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灸利水 五天成功排除腹水病案记录
中医医案——胸腔积液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葶苈下水丸加减治愈悬饮病案:邹某,男,40岁。
初诊:1970年12月10日。
主诉及病史:自诉病起数月,左胸部痞闷不舒,右胁前后亦疼痛,头亦微痛、微晕,呕吐不纳食,水液入口即吐出。
X线胸透见右胸积液,液平面在第2肋间。
诊断为右胸积液。
每周须抽胸内积液1次,呕吐才止,方能进饮食。
若不抽积液,呕吐又复发。
乃停服西药,改用中医诊治。
诊查:其脉弦细而滑,舌与苔的形色如常。
辨证、治法:此属悬饮。
拟用葶苈下水丸加减。
处方:葶苈子9g 黑丑牛9g 川椒目9g(去皮)桑白皮15g 肉桂心0.9g(焗服)甘遂0.9g(研末冲服)水煎,用药汁焗肉桂,候稍温送服甘遂末0.9g。
共配3剂。
服1剂后如无吐泻可继续服用;如有吐泻待停止后再继续服用(若吐泻不止,可用冷水浸十手指,即能止其吐泻)。
如服药后不吐不泻,病难即除,可啜热粥助其吐泻。
吐泻不止者,可进冷粥止之,亦可服苓桂术甘汤(桂枝15g,茯苓24g,白术15g,炙甘草9g,煎服)。
- 1 -服葶苈下水丸1剂后,即吐出水饮,胸积液平面降至第5肋间,能进饮食,胃纳好转,惟胁肋之痛未止。
停药10天,再服第2剂,又泻出积水,积液平面降至第7肋间,胁痛减半,惟形神疲倦,头晕比前略甚,予苓桂术甘汤3剂。
药后头晕减轻,精神好转。
再过10天,又服葶苈下水丸之第3剂,随即吐泻并作,急用冷水浸十手指,吐泻渐止,右胸积液亦基本消失。
再予苓桂术甘汤3剂,头晕及其他症状均好转,精神恢复,体重增加,调养1个月,病无复发,痊愈出院。
按语患者之水饮积结于右侧胸胁,且觉疼痛,符合《金匮要略·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之论述。
故本例诊为“悬饮”。
该书且指出:“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但因该方攻下峻猛,病者得病已久,恐不能胜任,故选《外台秘要》之葶苈下水丸治之较为合适。
方中葶苈子、桑白皮泻肺以行高原之水;黑丑牛、川椒目逐水消饮;甘遂专于逐水,对胸腹之水疗效最速,《药性本草》谓本品“能泻十二种水疾,去痰水”;肉桂通经活血、化气利水,引导水饮从膀胱气化而出。
王亚主任治疗积水案例之肝硬化腹水(一)

王亚主任治疗积水案例之肝硬化腹水(一)医生简介:王亚,男,祖传中医,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早年曾在随州市中心医院、随州中医院工作,前北京某中医研究院特聘专家,现为武汉融济中医院积水科特聘专家。
患者病情概述:男性,63岁,安徽宿州人。
患肝硬化6年,近期病情加重(4月1日记录),出现门静脉高压,大量腹水,脾脏增大,胆囊结石、肾结石。
饮食困难,有乙肝史,有糖尿病史,另有医学检查报告:白细胞2.0↓、淋巴细胞↓、纤维原蛋白1.72↓、白蛋白↓、钠钙离子↓。
观舌苔白腻、面黄瘦、精神萎靡。
诊疗方式:因路程较远,患者病性较重卧床,采用远程会诊。
治疗方案:中药汤药另附积水验方,自煎。
治疗效果:4月3日:首次指导用药4月4日:小便增多,一天10次,药2500毫升,大便1次,腹水减少,食欲减退、精神不佳。
4月5日:无大便,小便10次,腹水明显减少。
患者自煎汤药留汁过多,嘱患者将药汁浓缩后服用。
4月6日:小便10次,精神好转,利水经验方调整为早上和中午服用。
4月7日:联系不上4月8日:大便一次,小便8次,精神状态有所好转4月11日:再次视频,大小便已经正常、食欲正常、精神状态正常,腹水减少4月15日:腹水消除大半,精神状态好,偶有腹痛。
4月18日:恢复情况良好,积水基本消除、可以正常下床活动晒太阳4月20日:建议家属进一步巩固疗效果以免反复被拒绝4月23日:地面湿滑、卫生间摔倒,送住院5月5日:精神好转,积水无反复5月11日:积水稍有反复,建议复查肝功能从上面回访的记录来看,效果还是很理想的,从卧床不起到下床外出活动、腹部积水消退、精神状态的改善、食欲的改善等等这些方面都可以体现出来。
但是由于前期药效没有得到巩固,后期产生积水反复的情况,其实在通电话的过程中患者及家属对药物疗效是非常认可的,为什么后期不接受医生的建议巩固一下疗效呢?患者家属也提到了,不是不想治疗,实在是由于前期的治疗走了很多弯路,花费巨大,家里已经没有能力来继续接受治疗,只能再等等看,看有没有奇迹发生,唉,道尽了辛酸与无奈。
中医门诊病历范例

范例一主诉:咳嗽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淋雨后,渐咳嗽,恶寒,头重,口淡不欲食,大便不爽,小便调。
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紧。
诊断:咳嗽(风寒夹湿)治则:疏风散寒化湿止咳方:杏苏散加减药:苏叶10 防风10 杏仁10 桔梗10 藿香10 苍术10 厚朴10 甘草10大火3碗水煎15分钟分3次温服范例二姓名王福周性别男年龄 43岁1991-1-3 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1次。
患者自去年初发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无暧气、泛酸,无恶心、呕吐,腹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半年后腹痛逐渐加重,且转有规律性,常在饭后2~3小时发生,不放射,偶有暧气、泛酸。
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每次持续约15~20分钟,服制酸剂后症状缓解。
今晨突感神疲乏力,头晕,四肢不温,心悸汗出,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即来院求诊。
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体检神志清楚,血压18/11kPa(135/82mmHg),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脾未触及,无压痛。
检验血红蛋白88g/L,粪隐血试验+++。
辨证分析患者腹痛病史年余,喜暖喜按,得食则安,目前神疲乏力,心悸汗出,四肢不温,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素有脾胃虚寒,病久脉络受损,气病及血,阳络伤则血上溢,阴络伤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血亏耗,则头晕目眩,心悸汗出。
处理:1.测血压、脉搏1/4h2.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先拟化瘀通络,活血止血:①云南白药0.5 qid 白芨粉6g bid② 3.5%葡萄糖盐水500ml静脉滴入,立即③ 10%葡萄糖液500ml+雷尼替丁0.15g,静脉滴入安络血注射液10mg肌注,bid4.待床入院初步诊断1.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眩晕(气血两亏)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失血性贫血范例三陈××男,14岁。
某日放牧中,突然发热恶寒、呕吐、头痛欲裂,项背强急、身体疼痛。
经小儿科治疗2~3日,症状反剧,乃转内科,二日内昏厥数次,以至大渴引饮、谵言妄语、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
艺高人胆大,老中医甘遂使用示范治悬饮(肺气肿胸积液肺源性心脏病)水肿(尿毒症)肠结(肠梗阻)

艺高人胆大,老中医甘遂使用示范治悬饮(肺气肿胸积液肺源性心脏病)水肿(尿毒症)肠结(肠梗阻)甘遂,是峻下逐水药。
但因味苦性寒有毒,故余初学曾对其望而生畏,至后临证40多年,方感此药简便,效速而价廉,每能解决许多难题,实有药到病除之妙。
甘遂主要用于治疗水肿胀满、留饮、结胸、癫痫、噎膈、癥瘕积聚、二便不通等症。
余临床上喜用其攻逐胸腹积水,如渗出性胸膜炎所致之胸水,急、慢性肾炎水肿,尿毒症,以及肠梗阻等症,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正如《汤液本草》所云:“甘遂可以通水,而其气直透达所结处。
”但对于肝硬化腹水,尚觉此药效果不够理想。
甘遂入药,一般多作冲服,少入煎剂。
现代文献亦报导,甘遂有效成份难溶于水,故研末冲服效果比入煎剂佳。
近几年,余常把甘遂末入胶囊内,开水送服。
每个胶囊药末1分左右。
成人用量,每次4分(约相当于1.3克,可分装于四个胶囊)。
如不能进食的患者,可用甘遂末冲水鼻饲。
一般用药1~2次,即可见效。
现试举几个病例说明之。
一、悬饮《本经》谓甘遂:“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癥坚积聚,利水谷道”。
临床上,甘遂用于胸腹水饮内停之症,尤以悬饮,效果颇佳。
典型病例黄某,男性,55岁,惠东县平海公社寨头村人,于1978年就诊。
患者素有哮踹史,此次经某医院西医诊为:①肺气肿,②胸积液,③肺源性心脏病。
入该院治疗,曾用强心利尿定喘药物乏效。
邀余会诊。
诊其面目及全身浮肿,咳唾胸胁引痛,短气,气促不能平卧,心下痞硬,语声难续,二便不利,唇周发绀,舌胖,舌质紫黯、苔白腻,六脉弦紧而大,重按则空。
此为悬饮之症,水停胸胁,六腑壅阻不通。
病者本虚而标实,先拟泻水逐饮之法,俾使水饮去则诸症可减。
遂用甘遂4分(约1.3克)装入胶囊四个,大枣10枚煎汤送服。
一服后,二便通畅,水消其半。
再剂能平卧,饮食日增。
后以健脾利水,除痰止咳之法善后,住院10天,诸症好转出院。
二、水肿《本草纲目》谓甘遂“泻肾经及隧道水湿,脚气,阴囊肿坠······”《本草新编》亦谓:“甘遂······退面目浮肿,祛胃中水结,尤能利水”。
火神派四逆五苓散加味治疗(腹水肿胀)鼓胀医案案例

火神派四逆五苓散加味治疗(腹水肿胀)鼓胀医案案例(1)慢性肾炎:沈某,男,30岁。
患慢性肾炎1年余,后因发生腹水肿胀,体虚弱极而送昆明某医院治疗,其效不显,邀吴氏会诊:面部水肿,目下浮起如卧蚕,面色苍白晦滞,口唇青乌,欲寐无神,神情倦怠已极,腹内水鼓作胀,其状如匏,下肢水肿,胫跗以下按之凹陷而不易复起,身重卧床,难于转侧。
语声低弱,腹中撑胀,腰背酸胀痛楚不止,小腹亦坠胀作痛,口淡不思食,不渴饮,小便短少。
舌润而色淡夹青,苔滑而灰黑,脉沉迟无力。
此系脾肾阳虚、水寒土湿、寒水泛滥所致,法当扶阳温寒化气利水主之,方用四逆五苓散加减:附片100 g,干姜40 g,花椒7 g(炒去汗),猪苓15 g,茯苓30 g,条桂15 g。
服4剂,小便遽转清长畅利,面足水肿消退,腹水消去十之六七,体重减轻10.5 kg,腰背痛已大为减轻,仍有酸胀。
稍能食,精神较增。
舌苔灰黑已退,呈现白滑苔,脉转和缓。
仍以扶阳温化主之:附片100 g,干姜50 g,吴茱萸10 g,桂枝30 g,薏苡仁、猪苓各10 g,茯苓30 g。
连服4剂,腹水消去十之七八,面色转好,精神、饮食较增,舌质青色已退,淡红而润,苔薄白滑,脉和缓有神根。
大病悉退,阳神尚虚,余邪未净,唯有增强心肾之阳,始能效奏全功,上方加减治之:附片150 g,干姜50 g,上肉桂10 g(研末,泡水兑入),砂仁10 g,黑丑20 g,茯苓50 g,公丁香10 g。
服4剂后,寒水邪阴消除殆尽,善后调理1周,病愈出院。
(吴佩衡治案) 点评:此案腹水且周身水肿,用药不过六七味,方简量重,不愧为经典火神派风格。
三诊时,“腹水消去十之七八”,“大病悉退”,而附片由100 g 增加到150 g;因“余邪未净”,加用黑丑峻药以攻之,俱显胆识。
(2)肝硬化腹水:方某,男,28岁。
肝脾肿大,全身发黄已8年。
先后在军区、省市医院治疗,疗效不显。
继而出现腹水,腹围98 cm,黄疸指数100 u,剖腹探查,诊为“胆汁性肝硬化”。
中医大师张琪治疗肝腹水病例分享

中医大师张琪治疗肝腹水秘方以及病例肝硬化腹水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
在我国主要由病毒性肝炎引起。
西医对本病的研究较早,但在治疗方面仍属一个难题,一般采用护肝、利尿、腹腔穿刺放液术、手术治疗等,疗效尚不满意。
西医认为,肝硬化是引起腹水的主要疾病,肝硬化腹水俗称肝腹水。
正常人腹腔内有少量的游离腹水,一般为50ml左右,起着维持脏器间润滑作用,当腹腔内出现过多游离液体时,称为腹水。
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腹水,标志着硬化巳进入失代偿期(中晚期)。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的“鼓胀”或“单腹胀”范畴。
近代中医对本病的研究是从50年代开始的,最早的临床文章见于1955年。
1959年即有中医辨治的大样本观察资料出现。
自此以后,本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日益引起重视。
通过临床探索和大量的临床经验的反复积累,证实中医中药在消除腹水,改善肝功能,促进肝脏质地变软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效果。
治疗本病当分标本,急则治其标,化湿利水,活血逐水为主;缓则治其本,健脾温肾,益气养阴为主。
从整体上看,则又着重在后者,符合本病的临床特点。
医者关键在于权衡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而选用攻补两法。
此用药之规律与临床治疗基本吻合。
肝腹水的四个典型表现:1、腹痛情况随着肝腹水疾病的不断扩大,病人就会有腹痛的情况产生,而对于腹痛问题,病人往往都会忽视掉,认为这是自己肠胃出现了问题,经常不会想到是由于肝腹水造成的,但是如果你有腹痛产生,一定要及时就医,不然疾病会愈加严重的,如果肝腹水继续发展,没有得到控制的话,就会给病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造成威胁。
2、腹胀情况通常来说肝腹水在早期是很不容易被病人发现的,不少病人在早期的时候身体是没有什么病症出现,有的人会偶尔干净自己有腹胀情况,但是由于肝腹水的腹胀现象也不是很明显,通常是要通过超声检查才能发现的,对此病人也应该注意,如果你有腹胀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就医和检查,这样才能确保自身的健康。
3、腹部膨隆情况有不少的肝腹水病人都会有腹部膨隆,腹壁紧绷等情况产生,而且有些病人由于腹部隆起情况比较严重,还会有行走困难的现象产生,同时病人的呼吸也不是很顺畅,还会有脐疝问题出现,其实这种情况是比较明显,而且是会给病人的身体还有生活带来严重情况的问题,对此你一定要及时的就医检查,不然腹部隆起越来越大,给病人带来的影响也会越来越重的。
腹水——悬灸利水法

腹水——悬灸利水法一阿叔,肚子腹水,很是担忧。
来德苑时,长吁短叹,怕自己命不长矣。
脉象弦硬端直,里面肝脏的压力很大,若不及时解决肚子水患的问题,那么病情会恶化得很快。
艾素说,正安的油麻菜老师介绍过悬灸利水法,我只灸阿叔的水分穴,当时他肚子就开始响了,晚上没有喝水,睡觉后拉了三次长长的小便,第二天早上又拉了一次,肚子当下就瘪下去了。
阿叔的病情转危为安,真是多亏了这篇《悬灸利水五天成功排除腹水病案记录》文章。
大家如果感兴趣,或者想要分享给那些腹水,性命危在旦夕的人,可以网上搜索查到。
这里面主要讲到灸三个穴位。
先是水分穴,如果起水泡,就可以改灸气海,如果气海起水泡,就可以改灸神阙。
这些都是腹部的水阀,可以打开水阀,排放出腹水。
既然严重的腹水可除,那么水湿肥胖呢?当然也可以。
在珠海骆兄的慈艾堂,就常常有灸完一个星期肚子后,肚子变小,体重减轻的案例。
当然对于腹水,要明白脾主大腹,脾主运化水湿,所以在食疗上要用补气健脾利水法,用黄芪、山药、炒薏仁、赤小豆、陈皮、炒麦芽、茯苓、鸡内金打成粉,煮成糊糊吃。
此间切不可乱吃其他东西,就吃这些糊糊就可以,不要加重肝脾的负担,切记!切记!每日修学笔记1、五音调五脏,宫(do)商(re)角(me)徵(sol)羽(la),对应土金木火水。
2、健脾音为宫,喉部发出的音,五行属土,利消化系统。
3、健肺音为商,齿部发出的音,五行属金,利呼吸系统。
4、健肝音为角,牙部发出的音,五行属木,利免疫系统。
5、健心音为徵,舌部发出的音,五行属火,利血液循环系统。
6、健肾音为羽,唇部发出的音,五行属水,利分泌系统。
7、全身水肿,水分、阴交穴艾灸。
水分穴即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
本穴物质神阙穴传来的冷降经水及下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地部分流而散,故而得名。
阴交穴即任脉、冲脉的上行水气在此交会。
8、脚扭伤,淤血肿痛,解溪穴放血。
解溪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散解,流溢四方。
本穴为丰隆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的通行渠道狭小,地部经水满溢而流散经外,故名解溪。
倪海厦老师诊疗医案:腹水

倪海厦老师诊疗医案:腹水编者注:倪海厦老师的诊疗案例,仅供参考学习,请勿随意试药,试出问题本号概不负责。
倪医师病案纪录初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及体型来诊日期:Thompson, Ronald 男70+,高瘦2008/09/11来诊原因:腹水问诊:1. 小便一天3-4次,量仍不多,色深黄2. 胃口好3. 近二日睡眠好,之前一直咳嗽,清晨4am醒来一直咳嗽4. 今天右侧有疝气5. 胃酸好了6. 大便很好7. 双足冷,左足趾时麻(冷到麻)8. 口渴尚好9. 睡时身冷、午后身温正常10. 体力仍差11. 手温额凉12. 有一次流鼻血à加重干姜13. 手抖稍重些脉诊:秋逢长夏脉望诊:1、舌诊:淡白红2、手掌红à肝病诊断:右疝气下坠针灸处方:左隐白、大敦,足三里(强土治水),公孙、内关,关元(治疝气)、三皇穴中药处方:生附子三钱干姜三钱半夏三钱泽泻五钱茯苓五钱乌药五钱细辛二钱白通草五分灯心草一钱苍朮三钱陈皮三钱厚朴二钱党参三钱白朮三钱补骨脂三钱败龟板二钱黄连二钱黄柏三钱黄芩三钱柴胡三钱郁金五钱茜草三钱黄耆五钱升麻三钱五付十二碗煮四碗早晚饭前服半碗解说:1.肾阳不足,肺水无法入肾,水回到肺是冷水就会令人想咳。
体内温度不够,血管就易爆开à加重干姜。
2.方中用黄连黄芩配上补骨脂、败龟板乃是泻南补北之意,治肝要泻南补北。
3.黄耆、升麻把气升起来à治其疝气4.此人一直有腹水是因他脾脏拿掉了,胆也拿掉了,可是他肝仍不错。
5.心跳过慢用生附子;心跳过快用桂枝加炙甘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灸利水五天成功排除腹水病案记录
2013年我寻访Y医生,记录了悬灸利水的疗法之后,大量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不断传来,几多欢喜几多愁。
印象最深的是新西兰的陈杰宽医生,他指导一个新疆学生用这个方法帮助一病人排出腹水之后,听说我在深圳出差,激动得专门跑到深圳,就为了和我拥抱一下表示感激。
真正需要感谢的是Y医生,他为了挽救自己的生命,找到了这样一条简单有效成本极低的办法。
更难得的是他不断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把这个消息传递出去,期待帮助更多和他一样在痛苦中苦苦挣扎的病患,至少给他们多一种选择。
悬灸利水,艾条悬空而灸叫做悬灸,利水,引导排除水。
悬灸部位:“上三、下四”,重点是“上三”。
位置大约是水分、气海两个穴位一带,注意!Y医生所说的上三、下四,不仅仅是一个穴位一个点,而是一小片区域。
简单取位法:手指并排成一直线,顺着身体垂直方向,把无名指置于肚脐眼,此时食指的位置即水分(上三)。
同样顺着身体的方向,把食指置于肚脐眼,小指按的位置即气海。
具体艾灸操作方法:点着后艾条距离穴位大概5厘米左右烤之无灼痛感即可,有灼痛感抬高一点点,烤一会儿吹掉艾条积灰继续悬灸。
悬灸时间:每次至少两支艾条,愈久愈佳。
注意:小心起泡!
腹水凶险无比,一旦穴位一带被灸起泡,艾灸的能量通道被阻隔破坏,后面的路就更加艰难险阻了......如果上三、下四都不幸起泡了,最后一道门,就是神阙(肚脐眼)。
当然排出腹水只是治疗疾病的一个转机,暂时为病人解除痛苦、争取时间,距离真正的康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外,转述西北汉子Y 医生的原话:谁用这个办法来挣病人的钱,谁就是王八蛋......
之前已经详细介绍过悬灸利水,之所以重提此事,是因为一个月前,正安影像生活班的泉溪同学发来的一篇文。
她通过悬灸利水,帮助父亲成功排除腹水。
她的病案记录非常详细,用心用情,分享给大家。
《自助者天助之》——我用“悬灸利水”的方法为父亲排腹水的经过
9月2号是正安秋月影像班最后一天课程,当我还沉浸在摄影的快乐中时,忽然接到母亲的电话,说父亲低血糖住院快十天,低血糖好了,但是肚子却越来越大,医院怀疑是肝腹水,建议抽腹水,正在询问家属意见。
晚上姐姐打来电话,说父亲这几天都是靠白蛋白维持生命,医生检查痰液有细菌,说染上这种细菌后什么抗生素都无效,而肝腹水也有一定的传染性。
姐姐家里还有个一岁不到的孩子,因此她非常担心。
我也为人母,当然理解姐姐的担忧。
此时,我想起油麻菜老
师曾经发过的那篇“悬灸利水”的文章,或许我可以为父亲做点什么。
9月4日一早我赶到父亲身旁。
父亲形容消瘦躺在床上,床头挂着一个“接触隔离”的牌子。
我想查看父亲臀部的伤口,但是父、母都说病毒可能会传染,不让我靠近。
我坚持坐在父亲的床边,拉着父亲的手,陪他聊天。
我说起《喻世明言》中《范巨卿鸡黍死生交》的故事,告诉他“只要身存正气,一定邪不可干”。
父亲是一位人民教师,坚定的无神论者,相信科学,笃信西医,对于自己的家传四代中医都选择放弃继承,坚持要当教师。
20年前,父亲中风过一次,之后就一直服用降压药物,直到2014年心梗入院才发现血压较低,有糖尿病。
服用两年降糖药物后,此次因低血糖入院。
一路的治疗过程,让他觉得疲惫不堪,生活基本毫无品质可言。
对于说服父亲接受悬灸利水我毫无信心,数年前我开始学习艾灸,把他三阴交灸出一个大水泡之后,他再也不愿意接受我的艾灸了。
当我告诉父亲他现在“中焦和下焦能量不足,不能运化水湿,如果再挂瓶滴这些冰冷的液体,只会增加身体的负担,制造更多的腹水,所以我想用艾灸来为他补充中焦的能量,运化水湿”时,他竟然认同了我的看法,同意艾灸!太令我意外了。
母亲私下告诉我,父亲之所以同意艾灸,是因为西药用了九天都没用,利尿剂已经没有办法帮到他之后,才决定“死马当作活马医”。
9月4号下午,父亲吊完水后,我开始为他悬灸,灸到第二根艾条时,父亲的肚子里开始出现肠鸣音,并出现打嗝和放屁的排病反应,父亲说放了屁肚子没那么胀了。
母亲很欣喜,说这几天给爸爸吃了大蒜也没办法让父亲排气出来,看来艾灸有效果了。
第一天除了用餐和餐后休息30分钟,我为父亲一直悬灸到晚上十二点多,共6个多小时。
直到隔壁床的一名患者表示无法接受艾条的味道,我不得不停止了操作。
当天父亲有排大便两次,肚胀消失,白天有一次较大的排尿量。
9月5号早上,我向主治医生申请一间单独病房并减少吊瓶量,医生说病房很紧张,无法调单独的病房,医院的楼道、清洁工的工具房一一联系过,都无法进行艾灸。
上午我向医生提出了出院申请,主治医生很负责,坚决不同意父亲出院。
最后我坚定地告诉医生,我要亲自为父亲艾灸排水。
医生质疑艾条能排水吗?我说我相信可以,愿意签《家属承诺书》,所有后果自行负责。
医生终于答应了我的请求,同意我们下午出院,父母也支持我的决定。
回到家已经两点半,我一刻也不敢耽误,马上给父亲悬灸,艾灸到第三根时,父亲说感觉到腹部有股热流在
旋转,持续了大概十几分钟。
当天共灸了八个多小时,晚上实在是太困了,怕烫到父亲,只好停止。
当天肠鸣音比前一天更大,排大便两次,小便量不多。
9月6号,艾灸时父亲的肠鸣音依然不断,大便两次,但排尿量依旧不多,我有点着急,向Y医生询问是否正常,Y医生告知高龄老人(父亲已经80岁了)见效很难,要想见效就得努力认真操作帮爸爸改善,灸的时间越长越好。
晚上父亲忽然说腹部的右上方有一点痛,好像一股气堵在那里的感觉,母亲帮他揉了一下,我接着给他艾灸,大概二十来分钟父亲连续排气三次,疼痛感消失。
当天小便仍然较少,但是灸到第十一个小时的时候,发现父亲的肚子可以捏起肉来了,有褶皱了,肚脐也陷下去了一些。
9月7号我准备灸下四气海,Y医生告知万万不可,仍然要努力灸上三,加倍灸之。
当日灸11个小时,肠鸣音减弱,大便一次,小便量仍然较少。
9月8号继续灸上三水分,11个小时。
父亲状态尚好,饮食也逐渐恢复,堂姐来看他,还一起合影留念。
9月9号灸上三水分,11个小时。
小便量仍不见多,但是父亲感觉精神好了许多,还和老校长聊了一会天,起来到院子里活动了一下。
9月10号凌晨5点起床,查看父亲的睡眠情况,不料父亲忽然说:“孩子,你看我的肚子,消了,昨天晚上排了好多的
小便,你看,尿盆都漫出来了,看你睡得香我不敢叫醒你...... 我抱着父亲喜极而泣,父亲摸着我的头说:“孩子,这都是你的功劳,是我的孩子不怕父亲的病会传染,坚定不移地为我艾灸,每天坚持这么久,才有这样的结果。
没想到一根小小的艾条有这么大的功效。
那天院长问我为什么不抽水,我说女儿说不能抽。
他又问:‘你女儿是医生吗?’我说:‘我女儿虽然不是医生,但我女儿对医学有钻研精神,我相信她一定有办法。
’院长说‘我们吊瓶这么多天都没办法把你的腹水消下去,我倒要看看你的女儿要从何下手’。
”
听父亲说到这,我的心头一酸,眼泪就落了下来,之前所有背负的压力也随之释放。
这60个小时悬灸利水的结果,也让父亲重新认识了传统中医的力量。
在这个教师节,父亲终于答应开始用纯中医的方式治疗他的冠心病。
五点多,我将父亲腹水排出的喜讯告诉油麻菜老师,老师说这是他在教师节里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感恩老师的那篇《悬灸利水神效之法》和Y医生的无私,因为他们的大爱让更多人能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家人争取到更多治疗的时间,而不是把爱熬成回忆。
9月11号、12号两个晚上,父亲的排尿量都达到1800ML/晚,13号晚上开始恢复正常排尿量。
我在灸水分的同时,开始为父亲灸气海,时间各半。
父亲忽然想起家里的艾灸仪,问我这种高科技的东西怎么不
用呢?我知道他心疼我手执艾条太辛苦,但是自从学习艾灸后,我就再也没用过艾灸盒、艾灸仪之类的东西,因为用这些东西的时候,我找不到灸感,做起来感觉形同烤肉。
父亲不相信,坚持要我拿艾盒试试。
试了近两个小时,他说除了热,肚子一下都没响,没有之前的悬灸的感觉,要不我们还是用手灸吧!
当手执艾条找到灸感后,父亲的肚子没多久又开始咕噜噜地响起了肠鸣音。
之后父亲又要求尝试一次用艾灸仪施灸。
这次尝试的结果是父亲坚定地认为手执艾条施灸最舒服、最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