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主题发展手法三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表现手法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是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其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展现了贝多芬作为作曲家的才华和个人风格。
本文将结合交响曲的主题、和声、节奏、器乐运用等方面,分析贝多芬在这部作品中展现出的独特表现手法。
一、主题的表现在这部交响曲中,贝多芬巧妙地运用了主题的发展和变化,使得全曲主题鲜明、层次分明,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作品开篇的温和而悠扬的主题,随后被不断发展和变奏,最后在交响曲终曲时被巧妙地回归,形成了音乐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另外,在第三乐章中的英勇进行曲主题,展现了贝多芬对于音乐中英雄主义情感的表现和塑造,这一主题在整个交响曲中展现了独具特色的音乐表现手法。
二、和声的运用贝多芬在这部交响曲中的和声运用非常突出,他不仅在和声进行上创新,同时也运用了大量的和声技巧来丰富音乐表现。
在第一乐章中,其运用了大胆的和声变化来带出主题的变化和发展,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而在第二乐章中,贝多芬则通过和声的层叠和变奏来创造出动人心弦的音乐效果,展现了其对和声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三、节奏的处理贝多芬的节奏处理也是交响曲中的一大亮点。
他不仅在交响曲中创造了丰富的节奏变化,同时也将节奏处理与主题的表现相结合,使得音乐更加生动有力。
举例来说,在第三乐章中,贝多芬采用了明快有力的节奏来呈现英勇进行曲的氛围,展现了其对于节奏表现手法的高超运用。
四、器乐运用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器乐运用也是非常突出的。
他不仅充分发挥了管弦乐队的音色特点,同时也运用了大量的器乐技巧来丰富音乐的表现。
在第四乐章中,贝多芬通过巧妙的器乐变奏和对位技巧,创造出了动人心魄的音乐效果,展现了其对于器乐运用的高超技巧和想象力。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在表现手法上展现了贝多芬作为作曲家的独特风格和才华。
通过主题的精彩发展、和声的丰富运用、节奏的生动处理和器乐的高超运用,贝多芬创造了一部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
五、音乐形式的创新贝多芬在这部交响曲中还展现了对音乐形式的创新和扩展。
乐思发展手法

乐思发展手法
乐思的发展手法是音乐创作中的一种重要技巧。
它指的是通过在音乐作品中运用不同的音乐元素和技巧,来营造出一种情感、氛围或者情境,以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和想象力。
乐思发展手法在音乐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够使音乐作品更加丰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乐思发展手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通过旋律的展开、和声的运用、节奏的变化、音色的搭配等等。
在旋律的展开方面,可以通过对旋律线的变化、音程的跳跃、节奏的紧凑与舒缓等手法,来营造出一种情感或者情境。
在和声的运用方面,可以通过对和弦的选择、和声的进行、和声的色彩等手法,来营造出一种氛围或者情感。
在节奏的变化方面,可以通过对节拍的改变、节奏的重音位置、节奏的加速或者减速等手法,来营造出一种动力感或者紧张感。
在音色的搭配方面,可以通过对乐器音色的选择、音色的混合、音色的动态等手法,来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或者情感。
乐思发展手法的运用需要根据作品的整体风格和表现需求来定。
不同的乐思发展手法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因此,音乐创作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和表现需求,选择适合的乐思发展手法来创作出更加优秀的音乐作品。
曲式分析

简述曲式分析的基本结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法组织并发展音乐资料,从而在音乐结构的整体方面形成的某种规律,我们称之为曲式发展的结构原则。
1、呼应原则:呼应是最基本的结构原则,是音乐“语法”的基础。
2、三步性原则:三步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步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步性原则包含了对立统一的辨证因素。
三步性的“三”并不是简单的数量关系,而是具有概括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质的意义。
既体现出“否定之否定”的矛盾运动规律。
三步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用图示A-B-A来表示,即主题(呈示)--离题(对比或隐身展开)--返题(主题再现)。
核心是再现,因而也称之为再现原则。
体现三步性原则的典型曲式是三段曲式或三部曲式,他同时也广泛体现在其他类型的曲式之中。
三步性几乎是构架大型曲式的基石,因为任何大型曲式几乎总是离不开主题再现这种重要的音乐发展手法。
三步性原则有时也可能体现在一个乐句之中。
三步性原则与呼应原则一样,在曲式中也可体现为周期性连锁或多层套叠的关系。
3、起承转合原则4、变奏原则:以一母体为基础,用变奏手法引出若干变体,这种结构叫做变奏原则。
5、回旋原则6、奏明原则:在一个三步性的曲式中,第一部分至少有两个音乐主题,这两个主题的调性必须是对比调性。
在再现部分中,这两个主题的调性必须要统一起来,这就是奏鸣原则,又称为调性服从原则。
(1)乐段结构:乐段、乐句,乐节、乐汇。
(2)衍生结构:a散体结构与连句结构b模体结构与诗句结构c自由、联合与结构的关系。
7、并列原则8、集中对称原则谱例分析?此例是一首用二段式写成的独立的声乐曲,调性为?调,前四小节引子,引子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对全曲的主要音调,节奏音型及和声做出综合的陈述,引子停在主和弦的五音位置,形成一定期待感。
呈示段是平行乐段,前句停在主和弦的三音位置,后句结束于根音位置,是一个收拢性的乐段,呈示段有两个重要特点:动机写法呵结构的扩充。
曲式分析

一、三段曲式(单三)1、定义: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段落),按三部性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称为单三部曲式。
2、特征:单三部曲式是在单二部曲式,特别是在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单三部曲式必须是具有三部性结构特征的。
也即是说,单三部曲式的第三段必须是第一段的再现(或变化再现)。
3、结构图示: a b a (a`)呈示段中段再现段4、单三部曲式是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曲式之一。
它不但可以把主要乐思初步呈示出来,而且还能将基本乐思作进一步的发展或引入对比因素;而最后的具有再认和结论性质的再现部分,也大大有助于整体结构的完整、统一,从而使这种曲式成为具有严谨的逻辑性的有序结构。
5、单三部曲式既可作为独立乐思的曲式,也可作为由更大规模曲式构成的乐曲中的次级结构。
因而它一单一、单二曲式一样,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曲式类型。
6、单三部曲式无论在声乐或器乐体裁中,都是同样普通适用的,由于单三在写法上灵活多变,使得它能更广泛适用各种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音乐创作。
单三部曲式的呈示段1、单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为呈示段。
它与单二的第一部分相仿,是一个呈示性的乐段。
2、单三部曲式的第一段以平行乐段最为常见,在调性方面,可以是收拢或开放的结构也可以是转调(和声较为单纯,调性较为稳定。
)二、三段曲式的分类及三段式的中段1、三段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别:①、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②、以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段。
③、以呈示段的材料结合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综合型中段。
2、三段式中段①、引申型中段: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其基本特征就是它的中段没有新主题出现对比,而是呈示段的展开。
也称单主题中段②、并置型中段:以新主题材料与两端部分形成对比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中段。
并置型中段特征:由于引进新的主题,也称为双主题中段,又由于常常采用呈示性的写法,至少开始的部分具有明显呈示性,它也常常是从属调上进行,故常常引进调式对比。
论多声部音乐分析教学中的音乐主题分析

19美眉 2024.2下教研与美育美育园地论多声部音乐分析教学中的音乐主题分析蒋笑一(湖南文理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摘 要:本文以探讨和声课教学中多声部音乐主题分析为主要线索,结合一些教学范例和自身的教学感悟,试着探索研究多声部主题音乐的几种处理手段,通过主题形象、主题类型、主题的构成及发展这三个方面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并总结教学中音乐主题的创作手法和理念,寻找主题音乐的写作规律,从而挖掘音乐的美学内涵。
关键词:“主题形象”;“主题特征”;“主题发展”多声部音乐分析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理论课程,是将作曲理论课程中的四大基本技术理论课程,包括和声学、复调、曲式及配器法的基本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拓展和实现多门课程的综合交融,这也是21世纪音乐艺术发展的趋势。
多声部音乐分析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构建并完善其教学方式和内容尤为重要这门课程尚处于启蒙阶段,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把这一课程教学作为《基础和声》课程的切入点,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这门课程掌握更全面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提升解读音乐的能力和在实践中运用的能力。
并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思考,总结教学重点和难点,解决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以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
而音乐主题是音乐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音乐概念,彭志敏先生在他的《音乐分析基础教程》中提到,“主题是一个常见的音乐理论概念,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雄辩术(propositio),并与其中的“创意”(如何确立一个主旨)和“处理”(即如何围绕所确立的主旨而展开辩论)的方法有关。
”音乐主题是乐曲的主要乐思,是音乐作品中意义突出,表现性强和可塑性大的最的重要部分。
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的核心内容,是一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在多声部音乐教学中使主题音乐分析融入和声课的教学中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于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更准确地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如何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主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3、歌曲写作

歌曲写作(三)授课: 黄全课题:旋律发展手法(重点)有了一个满意的主题句后,如何沿着它的线索发展下去,这是歌曲写作的又一重要问题。
下面我们讲第二句如何写作。
旋律发展手法的两大类别:一是后句和前句为对称性关系的发展手法,两句之间节奏相似,音调相近,用“原样重复”、“重复变化”、“模进”、“节奏重复”等发展手法。
二是非对称性关系的发展手法,它的情况与对称性相反,两句之间节奏不相似,第二句是第一句的自由伸展,这种发展手法有绵延、衍展、气息悠长的发展特点。
1、原样重复(完全重复)原样重复是主题句最简单的发展手法,第二句完全相同于第一句,谱例:①《游子吟》②《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原样重复,常有一种积累和等待下面音乐进入再进入发展的期待感。
2、重复变化(变化重复)重复变化是旋律发展中应用得较多的手法,它的特点是“开始相同,后面变化”,“开始相同”的范围有长有短,长可长到除第二句的终止音不同外,其它均相同,短可以短到只有开始一、两小节相同,其他都已变化。
①换头 如《雨花石》1=C 2/46 3 3 23 ∣∣3 03 23212∣∣我 愿 铺 起 一 条 五彩的 路,3 35 6 3∣2 3 2 1 ∣7 3 5 6 ∣6 -∣ 让人 们去迎 接 黎明 迎接欢 乐。
1 6 3 23∣∣3 03 23212∣∣ 我 愿 铺起 一 条 五 彩的 路, 3 35 6 3∣2• 3 2 1 ∣7 3 5 6 ∣6 - ∣ 让人 们去 迎 接 黎明 迎接欢 乐。
②换腹1=F 4/46 3 3 3 2 3 2 | 1 1 6 2 3 3 |b6 2 2 2 1 2 3 | 1 1 5 6 1 6 |6 3 3 3 6 3 2 | 1 1 6 2 3 3 |b6 2 2 2 5 2 3 | 1 1 5 6 1 6 |③换尾如《我们多么幸福》1=C 3/4a6 6 6 6 | 4 6 1 |7 – 6 | 5 - - |晨风吹拂五星红旗,b6 6 6 6 | 4 6 1 |7 –彩霞染红万里山河,• 2 | 1 1 - | 1 1 7 | 6 6 -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a5 56 |7 7 - | 1 7 1 | 2 - - | 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2 | 1 1 - | 1 1 7 | 6 6 -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们的学习多么快乐。
论音乐主题发展中的对立与统一

论音乐主题发展中的对立与统一龙珲【摘要】Music theme' s developing styles contain repeat, expansion and contrast. The opposition & unity in the developing of music theme are that of repeat, expansion and contrast and that in their internal. Develping styles,just as repeat,expansion, are mainly to associate the theme and the following developing part in many music elements just like tone, rhythm, to unite the music style in all. Music theme' s developing styles are various, but their characteristics are based on the two principle, opposition & unity.%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大致可分为重复、展开与对比三大类。
音乐主题发展中的对立与统一就是重复、展开与对比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及其各自内部的对立与统一。
重复类发展手法、展开类发展手法主要是使主题与以后的发展部分在音调与节奏等诸多音乐要素方面紧相联系,以达到音乐风格高度统一的目的。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音乐也不例外。
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多样,然而它们都是根据对立与统一这两个原则来形成自己的个性与特色的。
【期刊名称】《江汉学术》【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5页(P103-107)【关键词】音乐主题;发展手法;对立;统一【作者】龙珲【作者单位】江汉大学艺术学院,武汉4300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04一首音乐作品完整音乐形象的确立和内容的充分揭示是以音乐主题的呈示为基础,依靠音乐主题的整个发展过程而得到的。
歌曲作法歌曲3

歌曲3音乐主题的写作方法第一节主题的作用和意义音乐主题的写法就是要求我们要知道从那些方面、哪些角度、怎样入手来写作歌曲的主题。
为什么我们要首先学习歌曲主题的写作方法呢?因为歌曲主题是一首歌曲的核心,它是整首歌曲的基础,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首作品的质量。
一、什么是音乐主题:它通常是指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节奏特点,能够概括歌曲的基本乐思,塑造音乐形象、抒发感情的一个曲调或音群。
音乐主题通常安排在歌曲的第一乐句或开始部分(一般不包括前奏)。
它可以是一个乐句、一个乐节,甚至是一个动机。
如冼星海的《酸枣刺》p9,这首歌曲的篇幅不长,基本上是一个曲调(或者说是动机)的重复,这个曲调重复了20多次,因此,形象非常集中,也易唱好记。
《长江之歌》乐节二、主题的作用和意义:1、塑造歌曲的基本形象:在两段式以上的歌曲中,往往会出现两个以上的音乐形象,那么,在这几个音乐形象当中,占主导地位的、对全曲起统帅作用的就是音乐主题,它一般以a主题的形式,在全曲的一开始就开门见山的呈现出来。
如:《长江之歌》p23(朱),a主题以热情、高昂的情绪首先表达,在第二段,对比主题(b主题),以另外一种亲切、深情的语气来陈述。
如《我的祖国》(朱p24),a主题首先以慢速、亲切优美的口吻赞誉,第二段以进行曲的风格,富于动力感的四度音程和宽广的节奏,塑造除了b主题雄伟壮丽的音乐形象。
有时候主题也可以贯穿全曲,如《橄榄树》3-3,后面的乐句基本上是a主题的重复或变化重复。
以上介绍的是a主题(基本主题)在歌曲中开门见山的首先出现,起到统领全曲的作用、塑造的是歌曲的主要形象。
2、为全曲的发展奠定基础:主题作为歌曲中第一次出现的音乐形象,留给人的印象是最深的,如何巩固这一音乐形象,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主题的句式长短、调式、风格、情感等各个方面的特征,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不断的给予强调,从而加强主题印象,引领整个歌曲的发展。
如《爱的奉献》(3-4),主题出现后用摸进的手法又陈述了两次,加强了主题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主题发展手法三
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对歌曲创作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试想要完满地表现歌词内容、情绪;要创造优美、动听的旋律;要塑造独特、完美的音乐形象只靠有一个好的音乐主题是远达不到目的的。
换句话说歌曲中只有一个好的音乐主题还不可能全面、完整地表达出全曲的词义与曲情。
这样就要求作曲者在把握住音乐主题特点(即节奏、节拍、音调、调性、风格、体裁等等方面)的前题下能恰当地运用各种发展手法让音乐主题得到合理的使乐思得以充分揭示从而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歌曲的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在实际作品中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短小的歌曲一般来说所运用的音乐主题发展手法比较简炼、单一些;而长大的歌曲一般来说所运用的音乐主题发展手法则比较复杂、多样些。
因此可以说歌曲的音乐主题发展手法是繁复多样的。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它的规律性方面规纳、集中出下述几种常见的类别:
一、重复重复这一手法的作用在于巩固音乐主题、发展音乐思想、加深音乐形象、统一歌曲内容和构成音乐的曲式。
也可以说是旋律发展最为简单但又极为重要的手法。
恰当的运用重复的手法使那些最有特性、最能表现音乐思想和感情的主题或乐句在歌曲中多次出现就可以加深人们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记忆和对音乐形象的印象。
重复手法可分为两种即严格重复与变化重复。
下面具体介绍。
(一)严格重复严格重复就是把歌曲主题或其中的一部分不加任何变化的反复一次或多次谓之。
1、主题与乐句之间的曲例:
三十里铺(1-2句)
夜歌(1-2句)
再见吧妈妈(1-2句)
2、主题乐句内部乐汇与乐汇之间的曲例:
我们的明天比蜜甜(1-2句)
泉水叮冬响(1句)
(二)变化重复
变化重复是仅保留原有歌曲主题旋律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部分同时又把原有歌曲主题旋律中的另一方面或另一部分作各种变化发展因此使音乐在进行中既保持了一定的统
一;又获得了新的变化。
1、节奏重复这种手法是只重复原有歌曲主题旋律的节奏而把音调加以改变。
其结果是由于音调的改变使音乐获得了发展;又由于节奏不变而使音乐保持了一定的统一和贯通。
曲例如: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2句)
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1-2、3-4句)
三十里铺(1-3句)
2、装饰重复
亦称旋律装饰、加花重复等。
这一手法即是对原有主题旋律的音调、节奏基本上不加改变仅将其加以装饰从而使重复出现的主题旋律更为流畅和富于韵味。
装饰重复是变奏曲中最简单的形式也是我国民
间器乐民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曲例如:
酸枣刺
3、局部重复
即重复原有主题旋律中的某一部分(或乐句的头部或中间、或尾部)而另一部分则以新的材料代之(或是节奏方面或是音调方面、或是两者兼有。
)这一重复手法运用的结果是既保留了原有主题旋律中的部分材料又加入了某种新的材料从而使新的乐句旋律在保持统一、连贯的基础上得到较大的发展变化。
曲例如:跑马溜溜的山上(重复句改尾)
牧羊姑娘(重复句改尾)
黄河船夫曲(局部重复贯穿全曲)
二、模进亦称移位。
这一手法即是将歌曲的主题旋律或其他乐句的旋律再或他们的乐节乐汇等作重复出现时每一次的的高度都不相同者谓之。
模进通常有:
1、上行模进或下行模进(模进的方向)二度模进或三度、四度、五度模进等等(模进的音程关系)。
2、首调模进(模进仅限于一个调性的范围内)或转调模进(模进是从原有的调转到另一个新调)。
下面具体介绍:
1、严格模进即移高或移低后的旋律音程关系与原有的旋律音程关系完全致其结果是常构成转调模进或旋律的局部暂转调。
曲例如:
南泥湾(第三句乐节与乐节之间下行五度模进)
多来咪(第三句乐节与乐节之间上行二度转调模进)
2、自由模进即移高或移低后的旋律音程关系与原有的旋律音程关系稍有不同(常是大、小、增、减音程关系之差异)这一手法是首调模进的特征。
曲例如:
多来咪(1、2句之间三度向上模进)
多瑙河之波(B段1、2、3句之间三度向下模进)
3、连续模进即在旋律中出现两次以上的模进谓之。
在这种边续模进中严格模进、自由模进甚至混合型的模进均可用。
曲例如:
多来咪(A段)
青春啊青春(B段)
模进是音乐创作中一种常用的发展旋律手法。
其中自由模进用得最多严格模进用
得较少而连续模进往往是用在音乐情绪不断发展向上的地方或高潮区。
用的巧妙可使旋律情绪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
三、节奏的扩张或紧缩
这种手法系指旋律的段或句在进行重复时基本上不改变原来旋律的音调形态而只改变其节奏(或将节奏的时值加以扩张称增时法或将节奏的时值加以紧缩、称减时法)。
其结果是既可以形成旋律前后的节奏变化与对比;又可以加深人们对音调的印象从而使旋律获得既有对比、又有统一的良好效果。
这一手法在创作中的具体运用是有时将前面段落的旋律完整的扩张或紧缩;有时则扩张或紧缩前面旋律中的一部分。
曲例如:
蒙古小夜曲
四、音程的扩大或缩小
亦称音程扩大法与
音程缩减法。
这种手法系指当旋律进行发展时以一个音或几个音作为支撑点使其他音的音程逐渐扩大或缩减谓之。
曲例如:
到敌人后方去恕吼吧黄河蒙古小夜曲
五、逆行重复
又称反向模进。
这种手法在歌曲创作中较少见大量的是用在器乐曲的创作中。
逆行重复即是将原有旋律作相反方向的进行。
曲例如:脚夫调(5 1 2 5).
------>
<------
在太行山上(3 2 1 2 6).
--------->
<---------
六、对比
对比与其他发展音乐主题的手法一样也是音乐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法之一。
运用这种手法可以使旋律的发展获得新的变化因而对一于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复杂的感情变化都有极有用处。
就对比手法而言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我们仅介绍较常用的两种其他的将顺便提示一下。
1、节奏、节拍对比
节奏、节拍对比是指音乐在进行中前后旋律的音调基本不变或有所改变但节奏或节拍
、再或节奏和节拍则改变了从而使音乐产生对比。
其结果是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同
时也丰富了音乐的色彩。
这种手法在歌曲创作中常用于乐句与乐句或乐段与乐段间情绪比较开展或转的地方。
乐句与乐句间的节奏对比曲例:
南泥湾
八月桂花遍地开
卖报歌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乐段与乐段间的节奏对比曲例:
生活是这样美好
多瑙河之波
乐段与乐段间的节奏、节拍对比曲例:
三十里铺
黄河谣
2、调、调式、调性对比
这种对比手法是指音乐在进行中运用调或调式或调性的变换使前后的旋律产生对比者谓之。
在歌曲中结构较大或内容较多的作品常使用这种对比手法。
此外这种手法有时也用于歌曲情绪发展变化或转的地方。
这种对比手法如运用得当将给歌曲带来新的动力和鲜明的色彩。
调、调式、调性对比通常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只变调、不变调式:
即调式相同但调式的主音音高不同。
曲例如:三十里铺(G征----C征)
河边对口曲(D征----A征)
第二类是只变调式、不变调:
即调式主音音高相同但调式不同。
曲例如:苏武牧羊(F征----F宫----F征)
第三类是调、调式均变即变调性:
即调式主音音高不同调式也不同。
曲例如:
人民海军向前进在歌曲创作中除有上述对比手法外还有音色(如女高音与女低音或女声与男声的音色对比)、音区(如高音区与低音区的音区对比)、音量(如领唱或重唱与齐唱或合唱的音量对比)、力度(如强声与弱声的力度对比)、速度(如快速与慢速的速度对比)以及主调与复调写法的对比手法等等。
曲例如:
怒吼吧!黄河
七、主导动机(或称核心音调)的
这种手法是在较大型的器乐同创作中用大的较多、较典型。
但在歌曲创作中也偶有可见。
就歌曲而言主导动机是指曲首处既短小而又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旋律片断。
这一片断一般是从强位到弱位或反之。
它又必须在歌曲中多次出现或多次变化出现并贯穿全曲者才称作主导动机的。
例如我国的国歌该动机是四度上行弱起强收号角式的音调具有号召性和推动力。
这一动机在全曲中原型出现及发展变化出现达八次之多故该曲的创作手法属于主导动机的。
以上所述歌曲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都是较常见的除此之外尚有几种较少见的如固定音点的、音的承递、尾音级进以及自由等等关于这些就不在这里一一叙述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