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物的起源和进化1. 生物的起源多细胞生物的起源:原始生物——原始生物聚集——多细胞生物细胞起源说:所有生物体都是由细胞产生的。

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是从无生物到有生物的过程。

2. 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通过化石可以推断出古代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比较解剖学证据: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解剖结构,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生物地理学证据:不同地区相似的生物群落和物种分布。

分子生物学证据:通过对生物的DNA、RNA和蛋白质分子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3. 生物的分类分类学的基本原则:近缘生物有较多的共同特点生物的分类依据:形态特征、生殖方式、分子特征等第二章生物的结构和功能1.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动植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2. 细胞的生理活动细胞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的运动:细胞的运动包括原生质流动和细胞骨架运动细胞的分裂: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3. 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组织的概念:由相同或相似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组成器官的概念:由不同组织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组织器官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三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 遗传物质DNA的结构:由磷酸、糖和碱基组成DNA的功能:遗传信息的携带者RNA的功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2. 生物的遗传遗传的概念:父母的性状通过生物的繁殖传递给后代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遗传的分子基础:DNA分子的复制与转录3. 变异与进化变异的概念:生物个体之间的性状有部分相同和不同之处进化的概念:生物在长期的时间内,根据适应环境的需要,逐渐发展出新的形态和功能生物的进化方式: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第四章生物的环境和生态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的适应性:适应环境的生物更容易生存和繁衍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生态系统2. 生物的相互作用共生:两种不同种类的生物相互依赖而生存捕食与被捕食: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竞争:生物之间争夺生存资源的行为3. 人类与环境人类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建立生态园地、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第五章生物的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上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态平衡、资源利用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2. 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界的分类:高等植物、低等植物植物的生活方式:光合作用、寄生、肉食性植物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3. 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界的分类:脊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动物的生活方式:食性、栖息地、繁殖方式动物的行为特点:迁徙、求偶、护卫生物多样性以上就是初一生物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背诵)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背诵)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科学的根底。

二、生物科学的新成就:1、试管婴儿;2、杂交水稻;3、克隆技术;4、基因工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生物技术强国之一。

三、环境问题:1、森林正在减少,乱砍滥伐。

森林火灾的此起彼伏,大面积毁林。

2、工厂排放的废水,海洋、河流、湖泊受到污染。

3、沙尘暴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以下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调查的一般方法:1、明确调查目的。

2、选择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1〕选择调查范围。

〔2〕分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外表。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根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生物初一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物初一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物初一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细胞与组织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分。

原核细胞没有真核膜,真核细胞则具有真核膜。

细胞有细胞核、质粒、质膜、细胞质等组成部分。

细胞间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和泡泡进行物质交换。

组织由一类或多类细胞集合而成,可以分为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

植物组织包括表皮组织、导管组织、维管组织和基本组织等。

动物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二、生物的营养生物的营养方式包括光合作用、化学合成和摄食等。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阳光能量,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化学合成是一些特殊的细菌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有机物质的方式。

摄食是动物通过口器摄入食物进而获得养分的方式。

三、生物的呼吸和排泄生物的呼吸可以分为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是指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进行的呼吸过程。

有氧呼吸则需要氧气参与,在线粒体内进行。

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生物的排泄是指通过排除废物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动物的排泄方式包括肾脏排泄、皮肤排泄和肺脏排泄等。

植物的排泄则通过根部排泄。

四、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是一个不断增长和变化的过程。

生物的生长可以分为数量生长和质量生长。

数量生长是指生物体数量的增加,质量生长则是指生物体体积和重量的增加。

生物的繁殖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指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方式,无性繁殖则是指新个体直接由一个个体产生。

五、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保护自然环境,禁止乱砍滥伐和乱捕滥捞,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管理。

总结:生物初一上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细胞与组织、生物的营养、生物的呼吸和排泄、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以及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奥秘,保护生态环境,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生物知识点总结(上)
一、细胞和细胞器
1.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质壁、质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的种类: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3. 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叶绿体等;
4. 线粒体的特点:能够自主繁殖、含有自己的DNA、双层膜等;
5. 叶绿体的作用: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储存能量等。

二、组织和器官
1. 组织的种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
2. 器官的种类:心脏、肺、肝、胃、肾等;
3. 上皮组织的作用:保护身体不受外界侵害、分泌物质等;
4. 结缔组织的种类:软骨组织、骨组织、脂肪组织等;
5. 肌肉组织的种类: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等。

三、遗传和变异
1. 基因的概念:是由DNA序列编码的遗传信息;
2. 基因的特点:存在于染色体上、能够传递给下一代等;
3. 染色体的特点:是一种螺旋状的DNA分子、存在于细胞核中、有固定的数量等;
4. 变异的种类:突变、杂交等;
5. 变异的原因:生态环境的变化、基因突变等。

四、动植物生长发育
1. 动物的体节:头部、胸部、腹部等;
2. 植物的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凋零等;
3. 动植物的发育环节:胚胎、幼体、成体等;
4.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等;
5. 动物的呼吸器官:肺、鼻、喉、气管等。

总之,初中生物知识点十分广泛,要想学好,需要进行反复学习、巩固,还需要进行实验操作,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常见概念、名词及解题技巧,加强应用能力的训练。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背诵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背诵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科学的基础。

二、生物科学的新成就:1、试管婴儿;2、杂交水稻;3、克隆技术;4、基因工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生物技术强国之一。

三、环境问题:1、森林正在减少,乱砍滥伐。

森林火灾的此起彼伏,大面积毁林。

2、工厂排放的废水,海洋、河流、湖泊受到污染。

3、沙尘暴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判断下列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珊瑚虫太阳水树人动物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一、调查的一般方法:1、明确调查目的。

2、选择材料用具。

3、方法步骤:(1)选择调查范围。

(2)分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整理分析。

二、生物的分类。

1、按形态结构分:植物、动物、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定义: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 细胞的类型: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3. 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保护细胞。

- 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控制细胞活动。

- 细胞质:细胞内充满的半流体物质,包含各种细胞器。

- 线粒体:能量转换器,进行呼吸作用。

- 叶绿体:植物细胞特有,进行光合作用。

- 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其他细胞器。

二、遗传与进化1. DNA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载体。

2. 基因的概念: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3. 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 基因型与表现型: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4. 进化论:- 物种的起源与演化。

-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三、生物与环境1.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系统。

2. 食物链与食物网: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循环。

3. 群落与种群:生物的集合与个体。

4.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四、植物的生长发育1. 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 植物的生长周期: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过程。

3. 光合作用:植物制造有机物的过程。

4. 植物的繁殖:- 有性生殖:通过雌雄生殖细胞结合。

- 无性生殖:分裂、萌芽、孢子等方式。

五、人体的结构与功能1. 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2. 人体的八大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

3. 健康与疾病: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六、微生物的世界1. 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病毒等。

2. 微生物的生活环境与营养方式。

3.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微生物与致病微生物。

七、人体健康与营养1. 营养素的分类与功能: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2. 平衡膳食的概念与实践。

3. 常见营养缺乏症及其预防。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三、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