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具体音乐《为一个人的交响》看实验电子音乐创作手法.docx
音乐制作中的编曲技巧案例分析 2023

音乐制作中的编曲技巧案例分析 2023音乐制作中的编曲技巧案例分析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音乐制作中的编曲技巧是创造出优秀音乐作品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案例,来探讨音乐制作中的编曲技巧,以期为音乐制作的初学者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和灵感。
案例一:流行歌曲的编曲技巧流行歌曲是如今音乐市场中最受欢迎的音乐类型之一。
在流行歌曲的编曲中,要注重曲风的时尚感和易于传唱的特点。
一首成功的流行歌曲通常拥有清晰简洁的曲调,易于记忆与跟唱。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编曲师常常采用一些简单而具有辨识度的音乐元素,如引人注目的钩子旋律、易于上口的节奏等。
同时,合理运用声部编排和伴奏设计,能够使整首歌曲更加丰满和动感。
案例二:电子音乐的编曲技巧电子音乐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音乐类型,也是许多年轻创作者钟爱的制作方向。
在电子音乐的编曲中,要注重节奏感和声音效果的创新。
一首成功的电子音乐作品通常拥有精确而紧凑的节奏,利用各种电子音色和音效来创造独特的音乐氛围。
编曲师可以通过合理运用合成器、采样器和混响效果等工具,打造出炫酷而富有张力的声音。
案例三:古典音乐的编曲技巧古典音乐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音乐形式,其编曲技巧也有其独特之处。
在古典音乐的编曲中,要注重旋律与和声的协调与发展。
古典音乐通常拥有优美动人的旋律,以及复杂而严谨的和声结构。
编曲师需要相对传统的乐器组合和编曲手法,同时注重对音乐情感的细腻表达。
合理运用变调、变速、技巧性的演奏,能够使古典音乐更富魅力和表现力。
案例四:影视配乐的编曲技巧影视配乐在电影、电视剧等作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影视配乐的编曲中,要注重与画面的互动与呼应。
配乐应能够准确传达出影片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氛围。
编曲师需要根据不同场景和情节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元素,如主题旋律、音色特点等,使其与画面紧密结合。
同时,合理运用音效和音乐剪辑技巧,能够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音乐制作中的编曲技巧是创造出优秀音乐作品的重要环节。
#2023年秋季学期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复习.docx1.docx2

音乐乐理知识点1、切分音:当某个弱音(包括弱拍和弱位上的音)延续到强音位置(包括强拍、次强拍和某拍段强位)时,这个音就称为切分音。
切分音是作曲家用以改变音符段重音位置而避免有规则的节奏的一种方法,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切分音常见形态:(1)x x - x (2)x x.(3)x x x (4)x x | x x|(5)x x x |0x x2、圆舞曲:又名华尔兹,是一种三胖拍子舞曲,起源于奥地利民间,被称为“舞中之后”。
如《校园圆舞曲》《春之声》《溜冰圆舞曲》等3、(1)电子音乐:泛指一切利用电子手段产生或者修饰声音而形城的音乐。
它体现了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
(2)电子琴:电子琴有许多复合功能,音色变换灵活自由,有较强的表现力。
(3)电声乐队:电声乐队通常由电吉他、电贝司、电子合成器、电子鼓等电声乐器加各种常规乐器组合而成。
电声乐队即可独立演奏各种各样的乐曲,也常常为歌手伴奏。
4、弱起节奏:弱起节奏是音乐旋律中很常见的节奏类型。
音乐从弱拍、弱位、弱音、弱点起音的节奏,称为弱起节奏。
不完全小节:时值不足拍号规定的小节是不完全小节。
由不完全小节开始的歌((乐)曲,其开头与结束两小节的节拍数相加,应为一个完全的节拍数。
如《歌唱祖国》、《神圣的战争》等。
5、(1)歌剧:歌剧是以音乐为主,将音乐((声乐和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第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有多种样式和体裁。
(2)歌剧音乐:歌剧音乐分为声乐、器乐两大类。
其中,声乐部分包括独唱、、重唱与合唱;器乐部分通常包括序曲、前奏曲、幕间曲、情景音乐等。
(3)咏叹调:咏叹调是歌剧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独唱形式出现,旋律优美动听,着重表现剧中人在特定情景中的思想感情。
(4)宣叙调:宣叙调旋律音调与语言音调联系紧密,节奏较为自由,多用于叙事。
(5)音乐剧:5、民歌的特点(1)民歌中常用创作手法①重复:指将现有的音乐材料反复使用。
交互式电子音乐创作中的声音素材选取与处理——以作品《弹指一挥间》为例

作者: 毛庆武[1]
作者机构: [1]山东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泰安271018
出版物刊名: 当代音乐
页码: 113-116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8期
主题词: 电子音乐;声音素材;交互;触发
摘要:�弹指一挥间》是笔者于2015年创作的交互式电子音乐作品,在探讨该作品的声音素材选取与处理手段之前,笔者首先对该作品具体属于何种类型的电子音乐做了一番解读,只有确定了其具体属于电子音乐这一广义概念里的何种类型,才能对其创作技术手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分析。
而后笔者从声音素材的选取与处理两个方面对该作品的音乐创作展开介绍,以期通过这两个方面的介绍为交互式电子音乐在声音层面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音乐在科技中的变革——对学术型电子音乐概念的界定

“曾有人将新世纪的音乐形象化为一个联通电脑的缪斯女神,她就是电子之神同音乐之神共同的女儿,是无穷变幻的电子手段和瑰丽多彩的音乐语言的结合。
她深信自己的魅力将足以征服明天的世界,因为她知道,在她坦露给时代的艺术情怀中,奉献出的是涌动着全新声音和全新意识的不竭的音乐之泉”①。
到底什么是电子音乐?从古典,传统,严肃音乐这一脉发展而来的电子音乐究竟包含了怎样的内容?采用了何种创作方式?本文将先从学术型电子音乐诞生的两大流派来进行说明。
电子音乐[1],其音乐最终形态相较于传统音乐可谓是更具象,又更抽象。
说它“具象”最直接的一个方面在于,人们可以比传统音乐的音高信息更轻易的辨认出这些声音的“物质属性”。
比如,这是火车的声音,这是风的声音等等。
另一个“具象”的方面则源于电子音乐的创作过程,或者是将事物本质声音的参数扩大(数量和质量),将物质世界中可能存在的一切鸣响通过录制,再搬上舞台进行回放,而不改变其声音的本质属性,即形成具象的声音结果。
也可以是完全超越物质世界的事物经共鸣体震动而发声的“合成式”鸣响,形成了全新的,超出人耳认知范围的声音的个体。
但宽泛的来讲,只要这个鸣响包含了声音的一般参数,符合声音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那么它就是具象的。
再从主观听觉感受来讲,人耳所接收到的来自由电子设备发送出的声音信号往往是个性夸张,声音形象独特、鲜明,甚至是光怪陆离,并能对听觉产生一定刺激性的,因此,在与传统音乐的听感比较中,受众者往往会对那些能对自己听觉产生刺激的非常规的声音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是主观方面的具象体现。
而听觉的“抽象”和其“具象”可谓是一线之隔。
由于当今大部分的电子音乐是以创造并超越自然和常规鸣响为出发点,在经过音频软件加工之后,所得到的鸣响结果与一般声学乐器的声音结果在程度上有或深或浅的差别,甚至完全相反(这取决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因此,对于电子音乐作品中那些形态万千,无边无界的音乐内容着实很难用某种词汇或某条规律去对其进行总结和界定。
乐器演奏中的音乐创作与编曲方法

乐器演奏中的音乐创作与编曲方法音乐创作是乐器演奏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创作音乐可以表达个人的情感、想法和艺术观点。
编曲则是将音乐创作进行整理、翻译和改编的过程,使之成为一首有机结构和美感的作品。
本文将介绍乐器演奏中常用的音乐创作与编曲方法,帮助乐手们更好地进行音乐创作和演奏。
一、主题创作主题创作是乐器演奏中最基本的音乐创作方法之一。
通过构思一个独特的主题或旋律,乐手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变奏和演绎。
主题创作的关键在于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创作理念,乐手需要思考如何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来表现自己的音乐想法。
二、和声与和弦编排和声和和弦编排是乐器演奏中不可或缺的技巧。
通过运用和弦进行衬托和伴奏,乐手可以使音乐更加丰富和饱满。
合理运用和弦的选择和变化,可以为音乐增添各种情感和效果。
常见的和弦编排技巧包括掌握常用和弦进行、进行模仿和变化等,这些技巧能够帮助乐手进行音乐创作和编曲。
三、节奏与节奏编排节奏在音乐创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可以使音乐更有活力和韵律感。
乐手可以通过掌握各种节奏模式、运用各种鼓点和进退,来创作出丰富多样的节奏编排。
合理运用节奏的变化可以使音乐更具层次感和动感,增强观众的听觉体验。
四、演奏技巧与效果器应用演奏技巧和效果器是乐器演奏中创作与编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手可以通过熟练掌握各种演奏技巧,如颤音、滑音、泛音等,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
此外,效果器是当代音乐创作和编曲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乐手可以通过应用各种效果器,如合唱效果器、混响效果器等,为音乐增添特殊的音色和音效。
五、曲式构建与编曲技巧曲式构建是音乐创作与编曲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曲式结构能够使音乐更加完整和有机。
乐手在创作音乐时,要考虑好引子、主题、发展和结尾等部分的布局和处理。
同时,乐手还可以通过运用编曲技巧,如反复、过渡和对位等,来增强音乐的变化和层次感。
六、乐器配器与声部编排乐器配器与声部编排是乐器演奏中重要的音乐创作和编曲技巧。
通过选择合适的乐器,并合理安排各个声部的音高和和声,乐手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效果。
试析现代电子音乐创作方式及编曲技法

试析现代电子音乐创作方式及编曲技法作者:刘源雪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2年第07期【摘要】随着音频技术、音乐与生活、艺术的多样化发展,研究现代电子音乐创作方式以及编曲技法,对现代电子音乐创作创新有推进作用。
结合现代电子音乐的特征,针对现代电子音乐创作中的伴奏、律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现代电子音乐编曲技法的角度,对音色、結构、素材进行讨论,旨在通过现代电子音乐创作的创新,提高现代电子音乐的综合创作水平。
【关键词】现代电子音乐;创作方式;编曲技法【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7-174-03【本文著录格式】刘源雪.试析现代电子音乐创作方式及编曲技法[J].中国民族博览,2022,04(07):174-176.引言现代电子音乐在实现创作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从音乐灵感以及音乐特征的角度,对现代电子音乐的伴奏、律动、音色、结构以及素材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分析现代电子音乐的基础上,通过创作创新,可实现现代电子音乐综合发展水平的提升。
在对现代电子音乐的曲式结构、音乐元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时,则需要在多种艺术形式的视角下,对现代电子音乐的创作方式进行优化,对实现现代电子音乐的制作与创新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在对现代电子音乐的创作思路进行分析时,则可以从音色、结构等方面进行优化,在实现知识拓展与音乐创新的前提下,可实现现代电子音乐的综合创作水平提升。
一、现代电子音乐的基本概述现代电子音乐是具有学术性且带有专业化特征的电子音乐,而且,具有社会化的应用特征以及个人娱乐化特征,现代电子音乐在实现多风格流派以及分支拓展中,将多种元素融合,并从精准定义的角度,对现代电子音乐进行拓展。
现代电子音乐在不同场景下,可利用电子乐器组合、音频技术调音等方式,实现现代电子音乐的创新设计。
从广义的角度进行分析,现代电子音乐的创作是利用现代音频技术进行处理,通过不同的媒介,实现现代电子音乐的创新。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海上——从黎明到中午”这幅素描的结构完全不同于奏鸣曲式,它由两个基本段落组成,另加一小段引子和尾声。
前一段基本上在bD大调,用不明显起伏的自由音型发展,以展示海的无边无际的广阔景象;后一段基本上是B大调,在其发展中具有豪放、强烈的色调,整个乐曲记述了从黎明到正午的光的繁复变化。
乐曲开始时,在两个竖琴的呼应和定音鼓轻声滚奏的伴随之下,带弱音器的大提琴奏出一个短小的切分动机——这是引子的开始:pp的力度下这个动机在《夜曲》的“海妖”中,曾作为一种呼唤出现过,而在这里,它几乎贯穿全曲,且是随后一个重要主题音调的先声。
此外,在引子中,在B音上组成的五声音阶音调,也在第一和第三幅素描中以多种形式出现,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那色彩变化万千的两幅素描之中,也是依赖这个动机来保持其内在的统一和联系的。
引子的基本主题紧接在这个切分动机之后出现,这是带弱音器的小号和英国管齐奏的乐句,由弦乐器声部类似多利安四声和弦的下行音型引入,并以低音弦乐器奏出海的“隆隆”响声相伴。
这里,似乎是b小调的调性,但因没有三音、导音而显得比较不稳定;还有,主题同它的伴奏构成的两个声部的进行,以及和弦与旋律进行中明显的四度与五度的不同层次,都创造出一种特别精致的色彩效果。
海,自古以来就是数不清的黎明之母,现在,她正在神秘的寂静中缓慢的喘息、蠕动,夜幕渐渐消失,新的一天又来临了:乐曲的第一段有乐队的上行乐句引入,仿佛冉冉上升的太阳映出一瞬淡淡的光辉,万物苏醒,天全亮了——木管乐器的乐句舒展开来,立即由法国号加以接应,海的波浪也在骚动,它拍溅着浪花在弦乐器上向高处推进;这主题主要在不同的管乐器中传递,调性与力度的频繁变换,以及插入的一些新动机的交替呈现,就像海本身那样变幻无常:音乐的第二段同样由一个逐渐清淡的乐句引入。
现在,速度和节奏动力都转而趋向强烈,且带有颂歌的气质;基本主题现由十六把大提琴分成四个声部奏出,然后再转由管乐器反复传递,但弦乐器悦耳的音色及其特别持续的音响,依然丰富并刷新这位印象派作曲家的调色板。
日本近代钢琴音乐之流变

日本近代钢琴音乐之流变日本于1853年在美国的威逼下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从而导致长达二百多年的武士阶层彻底崩溃。
日本政府意识到自己的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致力于国家现代化成为政府的目标。
为实施这一目标,对所有的艺术采取了全方位的改革,音乐也在其中。
纵观近代日本钢琴音乐界,作为民族音乐存在的邦乐①,新颖的十二音体系音乐,具体音乐和电子音乐以及新潮的先锋派音乐等音乐形式充分地体现在日本钢琴音乐之中,使之成为一种新颖、成熟的艺术样式并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在日本音乐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今日本的钢琴音乐存在着如下三种流派:1.固有的邦乐形式,以钢琴音乐首创时期滝廉太郎②(Rentaro Taki)的钢琴作品为标志,创作出了日本钢琴音乐史上第一首钢琴曲;2.接受欧洲音乐影响的流派,可分为德国乐派形式和法国乐派形式,以诸井三郎③(Moroi Saburo)和矢代秋雄④(Yashiro Akio)为起点,迈出了向欧洲学习的决定性一步;3.运用欧洲的创作手法而以日本方式来表现的音乐,即以日本民族主义和西洋音乐的结合为视点,武满彻⑤(Toru Takemitsu)和黛敏郎⑥堪称那时的楷模。
一、固有的邦乐形式邦乐的形成与日本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以及日本的文化、人的精神和气质等各方面因素息息相关,是日本人生活积淀的一部分,它接纳了从中国和朝鲜等亚洲国家吸收来的多种音乐文化,并将各种个性的文化有目的地消化,形成了“集百家于一身”的音乐新形式。
具体有:古代在朝廷和宫殿上演奏的音乐——雅乐,中世纪武士阶层的音乐——能乐,江户时代平民百姓的音乐——俗曲以及近代的三味线音乐、筝的音乐等。
对于日本钢琴界来说,第一位邦乐学者非滝廉太郎莫属。
滝廉太郎从幕府时代后期开始,接受了各种先进思潮的影响,以邦乐为基点,用传统作曲的方法创作了大量的乐曲,堪称日本钢琴界第一人。
他在早期的音乐中显露出早熟的音乐才能,并尝试结合美学、语言学以及其他与音乐相关的创作手法大胆创作,并于1898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东京音乐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具体音乐《为一个人的交响》看实验电子音乐创作手法常常有人问道:“什么是电子音乐,哪些属于电子音乐,电子音乐是如何产生的?”等等类似的诸多关于电子音乐的概念、类别及创作的问题,由此可见,电子音乐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品种”,新鲜到即使音乐学院的学生也对这个领域不大了解。
大多数人所理解的电子音乐可能仅限于MIDI。
但是MIDI只是电子音乐里的一个很普通的技术,并不能代表电子音乐的全部。
电子音乐是任何在电子合成器、效果器、电脑音乐软件等硬软件平台所产生的电子音响响,并运用了相应的电子音乐创作手段创作而成的音乐。
电子音乐诞生以来的近百年时间经过了多个历史时期,出现了不同的代表人物,分出了不同的流派风格。
在这里,本文仅以1945到1960年期间的具体音乐为研究对象,既而总结出实验性电子音乐的一般创作手法。
一、1945年到1960年具体音乐时期
(一)具体音乐
具体音乐(Concrete Music),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法国的巴黎,这里诞生了伟大的具体音乐代表人物皮埃尔?舍费尔。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处于初创和实验阶段的具体音乐,以其创新和打破传统为重点的理念进行了大量探索与实验。
它最早把噪音全面地纳入音乐表现的范围,极大地扩展了音乐的表达的空间;它最早使用了电子技术直接创作音乐,改变了千百年来作曲家手写乐谱,演奏家照谱子演奏音符的音乐创作流程;它最早实现了音乐会现场无人演奏的新的音乐会形式;在舍费尔先生的带领下,法国五十到六十年代具体音乐发展到一个高峰时期,涌现了皮埃尔?亨利(P.Henry)、吕克?费拉利(L.Ferrari)等一大批有成就的作曲家和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代表作有《为一个人的交响乐》《几乎没有》《我已截断》等等。
具体音乐距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相信现在有人仍然不能接受当时的这样一些音乐作品,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相信再不会有人运用当时那种古老的操作技术来创作电子音乐了,但具体音乐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启示和影响。
它为我们打开了另一个未知的音乐领域的大门,从而引发了现代电子音乐的历史性突破。
尽管具体音乐时期的具体做法及具体作品都已经成为历史,但重要的是为电子音乐未来的全新的道路奠定了极其宝贵的理论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音乐理念,确立了一个基本的创作的技术路线,发觉了一个无穷无尽的声音源泉,开掘了一个极其宽广的音乐表现的空间,指引我们在电子音乐创作道路上的前进。
(二)皮埃尔?舍费尔
皮埃尔?舍费尔(Pierre Schaeffer)(1910年8月14日――1995年8月19日)法国作曲家、音响工程师、音乐理论家、声学家。
他从事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的创作,其中最有成就的是他创作的实验性电子音乐。
他创作的独特的实验性电子音乐被称作“具体音乐”。
他所创作的电子音乐,以及他创造的崭新的创作理念在电子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被称为法国具体音乐的代表人物,电子音乐的鼻祖。
代表作:
二、具体音乐时期的创作手法与
《为一个人的交响》分析
(一)具体音乐时期的一般创作手法
具体音乐时期最典型的创作特征是:1.把人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具体的音响用来作为其声音材料的来源;2.通过对其简单的音乐化的重复,拼贴,循环与编辑等方式,把那些看似一点不相关的声音有机的组织起来,从而使他们具有某种暗含的象征性与音乐性。
具体来说,具体音乐的创作都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创作的技术手段:综合运用“剪切”“拼贴”“循环”“反转”“合成”等技术手段。
2.创作理念:综合运用传统作曲中的复调、配器、和声等技法,运用到对声音材料的组织上,使得电子音乐具有逻辑性、统一性及可听性。
《为一个人的交响》一共十二个乐章:
下面我们就第一乐章――虚幻人物1(Prosopopee1)来做具体的分析。
(二)《为一个人的交响》分析
1.首先看作品的声音材料:
A、从声音材料的种类上来看包含了人声、乐器声、自然噪音三大类:a人声:呼喊声,说话声,歌唱声,口哨声;b乐器声:钢琴,弹拨乐器和音乐片段声;c自然噪音:击打木板的声音,脚步声,环境噪音等。
有了如此丰富的声音材料种类,才使得作品的“交响”有了可能性。
B、声音材料的频段也是相当丰富而丰满的。
既有人声呼喊、说话歌唱、乐器声演奏和音乐片段的中高频,又有口哨声和弹拨乐器的高频;既有击打声和脚步声的低频,也有弹拨乐器和钢琴演奏的中低频。
频段上的丰富使得作品的音响极其丰满。
C、声音材料的空间分布概念成为这首作品的一大亮点,也成为电子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中不同场景的声音构建了一个立体的音乐空间。
既有大混响的环境噪音,又有近场的乐器敲打声,分别从音量、混响、声向等方面对声音的控制而造成了全曲音乐的流
动立体空间。
2.技术手段与创作理念
技术手段:这首作品运用了“具体音乐时期”的“剪切”“拼贴”“合成”等技术手段创作完成。
完成了从早期的具体音乐初期的主调方式――“单旋律”单线条,向“复调化”多层次的“交响化”转变。
并且,在作品中作曲家运用拼贴合成的技术构建了一段段短小的LOOP(循环),从而产生了一种电子音乐的“新的”技术,对电子音乐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创作理念:
A 从全曲的结构上来看,整首乐曲段落分明,语汇语句清晰明了。
并使用了一些带有标志性的声音材料(人声,乐器声,节奏型)及其反复出现,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乐曲的段落结构,以及乐句似的划分。
从中我们看到作曲家坚实的传统作曲功底对整首作品的支撑,也使得这首作品成为我们如何把传统作曲技术运用到电子音乐创作中的一个典范,进而引发我们更深入的思考――如何让电子音乐结构严谨,并具有很高的可听性。
B 声音材料的频率上的相互呼应,不同声场声部间的相互对答,都使我们看到电子音乐中所蕴藏的独特的“交响性”。
C 本曲中最为重要的理念就是声音材料的不同空间、不同场态的组合。
作曲家运用不同的混响、不同声场状态、不同的音量大小、不同声音方向的定位以及不同的材料,从而构成了音乐中的多维音响空间,凸显了电子音乐的独特“优越性”。
并且,不同场态声音的不断交替,不同频率的相互流动等,都使得作品从一个固定的三维空间变为流动的、富有动感的多维音乐空间,最终完成了传统音乐创作方式下所无法完成的全新的“为一个人的交响乐”。
结构分析: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加上一个尾声:
呈示部:0"―55"为全曲的第一段落。
此段落又可分为两个部分,而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看作4句,它呈示了主题材料,和曲子的所有的声音类别。
主题材料,由人声,击打声,和乐器弹拨声,音乐片段声组成,这些材料的组成,成为后面发展的核心。
展开部:0'55"―1'60"是全曲的中间部分,高潮部分。
通过各中不同节奏的相同声音材料的拼贴,组合;不同场态的、不同声相的、不同频率的声音材料的搭配,形成了全区的高潮,所出现的声音材料随源自于第一段的声音材料,但做了更多的变化和加入了更多的新的元素,使得统一性加强。
过渡部分:1'60"―2'00" 这段采用一个反转的乐器演奏声做了一个很好的过渡,引入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全曲的最后一段(2'00"―结束),变化再现前面的主题材料,变化在最后结束时相同的声音材料经过了大混响的处理改变了音乐的声场空间。
三、结语
法国的具体音乐是20世纪中叶西方电子音乐发展的先声。
舍费尔通过直接采用大千世界现成的具体音响,借助电子手段,为人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此,拉开了二战以后电子音乐蓬勃发展的序幕。
尽管早在1948年,舍费尔以《地铁练习曲》等一系列作品而轰动西方乐坛,但1950年创作的《为一个人的交响乐》却是具体音乐中最成功之作。
这部作品不仅标志着具体音乐走向大型音乐创作的开始,也体现了具体音乐在噪音交响乐方面制作的尝试。
从以上我们对整首作品声音材料与创作技术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首作品具有明显的“具体音乐”时期的电子音乐创作特征,但无论从声音材料的选择、声音材料的结合,还是从创作的手法与理念上都可以说,这首作品在电子音乐的早期发展阶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其意义就在于:其一、首次把三大类声音人声,自然噪音,乐器声组合到一起,扩大了电子音乐声音材料的来源,并如何有效地对不同种类的“乐音与噪音的”声音材料的结合运用,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其二、其“复调化”音乐思维,以及“主调化”与“复调化”并存的方式在电子音乐中的应用,既而产生了新的“空间交响”理念,从而为后来电子音乐向多场态、多层次、多空间方向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总的来说,这首作品凭借作曲家坚实的传统作曲技术而使得作品结构清晰严谨;同时也凭借对声音敏锐的洞察能力,创造出一种新的“交响形式”。
使得我们在新的时期如何去从声音材料以及“空间交响”这两方面来思考发掘新的声音材料,以及构筑全新的音乐空间给人们全新的听觉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