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的密度

合集下载

常见岩石密度

常见岩石密度

花岗石:2.63~3.3,正长岩:2.5~3.3,闪长岩:2.5~3.3,斑岩:2.8,安山岩:2.5~3.3,辉绿岩:2.7、2.9,流纹岩:2.5~3.3,花岗片麻岩:2.7~2.9,片麻岩:2.5~2.8,石英岩:2.61、2.8~3.0,大理岩:2.5~3.3,千枚岩(板岩):2.5~3.3,凝灰岩:2.5~3.3,火山角砾岩(火山集块岩):2.5~3.3,砾岩:2.2~3.3,石英砂岩:2.6~2.71,砂岩:1.2~3.0岩石密度( t/m 3 )辉石 2.7 ~3.7泥质岩 2.0 ~2.5橄榄石 2.2 ~3.4粉砂岩 2.0 ~2.4花岗岩 2.5 ~2.75砂岩 2.1 ~2.65石英岩 2.5 ~3.6灰岩 2.3 ~2.9片岩和角闪岩 2.5 ~3.7岩盐 1.95 ~ 2.20石膏 2.3 ~ 2.5砂土一般是1.4 g/cm3粉质砂土及粉质粘土1.4 g/cm3粘土为1.4 g/cm3泥炭沼泽土:1.4 g/cm3路面材料计算基础数据1.多种材料混合结构,按压实混合料干密度计算。

单位:t/m3路面名称干密度水泥稳定土基层水泥土1.75水泥砂2.05水泥砂砾2.2水泥碎石2.1水泥石屑2.08水泥石渣2.1水泥碎石土2.15水泥砂砾土2.2石灰稳定土基层石灰土1.68石灰砂砾2.1石灰碎石2.05石灰砂砾土2.15石灰稳定土基层石灰碎石土 2.1石灰土砂砾2.15石灰土碎石2.1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基层石灰粉煤灰1.17 石灰粉煤灰土1.45石灰粉煤灰砂1.65石灰粉煤灰砂砾1.95石灰粉煤灰碎石1.92石灰粉煤灰矿渣1.65石灰粉煤灰煤矸石1.7石灰煤渣稳定土基层石灰煤渣1.28石灰煤渣土1.48石灰、煤渣稳定土基层石灰煤渣碎石 1.8 石灰煤渣砂砾1.8石灰煤渣矿渣1.6石灰煤渣碎石土1.8水泥石灰稳定砂砾 2.1碎(砾)石2.1土1.7土砂1.94粒料改善砂、粘土 1.9砾石2.1嵌锁级配型基、面层级配碎石2.2级配砾石2.2嵌锁级配型基、面层填隙碎石1.98泥结碎(砾)石2.15磨耗层砂土1.9级配砂砾2.2煤渣1.6沥青碎石粗粒式 2.28中粒式2.27细粒式2.26沥青混凝土粗粒式 2.37中粒式2.36细粒式2.35砂粒式2.35摘自交公路发[1992]65号《公路工程预算定额》附录一。

岩石的密度

岩石的密度

大多数成岩矿物,例如长石,石英和辉石,具有的离子或共价晶体键密度范围为2.2至3.5 g / cm 3(少数可达4.5 g / cm 3)。

具有离子金属或共价金属键的矿物质,例如亚铬酸盐,黄铁矿和磁铁矿,具有相对较高的密度,范围从3.5到7.5 g / cm3。

在金属矿区,岩石密度随金属矿物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矿区的花岗岩密度高达2.7g / cm3。

矿物的密度取决于每种元素的原子量和矿物的分子结构。

岩石根据其磁特性可分为三种类型
1.抗磁性矿物,例如石英,磷灰石,闪锌矿,方铅矿等。

磁化率恒定,负且较小。

2.大多数纯顺磁性矿物属于这种类型。

磁化率是恒定的,正的并且相对较小。

3.铁磁矿物,例如磁铁矿和其他含有铁,钴和镍的矿物。

磁化率不是恒定的,正的并且很大。

它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顺磁性矿物。

岩石的磁性主要取决于构成岩石的矿物的磁性,并受成岩后地质过程的影响。

一般而言,橄榄石,辉石,玄武岩等碱性和超碱性岩浆岩具有最强的磁性,其次是变质岩和沉积岩。

扩展数据:
岩石的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勘探方法是基于岩石和矿石中放射性元素的组成和含量的差异。

铀矿等放射性矿物的放射性元素含量最高,其次是锆石和磁铁矿等稀有辅助矿物,大多数成岩矿物的放射性元素含量相对较低。

岩浆岩和变质岩中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最高,其次是沉积岩。

在岩浆岩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以超碱性,碱性,中性和酸性的顺序逐渐增加。

热中子俘获截面是人工放射性勘探中最重要的参数。

氢和锂的热中子俘获截面小于镉和g的截面,其次是th和铀。

常见岩石密度

常见岩石密度

花岗石:2.63~3.3,正长岩:2.5~3.3,闪长岩:2.5~3.3,斑岩:2.8,安山岩:2.5~3.3,辉绿岩:2.7、2.9,流纹岩:2.5~3.3,花岗片麻岩:2.7~2.9,片麻岩:2.5~2.8,石英岩:2.61、2.8~3.0,大理岩:2.5~3.3,千枚岩(板岩):2.5~3.3,凝灰岩:2.5~3.3,火山角砾岩(火山集块岩):2.5~3.3,砾岩:2.2~3.3,石英砂岩:2.6~2.71,砂岩:1.2~3.0岩石密度( t/m 3 )辉石 2.7 ~3.7泥质岩 2.0 ~2.5橄榄石 2.2 ~3.4粉砂岩 2.0 ~2.4花岗岩 2.5 ~2.75砂岩 2.1 ~2.65石英岩 2.5 ~3.6灰岩 2.3 ~2.9片岩和角闪岩 2.5 ~3.7岩盐 1.95 ~ 2.20石膏 2.3 ~ 2.5砂土一般是1.4 g/cm3粉质砂土及粉质粘土1.4 g/cm3粘土为1.4 g/cm3泥炭沼泽土:1.4 g/cm3路面材料计算基础数据1.多种材料混合结构,按压实混合料干密度计算。

单位:t/m3路面名称干密度水泥稳定土基层水泥土1.75水泥砂2.05水泥砂砾2.2水泥碎石2.1水泥石屑2.08水泥石渣2.1水泥碎石土2.15水泥砂砾土2.2石灰稳定土基层石灰土1.68石灰砂砾2.1石灰碎石2.05石灰砂砾土2.15石灰稳定土基层石灰碎石土 2.1石灰土砂砾2.15石灰土碎石2.1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基层石灰粉煤灰1.17 石灰粉煤灰土1.45石灰粉煤灰砂1.65石灰粉煤灰砂砾1.95石灰粉煤灰碎石1.92石灰粉煤灰矿渣1.65石灰粉煤灰煤矸石1.7石灰煤渣稳定土基层石灰煤渣1.28石灰煤渣土1.48石灰、煤渣稳定土基层石灰煤渣碎石 1.8 石灰煤渣砂砾1.8石灰煤渣矿渣1.6石灰煤渣碎石土1.8水泥石灰稳定砂砾 2.1碎(砾)石2.1土1.7土砂1.94粒料改善砂、粘土 1.9砾石2.1嵌锁级配型基、面层级配碎石2.2级配砾石2.2嵌锁级配型基、面层填隙碎石1.98泥结碎(砾)石2.15磨耗层砂土1.9级配砂砾2.2煤渣1.6沥青碎石粗粒式 2.28中粒式2.27细粒式2.26沥青混凝土粗粒式 2.37中粒式2.36细粒式2.35砂粒式2.35摘自交公路发[1992]65号《公路工程预算定额》附录一。

岩石的密度

岩石的密度

岩石的密度:大多数造岩矿物如长石、石英、辉石等具有离子型或共价型结晶键密度为2.2~3.5克/厘米3(极少数达4.5克/厘米3)。

结晶键为离子-金属型或共价-金属型的矿物,如铬铁矿、黄铁矿、磁铁矿等密度较大,为3.5~7.5克/厘米3。

在金属矿区,岩石中金属矿物的含量增高,岩石的密度就增大。

矿区花岗岩的密度有的就高达2.7克/厘米3以上。

矿物的密度是由构成该矿物各元素的原子量和矿物的分子结构决定的。

岩石按其磁性的不同可分为3类:1、反磁性矿物,如石英、磷灰石、闪锌矿、方铅矿等。

磁化率为恒量,负值,且较小。

2、顺磁性矿物大多数纯净矿物都属于此类。

磁化率为恒量,正值,也比较小。

3、铁磁性矿物,如磁铁矿等含铁、钴、镍元素的矿物。

磁化率不是恒量,为正值,且相当大。

也可认为这是顺磁性矿物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岩石的磁性主要决定于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磁性,并受成岩后地质作用过程的影响。

一般说,橄榄石、辉长石、玄武岩等基性、超基性岩浆岩的磁性最强而变质岩次之,沉积岩最弱。

岩石具有的放射性:天然放射性勘探方法所依据的是岩石和矿石中放射性元素成分和含量的差别。

放射性矿物如铀矿等的放射性元素含量最高,锆石等稀有副矿物和磁铁矿等金属矿物次之,绝大多数造岩矿物的放射性元素含量都比较低。

岩石的放射性元素含量以岩浆岩和变质岩为最高,沉积岩次之。

岩浆岩中,按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的顺序,放射性元素含量逐渐增加。

人工放射性勘探方法中最重要的参数是元素的热中子俘获截面。

氢、锂等元素的热中子俘获截面较小;镉、钆等元素的热中子俘获截面较大,钍、铀等元素的热中子俘获截面次之。

岩石的密度

岩石的密度

第五章岩(矿)石的密度岩石、矿物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其单位为g/Cm3或kg/m3。

地壳内不同地质体之间存在的密度差异,是开展重力勘探工作的地球物理前提条件,也是对重力测量结果进行地形校正和中间层校正不可缺少的参数。

而且,密度资料对于重力异常的解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岩石密度的测定以及对测定结果的分析研究是重力勘探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1 决定岩(矿)石密度的主要因素根据大量测定和长期研究结果认为,决定岩石密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1.岩石中各种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多少;2.岩石中的孔隙度大小及孔隙中的充填物多少;3.岩石所受压力的大小。

下面分别对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密度特点作一介绍。

一、火成岩的密度火成岩的密度主要由矿物成分及含量多少来决定。

从图1。

5—1中可以看出,火成岩的矿物成分与其密度有一定关系。

从酸性岩向基性岩过渡时,其密度值是随岩石中铁镁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的逐渐增加而变大。

对于同一种侵人的火成岩体,在岩浆侵人后的冷凝过程中,结晶分异作用使得在岩体边部和顶部与其内部矿物结晶先后的不同,导致形成不同的岩相带。

一般而言,在周围偏基性,向中心逐渐发育为偏酸性。

图1。

5-2为江西蒙山花岗间长岩和九岭花岗岩侵入体的不同岩相带的密度分布曲线。

由图所示,边缘相的密度要比过渡相和内相的密度大些。

对于同类侵人岩体,不同时期侵人,其矿物成分虽然相同,但因含量有所变化时,则其密度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同源岩浆,尽管其化学成分可能一样,但由于成岩环境不同时,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矿物和岩石,当然其密度亦不同。

由此可知,侵人岩与喷出岩之间密度有较大差异。

二、沉积岩的密度组成沉积岩的矿物成分对岩石密度的影响虽然没有象对火成岩那样明显,但由于沉积岩具有不同的孔隙度,因而它们的密度往往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我们从图1.5-3可以看出这一点.一般而言,近地表的沉积岩由于受到的压力较小,其孔隙度较大,则密度较小;随着埋深增加上层负荷压力加大时,使其孔隙度相应减小,因而密度就要增大。

岩(矿)石密度

岩(矿)石密度

1. 岩(矿)石密度
按沉积岩、火山碎屑岩、侵入岩、变质岩及矿石共分30种岩性分类统计,岩(矿)石密度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
①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密度最小,为2.07×103kg/m3。

正常沉积的砂岩、硅质岩、凝灰质砂岩密度一般为2.63~2.67×103kg/m3。

灰岩密度为2.51×103kg/m3。

碧玉岩密度最大,为2.75×103kg/m3。

②火山碎屑岩中斑岩密度最小,为 2.65×103kg/m3,安山岩密度最大,为
2.78×103kg/m3。

③变质岩中钙质板岩密度最小,为 2.64×103kg/m3,矽卡岩密度最大,为
3.04×103kg/m3。

变质岩的密度变化范围大,一般从2.65~2.84×103kg/m3。

④侵入岩
花岗岩密度最小,为 2.62×103kg/m3左右,中基性岩密度在2.79~2.86×103kg/m3,超基性岩密度最大,为2.93×103kg/m3左右。

侵入岩由酸性-基性-超基性,密度亦随着增大。

中基性岩浆岩中侵入岩比同一类的火山碎屑岩密度略大。

表2 a 岩(矿)石密度统计表
表2 b 岩(矿)石密度统计表。

岩体级别的计算公式

岩体级别的计算公式

岩体级别的计算公式岩体级别是指岩石的质量和强度等特性的综合评价,通常用于工程建设和地质勘探中。

岩体级别的计算公式是通过对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质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的,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地质学家更好地了解岩石的特性,从而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和勘探工作。

岩体级别的计算公式通常包括岩石的密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岩石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或者现场勘探得到,然后根据一定的计算公式进行综合评价。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岩体级别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1. 岩石密度的计算公式。

岩石密度是指岩石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用g/cm3或kg/m3来表示。

岩石密度的计算公式为:ρ = m/V。

其中,ρ表示岩石的密度,m表示岩石的质量,V表示岩石的体积。

岩石的密度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或者现场测量得到,是岩体级别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

2. 岩石抗压强度的计算公式。

岩石抗压强度是指岩石在受到压力作用时的抵抗能力,通常用MPa或Pa来表示。

岩石抗压强度的计算公式为:σc = F/A。

其中,σc表示岩石的抗压强度,F表示岩石受到的最大压力,A表示岩石受压的横截面积。

岩石的抗压强度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或者现场测量得到,是岩体级别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

3. 岩石抗拉强度的计算公式。

岩石抗拉强度是指岩石在受到拉力作用时的抵抗能力,通常用MPa或Pa来表示。

岩石抗拉强度的计算公式为:σt = F/A。

其中,σt表示岩石的抗拉强度,F表示岩石受到的最大拉力,A表示岩石受拉的横截面积。

岩石的抗拉强度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或者现场测量得到,是岩体级别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

4. 岩石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计算公式。

岩石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是岩石的弹性特性参数,分别表示岩石在受到外力时的变形和应力状态。

岩石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计算公式为:E = F/ΔL/L。

ν = ΔW/W。

其中,E表示岩石的弹性模量,ν表示岩石的泊松比,F表示岩石受到的外力,ΔL表示岩石的长度变化,L表示岩石的初始长度,ΔW表示岩石的横向变形,W表示岩石的纵向变形。

第二章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第二章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ms——岩石固体的质量。
试验方法:105~110℃烘24h。
1.岩石的密度
(4)重力密度:单位体积中岩石的重量,简称重度。 由密度乘上重力加速度而得,单位kN/m3。
♪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参数之一,不仅反映了岩石的致 密程度,还可计算岩体的自重应力。
2.岩石的颗粒密度
岩石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固体的体积之比。(比重瓶)
二、岩石的孔隙性 反映裂隙发育程度的指标
1.孔隙比 e VV / Vs VV——孔隙体积(水银充填法求出)
2.孔隙率
n VV 100% V
V=Vs+VV
e~n关系
e VV Vs
VV / V Vs / V
VV V
V VV V
n 1 n
n 1 d s
三、岩石的水理性质
1.岩石的含水性质
(1)含水率:岩石孔隙中含水量mW与固体质量之比的百分数
具有侧向约束的试件浸入水中,使岩石试件仅产生轴向 膨胀变形而求得的膨胀率。
VHP
H HP H
100%
3、膨胀压力:岩石试件浸水后,使试件保持原有体积所 施加的最大压力。
五、岩石的抗冻性
Kf
Rf Rs
Kf—抗冻性系数; Rf—岩石冻融后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Rs—岩石冻融前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
冻融条件下强度损失原因: 1.各种矿物的膨胀系数有差异; 2.空隙中的水结冰,体积增大。
(3)岩石的膨胀性(含有粘土矿物的岩石)
——评价膨胀性岩体工程的稳定。
1、自由膨胀率 —无约束条件下,浸水后膨胀变形与原尺寸之比。
轴向自由膨胀
VH
H H
100%
(%)H——试件高度
径向自由膨胀
V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岩(矿)石的密度岩石、矿物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其单位为g/Cm3或kg/m3。

地壳内不同地质体之间存在的密度差异,是开展重力勘探工作的地球物理前提条件,也是对重力测量结果进行地形校正和中间层校正不可缺少的参数。

而且,密度资料对于重力异常的解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岩石密度的测定以及对测定结果的分析研究是重力勘探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1 决定岩(矿)石密度的主要因素根据大量测定和长期研究结果认为,决定岩石密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1.岩石中各种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多少;2.岩石中的孔隙度大小及孔隙中的充填物多少;3.岩石所受压力的大小。

下面分别对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密度特点作一介绍。

一、火成岩的密度火成岩的密度主要由矿物成分及含量多少来决定。

从图1.5—1中可以看出,火成岩的矿物成分与其密度有一定关系。

从酸性岩向基性岩过渡时,其密度值是随岩石中铁镁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的逐渐增加而变大。

对于同一种侵人的火成岩体,在岩浆侵人后的冷凝过程中,结晶分异作用使得在岩体边部和顶部与其内部矿物结晶先后的不同,导致形成不同的岩相带。

一般而言,在周围偏基性,向中心逐渐发育为偏酸性。

图1.5—2为江西蒙山花岗间长岩和九岭花岗岩侵入体的不同岩相带的密度分布曲线。

由图所示,边缘相的密度要比过渡相和内相的密度大些。

对于同类侵人岩体,不同时期侵人,其矿物成分虽然相同,但因含量有所变化时,则其密度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同源岩浆,尽管其化学成分可能一样,但由于成岩环境不同时,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矿物和岩石,当然其密度亦不同。

由此可知,侵人岩与喷出岩之间密度有较大差异。

二、沉积岩的密度组成沉积岩的矿物成分对岩石密度的影响虽然没有象对火成岩那样明显,但由于沉积岩具有不同的孔隙度,因而它们的密度往往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我们从图1.5—3可以看出这一点。

一般而言,近地表的沉积岩由于受到的压力较小,其孔隙度较大,则密度较小;随着埋深增加上层负荷压力加大时,使其孔隙度相应减小,因而密度就要增大。

图1.5一4表明,沉积岩的密度随孔隙度的减小而呈线性增大。

此外,同一成分的沉积岩,由于成岩时代早晚的不同,经历的地质作用的不同造成岩石的孔隙度也不尽相同,则其密度也会有所差异。

总之,时代较老的沉积岩要比时代新的同类岩石的密度要大些。

当然,对于同一时代同类岩性的沉积岩来说,由于所受地质作用条件的不同,在不同部位,其密度也会有所不同。

图1.5一5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的密度分布情况。

它表明在盆地边缘的密度增大,而向盆地中心密度逐渐减小。

三、变质岩的密度对变质岩来说,其密度与矿物的成分、含量和孔隙度均有密切关系,这主要由变质的性质和变质的程度大小来决定。

一般讲区域变质作用的结果、将使变质岩的密度比原岩的要增大。

例如,变质程度较深的片麻岩,麻粒岩等要比变质程度浅的千枚岩,石英片岩等岩石密度大些。

动力变质作用由于使原岩结构遭破坏,矿物被压碎,因而其密度自然要比原岩密度低。

但有时动力变质作用若使原岩发生了硅化、碳酸盐化以及重结晶时,则它的密度会比原岩要大些。

例如热液变质作用使灰岩(2.50~2.75g/cm3)发生矽卡岩化后,则密度可达2.88g/cm3 ,但橄榄岩(3.15~3.31 g/cm3)发生蛇纹石化后则密度小到2.50~2.70g/cm3总之,对变质岩密度的研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统计的密度资料来看,在不同构造单元中,同一时代的变质岩密度相差不大,但时代越老则密度往往越大。

上面我们简单介绍了有关各类岩石密度的主要特征,这主要是针对各类岩石的成分、含量、孔隙度、成岩条件、成岩环境以及构造条件等诸多因素来进行分析的。

对于各类矿体而言,其密度主要决定于成分和含量。

一般讲,金属矿的密度要比非金属矿的密度大。

实际工作中可参考常见岩(矿)石密度表,见表1.5—1。

§2 岩(矿)石标本密度的测定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直接测定岩(矿)石标本的密度大小来确定它们所代表的岩性的密度或确定它们之间的密度差。

一、对岩、矿石标本采集的要求1.应系统地采集测区内不同构造单元及不同岩性的标本,同时要注意它们的代表性。

对于分布范围较广的较厚岩层以及测区内的勘探对象及围岩要适当采集较多的标本;而对于薄层或与勘探目的关系不大的岩石可以少采。

在异常区内及岩性变化较大的地段应多采集;对于正常区及岩性变化不大的地段可以少采集;2.采集标本时,既要采集浅部的,又要尽量采集深部的。

因为浅部密度资料可以用于中间层和地形校正时使用;而深部密度资料要用于对重力异常的地质解释;3.每类标本的数量一般为30~50块,每块标本重量一般在300 g 左右为宜;4.对所采集的标本应及时登记,编号,并注明地点、名称、地质年代及深度等;5.有时应考虑其它物性参数测定的要求,如形状、规格和大小,尽量发挥所采集的标本的综合利用价值。

二、标本密度测定方法 (一)天平测定法若标本质量用m 表示,它的体积为V 时,其密度σ可用下式表示Vm=σ (1.5-1) 标本的体积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来确定。

即物体在水中减轻的重量,等于它排开同体积水的重量,于是可以间接求出标本体积V 。

设标本在空气中的重量为P 1,在水中重量为P 2,V 为标本排开水的体积,σ0为水的密度时,得P 1-P 2=V •σ0•g即 gP P V .021σ-=当4℃时,净水的密度σ0=1g/cm 3,上式便为gP P V 21-= (1.5-2)把式(1.5-1)代入式(1.5-2),并已知P 1=mg ,可得3)-(1.5 .2112121P P P P P g m gP P m -=-=-=σ 只要先求出标本P 1,P 2的重量,然后可由式(1.5-3)计算出密度σ0天平法测定σ的精度取决于P 1、P 2的测定精度。

由误差传递理论可知,式(1.5-3)计算σ的最大绝对误差εσ的表达式为221121)()()(211P P P P P P P P -++-=εεεεσ (1.5-4)该式中εσ为密度的误差εP1、εP2分别为P 1、P 2的测定误差,对于同一天平称量的结果可以认为εP1=εP2。

设εP1=εP2=εP 时,利用式(l.5-3)除以式(1.5-4)可得2112P P P PP -+=εεσεσ (1.5-5) 由于P 1-P 2= P 1/σ,所以式(1.5-5)变为 111)12(2P P P P P P εσσεεσεσ+=+= 即1)12(P P εσσεσ+= (1.5-6)从式(1.5-6)可见,天平法测定密度的误差εσ不仅决定于标本称重误差εP ,同时还与标本自重P 1和其实际密度σ大小有关。

在各标本的重量相同、称重的精度也相同的情况下,对于密度愈大的标本,则测定的误差愈大。

若想减小误差,虽然可选重量较大的标本来测定,但实际工作中称重量大的天平精度又不高。

因此,标本重量既不能太小(轻),也不能太大(重),故一般取300 g 左右为宜。

对于较高密度的标本可适当大些。

对于多孔的标本,为了防止水分浸入孔隙中而影响测定结果,可涂一层石蜡。

这时标本涂蜡后的重量用P 2表示,它浸入水后的重量用P 3表示。

则由式(1.5-3),得7)-(1.5 )(1)(1123201P P P P P K ---=σσσ 式中σ0为水的密度,σK 为石蜡密度;一般石蜡密度σK =0.99g/cm 3。

(二)密度仪测定法天平虽然能测定出标本密度,但操作费时,又不是直接显示密度值,还需要计算,所以效率很低。

现在介绍可直接测定密度的一种仪器,称为密度仪。

密度议是在天平原理上发展起来的仪器,它的构造如图1.5-6所示。

仪器主要由一个折式秤臂AOB 构成,AO 和BO 分别为两个长度均为r 的左右臂,其折角为(180°-ϕ)。

秤臂中间装有一个指针ρ,秤臂的重心可集中在转轴O 点上,工作时需事先调节装置使它处干随遇平衡状态。

密度仪还配有一个度盘,在度盘上标有密度刻度;度盘右边标有固定标志线并用n 表示,它是指标本在空气中平衡时应在的位置。

下面简介密度仪工作原理。

测定密度时,先将标本用可以忽略其重量的细线悬挂在秤臂B 端,调节A 端悬挂的砝码的重量,使指针与刻度n 重合,见图 1.5-6(a )。

这时 AO 与水平面夹角为α1;A 端法码重量为P 而B 端标本重量用又P 1表示,其平衡关系式为)cos(cos 111αϕα-⋅=⋅r P r P (1.5-8)当标本浸没在水中时(见图 1.5-6(b )),由于标本受到水的浮力使B 端要升高并达到新的平衡位置。

这时AO 与水平面夹角用α2表示,则平衡关系式为)cos(cos 222αϕα-⋅=⋅r P r P (1.5-9)式中P 2为标本在水中的重量。

由式(1.5-8)、(1.5-9)可求出P 1、P 2的表达式,并将它们代人式(1.5-3),简化后得密度的表达式为122αααϕσtg tg tg ctg -+=(1.5-10) 从式(1.5-10)可得出α2与σ的相对应关系式为1112-+=-σασϕαtg ctg tg (1.5-11)由式(1.5-11)可见α2与标本重量无关,当ϕ为仪器构造常数,并调节法码重量使指针与固定标志n 重合时,即保持α1为常数,这时密度σ只与α2有单一对应关系了。

将这些不同的α2角度在度盘上只标上所对应的密度σ值即可。

所以当标本浸在水中,待平衡后,指针所停留的刻度就直接指示出标本的密度了。

密度仪的使用方法简述如下:①安装仪器,调平后刻度盘应垂直;②秤臂B 端挂上挂钩,同时调节A 端秤臂上左端配重螺丝,使转动系统处于随遇平衡状态,③B 端挂上标本,A 端放置法码,调节砝码的重量,使指针指到刻度n④将标本浸在水中,待平衡稳定后,指针所示的刻度值就是该标本密度σ值。

见图1.5-7。

利用密度仪测定的精度可达±0.01~0.02 g/cm 3,其效率比天平高3~4倍。

三、密度测定结果的整理由于同类均质岩(矿)石标本密度的测定值通常服从算术正态分布规律。

因此对于同一类标本测定结果需进行整理,以得出其平均值和常见值。

(一)当同一类标本数目少于30块时,可按下式计算其密度的算术平均值为NNi i∑==1σσ (1.5-12)式中的σi 为第i 块标本的密度值;N 为块数。

上述密度值的离散程度,可用标准离差D 表示为∑=--±=Ni iN D 12)1/()(σσ(1.5-13)当同类标本块数过少时,计算标准离差没有意义,这时可用表格列出密度的平均值、最大、最小值亦可。

(二)当同一类标本数目在30块以上时,还可绘制频率分布曲线来统计平均密度值。

首先将密度值按相等间隔Δσ分组,分组数n 与标本总块数的关系在对数坐标中呈线性变化,如表1.5-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