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概述
第一章刚架桥的主要类型及构造特点第一节概述

第一章 刚架桥的主要类型及构造特点第一节 概述1.桥跨结构(主梁)和墩台(支柱)整体相连的桥梁叫做刚架桥。
2.受力特点:(1)由于桥墩和桥台之间是刚性连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将在主梁端部产生负弯矩,减少跨中的正弯矩;支柱除承受压力外,还承受弯矩;刚架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一般都产生水平推力。
(2)刚架桥大多做成超静定的结构型式,故在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墩台不均匀沉降和预应力等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会产生附加内力(次内力)。
在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转换和徐变也会引起附加内力。
附加内力有时可占整个内力很大的比例。
3.刚架桥的结构特点:外形尺小,桥下净空大,桥下视野开阔,混凝土用量少。
但是钢筋用量较大,基础造价也较高。
第二节 刚架桥的类型1.门式刚架桥:腿和梁垂直相交呈门架形。
(1)门式刚架桥的类型①单跨门架桥。
②双悬臂单跨门架桥。
将梁的两端悬伸至门腿之外,在悬伸端加平衡重或在悬伸端和腿脚间设置预应力拉杆,可使梁的支承截面产生较大的负弯矩,以降低梁的跨中正弯矩和挠度,有利于修建跨线桥。
③多跨门架桥。
④三跨两腿门架桥。
2.斜腿刚架桥:由一对斜置的撑杆与梁体固结后来承担车辆荷载的桥梁称斜腿刚构桥。
其特点为:①其压力线近于拱桥,比门式刚架的立墙或立柱受力更合理。
②斜腿以受压为主,主梁跨度缩小,支撑反力有所增加,而且斜柱的长度也较大。
③跨越能力强。
3.V形墩刚架桥:为减少支柱肩部的负弯矩峰值,将支柱做成V形墩形式。
内部高次超静定,外部接近连续梁。
4.带拉杆刚架桥:为方便采用悬臂施工,并且减少跨中正弯矩和挠度值,做成两端带拉杆的结构形式,施工时可在端部临时压重。
5.T形刚构:T形刚构桥是一种具有悬臂受力特点的梁式桥,最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由于钢筋混凝土梁式结构承受负弯矩,顶面裂缝不可避免,因此钢筋混凝土T形刚构不可能做成很大的跨径。
而预应力混凝土T形刚均可直接采用悬臂施工法,从20世纪50年代产生以来,预应力混凝土T形刚构得难了迅速发展。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述

3.长篇故事诗《玫瑰传奇》
• 《玫瑰传奇》包括两部分。上部是骑士 文学,约4300行,写于13世纪20年代,作 者是吉约姆· 德· 洛利斯,相传是教士。它 采用寓意写法,以“玫瑰”代表少女, 叙述“情人”追求“玫瑰”而不得的故 事。有人说它“是骑士文学中 ‘典雅爱 情’故事的翻版”。
3.长篇故事诗《玫瑰传奇》
《罗兰之歌》Chanson de Roland
• 史诗体现出民间文学的特色:
1、重叠法。例如奥利维埃 3次建议罗兰吹号角,罗兰3次 拒绝。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以突出罗兰出于“荣誉”而 产生的固执。 2、对比法。例如查理大帝为国勤劳,爱将士胜于爱自己 的生命;而马尔西勒则懦弱卑鄙,使他悲恸的不是将 士的牺牲,而是儿子的死亡。再如罗兰忠心耿耿,为 了“可爱的法兰克”流尽了最后的一滴血;而加奈隆 则为了个人恩怨不惜出卖自己的国家。 3、风格粗犷、朴素。
• “典雅爱情”和骑士冒险故事相结合,构成骑士传奇的的基本主 题。在“典雅爱情”面前,基督教所宣扬的禁欲主义事实上已经 找不到立锥之地了。
King Arthur
《 朗 斯 洛 》
《特利斯坦和绮瑟》
Tristan and Isolde
• 特利斯坦和绮瑟无意中喝了一种 可以使人永世相爱的神药,结果 他们由于这种永远消灭不了的爱 情而招致了绮瑟的丈夫马尔克国 王的无情迫害,最后他们双双自 杀。
1、骑士抒情诗
• 骑士抒情诗最早于12世纪初出现在法国南方的普罗旺斯,中叶蔓延到北方, 直到14世纪中叶才衰落。
• 骑士抒情诗的中心主题是骑士之爱,即所谓骑士的典雅爱情:
“Courtly Love” ——歌咏骑士的冒险事迹及其与恋人的悲欢离
合。 • 骑士抒情诗中最著名的是“破晓歌”。它们用热烈的笔调描写骑士与贵夫人 幽会以及破晓时依依惜别的情形,用精美的语言来讴歌爱情,用赞美宗教、 上帝及圣母的语句来赞美世俗的女性,表现出与宗教禁欲主义的对抗。恩格 斯说:“破晓歌,成了普罗旺斯爱情诗的精华。” • 法国北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抒情诗都曾受普罗旺斯抒 情诗的影响。意大利大诗人但丁的抒情诗集《新生》也是在普罗旺斯抒情诗 影响下写出的。
1概述、中枢神经系统

内部空腔——侧脑室。
1)大脑皮质及其功能定位:
在大脑皮质的不同部位,神经元的形态不同,所以功能上 也有所不同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接受某些刺激,完成某些 反射活动的相对集中区,称为皮质功能区:
35
躯体运动区
管理对侧半身的骨骼肌运动。 主要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 身体各部在此区的局部定位,宛如一个倒立 的人形(头面部不倒)。
27
(三)间脑
位置 分部 分为背侧丘脑 、下丘脑等,内有第三脑室。 在中脑和端脑之间,大部分被端脑所覆盖。
(1)背侧丘脑
又称为丘脑 位于间脑的背侧, 为一对卵圆形的灰 质团块
28
1、背侧丘脑又称丘脑:
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 外侧核群后部的腹侧份称为腹后核 全身各部的躯体感觉冲动,都要 经腹后核中转后再传人大脑 在背侧丘脑后下方,有一对隆起: 内侧膝状体——与听觉传导有关 外侧膝状体——与视觉传导有关
46
1)可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与颅骨相贴,∴无硬膜外隙 硬脑膜与颅盖的连接较疏松,与颅底的连接则相当紧密 ∴颅底骨折易被撕裂 2)可形成一些结构: A.大脑镰 伸入大脑纵裂内的硬脑膜,形似镰刀
B.小脑幕
伸入大脑横裂内的硬脑膜,形如幕状
C.硬脑膜窦 在脑的某些部位,硬脑膜两层分开,00 00000围成的腔隙。内含脑的静脉血 主要的有上矢状窦、直窦、海绵窦等
脊髓圆锥:脊髓下端变细呈圆 锥状的部分。 终丝:为软脊膜形成的细丝, 由脊髓圆锥向下,止于尾骨。 马尾:由在脊神经末端下行的 脊神经根组成。
9
脊髓的外形
白质
灰质
10
•前正中裂:前正中线上,宽而明显 •后正中沟:后正中线上,不明显
第一节 词汇概述

11
2.语素的分类
语素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分出各种类型。 (1)按音节多少为标准
单音节语素:天、地、农、士、啥、花儿(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 双音节语素:葡萄、参差、尼龙、沙发 多音节(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的语素):如萨其马、伊妹儿、巧克力、 法西斯、哈尔滨、乌鲁木齐
12
• 双声:流连、忐忑 • 联绵字 叠韵:玫瑰、唠叨 • 非双声叠韵:芙蓉、疙瘩 双音节语素 • 音译 吉他、纳粹、 拉萨、菩萨 • 叠音 猩猩、潺潺、娓娓、隆隆 •
白色的菜 (词)
他喜欢读小说。
白色的马(短语)
他(很)喜欢读小说。“他喜欢”是短语 他喜()欢读小说。“喜欢”是词 他喜欢(夜里)读小说。“喜欢读”是短 语 他喜欢读(古典)小说。“读小说”是短 语 他喜欢读小()说。“小说”是词
某些合成词在使用中往往可以扩展, 变成了词组。这种结合在一起时是词, 扩展后是短语的合成词,叫离合词。
6
• 空间范围 • 普通话词汇 ------狭义的现代汉语词汇
• 普通话词汇 + 汉语各方言的词汇 -------广义的现代汉语词汇
7
数量 《辞海》1979年版收词9万余条,1999版收词12万,其 中科技词条7-8万条。 《辞海·语词分册》1977年版收词38600条,《增补本 》收1.8万条,共56600条。 《现代汉语词典》1965试用本收词5万6千条,1996修 订本收词6万5千条。
17
• •
附:自由语素
自由语素
能独立成词 实语素
•
• 语素 •
不定位
不能独立成词
•
• •
不自由语素
位置
不定位
定位
• 自由语素有严格和不严格两种定义。后者指能独立成句的语素。 • 半自由语素指不能独立成词,但可以在不同的位置上自由构词的语素。
第一节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 在欧洲,现实主义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它的出 现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拨,但并不是对浪漫主义的 彻底否定。它最初是打着浪漫主义的旗号登上文 坛的,许多现实主义作家都是从浪漫主义转向现 实主义的,直到19世纪50年代初,“现实主义” 这个名词才在欧洲盛行,现实主义才成为一个自 觉的流派。在欧美范围内,现实主义的 发展总体 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为前期,其中心在法、英等国;70年代到20世纪 初为后期,其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
• (二)思想艺术特征 思想特征: • 首先,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 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 认识价值。科学主义成为一种时代风尚,作家们都以研究 与分析社会为己任,把广阔真实地反映时代的风俗史作为 文学创作的最高理想。正是在这种科学意识和历史意识的 指导下,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地再现了人类历史上封建制度 衰亡、资本主义制度上升这一重大历史变革,具有珍贵的 历史文献价值和很高的社会认识价值。 • 其次,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 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 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艺术特征:
• 首先,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格 外重视艺术描写的客观真实性,认为作家应该“按照生活本 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使作品的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具有 同构性,从而使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为了真实地描 写生活,现实主义作家十分注重细节描写,而为了达到细节 的真实,他们常常不惜作实地考察,收集大量准确的事实材 料。 • 其次,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受科学主义的影响。 •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良种倾向。 • 第四,现实主义以叙述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 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第一章-第一节-平面形画概述

第一节 平面形画概述 一、 平面形画的概念
在二维平面的条件下,舍弃三维的纵深结构,重点学习和研究物 象的形体比例、画面构图、基本形概括等平面造型的要素,以及训练 平面造型的分析比较、整体观察与表现技能的方式方法。
二、 平面形画及造型要素
点、线、面试绘画造型的基本要素,平面形画亦是如此。
3
4
5
观察时,首先 要抓住大的轮廓、大 的比例。可以省略一 些不重要的琐碎细节, 然后再由大到小逐步 深入一些局部的细节
8
第一节 平面形画概述 五、 比例与分割
绘画时,通常 表现的事五天的相 似形,即同比例放 大或缩小。另外, 比例也觉定着一个 形象的整体或局部 特征。
9
第一节 平面形画概述 五、 比例与分割
6
第一节 平面形画概述
三、 基本形的分析与形体概括
方法就是用较简单的一个或几 个某种基本的几何形,概括地认识、 分析和表现物象。
具体的做法就是用长直线先概 括地勾画出物象整体特征,然后用 稍短的直线概括出稍具体些的物象 基本形态,为下一步深入奠定基础。
要求是整体比例准确、突出物象 的整体特征
7
第一节 平面形画概述 四、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绘画(一)
1
第一节 平面形画概述
本章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平面形画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将来的工作
实践中接触到的几乎都是平面形的画面。学会整体的观察与表现是 本章节的重点。在二维平面的条件下,学习和观察、表现物象的形 体比例、基本形概括与其他平面造型要素。
知识目标: 1.了解平面形画的概念及造型特点 2.掌握平面形画的方法及绘制要点
10
11
1213Biblioteka 六、 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平面形画? 2、为什么它是幼儿园的教学常用的表现形式? 3、尝试着对身边的一些事物进行基本形的分析与形体概括。练习 用平面形画法画出身边的一组实物。 4、用平面形画法表现一些幼儿园常用的主题。
第1章 概述(第一节GMDSS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GMDSS的定义GMDSS是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的英文缩写。
GMDSS是在现代无线电通信第基础上,为满足海上搜救与安全通信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第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
船舶一旦发生遇险,能迅速报警,并以岸上为中心,陆上负责搜索与营救的主管部门、遇险船附近的船舶参与,能迅速有效的展开搜索与营救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海难事故的发生。
第二节GMDSS的海区划分提问:使用GMDSS系统,需要在船舶上配备GMDSS的设备,是不是船舶越大、越重,需要配备的设备就越多呢?不是的,那船舶配备是根据什么要求来配备的?回答:根据船舶航行的海区来配备的。
在GMDSS中,船舶无线电设备的配备是根据船舶航行的海区来确定的,GMDSS中明确规定了四个海区。
■A1海区:在VHF海岸电台覆盖区,且可实现船岸VHF-DSC报警(现可延伸30-50海里)■A2海区:除A1海区外,MF海岸电台覆盖区,且可实现船岸MF-DSC报警。
(现可延伸到250海里)■A3海区:除A1、A2海区外的INMARSAT静止卫星覆盖区(南、北纬70度以内),此海区可连续船岸报警。
■A4海区:除A1、A2、A3海区外的区域(南、北纬70度以上的两极地区)第三节GMDSS的功能GMDSS要求海上航行的所有船舶,无论其航行在哪个海区,必须具备以下九大功能:(有板书)■1.发送船到岸的遇险报警;■2.接收岸到船的遇险报警;■3.发送和接收船到船的遇险报警;■4.搜救协调通信功能。
指参与搜救遇险报警的RCC、其他船舶、飞机和搜救现场指挥人员之间第通信。
由RCC直接控制或RCC指定电台控制,参与遇险搜救的通信工作。
■5.现场通信功能。
遇险船舶和现场援助单位之间的通信。
■6.发送和接收寻位信号。
由EPIRB和SART发出■7.发送和接收海上安全信息(MSI)。
MSI包括航行警告、气象警告、气象预报和其他的保证航行安全的信息。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服装分类

(六)其他分类方式
1、按性别分类; 2、按年龄分类; 3、按季节分类; 4、按特殊功能分类; 5、按服装的厚薄和衬垫材料来分类。
完
男士服装与体型的配套
1. 肩部大于臀部类型 这种类型的体态比较匀称,对服装的选择面较大。
2. 肩部与臀部相当类型 属于高体型,在服装上可用深色和水平线因素来增加重量 感。 3. 肩部小于臀部类型 属于矮胖体型,面料的纹样多选择垂直线型,并且需要比 较平整的面料。款式 免横向对称服饰线和钮扣的安排。选用细些皮带较合适。
(二)根据服装的历史起源分类
1、史矢分类法 (1)原始服装:即直接取自然界的植物花叶或树皮、兽皮等原料,基本 不经过加工而围在人体上的掩盖物或装饰物。 (2)热带服装:是指用较薄的纺织面料直接披缠在人体上或进行少量的 结构设计而制成的服装。 (3)寒带服装:是指将衣料紧紧包裹住身体(包括双脚),为求穿着舒 适合体和御寒保暖,加上裁剪缝制的工艺不断提高,逐渐演变成上衣与下 裤的形成。 2、缪氏分类法 (1)固定服装: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某种服装,或是沿袭传统 的、标志某个国家或民族的服装。 (2)时派服装:是指开始有少数人穿着,逐渐为大多数人所广泛效仿的 服装,有时是特地倡导的,而有时却是个别人无意识的标新立异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周期短,变化快。
2、按穿着用途分 (1)社交服 (2)日常服 (3)职业服 (4)运动服 (5)室内服 (6)舞台服 (7)劳保服装 (8)防寒服装 (9)校服 (10)休闲服
3、按使用的面料 和工艺制作分类 (1)布服装 (2)毛呢服装 (3)丝绸服装 (4)化纤服装 (5)裘皮服装 (6)毛皮服装 (7)皮革服装 (8)梭织服装 (9)针织服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级 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未达到正常
5级 肌力正常
(1).下列哪项属于深感觉
A.痛觉 B.温觉 C.触觉D.位置觉 E.两点辨别觉
(2).头痛病人避免用力排便的主要意义是 防止
A.呕吐 B.脑血栓形成
C.颅内压增高 D.心脏负荷增加 E.心绞痛发作
某下肢瘫痪患者,经查肢体能在床面上滑 动但不能自行抬起,此肌力应判为
护理评估
健康史
询问病人有无颅内感染、血管病变、占位 性病变及颅脑外伤等颅内疾病病史
有无头颅邻近器官或组织,如五官、颈椎、 颈肌病变的病史
有无发热性疾病、高血压、缺氧、中毒、 及尿毒症等全身性疾病病史
有无神经症及癔症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病情观察
减轻疼痛 心理护理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①环境等诱因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光线柔和。 ②休息:非器质性头痛病人增加休息和睡眠时 间。器质性头痛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头部活 动。 ②病情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大小
第九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 述
王迎迎
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 一方面它控制与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 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另一方面通过神 经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使机体对环境变化的 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统 一。神经系统对生理机能调节的基本活动形 式是反射。人的大脑的高度发展,使大脑皮 质成为控制整个机体功能的最高级部位,并 具有思维、意识等生理机能。
四、感觉障碍
定义及分类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定义
感觉障碍是指各种形式刺激(如痛、温度、 触、压、位置、振动等)作用于人体各种感 受器后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
常表现为感觉过敏、感觉异常、疼痛或感 觉减退和消失。
分类
感觉分为: 1. 内脏感觉 2. 特殊感觉(视、听、嗅和味觉) 3. 一般感觉: 浅感觉(痛觉、温度觉及部分触觉)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 复合感觉(实体感觉、图形觉和两点辨别觉等)
大脑半球、脊髓前角细胞病变
单瘫
一侧大脑半球病变
偏瘫
中脑、脑桥病变
交叉瘫
脊髓横贯性损害
截瘫
高颈段脊髓病变
四肢瘫
护理评估——身体状况
(3)肌力测评★
分级
临床表现
0级 肌肉无任何收缩(完全瘫痪)
1级 肌肉可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
肢体仅能做水平运动,但不能克服地心 引力,即不能抬起
3级
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 阻力
鉴别点
瘫痪分布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肌束颤动 肌电图 神经传导 失神经电位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中枢瘫)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以整个肢体为主(单瘫、偏瘫等) 以肌群为主
增高 增强 有
减低 减低或消失 无
无或轻度失用性萎缩
明显
无
有
正常 无
异常 有
护理评估——身体状况
(2)瘫痪的类型
病变部位
瘫痪类型
某一神经根支配区或某些肌群无力 局限性瘫
常见症状
❖ 头痛 ❖ 意识障碍 ❖言语障碍 ❖感觉障碍 ❖运动障碍
一 头痛: 原因:颅内的血管,神经,脑膜等
颅外的脑膜,血管,头皮,韧带 头痛的特点: 疼痛性质: 电击样剧痛:三叉神经痛 搏动性跳痛(高血压、发热、血管性头痛) 浅表性头痛:眼、鼻、鼻窦、牙齿等部位
疼痛的时间: 颅内占位性头痛:晨间加剧; 高血压头痛(晨起重); 眼源性头痛:长时间阅读后 影响因素: 腰椎穿刺后直立位加重头痛
(三)对症护理
①头痛护理:采取减轻头痛的方法
②颅内高压病人床头可抬高15°~30°, 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呕吐物而窒息;
遵医嘱注射脱水剂,密切观察有无脑疝发 生
二、意识障碍
定义及分类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定义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反应 的一种精神状态。
护理评估
健康史
询问病人有无①颅内疾病;②全身感染性 身体状况
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包括嗜睡、昏睡、浅昏迷及深昏迷。 ★
三、言语障碍
包括:失语症和构音障碍(选择★)
一:失语症 1 运动性失语:口语表达障碍 2 感觉性失语:口语理解严重障碍 3 传导性失语:复述不成比例受损 4 命名性失语:不能说出物体的名字 5 完全性失语:所有语言功能障碍 二:构音障碍:发音困难、发音不清
护理评估——身体状况
1.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
(2)刺激性症状: ①感觉过敏:轻微刺激引起强烈感觉 ②感觉倒错:热觉刺激引起冷感觉 ③感觉过度:轻微的刺激引起强烈难以 忍受的感觉 ④感觉异常:没有任何外界刺激而出现 的感觉
护理评估——身体状况
2.感觉障碍的类型及临床特点
受损部位 末梢型感觉障碍 节段性感觉障碍
A.0级 B.1级 C.2级 D.3级 E.4 级
(9).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 A.高 血脂 B.高血压 C.肥胖 D.吸烟 E.高盐饮食
深昏迷时最重要的体征是
A.瞳孔反射消失 B.压眶反射迟钝 C. 病理反射阴性 D.角膜反射减弱 E.吞咽 反射亢进
主要内容
➢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功能 ➢ 神经系统疾病特点 ➢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及体征
解 剖 生 理及功能
分析 综合
神经系统
接收信 息传递 冲动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
脊髓
脑神经
脊神经
血液供应
疾病特点
病因: 感染、血管病变、肿瘤、外伤、中毒、免 疫障碍、遗传因素、先天发育异常和代谢障 碍等。 特点: 病情复杂 并发症多 死亡率高 致残率高
五、运动障碍
定义及分类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定义
运动障碍是指因神经系统执行运动功能的 部分发生病变而引起的异常。
可分为瘫痪、僵硬、不随意运动及共济失 调等。
护理评估——身体状况
1.瘫痪 肢体因肌力下降而出现运动障碍称为瘫
痪。
2.僵硬 指肌张力增高所引起的肌肉僵硬、活动
感觉障碍特点 手套、袜套型分布感觉障碍 受累节段的感觉缺失
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交叉型感觉障碍
感觉缺失 感觉分离
延髓外侧:病变同侧面部和对侧肢体感 觉缺失
护理评估——心理-社会状况
病人常因感觉异常而烦闷、忧虑或 失眠,易产生焦虑、恐惧情绪。
护理评价
病人的感觉障碍是否减轻或消失, 是否有损伤发生。
护理措施:了解
受限或不能活动。
3.不随意运动 不随意志控制的无目的、无规律
的面、舌、肢体及躯干等骨骼肌的不自主活动 。
4. 共济失调 机体维持平衡和协调不良所产生的
临床综合征。
震颤、肌强直
去大脑强直
慌 张 步 态 起 步 困 难
护理评估——身体状况
瘫痪
(1)瘫痪的性质:分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