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制提纲
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调研提纲

附件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调研提纲一、矿井概况(一)位置、交通概述井田位置、地理坐标、长、宽、面积、边界及四邻关系。
通过矿区或邻近城镇的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干线,以及距矿区最近的车站、码头和机场的距离、煤矿所在地行政隶属关系,附矿区交通位置图。
(二)地形地貌概述井田地形地貌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总体地形,各井口、工业场地内主要建筑物的地面标高。
(三)气象水文概述矿区及其邻近地区地表水体发育状况,包括江、河、湖、水库、沟渠、池塘等,河流应指出其所属水系,并说明其平均、最大、最小流量及历史最高洪水位。
说明矿区所属气候区。
给出区内降水分布,包括年平均降水量、最大和最小降水量以及降水集中的月份。
(四)矿井生产情况概述煤矿开发情况,包括矿井地质储量、可采储量、投产年限、设计年生产能力、核定生产能力、目前实际产量、矿井开拓方式、生产水平及主要开采煤层、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等。
(五)开采技术条件概述矿井瓦斯涌出量和瓦斯等级、煤尘爆炸性、各煤层自燃倾向性、矿井地温以及地压情况。
(六)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概述井下各水平排水设施,包括水仓容积,排水泵型号、台数;排水管路直径、趟数;井下最大排水能力。
并填写表1:表1:矿各水平排水泵房设施一览表泵房代号泵房名称涌水量(m3/min)泵房底板标高(m)排水管出水标高(m)水泵电动机排水管排水能力(m3/h)水仓容积型号排量(m3/h)扬程(m)台数型号功率(kW)直径(mm)长度(m)条数正常最大正常最大二、矿井地质情况填写表2。
(一)地层按井田所在水文地质单元和井田内发育的地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描述。
描述内容主要包括:厚度、岩性、分布与埋藏条件。
(二)构造描述井田内发育的褶曲、断层、陷落柱等构造的发育情况。
附简要构造纲要图。
(三)煤层详细叙述各可采煤层赋存层位、分布特征、煤层间距(最小、最大、平均值)、煤层厚度及变化(分全井田和未采区叙述)、夹矸层数、夹矸厚度及岩性、煤层结构分类,伪顶、直接顶、老顶及底板岩性、厚度,采用可采性指数和厚度变异系数评价煤层的稳定性。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及治理报告编写提纲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及治理工作报告(提纲及内容提要——供参考,可在基本框架下自由发挥)1 矿井基本情况(简述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及治理活动的矿井背景)2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内容目的是什么?成立了领导小组,由谁牵头,哪些部门,采取什么方式,从哪些方面….2.1 老窑、废弃井筒及采空区普查(1)调查情况:井田位置,周边环境,以往开采历史,矿井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调查情况(开采范围、积水情况),(2)分析评价:分析说明有无废弃井筒、老窑,周边矿井有无越界,周边及矿井采空区积水对矿井采掘的影响评价(3)预防和治理措施/方案:无影响,制定预防措施;有影响的,制定预防和治理措施。
(老窑、废弃井筒和采空区可视情况自行按2.1.1、2.1.2分述)2.2 地质构造普查(1)调查情况:井田所处地质构造环境,构造是否复杂(参考各类勘探报告);分述断层、褶曲、裂隙等发育情况(文字叙述后附统计表)(2)分析评价:结合以往采掘工作面遇到断层、褶曲构造出现的问题,评价各类地质构造对生产的影响(3)预防和治理措施/方案:制定预防及治理措施、方案2.3 封闭不良钻孔普查(1)调查情况:叙述井田内的封闭不良钻孔调查情况,并列表说明。
(1986年以前的钻孔(普详查阶段的钻孔)封孔工艺为煤层顶板向上20m范围内采用水泥浆封孔,以上剩余段采用黄泥球或黄土封孔,未对宜君组、洛河组等含水层段采取防水措施。
)表1 孟村井田内封闭不良钻孔一览表(2)分析评价:说明不良钻孔对生产的影响,找出近期影响矿井生产的不良钻孔。
(3)制定预防及治理措施、方案2.4 陷落柱(1)调查情况:判断不存在陷落柱应从地质条件和勘探资料两方面说明(2)预防措施2.5 瓦斯富集区(1)调查情况:瓦斯分布规律,含量变化趋势,量多大;与煤层厚度、构造之间关系怎样等(2)分析评价: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3)措施、方案制定:以往是怎么做的,取得效果怎样,今后还应该从哪方面加强,或者继续实施以往哪些措施。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制提纲 1.绪论 1.1目的、任务和依据目的、任务、报告编写依据 1.2. 煤矿概况煤矿位置、范围、四邻关系、自然地理。
煤矿和区内邻近矿井及老窑开采情况,自然地理、煤矿生产建设情况等。
1.3 以往地质工作井田勘查各阶段进行的地质勘查和煤矿建设生产期间开展的各项补充地质勘探及井下探测,包括勘查单位、时间、内容、采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程量和成果及其质量等。
2. 矿井地质 2.1井田地质 2.2煤层 2.3煤质 3.矿井水文地质 3.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3.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3.3矿井充水因素 4.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 4.1采空区普查通过采用调查走访、物探、钻探、化探等方法,结合以往地质勘查资料及近年来生产作业过程中揭露情况综合分析,查明矿井自身开采的采空区、井田内及周边采空、老空区情况。
对采空区分布、范围、面积、形成时间、积水情况、积水来源、自然发火、有害气体等进行分析说明,预测采空区及积水区对本矿未来开采范围的影响程度。
将采空区普查的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矿井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分析相关隐患对煤矿生产建设带来的潜在威胁。
4.2 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的普查废弃老窑(井筒)的普查采用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进行。
对废弃老窑(井筒)要做到查明其位置、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及充填情况等,尽可能收集齐全以往煤矿采掘相关资料。
将废弃老窑(井筒)、井筒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图件上,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孔台账。
通过整理分析井田范围内所有钻孔封孔资料和质量记录,对钻孔封孔质量进行评述,查明封孔不良钻孔的分布,以及封孔不良钻孔的封闭材料、封闭质量和封闭不良层段。
对封孔资料不详、封孔资料不清的钻孔,应以封孔不良钻孔对待。
将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图件上,建立封闭不良钻孔台账。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写提纲1绪论目的、任务及要求,报告编写依据2煤矿概况2.1基本情况煤矿位置、范围、四邻关系、自然地理(可简要)、地形地貌(可简要)、气象和水文(可简要)、地震情况(可简要),矿井排水系统情况等2.2煤矿和区内临近矿井及老窑开采情况2.3矿井生产现状及采掘规划情况3以往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评述3.1煤田勘查及补充地质勘探工作3.2煤矿采掘揭露及井下地质探测工作3.3煤矿地质工作质量评述4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4.1采空区普查采用调查访问、物探、化探和钻探等方法,查明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状况等;将采空区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煤矿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4.2废弃老窑(井筒)普查查明废弃老窑(井筒)闭坑时间、开采煤层、开采范围,是否开采煤柱和充填情况等资料;建立完善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台账。
4.3封闭不良钻孔普查将井田内及周边(200m范围内)施工的所有钻孔都标注在相关图纸上,分析每个钻孔封孔的质量;建立完善井田内水源井、封闭不良钻孔台账。
4.4地质构造普查(断层、裂隙、褶曲)查明煤矿边界断层和井田内的断层,包括断层性质、走向、倾角、断距,断层带宽度及岩性,断层两盘伴生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富水性等;查明煤矿内主要褶曲形态,收集煤矿裂隙发育资料、总结规律;编制煤矿构造纲要图。
4.5陷落柱普查查明煤矿内的陷落柱,包括陷落柱发育形态、岩性、周边裂隙发育程度、导水性等。
4.6导水裂缝带普查采用物探、钻探实测和理论计算等方法确定煤矿导水裂缝带高度,合理留设防隔水煤(岩)柱,严禁顶水作业,严禁开采地表水体、强含水层、松散含水层、采空区水淹区域下的急倾斜煤层,若煤层顶板受开采破坏,其导水裂缝带波及范围内存在富水性强的含水层(体),在掘进、回采前,要对含水层(体)进行疏干。
4.7地表水体普查查清矿区、井田及周边对矿井开采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系和有关水利工程的汇水、疏水、渗漏情况,采矿塌陷区、地裂缝区分布情况及地表汇水情况,地表及边坡上的防排水设施、堤坝、沟渠、排水沟等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建立完善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等。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方案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方案煤矿,这地方可真是个“深不可测”的地方,像是藏着无数的秘密,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往往隐藏着一些让人心惊胆战的隐患。
我们一提到煤矿,脑海里总浮现出那一幅幅忙碌的画面,矿工们像小蚂蚁一样在黑乎乎的矿道里穿梭。
然而,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些小蚂蚁在“地下王国”中可不是光风霁月,每一步都有可能踩到“雷区”。
想想看,万一真出了事,那可就是一场“惊天动地”的悲剧了。
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就得好好聊聊煤矿里那些隐蔽的致灾因素,制定个靠谱的普查方案,让大家都能安安全全的。
先说说,隐蔽的致灾因素到底都有哪些。
煤矿可不是说你想进就能进的地方,里面的环境复杂多变,就像是一个迷宫,稍不留神就可能走进了“死胡同”。
就比如说,瓦斯,这玩意儿就像个“潜伏者”,在你没注意的时候,它就悄悄地聚集,等你一开火,哎呀妈呀,那可真是要命了。
我们得定期进行瓦斯检测,确保矿井通风良好,让这个“隐形杀手”无处可藏。
再说说煤尘,这东西可真是个“看不见的敌人”,它在空气中漂浮,一不小心就会导致爆炸。
这就需要咱们在工作的时候,注意做好防尘措施,定期清扫,保持环境干净。
咱们再聊聊地质条件。
这事儿就像开盲盒,有时候你永远不知道会出来什么。
煤矿的地质结构千差万别,地质灾害随时可能来袭。
为了让大家心里有个数,咱们得对矿区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普查。
说白了,就是把“底牌”摸清楚,知道哪些地方可能出问题,提前做好应对方案。
这样一来,大家在工作的时候心里也能有底,省得临时抱佛脚,出现意外的时候手忙脚乱。
培训工作也不能忽视。
煤矿的安全工作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而是要持之以恒。
咱们得定期给矿工们进行安全培训,让他们明白每一个细节的重要性。
像是怎样识别危险信号,遇到突发情况该怎么处理,这些可都是“保命”的关键。
让他们在面对危险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临危不乱。
俗话说得好,知识就是力量,这话一点不假。
让矿工们有安全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
咱们得把各个环节都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xxx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模版

X X县X X镇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XXX煤矿地测科2017年5月XX县XX镇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写:地测科审核:总工:矿长:XXX煤矿地测科2017年5月2参加普查人员目录、前言 (1)一绪论 (2)1.1 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目的和任务 (2)1.2矿井概况 (2)1.3位置及交通 (3)1.4地形、地貌及水文 (3)1.5相邻煤矿 (4)1.6以往地质工作 (4)二矿井地质 (6)2.1区域地质概况 (6)2.2矿区地质 (6)2.3煤层 (9)2.4煤层围岩和夹石 (12)三煤矿区水文地质 (13)3.1 水文地质概况 (13)3.2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4)3.2矿井充水特征 (15)四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15)4.1采空区普查 (15)4.2相邻矿井和废弃老窑 (16)4.3采空区积水评价分析 (18)4.4瓦斯富集区普查 (20)4.5 断层、裂隙、褶皱、陷落柱普查 (21)4.6导水裂隙带普查 (21)4.7.地下含水体普查 (22)4.8矿井涌水状态 (27)4.9井下火区评价分析 (28)4.10古河床冲刷带、天窗、滑坡等不良地质体评价分析 (28)五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预防措施 (29)5.1瓦斯防治方案及措施 (29)5.2.水灾预防方案及措施 (39)5.3.煤层自燃的防范及安全措施 (43)六结论 (43)I6.1主要结论 (43)6.2存在问题及建议 (44)II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XXX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前言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以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要求,为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现以总工程师、矿长为组长,以地测、生产、通风等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小组,于2017年5月28日,根据《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制提纲》、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编制的《XX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矿井水患现状调查报告》、本矿编制的《XX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 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XX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XX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2017年度防治水计划》、《XX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2017年度采掘接替计划》、《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在XXX煤矿煤矿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开展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写提纲1 前言介绍矿井简要概况(如建井时间,矿井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年产量等),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背景、目的和任务。
介绍报告编制的依据(相关规程、规范,资料来源等)。
2矿井概况2.1介绍矿井的位置、交通、范围、自然地理、四邻关系。
包括矿井面积、地理坐标及拐点坐标,介绍交通概况,附矿井位置及交通示意图;介绍矿井地形地貌,地面标高,地势情况等;介绍周边矿井情况,附四邻关系示意图。
2.2煤矿地质勘查简述简述历次地质勘查工作的时间、勘查单位、主要工作量,列表说明。
2.3矿井生产现状与采掘规划介绍矿井开拓方式,开采水平,主采煤层,通风方式等,详细介绍矿井现生产水平,现采煤层、现采采区;介绍矿井未来五年采掘规划情况,并附图、附表进行说明。
3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四章要求,确定本次普查的主要内容、采用的方法及手段、完成的工作量。
4矿井隐蔽致灾因素评价分析4. 1采空积水评价分析矿井自身开采的采空区情况(己形成的和未来五年将要形成的采空区)井田内老空、采空区情况周边老空、采空区情况井下防水闸墙(门)构筑情况应说明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状况、自燃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
4.2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评价分析列表说明废弃老窑(井筒)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是否开采煤柱和充填情况等资料。
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都要标注在图上,分析每个钻孔封孔的质量。
4.3断层、裂隙和褶曲评价分析应列表说明矿井边界断层和井田内落差大于5米的断层(主要包括断层性质、走向、倾角、断距,断层带宽度及岩性,断层两盘伴生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富水性等),矿井内主要褶曲形态,矿井裂隙发育资料等,总结规律。
附构造纲要图。
4.4陷落柱评价分析应列表说明矿井内直径大于30米的陷落柱,主要包括陷落柱发育形态、岩性、周边裂隙发育程度、导水性等。
4.5瓦斯富集区评价分析应系统收集矿井所有的瓦斯资料和地质资料,说明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煤质和瓦斯含量及赋存状况,对矿井瓦斯赋存情况进行分区。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转换版)

四川省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技术要求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节普查工作的政策依据 (1)第二节普查工作的原则 (1)第三节普查工作的手段 (2)第四节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种类 (2)第五节普查工作遵循的主要技术规范 (2)第二章分则 (4)第一节采空区、老窑(井筒) (4)第二节钻孔 (7)第三节断层、裂隙、褶曲 (8)第四节陷落柱 (9)第五节瓦斯富集区 (10)第六节导水裂缝带 (12)第七节地下含水体 (14)第八节其它有毒有害气体 (15)第九节井下火区 (16)第十节煤层自燃 (17)第十一节地温热害 (18)第十二节顶板 (19)附件一规范述语 (21)附件二四川省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编写提纲 (24)附件三防隔水煤(岩)柱要求 (31)附件四安全隔水层厚度和突水系数计算公式 (39)附录五安全水头压力值计算公式 (40)附件六地质因素调查台账表 (41)附件七统一图例 (48)四川省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技术要求第一章总则第一节普查工作的政策依据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2019 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川应急[2019]36 号)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全省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14)及相关技术规程、规范、规定,结合全省煤矿事故案例、当前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基本特征,制定本要求。
第二节普查工作的原则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各煤矿企业必须全面准确普查煤矿存在的各类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禁止弄虚作假。
2.坚持企业主体责任原则。
煤矿企业是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的责任主体,必须同时拥有地质、采矿、测绘、机电、通风等主体专业技术人员,并熟练掌握技术要求,拥有地球物理勘探设备及物探技术人员,并熟练掌握本技术要求。
不具备上述条件的煤矿企业,应当委托具备上述能力的单位(机构)开展普查工作。
3.坚持定期普查与专项普查相结合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
编制提纲
1.绪论
1.1目的、任务和依据
目的、任务、报告编写依据
1.2. 煤矿概况
煤矿位置、范围、四邻关系、自然地理。
煤矿和区内邻近矿井及老窑开采情况,自然地理、煤矿生产建设情况等。
1.3 以往地质工作
井田勘查各阶段进行的地质勘查和煤矿建设生产期间开展的各项补充地质勘探及井下探测,包括勘查单位、时间、内容、采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程量和成果及其质量等。
2.矿井地质
2.1井田地质
2.2煤层
2.3煤质
3.矿井水文地质
3.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3.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3.3矿井充水因素
4.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
4.1采空区普查
通过采用调查走访、物探、钻探、化探等方法,结合以往地质勘查资料及近年来生产作业过程中揭露情况综合分析,查明矿井自身开采的采空区、井田内及周边采空、老空区情况。
对采空区分布、范围、面积、形成时间、积水情况、积水来源、自然发火、有害气体等进行分析说明,预测
采空区及积水区对本矿未来开采范围的影响程度。
将采空区普查的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矿井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分析相关隐患对煤矿生产建设带来的潜在威胁。
4.2 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的普查
废弃老窑(井筒)的普查采用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进行。
对废弃老窑(井筒)要做到查明其位置、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及充填情况等,尽可能收集齐全以往煤矿采掘相关资料。
将废弃老窑(井筒)、井筒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图件上,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孔台账。
通过整理分析井田范围内所有钻孔封孔资料和质量记录,对钻孔封孔质量进行评述,查明封孔不良钻孔的分布,以及封孔不良钻孔的封闭材料、封闭质量和封闭不良层段。
对封孔资料不详、封孔资料不清的钻孔,应以封孔不良钻孔对待。
将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标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图件上,建立封闭不良钻孔台账。
分析预测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对煤矿未来生产可能的影响及危害程度。
4.3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普查
利用地面物探和钻探、矿井地质编录、井下探测的成果资料及采掘过程中地质构造揭露情况,结合现场观测情况综合分析。
①断层普查主要包括:断层性质、产状、断距、断层带宽度及岩性,断层两盘伴生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富导水性。
②褶曲的观测和探查包括:查明褶曲位置、产状、规模、形态和分布特点及裂隙发育情况,探讨褶曲的形成方式。
③陷落柱普查内容包括:发育形态、岩性、周边裂隙发育程度、导水性、对煤层破坏情况及影响顶底板情况等。
收集矿井裂隙发育资料,总结规律。
分析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富导水情况、对煤层顶板稳定性的影响、是否存在瓦斯积聚及瓦斯突出危
险。
预测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对未来开采范围的影响及危害程度。
对探查发现的断层、褶曲标注在编绘的煤矿构造纲要图上。
4.4瓦斯富集区普查
综合收集和分析煤炭勘查、煤层气勘探的瓦斯测试资料,以及煤矿生产过程测试的相关瓦斯参数资料、矿井通风数据、瓦斯等级鉴定资料等,在地质条件不清的区域,采用矿井物探、钻探等方法进行探测,开展瓦斯参数的相关测试。
根据获取资料,结合矿井地质构造、顶板岩性、煤层上覆基岩等地质因素,开展瓦斯赋存规律的研究。
查明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煤质和瓦斯含量及赋存状况,分析矿井瓦斯赋存规律,指出影响矿井瓦斯富集的主要地质因素。
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矿井可能形成瓦斯富集的部位,在今后生产过程中瓦斯对开采范围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
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并对矿井瓦斯赋存情况进行分区。
4.5导水裂缝带普查
根据矿井的采煤工艺、工作面设计参数等,选择科学合理导水裂缝带的计算公式,并结合物探、钻探实测、野外地表塌陷和裂缝调查等方法,对“三带”的高度计算方法进行修正,确定导水裂隙带可能的分布区域及分布范围。
综合分析,指出导水裂隙带可能沟通的含水层、上覆采空积水区、地表水体等。
提出导水裂隙带对矿井未来生产区域是否存在威胁,及影响程度。
4.6地下含水体普查
通过对矿井主要含、隔水层(组)的水文参数、采掘影响范围内的主要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情况、抽水试验情况,带压情况和矿井建设生产过程中对构造、陷落柱等现场水文编录情况,不同构造的含、导水情况,矿井近年的主要涌水水源、水量构成等资料的分析研究,指出影响矿井采掘活
动的主要含水层赋存状态,补、迳、排方向等。
查明影响矿井安全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各含水体的分布范围、水源、水量、水位、水质和导水通道等。
指出主要影响本矿井建设生产的地下含水体主要有哪些,并预测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及地下含水体对矿井生产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4.7井下火区普查
根据勘查阶段、矿井生产建设过程中煤层测试资料和近3-5年矿井一氧化碳监测的实际资料、相邻矿井的情况等,分析研究矿井是否具备形成火区的各类因素、形成火区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火区资料分析、整理及对火区观测、检查等,查明火区范围、密闭、密闭、气体成分等情况,绘制火区分布图。
在火区分布图上标明火区和曾经发火地点,并注明火区编号、发火时间、主要监测气体成分、浓度等。
明确提出本矿未来生产建设区域是否存在火区威胁及威胁程度。
4.8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普查
在钻探、地震、瞬变电磁、电测深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沉积、构造地质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古河床冲刷带、天窗、岩浆岩侵入体、古隆起等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形成机理,查明其发育和展布特征及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
对调查发现的所有隐蔽致灾地质体,都需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并研究和总结其发育及分布规律,以有效指导矿井采掘设计和合理确定工程防治措施。
5.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防治措施
根据矿井自身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存在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及措施。
5.1瓦斯防治方案及措施
针对矿井生产建设现状、瓦斯赋存特征,提出瓦斯防治的措施和方案,以及瓦斯异常涌出和瓦斯局部聚集超限的防治措施。
5.2水灾防范方案及措施
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提出矿井防排水措施(煤柱留设、探放水、疏水降压、井下排水、地表水防治、小窑、老空积水区、顶板裂隙水、断层水、封孔不良钻孔、陷落柱等)。
5.3煤层自燃的防范及安全措施
提出预防煤层自燃、井下外因火灾的防范及安全措施。
5.4其他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防治方案及措施
6.结论
6.1主要结论
6.2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附图:
1、采掘工程平面图
2、井上下对照图
3、矿井充水性图
4、矿井瓦斯地质图
5、地层综合柱状图
6、构造纲要图
7、火区分布图
附表:
1、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台账
2、水源井、封闭不良钻孔台账
3、井田钻孔综合成果记录表
4、矿井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5、陷落柱统计表
6、断层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