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性能学名词解释汇编

合集下载

材料性能学期末考试

材料性能学期末考试

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材料性能学《材控专业课后习题》第一章材料在单向拉伸时的力学性能1-1名词解释1.弹性比功: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

2.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而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其来源于金属材料中的位错运动所受阻力的变化。

可通过热处理(再结晶退火)消除。

3.塑性:材料断裂前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4.韧性:材料变形时吸收变形力的能力5.脆性断裂(弹性断裂):材料断裂前不发生塑性变形,而裂纹的扩展速度往往很快。

断口呈现与正应力垂直,宏观上比较齐平光亮,为放射状或结晶状。

6.韧性断裂(延性断裂或者塑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及断裂过程中产生明显塑性变形的断裂过程。

断口呈现暗灰色、纤维状。

7.剪切断裂: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分离而造成断裂。

断口呈现锋利的楔形或微孔聚集型,即出现大量韧窝。

8.河流花样:解理裂缝相交处会形成台阶,呈现出形似地球上的河流状形貌9.解理台阶:解理裂纹的扩展往往是沿晶面指数相同的一族相互平行,但位于“不同高度”的晶面进行的。

不同高度的解理面存在台阶。

10.韧窝:通过孔洞形核、长大和连接而导致韧性断裂的断口1-3材料的弹性模数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答:影响弹性模数的因素: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温度、加载条件和负荷持续时间1-4决定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晶体结构:屈服是位错运动,因此单晶体理论屈服强度=临界切应力2、晶界和亚结构:晶界是位错运动的重要障碍,晶界越多,常温时材料的屈服强度增加。

晶粒越细小,亚结构越多,位错运动受阻越多,屈服强度越大。

3、溶质元素:由于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直径不同,在溶质原子周围形成晶格畸变应力场,其与位错应力场相互作用,使位错运动受阻,增大屈服强度。

固溶强化、柯氏气团强化、沉淀强化、时效强化、弥散强化4、第二相:弥散分布的均匀细小的第二相有利于提高屈服强度5、环境因素对屈服强度的影响1)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屈服强度降低,但变化趋势因不同晶格类型而异。

材料学名词解释

材料学名词解释
技术指标 稳定度 流质 空隙率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饱和度。
热固性树脂 仅在第一次加热时软化,并产生化学交联转变为体型结构而固化,以后再加热不会软化的树脂。
热塑性树脂 可反复加热软化 冷却硬化的树脂。
热固性高聚物:受热会硬化的高聚物。
聚合物分类 线性 支链 网状聚合物
建筑塑料的分类 热塑性塑料(聚乙烯 聚苯烯 聚丙烯)和热固性塑料。
亲水性:当湿润角<90°时,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小于水分子与材料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这种性质称为材料的亲水性。具有这种性质的材料称为亲水性材料。
软化系数: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之比 KR = fb/fg
强度: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导热系数 随温度的升高增大
材料的空隙率:指散粒状材料堆积体积(V)中,颗粒间空隙体积所占的百分率。
堆积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表观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孔隙率:指材料中的孔隙体积占材料自然状态下总体积的百分率。孔隙含量愈大,则材料的吸水率愈小、保温性能愈好、耐久性愈好。
钢材的腐蚀:化学腐蚀、电学腐蚀。钢材的防腐可以从改变刚才本身的易腐蚀性,隔离环
境中的侵蚀性介质或改变钢材表面的电化学过程.(采用耐侯钢、金属覆盖、非金属覆盖、
混凝土用钢筋的防锈)
胶凝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经过一系列物理作用,化学作用,能将散粒状或块状材料结成整体的材料。(有机,无机(气硬,水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状态的间隙溶质(C、N)与位错交互作用,钉扎位错阻止变形,导致强度提高,韧性下降的力学冶金现象。将冷加工处理后的钢筋,在常温下存放15-20d,或加热至100-200摄氏度后保持一定时间,去屈服强度进一步提高且抗拉强度也提高,同时塑性和韧性进一步降低,弹性模量则基本恢复。这个过程称为时效处理

材料性能学名词解释

材料性能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力学1.真实应变一根长度为L 的杆,在单向拉应力作用下被拉长到L ,则ε= ,为真实应变。

2.名义应变一根长度为L 的杆,在单向拉应力作用下被拉长到L ,则ε=L –L /L =△L/L ,ε为名义应变。

3.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线性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

对各向同性体为一常数。

是原子间结合强度的一个标志。

4.弹性柔顺系数弹性体在单位应力下所发生的应变,是弹性体柔性的千种量度。

S =-μ/E ,其下标十位数为应变方向,个位数为所受应力的方向。

5.材料的蠕变对粘弹性体施加恒定应力σ时,其应变随时间而增加。

6.材料的弛豫对粘弹性体施加恒定应变ε时,则应力将随时间而减小。

7.位错增殖系数n个位错通过试样边界时引起位错增殖,使通过边界的位错数增加到nc个,c即为位错增殖系数。

8.滞弹性一些非晶体,有时甚至多晶体在比较小的应力时可以同时表现出弹性和粘性。

9.粘弹性无机固体和金属的与时间有关的弹性,即弹性形变的产生与消除需要有限时间。

10.粘性系数(粘度) 单位接触面积、单位速度梯度下两层液体间的内摩擦力。

单位Pa·S. 是流体抵抗流动的量度。

11.脆性断裂构件未经明显的变形而发生的断裂。

断裂时材料几乎没有发生过塑性变形。

在外力作用下,任意一个结构单元上主应力面的拉应力足够大超过材料的临界拉应力值时,会产生裂纹或缺陷的扩展,导致脆性断裂。

与此同时,外力引起的平均剪应力尚小于临界值,不足以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或粘性流动。

12.裂纹亚临界生长裂纹在使用应力下,随时间的推移而缓慢扩展。

其结果是裂纹尺寸逐渐加大,一旦达到临界尺寸就会失稳扩展而破坏。

13.材料的理论结合强度根据Orowan提出的原子间约束力随原子间的距离x的变化曲线(正弦曲线),得到σ=σ×sin2πx/λ,σ为理论结合强度。

单位面积的原子平面分开所作的功应等于产生两个单位面积的新表面所需的表面能,材料才能断裂,根据公式得出σ= Eγ/a 。

材料性能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材料性能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低温脆性:材料随着温度下降,脆性增加,当其低于某一温度时,材料由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这种现象为低温脆性。

疲劳条带:每个应力周期内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在疲劳断口上留下相互平行的沟槽状花样。

韧性: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缺口强化:缺口的存在使得其呈现屈服应力比单向拉伸时高的现象。

50%FATT:冲击试验中采用结晶区面积占整个断口面积 50%时所应的温度表征的韧脆转变温度。

破损安全:构件内部即使存在裂纹也不导致断裂的情况。

应力疲劳:疲劳寿命N>105 的高周疲劳称为低应力疲劳,又称应力疲劳。

韧脆转化温度:在一定的加载方式下,当温度冷却到某一温度或温度范围时,出现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的转变,该温度称为韧脆转化温度。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在各种加载条件下最大切应力与最大当量正应力的比值,通常用α表示。

疲劳强度:通常指规定的应力循环周次下试件不发生疲劳破坏所承受的上限应力值。

内耗: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加载时由于一部分变形功被材料吸收,则这部份能量称为内耗。

滞弹性: 在快速加载、卸载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产生附加弹性应变的现象。

缺口敏感度:常用缺口试样的抗拉强度与等截面尺寸的光滑试样的抗拉强度的比值表征材料缺口敏感性的指标,往往又称为缺口强度比。

断裂功:裂纹产生、扩展所消耗的能量。

比强度::按单位质量计算的材料的强度,其值等于材料强度与其密度之比,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性能的重要指标。

.缺口效应:构件由于存在缺口(广义缺口)引起外形突变处应力急剧上升,应力分布和塑性变形行为出现变化的现象。

解理断裂:材料在拉应力的作用下原于间结合破坏,沿一定的结晶学平面(即所谓“解理面”)劈开的断裂过程。

应力集中系数:构件中最大应力与名义应力(或者平均应力)的比值,写为KT。

高周疲劳:在较低的应力水平下经过很高的循环次数后(通常N>105)试件发生的疲劳现象。

弹性比功:又称弹性应变能密度,指金属吸收变形功不发生永久变形的能力,是开始塑性变形前单位体积金属所能吸收的最大弹性变形功。

材料学名词解释

材料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化学元素(elements)化学元素,简称元素,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基本组成,现有113种元素,其中原子序数从93到113号的元素是人造元素。

物质(matter)物质是客观实在,且能被人们通过某种方式感知和了解的东西,是元素的载体。

材料(materials)材料是能为人类经济地、用于制造有用物品的物质。

化学纤维(man-made fiber, chemical fiber) 化学纤维是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聚物为原料,主要经过化学方法加工制成的纤维。

可分为再生纤维、合成纤维、醋酯纤维、无机纤维等。

芯片(COMS chip)芯片是含有一系列电子元件及其连线的小块硅片,主要用于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

光导纤维(optical waveguide fibre)光以波导方式在其中传输的光学介质材料,简称光纤。

激光(laser)(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简写为:laser)激光是利用辐射计发光放大原理而产生的一种单色(单频率)、定向性好、干涉性强、能量密度高的光束。

超导(Superconduct)物质在某个温度下电阻为零的现象为超导,我们称具有超导性质的材料为超导体。

仿生材料(biomimetic matorials)仿生材料是模仿生物结构或功能,人为设计和制造的一类材料。

材料科学(materials science)材料科学是一门科学,它从事于材料本质的发现、分析方面的研究,它的目的在于提供材料结构的统一描绘,或给出模型,并解释这种结构与材料的性能之间的关系。

材料工程(materials engineering)材料工程属技术的范畴,目的在于采用经济的、而又能为社会所接受的生产工艺、加工工艺控制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形状以达到使用要求。

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有关材料的成份、结构和制造工艺与其性能和使用性能间相互关系的知识及这些知识的应用,是一门应用基础科学。

材料性能学名词解释大全

材料性能学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第一章:弹性比功: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

包申格效应:是指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而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滞弹性:是材料在加速加载或者卸载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应变的性能,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粘弹性:是指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弹性和粘性两种变形机理同时存在的力学行为。

内耗:在非理想弹性变形过程中,一部分被材料所吸收的加载变形功。

塑性:材料断裂前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是材料力学性能,是指材料断裂前吸取塑性变形攻和断裂功的能力。

银纹:是高分子材料在变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缺陷,由于它密度低,对光线反射高为银色。

超塑性: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呈现非常大的伸长率(约1000%)而不发生缩颈和断裂的现象。

脆性断裂:是材料断裂前基本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没有明显预兆,而是突然发生的快速断裂过程。

韧性断裂:是指材料断裂前及断裂过程中产生明显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过程。

解理断裂:在正应力作用下,由于原子间结合键的破坏引起的沿特定晶面发生的脆性穿晶断裂。

剪切断裂:是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滑移分离而造成的断裂。

河流花样:两相互平行但出于不同高度上的解理裂纹,通过次生解理或撕裂的方式相互连接形成台阶,同号台阶相遇变汇合长大,异号台阶相遇则相互抵消。

当台阶足够高时,便形成河流花样。

解理台阶:不能高度解理面之间存在的台阶韧窝:新的微孔在变形带内形核、长大、聚集,当其与已产生的裂纹连接时,裂纹便向前扩展形成纤维区,纤维区所在平面垂直于拉伸应力方向,纤维区的微观断口特征为韧窝。

2 材料的弹性模数主要取决因素:1)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2)晶体结构3)化学成分4)微观组织5)温度6)加载方式3决定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因素1)晶体结构2)晶界与亚结构3)溶质元素4)第二相5)温度6)应变速率与应力状态4 金属的应变硬化的实际意义1)在加工方面:利用应变硬化和塑性变形的合理配合,可使金属进行均匀的塑性变形,保证冷变形工艺的顺利实施2)在材料应用方面:应变硬化可以使金属机件具有一定的抗偶然过载能力,保证机件的安全使用。

材料性能学历年真题_答案

材料性能学历年真题_答案

第一套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低温脆性:材料随着温度下降,脆性增加,当其低于某一温度时,材料由韧性状态变为脆性状态,这种现象为低温脆性。

疲劳条带:每个应力周期内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在疲劳断口上留下的相互平行的沟槽状花样。

韧性: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干、湿(流体),边界,混合,干。

2、△,20~60℃,高,安全,上限。

3、大,低,敏感。

4、剪切唇,纤维区,放射区,杯锥。

5、高,应力,低,应变,高周(应力)6、下降,减小,减小7、抗磁性,顺磁性,铁磁性三、问答题(共20分)1、答:(4分)衡量弹性高低用弹性比功a e=σe/E。

由于弹性比功取决于弹性极限和弹性模2量,而材质一定,弹性模量保持不变,因此依据公式可知提高弹性极限可以提高材料的弹性比功,改善材料的弹性。

(4分)2、答:(4分)不能判定断裂一定为脆性断裂。

(1分)韧性和脆性断了依据断口的宏观形貌和变形特征来判定,单纯从微观断口上的某些特征不能确定断裂一定属于脆断。

(2分)逆着河流的方向可以找到裂纹源。

(1分)3、答:(6分)K Ic代表的是材料的断裂力学性能指标,是临界应力场强度因子,取决于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等内在因素。

K I是力学参量,表示裂纹尖端应力场强度的大小,取决于外加应力、尺寸和裂纹类型,与材料无关。

(3分)K Ic称为平面应变的断裂韧性,K c为平面应力的断裂韧性。

对于同一材料而言,K Ic<K c,平面应变状态更危险,通常以前者衡量材料的断裂韧性。

K IC中的I 代表平面应变,K I的I表示I型裂纹。

(3分)4、答(6分):(1)温度的影响:金属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分)(2)冷塑性变形和应力的影响:冷塑性变形使金属的电子率增大,拉应力使电阻率上升,压应力使电阻率下降;(2分)(3)合金化对导电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形成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时电阻率增高,多相合金的电阻率与组成相的导电性、相对量及形貌有关。

2014年材料性能学名词解释-(2)

2014年材料性能学名词解释-(2)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力学1.真实应变一根长度为L 的杆,在单向拉应力作用下被拉长到L ,则ε= ,为真实应变。

2.名义应变一根长度为L 的杆,在单向拉应力作用下被拉长到L ,则ε=L –L /L =△L/L ,ε为名义应变。

3.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线性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

对各向同性体为一常数。

是原子间结合强度的一个标志。

4.弹性柔顺系数弹性体在单位应力下所发生的应变,是弹性体柔性的千种量度。

S =-μ/E ,其下标十位数为应变方向,个位数为所受应力的方向。

5.材料的蠕变对粘弹性体施加恒定应力σ时,其应变随时间而增加。

6.材料的弛豫对粘弹性体施加恒定应变ε时,则应力将随时间而减小。

7.位错增殖系数n个位错通过试样边界时引起位错增殖,使通过边界的位错数增加到nc个,c即为位错增殖系数。

8.滞弹性一些非晶体,有时甚至多晶体在比较小的应力时可以同时表现出弹性和粘性。

9.粘弹性无机固体和金属的与时间有关的弹性,即弹性形变的产生与消除需要有限时间。

10.粘性系数(粘度) 单位接触面积、单位速度梯度下两层液体间的内摩擦力。

单位Pa·S. 是流体抵抗流动的量度。

11.脆性断裂构件未经明显的变形而发生的断裂。

断裂时材料几乎没有发生过塑性变形。

在外力作用下,任意一个结构单元上主应力面的拉应力足够大超过材料的临界拉应力值时,会产生裂纹或缺陷的扩展,导致脆性断裂。

与此同时,外力引起的平均剪应力尚小于临界值,不足以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或粘性流动。

12.裂纹亚临界生长裂纹在使用应力下,随时间的推移而缓慢扩展。

其结果是裂纹尺寸逐渐加大,一旦达到临界尺寸就会失稳扩展而破坏。

13.材料的理论结合强度根据Orowan提出的原子间约束力随原子间的距离x的变化曲线(正弦曲线),得到σ=σ×sin2πx/λ,σ为理论结合强度。

单位面积的原子平面分开所作的功应等于产生两个单位面积的新表面所需的表面能,材料才能断裂,根据公式得出σ= Eγ/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第一章:
弹性比功: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汲取变形功的能力。

包申格效应:是指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而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滞弹性:是材料在加速加载或者卸载后,随时刻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应变的性能,是应变落后于应力的现象。

粘弹性:是指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弹性和粘性两种变形机理同时存在的力学行为。

内耗:在非理想弹性变形过程中,一部分被材料所汲取的加载变形功。

塑性:材料断裂前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韧性:是材料力学性能,是指材料断裂前吸取塑性变形攻和断裂功的能力。

银纹:是高分子材料在变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缺陷,由于它密度低,对光线反射高为银色。

超塑性: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呈现特不大的伸长率(约1000%)而不发生缩颈和断裂的现象。

脆性断裂:是材料断裂前差不多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没有明显预兆,而是突然发生的快速断裂过程。

韧性断裂:是指材料断裂前及断裂过程中产生明显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过程。

解理断裂:在正应力作用下,由于原子间结合键的破坏引起的沿特定晶面发生的脆性穿晶断裂。

剪切断裂:是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滑移分离而造成的断裂。

河流花样:两相互平行但出于不同高度上的解理裂纹,通过次生解理或撕裂的方式相互连接形成台阶,同号台阶相遇变汇合长大,异号台阶相遇则相互抵消。

当台阶足够高时,便形成河流花样。

解理台阶:不能高度解理面之间存在的台阶
韧窝:新的微孔在变形带内形核、长大、聚拢,当其与已产生的裂纹连接时,裂纹便向前扩展形成纤维区,纤维区所在平面垂直于拉伸应力方向,纤维区的微观断口特征为韧窝。

2 材料的弹性模数要紧取决因素:
1)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
2)晶体结构
3)化学成分
4)微观组织
5)温度
6)加载方式
3决定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因素
1)晶体结构
2)晶界与亚结构
3)溶质元素
4)第二相
5)温度
6)应变速率与应力状态
4 金属的应变硬化的实际意义
1)在加工方面:利用应变硬化和塑性变形的合理配合,可使金属进行均匀的塑性变形,保证冷变形工艺的顺利实施2)在材料应用方面:应变硬化能够使金属机件具有一定的抗偶然过载能力,保证机件的安全使用。

3)应变硬化也是一种强化金属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不能进行热处理的材料
5静拉伸断口:
1)按照锻炼前后的宏观塑性变形的程度:脆性断裂和塑性断裂
2)按照晶体材料断裂时裂纹的扩展途径:穿晶断裂和沿晶断裂
3)按照微观断裂机理:解理断裂和剪切断裂
4)按照作用力的性质:正断和切断
韧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和断裂过程中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的断裂过程。

断口往往呈暗灰色、纤维状。

脆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差不多上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

断口一般与正应力垂直,宏观上比较齐平光亮,常呈放射状或结晶状
穿晶断裂:能够是韧断,也能够是脆断
沿晶断裂:多数为脆性断裂,断口形貌一般呈结晶状。

剪切断裂:剪切断裂是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滑移分离造成的断裂。

纯剪切断裂:断口呈锐利的楔形。

大单晶体上用
肉眼能够观看到专门多直线状的滑移痕迹。

多晶
体上呈现“蛇形滑动”花样
微孔聚拢型断裂:暗灰色,纤维状,断口花样特
征是断口上分布大量“韧窝”
解理断裂:在正应力的作用下,由于原子间结合键的破坏引起的沿特定晶面发生的脆性穿晶断裂。

断口应该
是极平坦的镜面。

准解理断裂:是解理断裂的变种。

符号意义:
σ表示没有明显屈服平台卸载以后,材料残余变
0.2
形为0.2%对应的应力值,用此表示没有屈服平台
材料的屈服强度。

σ(规定残余伸长应力)是指试样卸除拉伸力后,r
其标距部分的残余伸长达到规定原始标距百分比
时的应力
σ(规定总伸长应力)是指标距部分的总伸长达t
到规定的原始标距百分比时的应力。

6
证明
n
=
F KAe
因为颈缩形成点关于工程应力应变曲线上的最大载荷点因此
dF=0
0F nF dF dA de A e
=+= n n
b b dL dA de L A n e S Ke Kn =
=-===
()0n b b b b b F A S A Kn A σ===
()0n b
b A Kn A σ=
0ln b b A e A ⎛⎫= ⎪⎝⎭
n b n K e σ⎛⎫= ⎪⎝⎭
第二章: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最大切应力与最大正应力的比值。

缺口效应:缺口造成应力应变集中,这是缺口第一效应;缺口改变了缺口前方的应力状态,使平板中材料所受的应力由原来的单向拉伸变为两向或三向拉伸,这是缺口第二效应;在有缺口的条件下,出现了三向应力,试样的屈服应力比单向拉伸要高,缺口使材料得到“强化”,这是缺口第三效应。

缺口敏感度:试验时常用试样的抗拉强度与等截面尺寸光滑试样
的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缺口敏感度。

布氏硬度:单位压痕面积承受的平均应力。

洛氏硬度:以测量压痕深度值的大小来表示材料的硬度值。

维氏硬度:采纳压头为两相对面夹角为136度的金刚石四棱锥体,依照压痕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载荷来计算硬度值。

努氏硬度:用一定大小的载荷F的两相对面夹角不等的金刚石四棱锥体压入试样表面,得到长、短对角线长度比为7.11的棱形压痕。

载荷F除以压痕投影面积之商作为硬度值。

2扭转、弯曲、压缩的特点和应用
扭转的特点及应用:
1)扭转的应力状态软性系数较拉伸的应力状态
软性系数高,故可用来测定那些在拉伸时呈现
脆性的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2)扭转试验时试样截面的应力分布为表面最
大,愈往心部愈小,故此方法对材料表面硬度
化及表面缺陷的反映十分敏感。

利用那个特性,
能够对各种表面强化工艺进行研究和对机件的
热处理表面质量进行检验
3)圆柱形试样在扭转试验时,整个试样长度上
始终不产生缩颈现象,塑性变形始终是均匀的,
其截面及标距长度也差不多上保持原尺寸不
变,故可用来精确评价那些拉伸时出现颈缩的
高塑性材料的变形能力和形变抗力。

4)扭转试验时,正应力与切应力大致相等,因
此是测定材料的切断强度的可靠方法,此外依
照断口特征还能够区分材料最终的断裂方式是
正断依旧切断
弯曲的特点及应用:
1)弯曲加载时受拉的一侧应力状态差不多上与
静拉伸时相同,且不存在如拉伸时的所谓试样
偏斜对试验结果的阻碍。

因此弯曲试验常用于
测定那些由于太硬难于加工成拉伸试样的脆性
材料的断裂强度,并能显示出它们的塑性差不2)弯曲试验时,截面上的应力分布也是表面上
应力最大,故可灵敏的反映材料的表面缺陷,
因此,常用来比较和评定材料表面处理层的质

3)由弯曲图能够看出弯曲试验不能使这些材料
断裂,在这种情况下虽能够测定非比例弯曲应
力,但实际上专门少使用。

压缩试验的特点及应用:
1)单向压缩的应力状态软性系数α=2,因此,
压缩试验要紧用于脆性材料,以显示其在静拉
伸时缩不能反映的材料在韧性状态下的力学行
为。

2)压缩与拉伸受力方向不仅相反,且两种试验
所得的载荷变形曲线、塑性及断裂形态也存在
较大的差不,特不是压缩不能使塑性材料断裂。

故塑性材料一般不采纳压缩方法检验。

3)多向不等压缩试验的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α〉2,故此方法适用于脆性更大的材料,它能
够反映此类材料的微小塑性差异。

此外关于接
触表面处承受多向压缩的机件,也能够采纳多
向压缩试验,使试验条件与实验服役条件更接
近。

3布氏与维氏硬度试验原理的异同,并比较布氏,洛氏及维氏硬度试验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布氏维氏硬度相同点:差不多上依照压痕面积缩承受的载荷来计算硬度值
不同点:布氏硬度试验所用的压头是直径为D的淬
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维氏硬度试验所用
的压头是两相对面夹角为136度的金刚
石四棱椎体。

布氏硬度的优点:测量数值稳定准确,能较真实地反映材料的平均硬度
缺点:压痕较大,操作慢,不适用批量生产的成品件和薄形件
适用范围:用于原材料与半成品硬度测量,可用于测
量铸铁、有色金属、硬度较低的钢
常用符号:HBW(压头为硬质合金球)HRS(淬火钢球) 10mm淬火钢球在3000kgf载荷的作用下
保持30 s测量的硬度值为280,记为280
HBS 10/3000/30 10到15s时刻不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