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6篇

最全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6篇一、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特点: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肯定不为零,肯定具有加速度。

(3)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始终线上,且肯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深刻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物体的实际运动往往是由几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根本关系:1分运动的独立性;2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3运动的等时性;4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推断合运动的状况取决于两分运动的速度的合速度与两分运动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两者是否在同始终线上,在同始终线上作直线运动,不在同始终线上将作曲线运动。

①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旧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曲线运动。

③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旧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始终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否则是曲线运动。

2、怎样确定合运动和分运动①合运动肯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②假如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参照物的运动和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是分运动,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是合运动。

③进展运动的分解时,在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前提下,类似力的分解,要根据实际效果进展分解。

3、绳端速度的分解此类有绳索的问题,对速度分解通常有两个原则①按效果正交分解物体运动的实际速度②沿绳方向一个重量,另一个重量垂直于绳。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1. 运动的描述与描绘- 运动的定义:位置变化的现象。

- 描述运动的要素:位置、时间、路径。

- 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

- 运动的描述方法:图象法、数学方法等。

2. 速度与加速度- 速度的概念: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计算方法。

-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速度是位移的导数。

- 加速度的概念: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 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加速度是速度的导数。

3. 速度与位移的图象关系- 位移-时间图象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 速度-时间图象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 速度-时间图象与位移-时间图象的关系。

4. 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表述: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将保持不变。

- 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

-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 牛顿第二定律与力-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表述: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力的概念:导致物体发生变化或状态改变的原因。

-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牛顿第三定律与作用-反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和表述:任何作用力都与一个相等大小、作用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相对应。

-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和关系:成对作用,力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对象不同。

以上是高一物理必修一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希望能够帮到你!。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描述方法: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2. 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3. 特殊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二章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浮力等。

2.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位移、改变物体形状、改变物体速度。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4.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现象与力的平衡。

5.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加速度的关系。

6.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原理。

7. 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第三章能量与功1. 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3. 动能定理和功与能量转化。

第四章机械波和声音1. 波的概念和特点:波长、频率、振幅等。

2. 机械波的类型:横波和纵波。

3.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4. 声音的特点:音调、音量、音色等。

5.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第五章光的反射和折射1. 光的传播直线性和反射定律。

2. 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折射现象。

3. 光的全反射。

4. 光的色散现象。

第六章光的成像1. 物体的像和像的特点。

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成像规律。

3. 成像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第七章电学基础1. 电荷和电流的概念。

2. 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

3. 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关系。

4. 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计算。

第八章电路中的电能变化和电路分析1. 电压和电流的方向及作用。

2. 电路中的电能变化和电路中元件的电功率。

3.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关系。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 力学基础-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

-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作用)、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 力的合成与分解:矢量加法与减法;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 功与能:功的定义、功与能的关系;动能定理、势能。

2. 运动学-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 抛体运动: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规律。

- 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3. 动力学- 重力: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

- 弹性力:胡克定律,弹性限度。

- 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4. 能量守恒与转化-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 能量转化: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5. 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振幅、周期、频率、角频率。

- 阻尼振动:振幅随时间逐渐减小的振动。

- 波动: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横波与纵波。

- 干涉与衍射:波的叠加原理,干涉现象,衍射现象。

6.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 光的反射:平面镜、球面镜的成像规律。

- 光的折射:斯涅尔定律,透镜成像规律。

- 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

7. 电磁学初步- 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势。

- 电流与电阻:欧姆定律,电阻定律。

- 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安培环路定理。

-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8. 热学基础- 温度与热量:温度的概念,热量的传递方式。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理想气体状态的方程。

- 热机:热机的工作原理,效率的计算。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运动的特性包括普遍性、永恒性和多样性。

参考系是指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选取参考系是自由的。

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是指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

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理想化模型是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是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采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采用电磁打点。

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在物体相对滑动的过程中,会产生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根据公式f=μN(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N成正比。

动摩擦因数μ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且0<μ<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力的合成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已知两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如不限制条件有无数组解。

要得到唯一确定的解应附加一些条件:①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可求得两分力的大小。

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1的大小与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若F1=Fsinθ或F1≥F有一组解若F>F1>Fsinθ有两组解若F<fsinΘ无解<p="">(3)在实际问题中,一般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或处理问题的方便需要进行分解。

(4)力分解的解题思路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

因此其解题思路可表示为:必须注意: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仅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不能认为在这两个分力方向上有两个施力物体。

矢量与标量既要由大小,又要由方向来确定的物理量叫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矢量由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标量用代数方法运算。

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在规定了正方向后,可用正负号表示其方向。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二)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3.质点: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一、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1. 力的定义与分类- 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能够使物体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点,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3.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置的变化量。

- 加速度: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4.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力与运动的关系1.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的运动。

-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2. 曲线运动- 圆周运动:物体沿圆周路径的运动。

- 离心运动与向心运动:圆周运动中,物体因向心力不足或过多而产生的运动。

3. 力的平衡与不平衡- 力的平衡:物体所受合力为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力的不平衡: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功、能和功率1. 功- 功的定义:力与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

- 功的计算:功 = 力× 位移× cosθ(θ为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2. 能- 动能: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因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 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3. 功率- 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 功率的计算:功率 = 功 / 时间。

四、简单机械1. 杠杆原理- 杠杆:固定点(支点)的硬棒,用于放大力的作用。

-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 动力臂 = 阻力× 阻力臂。

2. 滑轮系统- 滑轮:固定在轴上的轮,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 定义:有质量但不存在体积与形状的点。

- 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1.2 参考系- 定义: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定做为参考、假定为不动的其他物体。

- 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1.3 位置、位移和路程- 位置: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

- 位移: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

- 路程: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标量。

1.4 速度和平均速度- 速度: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矢量。

- 平均速度: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1.5 加速度- 定义: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矢量。

- 表达式:a = Δv/Δt第二章:力和运动2.1 力的概念- 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分类: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非接触力(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

2.2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F = ma,其中F为合外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3 摩擦力-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 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2.4 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 表达式:F = mg,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²。

第三章:能量与动量3.1 功和能量- 功:力与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的乘积。

- 能量: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

3.2 动能和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3.3 动量和冲量- 动量: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矢量。

- 冲量: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必修一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高一必修一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必修一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必修一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篇一
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2.高一必修一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篇二
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v0vtx)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F合或某个分力)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3)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初速度的方向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力为负。

在Y轴和X轴分别列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

(4)解方程时,所有物理量都应统一单位,一般统一为国际单位。

3.高一必修一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篇三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这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亦即F合=0
(1)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3)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F1x+F2x+………+Fnx=0
F合y=F1y+F2y+………+Fny=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4.高一必修一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篇四
弹力
1、弹力
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两物体直接接触;
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

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
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5.高一必修一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篇五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从静止出发,只在重力作用下而降落的运动模式,叫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恒定的重力场。

如不考虑大气阻力,在该区域内的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非指向地心),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只有在赤道上或者两极上,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也就是重力的方向)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g≈9.8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6.高一必修一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篇六
1、图象: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

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