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应急预案应急预案
左心衰应急预案脚本

一、背景急性左心衰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急症,表现为急性肺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为提高医护人员对急性左心衰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各科室,针对医护人员在遇到急性左心衰患者时的应急处理。
三、应急预案流程1. 患者症状识别与报告- 医护人员发现患者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端坐呼吸等症状时,应立即识别并报告医生。
- 护士应迅速测量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并记录。
2. 患者安置- 将患者置于舒适、安全的位置,如床边或椅子上,双腿自然下垂或踩在小板凳上,上身前倾。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必要时给予吸氧。
3. 紧急抢救- 医生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到现场,评估患者病情,并组织抢救。
- 立即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正压给氧等。
- 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镇静剂等药物。
- 持续心电监护,床旁心电图监测。
4. 病情观察与记录-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生命体征的稳定情况。
- 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治疗措施及效果。
5. 沟通与协调- 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病情及抢救措施,取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 与相关科室(如ICU、心内科等)协调,必要时转诊。
6. 应急物资准备- 确保抢救车、吸氧设备、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应急物资充足、完好。
四、应急预案演练1. 演练目的- 提高医护人员对急性左心衰的应急处理能力。
- 优化抢救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
2. 演练内容- 模拟急性左心衰患者抢救场景,包括患者症状识别、报告、安置、抢救、观察、记录、沟通与协调等环节。
- 评估参演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3. 演练组织- 成立演练领导小组,负责演练的组织、协调和评估。
- 确定参演人员,明确各岗位职责。
- 制定演练方案,包括演练时间、地点、场景、人员安排等。
五、应急预案总结1.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总结,分析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急性心衰应急预案脚本

一、背景急性心衰是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为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急性心衰的能力,制定以下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1. 接诊评估- 接诊时,迅速评估患者意识、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 如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呼吸频率超过30次/分钟、面色苍白、大汗、皮肤湿冷、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处理- 将患者置于平躺位,头部抬高15-30度,保持呼吸道通畅。
- 给予高流量吸氧(6-8L/min),湿化瓶中加入20-30%乙醇溶液,以减轻缺氧症状。
- 如患者意识不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 药物救治-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以下药物:- 强心剂:地高辛0.25mg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 利尿剂: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 镇静剂:吗啡3-5mg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 扩血管药物:硝普钠或硝酸甘油,根据血压调整剂量。
4. 密切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呼吸、尿量等变化,并做好记录。
- 如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过快或过慢、呼吸抑制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
5. 辅助治疗- 如患者出现急性肺水肿,可给予氨茶碱0.25g静脉注射,解除支气管痉挛。
- 如患者出现低血压,可给予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等升压药物。
6. 转运- 如患者病情稳定,可转送至监护室或ICU进一步治疗。
- 如患者病情危重,应在抢救的同时进行转运。
三、应急演练1. 演练目的- 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急性心衰的能力。
- 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演练内容- 模拟患者出现急性心衰的临床表现。
- 检验医护人员对急性心衰的诊断、评估和处理能力。
- 检验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
3. 演练步骤- 演练前,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熟悉应急预案和操作流程。
- 演练过程中,模拟患者出现急性心衰的临床表现。
- 医护人员按照应急预案进行诊断、评估和处理。
急性左心衰抢救预案

急性左心衰抢救预案
引言概述:
急性左心衰是一种心衰病情急剧恶化的情况,需要及时的抢救措施。
制定科学、有效的急性左心衰抢救预案,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急性左心衰抢救预案的内容。
一、急性左心衰的病因和症状特点
1.1 心肌梗死引起的急性左心衰
1.2 心肌炎引起的急性左心衰
1.3 心律失常引起的急性左心衰
二、急性左心衰的抢救原则
2.1 及时确诊
2.2 快速降低心脏负荷
2.3 维持循环稳定
三、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措施
3.1 给氧
3.2 心电监护
3.3 心脏药物治疗
四、急性左心衰的监测和观察
4.1 血压监测
4.2 心电图监测
4.3 血氧饱和度监测
五、急性左心衰的后续处理
5.1 对症治疗
5.2 康复护理
5.3 预防复发
结语:
急性左心衰抢救预案的制定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轻病情恶化的风险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急性左心衰的抢救原则和措施,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患者本人也应该加强自我保健意识,避免诱发急性左心衰的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能够减少急性左心衰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急诊左心衰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救治质量,确保在急诊左心衰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救治,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急诊科所有左心衰患者的救治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急诊科主任为应急预案的总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整个救治过程。
2. 急诊科护士长为现场指挥,负责现场救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3. 急诊科医护人员为救治小组成员,负责对患者进行救治。
四、救治流程1. 病情评估(1)接诊后,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判断是否为左心衰。
(2)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2. 病情处理(1)立即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改善氧合。
(2)建立静脉通路,快速给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强心剂等药物治疗。
(3)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3. 特殊情况处理(1)对于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痰的患者,应立即给予半坐位或端坐位,减少回心血量。
(2)对于血压降低的患者,给予升压药物,维持血压稳定。
(3)对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必要时进行电复律。
4. 救治记录(1)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措施及用药情况。
(2)做好抢救记录,包括抢救时间、用药时间、抢救效果等。
五、应急预案的启动与终止1. 当接诊到疑似或确诊为左心衰的患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当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生命体征稳定时,终止应急预案。
六、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左心衰急救知识的培训。
2. 定期组织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左心衰急救演练,提高救治能力。
3. 对培训与演练情况进行总结,不断优化应急预案。
七、附则1. 本预案由急诊科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急性心衰应急预案

一、背景急性心衰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危急重症,病情发展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为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发生急性心衰的患者。
三、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急性心衰应急小组:由医院领导、内科、急诊科、心内科、呼吸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2. 急性心衰应急队伍:由内科、急诊科、心内科、呼吸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组成。
四、应急预案流程1. 发现症状(1)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如发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烦躁不安、口唇发绀等症状,应立即考虑急性心衰可能。
(2)立即通知急性心衰应急小组,启动应急预案。
2. 初步评估(1)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初步评估,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2)对患者进行快速病史询问,了解既往病史、用药史等。
3. 紧急处理(1)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2)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利尿、强心、扩血管等药物。
(3)建立静脉通路,快速给予药物。
(4)进行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4. 持续治疗(1)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做好病情记录。
(3)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5. 病情稳定(1)病情稳定后,进行病因治疗。
(2)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提高患者信心。
(3)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预防急性心衰复发。
五、应急预案保障措施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急性心衰的识别、诊断和救治能力。
2. 配齐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3.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4. 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应急预案的快速启动和实施。
六、应急预案总结本预案旨在提高急性心衰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预案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同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救治水平。
左心衰竭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左心衰竭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导致血液在肺部循环受阻,引起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为了提高对左心衰竭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医护人员对左心衰竭的早期识别和救治能力。
2. 优化救治流程,缩短救治时间,降低死亡率。
3. 加强医护人员及家属的急救知识普及,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社区、家庭等场合发生的左心衰竭患者。
四、应急预案措施1. 早期识别与报告(1)医护人员应提高对左心衰竭的识别能力,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咯痰等症状,应立即怀疑左心衰竭。
(2)一经确诊为左心衰竭,应立即报告上级医师及相关部门,启动应急预案。
2. 病情评估与救治(1)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
(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
(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利尿剂、强心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
(4)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5)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进行吸痰、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
3. 通讯与协调(1)启动应急预案后,立即通知相关部门,确保抢救工作有序进行。
(2)与上级医院、急救中心等保持密切联系,争取专业支援。
(3)对患者家属做好心理安抚工作,告知病情及抢救措施。
4. 教育与培训(1)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左心衰竭急救知识培训,提高识别和救治能力。
(2)开展社区居民急救知识普及活动,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五、应急预案评估与改进1.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预案内容。
2.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3. 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应急处置能力。
六、附则1. 本预案由医院应急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本应急预案的实施,旨在提高对左心衰竭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贡献力量。
急性左心衰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提高我院对急性左心衰的救治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时的救治工作。
三、组织架构1. 成立急性左心衰应急救治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心内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各科室医护人员为组员。
2. 应急救治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急性左心衰应急预案,并对预案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四、预警及报告1. 各科室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疑似急性左心衰患者,立即报告值班医生。
2. 值班医生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评估患者病情,若确诊为急性左心衰,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3. 医护人员应及时向医院应急救治小组报告患者病情,并做好救治记录。
五、救治流程1. 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减少静脉回流,降低心脏负荷。
2. 吸氧:立即给予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必要时给予面罩吸氧。
3. 药物治疗:(1)吗啡:3~5mg静脉注射,起到镇静和减轻心脏负荷的作用。
(2)利尿剂: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快速利尿,减轻心脏前负荷。
(3)血管扩张剂:硝普钠或硝酸甘油静滴,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
(4)洋地黄类药物:适用于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患者,如毛花甙丙静脉给药。
4. 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5. 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给予快速静脉输液,维持循环稳定。
6.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病情稳定,可逐渐调整治疗方案。
六、后期处理1. 病情稳定后,对患者进行病因治疗,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2. 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急性左心衰的认识,预防再次发作。
3. 定期随访,评估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七、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性左心衰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急性左心衰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患者病情评估、救治流程、药物使用、设备操作等。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找出不足之处,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急性左心衰__应急预案

一、背景急性左心衰是指由于心脏左心室功能突然严重减退,导致心脏排血量急剧下降,血液回流至肺部,引起急性肺水肿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该病病情危急,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患者生命。
为提高我院对急性左心衰的救治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架构1. 急性左心衰救治小组:由医院领导、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及医护人员组成。
2. 急救小组:由内科、急诊科、ICU等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组成。
三、预案内容1. 病情识别与报告(1)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等。
(2)一旦发现疑似急性左心衰患者,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并启动应急预案。
2. 急救措施(1)立即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头部抬高30°,双腿下垂,减轻心脏负荷。
(2)给予高流量吸氧,流量6-8L/min,湿化瓶中加入20-30%乙醇溶液,减轻缺氧症状。
(3)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利尿、强心、扩血管等药物。
(4)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镇静等药物。
(5)持续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6)留置导尿,监测出入量。
(7)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拍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8)必要时使用止血带轮流结扎四肢阻断静脉回流,减少回心血量。
3. 通讯与协调(1)急救小组应与医院各部门保持密切沟通,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2)如需其他科室协助,立即通知相关部门。
4. 教育与培训(1)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性左心衰相关知识培训。
(2)加强医护人员急救技能的培训和演练。
四、预案实施1. 急性左心衰救治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预案。
2. 加强对医护人员急性左心衰救治知识的培训,提高救治能力。
3. 定期组织急救演练,检验预案实施效果。
4. 加强与周边医院的协作,提高区域急性左心衰救治水平。
五、总结本预案旨在提高我院对急性左心衰的救治能力,降低患者死亡率。
各相关部门和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预案内容,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抢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左心衰应急预案制定日期制定页数 2一、评估1.症状:病人突发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大汗淋漓,四肢湿冷,烦躁不安,剧烈咳嗽,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
2.体征:心率增加(婴儿>180次/min,幼儿160次/min,儿童120次/min),两肺满布湿罗音,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
三、效果评价1.好转: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有改善。
2.恶化:呼吸困难加剧,口唇严重紫绀。
四、注意事项1.呼吸衰竭、昏迷、休克者禁用吗啡。
2.静注西地兰、氨茶碱须缓慢(>5-10min )。
3.静滴扩血管药要监测血压;硝普钠要避光,现用现配。
4.保持工作镇静有序,及时安慰病人及家属。
呼吸衰竭的应急预案制定日期 2005.12 制定页数 1一、评估1.缺氧:潮式呼吸,烦躁,昏迷,心律失常,DIC 。
2.二氧化碳潴留:PaCO 2很高、头痛、扑翼样震颤、嗜睡、昏迷、酸中毒、心率快、心衰、血压升高、脉洪大,皮肤潮红、出汗。
三、效果分析1.好转:呼吸困难、紫绀有改善,血氧饱和度升至90%以上,病人安静。
2.恶化:血氧饱和度90%以下,缺氧症状未改善。
四、注意事项1.定时检查并记录呼吸机各项参数及运转情况。
2.保持病房安静,空气清新。
3.保持工作镇静有序,及时安慰病人和家属,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
4.详细记录抢救过程。
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制定日期 2005.12 制定页数 2一、评估 1.呼吸道阻塞症状:喉头、支气管水肿与痉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窒息感、面色潮红、青紫。
2.循环衰竭症状:心悸、面色苍白发绀,出冷汗,四肢厥冷,脉细数,血压下降与休克。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脑缺氧、脑水肿、头晕、眼花、乏力、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昏迷直至抽搐、大小便失禁。
三、效果评价 1.好转:上述症状好转、血压恢复平稳。
2.恶化:症状加剧,血压进一步下降。
四、注意事项1.升压药严防漏至皮下。
2.确保静脉通路畅通。
3.保持工作镇静有序,及时安慰病人及家属。
高血压应急预案制定日期2005.12 制定页数 3 一、评估1.高血压危象:血压突然急剧升高,收缩压>260mmHg,舒张压>120mmHg,剧烈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
2.高血压脑病:血压突然或短期内明显升高,同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3.恶性高血压:舒张压>130mmHg,眼底出血渗出和视乳头水肿,2.恶化:症状加剧、血压下降。
四、注意事项1.扩血管药滴速不宜过快,从5~10滴/min开始,根据血压反应,每5~10min增加剂量,降压幅度不宜过大。
2.硝普钠须现用现配、避光。
3.20%甘露醇要快速静滴(l在30min内滴完)。
4.注意病人安全,防止坠床。
5.保持工作镇静有序,及时安慰病人和家属。
室颤的抢救预案一、评估1.心室颤动是由于心室内各部分肌纤维发生快速而不协调的乱颤,是一种最危急的心律失常。
它使心室丧失排血功能,常为临终表现。
2.主要临床表现:心音消失、脉搏血压测不到、意识丧失、紫绀、抽搐、继而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3.心电图特征:QRS波群与T波消失,呈形状不同、频率快慢不一,振幅高低各异、完全无规律的波浪状曲线,频率约为250~500次/分左右。
二、抢救三、效果评价1.有效:能摸到大动脉搏动,出现自主呼吸,意识逐渐恢复。
2.无效:不能摸到大动脉搏动,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
四、注意事项1.进行心肺复苏时,动作要迅速、准确,吹气时暂停按压,按压力要均匀适度。
2.按压力要均匀适度,按压姿势要正确,按压放松时,掌部不能离开按压位置。
3.不可采用冲击式、摇摆式、搓板式等方式按压。
4.按压的节律及频率不可过快过慢。
5.按压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判断效果。
6.复苏成功后,及时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
重症药疹的应急预案制定日期2005.12 制定页数1一、评估1.皮肤病用药史、疾病史及药物治疗史。
2.重症药疹类型:全身剥脱性皮炎,重症多形红斑,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等。
三、效果评价1.好转:药疹逐渐消退,病人症状改善。
2.恶化:病人症状无改善加剧。
四、注意事项1.加强病人心理护理,及时解除心理压力。
2.工作持续镇静有序,及时安慰病人及家属,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
心源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制定日期2005.12 制定页数1 一、评估1.相关疾病: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包填塞、心力衰竭。
2.症状及体征:血压下降,脉压减小,烦躁不安,出冷汗,肢体湿冷,尿量减少。
严重者血压测不出,急性肺水肿表现,呼吸急促,昏迷状态,无尿。
晚期发生DIC及广泛的内脏器质性损害,重要三、效果评价1.好转:上述症状好转、血压恢复平稳。
2.恶化:症状加剧,血压进一步下降。
四、注意事项1.升压药严防漏至皮下。
2.确保静脉通路畅通。
3.保持工作镇静有序,及时安慰病人及家属。
暴发性心肌炎的应急预案制定日期制定页数1接到电话急性脑出血的应急预案制定日期制定页数1一、评估1.病史:高血压病史、血小板减少病史,近期颅脑外伤,溶栓治疗等。
2.临床表现:喷射状呕吐、恶心、视物不清,肢体感觉异常,剧烈头痛;神志变化(嗜睡、意识模糊、躁动、昏迷);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与消失,血压高,呼吸节律、次数改变,大小便失禁,偏瘫。
三、效果评价1.好转:病人症状缓解,无并发症发生。
2.恶化:症状加重,出现昏迷或并发症。
四、注意事项1.脑出血或颅内水肿使用脱水剂甘露醇时,应快速输注、宜选微泵,泵注速度750ml/h。
2.保持工作镇静有序,及时安慰病人及家属。
3.使用甘露醇脱水应快速,30min内滴完250mL(170~180滴/min)。
其有效指征:散大的瞳孔逐渐缩小,尿量增加。
若尿量无增加,甚至减少,提示有肾衰的可能,须立即通知医生检查处理,同时护士须暂停滴甘露醇。
心跳骤停的应急预案制定日期制定页数2一、评估: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心音消失,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到;叹息样呼吸,随即停止;瞳孔散大,面色苍白兼有青紫。
三、效果评价1.有效:能摸到大动脉搏动,出现自主呼吸,意识逐渐恢复。
2.无效:不能摸到大动脉搏动,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
四、注意事项1.进行心肺复苏时,动作要迅速、准确,吹气时暂停按压,按压力要均匀适度。
2.按压力要均匀适度,按压姿势要正确,按压放松时,掌部不能离开按太位置。
3.不可冲击式、摇摆式、搓板式等方式按压。
4.按压的节律及频率不可过快过慢。
5.按压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判断效果。
6.复苏成功后,及时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支持。
心包填塞的应急预案制定日期2005.12 制定页数1一、评估:1症状急性重病容,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发绀,2.体征:动脉压下降,脉压变小,静脉压升高,颈静脉怒张,心界扩大,心搏消失,心音遥远。
奇脉,二、处理卧床休息,吸氧,行心包穿刺,抗感染治疗三、效果评价好转症状缓解,心率血压降至正常,呼吸困难消失恶化症状加剧。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应急预案制定日期制定页数2一、评估:1.发病情况:是否有诱因,如哭闹、运动、发热、情绪激动,发作时心率加快程度,是否伴有其它疾病如肥厚性心肌病(家族史),电解质紊乱、特殊药物等。
2.自觉症状:是否有突发突止的感觉以及胸闷、憋气、心前区不适、心前区疼、是否曾有晕厥等。
不适感觉出现的频率以及持续的时间。
3.是否曾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如ATP、心律平、异搏定、洋地黄、倍他乐克甚至胺碘酮以及用药后的反应。
4.心脏方面:望、触、叩、听,主要是心音是否有力、是否匀齐,心前区是否有隆起。
5.心脏外:一般外表如意识、是否有缺氧、青紫、呼吸促、甲状腺是否肿大、血压情况(四肢)、呼吸方面如罗音、血管杂音、杵状指趾、浮肿、肝脾触诊。
\二、处理:1.恢复窦性心律a.刺激迷走神经:如冰水敷面、咽反射、潜水反射、按压颈动脉窦等。
b.药物:(1)ATP本药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儿科首选药物,一旦确诊如果不伴有血流动力学异常应及时应用,剂量为0.1 mg/kg—0.3 mg/kg静推。
(2)心律平:静推1mg/kg次,若频繁发作可予维持量5mg/kg次6—8小时/次,应用时注意PR,QRS,QT时限。
(3)异搏定:年龄较大儿童若心动过速频率并非较快如小于160次/分可以选用,但应用前应注意心功能以及应用时注意其副性肌力及低血压的作用。
(4)地高辛:上述药物无效时可使用。
可以按7μg/kg/次8小时/次,24小时后按维持量给予。
(5)胺碘酮:一般不作为一线用药,在无法区分室性还是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其他药物无效且血流动力学稳定时可以考虑使用。
负荷量5mg/kg,30分钟静推,维持量5—10mg/kg.min,口服10mg/kg.d,1—2周后减至5mg/kg.d。
长期应用时注意眼损害,甲状腺损害及肺纤维化,短期应用注意QT间期。
b.电复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用同步直流电复律。
能量1J/kg。
c.射频消融:为根治本病的方法,效果显著且安全。
一般心动过速发作需大于2次且年龄大于1岁方考虑手术,但若心动过速不易控制或对药物不能耐受可酌情放宽指征。
3.保证心功能,必要时可予强心、利尿、扩管、卧床、限液、出入液量平衡。
4.营养心肌治疗。
三、效果评价1.一般情况可。
2.心功能正常。
3.心动过速不再发作(应用药物或射频消融后)。
4如果心动过速偶然发作而又不同意用药或不同意手术或无手术指征者可出院门诊观察。
5如果行射频消融手术后则无手术并发症。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应急预案制定日期制定页数1诊断要点·突然发生,突然消失,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心前区疼痛。
心率150—200次/分。
·心电图检查:①心室率105—200次/分;②心率大致规则;③QRS形态畸形,时间>0.12秒,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④P波为窦性与QRS之间无固定关系。
治疗要点·利多卡因:2—3mg/kg稀释后缓慢静注,如无效,5—10分钟可重复,共2—3次。
或20—50ug/kg.min静滴。
·胺碘酮;5—10mg/kg稀释后静脉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