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专题四_第二讲_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_课件_Hooker

合集下载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PPT课件

专题四   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PPT课件

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 )。
A.雌∶雄=1∶1
B.雌∶雄=1∶2
C.雌∶雄=3∶1

D.雌∶雄=4∶1
高考真题体验
核心整合归纳
限时规范训练
解析 由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有两种,即含Z的 卵细胞和含W的卵细胞。根据卵细胞形成的特点,若产生的卵细胞中含 Z,则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含有的性染色体分别是:Z、W、W,卵 细胞与这三个极体结合形成ZZ、ZW、ZW的后代;若产生的卵细胞中含 W性染色体,则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含有的性染色体分别是W、Z、 Z,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极体结合形成WW、ZW、ZW的后代,又知 WW的胚胎不能存活,由此可推测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为4∶1。 答案 D
高考真题体验
核心整合归纳
限时规范训练
(4)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
因位置,在图圆圈中画出组合①的F1体细胞的基因 型示意图。 解析 (1)由于控制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两对等位基
因A、a和B、b分别位于第3号和第8号同源染色体 上,故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组合①的F1全部表现为紫色 叶,F2中紫色叶∶绿色叶=451∶30≈15∶1,即:(9∶3∶3)∶1,说明两 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F2的表现型及比 例为(9A_B_∶3A_bb∶3aaB_)∶1aabb=15紫色叶∶1绿色叶, F2紫色叶 植株中纯合子为 115AABB、115AAbb、115aaBB,所占比例为135=15。
1 2
高考真题体验
核心整合归纳
限时规范训练
解析 由图 1 中 H、h 基因被酶切的结果对比知,h 基因中 Bcl Ⅰ 酶切位点消失,是基因突变导致碱基序列改变的结果;由题中信息 知,该病为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 为男性患者,基因型为 XhY, 只含 h 基因,基因诊断只出现 142 bp 片段,致病基因伴随 X 染色体 来自母亲;Ⅱ-2 的基因诊断中出现 142 bp、99 bp 和 43 bp 三个片段, 推知其体细胞中同时含有 H 和 h,其基因型为 XHXh;Ⅱ-1 基因型为 XhY,知其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 XHY 和 XHXh,Ⅱ-3 的基因型为 XHXH 或 XHXh,丈夫表现型正常,基因型为 XHY,其儿子患病——基因型

《伴性遗传与遗传病》课件

《伴性遗传与遗传病》课件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准确地确定是否患病,甚至进行早期预测。
预防和治疗遗传病
基因咨询
新生儿筛查
如果家族中有人患遗传疾病, 进行基因咨询可以帮助提前 预测并避免风险。
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常规检查 和筛查,可以提前发现一些 潜在的疾病。
基因编辑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 一些遗传病可能可以在基因 水平上进行治疗。
血友病
血液无法正常凝固, 容易造成内出血甚 至死亡。
色盲
眼睛无法分辨出特 定颜色,影响患者 视力和生活。
佐氏综合症
患者会出现胃肠道、 体重和智力障碍问 题。
遗传病的症状与诊断
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
不同疾病的表现不尽相同,包括身体和智力。
从家系图中发现
通过观察家族中已经患病的成员,确定疾病的可能性。
基因检测
《伴性遗传与遗传病》 PPT课件
遗传病是人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在这个 PPT 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 伴性遗传及其与遗传病的关系。
遗传基础知识
基因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元,它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传递给下一代。
染色体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存放基因的结构体。人类细胞核中有 23 对染色体。
基因型和表型
伴性遗传的特点
1 性别相关
疾病的表现会根据携 带者的性别而有所不 同。
2 可能性不均等
3 突变率高
因为女性有两个X染色 体,男性只有一个, 因此患病风险不同。
X染色体上的突变率比 较高,容易导致新的 疾病产生。
常见的伴性遗传病Leabharlann 肌萎缩性脊 髓侧索硬化 症(ALS)
神经元逐渐坏死, 并影响患者的肌肉 运动。
基因型是个体所有基因的集合,表型是个体对环境产生的反应,由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决 定。

遗传的基本规律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遗传的基本规律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体, 即AA×aa(AA、Aa ) → 全部A_
若后代只有隐性性状, 则双亲一定是隐性纯合体,即aa×aa → 全部aa
17
方法三:根据性状遗传规律解题(群体中)
相同性状个体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则亲本中有杂合子,亲本性状为显性,子代新出现性 状为隐性,即有Aa×Aa→3A_ :1aa
24
性别决定
1.定义: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常染色体: 与性别决定无关。
2.染色体 性染色体: 决定性别。
3.方式
XY型: ♀ XX ♂ XY
例:人: 44+XX; 44+XY (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 果蝇:6+XX; 6+XY
普遍存在:人、哺乳、昆虫、雌雄异株的植物……
ZW型: ♀ ZW ♂ ZZ 鸟类、蛾蝶类 25
20
P
YY
yy
RR

rr
黄色 圆粒
绿色 皱粒

自 配子



F1
减数 分裂 YR
受精
Yy Rr 黄色 圆粒
减数 分裂 yr

减数 分裂
象 的
F 1 配子
YR yR
Yr
yr

YR YY
Yy
YY Yy
RR RR
Rr Rr

yR
Yy
yy
Yy yy
F2
RR RR
Rr Rr
YY
Yy
YY Yy
Yr
Rr
Rr
rr
②配子形成时,成双的基因分开,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③当雌雄配子结合完成受精后,基 因又恢复成对。显性基因(D)对隐 性基因(d)有显性作用,所以F1表 现显性性状。

伴性遗传课件

伴性遗传课件

人类遗传病筛查: 通过基因检测,预 测个体患遗传病的 概率
生物制药:利用基 因工程技术生产具 有特定功能的蛋白 质药物
生物安全:用于检 测生物武器和生物 恐怖主义,保障公 共安全
总结与展望
总结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
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类型 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 伴性遗传的遗传方式及其特点 伴性遗传在医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伴性遗传的应用
医学应用
性别鉴定:通过基 因检测判断胎儿性 别
遗传病诊断:对伴 性遗传疾病进行基 因诊断
辅助生殖:通过基 因检测筛选健康胚 胎,提高试管婴儿 成功率
优生优育:通过基 因检测预防遗传病 的发生,提高人口 素质
农业应用
性别鉴定:在畜牧业中,通过性别鉴定选择合适的种畜进行繁殖,提高生产效率。
人类生殖健康:通过检测伴性遗传病基因,降低遗传病患儿的出生风险。
农业生物育种:利用伴性遗传规律,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抗逆性。
医学研究:伴性遗传病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为疾病诊断和 治疗提供新思路。
生物进化研究:伴性遗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研究物种起源和演化 具有重要意义。
伴性遗传的种类
X连锁显性遗传病
定义:X连锁显性遗传病是一种常见的伴性遗传病,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所引起
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病情严重,常表现为骨骼发育异常、先天性心脏病、智力障碍等 症状
类型:常见的X连锁显性遗传病包括抗维生素D佝偻病、X连锁高发肌张力障碍、X连锁鱼鳞 病等
诊断: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和类型,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X连锁隐性遗传病
定义:X连锁隐性遗传病是一种常见的伴性遗传病,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所引起

《伴性遗传》课件

《伴性遗传》课件
《伴性遗传》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伴性遗传概述 •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 伴Y染色体遗传 • 总结与展望
01
伴性遗传概述
伴性遗传的定义
01
伴性遗传是指某些遗传性状或基 因只存在于性染色体上,并随着 性染色体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02
伴性遗传分为伴X染色体遗传和伴 Y染色体遗传,其中伴X染色体遗 传更为常见。
隔代遗传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时会出现隔代遗传的现象,即患者的 父母和祖父母可能没有患病,但患者的子女和孙子辈可能会 出现患病的情况。
病例分析
患者症状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症状因疾病而异,但通常在年轻时发病,且病情较重。例如,血 友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出血、肌肉萎缩等症状,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可能会出现肌 肉无力、萎缩等症状。
发病机制
基因突变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通常是由X 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突变引起的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由遗传或突
变因素引起。
基因表达异常
由于显性基因的突变,其表达产物 可能异常,导致相关蛋白质或酶的 功能异常,进而影响细胞代谢和生 理功能。
细胞功能异常
由于基因表达异常,细胞可能无法 正常发挥其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
隔代遗传
有些伴Y遗传病可能不会在每一代都表现出来,而是在隔代中出现, 这种遗传方式被称为“隔代遗传”。
病例分析
患者症状
家族史
诊断方法
伴Y遗传病的症状可能因疾病而异, 但通常会在男性中出现。常见的症状 包括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智力障碍、 肌肉萎缩等。
了解家族史对于诊断伴Y遗传病非常 重要。如果家族中有男性成员患有伴 Y遗传病,那么其他男性成员也有患 病的风险。

《伴性遗传复习》课件

《伴性遗传复习》课件
通过对伴性遗传病的研究,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为其他疾 病的研究提供借鉴。
新药研发
基于伴性遗传病的发病机理,研发新的药物,为治疗其他疾 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06 复习与思考题
复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
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其在生 产实践中的应用。
难点
如何理解伴性遗传的实质,以及如何 应用伴性遗传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一
总结词
伴性遗传的规律包括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 遗传和伴Y染色体遗传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规律。 这些基因在男性和女性中的表达方式不同,因此会导致不 同的遗传规律。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是两种常见的伴性遗传规律,而伴Y染色体遗传则是一种较 为特殊的伴性遗传规律。
思考题与答案解析
思考题3
如何应用伴性遗传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解析3
在实际生产中,伴性遗传规律可以应用于动植物育种 、性别控制和人类遗传病的预防等方面。例如,在养 蚕业中,可以利用伴性遗传规律培育出雌蚕品种,提 高蚕丝产量;在畜牧业中,可以利用伴性遗传规律控 制后代的性别,提高繁殖效率;在人类遗传病预防方 面,可以利用伴性遗传规律对某些疾病进行早期诊断 和预防。
伴Y染色体遗传
总结词
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只会在男性中传递 ,并表现出相应的性状。
VS
详细描述
伴Y染色体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 因控制的遗传规律。由于Y染色体只存在 于男性中,因此这些基因只会在男性中传 递,并表现出相应的性状。在女性中,由 于没有Y染色体,因此这些基因不会表现 出相应的性状。
伴性遗传的规律总结
思考题2
伴性遗传有哪些规律?请简要说明。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状的遗传不会影响与其自由组合的另一种性状的数量或分 离比。 (2)拆分方法: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得到每对相对性状的 分离比,再按同样方法处理另一对相对性状,这样就可较 容易地求出每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及各种概率问题。 (3)重新组合:根据上述方法求出各性状的基因型和相应概 率后,将相关基因组合利用概率的乘法、加法原理就能非 常方便地求出所要求解的基因型及其概率。
比例是 3∶1
(2011· 福建,5C) (
)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归纳提炼】 1.位于 X、Y 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的遗传
专题四 第2讲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如图为 X、Y 染色体的结构模式图,Ⅰ为 X、Y 染色体的 同源区段。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 A(a)位于 X 和 Y 染色体的Ⅰ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 也有差别,如: ♀XaXa XaYA (♂全为显性) × XaYA♂ XaXa (♀全为隐性)
专题四 第2讲
(纯合白非糯)aaBB×AAbb(纯合黄糯)
亲本或为:(纯合黄非糯)AABB×aabb(纯合白糯) F1 AaBb(杂合黄非糯) ⊗ F2 F2 籽粒中:①若黄粒(A__)∶白粒(aa)=3∶1,则验证该性状的 遗传符合分离定律;②若非糯粒 (B__)∶糯粒 (bb)=3∶1,则验 证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③若黄非糯粒∶黄糯粒∶白非糯 粒∶白糯粒=9∶3∶3∶1,即 A__B__∶A__bb∶aaB__∶aabb =9∶3∶3∶1,则验证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两步循环·突破考点
专题四 第2讲
(3)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ZW 型(♀ZW,♂ZZ)。曾有人发现 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

五、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 PPT课件

五、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伴性遗传 PPT课件

3、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 1)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F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
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随配子传递给后代
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练习
1、幼儿黑蒙性白痴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这是一种 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d)遗传病,请分析回答: (1)如果两个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女儿和 一正常的儿子,那么这个儿子携带此隐性基因的几率
例1: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家系谱,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设 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请分析回答。
(1) 该致病基因位于 常 染色体上,
是 显性 遗传病
ⅠⅡ
(2)Ⅰ2和Ⅱ4的基因型依次为
其 aa 和
A。 a
(3)Ⅱ4和Ⅱ5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
几率是 3/8 。

1
2
1
234
5
1
234
例2:下图是某家族的一种遗传系谱,请根据对图的分析回答问 题:
Aa的概率为1/2
例、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正常,但该 夫妇均有一个白化病弟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 子的概率
•确定夫妇基因型及概率: 均为2/3Aa,1/3AA
2/3Aa×2/3Aa
1/9aa
5、个体基因型的确定
先暂定
1)显性性状: 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 A_ 2)隐性性状: 肯定是隐性纯合子, aa
A 1/2 B 1/4 C 1/8 D 1/16
2、萨顿假说
1)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①在杂交中保持完整和独立性 ②成对存在③一个来自父方, 一个来自母方 ④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3)证据: 果蝇的限性遗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考点·命题示例
2.汇总遗传基本定律的验证方法 (1)自交法
第2讲
①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 3∶1 ,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②若 F1 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 9∶3∶3∶1 ,则符合基因的自 由组合定律。 (2)测交法 ①若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 1∶1 , 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若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 1∶1∶1∶1 , 则符合基因的自 由组合定律。
解析 由 9∶6∶1 比例可推出:扁盘状、圆形、长形南瓜分 别为双显性、单显性、双隐性。对单显性个体测交,后代无 双显性个体,圆形与长形比为 2∶1。
高频考点·命题示例
第2讲
必考点 1 遗传基本规律技巧总结 1.巧辨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1)据子代性状判断 ①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 显性 性状 ②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 隐
解析
Aabb 和 AAbb 两种类型个体自由交配,交配类型有
四种,1/2Aabb 和 1/2Aabb;1/2Aabb 和 1/2AAbb;1/2AAbb 和 1/2Aabb ; 1/2AAbb 和 1/2AAbb 。 后 代 纯 合 体 为 : 1/4× (1/2×1/2)+1/4×1/2+1/4×1/2+1/4=5/8。 2×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③杂交 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择亲 本①和②、①和④杂交 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择亲本①和④杂交 D.将②和④杂交所得的 F1 的花粉直接于显微镜下观察,预 期结果有四种,比例为 1∶1∶1∶1 ( ) 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应选择亲本①和
第2讲
第 2 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明确考纲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3.伴性遗传(Ⅱ)。4.人类遗传病 的类型(Ⅰ)。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6.人类基因组计 划及意义(Ⅰ)。
网络构建·自我诊断
网络构建·自我诊断
第2讲
解析
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 控
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
本 讲 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栏 目 开 关 答案 A
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 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
网络构建·自我诊断
二、配子类型、基因型的确定
第2讲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2.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定律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 性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也会分离, 同样遵循 分离定律;同时与其他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性别性 状也会和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发生自由组合现象。 3.在知道显隐性关系的情况下, 如果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 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 X 染色体上,怎样用一对相对性 状的纯合子杂交?
网络构建·自我诊断
四、淘汰或致死类型求解
第2讲
5.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让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 F1,淘汰 F1 中的黄果番茄,利用 F1 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其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后代 RR、Rr、rr 三种基因的比例分别是 A.1∶2∶1 C.3∶2∶1 B.4∶4∶1 D.9∶3∶1
第2讲
[关键处填充]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网络构建·自我诊断
第2讲
假设
验证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同源染 色体分离
萨顿 摩尔根
多基因 染色体异常
减Ⅰ后期
非同源 染色体上 的非等位 基因自由 组合
产前诊断
网络构建·自我诊断
[连接处思考] 1.类比推理与假说-演绎有怎样的区别?
第2讲
提示 类比推理缺乏实验检验。
gg 和 gg-杂交三种情况:gg 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gg-自交中 一半为纯合子,一半为杂合子;gg 和 gg-杂交,后代中有一半 为纯合子,一半为杂合子。所以综合三种情况,纯合子比例高 于杂合子,D 项正确。
答案 D
网络构建·自我诊断
第2讲
3.假如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瘟病(R)对易染病(r) 为显性。 现有一高秆抗病的亲本水稻和矮秆易染病的亲本水 稻杂交,产生的 F1 再和隐性类型进行测交,结果如下图所
高频考点·命题示例
第2讲
特别提醒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若以上方法无法判断, 可用假设法。 注意在运用假
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 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时, 要 注意两种性状同时作假设或对同一性状作两种假设, 切不可只 根据一种假设做出片面的结论。 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相符时, 则 不必再作另一假设,可予以直接判断。
【命题示例 1】 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 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 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 B ) 杂交组合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101 腋生,99 顶生 198 腋生,201 顶生 全为腋生 B.腋生;甲、丁 D.腋生;甲、丙
甲(顶生)×乙(腋生) 甲(顶生)×丙(腋生) 甲(顶生)×丁(腋生) A.顶生;甲、乙 C.顶生;丙、丁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 (WW 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 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A.雌∶雄=1∶1 C.雌∶雄=3∶1 B.雌∶雄=1∶2 D.雌∶雄=4∶1 ( )
网络构建·自我诊断
解析
第2讲
ZW 型的雌火鸡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 Z 或 W。如
高频考点·命题示例
解析
第2讲
植物的抗病性是个体的表现型, 该性状在花粉粒上表现
不出来, 故亲本①和③杂交无法通过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 离定律,可选择①和④或②和④或③和④杂交验证;同理,亲 本①和②、 ①和④杂交也无法通过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组合定律,可选择②和④杂交,如果 F1 产生四种表现型且比 例为 1∶1∶1∶1 的花粉,说明非等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②和④杂交所得的 F1 的花粉直接用显微镜观察时,只能观察 到花粉粒的粒形(即长形和圆形),且比例为 1∶1;培育糯性抗 病优良品种时, 选用亲本①和④杂交, 可以使两个亲本的优良 基因组合到一起,创造出对人类有益的新品种。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示(此图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请问 F1 的基因型为 (
)
A.DdRR 和 ddRr C.DdRr 和 Ddrr
B.DdRr D.ddRr
网络构建·自我诊断
第2讲
解析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F1 和隐性类型测交,抗病与易感病之比为 1∶3,而高
秆∶矮秆=1∶1,说明 F1 产生的配子中含 D 的配子数∶含 d 的配子数=1∶1、含 R 的配子数∶含 r 的配子数=1∶3,又 因亲本的表现型, 所以 F1 的基因型有 2 种, DdRr 和 Ddrr。 即
提示 选用雌性为隐性性状、雄性为显性性状进行杂交。
网络构建·自我诊断
[自我诊断] 一、科学研究方法的判断

第2讲
1.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 结合”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A.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
C.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应用统计法对实验结果进行 分析 D.“F1 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高频考点·命题示例
(3)花粉鉴定法
第2讲
根据花粉表现的性状(如花粉的形状、 染色后的颜色等)判断。 ①若花粉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 1∶1 ,则符合分离定律。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②若花粉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 1∶1∶1∶1 ,则符合自由 组合定律。 (4)单倍体育种法 ①取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若植株性 状有两种表现型,比例为 1∶1 ,则符合分离定律。 ②取花药离体培养,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 若植株性 状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 1∶1∶1∶1 ,则符合自由组合 定律。
答案 C
网络构建·自我诊断
三、自交或互交类型的求解
第2讲
4.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 Aabb 和 AAbb 两种类型个体, Aabb∶AAbb=1∶1, 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 1∶1, 个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体间可以自由交配, 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 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A.1/2 B.5/8 C.1/4 D.3/4 ( B )

(
)
网络构建·自我诊断
解析
第2讲
Gg 和 Gg-均为雄株,因此两者不能杂交,A 项错;两
性植株共有 gg 和 gg-两种基因型, 最多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 B 项错;基因型为 gg-的两性植株自交,后代中有雌性植株出 现,C 项错;两性植株群体的随机传粉有 gg 自交、gg-自交、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答案 D
网络构建·自我诊断
五、“9∶3∶3∶1”推出的特殊比例的应用
第2讲
7.用两个圆形南瓜做杂交实验,子一代均为扁盘状南瓜。子一 代自交,子二代出现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者比例为
本 讲 栏 目 开 关
9∶6∶1,现对子二代中的圆形南瓜做测交,则后代中扁盘 状、圆形和长形三种南瓜的比例为 A.2∶0∶1 C.5∶0∶1 B.0∶2∶1 D.0∶5∶1 ( B )
解析
由第三组杂交组合判断腋生为显性, 顶生为隐性, 甲为
aa,丁为 AA。依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可知,第一组为甲 aa 和乙 Aa,第二组为甲 aa 和丙 Aa。可见为纯合子的是甲和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