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知识梳理及考点突破:第8单元 健康地生活经典ppt课件

形成因 素
由遗传因素决定
与遗传因素无关,是病原体 作用于人体后而获得的一种 免疫力
首页
末页
目录
知识梳理
写作
综合性学习
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对多种病原体有效,而不是针 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
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
异物,具有专一性
器官
皮肤、黏膜等
胸腺、淋巴结、脾脏
包括防线
第⑨一__、__二__道防线
(2)移植别人的皮肤和移植自身的皮肤都会产生排斥反应吗? 移植别人的皮肤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而移植自身的皮肤不会产生 排斥反应。
4. 计划免疫 (1)概念: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11___疫__苗___, 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12___接__种___,以达到预防、
首页
第⑩__三____道防线
举例
人患炎症时,白细胞增多
被狗咬伤后,24小时内注射狂 犬疫苗
总结
与非特异性免疫相比,特异性免疫的免疫力更强,更有利于 人类适应环境
首页
末页
目录
知识梳理
写作
综合性学习
提分必练 (1)免疫对人体来说是否都是有益的,为什么?
并非都是有益的。当人体某些器官损坏,需要进行器官移植时, 由于免疫的存在,不容易移植成功。此时免疫就是不利的。
首页
末页
目录
知识梳理
写作
综合性学习
(3)免疫异常:当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时,会引发某些疾病。当免疫功能 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如有人注射青 霉素后会发生休克。 (4)免疫的类型: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者的比较如下:
通用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考点大全笔记 (2)

通用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考点大全笔记单选题1、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下列属于遗传病的是()A.新冠肺炎B.父母近亲结婚,女儿出现了白化病C.某家庭父亲和儿子均患了坏血病D.小丽因过多食用含激素类食品,出现了性早熟答案:B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
人类的疾病有显性基因控制的,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就是显性遗传病;也有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如血友病、白化病等。
A.新冠肺炎是由一种特殊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高危性肺部感染,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属于传染病,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正确。
C.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
所以,坏血病是营养缺乏病,不是遗传病,C错误。
D.小丽因过多食用含激素类食品,出现了性早熟,是激素失调引起的,不是遗传病,D错误。
故选B。
2、下列各项中,不利于保持心血管健康的是()A.养成低脂、少盐、清淡的饮食习惯B.吸烟、酗酒、经常熬夜C.坚持适合自身条件的体育运动D.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答案:B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平衡膳食;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ACD.养成低脂、少盐、清淡的饮食习惯,坚持适合自身条件的体育运动,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都有利于保持心血管健康,ACD不符合题意。
B.吸烟、酗酒、经常熬夜会严重危害身体各个系统的健康,也不利于保持心血管健康,B符合题意。
故选B。
3、“防溺水”和“意外事故”的安全教育不容忽视。
如图①②是某校模拟救护演练所采用的救护措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等①抢救结束后才拨打120电话呼救B.进行①时,应先使患者呼吸道畅通C.①的抢救措施为口对口吹气法D.②为b处动脉出血,应按a位置止血答案:A分析:病人在生命遇到意外事故如溺水、触电时,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要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来进行急救。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3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3章《健康地生活》知识点第一节传染病和免疫一、传染病及其预防:1、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4、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5、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6、预防传染病的三个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①控制传染源:对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措施,包括:隔离病人、疑似病人,对急性传染病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将患病的动物杀死、焚烧、掩埋等。
②切断传播途径:将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的过程进行处理,包括:打扫卫生;清洁消毒;开窗通风;海关检疫;禁止进口血液;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消灭媒介生物,勤洗手。
③保护易感人群:对未患病的人或动物采取措施,包括:增强身体体质;接种疫苗;不让易感人群接触到传染病病人。
17、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二、免疫与计划免疫:1、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破坏的是许多病菌的细胞壁。
3、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
4、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各种病原体都有预防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5、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6、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7、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原包括:2病原体、异物、器官等。
通用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2)

通用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八年级学生王平最近患上了流行性感冒,他在家中找到了一盒药,看了下面的药品使用说明后,认为此药不宜服用,最主要的原因是此药()A.有不良反应B.是非处方药C.不符合病症D.已过有效期答案:D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安全用药xz】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不使用过期药只是安全用药的一个方面,根据病情需要,恰当选择药物,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尽量避免药物人体的不良作用,才是安全用药的根本,题图中生产日期是2018年12月,有效期是2年,药品已过期。
此药不宜服用最可能的原因药物已过期。
故选D。
2、鼻喷式流感减毒活疫苗通过在鼻腔内喷洒进行接种。
下列关于该疫苗说法错误的是()A.与注射疫苗相比,该疫苗接种方式可避免刺痛感B.该疫苗通过鼻腔黏膜进入人体C.该疫苗可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D.接种该疫苗后,再次感染时人体不会产生大量相应抗体答案:D分析: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
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类型。
因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故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A.与注射疫苗相比,接种鼻喷式疫苗不用针刺,可避免触痛、骚痒等不良反应,A正确。
B.该疫苗通过鼻腔黏膜进入人体,不仅能刺激机体在体内产生抗体,同时还能够在鼻黏膜等处产生分泌型抗体,这些抗体能在鼻腔黏膜提供一层保护,从而增强了鼻腔黏膜的屏障作用,B正确。
部编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必考知识点归纳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下列有关健康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A.吸毒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并使心肺受损,但吸一次没有影响B.瘦肉、豆制品、牛奶、鸡蛋等高蛋白食品营养丰富,吃得越多越好C.酗酒造成的酒精中毒,只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对其他器官没有影响D.染上网瘾的人毫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答案:D分析: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娱乐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习惯等。
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具体的健康生活方式有: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坚持体育锻炼,接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A.吸食毒品会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还会让人染上毒瘾,A错误。
B.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之一。
它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
但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多余的蛋白质作为“燃料”给燃烧掉了,并且会产生酸性物质,导致身体更加疲劳,因此适量摄取,确保营养均衡,B错误。
C.酗酒造成的酒精中毒,不仅影响人的神经系统,持续饮酒过量会加重肝脏和心脏的负担,导致脂肪肝等症状,C错误。
D.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上网成瘾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对青少年视力的损害,许多学生玩家常常情绪不稳定、失眠,有时会发生知觉错乱现象,对极其重要的事物茫然无知觉。
长期如此,还有可能导致神经衰弱症。
因此染上网瘾的人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低下,还会出现心理疾病,D正确。
故选D。
2、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下列对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对人体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B.特异性免疫能针对所有的病原体,是人生来就有的C.加强体育锻炼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皮肤和黏膜是人体免疫功能的第二道防线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免疫和传染病等相关知识。
洛阳市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总结(超全)

洛阳市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小明得了急性扁桃体炎,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购买药物B.自行购买药物并随意服用C.症状较重时自行加大用药量D.病情稍有好转自行停止用药答案:A分析:药物按照是否需要职业医师或者职业助理医师的处方进行购买而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根据病情需要,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
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不能病情稍有好转,不适感觉明显减轻时就不再用药;不能短时间内频繁更换药物品种;不能使用剂量随意加大。
A.小明得了急性扁桃体炎,应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购买药物,保证用药的安全和疗效,A正确。
BCD.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结合分析可知,“自行购买药物并随意服用”、“症状较重时自行加大用药量”和“病情稍有好转自行停止用药”都是不正确的用药方法,BCD错误。
故选A。
2、如图是通过探究得到的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对水蚤心率影响的曲线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清水中不含酒精,没有必要设置清水组B.由图中数据可知,一定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具有抑制作用C.同一组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在放入酒精溶液中观察前,应先放在清水组中观察段时间D.由此实验可得到启发,饮酒有害健康答案:A分析:探究实验主要是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试验。
根据表格中酒精浓度不同,即变量是酒精浓度。
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
不同酒精浓度下,水蚤的心率不同。
A.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
2022届初中生物健康地生活笔记重点大全

(每日一练)2022届初中生物健康地生活笔记重点大全单选题1、下列病例,不.是由病毒引起的是()A.艾滋病B.猩红热C.禽流感D.口蹄疫答案:B解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
A.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故A不符合题意。
B.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故B符合题意。
C.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故C不符合题意。
D.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疾病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是()A.胃病B.肺结核C.近视D.新型冠状肺炎答案:D解析: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原虫以及螨类等。
A.胃病大多数是因为平时不注意饮食,经常暴饮暴食,或者是不规律进餐造成的疾病,有的导致胃病原因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致病细菌,与病毒无关,A不符合题意。
B.肺结核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结核杆菌是一种细菌,可见,肺结核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与病毒无关,B不符合题意。
C.近视是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而出现的一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视力问题,可见,近视是由于患者自身眼部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的,与病毒无关,C不符合题意。
D.新型冠状肺炎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此病毒能损伤肺部细胞,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可知,新型冠状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为顺利度过青春期,同学们要有正确的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遇到困难主动向家长、老师、同学寻求帮助,保持愉快心情B.要合理全面地摄取营养,按时作息C.对性知识的疑问应该深埋在心里,减少异性交往D.树立人生远大理想,刻苦学习、多进行体育运动答案:C解析:熟记掌握青春期的各种心理变化及其卫生,特别注意掌握青春期的卫生清洁问题,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各项变化,寻求父母、老师等的帮助,树立正确的观念。
中考生物复习知识点:健康地生活

中考生物复习知识点:健康地生活
【】2019中考马上就要拉开帷幕,有许多考生对生物的考点还是不怎么了解?为此,查字典大学网中考频道为广大考友编辑了中考生物复习知识点:健康地生活,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
健康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适应状态。
学习有关青春期生理和保健、传染病和免疫、医药常识等知识对健康地生活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也可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课题开展学习活动,如通过调查研究或实验,认识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有损自身或他人的健康以及吸毒对自身或他人和社会的危害。
1.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
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
举办青春期教育的板报,有条件的地方参观性教育展览。
2.传染病和免疫
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
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
描述人体的兔疫功能。
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兔疫和非特异性兔疫。
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调查当地的主要传染病。
有条件的地方收集(包括从报纸、书刊、网络)有关艾滋病的资料。
3.威胁人体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下列疾病中,都属于病毒引起的是()A.佝偻病、手足口病B.艾滋病、禽流感C.脚气病、口蹄疫D.乙肝病、结核病【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疾病,病毒”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各种疾病的病因,需要平时积累相关实例。
【详解】A、佝偻病主要是由饮食中缺少维生素D造成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故A错误。
B、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
艾滋病和禽流感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故B正确。
C、脚气病主要是由饮食中缺少维生素B1造成的;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传染病,故C错误。
D、乙肝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出血急救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出血一般不易诊断,如怀疑有内出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救治B.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一般能自行止血C.鲜红色血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涌出时,应及时按压破裂血管远心端D.若大静脉或动脉出血,首先拨打急救电话,同时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答案】C【解析】【分析】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
【详解】A.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
因此应马上上医院检查,A正确。
B.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静脉和动脉的血管,血流速度极慢,因而出血时是渗出并像水珠一样的流出,一般在血小板的作用下可自行凝固止血,不用包扎,只要稍作消毒即可,B正确。
C.动脉出血时血色鲜红,血液从伤口外喷射而出或一股一股地涌出,应及时按压破裂血管近心端,C错误。
D.血液暗红色,一般属于静脉出血,首先拨打急救电话,应在远心端处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止血,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管出血的特点和止血方法。
3.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病原体引起的B.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属于计划免疫C.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D.抗体具有特异性,抗体一旦在体内产生即可终生存在【答案】D【解析】【分析】(1)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3)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详解】A.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病原体引起的,A正确。
B.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属于计划免疫,B正确。
C.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C正确。
D.抗体在人体内存续时间的长短因抗体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有的的抗体可以终身存在如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有的只能存在几天如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抗体、抗原、计划免疫、免疫的概念。
4.免疫是人体的一种机能,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注射牛痘预防天花B.泪液中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C.皮肤具有保护作用D.白细胞(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答案】A【解析】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特异性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详解】A.注射牛痘预防天花,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故A符合题意。
B、D.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是先天的,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B、D不符合题意。
C.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免疫,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的功能和类型特点。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人体免疫的功能、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及第三道防线的组成。
5.某公司在组织职员体检时,发现有四名职员分别患有肺结核、糖尿病、色盲、甲型肝炎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工作、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一组疾病是()A.肺结核、糖尿病B.肺结核、甲型肝炎C.色盲、甲型肝炎D.糖尿病、色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按照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肺结核、甲型肝炎,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属于传染病;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激素缺乏症,没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色盲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具有遗传性,没有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不属于传染病。
故选B。
【考点定位】传染病的特点;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人类主要的遗传疾病。
6.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
下列生活方式中,容易引起冠心病的是A.吃清淡少盐的食物 B.高脂肪饮食C.冬季注意保暖D.适当体育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很难治愈,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饮食习惯方面,如果食用过多的高脂肪类食物,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沉积,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等。
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另外冬季注意保暖、适当体育运动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
7.当你在家中使用非处方药时,为了安全,应注意的方面有()①该药的生产日期及有效期②该药是不是广告推荐的药品③该药的适用范围、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等④该药包装盒是否有OTC标志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规定药品的标签应当包含药品通用名称、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等内容,正确;②看该药的生产企业和批准文号等信息,可以证明药品的是否由合法的正规企业生产,不能是广告推荐的药品,错误;知道该药品是否过期、功能用量、禁忌等信息,正确;非处方药是不需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简称OTC,正确;可见①③④符合题意,D正确。
【点睛】处方药的使用有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是解题的关键。
8.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能够吞噬抗原,并将抗原清除B.抗原和抗体结合属于非特异性结合C.抗原被清除后,身体不再产生抗体D.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抗体是抗原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能抵抗病原体的特殊物质。
其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详解】A、抗体在抗原颗粒和吞噬细胞间“搭桥”,使吞噬细胞易于接近和吞噬抗原,而抗体不能吞噬抗原,A错误;B、一种抗体只能消灭一种抗原物质,抗原和抗体结合属于特异性结合,B错误;C、抗原被清除后,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比初次侵入人体时快,迅速将抗原消灭,C错误;D、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D正确。
故选D。
【点睛】考查特异性免疫的内容,正确理解抗原与抗体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9.去年年底,全国大范围爆发流感,疾控中心监测出主要三种病毒,其中以乙型流感病毒为主。
关于流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流感病毒具有细胞结构B.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有利于减少流感传播C.从传染病角度看,乙型流感病毒属于传染源D.在病情多发期,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场所,教室内要紧闭门窗,防止感冒【答案】B【解析】【分析】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
【详解】A. 流感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A不符合题意。
B. 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既是出于礼貌,同时也避免病菌随着打喷嚏或者咳嗽时喷出的飞沫四处播散,传播给周围的其他人,有利于减少流感传播,B符合题意。
C. 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真菌)、寄生虫或其他媒介;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做传染源。
因此从传染病角度看,乙型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而乙型流感患者属于传染源,C不符合题意。
D. 在病情多发期,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场所,教室内要开窗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与密度,减少人与病原体接触机会,是简单、有效地室内空气消毒方法,D不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10.某医院接收一位“非典”病人后,及时隔离并立即开始治疗,这一过程属于()A.控制传染源B.保护易感人群C.切断传播途径D.以上三者都是【答案】A【解析】【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详解】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隔离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目的控制传染源。
故选A。
11.生活中遇到危险或意外伤害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当有人溺水造成呼吸停止时,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B.将因煤气中毒而昏迷的人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抢救C.被毒蛇咬伤小腿,应立即扎紧伤口近心端,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D.某人因车祸导致动脉大出血,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在远心端止血【答案】D【解析】【分析】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挤压是常用的两种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