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规程封面
操作规程编制导则

操作规程编制导则1、目的为进一步规各单位生产工艺安全操作规程的容,使其更加标准化、规化、制度化,在实际应用中更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特制定本编写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项目各专业组全部生产工艺安全操作规程。
2、总要求2.1生产工艺安全操作规程统一采用A4纸打印。
2.2规程封皮容应包括:规程名称、文件编号、发布年月日、实施年月日、****公司企业标准、****公司发布等。
2.3规程应明确起草人、校核人、审核人和批准人。
2.4为便于查看,规程应附有目录。
2.5规程一般分为岗位生产管理制度、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根据各生产单位实际情况,按工序或产品分别编制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2.6规程容文字统一采用小三号字,均采用仿宋体;小标题统一采用小二号黑体字。
2.7规程每页上方应加横线,横线上方应有规程名称和文件编号(封皮、目标、校核批准页除外)。
2.8根据各单位实际需要,可将规程装订成全册和分册,全册是以专业组为单位把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合订在一起,分册是以产品或工序为单位订装在一起。
2.9规程容编写格式要求统一采用本规的格式。
2.10编制审批具体执行《生产文件审批表格式》(附件2)。
2.11在规程目录的前面应加一个编制说明,明确规程的制定和修订的原因,规程的使用围,规程中所包括的产品以及相应生产装置的规模。
3.0主要编写容:1、《生产岗位管理制度》编写要求:1.1岗位责任制1.2岗位质量责任制1.3安全生产责任制1.4岗位交接班制1.5巡回检查制1.6设备维护保养制1.7岗位练兵制1.8班组经济核算制2、《生产工艺操作规程》编写要求:1、本岗位生产任务2.1.1应明确本岗位设置生产任务。
2.1.2应明确本岗位工艺介质的来源去向及用途。
2、生产工艺流程2.2.1工艺原理2.2.1.1应用文字简述工艺原理。
2.2.1.2有化学反应的应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副反应)。
2.2.2工艺流程简述2.2.2.1应明确各个生产过程的物料流向。
涂台、收卷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涂台、收卷安全操作规程范本一、操作前准备:1. 熟悉涂台、收卷设备的结构和性能,并了解相关安全操作知识。
2.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护目镜、防护手套等。
3. 检查涂台、收卷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修或停机处理。
4. 清理涂台、收卷设备周围的杂物,确保工作区域整洁。
二、涂台操作安全规程:1. 在进行涂台操作之前,务必确认电源已切断,并进行示闲操作。
2. 使用涂覆工具时,要正确使用,并保持稳定的操作姿势,避免突然抬高或摇晃。
3. 涂覆工具不得带零部件,如螺丝钉、螺母等,以免影响涂覆效果和造成安全事故。
4. 操作人员应时刻关注涂台设备的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机检查。
5. 涂台操作中严禁将手放置于涂覆工具附近,避免发生危险。
6. 涂台操作应遵守涂覆工艺要求,控制涂料的涂覆厚度和均匀度。
7. 涂台操作结束后,及时切断电源,并进行设备清洁,确保设备干净整洁。
三、收卷操作安全规程:1. 收卷前需确认涂料已干燥,并达到操作要求。
2. 检查收卷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修或停机处理。
3. 在收卷前,确认卷材的长度和宽度,并进行调整,确保收卷效果符合要求。
4. 操作人员在收卷时应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其他杂念的干扰。
5. 当卷材进入收卷设备后,要保持适当的张力,并避免卷材产生折皱或变形。
6. 收卷操作过程中应随时关注收卷设备的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机检查。
7. 收卷结束后,及时切断电源,并进行设备清洁,确保设备干净整洁。
四、安全防范措施: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掌握涂台、收卷设备的操作技能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2. 定期组织涂台、收卷设备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3. 设立涂台、收卷设备的安全警示标识,明确危险区域和操作要求,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安全。
4. 定期对涂台、收卷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清理设备的积尘和杂物,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操作规程目录

操作规程目录一、引言操作规程是指为了保证工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对于特定工作流程的标准化操作程序的详细描述和规定。
本文将按照操作规程目录的要求,对操作规程目录的标准格式进行详细说明。
二、操作规程目录的组成部分1. 引言部分:包括操作规程目录的目的、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等内容的介绍。
2. 操作规程目录主体部分:按照工作流程的不同,将操作规程分为不同的章节或部分,每个章节或部分包含具体的操作规程内容。
3. 附录部分:包括相关的图表、表格、示意图、流程图等辅助材料。
三、操作规程目录的标准格式1. 封面:包括操作规程目录的名称、版本号、编制单位、编制日期等信息。
2. 目录:列出操作规程目录的各个章节或部分的标题和页码。
3. 引言部分:详细描述操作规程目录的目的、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等内容。
4. 操作规程目录主体部分:按照工作流程的不同,将操作规程分为不同的章节或部分,并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进行编号,例如:1.0、2.0、3.0等。
每个章节或部分包含以下内容:- 标题:简明扼要地描述该章节或部分的内容。
- 目的:阐明该章节或部分的目的和意义。
- 适用范围:说明该章节或部分适用的工作范围和条件。
- 术语和定义:列出本章节或部分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和定义,以确保统一的理解。
- 操作规程:具体描述该章节或部分的操作规程,包括步骤、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安全措施等内容。
- 相关附件:如有必要,可以附上相关的图表、表格、示意图、流程图等辅助材料。
四、操作规程目录的编制要求1. 准确性:操作规程目录的内容应准确无误,确保操作规程的执行符合标准。
2. 逻辑性:操作规程目录的内容应按照工作流程的逻辑顺序编写,清晰易懂。
3. 完整性:操作规程目录应包含所有相关的操作规程,确保覆盖所有工作流程。
4. 统一性:操作规程目录的格式、术语和定义应统一,避免歧义和混淆。
5. 可操作性:操作规程目录的内容应具体明确,操作规程的执行者能够根据操作规程目录进行操作。
宫腔镜手术标准操作规程

宫腔镜手术操作标准操作规程起草人:时间:审核人:时间:批准人:时间:页数(包括封面)4页36、宫腔镜手术操作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确保在临床试验中宫腔镜的规范处理2范围:适用于本专业药物临床试验3职责:本专业医护人员对本预案的实施负责4修订时间:2022年3月5依据:《妇产科诊疗常规及技术规范》6内容:6.1适应证6.1.1不规则子宫出血,曾行诊刮术而未明确诊断或激素治疗无效者。
6.1.2检查不孕症的原因或习惯性流产,检查子宫颈内口有无缺陷。
6.1.3疑有黏膜下子宫肌瘤、息肉、子宫畸形或宫腔粘连。
6.1.4宫腔异物的寻找或取出。
6.1.5子宫内膜癌可在宫腔镜下见癌的分布及深度,以及决定治疗方案。
6.1.6行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粘堵术或取节育环困难者,可找到原因、准确安全地取出。
6.2宫腔镜设备6.2.1内镜的照明系统:包括泠光源和光纤维。
6.2.2内镜的视频系统:光学转换器、摄像机、彩色监视器、图像记录系统。
6.2.3膨宫系统:全自动膨宫机,面板上有预设宫腔内压力、流量及流速。
超过预设值即可报警。
6.2.4动力系统:高频电刀7.宫腔镜手术器械:7.1宫腔镜电切镜7.1.1镜头:有0°、12°、30°等不同规格,一般选用12°和30°镜头。
7.1.2操作手架:手架上有弹性把手,可控制电极操作,另外还有插入镜头和作用电极的孔道。
7.1.3电切镜镜鞘:分内、外鞘,外鞘直径在8-9mm,前端有筛状小空供液体流出,内鞘喙部镶有谢面陶瓷绝缘装置。
7.1.4闭孔器:是镜鞘的内心,可闭塞电切镜喙部的窗口,便于镜鞘插入宫腔。
7.2作用电极:有环形电极、滚球电极、汽化电极。
7.3辅助器械:阴道拉钩、窥阴器、宫颈钳、宫颈扩张器、导尿管、吸引器、3000ml袋装等渗盐水。
7.宫腔镜手术操作规程7.1膨宫方法7.1.1充气法(CO2)7.1.1.1取膀胧截石位、外阴、阴道0.1%新洁尔灭消毒。
规章制度封面制作模板格式

规章制度封面制作模板格式单位名称(logo)规章制度封面制定单位:制定时间:封面编号:修订时间: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三章行政管理第四章人事管理第五章财务管理第六章安全管理第七章保密管理第八章纪律管理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单位管理秩序,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制度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单位内所有人员,是单位管理和运作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内容包括组织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保密管理、纪律管理等方面规定。
第四条本规章制度由单位领导审定,相关部门协助制定,对单位内所有人员具有约束力。
第五条对本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归单位领导。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一条单位设部门、办公室、班组等各级组织,实行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原则。
第二条单位领导负责全面领导单位工作,部门负责具体业务工作。
各部门应当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单位任务。
第三条单位工作人员应当服从领导,互相尊重,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第四条单位必须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总结工作,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第五条单位各部门应当定期向上级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接受监督。
第三章行政管理第一条单位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工作要求,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得违法违纪。
第二条单位工作人员应当维护单位形象,不得私自泄密,造成不良后果。
第三条单位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工作纪律,不得擅自请假、早退等。
第四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作考核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
第五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保护单位信息安全。
第六章安全管理第一条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二条单位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不得擅自操作危险设备。
第三条单位必须配备足够的安全设备,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第四条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第七章保密管理第一条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对涉密信息加强管理。
IEC-C-001-V1.0-伦理委员会SOP制定的标准操作规程

IEC-C-001-V1.0-伦理委员会SOP制定的标准操作规程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伦理委员会标准操作规程伦理委员会SOP制定的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类型: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版本:第一版制订人(签字):(日期)审核人(签字):(日期)批准人(签字):(日期)颁发日期:颁发部门伦理委员会分发日期本文件为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产权未经相关部门许可, 不得擅自使用、泄露、公布及出版目录1、目的 (4)2、范围 (4)3、责任人 (4)4、依据 (4)5、定义 (4)6、内容 (5)7、附件 (6)伦理委员会管理制度及SOP列表(IEC-C-001-A1-V.01) (8)标准操作规程模板(IEC-C-001-A2-V.01) (9)SOP分发与借阅签名表(IEC-C-001-A3-V.01) (12)伦理委员会文件修订申请表(IEC-C-001-A4-V.01) (14)1、目的为使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伦理委员会的SOP的起草、审核、批准、发布和制定SOP的工作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特制定本规程。
本SOP是对伦理委员会制定和修订SOP工作各环节及操作制定的SOP,以使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03)、并保持一致。
2、范围本SOP适用于我院伦理委员会起草、审核、批准、发布和修订SOP。
3、责任人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4、依据《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2003)《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2010年版)5、定义SOP:即标准操作程序, 详细描述各步骤操作,以达到完成某一职责的统一的标准的操作程序(GCP1.55,ICH,1996.9.4)6、内容6.1 相关人员职责:1)伦理委员会秘书职责●组织SOP制定工作;●协调SOP的撰写、审查、发布和修订工作;●保存本院所有伦理委员会的SOP;●分发SOP文件及收回过期的SOP文件;●保证所有伦理委员会委员和相关工作人员都能收到更新的SOP;●所有SOP的分发都有记录和签名;●保证伦理委员会委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遵照最新版本的SOP执行。
操作规程汇编汇总

操作规程汇编汇总操作规程汇编是指将公司或组织内部各项操作规程进行整理、归纳和汇总,以便于员工参考和使用的文件。
本文将详细介绍操作规程汇编的标准格式以及编写内容的要求。
一、操作规程汇编的标准格式1. 封面:封面应包含公司或组织的名称、操作规程汇编的名称、版本号、生效日期等基本信息。
封面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信息。
2. 目录:目录应列出操作规程汇编中各个章节和对应的页码,方便读者快速查找所需内容。
3. 介绍:介绍部分应简要说明操作规程汇编的目的、适用范围、编写原则等内容,让读者对操作规程汇编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4. 操作规程章节:根据公司或组织的实际情况,将各项操作规程按照相关性进行分类,每个章节应包含以下内容:a. 章节标题:明确章节的名称,以便读者快速定位所需内容。
b. 引言:简要介绍该章节的背景和目的,让读者了解该章节的重要性。
c. 适用范围:明确该章节适用的部门、岗位或场景,避免误用。
d. 主要内容:详细描述该章节规定的操作步骤、流程、注意事项等,确保读者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
e. 相关附件:如有必要,可以在章节末尾附上相关的表格、模板、示意图等资料,便于读者参考和使用。
5. 附录:附录部分可以包含一些与操作规程相关的补充资料,如术语解释、缩写词解释、参考文献等。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或专业性较强的操作规程,可以在附录中进行详细说明。
6. 修改记录:修改记录应详细记录每次对操作规程进行修改的日期、版本号、修改内容等信息,以便于追溯和管理。
7. 批准页:批准页应包含操作规程汇编的批准人、批准日期等信息,确保操作规程汇编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二、操作规程汇编的编写要求1. 准确性:操作规程汇编中的内容应准确反映公司或组织的实际操作流程和要求,避免出现错误或模糊不清的表述。
2. 易读性:操作规程汇编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或复杂的句子结构。
段落之间应有明确的分隔,使用标题和编号等方式提高可读性。
U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及封面

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验研究院仪器设备操作规程(cg———2016)设备编号()仪器名称U3000 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编制审核批准2016 年月日U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规程一基本原理U3000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由:①输液泵②自动进样器、③色谱柱温箱、④检测器、⑤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时,液体待检测物由流动相带入色谱柱,通过压力在色谱柱中移动,由于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固定相与流动相间分配或吸附特性的差异,不同的物质组分顺序离开色谱柱,经检测器检测得到不同的色谱峰信号,依据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响应值(峰面积或峰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操作前准备1.1流动相的配制:1.1.1根据所供试品的性质、相关的文献资料、工作经验等按比例配制流动相。
1.1.2根据流动相的性质确定采用有机膜(0.45um)还是水相膜(0.45um)对流动相进行过滤。
1.1.3将过滤后的流动相进行超声脱气10~15分钟。
1.2对照品供试品处理:1.2.1称取或量取适量的对照品或供试品,用适当的溶剂(最好采用流动相或流动相的主成分)进行充分溶解(也可借助超声波进行超声溶解),使其浓度为0.1~1mg/mL(根据检测结果再适当调节溶液的浓度)。
1.2.2根据对照品或供试品的性质确定采用有机针头滤膜(0.45um)还是水相针头滤膜(0.45um)进行过滤。
1.3色谱柱的选择: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色谱柱。
三操作顺序1.开机2.1打开UPS(不间断电源)电源,打开仪器接线板电源开关;2.2打开电脑显示器电源,打开电脑主机电源(POWER),启动电脑;2.3依次打开泵、自动进样器、柱温箱、检测器的电源;2.4双击屏幕右下角“服务管理器”快捷图标,出现对话界面后点击“启动仪器控制器”启动,等显示“本地仪器控制器运行空闲”,可以关闭界面。
2.5双击在桌面上的Chromeleon 7图标(工作站主程序)。
2.6在左下方点击仪器,则在右边会自动显示该仪器控制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