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1节 概述
第四章营养繁殖

第四章营养繁殖第一节营养繁殖概述一、营养繁殖的概念1、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一部分来进行繁殖,从而获得全新个体的方法。
2、营养繁殖的方法包括:分株、压条、扦插、嫁接、组培二、营养繁殖的特点1、可以保持母本的优良的遗传性状。
2、对园林植物中不能结实的品种可以用营养繁殖。
3、繁殖速度快。
4、可制造一些特殊造型的植物。
5、简便、经济第二节分株繁殖一、分株繁殖的概念分株繁殖是将植物营养体从母株分离单栽借以繁殖植株的一种繁殖方法。
特点:优:成活率高、在短时间内可以得到大苗缺:繁殖系数小、不方便大面积生产、苗木不整齐,只适用于少量苗木繁殖或名贵花木的繁殖二、分株繁殖的树种选择1、易生根蘖的树种:如银杏、毛白杨、泡桐、玫瑰2、易生茎蘖的树种:如珍珠梅、黄刺玫、迎春等三、分株的时期春季:对于辖秋开花的植物在早春萌芽前进行,如木槿秋季:对春天开花的植物在秋季落叶后进行,如迎春四、方法1、灌丛分株:把母株一侧或两侧土挖开,露出根系,把带有茎干(1-3个)和根系的萌株带根挖出,另行栽植。
2、根蘖分株:把母株的根蘖挖开,露出根系,用斧头或铁锹把根蘖珠带根挖出,另行栽植。
3、掘起栽植:把母株全部带根挖出,用斧头或刀把植株根的部分分成几份,每份地上部分都要有1-3个茎干,有利于幼苗生长。
第三节压条繁殖一、概念压条繁殖是将未脱离母体的枝条压入土内或空中包以湿润物,待生根后把枝条切离母体,成为新植株的一种繁殖方法。
二、压条种类和方法1、低压法:根据压条的状态不同分为普通压条、水平压条、波状压条和对土压条等方法。
(1)、普通压条法:时间:在秋季落叶后或春季发芽前或雨季枝条:1-2年生的成熟枝条或当年生枝条(雨季)树种:普通压条法适用于枝条离地面比较近又容易弯曲的树种,如迎春、木兰、大叶黄杨方法:将母株上近地面的1-2年生的枝条弯到地面,挖一个深10-15厘米,宽10厘米左右的沟,靠母株一侧的沟挖成斜坡状,把枝条压入沟中埋好(2)、波状压条法:时间:秋季落叶后进行枝条:1-2年生枝条树种:波状压条法适用于枝条长而且柔软或蔓性树种,如芍药、紫藤、葡萄方法:将整个枝条波浪状压人沟中埋好。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第1节 从全球变暖谈起 课件32张PPT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
温 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度 计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用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
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温度计的使用
(2)体温计
体温计又称"医用 温度计"。体温计 的工作物质是水 银。
瑞典科学家摄尔修斯 首先制定了温度计的 分度方法,故被称为 摄氏温标,单位符号 为℃。
(2)工作原理:热胀冷缩。
一、温度和温度计
(3)摄氏温标:
①在1个标准大 气压下,纯净的冰 水混合物的温度: 0℃。
②在1个标准 大气压下,纯水 沸腾的温度: 100℃。
0℃
冰水混合物
沸腾的纯水
100℃ 0℃
一、温度和温度计
100等份
100℃:水的沸点 0℃:水的冰点 ③10摄氏度写作10℃; -5摄氏度,写作:-5℃读作“负5摄氏度”或“零下5摄氏度”
一、温度和温度计
④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 (°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
国际单位制采用热力学温标:由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创立 以-273℃作为起点——绝对零度,单位:开尔文(K),1K=1℃。 绝对零度是物质低温的极限值。
第1节 从全球变暖谈起
新课引入
我们知冷知热都和什么有关呢?
新课引入
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将为人类生活带来 哪些影响?
新课引入
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
新课引入
温度和温度计
这里所说的温 度升高是怎样判定 的呢?怎样准确测 量物体的温度呢?
一、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

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物质的量浓度
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1 吃比较咸的食物时,比如连续嗑带 盐的瓜子。你的口腔有什么感觉?为 什么?
2 浸在清水的萝卜条和浸在盐水中萝 卜条会有什么不同?
二、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1、动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正常红细胞 吸水的红细胞 失水的红细胞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的特点
水分子的流动方向是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 其他物质的运输也一样吗?
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碘的含量明显高于 血液中碘的含量,说明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 细胞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即逆浓度梯度 运输。
动物细胞发生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膜具有选
择透过性)
细胞质与外界溶液可以具有浓度差
外界溶液浓度_<___细胞质的浓度
红细胞吸水 红细胞膨胀,甚至胀破
外界溶液浓度_=___细胞质的浓度
红细胞正常,无变化
外界溶液浓度_>___细胞质的浓度
红细胞失水 红细胞皱缩
2、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细胞壁 全透性 细胞液
细胞核
液泡膜
细胞膜 细胞质
原 生 质 选择透过性 层
成熟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植物细胞发生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原生质层内外具有浓度差
植物细胞
外界溶液浓度_<___细胞液的浓度
植物细胞吸水 植物细胞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__=__细胞液的浓度
植物细胞正常,无变化
外界溶液浓度_>___细胞液的浓度
四、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水稻和番茄对不同离子的吸收情况
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
第四章 第1节 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

错误;又由题图知,三点的转动半径 ra=rb>rc,根据 v=rω 知,va=v b>vc,故 A、D 错误。 答案:B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3.如图 4-1-5 所示,A、B 两个齿轮的齿数分别
是 z1、z2,各自固定在过 O1、O2 的轴上。
其中过 O1 的轴与电动机相连接,此轴转 速为 n1,求:
D.它们的频率之比 fA∶fB=2∶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解析: A、B 两个质点,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 sA∶ sB=2∶3,即通过的弧长之比为 2∶3,所以 vA∶vB=2∶3;
相同的时间内转过的角度之比 φA∶φB=3∶2,由 ω=ΔΔφt ,得
ωA∶ωB=3∶2,又 v=rω,所以 rA∶rB=ωvAA∶ωvBB=vvAB×ωωBA=
标量
标量
标量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匀速圆周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
(2)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等于零。
(×)
(3)线速度是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
(4)角速度是标量,没有方向。
(×)
(5)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相同,角速度大小及转速都相同。 (√)
首页
上一页
3.利用关系式分析线速度、角速度或周期的 变化时,要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在皮带传 动或齿轮传动的情况下,各轮边缘线速度 相等,同一轮子上各点角速度相等。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一、匀速圆周运动 1.定义 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弧长都相等的圆周运动。 2.性质 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 ,但方向时刻改变 ,故匀速圆 周运动是变速运动,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圆周运动。
动物病理学PPT课件:第4章炎症第1节炎症概述

三、炎症的局部表现与全身反应
(Manifestion)
(一)炎症的局部表现(Local signs)
1、红 ( Redness) 炎症局部组织发红,初期由于充血,局部血液中氧合 血红蛋白增多,故呈鲜红色;以后由于淤血,还原血 红蛋白增多而呈暗红色。
2、肿 (Swelling) 炎症局部组织明显肿胀,在急性炎症是由于充血、炎 性水肿所致;慢性炎症时局部肿胀主要是由于局部组 织细胞增生所致。
第四章 炎 症 (Inflammation)
第一节 炎症概述 第二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过程 第三节 炎症的发生发展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内容提要
1、炎症的概念,炎症介质的概念,炎症的原因。 2、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3、急性炎症过程及其发生机理,炎症的结局。
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性反应。 4、急性和慢性炎症的形态学分类,浆液性炎、
Causes
Physical agents: trauma, extremes of heat or cold, radiant ray, etc. Chemical agents:
exogenous substances, endogenous substances Microbiologic agents: Viruses, bacteria, fungi, protozoa, etc. Immunological reactions:
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的病变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炎症的概念、炎症的原因、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To understand concept, causes, local
manifestations, and systemic responses of inflammation. 2、熟悉各种类型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To be familiar with functions of various inflammatory mediators during th processes of inflammation.
第4章药用功能高分子

第1节 概述
公元前1500年,高分子化合物在医药中开始应用,但早期使用的 都是天然产物,如树胶、动物胶、淀粉、葡聚糖、甚至动物的尸 体等。
近一个世纪以来,用有机合成方法获得了大量低分子药物。它们 疗效高,使用方便,但许多品种却同时存在着很大的毒副作用。 此外,低分子药物在生物体内新陈代谢速度快,半衰期短,易排 泄,因而在发病期间要频繁进药。
第二节 药用功能高分子的类型和基本性能
c. VC微胶囊 维生素C因其分子中含有相邻的二烯醇结构,在空气中极易被氧 化而变黄,与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复合时问题更为突出。
以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苯二甲酸酯等为壁膜材料制成 的VC微胶囊,达到了延缓VC氧化变黄的效果。
如将VC微胶囊与 VC 晶体同时暴露于空气中一个月,VC晶体吸 湿粘结,色泽呈棕黄,而VC微胶囊却保持干燥,色泽略黄。试 验还表明这种VC微胶囊进入人体后,两小时内完全溶解释放。
第二节 药用功能高分子的类型和基本性能
2. 药用高分子应具备的基本性能
(1)高分子药物本身以及它们的分解物都应是无毒的,不会引起 炎症和组织变异反应,没有致癌性。 (2)进入血液系统的药物,不会引起血栓。 (3)具有水溶性或亲水性,能在生物体内水解下有药理活性基团。 (4)能有效地到达病灶处,并在病灶处积累保持一定浓度。 (5)对用于口服的药剂,聚合物主链应不会水解,以便高分子残 骸能通过排泄系统被排出体外。
第二节 药用功能高分子的类型和基本性能
(5) 药物微胶囊的优点 a. 能够延缓、控制药物释放速度,提高药物的疗效。 b. 掩蔽药物的刺激性、毒性、苦味等不良性质。 c. 经微胶囊化的药物,与空气隔绝,能有效防止药物贮存过
程中的氧化、吸潮、变色等不良反应。
第二节 药用功能高分子的类型和基本性能
第四章-第1节-LC振荡电路

波信 输 形号 出
图中看 出 fo为 零输出 被滤掉
图1
fo
提升电路 fo被提升 fo谐振后阻 抗最小, 和R4并联 后电路Ic达 到最大,fo 被提升
并联谐振电路
LC并联谐振的应用 滤波选频电路
对谐振频率信号呈高阻状态,下 图中如果输入信号Ui频率等于谐 振频率fo,则输出信号UO功率 最大,其它信号频率通过这个电 路则没有输出或输出很小的功率, 被衰减。Leabharlann UiUoRC高通滤波器
滤掉输入信号的低频成分,通过高频成分。
Ui
C
R
UO
RC低通滤波电路
又叫π型滤波电路。所谓的低通滤波器就是允许低频信号通过,而将高 频信号衰减的电路,主要在选频网络中有应用。
LC并联谐振电路谐振时阻抗最大,LC串联谐振电路阻抗最小
串联谐振的应用 滤波选频电路
滤波(吸收)电路的作用是将输入信号中某一频率的信号去掉。下图1 LC串联谐 振电路构成的滤波电路。电路中的VT1构成一级放大器,Ui是输入信号,Uo是这 一放大器的输出信号。Ll和C1构成LC串联谐振滤波电路,其谐振频率为fo,它接 在Q1输入端与地端之间。
第四章 手机的单元电路
具有某一个独立功能的电路 为一个单元电路
4 ~1 ~1谐振
由于电感和电容的特性不一样,它们串联或并联在电路中会产生振荡,这种振荡是 会随着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稳定会慢慢停歇的,称为衰竭式振荡,属于无源振荡。除 非有外来信号的注入才能不间断的振荡。LC振荡电路对特定频率信号发生振荡叫谐 振。这种谐振分为并联谐振和串联谐振。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第04章_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1-2)

• 分离角和汇合角恒等于90。
29
根轨迹的渐近线
• 若开环有限极点数n >开环有限零点数m,则将有 nm条根轨迹分支沿着渐近线伸向无穷远处。渐近
线与实轴的交点和交角分别为:
交点
n
m
pj zi
a j1
i1 (n m)
交角 = (2k+1) /(nm) ( k = 0, 1, 2, nm1 )
第四章 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
1
第1节 概述
一、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动态特性应满足 的基本要求
二、同步发电机励磁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指标
2
动态特性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①控制系统应能稳定运行(自身空载和带载情况下稳 定运行、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积极作用或负 面影响较弱不致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②动态特性要良好。
3
动态特性指标
①励磁电压响应比:励磁电压在最初0.5秒内上升的平均速率。
②由励磁电压响应曲线定义的指标:发电机空载、额定转速条 件下,突然加入励磁使发电机端电压从零升至额定值时的时间
响应曲线的上升时间(tr)、超调量(p)和调整时间(ts)可
以作为动态特性指标 。
上升时间(tr):由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或5%至95%或 0%至100%)的时间 。通常,对欠阻尼二阶系统,取0%至 100%;对过阻尼二阶系统, 取10%至90% 。
19
第3节 励磁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一、概念回顾 二、励磁控制系统空载稳定性分析 三、励磁控制系统空载稳定性的改善
20
概念回顾
1.基本概念 ①控制理论分类 ②古典控制论的分析方法 ③根轨迹的定义 ④根轨迹的求取方法 2.根轨迹的直接作法(设以开环放大倍数K为参变量) 作图规则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配位体(EDTA)的副反应系数 Y
1). 酸效应和酸效应系数 Y(H): 酸效应:氢离子与 Y之间发生副反应使 EDTA参加主反应的能力下降的现象。酸效
应的大小用酸效应系数 Y(H) 来衡量。
Y ( H )
H 1
1 [H ] [H ] [H ]
Ka5 = 10-6.24
HY3- = H+ + Y4-
K2H = 1/Ka5 = 106.24
Ka6 = 10-10.34
K1H = 1/Ka6 = 1010.34
b. EDTA 的各级酸离解常数、质子化 常数及累积质子化常数之间的关系 H6Y2+ = H+ + H5Y+
Ka1= 10-0.9
K6H= 100.9
H2Y2- = H+ + HY3Ka5 = 10-6.24
2H = K1H K2H = 1016.58 K1H = 1010.34 1H = K1H = 1010.34
HY3- = H+ + Y4Ka6 = 10-10.34
b. EDTA 的各级酸离解常数、质子化 常数及累积质子化常数之间的关系 H6Y2+ = H+ + H5Y+
2 n
这里,1,2,…,n 是 M-A配合物的各级 累积稳定常数,[A] 是 A 的平衡浓度。
若A 是弱碱,易与质子相结合,如将这一
反应看作是A的副反应,则:源自[ A ] [ A] [ HA] [ H i A] A( H ) [ A] [ A] 1 [ H ] [ H ] [ H ]
i 1 按分布分数δ 的定义,得:
2014-8-11
(1 i L )
n
i
M
ML
……
[M ] 1 n i CM 1 i [ L]
[ ML ] 1[ L ] n i CM 1 i [ L]
[ MLn ] n [ L] n i CM 1 i [ L]
10-0.9
Ka2
10-1.6
Ka3
10-2.07
Ka4
10-2.75
Ka5
Ka6
常数 逐级 质子化
常数 累积 质子化
10-6.24 10-10.34
K1H
1010.34
K2H
106.24
K3H
102.75
K4H
102.07
K5H
101.6
K6H
100.9
β1H
β2H
β3H
β4H
1021.40
β5H
pH
5 4 3 2 1 0
2014-8-11
lgK
lgaY(H)
MY
例1:计算 pH = 5.0 时EDTA 的酸效应系数Y(H)。
解 Y(H) = 1+[H+]H1+[H+]2H2+· · · +[H+]6H6 = 1 + 10-5.0+10.34 + 10-5.02+16.58
+10-5.0 3 +19.33 + 10-5.04+21.40
H5Y+ = H+ + H4Y
Ka2= 10-1.6 Ka3= 10-2.07 K5H = 101.6 K4H= 102.07
H4Y = H+ + H3Y-
b.EDTA 的各级酸离解常数、质子化 常数及累积质子化常数之间的关系 H3Y- = H+ + H2Y2K3H= 102.75
Ka4= 10-2.75 3H = K1H K2H K3H = 1019.33 K2H = 106.24
n i 1
i 1
i 1
MLn
如94页例1:
2014-8-11
三、常用络合剂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氨羧络合剂: 乙二胺四乙酸及其二钠盐 简称 EDTA ; 环己烷二胺四乙酸 简称 CyDTA; 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 简称 EGTA ; 乙二胺四丙酸 简称 EDTP 。
2014-8-11
1.氨羧试剂的特点:
1 K不稳n= K
M+L
ML
ML2
[ ML ] K1 [ M ][ L]
1
1 K不稳n-1= K
1 K不稳1= Kn
2014-8-11
ML+L
2
[ ML 2 ] K2 [ ML ][ L]
[ ML n ] [ ML n1 ][ L]
MLn MLn-1+L Kn
条件也会对络合物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 需要引入:条件稳定常数K '
稳定常数具有以下规律: a .碱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最不稳定,lg KMY<3;
b.碱土金属离子的 lgKMY=8-11;
c.过渡金属、稀土金属离子和Al3+的lgKMY=1319; d.三价,四价金属离子及Hg2+的lgKMY>20. 表中数据是指无副反应的情况下的数据, 不能反映实际滴定过程中的真实状况。
一、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副反应系数:某组分未参加主反应的总 浓度与该组分平衡浓度的比值,用α 表示: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
M
[Y ] Y [Y ]
[ M ] [M ]
[ MY ] [ MY ]
EDTA(Y)的副反应系数
络合物(MY)的副反应系数
MY
条件稳定常数
无副反应时: 稳定常数
K MY
[ MY] [ M ][Y]
有副反应时:条件稳定常数
K
' MY
取对数有:
MY [ MY'] K MY [ M '][Y'] M Y
lgK'MY = lgKMY-lgαY-lgαM+ lgα MY
1、 配位体(EDTA)的副反应系数 Y
[Y ] Y [Y ] [Y ] [ HY ] [ H 2Y ] [ H 6Y ] [ NY ] [Y ]
H N
+
CH2COOCH2COOH
EDTA 与大多数 金属离子形成 的螯合物具有 较大的稳定性, 对多数金属离 子而言,配位
比为 1 : 1 ,不
存在逐级络合
现象。
金属离子与 EDTA 的络合反应可简写成:
M + Y = MY
其稳定常数 KMY 为:K MY
[MY ] [M ][ Y ]
金属离子本身的电荷、半径和电子层结 构是影响络合物稳定性的本质因素。外界
由分布曲线得出:
1). EDTA 在水溶液中以 H6Y2+、H5Y+、
H4Y、H3Y-、H2Y2-、HY3- 和 Y4- 等七种 形式存在。在不同的酸度下,各种存在形
式的浓度也不相同 。 2). 在pH >12时,以Y4-形式存在( Y4-
形式是配位的有效形式);
b. EDTA 的各级酸离解常数、质子化 常数及累积质子化常数之间的关系 H6Y2+ = H+ + H5Y+
Ka1= 10-0.9 H5Y+ = H+ + H4Y Ka2= 10-1.6 H4Y = H+ + H3YKa3= 10-2.07
b.EDTA 的各级酸离解常数、质子化 常数及累积质子化常数之间的关系
H3Y- = H+ + H2Y2Ka4= 10-2.75 K3H = 1/Ka4 = 102.75 H2Y2- = H+ + HY3-
1023.0
β6H
1023.9
常数
2014-8-11
1010.34 1016.58 1019.38
c. EDTA与金属离子的络合物及其稳定性
EDTA 分子中具有六个可与金属离子形
成配位键的原子,因此 EDTA 能与许多金
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HOOCH 2C -OOCH2C H N
+
CH2
CH2
见99页例5和100页例6
当干扰离子N被掩蔽时,应计算出其平 衡浓度[N]代入(如例6和100页例7)。 3). 有几种副反应同时存在时,配体
(EDTA)的副反应系数Y
Y Y ( H ) Y ( N1 ) Y ( Nn1 ) (1 n)
2.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 M
一、络合物的平衡常数
Ag+ + 2CN- = [Ag(CN)2]以 K稳 表示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则
[ Ag (CN ) 2 ] K稳 2 [ Ag ][CN ]
2014-8-11
“β ”
从K稳的大小可以判断络合 反应完成程度、
络合物的稳定性及能否用于滴定分析。
金属离子与络合剂 L 形成 MLn 型络合物, 其过程为:
Ka1= 10-0.9
K6H= 100.9
6H= 1023.9
H5Y+ = H+ + H4Y
Ka2= 10-1.6 Ka3= 10-2.07 K5H = 101.6 5H= 1023.0 K4H= 102.07
H4Y = H+ + H3Y4H = 1021.40
EDTA的有关常数
逐级 离解
Ka1
最后一级累积稳定常数又称总稳定常数。
…………
二、 溶液中各级络合物的分布分数 MBE:
CM=[M]+[ML]+[ML2]+…+[MLn] =[M]+β1[M][L]+ β2[M][L]2+… +βn[M][L]n =[M](1+ β1[L] + β2 [L]2+… +βn [L]n )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