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5

合集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课时 公民的基本权利》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课时 公民的基本权利》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公民的基本权利》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公民的基本权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并认识到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滥用权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

-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和限制。

2. 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并简单解释公民的基本权利。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系,明白自己在行使权利时要有责任和限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

难点:认识到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滥用权利。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他们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可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

你们知道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吗?你们认为作为公民,我们有哪些权利呢?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很好!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赋予公民的一些基本权益。

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每个权利的具体含义。

2、知识讲解与探究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言论自由这个基本权利。

言论自由指的是公民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比如,你们在班级讨论活动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其他同学不同意你们的看法,这时你们是否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呢?学生:可以,因为我们有言论自由的权利。

教师:非常好!言论自由确实是保障我们表达意见的权利。

但是,是否存在一些情况下,言论自由会受到限制呢?学生:比如不能散布谣言,不能侮辱他人等。

教师:非常正确!言论自由是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侵犯他人的权益。

我们要始终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精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精品教案
4.小结:
学生活动3:
1.自主学习书本37页,思考活动园问题后小组交流:在陆飞爸爸的成长经历中,反应出他享有哪些
基本权利,履行哪些基本义务?
2.自主学习书本38页,思考活动园问题后交流:
(1)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2)公民怎样履行义务?请举例说说。
3.各小组交流。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自主学习与交流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公民要自觉履行义务,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学生活动2:
1.自主学习书本第39、40页,结合搜集的资料,小组交流:
(1)什么叫人权?为什么说在我国人权非常广泛?
(2)对照《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目录,回答书本第40页活动园的问题。(3)列举我们自己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
2.全班交流总结。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道我国宪法保护人权的内容十分广泛,感受我国公民享有越来越广泛的人权。
(1)冯某有养狗的权利吗?
(2)冯某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
(3)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
课题
第二节公民身的基本义务
单元
2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6
学习
目标
1.知道公民要履行的基本义务。
2.体会基本义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义务观。
3.在了解基本义务的基础上增进对宪法的认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4)国家应充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让人们可以安心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让每个公民在困难时获得帮助。
2.小结:宪法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权利。
学生活动2:
自主学习书本32页,各小组交流:
1.抢答32页活动园的问题。

最新统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精品教案

最新统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精品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4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是公民”。

本单元共两课,分别是《公民意味着什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本课侧重是引导学生知道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知道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旨在引导学生懂得权利不是绝对的是有界限的。

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的话题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二.课标分析总目标中学生能够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理解宪法的意义,知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能够初步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形成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和权利义务相统一观念;遵守规则和法律规范,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意外伤害,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初步具备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学段目标法治观念: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课程内容(第三学段)三.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自己所享受的权利知道的少,权利意识模糊,对于自己究竟享有什么权利知之甚少,法治观念及公民意识淡薄。

另外,由于小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

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基本权利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六年级学生对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主要存在如下困惑:一是“公民权”和“人权”的困惑,学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后再谈“人权”,他们不知道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即对“人权”概念的认识较混乱;二是“人权无处不在”与“人权在哪儿”的困惑,他们知道自己作为“人”有“人权”,但又不能说出自己的“人权”具体体现在哪儿;三是“人权神圣”与“人权保障”的困惑,他们通过看新闻等方式感受到人权的神圣,但是对于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大举措及突出贡献缺少基本的认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二课时。

教材主要介绍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平等性、现实性以及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培养尊重他人权利、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于公民权利和义务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对于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存在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

2.使学生认识到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平等性和现实性。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

4.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宪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以及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平等性和现实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师生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制作课件,展示宪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相关内容。

3.准备时间:提前1-2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宪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知道宪法对我们有哪些保护吗?”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的广泛性、平等性和现实性。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教材分析: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主要是学习法律知识,学习怎样依法维护自身的权利和履行义务,担负社会的责任。

而本课所学的就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只有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才能更好的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担负起社会的责任。

所以学好本课,对学好其他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公民的基本权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公民权利的重要性。

懂得珍惜、享受、捍卫自身权利,体会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对他人的权利发自内心的尊重,在别人权利遭受侵犯的时候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提供帮助的意愿。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难点:培养学生维护权利的意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案例。

学生准备:搜集生活中尊重公民权利或侵害公民权利的案例。

教学过程:活动一:初识权利案例导入:小云爸爸妈妈的工资收入在当地属于中等水平,爷爷奶奶每月能领到养老金,妈妈还当选为县人大代表。

早餐后,小云去上学,爸爸妈妈去上班,爷爷奶奶相伴去公园锻炼。

这是他们平凡而幸福的一天。

利用你的生活经验想一想:从小云一家人的生活,可以看出他们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师小结:小云上学,体现她享有受教育权;妈妈当选人大代表,体现她享有被选举权;爸爸妈妈上班,体现他们享有劳动权;爷爷奶奶领取养老金,体现他们享有物质帮助权。

同学们从这个案例中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权利,那你们知道什么是权利吗?引入权利的概念:权利一般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

活动二:课前准备大比拼(七嘴八舌话权利)学生代表将课前准备的尊重公民权利或者侵害公民权利的案例与全班分享,各小组讨论案例中的主人公享有了什么权利或什么权利受到侵害。

活动三:模拟法庭进课堂以模拟法庭的形式情景再现课本P34的活动。

将全班分成三组,其中一组扮演小法官,另外二组分别扮演林博远家庭成员和高叔叔,辩一辩应如何处理林博远家的纠纷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6.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6.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6.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一章节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本章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和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分类和意义,以及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对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和运用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等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分类和意义。

2.培养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和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分类和意义,以及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2.教学难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2.案例和实例: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和实例。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分类和意义。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结合案例和实例,分析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新】部编版道德法制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新】部编版道德法制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然宪法和法律给了我的权利,那么我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你认为对吗? 为什么?
(三)、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分析讨论 有人这样认为:“享受权利是我的事,履行义务是别人的事”。你是 如何评价这种看法的?为什么?
1.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如何理解“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 有无权利的义务”?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经确立了较稳定的性格,但是对自己本身个性的认 识不是很清楚。 六年级学生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 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 体验的深化,六年级学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 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 回答。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六年级学生可以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 物的关键。同时表现出不服输的反抗精神。往往家长说服不了孩子。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分析讨论 有人说:“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所以,我想上学就上学,不想 上学就不上学。”(学生分析) 3. 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分析讨论 小李同学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书读到初二就辍学了,家长送他到工
厂做工, 以便增 加家庭收入。 对这件事,你持什么态度?(学生分析讨论回答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懂得如何才能依法享有权利,如 何才能依法行使权利,懂得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3.能够以具体的行动维护权利、担负责任、履行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两课时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两课时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两课时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一章节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这些权利和义务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尊重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能够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义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对于权利和义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这些权利和义务,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这些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2.引导学生尊重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和义务。

3.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

2.引导学生理解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维护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这些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权利和义务的理解和经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3.实践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尊重和维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培养他们的法律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权利和义务的理解和经验。

3.准备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尊重和维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权利?什么是义务?宪法对我们有什么规定?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相关的案例材料,让学生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理解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是我们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权利。

2、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3、明白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4、知道宪法除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之外,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体现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引导学生懂得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也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懂得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又要履行哪些义务。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权利观念和义务观念,引导学生懂得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宪法》第二章的一些条文等。

预习要求:查阅资料,初步了解中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同时又要履行哪些义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通过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那么,我国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探讨这个话题。

2、板书课题: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二、公民的基本权利1、教师引导:根据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具体来说,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呢?这个问题在宪法第二章中讲得非常详细,宪法第二章从33条到56条讲解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出示宪法第2章第33条。

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第33条的具体内容,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每个公民的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出示课本第32页的活动园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文字说明,想一想,下列情景对应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将序号写在圆圈中。

预设:第一幅图对应的是物质帮助权。

第二幅图对应的是平等权。

第三幅图对应的是休息权。

4、公民的休息权、物质帮助权和平等权在我国宪法中具体是怎样规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宪法第2章第43条。

第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宪法第2章第43条的内容,并把43条的内容与课本32页第三幅图联系起来,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出示宪法第2章第45条的内容。

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宪法第2章第45条的内容,并与课本32页第一幅图联系起来,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出示宪法第2章第48条的内容。

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宪法第48条的内容,联系课本32页第二幅插图,想一想县财政局公务员招聘中“仅限男性”这个条件设置得对不对?他违反了宪法第2章第48条的哪项规定?5、教师小结:宪法规定了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除了我们书上提到的休息权、物质帮助权、平等权之外,还有很多,大家知道宪法还规定我们享有哪些权利吗?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学生能够说多少就说多少,不做要求。

6、教师相机出示宪法第2章的一些内容,引导学生读一读并想一想,宪法第2章规定了公民依法享有哪些具体的权利?课件出示: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学生读一读这几条内容,了解这几条中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哪些权利。

7、知识窗大家知道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出示课本33页的知识窗,学生认真朗读这段文字,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断完善的过程。

8、过渡:我国制定了很多法律,具体落实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关于这一点,我们在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中学习过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我国的各项法律法规具体落实了公民的哪些基本权利。

出示课本33页的活动园内容,学生自由读一读并想一想,然后用连线的方式把对应的内容连起来。

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各项法律对应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也可以补充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9、辨析题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享有一些基本权利,日常生活中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大家来看一看,他们的说法和做法对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出示课本34页的活动园,引导学生看一看图片并仔细阅读这段文字,想一想这段文字中,高叔叔的做法对吗?他哪些地方做的不对?如果你是林博远的爸爸,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怎样做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预设:高叔叔的做法是不对的,他损害了别人的利益,侵犯了别人的权利。

高叔叔的做法是不对的,他家房子装修,影响了别人的休息和正常的生活。

高叔叔装修房子是他的权利,但是不应该打扰邻居的正常休息。

林博远和他的父母也享有不被他人打扰的权利,因此林博远和他的父母可以先去跟高叔叔交涉,如果高叔叔不同意,林博远的父亲就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10、教师小结:同学们,由此看来权利也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力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力。

三、公民的基本义务1、宪法除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之外,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宪法规定了我国公民要履行哪些义务?这同样在宪法第2章中写的非常清楚。

2、出示课本35页“活动园”的四幅图片,学生仔细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想一想这4幅图分别应对公民的哪项义务?然后将序号写在圆圈中。

全班交流,预设:图1应对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

图2应对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图3应对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图4应对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3、维护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赡养扶助老人、遵守公共秩序这四项基本义务分别体现在宪法第2章的哪些条目中呢?出示宪法第2章中有关这4项义务的条目,学生自由读一读,了解宪法第2章对这4项义务的规定。

第五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第四十九条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4、教师特别引导学生注意宪法第53条涉及到很多义务,分别是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义务。

我们书上提到的遵守公共秩序、保守国家秘密这两大义务都在宪法第53条中。

5、除了这4项义务之外,宪法第2章还规定了公民的哪些义务呢?教师有选择性的出示宪法第2章的有关条目,引导学生读一读,分别了解宪法还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

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五十五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宪法第46条和第55条分别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履行哪些义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预设: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义务。

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到了一定的法定年龄,都要服兵役,这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受教育既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每一个公民包括青年少年和儿童都要接受品德智力体质方面的教育。

6、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1)教师引导:除了以上宪法规定的义务之外,我国宪法还规定,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2)学生读一读课本36页上面的一段文字,了解孙园一家三口去饭店吃饭,遇到了什么情况?孙园的爸爸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你怎么看待饭店工作人员和孙园爸爸的做法?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3)全班交流讨论,预设:饭店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企图利用赠送小礼品的行为逃避开发票交税的义务,这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定的公民依法纳税的义务。

孙园爸爸的做法是对的,每一个公民都应当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4)教师特别引导学生读一读孙园爸爸说的话,想一想,我们去饭店吃饭为什么一定要索要正规的发票?(5)其实,不仅是去饭店吃饭,其他很多事情,比如到商店购物、买车、买房子等费用中都包含了应该缴纳给国家的税款,如果我们不索要发票,国家的税收就会因此流失。

(6)教师出示几张正规发票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正规发票,树立学生索要正规发票,依法纳税的意识,维护国家的税收。

(7)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依法纳税?我们缴纳的税收都用来干什么了吗?(7)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资料,学生读一读,了解国家税收的去处和用途,进一步树立学生依法纳税的意识。

税收是国家(政府)公共财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来源。

国家运用税收筹集财政收入,按照国家预算的安排,有计划地用于国家的财政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等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加强国防和公共安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