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丁——美国旧南方和旧时代的守望者
《好莱坞往事》电影观后感

《好莱坞往事》电影观后感当那个群星闪耀的时代再度浮现在人们心头,这部电影便有机会褪去争议的外壳,浮现它最纯粹的本真。
因为它是一封致以那流光溢彩的辉煌岁月的最美情诗。
而私以为,《好莱坞往事》这部看似最不“昆汀”的作品,其实流淌着昆汀最纯粹的电影梦,是最“昆汀”的一部影片。
于是,这篇基于此观点的影评便由此诞生了,献给那个好莱坞的黄金时代,献给热爱电影的昆汀,以及热爱电影的你。
纵观昆汀执导的电影和曾编写的剧本,能发现一个显著的特征——昆汀式的解构主义。
电影中的解构主义,简而言之,往往是对传统的逆反和突破,是一种新兴的探索。
它重估一切,拆解一切,然后再重组一切。
在电影中,创作者可以解构形式,解构结构,解构剧情。
昆汀电影中充斥着无数解构,从《低俗小说》和《落水狗》等作品中对叙事构架的先锋派创作,到《金刚不坏》与《八恶人》中对故事剧情上的反类型书写,再到《无耻混蛋》上对历史癫狂般的重构,都是昆汀典型运用的解构主义。
而《好莱坞往事》看似平铺直叙的故事,实际上却是昆汀解构主义的集大成之作,集合运用了各部电影的解构手法。
从叙事结构上讲,例如 Cliff 突然插入剧情的回忆,《好莱坞往事》有着不少这样突如其来的闪回插叙和分视角的、跳脱时间线的叙事,这对于这部本质结构是平铺直叙的作品已经是一种十分突破性的尝试。
不止如此,引进影中影的手法也是类似这种无缝剪切进入的方式,简而言之就是:角色们在对话或回忆间直接利用剪辑进入他们饰演电影的片段。
这样的类插叙手法没有刹那间的过渡,却不但显得并不违和,反而跳脱的叙事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画面感增加了整个电影的视觉趣味。
而观众一旦进入并习惯这样跳脱的思路,便能在昆汀的作品中尝到独一无二的滋味。
这样充斥着独到解构的叙事手法早在《无耻混蛋》和《八恶人》等作品里就有所体现,仍然是昆汀风格的原汁原味。
对历史的解构也是也不是昆汀的第一次尝试。
早在《无耻混蛋》中被乱枪打成筛子的希特勒栽倒之时,便象征昆汀怀着玩世不恭的心态塑造历史的野心。
著名电影导演的作品和风格

著名电影导演的作品和风格电影是一种能够深入人心的艺术形式,而一个优秀的电影导演更是能够通过自己独特的创意和视角,给观众带来深刻的触动与感悟。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位著名的电影导演,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和独特的电影风格。
1. 模仿大师——昆汀·塔伦蒂诺昆汀·塔伦蒂诺作为美国电影界的扛把子级别人物,他的电影作品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与期待。
其中,《低俗小说》、《无耻混蛋》等代表作品都成为经典,不仅展示了他出色的才华,更将他的个人风格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塔伦蒂诺的电影风格深受新黑色电影的影响,他以暴力场面和黑色幽默为特色,抓住观众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共鸣。
另外,他经常采用非线性叙事的手法,对于故事情节的处理非常巧妙,让观众倍感新奇与刺激。
2. 暴力美学——吴宇森吴宇森作为华语电影导演的先锋人物,一直以来以热血激情和浓郁的暴力美学为代表。
《英雄本色》、《独立日》、《喋血双雄》等电影作品,都堪称华语电影的代表作品。
吴宇森的电影风格以动作戏为主,他擅长捕捉热血与愤怒的感情元素,通过对于场景的烘托和角色的定位,让观众在电影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另外,他对于特效的处理也非常细腻,往往能够将特效和场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达到高度的观赏性。
3. 视觉诗人——张艺谋张艺谋作为中国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电影作品总是以大气磅礴的场景和抽象深邃的思考为特色。
《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影》等代表作品在国内外电影界都获得了高度的称赞。
张艺谋的电影风格十分独特,他的影片往往不局限于故事情节本身,而是采用一种诗意的表现手法,将观众带入一个神奇而梦幻的境界。
他对于场景和服装的设计也非常注意,能够充分体现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让观众在影片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4. 冷静观察者——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作为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作品一直以来以干练的风格和坚实的故事内容而著称。
作者理论视域下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

作者理论视域下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前言昆汀·塔伦蒂诺是一位备受影迷青睐的导演,其电影作品独具匠心,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那么在不同的理论视域下,他的电影作品展示了怎样的创新之处?本文将重点分析作者理论视域下的昆汀·塔伦蒂诺电影。
1. 作者理论的简介作者理论认为一个文学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作者的意图。
此理论被广泛用于电影评析中,认为电影的作者是导演,片中所展现的视听效果是导演的创意。
昆汀·塔伦蒂诺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导演,他的电影多以黑色幽默、血腥暴力、外国文化元素等为特点,深受观众喜爱。
在作者理论视域下,他的电影作品所像的是一位搭建场景、塑造角色、刻画风格独特的导演。
2. 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的特点2.1 独树一帜的风格在电影界,昆汀·塔伦蒂诺被称为“自黑电影”之父,他的电影作品多以黑色幽默、血腥暴力、外国文化元素等为特点。
不同于其他导演,在表达主题上,昆汀·塔伦蒂诺更加注重独特的风格和视觉效果,常常在电影中运用非传统的式样和语言来刻画角色,让人眼前一亮。
例如,他在《低俗小说》中模拟了1960年代风格的镜头效果,为这部电影增添了一定的复古色彩。
2.2 看似平静的场景中隐藏的危险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是,在看似平静的场景中隐藏危险和暴力。
这种手法是他电影的一个特点,也是他的独特之处。
例如,在他的电影《杀死比尔》中,武器出现在了一间日落西山的平静的小屋中,随时可能引爆一场激烈的战斗。
在电影的后半段,这种手法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让人无法预料、惊心动魄的情节不断出现,让人不禁对导演的想象力和构思能力刮目相看。
2.3 历史化的框架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在主题和风格上始终强调历史化的框架。
例如,《无耻混蛋》是一部冲破二战的冒险片,塔伦蒂诺使用了充满时代感的音乐和服装,让影片的氛围更有二战时期的味道、回味。
3. 结论在作者理论的视域下,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十分独具匠心,他的电影作品展示出一种独特的创新方式,成功地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把电影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昆汀·塔伦蒂诺电影暴力美学的多维诠释

昆汀·塔伦蒂诺电影暴力美学的多维诠释作者:任雪花来源:《电影评介》2020年第14期昆汀·塔伦蒂诺是20世纪90年代带领美国独立电影异军突起的一位标志性导演。
昆汀·塔伦蒂诺对电影技巧的把握游刃有余,擅长调动观众情绪;其无论是从镜头运用、场面调度、叙事特色还是配乐上都极具个人特色。
昆汀·塔伦蒂诺的作品少而精,暴力镜头充满想象,在电影创作风格上的大胆以及对暴力美学的追求,推动了电影在商业和艺术层面上的发展,其非线性叙事更是被许多人士争相效仿。
昆汀·塔伦蒂诺以一部《落水狗》在影坛初露锋芒,又凭借《杀死比尔》赢得无数粉丝的追捧。
人们提起他便会想到“暴力美学”,如果说《低俗小说》是其电影创作艺术建树的标尺,那《被解救的姜戈》则是对其暴力美学诠释的极致。
一、独特的“暴力美学”特征“暴力美学”的出现与我国香港发展起来的电影类型有关,在美国以昆汀·塔伦蒂诺为代表。
昆汀·塔伦蒂诺的影片展现出戏谑性的后现代风格,通过荒诞、黑色幽默等将“暴力美学”发挥到极致。
昆汀·塔伦蒂诺对暴力镜头的表现具有纯粹性,并非仅是对暴力的宣扬,他擅长调动观众情绪,以一种暴力美学划分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同时又为观众带来视听觉层面上的享受。
(一)暴力意义的消解战斗场景、侦探谋杀案、武侠打斗等都是电影暴力画面的范畴。
电影中的暴力行为具有道德意义,观众可以对这种行为作出道德层面的评价和判断,现实生活中歹徒的行凶行为可以直接从法律层面、道德认知、舆论关注等来给予否定评价,但在电影中对于施暴者的认知则会受到导演设计安排的影响,当影片对施暴者的关怀更多一点时,观众会增加对其暴力行为的理解。
同理,对被害者受害过程和程度减少表现,也会让观众在暴力戏份中居于较为公正的立场。
就像在一些武侠片中,正反角色的对立冲突以互相施加暴力进行表现,双方的暴力程度基本一致,观众在道德和社会层面的思考就会减弱。
昆汀·塔伦蒂诺

昆汀·塔伦蒂诺中文名:昆汀.塔伦蒂诺外文名: Quentin Jerome Tatantino别名:昆汀塔伦天奴国籍:美国出生地:美国田纳西州出生日期: 1963年3月27日职业:导演代表作品:《落水狗》、《低俗小说》、《无耻混蛋》身高:189cm美国导演,演员及奥斯卡获奖编剧。
他在20世纪九十年代作为风格独特的导演迅速成名,他擅长非线性讲述故事,难忘的对白及血腥场面,将美国本土B级片的黑色暴力风格发扬光大。
昆汀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独立电影革命中重要的年轻导演,以独特的个性和对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均有深刻理解著称。
昆汀·塔伦蒂诺1963年3月27日生于美国田纳西州的挪克斯维尔。
昆汀出世时,他的父母都非常年轻,16岁的母亲康妮·麦克修还在护士学校上学,20岁的父亲托尼·塔伦蒂诺则是学习法律的大学生。
昆汀的父母都是电影爱好者,父亲还曾经一度有志成为专业的演员,就连昆汀这个名字也来源于影星伯特·雷诺在《枪之烟火》所扮演的角色。
他的父亲是意大利裔,而母亲则拥有一半爱尔兰及一半印度血统。
在昆汀出生后不久,母亲改嫁音乐人Curt Zastoupil,此人日后对昆汀有重大影响。
昆汀1968年在圣加布里尔山谷区入幼儿园。
1971年,昆汀全家搬往洛杉矶的South Bay,在此处昆汀读Hawthorne Christian学校。
自从十六岁从加州Harbor城的Narbonne高中退学后,昆汀开始在James Best公司学习表演。
1984年,昆汀开始在曼哈顿的著名音像店Video Archives里做营业员。
在这里他结识了同为营业员的罗杰·阿瓦里,此人后来是他的重要合作伙伴。
昆汀继续在艾伦·加菲尔德开设的演艺学校内学习表演,但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剧本创作。
打工赚钱的同时,昆汀和好友罗杰·阿瓦里可以在那里整日地观看和讨论各种不同影片。
好莱坞鬼才昆汀·塔伦蒂诺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65-65页
主题词: 好莱坞;导演;电影教育;电影史;档案馆;电影学;斯维尔;曼哈顿;杀人狂;处女作
摘要: <正>昆汀·塔伦蒂诺1963年生于美国田纳西州的挪克斯维尔。
他没有像大多数导演一样通过电影学院接受系统的电影教育。
18岁从中学毕业后,他在曼哈顿海滩的一家名为“录像档案馆”的录像租赁店里找到一份工作。
对电影的热爱使他最终走上了创作电影的道路。
1992年,他的导演处女作《水库狗》问世,使昆汀一举成名,也奠定了他在影坛的地位。
1994年,由著名导演奥利佛·斯通拍摄的《天生杀人狂》使更多人开始关注这个年轻的编剧。
导演巨匠解读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艺术

导演巨匠解读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艺术导演巨匠解读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艺术导演巨匠是电影行业中有着卓越成就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常常能够引领潮流,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无疑是这样一位具有影响力的导演巨匠,他以独特的拍摄风格和深度的电影叙事能力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艺术进行解读,揭示他的独特之处和对电影行业的贡献。
一、对话的艺术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作品以独特的对话方式而闻名,他善于通过对话来展现角色的个性和内心情感。
他的对话不仅简单地用来推动剧情,更是一种表达和展示人物个性的手段。
例如,在他的电影《低俗小说》中,角色之间的对话充满了俏皮幽默和犀利的对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塔伦蒂诺巧妙地运用对话来丰富角色形象,使观众更容易与角色建立情感共鸣。
二、非线性叙事的创新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大多采用非线性叙事的方式,通过交错的时间线和不同视角的叙述,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模式。
这种创新的叙事方式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影体验,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力。
例如,在他的电影《低俗小说》中,故事以不同的时间节点展开,通过碎片化的片段叙述,使观众对整个剧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塔伦蒂诺通过非线性叙事的创新,成功地为观众打造了一个充满悬念和张力的电影世界。
三、拍摄风格的敏锐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作品中,不仅仅有独特的对话和非线性叙事,还有其独特的拍摄风格。
他擅长运用大胆的镜头语言和视觉效果来创造影片的视觉冲击力。
他的作品常常运用广角镜头和长镜头来突出场景中的细节和人物形象。
同时,他善于运用明暗对比和色彩运用来表达角色的情绪和氛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他的电影《低俗小说》中,电影开头的场景运用了广角镜头和鲜艳的色彩,营造出了浓郁的复古氛围。
塔伦蒂诺的拍摄风格独特而敏锐,让他的电影作品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被解救的姜戈》影评解说文案_【姜戈观后感】《被解放的姜戈》:昆汀风格的美国黑奴史

《被解救的姜戈》解说文案_【姜戈观后感】《被解放的姜戈》:昆汀风格的美国黑奴史.美国剧情/西部电影《被解救的姜戈》,于2013年上映,由昆汀·塔伦蒂诺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编剧,影片讲述了姜戈是一名获得自由的奴隶,他在德国人舒尔茨的训练下成一名神枪手。
姜戈协助舒尔茨缉拿各种通缉犯以换取报酬,而后者则帮助姜戈闯入邪恶农场主加尔文·坎迪的庄园,以救出姜戈的妻子布隆希达。
作为第一部引进中国内地的昆汀电影,《被解放的姜戈》在昆汀时隔四年之久竟然票房大卖,斩获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
这部片子在我看来可谓是去年在全球上映的一部佳作,一向秉承着昆汀的个人风格:怪咖、疯狂、暴力血腥,和他在每部电影中喜欢向老电影或者明星(比如说猫王和麦当娜)致敬,这次是向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致敬,而请来了当年演1960版《姜戈》的演员(弗兰克内罗)客串与新姜戈(杰米福克)搭戏。
剧情首先我来简单讲一下这部影片的剧情,可能大部分去看这部影片的人都不知道他们是在讲什么呢。
改编自刚才所说的老版《姜戈》,还有1975著名的冒险片曼丁哥(mandingo),新《姜戈》讲述的是在1860那个南北战争前的美国,仍然存在着奴隶制的剥削。
一个叫姜戈的奴隶被一位德国赏金猎人金舒尔茨收入收入靡下,来寻找可恶的布利特尔兄弟,为姜戈的不幸遭遇负责的三位奴隶主。
姜戈因此能为舒尔茨辨认这些法外之徒的身份,并且这二位不久以后就一块搭档赏金猎人。
经过长期的磨合,姜戈终于准备好出发营救在糖果乐园(Candyland)奴役的布隆希尔达,他的妻子。
这一臭名远扬的黑奴庄园,由温文尔雅却又凶狠的卡尔文坎迪经营着。
血腥而又蓄意的破坏必将到来。
这一歌剧式的剧情也用了《尼伯龙根指环》的寓言,舒尔茨将姜戈比喻成里面的德国英雄西格弗里德,挺身冲进地狱火焰拯救他的恋人,故事里的神女,布隆希尔达。
而就像任何好的神话,《被解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丁——美国旧南方和旧时代的守望者【摘要】本文分析了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主要人物美国旧南方和旧时代的守望者昆丁形象,指出他既是旧传统和奴隶制的守望者,也是旧家族荣誉和妹妹凯蒂贞操的守望者,展现了昆丁的性格、情感、价值取向以及他的欢乐、痛苦、矛盾和失败,反映了美国新旧时代和社会交替时的时代风貌和历史趋势以及当今与时俱进的意义。
【关键词】旧南方旧时代守望者失败者美国南方文艺旗手、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威廉·福克纳的饮誉世界的现代小说《喧哗与骚动》讲述了旧南方贵族康普生家族由盛到衰、分崩离折的故事,塑造了昆丁这个旧时代和旧南方的遗少和守望者的形象,表现了昆丁的性格、情感和价值取向,展现了昆丁的内心世界以及他的欢乐、痛苦和矛盾,再现了昆丁为代表的旧时代、旧制度、旧传统和旧观念同变化了的或正在变化的新时代、新制度、新传统新观念之间的激烈的冲突和你死我活的斗争,揭示了前者的腐朽没落和走向灭亡以及后者的生机勃勃和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激励人们特别是一代新人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与旧时代、旧制度、旧传统和旧理念彻底决决裂,为自己的道德成长和人格完整而努力,为自己和他人的幸福与未来作斗争,为时代与社会的进步、和谐和完美作贡献。
一、旧传统和奴隶制的守望者作为哈佛大学学生,昆丁是康普生家族的长子,“是一个继承人形象,他的悲剧是一个遗产继承人的悲剧。
……通过他的父亲,他成了南方传统的继承人。
”[1](P110)昆丁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是一个已经死亡了的、根本就没有未来的旧传统和奴隶制。
昆丁对这些东西的继承当然注定要失败的。
“昆丁就是从他父亲那里或他父亲之前继承了这个——这个根本的失败。
”[1](P153))他的根本失败,本质上是一个过时的、残忍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失败。
昆丁的致命错误在于他拒绝同旧传统和奴隶制决裂,还深深迷恋过去时代,病态般地生活在过去,死抓住过去的东西不放,又无力改变现实,不能与现实相协调,竭力想回避矛盾,逃避现实。
正因为如此,昆丁才对时间有一种病态的恐惧,总想从中摆脱出来。
昆丁觉得时间完全是毁灭性的,时间破坏了他赖以生存的传统和制度。
他那僵化的头脑把时间和传统对立起来,相互排斥,水火不容。
昆丁的一生都被时间及其象征物所困扰,一生都在与时间作斗争,一生都在妄图遏制历史与主观的时间,阻止世界不可逆转的变革,找回被无情的时间夺走的神话般的旧南方。
在小说的开头,昆丁正在接受旧传统的象征物——爷爷留下的手表。
昆丁的父亲康普生把这块表传给昆丁,并十分感慨地告诉昆丁,这块表是一切希望与欲望的陵墓。
把表传给昆丁,并不是不是要他记住时间,而是让他偶尔忘掉时间,不把心力全部用在征服时间上面。
因为时间反正是征服不了的,甚至根本没有人跟时间较量过。
这就象征着康普生先生在把旧南方传统给昆丁同时又破坏了它的基础和价值,使其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意义,破坏了它再生的一切可能性。
因为他盖棺定论式地宣布它是一切希望与欲望的陵墓,所有人类经验都是谬误和无用的。
时间会征服一切。
昆丁最大的不幸就是既以继承旧传统和旧制度为已任,又不能使之起死回生;既生活在现代,对逝去的旧时代又是如此痴迷,以至不能在改变了的现实和前进中的时代中生活。
因此,昆丁对一分一秒地无情推进着的时间是如此恐惧,以至丧失理智地毁坏他的手表,扯掉表的指针,疯狂地践踏地上自己的影子,妄图以此来阻止时间的前进,阻止时代的前进。
“我来到梳妆台前拿起那只表面朝下的表。
我把玻璃盖子往台角上一磕,用手把碎玻璃漆接住,把它们放在烟灰缸里,把表针拧下来也扔进了烟灰缸。
”[2](P84)昆丁砸碎破手表行为几乎是卢梭思想的再现,目的是摆脱时间的控制。
昆丁和卢梭都认为钟表代表了一个机械的、没有精神的社会现实。
生活和世界也越来越被钟表所控制,成为钟表的奴隶和牺牲品。
昆丁走到哪里,都被时间及其象征物所困扰,任何东西都使他想起时间的存在。
他自己的身影、每隔15分钟就敲响的教堂钟声,珠宝店里满橱窗的钟表、工厂的汽笛以及肚子的咕咕叫声,都使他想起时间的存在以及现实。
在这些象征物中,昆丁最惧怕的就是太阳和太阳投下的影子。
影子的意象在小说中出现了五十三次。
昆丁无论走到哪里,都被影子所缠扰。
这些影子形成一道道无法摆脱的精神枷锁,牢牢地、鬼魂缠身般地锁着和缠着昆丁。
他气得乱踏这些影子,以阻止影子的跟随。
昆丁意识到,生活在新时代的人是毕生同时间挣扎着的;时间就象酸一样腐蚀着人,把他跟自己割裂开,使他不认识自己的人的属性。
昆丁恐惧时间和与时间作斗争,是因为他沉湎于旧南方奴隶制,无法接受新的制度和价值观。
只有他心中的伊甸园旧南方庄园才能给他在这个日益混乱的现代生活中以某种秩序,成为他的追求方向。
他的这种倾向很明显地表现在他对待黑人的态度上。
他经常对黑人施一些小恩小惠,既使他自己感到有一种白人优越感来掩盖他自己的软弱和自卑,也使他自己感到似乎回到了旧南方那种以主仆关系为基础的“温馨的”大庄园,从而得到一种心理上的踏实感。
所以昆丁也特别“想念”黑人。
在哈佛大学,每当他给那个打扮得像“汤姆叔叔”的黑人执事一件小礼物后,他感到:“突然间,我看到,在那套白人的华而不实的制服后面,在白人的政治和白人的哈佛派头后面,是罗斯库司在瞧我,那个羞怯、神秘、口齿不清的罗斯库司。
”[2](P113)另外,有一次在火车上,昆丁看到路旁“有一个黑人骑在骡子背上”,他马上想象到,“仿佛他和和骡子,跟栅栏和公路一样,都是生在这儿的,也和小山一样,仿佛就是从这小山上给雕出来的,像是人家在小腰设置的一块欢迎牌:‘你又回到老家了’”。
[2](98)昆丁一高兴,从车上扔给他25美分作圣诞礼物。
这就是昆丁的“家”:建立在白人至上的基础上的旧南方的奴隶制。
然而这个理想化的旧南方“家”是再也回不去了。
他所守望的只是一个已被埋葬的旧制度。
昆丁沉湎过去,不能变革,既不情愿也无能为力为它注入活力,只能成为旧时代、旧传统和旧制度的殉葬品。
在传统与变革的冲突中,在过去与现实的夹击中,昆丁失去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昆丁感到孤独,感到被连根拔起,承受着无法忍受的折磨。
当这种折磨到达极限时,他选择了自杀来解脱自己。
他选择自杀的地方——美国文化中心哈佛大学——有着一定的讽刺意义。
这象征着美国文化特别是旧南方在他心中的终结。
昆丁自杀的悲剧有着强烈的社会意义,象征着康普生旧家族和整个旧南方的绝境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青年普遍感受到的精神危机。
二、家族荣誉和妹妹贞操的守望者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个人荣誉感、家族自豪感和南方清教贞节观仍在美国南方起着重要作用,与黑人或下等白人的性关系和婚姻会使显赫的白人家族蒙受耻辱。
南方白种男人一直都扮演着家族荣誉和白人妇女的贞操守护神的角色。
“男性在他们妹妹的生活中往往扮演父亲般积极、夸张的角色……他们往往都敏感,并以家庭的名义监视妹妹的所有行动……为了保护妹妹的名誉,这些兄弟也许会对其他男性采取行动。
”[3](P57)作为康普生家族的长子,昆丁也毫无例外地扮演了家族荣誉和妹妹凯蒂的贞操守望者的角色。
在昆丁眼中,妹妹凯蒂是美和贞操的化身,是康普生家族荣誉和旧南方传统和制度的基础和象征,是他的精神支柱和希望所在,也是他必须终生守望的。
昆丁的一生,也是做家族荣誉和妹妹凯蒂贞节保护神或守望者的一生。
为此,昆丁不借付出任何代价,甚至自己的名誉和生命。
昆丁认为南方妇女之所以可爱是由于她们的“纯洁清白”;一个“纯洁”的妇女应该没有激情,没有性欲,应像冰块一样冷峻。
他发誓要保护的既不是妇女的生命,也不是她们作为人应享有的权利,而只是她们的“贞节和清白”。
显而易见,昆丁认为妇女的贞操比她们的生命或她们作为人的价值远为重要,他的荣誉观是建立在清教的妇道观上的,就是要把南方妇女尤其是上流社会白人妇女变成“南方淑女”或“大家闺秀”,就是系统地把女人的自然欲望和天生权利统统清除掉,把女人“赶进‘性空白’的生活中去……把性欲从后门推出去”,[1](P58)要把妇女“非性化”、“非人化”和“影子化”,要她们身上没有任何性别特征,像“一块顺从而暗淡无光的柔顺的金属”,在“遭到不断锤打”后,“失去任何希望和欲望”,变得如同“已熄灭的灰烬一样。
”[1] (P155)昆丁只顾自己的“爱”,却不顾妹妹凯蒂的爱,并且不遗余力、不择手段地屡屡阻挠和破坏凯蒂的终身大事,毁了无辜的凯蒂的幸福和一生,也毁了他自己的前程和一生。
当凯蒂爱上了北方来的下等白人、建筑工人达尔顿·艾密斯并且未婚先孕后,昆丁感到特别沮丧、痛苦和幻灭。
昆丁先是自欺欺人地要凯蒂承认不是自愿的,而是被强迫的。
他对凯蒂说:“是他硬逼你的吧,那么是他硬逼你就范由他摆布的吧,他比你力气大。
”[2] (P171)实际上他清楚地知道是凯蒂自愿的。
昆丁宁愿凯蒂被强奸,也不愿她与下等白人有自己的爱情,不愿她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献给“贱人”艾密斯。
但凯蒂却不承认是被艾密斯强迫的。
她把昆丁的手放在自己怦怦直跳的胸口,说:“去年我就像死了的一样。
我告诉你我已经死了,可是那会儿我还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我还不懂我自己说的什么话。
我现在明白我真地死了”;[2] (P171)为了避免妹妹与门户不当对的低等白人的性关系和婚姻给曾经显赫一时的康普生大家族带来耻辱,为了维持上流社会纯白人的高贵血统,也为了维持他和凯蒂的特殊关系,昆丁又主动“承认”妹妹的孩子是自己的,以“遮”家丑。
他骗父亲说:“我犯了乱伦罪,我说啊父亲是我干的,不是达尔顿·艾密斯。
”[2] (P195)昆丁试图让妹妹的贞操永存,永远属于康普生家族,把它当作岌岌可危的康普生家族荣誉大厦的支柱,而把乱伦当作康普生家族内部违背传统道德的罪孽,企图用乱伦这个旧世界的血水,洗刷凯蒂在新世界中留下的“不贞”,使她脱离那个无意义喧哗的世界,回到那个充满梦幻般神话的旧世界。
出于对昆丁的感情和痛苦心情的理解,凯蒂同意和昆丁发生乱伦关系。
昆丁一听,被吓坏了,他“一把抓住她的肩膀使劲地摇晃她”,并叫道:“你闭嘴……你闭嘴,你闭嘴!”[2] (P194)昆丁虽然爱妹妹,却不敢与她发生乱伦关系。
所以父亲问他:“你当初是存心要她干的吧”,[2] (P198)他不得不承认:“我当初害怕这样做,我害怕她会同意。
”[2] (P199)昆丁只是想把自己和凯蒂从现实世界中逃脱出来,躲到一个梦幻般的“爱”的世界,为自己感情受打击、满怀妒意而又无能为力的尴尬状况作掩饰。
为了显示出自己保护家族荣誉和妹妹贞操的“大义凛然”,昆丁对凯蒂发誓要杀了艾密斯。
但是他外强中干,干打雷不下雨,一直拖了三天才去找艾密斯。
这决不是出于他的勇敢,而是出于他无法面对“名门望族”的受辱和自己这个公子哥儿的“失恋”,无法正视那个平常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被自欺欺人的幻觉掩盖起来的那个软弱无能、可怜巴巴的被“横刀夺爱”的守望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