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六采摘节__混合运算乘减乘加混合运算说课稿青岛版六三制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六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六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2.提问方式:请学生们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讲授新知
1.混合运算的概念:向学生介绍混合运算的含义,即在一个算式中同时包含加、减、乘、除四种运算。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了解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运算顺序: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进行乘除运算,后进行加减运算。同时,强调同一级别运算从左到右的顺序。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8.情感关怀,激励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对于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取得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讲述小猴子在采摘节上遇到了一个难题,它需要计算摘了多少水果。故事中小猴子遇到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混合运算,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计算。通过这个故事,引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混合运算。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入混合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增强自信心。
3.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介绍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讲解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的规则。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计算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a.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b.如何正确计算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c.在计算混合运算时,有什么好方法可以避免出错?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 采摘节——混合运算 青岛版(2014秋) (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 采摘节——混合运算 青岛版(2014秋) (1)

教学设计课题加乘、减乘混合运算教案序号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加乘、减乘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能力目标经历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难点教学难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把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

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师:同学们,秋天到了,一个收获的节日到了—采摘节,我们帮农民伯伯,一起去采摘园吧!(学生回答)啊,有这么多同学的家庭想去帮忙,同学们真是热爱劳动。

(课件出示信息窗1)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一共60个篮子,我们来了18家,每家3个篮子。

我们坐着巴士,去第二个采摘点张庄,仔细看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一辆大巴车能坐48人,两辆中巴车,每辆车能坐26人。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还剩几个篮子?生:三辆车一共乘坐多少人?教师: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解答吗?学生:18X3=54 60-54=6(只)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提出疑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假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引入新知1.提问:你们能列合算式算一算吗?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本上。

还剩多少个篮子,得先算出18家用多少个篮子,然后总数减去用的篮子数量就是剩下的数量。

教学设计剩下数量=总只数一已分的只数。

2.学生独立计算解答(1)你是怎样计算的?小月:60-18×3(2)联系实际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乘法?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混合运算。

(板书部分课题:混合运算)4.比较:和以前学习的分式计算比较哪种简单?为什么?5.引导学生小结:在综合算式里有乘法和一个减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实验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六采摘节__混合运算知识归纳版六三制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实验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六采摘节__混合运算知识归纳版六三制

混合运算知识归纳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有小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知识点:1、正确掌握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3、正确掌握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4、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5、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6、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七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时分的认识》1.填一填。

(1)钟面上共有()个大格,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有()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2)时针走一大格是()时。

(3)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4)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圈,是()分。

(5)时针在10和11之间,分针指向8,这时是()时()分。

2.看钟面选择正确的时刻。

(1)①9:05 ②9:50 ③9:01(2)①6:10 ②6:50 ③5:503.看钟面,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时()分()时()分()时()分()时()分4.想一想,填一填。

1时=()分1时30分=()分2时10分=()分80分=()时()分5.想一想,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爸爸每天中午大约要看15()的新闻。

(3)看一场电影大约需要2()。

(4)我吃早饭大约需要20()。

(5)学生一天的在校时间大约是6()。

(6)在少年宫上素描课每次大约需要3()。

(7)我打完一篇500字文章的时间大约是10()。

(8)联欢会上,第二个节目大约表演了8()。

参考答案:1.填一填。

(1)钟面上有( 12 )个大格,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有( 5 )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 60)个小格。

(2)时针走一大格是( 1 )时。

(3)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走一大格是( 5 )分。

(4)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是( 60 )分。

最新青岛版数学六三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最新青岛版数学六三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采摘节——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的计算。

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导入: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杨阳一家来到了果园里的采摘节,同学们,想去采摘节看一看吗?2、课件出示情境图:一共有60只篮子,我们来了18家,每家分3只篮子、这辆大巴车共有48人。

还有两辆中巴车,每辆大巴车26人。

谈话: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

呈现学生熟悉的采摘节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激活学生分步解决计算解决数学问题的相关经验,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讲授】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1.探究含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还剩几只篮子?”要求还剩几只篮子,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学生说思路,教师总结,总共的篮子数量叫总只数,18家分的篮子数量叫已分只数,还剩的篮子数量叫做还剩只数,你能找出它们三个之间的数量关系吗?生回答:总只数+已分只数=还剩只数师:总只数是已知的,已分只数不知道,所以我们要先求已分只数,再用总只数减已分只数就等于还剩只数,会做了吗?自己在本子上列式计算(2)学生自主列式。

请生到黑板上板书分步计算,并请这位同学当小老师讲一讲自己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师:听明白了吗?谁还能像他这样再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师:刚刚我们是用分步求出了这个问题,现在你能不能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综合算式?(3)学生自主列式,请生板书。

预设一;60-18x3=126只提问:你是怎么做的?第一步先算什么?预设二:60-18x3=6只追问;同样列式子,为什么结果不一样?为什么先算“18x3”?教师抛出问题学生质疑,解决难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 采摘节——混合运算 青岛版(2014秋)(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 采摘节——混合运算 青岛版(2014秋)(2)

教案设计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序号3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先减后乘(带小括号)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力目标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先减后乘(带小括号)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情感目标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先减后乘(带小括号)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先减后乘(带小括号)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同学们,和杨洋参加采摘节(课件:窗3 摘苹果)图中有那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解决:“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1)自己算一算。

(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路。

生:60-38=22(个)22×3=66(个)(请学生讲讲怎样想的)师:你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试试看。

学生试做,然后交流。

60-38×3这样写有什么问题?怎样改变运算顺序?生1:画条横线表示先算。

生2:画圈圈表示先算。

教学设计生3:画框框表示先算。

师:数学上有一个标准的符号可以帮助大家改变运算顺序。

生:小括号。

师:看来大家预习得很透彻了。

老师为大家点赞!师:那我们来总结一下。

生1:一条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能力。

1、自主练习第一题。

(第一行三道)说说计算顺序。

反馈,捕捉“错误资源”2、数学门诊。

(投影)错误资源分析。

3、第2题。

自主解决,汇报交流。

重点交流综合算式里面的小括号。

4、第四题。

自己做,小组内讨论批改。

四、课堂评价小结。

你掌握什么新知识?给自己一个评价。

教学反思1教学反思2。

最新青岛版数学六三制小学三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最新青岛版数学六三制小学三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60页信息窗1第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脱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运用分析、推理、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理解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顺序,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学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采摘节到了,光明小学三年级一班的同学和家长一起来摘桃子,仔细观察右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下面的问题:⑴还剩几只篮子?⑵3辆车一共坐了多少人?……教师谈话: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

设计说明:以动画的形式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采摘园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

直接提出用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不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思考阶段,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师谈话:我们刚才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让我们先来研究“还剩几只篮子”吧?(板书)。

引导学生读题感悟,自主探究。

师适时出示:探究提示:⑴想一想,要求还剩几只篮子?必须先求什么?⑵议一议,总只数、已分的只数、剩下的只数三者有怎样的关系?⑶试一试,尝试自主列式计算。

学生自主探究,师巡视指导,收集交流素材。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师谈话:经过大家独立自主的探索,谁愿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大家一起来分享?1. 探究汇报,铺垫认知:要求还剩几只篮子?必须先求已分了多少只篮子。

我们想可用“总只数-已分的只数 = 剩下的只数”,总只数知道了,要先求已分的只数,自己尝试列出算式:2.尝试综合,体会顺序。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混合运算教学案1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混合运算教学案1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案
课题 六 采摘节---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时间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过程 与 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第 1 课时 共 3 课时 序号
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 单实际问题。
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能 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每家分 3 只篮子,-------------?(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能提出一个问题)
2.在班内内讨论、交流以下两种 计算方法哪种对。
2、小组讨论、交 流计算方法
60-18x3 60-18x3
=60-54
=42x3
=6
=126
3.总结:
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 后算加减。
三、总结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利用本节所学的知识你能解决 什么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 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 题。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对媒体
板书设计
还剩几只篮子? 60-18x3 =60-54 =6(只 ) 答:还剩 6 只篮子
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3.学生记忆运算顺 序。
4.学生畅谈收获及 注意事项。


38+25x4
316-90x3
216+45x8

16x2-22

27x3+305
850+75x2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六采摘节——混合运算信息窗3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计算方法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六采摘节——混合运算信息窗3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计算方法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c. (20 + 30) * 3 - 10
(4)请解释为什么在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我们需要先计算小括号内的运算。
(5)请设计一个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目,并尝试解答。
请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当堂检测题目,并及时提交。我会为大家批改和讲解,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小括号进行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办法:
1.通过具体的采摘节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从而突破重点。
2.采用分步骤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并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2)视频:播放与采摘节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计算器等工具,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题库:准备丰富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等,用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小组讨论平台:搭建在线小组讨论平台,方便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本原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减、乘加混合运算》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数学三上第六单元窗1《乘减、乘加混合运算》.下面我就从这8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们看教材的知识逻辑体系: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并能进行万以内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简单的同级两步运算,以及简单的乘加乘减计算、分步解决乘加乘减应用题.本单元教学内容为列综合算式解答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应用题及不同级两步计算混合运算顺序。

第一个信息窗是第一次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采用脱式进行计算。

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为这些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发展数学思想的载体。

其次,教材的编排体系与编写意图:
1、分散难点,整体推进。

本单元教学内容前有铺垫,后有延伸,乘减、乘加混合运算之前,在二上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相关链接;二上第九单元《休闲假日—解决问题》;二下第七单元《快乐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已有计算和应用作铺垫。

教材编写将算理的教学层层夯实,分散教学难点,螺旋上升,
使乘减、乘加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呼之欲出,水到渠成.
2、选材贴近生活,新颖有趣.
课标解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所谓理解,就是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合起来也就是结合现实素材来描述运算顺序,即结合算理来理解运算顺序。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解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目标我是这样定位的:
1、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作。

2、正确进行简单的乘减、乘加混合运算。

三、学情分析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前面对于此类知识已有接触,但是理解起来还是会有些困难,主要体现在这两方面:
1、对于为什么先算乘理解不是很到位。

2、计算综合算式时只写结果,没有过程;写法不规范。

四、教法学法
教法是引导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展开讨论学习新知
学法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以赛激趣,导入新课
首先通过一个小小的热身赛导入。

然后观察刚才的这几道题,他们有什么相同点?让孩子初步比较感知,都有2个运算符号,都有乘号,而且都是先算乘法。

下面介绍,像这样,算式中不仅有乘还有加或减,叫综合算式,这样的运算就是混合运算,如果有乘有加,就是乘加混合运算,有乘有减就是乘减混合运算。

【本环节设计意图:一、通过孩子喜欢的热身赛的形式开始一节课,紧张活跃的气氛迅速使孩子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二、复习孩子们在二上表内乘法一的相关连接中学过乘加乘减的计算,为后续进一步学习运算顺序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通过采摘园的一些图片吸引学生一起走进采摘园,解决采
摘园里的数学问题.
(一)学习乘减混合运算
第1步、先出示第一幅图。

要采摘,篮子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和同桌说一说,明确3条数学信息表示的意思。

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还剩几只篮子?在此基础上,学生自主列式解决问题。

【本环节的设计,让新知的学习从解决采摘园的数学问题入手,一来孩子很感兴趣,二来可以让孩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此处在常规的发现信息,提出问题之外,增加一个小环节就是让同桌说一说3条信息表示什么,让每个孩子都能对已知各条件有充分的了解。


第2步、展示交流算法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有序交流,先安排分步计算的孩子交流,再交流综合算式。

交流分步计算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算式来说说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要求还剩下多少只篮子,就要用总数减去已分的篮子只数,老师随着学生的交流,板书好数量关系式,为
后面混合运算顺序教学做好铺垫。

在交流综合算式时,不仅要让学生说清算理,而且要让孩子们明白综合算式与分步算式的联系。

让孩子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孩子再次对算理进行理解,感受虽然算式不同,但是它们的算理是一样的,综合算式的每一步和分步算式是有对应关系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让孩子在本环节中初步感受数学中变与不变的思想。

在比较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后,让学生选择,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让孩子明白列综合算式既简洁又能体现对问题的整体思考,同时也感受了数学中的优化思想.
在刚才的交流综合算式过程中,由于孩子是自主尝试列综合算式解决这类问题,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孩子很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第1种情况)运算顺序正确与错误两种,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对两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借助下面3个问题带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运算顺序:同一个算式,为什么出现两种结果?哪一种结果是正确的呢?为什么?
【这个环节,孩子可以结合算理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先算减法是没有意义的,结果也是不合理的,而先算乘法符
合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感受运算顺序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第2种情况)直接在综合算式后面写结果,没有过程。

老师可以顺势问:6是怎么得到的?能不能把计算过程表示出来,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明白?孩子思考后补充过程交流,然后老师板书统一脱式计算格式,结合算式让孩子同桌互相说一说,这题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本环节设计意图:整个展示交流的环节中,老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课堂生成的资源组织有序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几个问题的层层递进在知识与技能上使学生理解乘减混合运算的算理及运算顺序,规范学生的计算过程;同时渗透了数学中变与不变与方法优化的思想.】
(二)接下来学习乘加混合运算
出示第二幅图。

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人。

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老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步,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第三步,集体展示。

孩子出现的情况,可能有这两种,在这里也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让孩子发现无论乘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理由就是要求一共多少人,都要先求2辆中巴车
的人数.这一步的同时还要关注孩子们的计算格式是否正确。

【本环节设计意图:有了乘减的学习基础,在学习乘加时,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通过自主探究以及交流的过程,使学生轻松掌握了乘加的运算顺序,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此外,通过进行乘加混合运算的研究,进一步巩固乘加混合运算的算理及算法。


第三环节、探讨提升,归纳总结
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观察复习中的三个算式与刚才研究得到的三个综合算式有什么相同点,说说发现.引导学生说出他们都是乘减、乘加混合运算,计算时都先算乘法,归纳出——在乘减、乘加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设计意图:让学生抛开情境,单独看算式,自己归纳概括出乘加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
1、辩对错
把坏了的苹果找出来。

【设计意图: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是初学的孩子们最容易出错的地方.辨别对错练习的设计,起到了及时提醒孩子们的关键性的作用。


2、摘柿子
【设计意图: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巩固本节课的重点。


3、是课本自主练习的两道应用练习,一道乘减,一道乘加.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习,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环节、全课总结,谈收获。

一让孩子说说收获,二引领孩子回顾发现运算顺序建模的过程。

最后是课堂小测
【设计意图:对当堂学习内容进行检测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而对下一步教学做思考.】这是板书设计:一节课到结束时,科学、系统的板书有利于孩子对本节课知识的整体梳理,等量关系即是列式的依据,也是确定运算顺序的依据。

系列算式方便学生及时总结运算顺序。

乘减、乘加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以上就是我对三上《乘减、乘加混合运算》窗一的设计说明,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