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报告方案设计课后习地的题目答案详解1

合集下载

现代仪器分析课后答案解析

现代仪器分析课后答案解析

现代仪器分析课后答案解析第⼆章习题解答1简要说明⽓相⾊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相⾊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不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溶解、挥发(⽓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相互分离,然后进⼊检测器进⾏检测。

2.⽓相⾊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部分?各有什么作⽤?⽓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相⾊谱仪具有⼀个让载⽓连续运⾏管路密闭的⽓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化室.其作⽤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谱柱前瞬间⽓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到⾊谱柱中.3.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减少,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答: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因为分配系数只于组分的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有关.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相⽐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当下列参数改变时: (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4)相⽐增⼤,是否会引起分配⽐的变化?为什么?答: k=K/b,⽽b=VM/VS ,分配⽐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有关,⽽与流动相流速,柱长⽆关.故:(1)不变化,(2)增加,(3)不改变,(4)减⼩5.试以塔板⾼度H做指标,讨论⽓相⾊谱操作条件的选择.解:提⽰:主要从速率理论(van Deemer equation)来解释,同时考虑流速的影响,选择最佳载⽓流速.P13-24。

(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

(2)当流速较⼩时,可以选择相对分⼦质量较⼤的载⽓(如N2,Ar),⽽当流速较⼤时,应该选择相对分⼦质量较⼩的载⽓(如H2,He),同时还应该考虑载⽓对不同检测器的适应性。

(3)柱温不能⾼于固定液的最⾼使⽤温度,以免引起固定液的挥发流失。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1说课讲解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1说课讲解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1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1) 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 )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 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 法。

(2)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 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 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岀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 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 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 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第三章光学分析法导论1.解释下列名词:(2)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4)分子振动光谱和分子转动光谱;(6)光谱项和光谱支项;(7)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8)拉曼光谱。

答:(1)由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由分子的各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 子光谱。

(2)当原子受到外界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激发到较高能级上处于激发态。

但激发态的原 子很不稳定,一般约在10 8 s 内返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而发射岀的特征谱线形成的光谱称为原子发射光 谱;当基态原子蒸气选择性地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辐射后跃迁到较高能态,这种选择性地吸收产生的原子特 征的光谱称为原子吸收光谱。

(3 )由能级简并引起的概率权重称为统计权重;在磁场作用下,同一光谱支项会分裂成 2J +1个不同的支能级,2J + 1称为能级的简并度。

(4 )由分子在振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振动光谱;由分子在不同的转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 谱称为分子转动光谱。

刘约权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刘约权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1章 绪 论1.1 内容提要1.1.1 基本概念分析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状态和结构的科学。

化学分析——是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进行分析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则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的分析信号与物质的内在关系为基础,并借助于比较复杂或特殊的现代仪器,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和动态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

准确度——指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或标准值)之间的符合程度。

常用相对误差E r 来描述,其值越小,准确度越高。

100%r x E μμ-=⨯式中,x 为样品多次测定的平均值;μ为真值(或标准值)。

精密度——指在相同条件下用同一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偏差——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

用来衡量精密度的高低。

为了说明分析结果的精密度,以测量结果的平均偏差d 和相对平均偏差r d 表示。

单次测量结果的偏差i d ,用该测量值i x 与其算术平均值x 之差来表示。

i i d x x =- 12...n d d d d n +++=100%r dd x=⨯标准偏差S =相对标准偏差——指标准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比例,常用r S 或RSD 表示:100%r SS x=⨯灵敏度——仪器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是只待测组分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所引起测定信号值的变化程度,以b 表示。

d d (d )xb c m ==信号变化量浓度(质量)变化量或检出限——即检出下限,是指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可以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以D 表示。

03/D S b =标准曲线——是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测定)信号的关系曲线。

一元线性回归法——把反映物质浓度c 仪器响应信号的测量值A 之间关系的一组相关的分析数据,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A a bc =+)表示出来的方法,其中:a A bc =-,121()()()ni i i n i i c c A A b c c ==--=-∑∑ 11,n ni i i i c A c A n n ==⎛⎫⎪ ⎪== ⎪⎪⎝⎭∑∑ 式中,b 为回归系数,即回归直线的斜率;a 为直线的截距;c 为浓度(或含量)的平均值;A 为响应信号测量值的平均值。

仪器分析实验. 预习报告答案(1)

仪器分析实验.  预习报告答案(1)

一取代基电效应对芳烃吸收带的影响1、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何种跃迁产生的?有哪几种跃迁类型?分为哪几个吸收带?电子能级跃迁,振动,转动能级跃迁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分子中存在一些吸收带已被确认,其中有K带、R带、B带、E1和 h E2带等,电子跃迁类型有:(1)σ→σ* 跃迁指处于成键轨道上的σ电子吸收光子后被激发跃迁到σ*反键轨道(2)n→σ* 跃迁指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上的n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σ*反键轨道的跃迁(3)π→π* 跃迁指不饱和键中的π电子吸收光波能量后跃迁到π*反键轨道。

(4)n→π* 跃迁指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上的n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π*反键轨道的跃迁。

2、什么叫紫外吸收曲线,特点?什么叫助色团、发色团,并列举,什么叫助色效应?吸收光谱又称吸收曲线,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收光度A为纵坐标,所绘制的物质吸光度光强随波长变化的曲线特点:有吸收峰,吸收谷,肩峰末端吸收发色基:凡是能在一段光波内产生吸收的基团,就称为这一波段的生色基/发色团/发色基团.紫外光谱的生色基一般是碳碳共轭结构,含杂原子的共轭结构,能进行n-π*跃迁的基团,能进行n-σ*跃迁并在近紫外区能吸收的原子或基团.常见的生色团有C=C-C=C,C=O,-COOH,C=C,Ph-,-NO2,-CONH2,-COCl,-COOR等助色基团:紫外吸收光谱中,助色团是指含有非成键N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它们本身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不产生吸收,但当它们与生色团或饱和烃相连时,能使该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基团。

如-OH-、-NR2、-OR、-SH、-SR、-CL、-BR、-I等。

3、苯的紫外吸收光谱是怎样的?有哪几个吸收带?有何特点?苯在紫外光区有两个π→π*跃迁的吸收带,λ=203nm的E2吸收带和λ=256nm的B吸收带。

其中B吸收带具有精细结构,它是由波长为230~267nm的7组吸收峰所组成。

B吸收带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最新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1资料

最新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1资料

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第三章光学分析法导论1.解释下列名词:(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2)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3)统计权重和简并度;(4)分子振动光谱和分子转动光谱;(5)禁戒跃迁和亚稳态;(6)光谱项和光谱支项;(7)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8)拉曼光谱。

答:(1)由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由分子的各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当原子受到外界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激发到较高能级上处于激发态。

但激发态的原子很不稳定,一般约在10-8s内返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而发射出的特征谱线形成的光谱称为原子发射光谱;当基态原子蒸气选择性地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辐射后跃迁到较高能态,这种选择性地吸收产生的原子特征的光谱称为原子吸收光谱。

(3)由能级简并引起的概率权重称为统计权重;在磁场作用下,同一光谱支项会分裂成2J+1个不同的支能级,2J+1称为能级的简并度。

(4)由分子在振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振动光谱;由分子在不同的转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转动光谱。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1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1

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第三章光学分析法导论1.解释下列名词:(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2)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3)统计权重和简并度;(4)分子振动光谱和分子转动光谱;(5)禁戒跃迁和亚稳态;(6)光谱项和光谱支项;(7)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8)拉曼光谱。

答:(1)由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由分子的各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当原子受到外界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激发到较高能级上处于激发态。

但激发态的原子很不稳定,一般约在10-8 s返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而发射出的特征谱线形成的光谱称为原子发射光谱;当基态原子蒸气选择性地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辐射后跃迁到较高能态,这种选择性地吸收产生的原子特征的光谱称为原子吸收光谱。

(3)由能级简并引起的概率权重称为统计权重;在磁场作用下,同一光谱支项会分裂成2J+1个不同的支能级,2J+1称为能级的简并度。

(4)由分子在振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振动光谱;由分子在不同的转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转动光谱。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1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1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1解:(1)cos ϕ = 1时,11385.0200065.0211--⋅=⨯⨯==mm nm mmm Kfb D (2)51102.12000302⨯=⨯⨯==-mm mm Klb R (3)51100.22000502⨯=⨯⨯==-mm mm Klb Rnm nmR35108.2100.2560-⨯=⨯==∆λλ。

15. 用标准加入法测定SiO 2中微量铁的质量分数时,以Fe 302.06 nm 为分析线,Si 302.00 nm 为内标线。

标准系列中Fe 加入量和分析线对测得值列于下表中,试绘制工作曲线,求试样中SiO 2中Fe 得质量分数。

解:标准加入法的定量关系式为)(s x c c A R +=,以R 对s c 作图如下0.200.250.300.350.400.450.500.55Rc s / %当工作曲线与横坐标相交时,0=R ,此时s xc c -=,从图上可得出 %0018.0=x c 。

第五章 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11. 计算火焰温度2000 K 时,Ba 553.56 nm 谱线的激发态与基态原子数的比值。

已知g i /g 0 = 3。

解:eVnms cm eV hcE i 24.256.553100.310136.411015=⋅⨯⨯⨯==--λ)200010618.824.2(exp 3)(exp 1500KK eV eVT Eg g N N i i i ⨯⋅⨯-=-=--κ61081.6-⨯=13.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的倒线色散率为2.0 nm ⋅mm -1,狭缝宽度分别为0.04 mm 、0.08 mm 、0.12 mm 、0.16 mm 和0.2 mm ,求相应的光谱通带宽度是多少? 解:已知S D W ⋅=,分别代入D 和S 值可求得光谱通带宽度W 分别为nm 08.0,nm 16.0,nm 24.0,nm 32.0,nm 40.0。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武大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武大版)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参考)(部分)第一章绪论1.仪器分析有哪些分析方法请加以简述。

答:a.光学分析法 b.电化学分析法 c.分离分析法 d.其它分析方法。

光学分析法:分为非光谱法和光谱法。

非光谱法是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跃迁,通过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散射、折射等性质变化,从而建立起分析方法的一类光学测定法。

光谱法是物质与光相互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的量子化的能级间的跃迁,从而测定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而进行的分析方法。

电化学分析方法:利用待测组分的电化学性质进行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分离分析方法:利用样品中共存组分间溶解能力、亲和能力、吸附和解析能力、迁移速率等方面的差异,先分离,后按顺序进行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利用生物学、动力学、热学、声学、力学等性质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

3.仪器分析的联用技术有何显着优点答: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的联用,优化组合,使各自的优点得到发挥,缺点得到克服,尤其是仪器与现代计算机技术智能融合,实现人机对话,不断开拓了一个又一个的研究领域。

第二章分子分析方法2.为什么分子光谱总是带状光谱答:因为当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必须伴随着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而这些振动的能级和转动的能级跃迁时叠加在电子跃迁之上的,所以是带状光谱。

4.有机化合物分子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那些类型的跃迁可以在紫外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答:б→б*、П→б*、n→б*、n→б*、n→П*、П→П*。

其中n→б*、n→П*、П→П*类型的跃迁可以在紫外可见光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

5.何谓生色团、助色团、长移、短移、峰、吸收曲线、浓色效应,淡色效应、向红基团、向蓝基团答:深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的原子团或化学键。

助色团:与生色团和饱和烃相连且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强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NH2。

长移:某些有机物因反应引入含有未珙县电子对的基团,使吸收峰向长波长的移动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第三章光学分析法导论1.解释下列名词:(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2)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3)统计权重和简并度;(4)分子振动光谱和分子转动光谱;(5)禁戒跃迁和亚稳态;(6)光谱项和光谱支项;(7)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8)拉曼光谱。

答:(1)由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由分子的各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当原子受到外界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激发到较高能级上处于激发态。

但激发态的原子很不稳定,一般约在10-8 s内返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而发射出的特征谱线形成的光谱称为原子发射光谱;当基态原子蒸气选择性地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辐射后跃迁到较高能态,这种选择性地吸收产生的原子特征的光谱称为原子吸收光谱。

(3)由能级简并引起的概率权重称为统计权重;在磁场作用下,同一光谱支项会分裂成2J+1个不同的支能级,2J+1称为能级的简并度。

(4)由分子在振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振动光谱;由分子在不同的转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转动光谱。

(5)不符合光谱选择定则的跃迁叫禁戒跃迁;若两光谱项之间为禁戒跃迁,处于较高能级的原子具有较长的寿命,原子的这种状态称为亚稳态。

(6)用n、L、S、J四个量子数来表示的能量状态称为光谱项,符号为n 2S + 1 L;把J值不同的光谱项称为光谱支项,表示为n 2 S + 1 L J。

(7)荧光和磷光都是光致发光,是物质的基态分子吸收一定波长范围的光辐射激发至单重激发态,再由激发态回到基态而产生的二次辐射。

荧光是由单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生的光辐射,而磷光是单重激发态先过渡到三重激发态,再由三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而产生的光辐射。

化学发光是化学反应物或反应产物受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激发而产生的光辐射。

(8)入射光子与溶液中试样分子间的非弹性碰撞引起能量交换而产生的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形成的光谱称为拉曼光谱。

1131. 何谓共振线、灵敏线、最后线和分析线?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答:以基态为跃迁低能级的光谱线称为共振线;灵敏线是指元素特征光谱中强度较大的谱线,通常是具有较低激发电位和较大跃迁概率的共振线;最后线是指试样中被测元素含量或浓度逐渐减小时而最后消失的谱线,最后线往往就是最灵敏线;分析线是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谱线,是元素的灵敏线。

5. 分析下列试样应选用何种光源?(1)矿石中元素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2)铜合金中的锡(%.0x Sn =ω);(3)钢中的猛(%.0~%0.0x x Mn=ω);(4)污水中的Cr 、Cu 、Fe 、Pb 、V 的定量分析;(5)人发中Cu 、Mn 、Zn 、Cd 、Pb 的定量分析。

答:(1)直流电弧光源;(2)低压交流电弧光源;(3)低压交流电弧光源;(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光源;(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光源。

12. 已知光栅刻痕密度为1200 mm -1,暗箱物镜的焦距为1 m ,求使用一级和二级衍射光谱时,光栅光谱仪的倒线色散率。

解:已知KfbKf d dl d D 1===λ,m f 1=,11200-=mm b ,代入公式可得1=K ,1833.0-⋅=mm nm D ;2=K ,1417.0-⋅=mm nm D13.某光栅光谱仪的光栅刻痕密度为2400 mm -1,光栅宽度为50 mm ,求此光谱仪对一级光谱的理论分辨率。

该光谱仪能否将Nb 309.418 nm 与Al 309.271 nm 两谱线分开?为什么? 解:51102.1240050⨯=⨯==-mm mm klb Rnm nm R 35106.2102.1)271.309418.309(21-⨯=⨯+==∆λλ <nm nm 147.0)271.309418.309(=-∴该光谱仪不能将这两条谱线分开。

14. 某光栅光谱仪的光栅刻痕密度为2000 mm -1,光栅宽度为50 mm ,f = 0.65 m ,试求:(1)当cos ϕ = 1时,该光谱仪二级光谱的倒线色散率为多少? (2)若只有30 mm 宽的光栅被照明,二级光谱的分辨率是多少?(3)在波长560 nm 时,该光谱仪理论上能完全分开两条谱线的最小波长差是多少?解:(1)cos ϕ = 1时,11385.0200065.0211--⋅=⨯⨯==mm nm mmm Kfb D (2)51102.12000302⨯=⨯⨯==-mm mm Klb R (3)51100.22000502⨯=⨯⨯==-mm mm Klb Rnm nmR35108.2100.2560-⨯=⨯==∆λλ。

15. 用标准加入法测定SiO 2中微量铁的质量分数时,以Fe 302.06 nm 为分析线,Si 302.00 nm 为内标线。

标准系列中Fe 加入量和分析线对测得值列于下表中,试绘制工作曲线,求试样中SiO 2中Fe 得质量分数。

解:标准加入法的定量关系式为)(s x c c A R +=,以R 对s c 作图如下0.200.250.300.350.400.450.500.55Rc s / %当工作曲线与横坐标相交时,0=R ,此时s xc c -=,从图上可得出 %0018.0=x c 。

第五章 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11. 计算火焰温度2000 K 时,Ba 553.56 nm 谱线的激发态与基态原子数的比值。

已知g i /g 0 = 3。

解:eV nms cm eV hcE i 24.256.553100.310136.411015=⋅⨯⨯⨯==--λ)200010618.824.2(exp 3)(exp 1500KK eV eVT Eg g N N i i i ⨯⋅⨯-=-=--κ61081.6-⨯=13.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的倒线色散率为2.0 nm ⋅mm -1,狭缝宽度分别为0.04 mm 、0.08 mm 、0.12 mm 、0.16 mm 和0.2 mm ,求相应的光谱通带宽度是多少? 解:已知S D W ⋅=,分别代入D 和S 值可求得光谱通带宽度W 分别为nm 08.0,nm 16.0,nm 24.0,nm 32.0,nm 40.0。

14. 为检查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灵敏度,以2 μg ⋅mL -1的Be 标准溶液,用Be 234.86 nm 的吸收线测得透射比为35 %,计算其灵敏度为多少? 解:灵敏度用特征浓度表示为1211093.1%351lg0044.020044.0---⋅⨯=⨯⋅=⨯=mL g mL g Ac s c μμρ15.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铅含量时,以0.1 μg ⋅mL -1质量浓度的铅标准溶液测得吸光度为0.24,连续11次测得空白值的标准偏差为0.012,试计算其检出限。

解: 11115015.024.0012.031.03---⋅=⋅=⨯⨯⋅=⨯=mL ng mL g mL g A D s μμσρ16. 用标准加入法测定血浆中锂的含量时,取4份0.50 mL 血浆试样,分别加入浓度为0.0500 mol ⋅L -1的LiCl 标准溶液0.0 μ L ,10.0 μ L ,20.0 μ L ,30.0 μ L ,然后用水稀释至5.00 mL 并摇匀,用Li 670.8 nm 分析线测得吸光度依次为0.201,0.414,0.622,0.835。

计算血浆中锂的含量,以μg ⋅mL -1表示。

Ac s /mg.mL -1解:已知)(s x c c K A +=,以A 对s c 作图如下(横坐标为锂离子的含量)当A = 0时,直线与X 轴的交点1659.0-⋅=-=mL g c c s x μ,∴ 血浆中锂的含量为 1159.65.00.5659.0--⋅=⨯⋅=mL g mLmLmL g c μμ。

17. 用火焰原子吸收法以Ca 422.7 nm 吸收线测定血清中的钙。

配制钙标准系列溶液的浓度(单位为mmol ⋅L -1)分别为0.0,1.5,2.0,2.5,3.0,3.5,测得吸光度分别为0,0.43,0.58,0.72,0.85,1.00。

取0.5 mL 血清加入9.5 mL 4 %三氯乙酸沉淀蛋白质后,清液喷入火焰测得吸光度为0.68。

求血清中钙含量为多少?如果血清中含有PO 43-,所得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为什么? 解:已知Kc A =,测定钙的标准曲线图如下c /mmol/L从图上可得吸光度值为0.68的血清中钙的含量为14.2-⋅L mmol 。

如果血清中含有PO 43-,由于与Ca 2+生成难挥发的Ca 2P 2O 7,将会使测定结果偏低。

18.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矿石中钼含量。

制备的试样溶液每100 mL 含矿石1.23 g ,而制备的钼标准溶液每100 mL 含钼2.00 ⨯ 10-3 g 。

取10.00 mL 试样溶液于100 mL 容量瓶中,另一个100 mL 容量瓶中加入10.00 mL 试样溶液和10.00 mL 钼标准溶液,定容摇匀,分别测得吸光度为0.421和0.863,求矿石中钼的含量。

解:mL g mL g c A A A c S x S x x 100/109.1100/1000.2421.0863.0421.033--⨯=⨯⨯-=-=∴ 矿石中钼的含量为 %155.0%100100/23.1100/109.13=⨯⨯-mLg mLg 。

第十一章电分析化学导论7:解:左: 2Zn + + 2e = Znϕ左=2,Zn Znφϕ++0.05922lg 2Zn +⎡⎤⎣⎦ =-0.764+0.05922lg0.1 =-0.793V右:Ag e Ag ++=,0.0592lg AgAgAg φϕϕ++⎡⎤=+⎣⎦右0.7990.0592lg0.01=+=0.681VE ϕϕ=-右左()0.6810.793=--=1.474V0E >,所以是原电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