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急救医学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ppt)

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1000—2000ml • 2.热衰竭 及时补足血容量,防止血压下降。
血气分析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可出现急性
肾功能衰竭。
• 二、生命指征评估 • 1.评估淹溺持续时间以及开始施救时间。 • 2.观察意识呼吸、脉搏、心律及节律、皮
肤色泽、评估缺氧、窒息的严重程度。
• 3.及时判断心脏停搏,并观察复苏暑加重,出现早期循 环功能紊乱,包括面色潮红或苍白、烦 躁不安和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 漓、皮肤湿冷、脉博细数、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体温轻度增高。
• 3.重症中暑
• 1)热痉挛
• 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火强体力作 业出汗后水和盐分大量丢失仅补充水或 低张液而补盐不足,造成低钾、低氯血 症,导致骨骼肌痉挛伴疼痛。
4、急救处理。
• 一)先兆中暑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透风环 境、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休息后可恢 复。
• 二)轻症中暑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透风环 境、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并休息。对循 环功能紊乱或循环衰竭倾向者,可静脉补充 5%葡萄糖的盐水,加强观察、直到恢复。
• 三)重症中毒 • 1热痉挛 治疗主要为补充氯化钠,静脉滴注
• 临床表现为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腹部背 部肌肉的肌痉挛和收缩疼痛,尤以腓肠 肌痛为特征,常呈对称性和阵发性。也 可出现肠痉挛性剧痛。患者意识清楚, 体温一般正常热痉挛可为热射病的早期 表现
• 2)热衰竭
• 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 在严重热应激情况时机体对热环境不适 应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外周血管扩 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而发生虚脱表现 头晕、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脸色苍白、 皮肤湿冷、大汗淋漓、呼吸增快、脉搏 细数、心律失常、昏厥、肌痉挛。血压 下降甚至休克 ,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
血气分析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可出现急性
肾功能衰竭。
• 二、生命指征评估 • 1.评估淹溺持续时间以及开始施救时间。 • 2.观察意识呼吸、脉搏、心律及节律、皮
肤色泽、评估缺氧、窒息的严重程度。
• 3.及时判断心脏停搏,并观察复苏暑加重,出现早期循 环功能紊乱,包括面色潮红或苍白、烦 躁不安和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 漓、皮肤湿冷、脉博细数、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体温轻度增高。
• 3.重症中暑
• 1)热痉挛
• 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火强体力作 业出汗后水和盐分大量丢失仅补充水或 低张液而补盐不足,造成低钾、低氯血 症,导致骨骼肌痉挛伴疼痛。
4、急救处理。
• 一)先兆中暑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透风环 境、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休息后可恢 复。
• 二)轻症中暑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透风环 境、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并休息。对循 环功能紊乱或循环衰竭倾向者,可静脉补充 5%葡萄糖的盐水,加强观察、直到恢复。
• 三)重症中毒 • 1热痉挛 治疗主要为补充氯化钠,静脉滴注
• 临床表现为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腹部背 部肌肉的肌痉挛和收缩疼痛,尤以腓肠 肌痛为特征,常呈对称性和阵发性。也 可出现肠痉挛性剧痛。患者意识清楚, 体温一般正常热痉挛可为热射病的早期 表现
• 2)热衰竭
• 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 在严重热应激情况时机体对热环境不适 应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外周血管扩 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而发生虚脱表现 头晕、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脸色苍白、 皮肤湿冷、大汗淋漓、呼吸增快、脉搏 细数、心律失常、昏厥、肌痉挛。血压 下降甚至休克 ,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急诊医学》ppt课件精品文档

手掌法
将病人患者五个手 指并拢,其手掌面 积即估算为1%体 表面积
九分法
烧伤深度判断
仅伤及表皮浅层
Ⅰ
浅Ⅱ
伤及真皮浅层
伤及皮肤真皮层
深Ⅱ
全皮层甚至达
Ⅲ
到皮下、肌肉 或骨骼
烧伤伤情分类
轻度
中度
重度
特重
总面积 9% 以下的Ⅱ度 烧伤
Ⅱ度烧伤总面 积达10%~ 29%
Ⅲ度烧伤面积 在9%以下
烧伤总面积30 烧伤总面积
1
临床特点
2
生命指征评估
3
急救处理
一、临床特点
轻症中暑
临床表现 先兆中暑
重症中暑
(1)热痉挛 (2)热衰竭 (3)热射病
白细胞总数增高
转氨酶升高
中性粒细胞增高
实验室 检查
血肌酐 尿素氮升高
尿常规异常
血乳酸脱氢酶(LDH) 肌酸激酶(CK)增高
热射病症状与体征
热射病与热衰竭不同表现
Heat Exhaustion
二、生命指征评估
1
评估 损伤原因, 强酸或强碱接 触或进入人体 的剂量
2
评估 局部损伤 全身脏器损伤 程度
3
观察 意识、脉搏、 呼吸、心跳, 评估 抢救效果
三、急救处理
1
2
3
4
局部处理
1. 应迅速脱除 污染的衣物, 清洗毛发皮肤 2. 眼损伤应立 即用大量清水 冲洗眼部10分 钟
吸入性损伤处理
口服损伤处理
乌梢蛇
成蛇体躯长达到2米, 背面颜色由绿褐、棕褐 到黑褐
眼镜蛇
蟒蛇
主要教学内容
1
临床特点
2
生命指征评估
(精品文档)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的救护ppt演示课件

.
4-24 24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中暑的救治与护理
◇现场救护 ◇院内救护 ◇护理措施
降温 对症处理
.
4-25 25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现场救护:
1.脱离环境:迅速移病人至阴凉通风处或20-25℃
,解开或脱去外衣,取平卧位,安静休息。
2、降温:反复用冷水擦洗面部、四肢、全身,至
体温降至38 ℃以下,饮用含盐饮料。
高钙、镁血症
心律失常、血 压下降、心脏 停搏
血液中大量水 分及蛋白质向 肺间质和肺泡 腔内渗出
急性肺 水肿
肺组织内呈 高渗状态
.
心力衰竭死亡
43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淹溺的病情评估
◇淹溺史
淹溺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水源性质以及现场施
救等。
.
4-44 44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情评估
(一)症状体征:心跳呼吸骤停 1、呼吸系统:呼吸浅快不规则, 剧烈咳嗽、胸痛。
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争分夺秒的抢救意识和反应 敏捷、动作迅速的能力
.
4人民卫生出版社
重点难点
中暑、淹溺、电击伤的临床表现 中暑、淹溺、电击伤救治原则 中暑、淹溺、电击伤的护理措施
.
5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位某高校学生连续多日参加学校的军事训练 ,最后以“多汗、疲乏、无力、眩晕、恶心、呕吐 、头痛2小时”为主诉急诊入院。 请思考: 1、考虑该学生最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 2、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要哪些检查? 3、针对该学生的紧急处理措施有哪些?
22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中暑的病情评估
◇病情判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可判断患者是否发 生中暑。
但重度中暑应与脑膜炎、脑血管意外、
脓毒血症、甲状腺危象、伤寒及中毒性痢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课件

25
发病机制
高钾
大量水进入肺内→窒息(湿性淹溺90%)
喉痉挛→窒息(干性淹溺10%)
淡水淹溺:低渗液进入血循环→血液稀释及溶血;血容量 增多→肺水肿、脑水肿、心衰(淡水较血浆和其他体液渗 透压低压减低,引起低钠、低氯、低蛋白血症)。
行皮肤、肌肉按摩,促进散热。 无循环衰竭者可用冰水擦浴或将躯体浸入4℃水
中降温。 对于循环衰竭者可用15℃冷水反复擦湿皮肤。其
他降温方法包括冷水洗胃或灌肠等。
18
治疗
2.药物降温: 氯丙嗪25mg~50mg加入5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
1~2小时,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压。 病情紧急时用氯丙嗪 25mg 异丙嗪 25mg 加入
海水淹溺:高渗(含氯化钠、钙、镁)使血管内液体外渗 至肺泡→急性、肺水肿、心衰。低血容量、血液浓缩、 血钠钙镁增高。
26
临床表现
(1)轻度(喉痉挛早期):主要表现为一过性窒息缺氧 的临床症状,(时间短,淹溺1-2分钟获救),神志清楚、 心率增快、胸闷、血压升高、四肢酸痛无力
(2)中度(喉痉挛晚期):淹溺3-4分钟获救,缺氧和窒 息时间相对较长、神志不清、呼吸不规则或浅慢、血压下 降、皮肤湿冷、发绀。
2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20分钟,治疗过程中应监 测血压。 氯丙嗪:调节体温中枢,扩张血管、松弛肌肉、 降低氧耗 异丙嗪:镇静
19
治疗
3.治疗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水肿可给予甘露醇快速静脉滴入, 抽搐可给予地西泮,或苯巴比妥, 有高热或超高热,但血压偏低及神志不清的,可用纳洛酮, 低血压应补液恢复血容量。 急性肾衰竭可行血液透析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应给
7
中暑和发热的区别: 中暑:体温由于失控或调节障碍,被动地升高到
发病机制
高钾
大量水进入肺内→窒息(湿性淹溺90%)
喉痉挛→窒息(干性淹溺10%)
淡水淹溺:低渗液进入血循环→血液稀释及溶血;血容量 增多→肺水肿、脑水肿、心衰(淡水较血浆和其他体液渗 透压低压减低,引起低钠、低氯、低蛋白血症)。
行皮肤、肌肉按摩,促进散热。 无循环衰竭者可用冰水擦浴或将躯体浸入4℃水
中降温。 对于循环衰竭者可用15℃冷水反复擦湿皮肤。其
他降温方法包括冷水洗胃或灌肠等。
18
治疗
2.药物降温: 氯丙嗪25mg~50mg加入5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
1~2小时,治疗过程中应监测血压。 病情紧急时用氯丙嗪 25mg 异丙嗪 25mg 加入
海水淹溺:高渗(含氯化钠、钙、镁)使血管内液体外渗 至肺泡→急性、肺水肿、心衰。低血容量、血液浓缩、 血钠钙镁增高。
26
临床表现
(1)轻度(喉痉挛早期):主要表现为一过性窒息缺氧 的临床症状,(时间短,淹溺1-2分钟获救),神志清楚、 心率增快、胸闷、血压升高、四肢酸痛无力
(2)中度(喉痉挛晚期):淹溺3-4分钟获救,缺氧和窒 息时间相对较长、神志不清、呼吸不规则或浅慢、血压下 降、皮肤湿冷、发绀。
2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20分钟,治疗过程中应监 测血压。 氯丙嗪:调节体温中枢,扩张血管、松弛肌肉、 降低氧耗 异丙嗪:镇静
19
治疗
3.治疗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水肿可给予甘露醇快速静脉滴入, 抽搐可给予地西泮,或苯巴比妥, 有高热或超高热,但血压偏低及神志不清的,可用纳洛酮, 低血压应补液恢复血容量。 急性肾衰竭可行血液透析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应给
7
中暑和发热的区别: 中暑:体温由于失控或调节障碍,被动地升高到
环境和理化因素损伤PPT课件

5
[临床表现] 1、淡水淹溺时,可导致肺不张。大量淡水迅
速进入血循环,致血液稀释及溶血,血钠、氯 化物、钙浓度降低,死于心室颤动、心力衰竭、
脑水肿。
.
6
2、海水淹溺时,由于海水为高渗液,使大量液 体从血管腔渗出到肺泡将体液吸出,产生严重 低血容量及血液浓缩,血钠、氯化物和镁浓度
增加,死于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
.
3
淹 溺 是我国人群意外伤害致死第3位死因
.
4
[概念]
• 人体淹没于液性介质中,由于液性介质、泥沙、 杂草等物堵塞呼吸道(淹溺死,占70%-80%)或喉 头、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干溺死,占10%-20%) 而引起窒息、缺氧、肺水肿、意识障碍,称为淹 溺。由此而造成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者称为淹死
.
.
21
(2)热衰竭(中暑衰竭)
较多见,常发生于老年人及未能适应高
温者,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失钠、
血液浓缩及血液粘稠度增高,再加上血管
扩张,血容量更显不足,从而引起周围循
环衰竭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眩晕、
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弱、呼吸浅快,
血压降低,晕厥或意识朦胧,体温可正常,
稍低或微升高。
暑
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 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疾病
.
15
中暑的致病因素
高温环境作业 温度>32℃、湿度> 60% 通风不良的环境中 长时间或强体力劳动
.
16
中暑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1、中枢神经系统: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甚至谵妄、 狂躁、昏迷。
2、心血管系统: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重新分配,心输出量 增加,最终至心力衰竭,导致心输出量不足。
.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PPT55页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引起以中 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又称急性热致 疾患
临床中暑分3型:先兆中暑、
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热痉
挛、热射病、热衰竭)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机体产热增加:孕妇、肥胖、高
温环境
机体散热减少:广泛皮肤烧伤瘢
四肢肌肉、咀嚼肌、腹直肌,最常见于腓肠肌,也发生在肠道平滑 肌,无明显体温升高。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早期表现。
病情评估与判断
②热衰竭:
患者体内无过度热蓄积,因大量出汗,饮水中又无盐,而形成低渗 性脱水,外周血管扩张,舒缩功能失调,引起周围循环衰竭。最常 见的类型、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病人
3、热射病 早期有效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有效治疗的关键点: 迅速降低核心温度、血液净化、防治DIC
救治与护理
(三)护理措施
1、即刻护理措施
卧位(心衰:半卧位 血压过低:平卧位) 保持气道通畅、给氧 必要时机械通气
救治与护理
2、保持有效降温
⑴现场降温: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至通风阴凉处,将 患者平卧并去除全身衣物;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 持续监测体温。
临床表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疲乏无力。 有明显的脱水征如:心动过速、低血压、直立性晕厥。 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
病情评估与判断
③热射病:
致命性急症,又称中暑高热,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 为典型症状
因烈日或强烈辐射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脑组织充血或水肿,脑组 织温度可达40-42℃,但体温正常或稍高。出现剧烈头痛、头昏、 眼花、耳鸣、剧烈呕吐、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昏迷、 惊厥。
诱发中暑的因素
急诊医学课件: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12
淹溺
1
定义机制
2
临床特点
3
急救处理
13
病史 明确的溺水史 注意溺水时间长短、水的性质 有无其他疾病
14
一般表现
严重程度 淹溺持续时间有关 缺氧 意识不清,呼吸、 心跳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实验室及 特殊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加 中性粒细胞升高 尿蛋白阳性 血气分析 X-ray 心电
30
※分 型
热射病 heat stroke 人体受外界环境中热 原的作用和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的生理 性散热以达到热平衡,致使体内热蓄积, 引起体温升高。随着体内热进一步蓄积, 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心功能减退、心输出 量减少、中心静脉压升高,汗腺功能衰竭, 使体温骤增。
31
病理生理
高于42℃时,对细胞膜及细胞内结构产生直接破坏作用。 循环系统平均动脉压降低,心率加快; 中枢神经系统颅内压升高,脑细胞坏死和变性,产生不 可逆的损伤 肝肾高温直接影响肝脏,同时受到缺氧、缺血、弥散性 血管内凝血和代谢性酸中毒的影响,导致肝功能衰竭。 肾脏的损伤主要是肾小管变性,肾包膜、肾盂、间 质出血,出现少尿、尿液比重高、重者出现血尿、肌红 蛋白尿,甚至引起肾衰竭;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脱水、血渗透压升高,高钠、高 氯血症和低钙血症,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混合 型酸碱平衡。
10
淡水淹溺
经肺泡毛细血管进入血循环,引起暂时性血容量过多 及血渗透压减低,引起低钠、低氯和低蛋白血症; 肺泡壁细胞受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发生 不张,产生动静脉分流,加重低氧血症; 红细胞在低渗血浆中破碎,引起血管内溶血,导致高 钾血症,引起心室颤动而致心脏停搏; 溶血后过量的游离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引起急性肾 衰竭。
淹溺
1
定义机制
2
临床特点
3
急救处理
13
病史 明确的溺水史 注意溺水时间长短、水的性质 有无其他疾病
14
一般表现
严重程度 淹溺持续时间有关 缺氧 意识不清,呼吸、 心跳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实验室及 特殊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加 中性粒细胞升高 尿蛋白阳性 血气分析 X-ray 心电
30
※分 型
热射病 heat stroke 人体受外界环境中热 原的作用和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的生理 性散热以达到热平衡,致使体内热蓄积, 引起体温升高。随着体内热进一步蓄积, 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心功能减退、心输出 量减少、中心静脉压升高,汗腺功能衰竭, 使体温骤增。
31
病理生理
高于42℃时,对细胞膜及细胞内结构产生直接破坏作用。 循环系统平均动脉压降低,心率加快; 中枢神经系统颅内压升高,脑细胞坏死和变性,产生不 可逆的损伤 肝肾高温直接影响肝脏,同时受到缺氧、缺血、弥散性 血管内凝血和代谢性酸中毒的影响,导致肝功能衰竭。 肾脏的损伤主要是肾小管变性,肾包膜、肾盂、间 质出血,出现少尿、尿液比重高、重者出现血尿、肌红 蛋白尿,甚至引起肾衰竭;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脱水、血渗透压升高,高钠、高 氯血症和低钙血症,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混合 型酸碱平衡。
10
淡水淹溺
经肺泡毛细血管进入血循环,引起暂时性血容量过多 及血渗透压减低,引起低钠、低氯和低蛋白血症; 肺泡壁细胞受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发生 不张,产生动静脉分流,加重低氧血症; 红细胞在低渗血浆中破碎,引起血管内溶血,导致高 钾血症,引起心室颤动而致心脏停搏; 溶血后过量的游离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引起急性肾 衰竭。
【医学课件】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图10-1
图10-2
方法三:俯卧压背法。使病员俯卧位, 腹下垫枕, 头向下略低, 面部转向 一侧, 以防口、鼻触地, 一前臂弯曲垫在头下, 另臂伸直 ;急救者跪跨在 病人大腿两侧, 将手放在患者背部的两侧下方,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 近脊柱骨,其余四指稍开微弯。 以身体重量即上肢和躯干部的力量向 下后方压迫;然后挺身松手。如此反复进行2~3次,见图10-3。这种 方法最常用。
10.1.3淹溺复苏的步骤
1.下水迅速救上岸 由于溺水可能造成死亡的过程很短,所以应以最快的速度将其从水里
救上岸。若溺入深水,抢救者宜从背部将其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 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2.排除呼吸道积水 多数溺水者被救起时已处于昏迷状态(儿童溺水2min就会失去意识), 抢救不及时4~6min即死亡。 (1)清除口鼻里的堵塞物:被救上岸后,使头朝下,立刻撬开其牙 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再用手掌迅速连续击打其肩后背 部,让其呼吸道畅通,并确保舌头不会向后堵住呼吸通道。 (2)倒出呼吸道内积水 方法一:抢救者单腿跪地;另一腿屈起,将溺水者俯卧置于屈起的大 腿上,使其头足下垂。然后颤动大腿或压迫其背部,使其呼吸道内积 水倾出,见图10-1。 方法二:将溺水者俯卧置于抢救者肩部,使其头足下垂,抢救者作跑 动姿态就可倾出其呼吸道内积水,见图10-2。清理积水的同时,先要 用手清除溺水者的咽部和鼻腔里的泥沙及污物,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注意倾水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延误心肺复苏。
10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10.1 淹溺(溺水) 10.2 中暑 10.3 体温过低(冻僵) 10.4 冻伤 10.5 烧烫伤 10.6 电击伤
10.1.2 淹溺的临床表现
溺水患者出水后的表现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心跳、脉搏 微弱,四肢厥冷,血压下降或测不到,上腹部膨隆,眼睛充 血、发红,甚至心跳停止。患者面色青紫或灰白,面部浮肿, 口鼻充满泡沫、泥沙或杂草。有的患者还合并脑及四肢损 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色泽,评估缺氧、窒息的严重程度。 ❖3. 及时判断心脏停搏,并观察复苏效果。 ❖4. 判断是否存在低体温。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淹溺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但须鉴别继发于其他疾病的淹溺,要通过 详细了解既往史和检查资料作出判断。
四、急救处理
(一)现场急救 ❖1.淹溺复苏 缺氧时间和程度是决 定淹溺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紧 急治疗是尽快对淹溺者进行通气和供氧。 要尽可能迅速将淹溺者安全地从水中救 出。一旦从水中救出,立即清除口鼻内 水、泥沙污物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 畅,对无反应和无呼吸的淹溺者应立即 进行心肺复苏(CPR),特别是呼吸 支持(参考第十五章章第三节“特殊情 况下的心肺复苏”)。
一、临床表现
(三)、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可有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尿蛋白阳性。 ❖吸入淡水较多时,可出现低钠、低氯、低蛋白血症及溶血。 吸入海水较多时,可出现短暂性血液浓缩,高钠血症或高氯 血症。 ❖淹溺肺的首次X、CT表现呈多种征象并存,其中肺纹理增 粗很常见,典型表现有局限性分布的斑片状影,广泛分布的 棉絮状影,主要分布于两肺下叶,肺水肿及肺不张可同时存 在。 ❖住院12~24小时吸收好转或发展恶化。 ❖约有20%病例胸片无异常发现。 ❖疑有颈椎损伤时,应进行颈椎X线检查。
❖ 本章简要介绍临床上常见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主要教学内容
1
临床特点
2 生命评估
3 急救处理
第一节 淹溺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 淹溺(drowning)常称为溺水,是一种淹没或 沉浸在液性介质中并导致呼吸损伤的过程。
❖ 由于罹难者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充 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发生窒息、 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并处于临床死亡状态,进 而导致死亡。
一、临床表现
(二)、各系统表现 ❖1.神经系统 :头痛、烦躁不安、抽搐、昏睡、昏迷、肌 张力增加、视觉障碍、牙关紧闭。 ❖2.循环系统:脉搏细弱或不能触及,心音微弱或消失, 血压不稳、心律失常、心室颤动或心室静止。 ❖3. 呼吸系统:剧烈呛咳、胸痛、血性泡沫状痰,两肺可 闻及干湿啰音,偶有喘鸣音,呼吸困难,呼吸表浅、急促或 静止。 ❖4.消化系统 :吞入大量水呈胃扩张,复苏时及复苏后有 呕吐。 ❖5.泌尿系统 :尿液可呈桔红色,可出现少尿和无尿。淡 水溺水者复苏后的短期内还可出现迟发型肺水肿及凝血障碍。
一、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患者的许多症状和体征只发生在淹溺现场。
❖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根据淹溺时间和淹溺后送院时间的不 同而临床表现各异。
❖缺氧是淹溺患者共同的和最重要的表现。当人淹没于粪坑、 污水池和化学物贮存池等液体时,除淹溺的窒息外,还会伴 有相应的皮肤、黏膜损伤和全身中毒。在淹溺过程中罹难者 有可能得到救援,但如果无有效的复苏,由于组织缺氧将导 致心跳呼吸骤停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赵中辛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 人类在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中,可能 接触到许多对人体有害的因素,包括物理、化学 和生物的致损伤因素。
❖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是急诊临床的常见病、多发 病。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所涉及的病谱较广,所 致疾病的病情危急,且可能为多因素、群体伤害。 因此要求施救者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 对病情作出快速反应、准确判断和有效救治。
❖ 从水中救起后暂时性窒息,尚有大动脉搏动者, 称为近淹溺(near drowning)。
❖ 全球每年发生淹溺超过50万 例,淹溺是引起儿童与青少 年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在 我国淹溺是人群意外伤害致 死的第3位死因,0~14岁年 龄组为第1位死因。
❖ 通常将因淹溺而死亡称为溺死(drowned),用以 下两种术语来对比描述淹溺导致窒息的机制:
❖液体吸入肺所致称为湿性淹溺(wet drowning), 占淹溺患者的90%;因喉痉挛所致无(或很少) 液体吸入肺,称为干性淹溺(dry drowning),占 淹溺患者的10%。
❖发生淹溺的液性介质以海水(salt water)和淡水 (fresh water)最常见。淡水属低渗液,海水属高 渗液。
淹溺肺CT
一、临床表现
❖ 心电监测可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段和T波改 变、室性心律失常、心脏阻滞。
❖ 动脉血气分析约75%病例有明显混合性酸中毒, 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 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和DIC等。
二、生命指征评估
❖1. 评估淹溺持续时间以及开始施救时间。 ❖2. 观察意识、呼吸、脉搏、心率及节律、
一、临床表现
❖ 淹溺的病理生理主要表现为缺氧窒息所致的心搏、呼吸骤 停,严重缺氧引起脑、心、肺等重要脏器损害及复苏后的 再灌注损伤;多伴有酶谱升高及脏器损害表现。
❖ 如为淡水淹溺,低渗水可从肺泡渗入血管中引起血液稀释, 血容量增加和溶血,血钾增高,使钠、氮化物及血浆蛋白 下降,可使心脏骤停。
❖ 如为海水淹溺则高渗海水可通过肺泡将水吸出,引起血液 浓缩及血容量减少,电解质扩散到肺毛细血管内导致血钾 及钠增高,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
❖ 淹溺引起全身缺氧可导致脑水肿,肺部进入污水可发生肺 部感染。在病程演变过程中可发生呼吸急速,低氧血症、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合并症。此外还有 化学物引起的中毒作用。
❖ 患者常表现窒息、昏迷及意识不清,呼吸、心跳微弱或停 止。一般表现有颜面、指端发绀,面部肿胀,双眼结膜充 血,口鼻充满泡沫或杂质,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性及细湿啰 音,四肢冰冷,腹部鼓胀,寒战。溺入海水者有口渴感, 可伴有头、颈部损伤。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体温。
பைடு நூலகம்
四、急救处理
❖ 2.倒水方法 现场常用的倒水(控水)动作有:将患者 腹部置于施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下垂,施救者平压患 者背部,将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或由施救者抱起患者 的腰腹部,使背部朝上,头部下垂予以倒水。
四、急救处理
(二)急诊处理 经现场抢救的淹溺患者应及时送至医院给予进一步 的评估和监护,采取综合措施支持循环呼吸功能。 ❖1. 机械通气 ❖2. 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 防治急性肺损伤 ❖4. 防治脑缺氧损伤、控制抽搐 ❖5. 防治低体温 ❖6. 对症治疗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淹溺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但须鉴别继发于其他疾病的淹溺,要通过 详细了解既往史和检查资料作出判断。
四、急救处理
(一)现场急救 ❖1.淹溺复苏 缺氧时间和程度是决 定淹溺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紧 急治疗是尽快对淹溺者进行通气和供氧。 要尽可能迅速将淹溺者安全地从水中救 出。一旦从水中救出,立即清除口鼻内 水、泥沙污物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 畅,对无反应和无呼吸的淹溺者应立即 进行心肺复苏(CPR),特别是呼吸 支持(参考第十五章章第三节“特殊情 况下的心肺复苏”)。
一、临床表现
(三)、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可有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尿蛋白阳性。 ❖吸入淡水较多时,可出现低钠、低氯、低蛋白血症及溶血。 吸入海水较多时,可出现短暂性血液浓缩,高钠血症或高氯 血症。 ❖淹溺肺的首次X、CT表现呈多种征象并存,其中肺纹理增 粗很常见,典型表现有局限性分布的斑片状影,广泛分布的 棉絮状影,主要分布于两肺下叶,肺水肿及肺不张可同时存 在。 ❖住院12~24小时吸收好转或发展恶化。 ❖约有20%病例胸片无异常发现。 ❖疑有颈椎损伤时,应进行颈椎X线检查。
❖ 本章简要介绍临床上常见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主要教学内容
1
临床特点
2 生命评估
3 急救处理
第一节 淹溺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 淹溺(drowning)常称为溺水,是一种淹没或 沉浸在液性介质中并导致呼吸损伤的过程。
❖ 由于罹难者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充 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发生窒息、 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并处于临床死亡状态,进 而导致死亡。
一、临床表现
(二)、各系统表现 ❖1.神经系统 :头痛、烦躁不安、抽搐、昏睡、昏迷、肌 张力增加、视觉障碍、牙关紧闭。 ❖2.循环系统:脉搏细弱或不能触及,心音微弱或消失, 血压不稳、心律失常、心室颤动或心室静止。 ❖3. 呼吸系统:剧烈呛咳、胸痛、血性泡沫状痰,两肺可 闻及干湿啰音,偶有喘鸣音,呼吸困难,呼吸表浅、急促或 静止。 ❖4.消化系统 :吞入大量水呈胃扩张,复苏时及复苏后有 呕吐。 ❖5.泌尿系统 :尿液可呈桔红色,可出现少尿和无尿。淡 水溺水者复苏后的短期内还可出现迟发型肺水肿及凝血障碍。
一、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患者的许多症状和体征只发生在淹溺现场。
❖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根据淹溺时间和淹溺后送院时间的不 同而临床表现各异。
❖缺氧是淹溺患者共同的和最重要的表现。当人淹没于粪坑、 污水池和化学物贮存池等液体时,除淹溺的窒息外,还会伴 有相应的皮肤、黏膜损伤和全身中毒。在淹溺过程中罹难者 有可能得到救援,但如果无有效的复苏,由于组织缺氧将导 致心跳呼吸骤停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第十一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赵中辛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 人类在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中,可能 接触到许多对人体有害的因素,包括物理、化学 和生物的致损伤因素。
❖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是急诊临床的常见病、多发 病。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所涉及的病谱较广,所 致疾病的病情危急,且可能为多因素、群体伤害。 因此要求施救者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 对病情作出快速反应、准确判断和有效救治。
❖ 从水中救起后暂时性窒息,尚有大动脉搏动者, 称为近淹溺(near drowning)。
❖ 全球每年发生淹溺超过50万 例,淹溺是引起儿童与青少 年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在 我国淹溺是人群意外伤害致 死的第3位死因,0~14岁年 龄组为第1位死因。
❖ 通常将因淹溺而死亡称为溺死(drowned),用以 下两种术语来对比描述淹溺导致窒息的机制:
❖液体吸入肺所致称为湿性淹溺(wet drowning), 占淹溺患者的90%;因喉痉挛所致无(或很少) 液体吸入肺,称为干性淹溺(dry drowning),占 淹溺患者的10%。
❖发生淹溺的液性介质以海水(salt water)和淡水 (fresh water)最常见。淡水属低渗液,海水属高 渗液。
淹溺肺CT
一、临床表现
❖ 心电监测可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ST段和T波改 变、室性心律失常、心脏阻滞。
❖ 动脉血气分析约75%病例有明显混合性酸中毒, 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 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和DIC等。
二、生命指征评估
❖1. 评估淹溺持续时间以及开始施救时间。 ❖2. 观察意识、呼吸、脉搏、心率及节律、
一、临床表现
❖ 淹溺的病理生理主要表现为缺氧窒息所致的心搏、呼吸骤 停,严重缺氧引起脑、心、肺等重要脏器损害及复苏后的 再灌注损伤;多伴有酶谱升高及脏器损害表现。
❖ 如为淡水淹溺,低渗水可从肺泡渗入血管中引起血液稀释, 血容量增加和溶血,血钾增高,使钠、氮化物及血浆蛋白 下降,可使心脏骤停。
❖ 如为海水淹溺则高渗海水可通过肺泡将水吸出,引起血液 浓缩及血容量减少,电解质扩散到肺毛细血管内导致血钾 及钠增高,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
❖ 淹溺引起全身缺氧可导致脑水肿,肺部进入污水可发生肺 部感染。在病程演变过程中可发生呼吸急速,低氧血症、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合并症。此外还有 化学物引起的中毒作用。
❖ 患者常表现窒息、昏迷及意识不清,呼吸、心跳微弱或停 止。一般表现有颜面、指端发绀,面部肿胀,双眼结膜充 血,口鼻充满泡沫或杂质,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性及细湿啰 音,四肢冰冷,腹部鼓胀,寒战。溺入海水者有口渴感, 可伴有头、颈部损伤。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体温。
பைடு நூலகம்
四、急救处理
❖ 2.倒水方法 现场常用的倒水(控水)动作有:将患者 腹部置于施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下垂,施救者平压患 者背部,将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或由施救者抱起患者 的腰腹部,使背部朝上,头部下垂予以倒水。
四、急救处理
(二)急诊处理 经现场抢救的淹溺患者应及时送至医院给予进一步 的评估和监护,采取综合措施支持循环呼吸功能。 ❖1. 机械通气 ❖2. 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 防治急性肺损伤 ❖4. 防治脑缺氧损伤、控制抽搐 ❖5. 防治低体温 ❖6. 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