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老红军讲述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合集下载

红军长征故事:过草地

红军长征故事:过草地

红军长征故事:过草地1935年8月中旬,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分别从卓克基和毛尔盖出发进入生死莫测的大草地。

那草丛间呈深褐色、透着腐臭味的沼泽,一下子就陷进去了一位战友,另一位战友去救,也被拉了进去。

早上还在一起吃饭的战友,眨眼之间就不见了老红军袁美义回忆说。

进入草地两三天,红军的干粮就基本上吃完了。

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

老红军彭永清说,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

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就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了。

90岁的老红军程启学至今认为,那是自己人生中最苦的时期: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走完雪山草地后,我身上的皮肤也换了一层,头发、眉毛、睫毛全部掉光了,2年后才慢慢长了出来。

掉队的人太多,每天能收容掉队者上百人。

晚上露宿,三五人一伙背靠着背休息。

第二天起来一推,很多人身体已经冰凉。

长征中,曾负责过收容掉队战友的老红军袁林说,不用路标,顺着战友的遗体就能找到前进的路线。

1935年9月,手握红四方面军指挥大权的张国焘公然分裂红军,率刚刚走过草地的红四方军和部分编入四方面军中的中央红军调头南下。

上次死的人已经被水泡涨了,我们就光着脚在白生生的肚子上走,过了那段路就要洗脚,否则要烂脚!曾经三过草地的刘洪才用尸水横溢来形容再次走进草地的感受。

全师1500多人,从草地出来时剩下不到700人。

过草地时任2军团4师10团副政委的陈浩说,活下来的人,也是靠战友情、同志爱结成的巨大力量支撑下来的。

雪山是哪些,又有多少勇士化山脉?鸟兽绝踪的大雪山,荒无人烟的水草地,究竟吞噬了多少勇士?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党史研究室的研究表明,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次过雪山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至少在万人以上。

1935年6月,近2万人的中央红军开始翻越雪山,到8月下旬穿越草地后,在右路的中央纵队和1、3军团只剩8000人,在左路的5、9军团剩下约5000人,减员7000余人。

红军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7篇(2)

红军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7篇(2)

红军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7篇(2)红军长征感人故事5: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

红军指挥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

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

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

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大骡子上。

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骡子,一路上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

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

”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

他把饲养员喊了来,问道:“总共还有几头牲口?”“连你的大黑骡子还有6头。

”老饲养员回答道。

“好,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彭德怀的话就是命令。

“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饲养员着急了。

几个警卫员听后也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彭德怀深请地望着拴在不远出的大黑骡子,平静地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老饲养员流者眼泪对彭德怀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

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革命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立最后一次大功吧!”“还是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吧!”大家在请求。

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6匹牲口集中到了一起。

老饲养员拍者大黑骡子的脖子又在轻轻絮语:“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委屈你了,你为革命立大功吧!”彭德怀背过脸去。

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

20分钟过去了,没有谁下得了那个狠心。

6匹牲口都好像预感到了什么,集体嘶叫了几声,又默默地低下了头。

20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爬雪山、过草地

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爬雪山、过草地

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爬雪山、过草地秦为胜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胜利结束长征以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

爬雪山、过草地是红军长征最艰难的旅程,那么红军长征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是什么山,经过的充满死亡陷井的草地又在哪里?中央红军飞夺泸定桥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叫夹金山。

红军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

一开始见到雪山,觉得非常壮观。

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

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夹金山位于四川雅安市宝兴县,这里是通往著名的四姑娘山的必经之路,说来也巧,夹金山的另外一个名字就叫大雪山,平均海拔4500余米,主峰高达4930米,山顶终年积雪。

当地流传“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畜不敢攀,要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的歌谣。

到了夹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

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

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雪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和雪的世界。

风雪刺得红军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在这样高寒缺氧的环境下,又缺医少药,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在长征期间,夹金山可不是什么好玩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人愿意去看夹金山风景,恶劣的气候让国名党军队的飞机大炮在此都无用武之地,“长征万里险,最忆夹金山”就是夹金山留给红军最深刻的感受。

不过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一座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茂密的原始森林,旖旎的自然风光,晶莹的雪峰,构成一幅幅令人向往的山水画卷。

,主峰海拔为4930米,是青衣江的发源地,逆流而上,两岸悬崖陡峭,谷幽峡深,湖泊明净,瀑布飞溅,野生动植物随处可见,如今大雪山早已没有当年那般令人胆寒,很多游客对夹金山的美景倒是赞不绝口。

关于长征的经典小故事感人

关于长征的经典小故事感人

关于长征的经典小故事感人80年前,回首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更重要的是学习伟大长征精神,为此,店铺分享几篇关于长征的小故事,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长征的小故事1:董必武一、董必武的“特制草鞋”红军在爬雪山、过草地以前,进入到一个崇山峻岭的地带。

那天晚上,下着倾盆大雨,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往北去的山路,崎岖不平,又特别滑。

董必武和警卫员小王,沿着高低不平的羊肠小道,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摸索着赶路。

小王不小心踩翻了一块石头,重重地摔了一跤,当他爬起来的时候,满身是泥,嘴里也摔破了,流着血。

最倒霉的是,脚上穿的鞋子不见了,他没有对任何人说,决定咬咬牙挺过去,只好光着脚丫子赶路。

第二天清早,雨过天晴,大地像一座水晶宫一样,雨珠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董必武发现小王的光脚丫上有几条血口子,就知道他的鞋子丢了,便从马褡裢里取出一双自己的旧布鞋,递给小王说:“要取得革命胜利,现在就要吃大苦。

你光着脚,是走不出雪山草地的,快拿去穿上吧!”小王坚决地说:“我不怕苦,就是打赤脚,也保证在长征路上不掉队,走出雪山草地没问题!”这是多么好的战士啊!董必武听了心里十分感动,仍旧把那双鞋递到小王手上,说:“这是命令,你拿着穿!”小王说:“我知道首长只有这双鞋,还是您自己留着穿吧。

”董必武把脚往上一跷,得意地说:“这不还有一双草鞋吗?”小王说:“那双草鞋已经很破了。

”董必武笑了笑,说:“不要紧,我还准备了一批‘特制布鞋’。

”小王十分疑惑,心想从长征开始,就一直跟随着首长,这种鞋,别说没有见过,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小王望着董必武,眨眼问道:“什么特制布鞋?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哈哈哈,”董必武笑了起来,然后指着马背上的马褡裢说,“那不就是吗?”小王知道,马褡裢里,除了董必武的一些办公用具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外,其余的东西都是在行军途中捡的破烂,像破布、破鞋、破袜子、破麻袋、破棕片等。

平时,由于工作忙,董必武没有给小王解释。

今天,他亲自从马褡裢里取出几块棕片,在自己的脚上严严实实地包扎起来。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三篇】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三篇】

【导语】长征,⽣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类精神坚定⽆畏的象征。

同样在长征路上也出现了很多感⼈的⼩故事,下⾯是分享的三篇红军长征的⼩故事,欢迎阅读,希望你们会喜欢。

【红军长征的⼩故事篇1:红军鞋】 我们来到⼤雪⼭下。

当地⽼百姓把⼤雪⼭叫做“神⼭”,意思是说除了“神仙”,就连鸟也飞不过去。

为了消除部队的顾虑,⽑主席说:“神⼭”不可怕,红军应该有志⽓,和神⼭⽐⼀⽐。

这些话,给了我们莫⼤的⿎舞。

出发前,上级规定每⼈要准备两双鞋,把脚保护好。

我除了脚上的烂草鞋外,就剩⼀双拴在⽪带上的“量天尺”了。

我把它解下来,⼼⾥涌起⽆限的感念。

⼀⾸在江西中央苏区流⾏的⼭歌,⼜在我的⽿边萦绕着:送得哥哥前线去,做双鞋⼦赠送你,鞋上绣了七个字,红军哥哥万万岁。

想起这⾸⼭歌,也就想起了我们离开中央苏区时的情形。

⼀个⽼⼤爷拉着我的⼿,把⼀双“红军鞋”塞给我。

这是⼀双⾮常结实的布鞋,鞋帮上绣着“慰劳红军战⼠”的字句。

他说:“孩⼦,这鞋⼀穿到红军的脚上,那就成了‘量天尺’了,地再⼴,⼭再⾼,你们也能把它‘量’完。

”从那以后,这双鞋就挂在我的腰间,成为我的伴侣。

记得在离开江西的最后⼀次战⽃中,我的脚负伤了。

当时既没有医药,也没有担架,我只得每天拖着负了伤的脚,艰难地⾛着。

实在坚持不住了,我第⼀次从腰⾥解下“量天尺”,穿在脚上。

鞋底软绵绵的,特别舒服。

⼀穿上它,就想起了苏区⼈民的希望,也就忘了伤痛。

不久伤⼝好了,我的鞋底也磨去了不少,舍不得再穿,就⼜把它包起来挂在腰上……打遵义,我们连担任攻城任务。

打得正有劲,我突然感到腰部有些疼痛。

仔细⼀看,原来⼀颗⼦弹穿过鞋⼦,紧挨在腰⾻旁的⽪肤上。

同志们见了,都说这真是“救命鞋”。

可是我也很惋惜,因为鞋⼦被穿了⼀个⼤窟窿。

以后,我更加倍地爱惜它。

天蒙蒙亮,我们就开始爬⼭。

越向上爬越陡,⼀会⼉竟下起鸡蛋⼤的冰雹。

狂风夹着冰雹,吹在⾝上,真像⼑割的⼀样。

我是个炮兵,肩上扛着45⽄的迫击炮炮筒,⾛起来就更难了。

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爬雪山过草地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故事,它讲述了中国
工农红军在长征期间,面对艰难险阻,不畏困难,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最终成功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

在爬雪山过草地的过程中,红军战士们面临着极其恶劣的
自然环境和极其残酷的战斗环境。

他们要忍受着严寒、饥饿、疲惫和疾病的折磨,同时还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内部的
分裂与叛变。

但是,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锻炼了红军战士
的意志和毅力,让他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最终成功地
完成了长征。

爬雪山过草地还体现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不屈不挠
的精神。

他们不仅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而
且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的信念。

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人民
的宝贵财富。

此外,爬雪山过草地还传递了一种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
前的信念。

这种信念不仅是对个人的挑战,也是对一个国家
和一个民族的挑战。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也需要这种信念
和精神,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需要我们克服
困难、迎接挑战、勇往直前。

总之,爬雪山过草地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段重要历程,它不仅体现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也传递了一种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信念。

这个故事将永远铭刻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1935年6月中旬,在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从四川宝兴进入阿坝州,横穿阿坝州出境,历时3个月。

途中,翻越夹金山、梦笔山、垭口山、仓德山和打鼓山等5座海拔在4000多米以上的高原雪山。

红二方面军从滇西进入甘孜地区之后,沿途也翻越数座大雪山后进入阿坝州,横穿阿坝州北部出境。

红四方面军在阿坝州的雪山草地中更是几番辗转,往返进退,历经无数艰难险阻。

红军翻越数座大雪山后,8月进入川西北草地。

川西北草地方圆数百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

红军被迫避开被敌人已占领的大道,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草地前进。

由于地理环境恶劣,昼夜温差惊人,加上食物饮水严重缺乏,不少红军战士在茫茫草地献出宝贵的生命。

经过六天六夜的行军,红军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走过茫茫“魔毯”草地。

老红军讲述长征过草地的经典故事

老红军讲述长征过草地的经典故事

老红军讲述长征过草地的经典故事如果说长征是一出恢弘史剧,过草地就是即将胜利前的英勇悲壮一幕。

老红军刘运坤话音悲壮―――当年就快走出草地了,人却到了极限,怎么也挪不动步,摇摇欲坠,幸亏战友高玉明一把扶住,架着左臂,一边鼓励一路同行。

可在出草地前夜,高玉明自己却不行了,临终前,拼力抖索着双手捧出他负责掌管的团部军旗,闭眼前最后喃喃一句:“团旗,不能倒!”在茫茫大草地上,英勇红军,意志如钢……噙着泪深鞠一躬浑身的热血,刹那间都沸腾了起来!红四方面军战士宋云鹤悲愤心痛:“重返草地时,每走不远,就有一具红军战士的遗体―――那都是第一次过草地时牺牲的战士,全保持着当初的样子。

”老红军张毅亲见:有的,两三个人倒在一起;有的,呈往前爬行的姿势;有的,手里还攥着泥土和青草。

三过草地,老红军张明汉印象最深的不是危险的沼泽,而是遍地的忠骨。

一次一次,战士们每当看到战友遗骸都会噙泪驻足,深鞠一躬。

那天高秋悲,那四望无涯,那英风烈迹。

只有草地上的草自茂盛着,只有草地上的风自吹拂着,一年又一年。

这些事,老红军陈行庚不愿提,就是因为“心里难受。

”七十载,往事仍清晰。

中央红军万里长征,历经艰辛终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正要展开北上大计,却被张国焘分裂,令红四方面军孤军南下,甚至一度另立中央,与北上的中央红军准确方略南辕北辙,直至一年后难以为继,才再度北上。

万里长征两年,中央红军走了一年,这里又耗了一年。

战士们三过草地,在茫茫原野上,以生命书写忠诚坚定。

而三过草地的转战,也让老红军蒲润三负重伤:第一次被子弹打断手腕,白骨森森,一咬牙捏着继续打,战斗结束再包扎,居然三月自愈;第二次伤在头上,昏死两天两夜后,突然自行醒转;第三次伤在左脚,血流如注,直到现在肉还长不起来。

三过草地,老红军王纪芝所在的队伍有一次走迷了路,走了两天怎么也走不到头,只好折回找当地藏民。

可藏民一听惊恐瞪眼:“要过草地?那是魔鬼居住的地方!”三过草地,战士们是无畏的、英勇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位老红军讲述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夜过鬼门关
[人物档案李布德,四川营山人。

1918年6月出生,1933年9月
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曾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战士、文书等职。

参加过
平津、太原战役、抗美援朝等。

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奖章。

]
1936年2月,我在红九军当文书,虽然只有16岁,但已参加红
军三年多了,经历过很多生死考验,但第三次过草地前翻越“万年雪山”党岭山,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党岭山位于现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主峰海拔5400多米,积雪终年不化,气候变化无常,时而狂风漫卷,时而暴雨倾注。

当地
群众中说:爬上党岭山,如进鬼门关;若无大圣胆,难以再生还。

先头
部队白天翻越党岭山时,因狂风暴雪袭击,损失比较大,所以我们决
定夜间行军。

这天,我们来到党岭山脚下,只见山势悬崖叠峭,冰封
雪锁,给人一种神秘诡异的感觉。

黄昏时分,部队出发了。

我们连行
进在大部队中间,连长在前头带队,我跟着指导员断后。

队伍借着残
月微光,踩着前面趟出的冰雪路,一个紧跟一个,踏着蜿蜒崎岖的雪
路向上摸索行进。

开始行军时,大家情绪还十分活跃,又说又笑,行
军速度较快,掉队的也少。

越往上爬,积雪越厚,天气越冷,空气也
越稀薄,人的体力消耗越大。

有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小战士,一瘸一拐,一步一喘,慢慢掉下队来,停在路旁。

指导员赶忙上前去对他说,来,我搀着你走,停下来就会冻死的!随即,从这位小战士身上摘下长枪,
背在自己肩上,扶着他继续前进。

夜越来越深,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战士们个个都变成了雪人,整个队形好似一条银蛇,在雪山上缓缓移动。

又有一个战士掉队了,指导员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说,咬咬牙,再努把力,坚持就是胜利。

说着,又要帮这位战士背枪。

指导员身上已经扛着两支长枪了,不能
把他累垮啊。

我抢上前去,把枪拿过来,背在了自己身上。

枪虽不重,但当时我年小体弱,而且又累又饿,多背一杆枪,顿时感到眼冒金星,每迈一步都像要用出全身的力气。

这时,突然听到指导员说:小李,
抓住马尾巴。

话音未落,马尾巴就递到我手里,我紧紧抓住马尾巴,
踩着马蹄印,跄跄踉踉走了一段,人借马力,才缓过劲来。

越往上爬,山势越陡,道路越滑,好多战士的双脚都冻得失去了
知觉,甚至走一步跌一跤。

有的战士摔进了深谷,有的战士滑入了雪坑,还有的战士硬挺挺冻死在路旁。

接近山顶时,战士小张突然摔倒
在雪地里,不省人事,指导员急忙把他抱在怀中,伸手一摸,浑身冰凉,赶快拿了床棉被盖在他身上。

一会儿小张苏醒过来,看着指导员和战友们焦急的脸庞,气息微
弱地说:指导员,你们走吧,别让我连累了队伍。

指导员紧紧抱着小
张的脸,哽咽地说:别说傻话,我们就是抬也要把你抬下山。

大家互
相搀扶着艰难地站立起来,又迈开了前进的脚步。

就这样,我们战胜
了严寒、饥饿和死亡威胁,翻过了风雪弥漫的党岭山。

三过草地
[人物档案马志选,四川平昌人。

1918年2月出生,1933年8月
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参加过松藩战役、百团大战、平汉战役等。

1955
年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
荣誉章。

]
我16岁走上了长征路,历经了三过草地的艰险,留下了难以磨
灭的记忆。

1935年8月中旬,我第一次过草地。

出发前营政委作动员,让我们做好克服一切困难的思想准备。

我们自己动手用稻草打了几双草鞋,还领了7斤磨的很粗的青稞炒面和一个木头碗。

走在草地上,我们经
常跳跃着前进,有时一不留神就掉下去,被没入泥潭里。

草地上喝水
很困难,喝水得拿着木头碗去找,有时一天也找不到能喝的水。

青稞
炒面按规定一天只能吃一斤,我们就挖野菜、拾蘑菇煮菜汤喝,有的
野菜蘑菇有毒,大家喝了后,全身发肿。

宿营时,我们以班为单位背
靠背睡觉,冷的时候就互相拥挤着坐在一起,靠体温抵挡寒冷。

经过
五天艰苦行军,终于走出了草地。

一出草地紧接着就攻打包座,打了三天后,部队突然接到命令重
返草地南下,我们又开始了二过草地。

一次,我在路旁小便,与部队
落下100米左右的距离,跟在后面拼命追赶却怎么也赶不上。

营政委
骑马过来,看见我追赶队伍,就让我揪着马尾巴,人借马力,才赶上
了队伍。

以后,谁也不敢轻易掉队了,大家都是边走边吃,边走边尿,只有到晚上休息时才能方便。

这次虽然只用了三天时间就走出了草地,但感觉比第一次过草地还累,我们连队100多人,走出草地时只剩下
60多人。

后来才知道,是张国焘搞分裂令部队南下,造成了四方面军
第二次过草地。

1936年7月,四方面军与二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纠正了张国焘错误,一起北上,我们又第三次过草地。

这次上级要求我们,野菜不
很多挖,柴和牛粪不很多烧,给后面的同志多留一些,每到宿营地,
连队干部都要巡视检查。

但就这样,走在最后的三十一军的同志们仍
然找不到吃的,很多人饿倒了,后来总部派二十八团三营送去吃的才
协助他们走出了草地。

经过20天的行军,我们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
走出了草地。

草地是人间地狱,夺走了很多红军战士的生命。

在阿坝
附近,天上突然下起了鸡蛋大的冰雹,几位身体虚弱的同志当场就牺
牲了。

生死刹那间
[人物档案李国策,四川苍溪人。

1917年8月出生,1934年9月
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曾任红四方面军医院院部书记,青年干事等职。

参加过临汾、晋中、太原战役。

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等。

]
我1933年8月加入红四方面军,编在红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七团,参加了长征,亲自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艰难历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