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班级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学号1.清晨看见草地上的露,露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B.凝固C. 液化D. 汽化2.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 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冬天,湖水结冰3.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A.升华B. 汽化C.液化D. 熔化4. 经消毒后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5℃和40℃的两个病人,问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分别为()A.36.5℃,40℃B.都是40℃C.都是39℃D.39℃,40℃5.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6.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7.关于液体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B.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C.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D.蒸发仅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仅在液体内部发生8.制药时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办法是()A.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B.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C.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D.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9.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放在干净的桌面上,过了一会儿,他发现瓶下的桌面上有一滩水,你认为这些水的形成是( )A.液化现象B.熔化现象C.汽化现象 D.凝华现象10.下表是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在我国各地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物质水水银酒精乙醚熔点/℃0 -39 -117 -114沸点/℃100 357 78 35A. 水温度计B. 水银温度计C. 酒精温度计D. 乙醚温度计11. 为缓解旱情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即通过在空中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一、选择题。

1、用体温计正确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答案】C2、在冷却食物时用0 ℃的冰比用0 ℃的水好,这是因为 ()A.冰比水的温度低,因为冰是冷的B.同样多的水和冰冷却物体时,吸收一样多的热,所以效果相同C.冰有熔化成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D.水结成冰时要吸收大量的热【答案】C3、小红将一杯常温下的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图所示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答案】D4、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塑料、沥青、蜂蜡B.明矾、水、石英C.萘、铁、松香D.水晶、食盐、黄金【答案】D5、关于液体蒸发和沸腾的比较,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B.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C.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D.蒸发和沸腾都要吸收热量【答案】C6、关于液体蒸发和沸腾的比较,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B.蒸发放热,沸腾吸热C.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沸腾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D.蒸发有致冷作用【答案】B7、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干冰熔化吸热B.干冰升华吸热C.干冰液化放热D.干冰凝华放热【答案】B8、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A.65℃B.74℃C.66℃D.78℃【答案】C9、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6分钟,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在第4~5min内是液态B.甲是晶体C.乙是晶体D.甲在3~6min内不需要吸热【答案】B10、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在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答案】A11、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答案】D12、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答案】D13、初冬时节,早晨发现南湖的水面在昨天晚上结了一层薄冰,昨夜最低气温()A.0℃B.0℃以下C.0℃以上D.0℃或0℃以下【答案】B14、某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能有热风吹到手上,手上的水很快被吹干,其主要原因是()A.热风干手机让水沸腾,发生了汽化B.提高了手上水的温度,不利于水的蒸发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流动,有利于水的蒸发D.热风将水吹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有利于水的蒸发【答案】C1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树木及地面上结霜是凝固现象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蒸发现象D.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答案】D二、填空题。

《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三套)

《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三套)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在摄氏温标中,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A.0℃ B.4℃ C.37℃ D.100℃2.有位同学从寒暑表读得室温是-3℃,正确的读法是()A.负摄氏3度 B.摄氏零下3度C.零下3度 D.零下3摄氏度3.如图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4.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用自来水清洗 B.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棉擦洗 D.在酒精灯上烧5.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8.7℃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A.38.7℃ B.36.5℃ C.75.2℃ D.2.2℃6.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7.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晶体熔化的是()8.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9.下列各种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A.北方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B.春天冰雪消融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10.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1.甲流肆虐全球,严重威胁人们健康。

如图是在预防甲流中我们常常使用的汞体温计。

它是利用液体的性质来工作的。

12.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

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成水融入温泉水中。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题-最新,经典试题,通用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题-最新,经典试题,通用

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试卷班级___ 姓名____ 座号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46分)1、秋天的清晨,漓江河面上常会出现一层薄雾,太阳出来后又消失,这一现象的出现 是由于 ( )A .河水经过蒸发形成的水蒸气B .河水先蒸发后液化再汽化C .河水先蒸发后凝固再凝华D .河水先汽化后凝华再升华2、以下事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封的河面消融B .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C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 .冬天,湖水结冰3、下列自然现象中,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4、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 )A .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 .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 .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 .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内5、在文艺演出时,常常要制造出弥漫的白雾,演员在其中若隐若现,增添如神话般的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 ( )A.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B.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D.利用干冰升华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6、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上会出现先有水珠后消失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 、先液化后汽化B 、先升华后蒸发C 、先液化后升华D 、先凝华后汽化7、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A .水温度计B .水银温度计C .酒精温度计D .乙醚温度计8、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48℃的海波是()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2.夏天游泳时,在水里并不觉的凉,而上岸后觉得凉,这是因为()A.水的温度比气温高得多B.人刚上岸,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C.人体热量一部分传递到空气中D.上岸后,人身上的水蒸发时从身体表面吸收了热量3.如图所示,烧杯与试管中均装有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当烧杯内的水沸腾后,则试管中的水()A.同时沸腾B. 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D. 稍后也沸腾了4. 下列物质中,由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A. 霜B.雾C. 露D.雨5.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B. 早晨有浓雾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水结成了冰6.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 )A.铁的密度比锡小B.铁比锡硬C.铁传热比锡快D.铁的熔点比锡高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没有一般温度计时,可以用体温计测沸水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容器底充分接触C.应当把温度计从水中取出来读数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8.图中表示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其中表示晶体凝固的是( )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放在口袋里的樟脑丸变小了B.冰冻的衣服在低于0℃时也能变干C.霜的形成D.碘放在火上烤一烤,产生紫色的气体10. 在26℃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液柱将会()A.立即上升B.先上升后下降C.先下降后上升D.一直不变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空2分,共28分)11.北方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遇到冷空气形成的水珠。

12.实验室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来获得低温,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在_ __时热的缘故。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及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及答案一、单选题1.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2. ”真假实验室”趣味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 在冰棍上,这时舌头表面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3.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4.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A.武隆的雪B.人刚从北温泉里出来觉得冷C.沸腾的火锅D.仙女山的雾5 .下图中,正确描述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 A 77℃6 .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空气液化形成的B.打开除雾功能,汽车玻璃上的“雾”很快消失,是汽化现象C.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D.汽车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7 .有一种植物的繁殖技术叫托插。

育苗时先剪取植物的茎插入土中,等到生根 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

在栽种植物时,为了减慢水分蒸发,提高 成活率,可将茎上的部分或全部叶片剪去,此方式使水分蒸发减慢的物理原理是 ( )D.A.减小蒸发面积B.降低液体温度/∕minA. B. r/minC.C.减慢液体上方空气流速D.三者均是8.物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用体温枪测得小明同学体温为36.8C9.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C.某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成绩为7sD.初中物理教材的长度约为26dm10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说法正确的是()I R—・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10. 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C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C的水中会熔化, 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A. 16℃B. 30℃C. 47℃D. 70℃11.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或错选得0分)1.如图3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2.关于湖面上出现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气是水蒸气,是湖水蒸发产生的B.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湖水蒸发出来的C.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风将湖水吹起形成的3.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4.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 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无法比较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2所示,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此不会沸腾6.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 ( )A.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B.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C.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D.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8.如图1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9.现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⑴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⑵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

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 A.酒精、水银 B.都用水银 C.都用酒精 D.酒精、甲苯几种物质熔点(℃)水甲苯酒精萘银-39 -102 -117 80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甲苯酒精萘水银357 110 78 218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10.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程度的物理量。

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焊锡补,烧水的铁壶坏了能用焊锡补,这是因为()A.锅内有盐,与焊锡会发生化学反应B.锅的温度可超过焊锡的熔点C.炒菜锅上有油,锡焊不上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2.在大街上我们偶尔能见到用一些废旧的铝制品浇铸铝锅的情形.将废旧铝制品放在炉里加热熔化,然后将铝液浇灌到模具里.模具里铝由液态至刚好完全变为固态的过程中()A.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B.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C.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D.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3.下列四个实验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A.给盛水的杯子加上杯盖B.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C.将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放入冰箱冷藏D.将用后的墨水瓶盖拧紧4.今年四月下旬,新疆多地普遍降雪,融雪时气温下降,这是因为雪()A.熔化放热B.凝固放热C.熔化吸热D.凝固吸热5.五一节时,为了避免游客排队时被阳光晒得过热,动物园内加装了一大批喷雾设施,为游客喷雾降温.喷雾降温设施喷洒的水雾,即使在水温与气温相近的情况下,也有比较明显的降温效果,主要原因是()A.水的密度大B.水的比热容大C.水汽化时要吸热D.水雾透光性差6.在足球比赛中,当一球员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一名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下降,起到暂时止痛的作用.这种液体的沸点最有可能为()A. 12摄氏度B. 32摄氏度C. 40摄氏度D. 100摄氏度7.小明将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则观察到烧瓶里的水()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会再沸腾C.因没有继续加热,且又浇上冷水,故不会沸D.从火焰上拿开到向瓶底浇上冷水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会沸腾二、填空题8.我国新疆的吐鲁番地区有“火洲”之称.为了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________ 和________,当地人民修建了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9.一支没有刻好刻度的温度计,插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长度是5厘米;然后插放在烧杯内正在沸腾的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30厘米;若用温度计去测量某液体,水银柱长度是15厘米,则液体的温度是____________℃.10.妈妈为小芯买生日蛋糕时,为了保鲜,把赠送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装入矿泉水瓶并旋紧瓶盖与蛋糕放在了一起.意想不到的是,过了一会儿矿泉水瓶竟然发生了“爆炸”.小芯放学回家后告诉妈妈,在矿泉水瓶内的小干冰块会迅速(填物态变化),使矿泉水瓶内压强增大,超过其承受能力,就发生了“爆炸”.11.小明在烧开水时发现,水沸腾时,壶嘴处不断有“白气”出现.进一步的观察发现:出现“白气”的位置总是与壶嘴处有一小段距离(如图所示).请解释:(1)“白气”是______ (选填“空气中”或“壶嘴喷出”)的水蒸气______ (填一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2)在壶嘴处看不见“白气”,主要原因是: ______ .12.烧开水时,壶嘴上方会有“白气”生成,但“白气”离壶嘴总有一段距离,这是因为壶嘴附近温度高,从而使水蒸气不易 ______.13.夏天,吃雪糕可解热是因为冰____________,在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蔬菜不容易冻坏是因为水____________在严寒的冬天,为了防止汽车水箱里的水结冰,司机会在水箱里注入防冻剂.加了防冻剂的混合液不易结冰是因为混合液____________.14.用温度计测量刚倒入保温杯内的开水的温度. 在测量时,温度计插入水中后应何时读取数据,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意见:甲认为应立即读数;乙认为应该在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丙认为插入时间越久越准确.三种意见中正确的是.三、实验题15.某同学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在第4min开始熔化,第8min熔化完毕.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完成下列各题:(1)在方格纸上描点并画出温度一时间图像;(2)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海波是_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4)海波的熔点是___________℃.16.小张同学在四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如图,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1)通过A、D两图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________有关.(2)通过________两图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3)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有关.(4)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小凡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如图乙),并控制使它们的________相同.结果发现b图中酒精先蒸发完,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________有关17.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蒸发吸热”.四、计算题18.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19.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五、作图题20.在下图中大致画出晶体海波的凝固图像;21.某地区某时刻气温达到零下12℃,请在图中标注出液柱上升到的位置.22.室内温度20℃,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会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是因为________,2min时玻璃泡上的酒精全干了,此后温度计的示数会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请在图中画出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大致图像.六、阅读理解题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很多物理现象跟气压的大小(通常说气压的高低)有关系,对人类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实验:(如图a)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就停止沸腾;待水的温度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换用其它液体,在各种气压下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增高.(1)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的步骤:A提出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提出问题;E 实验研究;F理论推导;G经验总结等.你认为编者对“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研究”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同学把图b的装置改成图c的装置,注射器改为加热,待水沸腾后,才与胶管连接,并继续加热,目的是想通过实验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你猜想小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看到的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锡的熔点是232℃.炒菜铁锅的温度与炉火的温度900℃相差不大,高于焊锡的熔点,锡容易熔化.但铁壶烧水,内部是水,温度达到100℃左右,锡不能达到熔点,不会熔化.2.【答案】B【解析】铝液浇灌到模具里,在模具里逐渐凝固,由于铝是晶体,因此凝固过程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凝固点不变.3.【答案】B【解析】A、给盛水的饮料瓶加上盖,阻断了空气的流动,会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B、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可加快空气的流动,同时,电吹风吹出的是热风,提高了液体的温度,能够使蒸发加快,符合题意;C、将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放入冰箱冷藏,阻断了空气的流动,降低了温度,使蒸发减慢,不合题意;D、给墨水瓶加盖,阻断了空气的流动,减慢了蒸发,不合题意.4.【答案】C【解析】化雪时,雪由固态变为液态,这个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5.【答案】C【解析】喷出的雾会迅速汽化,发生的是汽化现象,在汽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迅速降低,所以具有比较明显的降温效果.6.【答案】B【解析】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常温下汽化现象说明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且沸点低于人体正常体温37℃.故选32℃.7.【答案】B【解析】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烧瓶内封住了大量的水蒸气;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烧瓶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烧瓶壁而液化,烧瓶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同时烧瓶内的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用来完成水在低沸点时的沸腾.8.【答案】蒸发;渗漏.【解析】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在地下,可以减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即减小蒸发;坎儿井也有管道,也减少了水的渗漏.9.【答案】40【解析】水银柱5厘米时的温度是0℃,30厘米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厘米水银柱表示的温度=100℃÷(30厘米-5厘米)=4℃,在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15厘米-5厘米=10厘米,液体的温度=10厘米×4℃=40℃.10.【答案】升华【解析】矿泉水瓶内的小干冰块由固态变成气态,是一种升华现象,使矿泉水瓶内压强增大,超过其承受能力,就发生了“爆炸”.11.【答案】(1)壶嘴喷出、液化;(2)壶嘴处温度高,水蒸气不能放热【解析】(1)烧水时,壶内冒出的水蒸气的温度比室温高,遇到温度比它低的空气液化成小水滴,从而看到在壶嘴的远端看到“白气”;(2)在水壶口处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水壶口处的温度比较高,喷出的水蒸气不能放热液化.12.【答案】液化【解析】烧开水时,离壶远一些的地方冒的“白气”是小液滴.因为离壶嘴近一些的地方温度高,不能形成液化现象,在离壶嘴远一些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上升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13.【答案】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凝固点低【解析】冰糕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可以起到降温解暑的作用;菜窖内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时对外放热,可以使菜窖内的气温不致降太低,把菜冻坏;严寒的冬天,水箱中注入防冻剂,因为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不容易凝固.14.【答案】乙【解析】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就可以进行读数了.15.【答案】(1);(2)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3)晶体;(4)48.【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描点,然后用线段分别连接起来即可,(2)由表中数据和曲线图可知海波从第4min开始熔化,到第8min结束,在此过程中,海波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因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故海波为晶体;(4)晶体熔化时,固定不变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故海波的熔点为48℃.16.【答案】(1)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2)AB;(3)温度;(4)表面积;液体的种类.【解析】(1)比较A、D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上方表面积相同,不同的是空气流动速度,所以比较上述两图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2)比较A、B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所以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大小有关.(3)通过A、C两图的对比,可以看出,水的表面积相同,上方空气流动情况相同,只是温度不同,因此可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4)如果让水和酒精的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都相同,发现酒精蒸发的快,所以液体的蒸发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17.【答案】找一温度计,找一棉花球沾上酒精,包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下降,低于室温,可说明液体蒸发时吸热.【解析】这是一道实验设计题,我们要能够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作为实验器材设计出实验方案.酒精在常温下比较容易蒸发,我们可以拿一个温度计,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蘸些酒精,若酒精蒸发吸热,温度计的示数就会降低.18.【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1.25℃;(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1.25℃×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1.25℃×6=-7.5℃;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1.25℃×94=117.5℃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1.25℃;(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19.【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mm=34.4℃.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20.【答案】【解析】海波是晶体,凝固前后都是放热降温的过程,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其凝固点是48℃,所以海波的凝固图像大致是下面的图像:21.【答案】【解析】首先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温度值确定液柱上表面的位置,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由于温度值是-12℃,则液柱上表面对应的刻度应是10刻度下面两格处.22.【答案】下降;酒精蒸发吸热;上升.【解析】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的时候,加快了酒精的蒸发,因蒸发吸热,在0-2min内,温度会降低;玻璃泡上的酒精全干后,由于室温较高,温度计的玻璃泡从周围吸热,2min后温度上升且末温恢复20℃.图像如下:23.【答案】水重新沸腾;液体表面的气压降低,液体沸点降低;(1)DEBC;(2)向内压向活塞;水停止沸腾.【解析】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这是从瓶内向外抽气,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所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1)该实验先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实验研究,实验时先加热液体,使液体沸腾后,停止加热,从液面上抽气,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得出液体的沸点和气压的关系,实验采用的步骤是:提出问题→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因此顺序是DEBC.(2)要验证“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必须增大烧瓶内的气压,因此小明需要向内压活塞,这样烧瓶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此时水的温度低于水的沸点,会看到水停止沸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今年春季,株洲持续了较长时间的“回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

此现象属于A.汽化B.液化 C.升华 D.凝华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秋天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北方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外面说话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
7.“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汽化和液化
B.汽化和升华
C. 凝固和凝华
D.凝固和熔化
8.图5中的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A.甲图:春天冰雪融化B.乙图:冬天的树上出现霜 C.丙图: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 D 丁图:水烧开时昌出大量的“白气“
9..图3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

下列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
读错误的是: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物质的初温是40℃
D.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
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
“B”或“C”),示数为℃。

11.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形成霜,
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热.
12.护士帮病人打针前,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器处进行消
毒,病人会感到此处变凉爽,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体温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13.2010年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较少。

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 形成的,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_____ 形成的(均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14.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加压下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__大量的热,
15. 2012年3月,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
16.北极和南极是冰雪的世界,虽然降水量很小,但那里的空气比北京的空气还要湿润,因为冰雪可以⎽⎽⎽⎽⎽⎽⎽⎽成水蒸气
17.图9是某物质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图可知,该图象是(填“熔化”或“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该物质的熔点是℃。

18..根据国务院规定,办公场所的空调,在夏天温度应设置为不低于(选填
20℃或26℃)。

冬天,用手握着温度计底部测量气温,可能会使测量结果偏
(选填“高”、“低”或“不影响”)。

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下表所示,在恩施州测量沸水的温度,可选择(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温度物质熔点
/℃
沸点
/℃
水银-38.8 357
酒精-117 78.5
水0 100
19..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为什么?
(图16)20.(4分)小明探究“水的沸腾”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

(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

根据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

(3)小明看到,从水温达到90℃到水沸腾共用时10min。

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请你给小明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26..小明同学用如图15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

⑴根据实验记录他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5乙所示。

由图像可知冰是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10min末这一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
⑵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5丙所示且一直保持不变,则水的沸点是____℃,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21.小红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如图16),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01234567时间
/min
温度/℃8084889296989898(1)图__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分析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___。

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2)作出水沸腾图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