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作曲,其他论文文档]关于“新音乐”作曲新技法不断更替的问题

[关于,音乐,作曲,其他论文文档]关于“新音乐”作曲新技法不断更替的问题
[关于,音乐,作曲,其他论文文档]关于“新音乐”作曲新技法不断更替的问题

关于“新音乐”作曲新技法不断更替的问题

历史断裂。因此,随着“新音乐”研究的深入,音乐作曲新技法转换过快所产生的局限性问题已经日渐显露出来。当然,探讨其局限性并不意味着对“新音乐”各种作曲新技法的片面的否定,而是辩证的扬弃。

本文试图从历史学的角度探讨20世纪“新音乐”作曲新技法转换过快所产生的局限性问题。笔者认为,“新音乐”作品缺少在同一个时代中共同遵循的终极意义的价值观念体系,因而使得20世纪“新音乐”很快发展为一系列技法各异、又松散无际的现代音乐形态,从而使“新音乐”面临一种丧失自身的“危机”,也是造成大部分“新音乐”作品只是“短暂留存”的现象,由此不难看出:即“新音乐”作曲新技法大多是以作曲家之间的“冲突发展”(主要指新技法中的十二音体系、音丛、微分音音乐、音色音乐等之间是以一种互相

排斥、缺乏兼容的方式发展)为主导,这种只重视“冲突发展”而忽视“渐进发展”(主要指音乐技法总体的发展是相互兼容、循序渐进的,与“冲突发展”相对立),违背了人类

社会发展的两种互补方式的普遍规律,就会有损于作曲新技法的成熟性。

一“无调性音乐”首先从瓦格纳的“半音化和声”、斯克里亚宾的“神秘和弦”、德彪

西作品中的模糊调性开始,出现了无调性音乐思维的先兆。但在力求瓦解调性上最为彻底的是勋伯格,他的独幕独唱曲《期待》(Erwartung, 1909)、《五首管弦乐小曲》(1909)、《三首钢琴曲》(1909)、声乐套曲《月迷彼埃罗》(Pierrot lunaire, 1912)等均鲜明体

现了拒绝调性中心的风格特点。朗诵、男声合唱与乐队《一个华沙幸存者》(A Survivor from Warsaw, 1947)等。与之有血脉关系的是威伯恩,他把勋伯格十二音序列原则应用到节奏、音色等方面,其典型例子是《管弦乐变奏曲》(作品30号,1940)等。这种高度浓缩、高度理性的十二音音乐的出现,似乎成了这个时代“新维也纳乐派”群体创作特征的缩影。

与无调性、十二音体系产生的同时,多调性音乐、噪音音乐、微分音音乐、音丛、音色旋律等也粉墨登场了。几乎是同一个时期,“噪音音乐”和“音丛”也开始出现。“噪音音乐”的诞生也标志着原有的音乐被边缘化了,音乐学科的界域被模糊了。而亨利·考威尔(Henry Dixon Cowell, 1897—1965)于1912年在钢琴作品中使用了“音丛”,使钢琴的音响起了显著的变化,即钢琴演奏手法包括使用手掌、拳头或手臂,使用弹、刮、扫、拨等方式在键盘上演奏,使钢琴效果类似打击乐或竖琴。考威尔的代表性作品是《玛努努的潮汐》(The Tides of Manaunaun, 1912)。而新技法“音色旋律”则是以“乐队的各个声部以各自短促的线形衔接,构成了不同音色层的迅速转换”③ 为特色。其主要代表作品

有勋伯格《五首管弦乐》(作品16号第3首)、威伯恩《五首管弦乐曲》(作品10号第1首)等。“音色旋律”的形成,实际上不仅是一种作曲新技法的方式,更是一种音乐价值取向的重新选择。“ 整体序列音乐”(Total Seriaism, 一译“全面序列音乐”)一般是以梅西安钢琴作品《时值与力度的模式》(1949)为标志的,继而又有法国作曲家布列兹的序列音乐作品《没有主人的槌子》(1955)、意大利作曲家诺诺为独唱、合唱与乐队而作的序列音乐《中断的歌》(Canto Sospeso, 1955),进一步作体系性的短暂探究。

作曲技法基础理论考试大纲设计

《作曲技法基础理论》考试大纲 《曲式》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旨在全面考察考生对音乐作品分析理论与应用的系统掌握。 二、考试基本要求 1. 牢固掌握音乐作品分析的基本理论与相关技术。 2. 深刻理解具有规范意义的曲式类型的特点。 3. 熟练通过音乐作品分析较全面地认识音乐作品的技术与风格特征。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总论 1、音乐基本表现手段与音乐发展基本手法的概念: 旋律线、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等各类基本表现手段。 材料保持的发展手法、材料变化的发展手法、多声部陈述的基本手法。 2、有关曲式结构领域的术语: 主题、结构单位、收拢性结构、开放性结构、基本部分、从属部分、

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3、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 呼应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并列原则、再现原则、变奏原则、循环原则、奏鸣原则、曲式发展原则的多重结合。 4、音乐的陈述类型: 呈示性陈述类型、展开性陈述类型、导引性陈述类型、过渡性陈述类型、收束性陈述类型等。 5.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 乐段的概念、特征及分类;乐段内部的乐句、乐节、乐汇的概念、特征;乐段结构的扩展、复合等。 第二部分:简单曲式的分析 1. 一段体的定义、特征与分析。 2. 二段体的定义、特征、类型与分析。 3 . 三段体的定义、特征、类型与分析。 第三部分:复杂曲式的分析 1. 复三部曲式的定义、特征、类型与分析。

2. 变奏曲式的定义、特征、类型与分析。 3. 回旋曲式的定义、特征、类型与分析。 4. 奏鸣曲式的定义、特征、变体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奏鸣曲式的分析。 5.边缘曲式的定义、主要类型与分析。 第四部分:音乐作品分析的具体要求 1. 判断曲式结构类型,画出曲式结构图,标明小节起止数与调性、和声终止式等。 2. 阐述作品曲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几各次级结构的结构类型。 3. 阐述作品调性与和声布局的主要特点。 4. 阐述作品高低潮布局的主要特点。 5. 说明作品其它最有特点的艺术手法并论述作品音乐风格的基本特点。

钢琴艺术实践报告

钢琴艺术实践报告 艺术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钢琴乃乐器之王,学习钢琴对儿童的综合素质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艺术教育中,钢琴教学对培养学生左右脑平衡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陶冶情操,等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 在我国专业的音乐院校(如音乐学院、师范大学音乐系等),钢琴教学的体系发展得很快,各种教学理论、教学方法都非常丰富,其教学目标也很明确,评价标准很具体,多年来,取得了很喜人的成绩。但将这些简单的放到校外业余钢琴教学中来,显然是不合适的。 校外教育中钢琴教学的现状是:尽管目前业余学习钢琴的儿童很多,但我国少年儿童业余学习钢琴的历史很短,现在的校外钢琴教学基本上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教学形式;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在教学指导理论和教学方法上,还不是很丰富,与专业的钢琴教学相比,教学水平和效果并不理想。 提出本课题,旨在研究适合于校外钢琴教学的教学目标、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对提高校外钢琴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校外艺术教育的发展也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校外艺术教育:是指在中小学、幼儿园、各类大中专院

校之外,由早教中心、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机构组织实施的针对青少年儿童的艺术教育活动。校外艺术教育与学校内的艺术教育有所不同,更侧重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体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朗诵、演讲等等科目。在音乐科目中,又细分有声乐、器乐、合唱、乐队等等。 钢琴教学:是指为了掌握钢琴弹奏而进行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教师的课前设计、课堂实施、课后反思,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后练习、实践表演等等。 国外研究现状:一般来说,在国外对于钢琴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并不分“校内”和“校外”,是针对钢琴这一乐器的学习而作,而本课题的研究是要根据校外艺术中钢琴教学的特点来研究适合于我国校外钢琴教学状况的一系列教学理论、方法和途径。可借鉴的研究成果较少。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于校外钢琴教学的研究有很多,但很系统、很全面的这方面研究则很少,常见的是针对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个环节进行的探讨,如:《培养业余钢琴学习兴趣的探索与思考》等。 校外艺术教育中,器乐类的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钢琴这个乐器,是目前少年儿童选择得最多的一件乐器。就本区来说,据不完全统计,学习钢琴的学生接近800余人,其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很多问题具有普遍性。本

英美文学选读-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练习题汇总

1. The 18th-century England is known as ( ) (浙0710) A. the Age of Puritanism B. the Age of Reason C. the Era of Capitalism D. the Age of Glory 2. English Enlighteners in the 18th century held ________ as the yardstick for the measurement of all human activities and relations. (一)1 A. property B. education C. emotion D. reason 3. In 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 the progressive representatives intended ______. (浙0810) A. to call the people to fight against poverty and hardship B. to tell people to economize and to accumulate wealth C. to enlighten the whole world with the light of modern philosophical and artistic ideas D. to instruct people to obtain their present social status through hard work 4. As to education, the enlighteners thought that ______. (浙0310) A. human beings were limited, dualistic, imperfect, and not capable of rationality and perfection through education. B. universal education was unnecessary. C. if the common people were well educated, there would be great chance for a democratic and equal human society. D. most of the human beings were perfect themselves, so only a few needed further education. 5. Why did the enlighteners regard education the major means to improve the society and the people? ( ) (浙0710) A. Because most of the human beings were perfect themselves, so only a few needed further education. B. If the common people were well educated, there would be great chance for a democratic and equal human society. C. Because universal education was limited , dualistic, imperfect, and unnecessary. D. Because human beings were not capable of rationality and perfection through education. 6. About reason , the enlighteners thought _____. (浙0210) A. reason or rationality should be the only, the final cause of any human thought and activities B. reason couldn't lead to truth and justice C. superstition was above reason and rationality D. equality and science is contrary to reason and rationality 7.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 brought about the tendency of ( ) A. realism B. puritanism C. neoclassicism D. romanticism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Neo-Classicism and Enlightenment Movement is true? A. The Enlightenment was a progressive intellectual movement throughout Western Europe in the

音乐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音乐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导读:摘要: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音乐教育对幼儿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就应该让他们听听、讲讲、动动,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进优美的音乐境界中。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培养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但是,如何掌握幼儿音乐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开展音乐教育,是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音乐教育实践,我深深感到发挥音乐教育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幼儿音乐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问题。 一、培养音乐情趣是关键 (一)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积极的作

用毋庸置疑。 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之间的交流,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会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律、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幼教活动中,如何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 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全历程。 如在给中班幼儿上音乐活动"走路"时,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又如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引发幼儿学习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让部分幼儿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儿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幼儿很容易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此种歌唱方法。 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

电子音乐历史发展回顾与思考

电子音乐历史发展回顾与思考 一、国外电子音乐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国家早在四十年代后期便出现了电子音乐这种新兴的音乐艺术形式,从一定程度上讲,电子音乐的辐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演奏上、创作上均可以采用这种手段。电子音乐作为音乐创作的新势头,在欧洲的音乐创作领域得到空前发展,与此同时,美国的音乐艺术工作者们也受到了其影响纷纷开始投身于电子音乐创作并给后人留下了大量优秀的电子音乐作品。国外电子音乐的发展历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磁带录音机的问世对人类文明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其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将音响进行快放、慢放、回放、重放等特点,美国的音乐工作者将其运用到了音乐领域。具体音乐①这一新名词是由先锋派作曲家皮埃?舍费尔提出的。具体音乐是把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和其它音响采集后经过加工处理,制成可以通过录音设备播放的磁带录音。他在巴黎广播电台工作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地铁练习曲》便是他将车轮声、喷气声、汽笛声等音响拼接、剪接、录音而成。1951年至1957年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共同建立电子音乐中心,米兰意大利广播电台音位学实验室宣布成立。日本广播电台成立电子音乐实验室,慕尼黑西门子电子音乐实验室的成立,随后华沙的波兰广播电台实验室也相继成立。世界各地的电子音乐实验室的成立为电子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平台,极大的促进了电子音乐产业的发展。 第二阶段:电子合成器的出现给电子音乐创作注入了新的能量。第一台电子合成器是由美国rca唱片公司生产并尝试将其运用在电子音乐创作领域。计算机音乐之父马克思?马修斯在1957年发明数字音频技术,哥伦比亚大学两位工程师赫伯特·贝勒(bert baylor)和哈利·奥尔森(harry olson)在此基础上改良,研制出一台名为马克二号的电子合成器。后来电平控制合成器的问世,使得合成器被广泛的运用到了音乐创作中。1982年midi 制定方案的通过,为紧接而来的计算机音乐时代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证。 第三阶段:计算机音乐时代。计算机音乐既为那些不仅使用计算机进行音乐创作而且其主要音响素材均来源于计算机的电子音乐作品。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随后,计算机产业迅猛发展。从1955年开始,计算机技术开始与音乐创作相结合。这套供音乐创作使用的能够产生音高和节奏的软件的出现为音乐创作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实用快捷的便利条件。这些技术成果为后来发展计算机音乐的高科技手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依据。电子音乐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经历的这三个阶段虽然至今不过几十年,但其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在电影、电视广播、唱片、等领域,成为人们音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国内电子音乐的产生与发展 法国电子音乐作曲家米歇尔·雅尔于1981年在北京举行的电子音乐会让电子音乐活动开始进入中国。电子音乐在中国也就仅仅数十载,但取得的成绩却是令世人瞩目的。我们可以将其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由于电子音乐创作在国内刚刚起步,对于电子音乐的创作也是属于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尝试创作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以探索的方式在专业电子音乐创作、电子音乐的学术研究等方面进行探索,此时的中国电子音乐创作正经历着从未知到知晓的一个过程。1984年9月24日,在中央音乐学院大礼堂举办的中国第一场探索性的电子音乐会,演出了谭盾的、陈怡、陈远林等人的音乐作品。这次电子音乐会表明了作曲家们开始涉足电子音乐创作领域,对于当时处于萌芽阶段的中国电子音乐创作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二阶段:成长阶段。通过萌芽阶段各方面的努力和探索,这个阶段主要是明确中国电子音乐的发展方向及创作理念,从专业电子音乐创作、电子音乐学术研究、等方面进行开拓性工作。经过萌芽阶段的作曲家们在这个阶段起到了带动作用,指导和帮助青年作曲家在创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过程中,引用参考文献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者理念是十 分必要的,以下是搜集的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范例,供大家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 [1]付娜.儿童二胡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xx [2]王扬扬.唐代教坊考述[D].河南师范大学xx [3]王珣.邓州罗卷戏的历史与现状[D].河南师范大学xx [4]汪怡帆.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 [D].中央音乐学院xx [5]张倩.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河南师范大学xx [6]杜化丽.《全唐诗》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xx [7]刘欢.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D].贵州 师范大学xx [8]李建荣.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xx [9]桑玉婷.少年儿童手风琴启蒙教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xx [10]王婷.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河南师 范大学xx [11]王越.论发展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音乐修养[D]. 中央音乐学院xx

[12]陈兆君.钢琴即兴演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D].中央音乐学院xx [13]柴森.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河北大学xx [14]孙近钧.新乡市小学生管乐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xx [15]陈晓静.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D].河南师范大学xx [16]王哲.临清时调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xx [17]徐忠奎.宋代说唱音乐的商业性特征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xx [18]栗晓洋.民间音乐-西平大铜器的调查与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xx [19]于琼芳.河南浚县庙会中“踩高跷”的调查与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xx 参考文献二: [1]王聚伍.流行音乐事象中的刘欢演唱风格研究[D].河南大学xx [2]辛颖.“女子十二乐坊”的发展及存在方式研究[D].河南大学xx [3]金亚文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xx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论文8篇

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论文8篇 第一篇: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与创新 一、认清教学误区,避免“专业教学” (一)小学音乐课不等于音乐专业课 目前,小学的音乐课堂上仍然存在着把注意力集中在传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的教学上,给学生进行纯粹的音乐专业知识灌输式教学,要求学生背记来开展专业技能训练,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人为地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与负担,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了厌倦和害怕的心理。 (二)简单地成立几个音乐专业队(组) 为了参加各级各类的音乐方面的比赛、汇演,有的学校挑选少数学生成立几个音乐专业队组进行强化训练,排练几个文艺节目参演,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少,又能出效果。但这种只重视少数学生的训练,会将大部分学生拒之音乐教育的门坎之外,淡化了音乐教育的普及,音乐教育活动容易走向极端。 二、更新观念意识,承载教育重任

(一)树立大局意识 小学音乐教育是校园美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特有的育人功能,形成学校整体美育的教育合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二)强调发展理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学校音乐教育不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确定和调整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与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开辟各种途径,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影响和促进学生的素质形成及个性发展。 (三)注重主体观念 学生是学习、体验音乐的主体,也是音乐活动、创造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要改进中小学音乐教育方法与途径,变被动接受型为主动创新型,使学生将音乐教育内容与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音乐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真正成为音乐生活的主体。

音乐艺术类学论文参考文献实例参考

音乐艺术类学论文参考文献实例参考 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这里分享音乐艺术类学论文参考文献实例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一: [1]黄莹.中国近代女子受教育权的产生[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付婧.20世纪下半叶以来契丹(辽)音乐史学研究及其思考[D].沈阳音乐学院2014 [3]娄新艺.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成人教育.2013(05) [4]滕斐.宋辽时期琵琶音乐历史追踪[D].沈阳音乐学院2014 [5]段志坚.云南近代教会学校的历史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6]段润涵.抗战时期重庆市民众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4 [7]刘洋.二十世纪内蒙古赤峰地区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追踪[D].沈阳音乐学院2014 [8]廉天雪.汉魏六朝时期中国古琴音乐的发展[D].沈阳音乐学院2010 [9]刘楠.民国时期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社会服务与改造[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0]胡睿.明代河西走廊学校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1]陈曙光.论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考试周刊.2013(57) [12]胡礼妃.中职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广西教育.2012(43) [13]薛莲.传承民间音乐,弘扬民族文化--苍南职业高中民族音乐教学调查研究[J].北方音乐.2012(05) [14]雷冠锋.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J].成才之路.2010(15) [15]林莉.当代大学音乐教育的价值解析[J].大舞台.2010(03) [16]任宇虹.抗战时期西迁高校对西南地区新文学基础教育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14

周杰伦作曲技法

周杰伦作曲技法(分析) 13-6-6 23:40 M atrixSouls 186 听杰伦的音乐很多年了,这不算是什么教程,因为并不是怎么系统化的,只是一些分享,觉得有用的顶起,有人顶起我就往下写! 其实周杰伦在很多人眼里都说是感觉好!其实感觉这东西,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品味!因为你自己写的歌总会觉得好听!因为在你心里写出来的是你自己的感觉,但并不是人人都会喜欢!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不喜欢,那不用说了!你没认真! 但是方法却是最重要的!我敢说周杰伦的慢歌,甚至有些快歌,都不是即兴的,而是用乐器一点一点的演奏出来的! 开始了! 1 .动机 东风破开头2 1 2 3 兰亭序开头5 3 5 6 大家分析一下这两个动机一来一回 (复杂化的) 珊瑚海111 (17 67 65) 烟花易冷335 (6561 7656)3 被复杂化的依然带着一个一来一回的动作! 其实是旋律的走法 应该一来一回当你的旋律向上走了就有着像下走的倾向! 2 .乐思 可以由多个动机组成然而周杰伦的乐思用的十分奇妙! 他把乐思和节奏融合了! 相当与写作文里面的词组! 你听听周杰伦的歌曲里面几乎每一首歌都可以把一句拆开有着几个词组! 夜的第七章主歌最为明显你可以听到他的rap 是一波带一波的!(自己领悟) 更典型的白色风车几乎是每2个字都是一个词组!

3 .旋律线(旋律方向) 不能说的秘密 冷咖啡离开了杯垫(旋律向上)我忍住的情绪在很后面(旋律向下) 拼命想挽回的从前(旋律向上)在我脸上依旧清晰可见(旋律向下) 兰亭序 兰亭临帖(旋律向上)行书如行云流水(旋律向下) 月下门推(旋律向上)心细如你脚步碎(旋律向下) 珊瑚海 海平面远方开始阴霾(旋律向下)悲伤要怎么平静纯白(旋律向上) 周杰伦作曲技法(分析)2 13-6-7 15:43 M atrixSouls 186 顶的人数还算可观,那我就继续往下写!希望继续顶起! 回归正题 1.动机(第2种) 固定2个主干音然后从其中一个进行到另一个过程中可以有各种装饰 彩虹3 3 3 4 5 5 1 (从mi 走到do) 蒲公英的约定 3 4 5 5 5 5 6 7 1 (从mi 走到do ) 白色风车3 4 5 1 7 1 (从mi 走到do ) 2.旋律线(高中低) 还记得第1篇吗?说过旋律的走向是有一种倾向的,当你往上走了就有往下走的倾向,但你完成了这种倾向就会给旋律有一种稳定性. 这里所说的高中低例如从低音开始走向高音结尾回到中音那么就完成了这种倾向,而且有一种很强烈的结束感, 最长的电影 1 2 4 3 3 (do低音 fa高音mi中音)3 4 5 4 3 1 (扩展mi 中音sol 高音do 低音) 我们的开始是很长的电影

[音乐艺术论文2000字]音乐艺术论文(Word可编辑版)

[音乐艺术论文2000字]音乐艺术论文 (最新版)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 音乐艺术论文来自热点推荐。音乐艺术是美育的范畴,在当今的教育新形势下,培养社会所需的全面发展的人,有个性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的主题战略。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音乐艺术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音乐艺术论文篇1 浅谈音乐多能型人才现状与发展一、多能型人才特征和培养音乐多能型人才的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若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必须拥有各领域的高素质综合人才。因此,应注重提高各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多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交叉多能型人才的需求。多能型人才的培养以尊重学者的主体性为前提,大大提高了学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那什么是多能型人才呢?多能型人才所具备的特征如下:知识渊博,多能型人才至少精通两个甚至两个以上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的融会贯通,多能型人才往往把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交叉融合,并资源整合以形成新知识、新思维;注重创新,多能型人才总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以全新的思维理解和运用知识,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为适应文化产

业的繁荣发展和多能型人才的要求,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已经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仅仅具有简单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掌握一门技术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音乐的发展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二、高校音乐人才的教学模式看多能型人才的市场现状目前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主要有高等师范院校中的音乐学院、专业音乐学院、和综合性大学中所设置的音乐学院三大培养途径。虽然高等音乐教育的水平和规模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在音乐人才培养方面也出现诸多问题。很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只注重单一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欠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专业领域的提升和发展空间,也无法适应21世纪新形势下对多能型艺术人才的需求。下面以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为例来剖析当前市场音乐人才培养的缺陷和问题所在。音乐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错误目前高等学校培养的音乐人才目标定位单一,知识结构也比较单一。音乐专业的学生所学的仅是本专业业内较系统的知识和能力,存在单一性。并且还缺乏对知识的拓展外延,比如与之相关的作品编排、组织策划、舞台把控、演唱心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这种只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而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注重单一技能的分段联系,忽略各个部分的整合和综合训练的教育,又脱离舞台实践,这样严重违背了一专多才的多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音乐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多能型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高校音乐院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对独立、单一,学生学科专业方向也比较单一,缺乏对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及综合运用

英国文学 第二章新古典主义时期

The Neoclassical Period I. John Bunyan novelist. His masterpiece is The pilgrim’s Progress. As a stout Puritan , he had made a conscientious study of the Bible and firmly believe in salvation through spiritual struggle. The Pilgrim’s Progress is the most successful religious allegory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Its purpose is to urge people to abide by Christian doctrines and seek salvation through constant struggles with their own weakness and kinds of social evils. II. Alexander Pope poet. Pope made his name as a great poet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An Essay on Criticism in 1711. The next year, he published The Rape of the Lock, a finest mock epic. For him the supreme value was order---cosmic order , political order, social order, aesthetic order , and this emphasis on order found expression in all of his works. He strongly advocated neoclassicism, emphasizing that literary works should be judged by classical rules of order, reason, logic, restrained emotion, good taste and decorum. III. Daniel Defoe a novelist. Robinson Crusoe, an adventure story very much in the spirit of the time, is universally considered his masterpiece. He wrote four other novels:Captain Singleton , Moll Flanders,Colonel Jack and Roxana, those novels deal with the personal history of some hero or heroine, usually a whore, a pirate, a pickpocket, a rogue or some other criminal. In most of his works, he gave his praise to the hard-working, sturdy middle class and showed his sympathy for the downtrodden, unfortunate poor. Defoe was a very good story-teller. The realistic account of the successful struggle of Robinson single-handedly against the hostile nature forms the best part of the novel. Robinson is here a real hero: a typical eighteenth-century English middle-class man, the pioneer colonist. IV. Jonathan Swift a prose writer and a master satirist. A Tale of a Tub and Battle of the Books established his name as a satirist. His A Modest Proposal is generally taken as a perfect model. His other works are: The Drapier’s Letters , Gulliver’s Travels Gulliver’s Travels: Swift’s best fictional work, the book contains four parts. Its social significance is great and its exploration into human nature profound. In his writings, although he intends not to condemn but to reform and improve human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 导语:在音乐本体论上,嵇康认为心与声是需要区分的事物,人的感情是受外界因素影响的,但音乐本身却只存在旋律和乐曲的变化,并不存在任何感情。以下是WTT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关于音乐教育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 一、传统高校音乐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陈旧落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现今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拘泥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应用传统课堂理论讲授、教唱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陈旧落后,不能跟随时代的发展有所创新,在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开发方面有所欠缺,与现代教育要求的创新教育理念相脱节。高校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专业人才缺乏,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待加强。 (二)课程设置不科学,缺乏实践机会 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音乐素养。实际上,高校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对于实践课的安排就有所欠缺,个别高校甚至根本就没有开设

音乐实践课。究其原因,就是高校在音乐教育方面普遍将教学重点放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对音乐实践予以忽略,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亟待改进。 (三)音乐教育模式缺乏创新 虽然一再提倡教育模式改革,但是因为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很多高校在教育模式上固守于传统,缺乏创新,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都没有变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音乐教育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现代教育的发展步伐,对于高校音乐教育来说,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创新,创新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水平。(四)高校音乐资源缺乏,阻碍了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步伐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资源来看,很多高校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资源缺乏情况。虽然在一些发达地区的高校或者经济条件较好的高校,在音乐教育资源方面比较丰富,但是从我国高校总体音乐资源配置程度来看,音乐资源缺乏的情况还是很普遍的。音乐资源的缺乏使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的发展受到限制,也阻碍了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途径 (一)建立科学、独立的教学机构 在我国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方针指引下,根据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机构设置的实际,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电子音乐发展史

电子音乐发展史 摘要:电子音乐(electronicmusic)一词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它是专指运用有电子手段产生或修饰的声音所制作成的音乐。在电子音乐发展的这些年来,西方音乐理论也在不停地进化,先后出现了勋伯格、梅西昂等一大批音乐家,他们著作的出现,颠覆了整个西方基础音乐理论 关键词:电子音乐;西方基础音乐理论; midi;现代 虽然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就已成功地用电波传送过第一个完整乐句,但由于电子技术水平的原因,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电子音乐还只限于某些新发明的电子乐器和磁 带音乐;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一些当时的音乐大师(如欣德米特和奥涅格等人)都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五十年代以后出现了各种能够用合成的方法制造电子音响的电子综合设备,其中包含某些最重要的电子器材(如振荡器、滤声器、录音机等),并与具体音乐相结合,采用电子手段编辑各种自然音响;自八十年代始,由于个人计算机的逐渐普及,将合成器和计算机结合起来构成音乐工作站,已是很自然的事,从而为引入乐器数字化接口(midi)提供了可能。综上所述,电子音乐大体经历了最初利用阶段;早期的以电子乐器和磁带音乐为主的电子音乐,以及近期的以电脑音乐为主的计算机音乐三大阶段。 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发明了可

以将声音转化成电子信号的电话。在这里我们可以把1876年看作电子音乐元年。如果我们到现在都拿着两个中间穿了线的玻璃杯来作远程交流的话,那么电子遇到音乐,将还是遥遥无期的事。 紧接着在1877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尽管爱迪生的留声机只是由齿轮传动的手摇机械装置,但拿着自己发明的留声机录制的“mary had a little lamb”还是宣告了机械复制时代的来临。不管听起来是否残忍,电子音乐史本身就是部技术史,没有机器就没有电子音乐。 留声机的诞生为音响世界开辟了极其广阔的天地,如同是音乐领域内的一场革命,首先得到收益的就是音乐的欣赏方式。长久以来,人们欣赏音乐无一不需要亲临演奏现场,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还可以领略到演奏者的风采,然而却限制了音乐的传播广度,妨碍了音乐艺术的发展。留声机的出现使这些不利因素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并且随着电子技术的逐步发达,这种改变也越来越有成效。除音乐欣赏外,一些电子技术和设备也用于音乐创作和演奏方面。 瓦雷兹早在1922年就曾预言:为创作出二十世纪的音乐,作曲家必须与电子学家合作。在他创作的《离子化》、《积分》以及《八面体》等作品中,已显示出了一些电子音乐的构思,只是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局限,表现手段的匮乏,才没能实现其原来的设想。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在这方面的做法显得是那样直截了当。他在《罗马松树》这部作品中,用留声机在乐队演奏过程中重现夜莺的

作曲技法简史及作曲技法学习

作曲技法简史及作曲技法学习 说到作曲理论,很多人都把它看成很恐怖,很复杂,很学术很专业的东西。说到写作品,可能很多人更是望而却步,就算写,很多人也顶多局限于是单旋律的小歌,或者其他什么东西。 其实作曲理论并没有那么复杂,只是很多情况下被人为复杂化了。今天这个文章就谈最基础的理论和技法,以及发展的情况,至于艺术创作,就是另外一个级别的问题了。也是无法进行讨论的问题。这个跟个人的品味(而非品位)和情趣有关。 从欧洲音乐史来说,很糟糕,因为只能从欧洲音乐史来说,因为中国从来就没有成型的自主的音乐创作理论,倒是有不少理念。目前常用的也仅仅是从欧洲形成的作曲理论。所以说到技法的发展得从欧洲音乐史说起,欧洲音乐跟很多文化的音乐都一样,最早都是单声部音乐,被誉为欧洲音乐基石的格利高里升咏其实就是单声部音乐。后来慢慢的开始使用二声部写作的方式,开始用的很简单,都是平行八度,或者是平行五度,因为当时是允许不协和音程的,慢慢的演变成了多声部音乐,而且,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了中古调式,或者称为教会调式,由于当时还没有小节线的存在,当时作品的节奏是比较自由的,但是这个自由不是那种绝对的自由,而是在重拍位置上,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不像后来的音乐,多数作品都是有规律的重音位置。那个时期也是对位法鼎盛发展的时期,那个时代的人考虑的更多是线条的东西,而和声并不是当时的课题,所以说,那个时代的音乐如果现在听起来会有种比较怪异的感觉,所以说,在巴洛克时期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作曲家使用教会调式来创作音乐,但是也有特例,比如说贝多芬的晚期四重奏Op127(?这个具体记不清了)的第二乐章就是用教会调式写出来的。好像浪漫派也有具体的例子,但是很少很少。那个时期的作品,很多东西会让今天的人不可思议,看当时的乐谱,很多谱子都是分开写的,合唱作品只有分谱,而没有总谱,这在后来都是反过来的,很多东西只有总谱没有分谱。多声部的声乐作品在那时是鼎盛一时,而器乐最多也就是给人打打边鼓帮帮忙而已。而且那个时代很多乐器也发展得并不成熟,慢慢的到了十五世纪,从1600年,音乐史的纪元进入了巴洛克时期。也是从这个时期的音乐开始,技法对今天的影响越来越大。巴洛克时期第一件大事就是出现了歌剧,尽管人们已经根本不知道最早的歌剧是什么样子了,但是,歌剧确实在巴洛克时期发展了起来。不管是格鲁克,蒙泰威尔第,斯卡拉蒂,还是亨德尔都写了大量的歌剧,可是音乐史上最顶峰的大师,巴赫却一部歌剧都没写过,不过倒是写了不少清唱剧,也算是弥补了一下子。巴洛克时期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因为,是个音乐技法,以及音乐创作材料的发展时期。因为在15世纪开始,大小调的形式出现,慢慢的取代了中古调式(教会调式)的地位,人们也慢慢的习惯了大小调的那种导音的倾向性,那么就形成了今天的和声的雏形。这也是音乐历史的巨大进步,当然,大小调也不是一天就完成转化的,也是花了不少时间的。巴洛克时代的另一大贡献就是就是在律制上面的,十二平均律的发现,对于世界音乐历史都是有着里程碑一般的意义,虽说,这个很多书上都是这么说的,恐怕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并不多,可以说没有这个基础,就没有今天的音乐。稍微说点律制的问题,在平均律以前,用的大多数都是五度相生律(在欧洲就是毕达哥拉斯原理而确定的音律),还有的就是纯律,当然,这两种音律到现在也还是有应用的地方,很多地方这两种音律相对与平均律来说,有很高的音乐优势。但是五度律和纯律都有自己的缺点,那就是如果以一个音为基准把上方所有的五度都调纯了,再把所有的八度调纯了,按照基本理论来说,到了第12个五度的时候就跟这个音后八个八度的两个音是重合的,也就是音名不同,而实际上是两个同样的音符,可是实际操作起来这个音却有两种音高,从过5度调出来的要通过八度调出来的高那么一点点,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音乐专业)

音乐,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一种艺术欣赏,而且是一种精神享受。音乐大致分为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两类。毫无疑问,当代的大多青少年热衷于流行音乐,认为“流行音乐是艺术殿堂的宝库”。而热衷于古典音乐的青少年就寥寥无几啦。为什么大家热衷于流行音乐?都持着这个喜爱流行音乐观点呢?就这一问题,我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简介:流行音乐,大家都很熟悉,就是popular music。大范围的流行的,能够让广泛的人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流行音乐包括国外的、包括国内的,不再是简单的作词作曲就能完成一首歌。多数的流行音乐的创作者都是青年一代;多数的流行音乐的都是以青年们的情感主体为主;多数的流行音乐使用的乐器都是大众流行的乐器,比如吉他;多数的流行音乐的创作贴近大家心灵,不要求高雅的情操和精湛的技术。流行音乐作品就像他所说的只是“流行”,并不能***长久的保存它的经典。从《纤夫的爱》、《朋友》、《同桌的你》到《天黑黑》、《黄昏》、《他一定很爱你》,无数的流行音乐雨后春笋似地出现,隔一两天就有新专辑。从邓丽君、尹相杰、刘德华到张惠妹、周杰伦、阿杜,无数的歌星献给人们无数美丽的音乐。古典音乐,起源很早,就是class ical music。从巴赫、海顿一直到李斯特、约翰?斯特劳斯,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很多人记 忆犹新。古典音乐为什么能够久胜不衰呢?那是因为古典音乐比流行音乐更能够震撼心灵、更能让人记住。多数的古典音乐的创作都是经典,没有很强的艺术天赋的人是创造不出经典的古典音乐的;多数的古典音乐使用的乐器都是古老的民族/西洋乐器;多数的古典音 乐都是权利和品位的象征;多数的古典音乐有着高雅的艺术情操和精湛的演奏技术。古典音乐有很多作品家喻户晓,像《命运交响曲》、《梁祝》、《星星变奏曲》、《婚礼进行曲》、《蓝色多瑙河》、《爱之梦》等等。古典音乐里有着很多辉煌的创作家,像音乐 巨人——贝多芬,钢琴诗人——肖邦,音乐神童——莫扎特,交响乐之父——海顿等。 他们多数都有着平凡的一生,并不富裕,也并不渴望富裕,他们用自己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他们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 二、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对比: 每一个人从内心都会肯定古典音乐的魅力,只是有时还认识得不很透彻,才没有表现出来而已。这个“认识”不但包括对音乐的领会力,还包括教育程度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即使是肖邦,他休闲的时候说不定也会乐意听听迈克儿的热血作品,因为当时他为能休息而兴奋不已,需要比钢琴曲更激烈的东西来表达。 三、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探讨:为什么从过去的只听钢琴曲、交响乐,转变到现在兼 容并包的局面呢?因为流行音乐的感情蕴涵非常浅显,能够瞬间唤起听众的感情。因此,听众不需要特定的心情、特定的环境,就可以直接进入到主创人员创设的情景中,从而达到与演唱者一起激动、一起忧伤、一起回味悠长的境界。流行音乐的流行就是因为它实在太大众化,根本不需要你有任何的条件,是完全的大公无私的音乐。如今的社会节奏日趋快速,大量信息的广泛传播需要及时处理,商业谈判分秒必争,学习生活如同绷紧的弦。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张,需要以音乐来加以调剂。这种情况下古典音乐那种深深埋藏的韵味怎么会是享受呢?一位音乐爱好者拜访了一位友人,她家中的光碟数目绝对是瞠目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