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会让站、越行站和中间站
《铁路站场与枢纽》第二篇-重点知识

第二篇:会让站、越行站和中间站•新建铁路和客运专线的站间距离•修建单双线的原则•会让站、越行站和中间站的作业和设备站型布置图、线路设计•中间站的改建一.车站分布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必须满足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和客车对数。
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国家要求的铁路在交付运营第二十年以后具有远景规模性质的年货运输送能力。
2 办理客货运业务的中间站应根据日均客货运量,结合该地区其他运输工具的发展情况并与城市或地区规划相协调合理分布。
有技术作业的中间站应满足技术作业要求。
会让站和越行站应按通过能力要求的货物列车走行时分标准分布。
3 应考虑地形、地质、水文和铁路运营条件。
4 应考虑区间通过能力的均衡性。
二.站间距离1.一般来讲,新建铁路的站间距离,单线不宜小于8km,双线不宜小于15km。
枢纽内站间距离不得小于5km。
2.客运专线站间距离不宜于小于30 km,大于60 km时,应预留或设置区间渡线。
200km/h客货共线铁路站间距离不宜小于15km,也不宜大于40km。
3.远期为双线、近期为单线的新建铁路宜按双线标准分布车站,当近期单线不能满足通过能力需要时,可采用增加会让站等措施过渡;如确有技术经济依据,也可按满足近期单线运量要求分布车站。
过渡工程设计应远近结合,尽量减少废弃工程。
三.修建单双线的原则1.新建铁路近期年客货运量分别大于或等于35Mt的平原、丘陵地区和大于或等于30Mt的山区,宜一次修建双线。
2.远期年客货运量达到上述标准者,其正线数目宜按双线设计,分期实施。
3.远期年客货运量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按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和客车对数折算的年客货运量大于或等于30Mt时,宜预留双线。
四.会让站会让站应采用横列式图型,可按下图布置。
五.越行站越行站应采用横列式图型,可按下图(a)布置。
在特别困难条件下,可按下图(b)布置。
客运专线运输模式下的越行站是专为办理本线旅客列车越行跨线旅客列车而设的车站;由于只办理速度较快的列车越行速度较慢的列车,不办理旅客乘降作业,故只需设2条待避用的到发线,宜采用下图。
站场及枢纽之__第二篇 会让站、越行站和中间站

会让站
会让站设置在单线铁路上, 主要办理列车的到发、会车、让 车, 有的站也办理少量的客、货运业务。 会让站布置图按其到发线的相互位置可分为横列式会让站、 纵列式会让站两类。 1. 横列式会让站 会让站横列式布置 具有站坪长度短, 工程 费小, 在紧迫导线地段 可缩短线路; 车站值班 员对两端咽喉有较好的瞭望条件, 便于管理; 无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咽喉, 可 减少扳道人员; 到发线使用灵活, 站场布置紧凑等优点。因此, 一般情况下, 会让站应采用横列式布置。
越行站
若采用到发线布置在两正线一侧(站房对侧)的图形图(b), 则 不需变更正线的间距 , 但存在着下行方向待避列车的到、发 , 必 然与上行方向列车的发、到在车站两端咽喉的正线上交叉 , 降低 区间通过能力, 危及行车安全。此种布置图缺点显著,一般不宜采 用。
横列式越行站设两条到发线时 , 两条到发线一般分设于正线 两侧图 (c)。
第二篇 会让站、越行站和中间站
在我国铁路上,有数量不多的主要用来提高线路通过能力而 设置的车站,称为会让站和越行站。 先到的列车在本站停车,等待反方向的列车到达本站。两个 列车互相交会,叫做会车;先到的列车在本站停车,等待后一个 同方向的列车通过本站或到达本站停车后先开,叫做越行。 设置目的: 提高铁路区 段通过 能力,保证行车安全, 为沿线城乡及工农业生 产服务。 分布: 地形、地质 、水文 和铁路运营条件、区间 通过能力的均衡性,满 足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 力和客车对数。
第二章 中 间 站
为提高铁路区段通过能力,保证行车安全,促进沿线城乡货 物运输服务而设的车站。 一般设在技术站之间区段内(或支线上)主要办理列车的到 发、会让和越行,以及客货运业务;规模小、数量多。
第二章 中 间 站
会让站、越行站及中间站

一、车站的作用与分类
1 车站
除正线以外,还配有 其它线路及客货运设施, 办理与列车运行相关工作 并面向社会服务的分界点, 我们称其为车站。
车站是分界点的一类, 分界点还包括线路所和通 过色灯信号机。
上海站
2 车站的作用
车站是办理旅客运输与货物运输的基地,旅客的上下车和货物装 卸车及其有关作业都是在车站上进行的。车站通过办理上述业务,使 铁路运输生产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联系起来,也是铁路和 旅客、货主联系的纽带。
缺点:上行正线在站内需设反向曲线; 对称道岔施工与养护不便;
到发线布置在两正线一侧站房对侧
优点:正线无反向曲线; 不使用对称道岔。
缺点:下行待避列车进入到发线,与正线行车干扰,降低区间通过能力, 危机行车安全。
2)设2条到发线时,到发线位于正线同侧
➢ 车站两端咽喉区的正线间应设置渡线。
➢ 每端各设一条渡线时,渡线应朝向站房。 ➢ 两端各设两条渡线时,应设“八”字形渡线而非交叉渡线
3)纵列式布置图:
占地长,设备分散,缺点突出,一般不用。
3 中间站
在我国铁路上,会让站和越行站数量不多,主要是用来提高线路 通过能力而设置的车站。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规定,会让站和 越行站均包括在中间站之内。
中间站是为沿线城乡及工农业生产服务,提高铁路区段通过能力, 保证行车安全而设的车站。它主要办理列车的到发、会让和越行,以 及客货运业务。
1、会让站、越行站的设置目的是什么?其到发线数量一般设几条? 如何布置?
2、中间站的主要作业和设备有哪些?
到发线,通信、信号设备及旅客乘降、办公房屋
优点
(3)a、会对让通站过布列置车图方便(助理值班员,
司机互相检查有无异常),而且通过 1)车横流列为式会会让让站站主(主要要车站流线;在两道岔区内)
第二篇 会让站、越行站和中间站

第三章
中间站的设备 基本要求
1.了解中间站到发线、牵出线和货物线设置的 有关规定; 2.了解中间站到发线单、双进路,超限货物列 车到发线的有关规定; 3.了解中间站客、货设备的合理布置; 4.了解安全线和避难线的作用和设置位置。
33
一、到发线 1.数量:
与列车对数 车站性质 车站线路 第一节 本站作业量有关
38
39
第二节
客货运业务设备
一、客运业务设备 1.旅客站房: 2.旅客站台:长度、宽度、高度 ⑴基本站台:靠近站房一侧 ⑵中间站台:设在线路中间 3.站台间的横越设备:天桥、地道、平过道
40
1、旅客站房
(1)中间站候车作业特点; (2)站房布置形式,综合候车室,如图; (3)站房设置位置:一般城镇同侧 (4)站房规模:按最高聚集人数确定。
9
2.纵列式会让站
⑴特点:两到发线纵向排列,并向逆运转方向错移一个 货物列车到发线的有效长度。 ⑵缺点:①站坪长,工程费用大; ②车长与值班员联系时,走行距离长; ③列车在站会车不灵活; ④人工扳道非集中联锁情况下,运营管理不便。 ⑶优点:①在山区地形陡峻狭窄的情况下,可减少工程量 ②便于车站值班员与司机交接行车凭证; ③适应重载列车会车的需要。
18
二、中间站的设备
1.列车到发线、货物装卸线、牵出线、安全
线
2.旅客站房、站台、站台间的跨越设备(天 桥、地道或平过道)和雨棚等 3.货物堆放场、站台、仓库、雨棚、装卸设 备及货运办公房屋等 4.信号及通信设备 5.机车整备、转向、给水设备 6.存车线、调车线(运量大)
19
第二节
中间站布置图
一般采用横 列式布置图
第二章
中间站
基本要求
会让站、越行站及中间站文档幻灯片

到发线布置在两正线一侧站房对侧
优点:正线无反向曲线; 不使用对称道岔。
缺点:下行待避列车进入到发线,与正线行车干扰,降低区间通过能力, 危机行车安全。
2)设2条到发线时,到发线位于正线同侧
➢ 车站两端咽喉区的正线间应设置渡线。
➢ 每端各设一条渡线时,渡线应朝向站房。 ➢ 两端各设两条渡线时,应设“八”字形渡线而非交叉渡线
一、车站的作用与分类
1 车站
除正线以外,还配有 其它线路及客货运设施, 办理与列车运行相关工作 并面向社会服务的分界点, 我们称其为车站。
车站是分界点的一类, 分界点还包括线路所和通 过色灯信号机。
上海站
2 车站的作用
车站是办理旅客运输与货物运输的基地,旅客的上下车和货物装 卸车及其有关作业都是在车站上进行的。车站通过办理上述业务,使 铁路运输生产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联系起来,也是铁路和 旅客、货主联系的纽带。
中间站设备规模虽然较小,但是数量很多,它遍布全国铁路沿线 中、小城镇和农村,在发展地方工农业生产,沟通城乡物资交流中起 着很重要的作用。中间站的设置位置,既要符合线路通过能力的要求, 又要适当满足地方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并应考虑地形、地质等自 然条件。
(1)中间站的作业
主要作业有: ➢列车的到发、通过、会让和越行; ➢旅客的乘降和行李、包裹的承运、保管与交付; ➢货物的承运、装卸、保管与交付; ➢沿零摘挂列车的车辆摘挂和到货场 或专用线取送车辆的调车作业。
可以看到,货物的运送不仅是运载货物的 列车在途中运行,而且在起、终点它是货物在 整个运输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极为重要的组成 部分。车站在铁路运输中有两大作用。
对外,它是铁路的大门,是铁路运输过程与产销过程或其他运输 过程的联系点。车站直接服务于工农业生产与人民的交通旅行。
铁路线路及站场第七章会让站、越行站及中间站

横列式会让站设两条到发线时,一般有两种布置形式:一 种是两到发线设于正线一侧的布置,如图8-2(a)所示,其优 点是车站值班员接发正线通过列车无需跨线,但这种布置站坪 长,土石方工程量大,且单线发展成双线时,拆迁工程也较大; 另一种是两到发线分设于正线两侧的布置,如图8-2(b)所示, 其优点可以实现列车三交会,可使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都能停 靠站台,且到发线有效长相差小,站坪长度短,但车站值班员 接发正线通过列车需跨线。一般多采用这种布置。
一、中间站的作业
在铁路区段内,为提高区间通过能力及满足客、货运业务 需要而设有配线的中间分界点称为中间站。其主要作业有:
1.办理列车的通过、会让和越行,在双线铁路上还办理调 整反向运行列车的转线作业。
2.旅客的乘降和行李、包裹的收发和保管。 3.货物的承运、装卸、保管和交付。 4.摘挂列车甩挂车辆的调车作业。 有的中间站如有工业企业线接轨或者是加力牵引起、终 点及机车折返站时,还需办理工业企业线的取送车,补机的 摘挂、待班和机车整备等作业。 另外,在客货运量较大的个别中间站,还有始发、终到 旅客列车及编组始发货物列车的作业。
及摘挂列车在站作业。中间站的到发线数量应根据运量和运输 性质确定。
单线铁路中间站应设两条到发线,主要是使车站具有三交 会的条件,这样可以保持良好的运行秩序,对提高车站作业效 率和加速车辆周转都是必要的,同时也能适应水槽车、机械化 养路的工程车和轨道车等
越行站的行车作业是按上、下行分开运行的,为保证上、 下行旅客列车分别停靠站台,一般应在站房对侧的正线和到发 线之间设中间站台。这种布置具有旅客在中间站台上候车较安 全,列车待避条件好,正线顺直以及中间站台加宽时改、扩建 工程量少等优点。只有在改建有困难时,为充分利用既有设备, 个别车站亦可采用中间站台设在两正线间或到发线外侧的布置 形式。
铁路车站与枢纽作业参考答案

《铁路车站与枢纽》作业参考答案第一篇站场设计技术条件1.什么是线路有效长?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有效长是指在线路全长范围内可以停留机车车辆而不妨碍邻线行车的部分。
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的计算公式为:L效=L机+Q-q守/w+L守+L附2.常见的道岔配列形式有哪几种?相邻岔心的距离如何计算?常见的道岔配列形式有:(1)在基线异侧,同侧布置两个对向道岔。
L=a1+f+a2+Δ(2)在基线异侧布置两个顺向道岔或在基线的支分线路上又顺向布置一个道岔。
L=a2+f+b1+Δ(3)在基线同侧布置两个顺向道岔,这种布置的两相邻岔心间的最小距离L决定于相邻线路的最小容许间距S。
L=S/sinα(4)在基线异侧布置两个辙叉尾部相对的道岔,这种布置的两相邻岔心间的最小距离L也决定于相邻线路的最小容许间距S。
L=S/sinαmin3.车站线路有效长起止范围由哪几项因素来决定?(1)警冲标;(2)道岔的尖轨始端(无轨道电路时)或道岔基本轨接头处的钢轨绝缘(有轨道电路时);(3)出站信号机(或调车信号机);(4)车档(为尽头式线路时);(5)车辆减速器。
4.为什么道岔辙叉号码大小,影响列车侧向通过速度?辙叉号码越大,辙叉角越小,导曲线半径越大,侧向过岔允许速度越高。
5.道岔与曲线间插入直线段的作用是什么?(1)满足线间距离的要求;(2)满足道岔前后曲线轨距加宽的要求。
6.为什么有轨道电路时,要考虑警冲标和信号机的相互位置?(1)信号机处的钢轨绝缘节位置,原则上应与信号机设在同一坐标处,。
为了避免在安装信号机时造成串轨,换轨和锯轨等,钢轨绝缘允许设置在出站信号机前方1m或后方6.5m的范围内。
(2)警冲标与钢轨绝缘的距离,取为3~4m,这样可以保证车轮停在该钢轨绝缘节内方时,车钩不致越过警冲标。
7.什么是线路全长?计算线路全长的目的是什么?线路全长是指车站线路一端的道岔基本轨接头至另一端道岔基本轨接头的长度。
第八章 会让站、越行站及中间站

上 海 站 西 咽 喉
2、警冲标 警冲标是信号标志的一种,设在两会合线路线间距离为4米 的中间,用来指示机车车辆的停留位置,防止机车车辆的侧面冲 撞。
警冲标
警冲标示意图(动画)
警冲标示意图(动画)
小结:
1、会让站的作用、主要作业及布置形式;
2、越行站的作用、主要作业及布置形式; 3、中间站的主要作业及主要设备。
2)纵列式会让站
特点:两到发线纵向排列,并向逆运转方向错移一个货物列车到发线的 有效长度。
缺点:①站坪长,工程费用大;
②列车在站会车不灵活; ③人工扳道非集中联锁情况下,运营管理 不便。 优点:在山区地形陡峻狭窄的情况下,可减少工 程量
2 越行站
设在复线铁路上
少量客、货
(1)作业:同方向列车的越行,反方向列车的转线,
铁路线路与站场
第八章 会让站、越行站及中间站
新课导入
车站既是铁路办理客、
货运输的基地,又是铁路系统 的一个基层生产单位。在车站
上,除办理旅客和货物运输的
各项作业以外,还办理和列车 运行有关的各项工作。为了完
成上述作业,车站上设有客货
运输设备及与列车运行有关的 各项技术设备,还配备了客运、
货运、行车、装卸等方面的工
铁路运输生产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联系起来,也是铁路和 旅客、货主联系的纽带。
车站还是铁路运输的基层生产单位。在车站上,除了办理旅客与货
物运输的各项作业外,还要办理与列车运行有关的各项作业。如:列车 的接发、会让与越行;车列的解体与编组;机车的换挂与整备;车辆的
检查与修理等。车站不仅是铁路内部各项作业的汇合点,也是提高铁路
缺点:上行正线在站内需设反向曲线; 对称道岔施工与养护不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号及通信设备;
机车整备、转向、给水设备;
存车线、调车线(运量大时)。
第二节 中间站布置图
一般采用横 列式布置图
第二节 中间站布置图
1.双线横列式中间站布置图
站同右 站同左
站对右
站对左
第二节 中间站布置图
2.中间站的货场布置 决定因素:
» » » » » » 货源货流方向; 车站未来发展; 便于车站管理; 便于摘挂列车调车作业:顺运转方向前端; 环境、城市规划、地形、地质条件; 工业企业线、支线接轨。
»尽头式(7%) »通过式(79%)取送车、调车方便,对列车摘挂作 业有利,一般应优先采用。 »混合式(14%)
第二节
客货运业务设备
1.客运业务设备 旅客站房 旅客站台:长度、宽度、高度 »基本站台:靠近站房一侧 »中间站台:设在线路中间 站台间的横越设备:天桥、地道、平过道
2.货运业务设备
缺点:办理由陡长下坡方向开来的列车时,必须在确 认通往避难线的接车线路空闲的情况下,方可承认闭塞。 通往避难线的线路使用效率低,有时影响站内作业。站 内作业安全较差。 采用:在作业不繁忙的中间站
第三节 安全线和避难线的设置
设在进站端:
优点:失去控制的列车不易闯进站内,不影响站内作 业,站内作业安全性好,车站到发线的使用比较灵活。 缺点:道岔的定位是向避难线开通的,当避难线未装 设列车自动测速装置时,必须在避难线道岔前一度停 车,待到发线开通后,方能启动进站。不仅影响区间 通过能力,增加列车制动停车再起动的运营支出,也 造成列车在下坡道上所积动能的损失,司机操作困难, 列车一旦溜入避难线后易堵塞区间。由于失去控制的 列车在进站端的速度较大,因而要求避难线较长,工 程费用较大。
3.延长线路
考虑车站两端相邻区间的长度不致相差悬殊,最好 是向运转时分较长的一端延长。 尽量向车站的一端(最好是咽喉简单的一端)延长 站线,避免拆动两端咽喉。 应注意车站两端进站线路平、纵断面的技术条件以 及有无大型桥涵等建筑物。
4.改变纵断面
保证列车停车后能够再行起动。 保证车辆在线路上的停留安全。 尽可能采用填方的办法(纵断面条件许可且标高 变更不大时),一般用填道碴的办法解决,但道碴 的厚度不应超过1m。
第一节 车站线路
进路:
单进路:到发线固定一个运行方向(上行或下行)使用。 双进路:到发线可供上、下行两个方向使用。 设计原则: 单线:按双进路设计。 双线:原则上应按上下行分别设计为单进路。
超限货物列车到发线 单线:除正线外,另有一条线路 双线:除正线外,上、下行各一条
第一节 车站线路
2.牵出线
1.中间站的作业
列车的通过、会让、越行、运行调整。 旅客乘降和行李、包裹的收发与保管——客 运业务。 货物的承运、装卸、保管与交付——货运业 务。 摘挂列车向货场甩挂车辆的调车作业。 其它。
第一节 中间站的作业和设备
2.中间站的设备
列车到发线、货物装卸线、牵出线、安全线; 旅客站房、站台、站台间的跨越设备(天桥、 地道或平过道)和雨棚等; 货物堆放场、站台、仓库、雨棚、装卸设备 及货运办公房屋等;
横列式越行站布置图
第二节 越行站
设两条到发线时:双方向列车可同时待避。 » 两条到发线分设于正线两侧
» 到发线布置在两正线一侧站房对侧
中间站台 渡线
第二章 中间站
第一节 中间站的作业和设备 第二节 中间站布置图
基本要求:
了解中间站的作业和设备 理解中间站的合理布置图形
第一节
中间站的作业和设备
第二节
越行站
设置在双线铁路上
1.越行站的作业和设备
作业:同方向列车的越行,反方向列车的转线, 少量客、货运业务 设备:到发线,通信、信号设备及旅客乘降、 办公房屋
2.越行站布置图 一般应采用横列式布置
设一条到发线时 » 到发线设于两正线中间 » 到发线布置在两正线一侧站房对侧。
第二节 越行站
与线路走向的选择相结合
考虑相关的工程费用和运营费用
第一章 会让站和越行站
第一节 会让站 第二节 越行站
基本要求:
了解《站规》推荐的会让站和越行站图形 了解各种图形的优缺点
第一节
会让站
设置在单线铁路上
1.作业和设备
作业:
Hale Waihona Puke 主要办理列车的到发、会车、让车,仅 办理少量的客货运业务。
设备:
1.到发线
数量:
车站线路
单线:2条(三交会)
1条(连续布置不超过2个)
双线:2条(同时待避) 3条(摘挂作业量大) »枢纽前方站、局界站、双机牵引始、终点站和长大下坡 的列车技术检查站上,+1 » 单线给水站、双线单向给水站+1 双线双向给水站 +2 » 两个以上方向引入、工业企业线接轨、大量本站作业 » 采用长交路的区段,摘挂列车进行整编作业的车站
» 有效长:一般≮l列/2,地形受限或本站作业量不大 时: ≮ 200m(每次能牵出10辆) » 线间距:6.5m
第一节 车站线路
3.货物线
数量:一般铺设1~2条
其长度除应满足平均一次来车的长度外,还应保证货 物线两侧有足够的货位。
线间距:无装卸作业一侧6.5m、有装卸作业一侧≮15m
布置形式:
第二篇 会让站、越行站和中间站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会让站和越行站 中间站 中间站的设备 中间站改建
我国现有铁路车站布局原则
保证必要的运输能力(含必要的储备能力) 和运输效率,以适应客货运量的要求
密切结合城镇、企业分布,满足地方客货 运输的需要 满足列车运行的技术作业要求 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第三章 中间站的设备
第一节 车站线路 第二节 客货运业务设备 第三节 安全线和避难线的设置
基本要求:
了解中间站到发线、牵出线和货物线设 置的有关规定; 了解中间站到发线单、双进路,超限货 物列车到发线的有关规定; 了解中间站客、货设备的合理布置; 了解安全线和避难线的作用和设置位置。
第一节
第三节 安全线和避难线的设置
» 站内隔开:
各级铁路线、工业企业线、岔线与站内正线接轨; 工业企业线、岔线与车站到发线接轨。
» 在进站信号机制
动距离内为超过 6‰的下坡道时, 为满足相对方向同 时接车和同方向同 时发、接列车的需 要,应在车站接车 方向的末端设置安 全线。
i>6‰
第三节 安全线和避难线的设置
2.避难线
在山岳或丘陵陡峻地区,区间线路纵断面特殊不利时, 为了防止在陡长下坡道上失去控制的列车发生冲突或颠覆, 应根据线路情况,计算确定在区间或站内设置避难线。避 难线应设在陡长坡道的下方,避难线主要依靠逐渐升高的 坡度来抵消失控列车的动能。 设在出站端: 优点:下坡列车不需站外停车,对区间能力影响较小。
影响因素:
»行车密度:单线平图24对或双线半自动54对或双线自动 66对以上时应设牵出线 »货场位置:Ⅰ、Ⅲ 可不设或缓设 Ⅱ、Ⅳ 必设 »车站调车作业量: 单线 年到发货运量20万吨以上或日均装卸车15辆左右 双线 年到发货运量30万吨以上或日均装卸车20辆左右 »有无工业企业线、支线可利用
设置要求:
第一节 会让站
纵列式会让站
» 特点:两到发线纵向排列,并向逆运行方向错移一 个货物列车到发线的有效长度。 » 缺点:①站坪长,工程费用大; ②车长与值班员联系时,走行距离长; ③列车在站会车不灵活; ④人工扳道非集中联锁情况下,运营管理不便。 » 优点:①在山区地形陡峻狭窄的情况下,可减少工程量 ②便于车站值班员与司机交接行车凭证; ③适应重载列车会车的需要。
第三节 安全线和避难线的设置
安全线
避难线
防止列车或机车车辆进入另 防止陡长下坡道上的 作用 一列车或机车车辆的进路 失控列车发生冲突或 颠覆 利用进路隔开以达到防止列 依靠逐步升高的坡度 设置原理 车或机车车辆冲突的目的 来抵消失控列车的动 能 长度 ≮50m 根据线路条件, 按牵引 计算确定 坡度 平道或面向车挡的缓上坡 逐步升高的陡坡 1、线路区间平面交叉或接轨 1、陡长下坡道下方; 或站内接轨 2、区间线路平均坡度 设置条件 2、进站信号机制动距离内超 ≧17‰或 25 或 30‰ 过 6‰的下坡道,需同时接发 3、根据线路情况,检 车时,在接车方向末端设 算失控速度以确定
货物仓库 货物站台:一般高出轨面1.1m 堆放场
第三节 安全线和避难线的设置
1.安全线
作用:进路隔开设备
防止列车或机车车辆进入另一列车或机车车辆进 路的一种安全设备。其有效长度一般应不小于50m。
设置:
»区间隔开: 在区间内两条铁路平面交叉 在区间内各级铁路线、工业企业线、岔 线与正线接轨
第二篇
小结
1.基本内容:
会让站、越行站、中间站的作业、设备和图形;
安全线、避难线的作用和设置条件; 中间站改建常见情况
2.本篇重点:
会让站、越行站、规范推荐图形
中间站设备的设计原则
安全线、避难线的区别
中间站改建常见情况及改建原则
建设在铁路大桥上的巴山车站
达坂城车站
韶山车站
到发线,通信、信号设备及旅客乘降、 办公房屋
第一节 会让站
2.会让站布置图
横列式会让站 » 站规推荐图形
∆ 设一条到发线时,到发线一般应设在站房对侧。
第一节 会让站
∆ 设两条到发线时,两条到发线分设正线两侧布置
- 优点:站坪长度短,工程费小,在紧迫导线地段可缩短 线路;车站值班员对两端咽喉有较好的了望条件,便于管 理;无中部咽喉,减少扳道人员;到发线使用灵活,站场 布置紧凑。一般情况下,会让站应采用横列式布置。 - 到发线数量:一般应设2条,具有三交会的条件 - 中间站台:一般不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