放射学会第一次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上作了专题介绍,此命名方逐步为国际学术界所认同。
作为世界介入放射学一部分的我国介入放射学起步于1984 年开展的支气管动脉抗癌药物介入放射研究,当时条件艰苦,设备陈旧,但并没因此而改变老一辈介入放射学家们的创业决心。
介入放射学 教材

介入放射学 教材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医学专业。
以下是五本介入放射学的教材及其出处意思的赏析:
1.《介入放射学教程》
o出处:由国内知名医学出版社出版,是介入放射学领域的经典教材。
o意思:该书系统介绍了介入放射学的基本理论、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了全面的知识体系。
o赏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既适合初学者入门,也适合专业人员深化学习。
2.《实用介入放射学》
o出处:由多位介入放射学专家共同编写,强调实用性。
o意思:该书着重介绍了介入放射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各类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和技巧。
o赏析:以案例为导向,贴近实际,有助于学习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3.《介入放射学手册》
o出处:一本便携式的介入放射学参考手册,方便随时查阅。
o意思:该书汇总了介入放射学的常用技术、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是临床工作的得力助手。
o赏析: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适合在工作中快速查找信息。
4.《现代介入放射学》
o出处:反映了现代介入放射学的最新进展和趋势。
o意思:该书介绍了先进的介入技术和设备,以及在新领域的应用探索。
o赏析:前沿性强,引领潮流,有助于学习者了解并掌握最新的介入放射学知识。
5.《国际介入放射学教程(中文版)》
o出处:引进自国外著名教材,经过本土化改编以适应国内教学需求。
o意思:该书融合了国际先进的介入放射学理念和经验,为学习者提供了国际化的视野。
o赏析:既保留了原版的精华内容,又增加了符合国情的案例和解析,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
介入放射学重点(考试专用)(最新整理)

影剂充胀球囊,维持时间 1--2 分钟。若食 海绵状血管瘤
叠。
管狭窄在球囊上形成的缩窄环已经消失, 血管造影 是诊断的可靠方法,也是治疗选 支架植入后肝素化、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提示扩张成功。否则,需要反复扩张球囊。择的重要依据。
同动脉支架,发生再狭窄时应再次植入支Leabharlann 扩张结束后,小心退出球囊导管。
血管造影表现
类
禁忌或不愿外科手术者。外科术前局部化 管闭塞: 指术后即刻或不久发生血管闭
9、物理因素:电凝法、热对比剂 10、粘 疗。外科术后复发或转移。外科术后预防 塞,主要原因为伴有或不伴有血栓形成的
胶类
性局部化疗。
血管痉挛,伴有完全闭塞的血管壁剥离以
阐述经皮胆道内外引流的适应证、操作方 禁忌证 恶病质或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及血管壁弹性回缩。
管壁有嵌入作用,很快被新鲜血块覆盖,
病变段残存血管内皮通过支架网眼在血栓
基础上再形成内皮组织直至完全覆盖支架
表面。
食管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方法步骤及注意 (二)胆管癌的介入治疗
(2)静脉腔内成形术(PTA)及支架植入
事项
主要内容包括:缓解黄疸、抗肿瘤治疗。 术介入操作注意事项
方法步骤:A、体位:仰卧位,肩部垫高,胆管内支架 :可避免外引流,患者生活 1)无需植入支架 经溶栓、取栓或 PTA
径用“英寸”表示。注:1F=0.33mm,1mm=3F) 围,并依此选择球囊直径和支架规格 支架的选择 :直径 大于邻近正常段 10-
种类:根据用途:分造影导管、连接导管、引导导管、导丝至狭窄远端 经过穿刺 15%。长度 应覆盖病变段血管,有时需要 2
引流导管、球囊导管、溶栓导管等。根据 针或 PTCD 管引入导丝、导管,并设法使导 个或多个支架重叠。两端应包括正常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入放射学的分类
进入途径:血管内、非血管性 操作方法:选择性血管造影术、经导管动脉灌
注术、经导管动脉栓塞术、经皮腔内双腔球囊 成形术、经皮腔内支架置入术、穿刺技术、引 流技术 治疗领域:神经介入、心血管介入、周围介入 监测设备:放射介入、CT介入、B超介入、 MRI介入 涉及学科:综合性介入、专科性介入
1984:神经介入放射
1984:心脏PTCA
1994:TIPPS
胆道、泌尿系疾病介入处理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介入放射学的范畴
微创治疗学 在医学影像设备监测引导下进行的医学
操作 在放射线设备监测下所进行的介入检查
和特殊治疗 涉及到包括神经、呼吸、循环、消化、
泌尿生殖、运动诸系统的多种疾病 囊括了绝大多数临床学科的疾病
(介入放射学的操作在医学影像设备监测下进行,采 用穿刺和控制性的导管操作完成检查和治疗 )
.
诊断方面
在医学影像设备的的引导和监测下,通 过穿刺和导管操纵技术进入组织和器官, 利用临床诊断学原理和方法,经过造影、 抽吸或切割等方法取得病理学、组织细 胞学、生理学和生化学、影像学等检查 资料,以明确病变性质。
.
介入放射的基本设备
血管造影机/一般x线检查诊断系统 影像增强装置 高压注射器 造影记录装置 辐射防护装置
.
影像监测设备--普通透视
.
影像监测设备-电视增强透视与DSA
.
.
影像监测设备--CT
.
影像监测设备--MRI
.
放射性介入设备
高容量X线发生装置 专用X线球管支架 影像增强器 数字成像装置和数字减影系统 导管床 高压注射器 影像记录装置 介入放射防护设备
结构:不锈钢丝、由更细的不锈钢丝绕成弹簧 状钢丝圈
规格:0.018~0.038英寸(0.45~0.96mm)之 间,常用0.035~0.038,长40~300cm
类型:裸露型、涂层导丝;固定芯、活动芯; 直形、J形、U形;普通导丝、超硬支撑导丝
.
介入放射简史-国外2
60年代初:Lussenhop/Spence,导管闭塞 脑动静脉畸形
1964:Dotter和Judkin,开发共轴导管系 统
1973:Gruntzig,双腔带囊扩张导管 1966:Rashkind,创导了心房间隔开口术 1967:Postman,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关
.
.
.
导引钢丝(guide wire)
引导和支撑导管鞘通过皮下组织、血管壁等软 组织
辅助导管进入血管分支的深处 引导导管进入特定的血管分支 作为导管的支撑物,减少导管在血管内的弯曲 交换不同的导管和其他器材 松解在血管内打结或折曲的导管 推送和释放位于导管内压直的弹簧圈
.
GUIDE WIRE
.
.
.
.
.
介入放射学通用器械
穿刺针 导管 导丝 导管鞘 注射器
一针、一管、一丝而已!!!
.
穿刺针(needle)
结构:针管+针芯 类型:单壁不锈钢针管、外套针和针芯、
塑料外管 型号:针管外径以G(Gauge)表示 操作:斜面向上、拇指抵住针座,食指
和中指相对捏住针座两侧向前进针
.
治疗层面
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测下,通过 穿刺和导管操纵技术进入组织和器官, 利用临床治疗学原理和方法,经过灌注、 栓塞、成形、引流等方法对疾病进行一 系列特殊的微创治疗。
.
介入放射学与其他学科的 关系
.
介入放射简史-国外1
1896:Haschek,注入造影剂观察动脉 1910:Morton等,尸体的动脉造影研究 1904:Dawbom,开放手术下栓塞治疗 1924:Vererich,经皮穿刺血管造影 1929:Dos Santos,长针穿刺腹主动脉造影 Forssemann:首次自身经肘部插管右心房造影 1953:Seldinger,首创经皮股动脉穿刺技术
大多数技术原理来源于外科手术 影像设备的发明和改良 穿刺针、导管、导丝、球囊、支架、栓塞
剂
.
介入放射简史-国内
1973:中山医院,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冠脉造 影
1978:华山医院,肾动脉造影
1982:华山医院,经皮血管成形术
1980-1985年:肾动脉、恶性肿瘤和中药栓塞
1983:宣武医院,肾动脉狭窄PTA
介入放射学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医学影像教研室
浦炫
.
主要内容
介入放射学的定义 介入放射学发展史 介入放射学的特点 介入放射设备、器械
.
介入放射学基本知识
.
?
什么是介入放射学
.
.
.
.
.
.
.
.
.
.
.
.
定义
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和监测下,经过穿 刺和导管操作技术对疾病进行的一系列 定性检查和微创治疗
闭术
.
介入放射简史-国外3
1968:Nusbaum,动脉导管灌注止血 1971:Rosch,选择性血管造影发现消化
道出血并栓塞 70+:恶性肿瘤介入治疗 1973:Maddison等,栓塞治疗脾亢 1973:Almgard,肾动脉内栓塞治疗 1982:Colapinto,经皮经颈静脉门腔静
1980,学习班 1986,首届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潍坊) 1990,进入临床学科 1992,三级医院评审必备条件 1997,进入九五攻关课题 2004, 普及到县市级医院
.
?
怎样才能开展介入
.
介入放射设备与器材
监测设备:是开展介入的基础,属于手 术室或导航、监测系统
介入器材:是进行介入操作的条件,犹 如手术刀和各种器械
.
介入放射学优点
创伤轻微 可重复性强 见效快 疗效高 并发症少 简便易行 费用低廉 综合性能优越
.
介入放射学的的地位
涉及临床治疗和医技检查的交叉学科 涉及普通疾病和疑难杂症 继内科药物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之后的
另一主要临床治疗手段 各医院最重要的实力标志之一
.
介入放射业务队伍
脉分流。
.
介入放射简史-国外4
1969:Kaude,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 Hoevels:胆道内引流的应用研究 1970:Christorffersen,直视下细针穿刺
活检 1972:Oscarson,选择性动脉导向下细针
活检 1975:B型超声、CT设备上进行导向活
检
.
介入放射简史-国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